1. 為何要探究生態旅遊
1999年,「綠色營」奔赴新疆北部哈納斯。1999年是「國際生態旅遊年」,「綠色營」對我國生態旅遊地之一——北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開發現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營員們關注新疆北部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現狀,澄清了當地借「生態旅遊」名義搞破壞生態環境的事實,積極與當地政府接觸,並尋求生態旅遊的真正含義以及自然保護與生態旅遊的最佳結合點,此舉引起社會對現存生態旅遊狀況的深刻反思。
新疆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境內,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三國交界。1986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寒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野生植物近1000種、獸類有39種、鳥類有117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1種。區內的森林植被基本處於原始狀態,其優勢樹種為西伯利亞勒特有種,是我國唯一的泰加林景觀。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
此外,哈納斯為避暑和游覽勝地,主要的景點有:哈納斯湖、月亮灣、卧龍灣、圖瓦人村落等。關注西部生態在人類居住條件越來越惡劣的時候,沙漠化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2000年,「綠色營」以關注西部生態為主題,以胡楊林為中心考察了新疆南部沙漠化現狀和當地自然保護區管理情況。
在去新疆前,「綠色營」並沒有討論過胡楊林的問題。到新疆以後,他們才認識胡楊林,熱愛胡楊林,痛惜胡楊林。他們發現了隱藏起來的管理不利、執法不嚴、體制不順這些導致環境破壞的根源。
據歷史記載,胡楊林曾廣泛分布於地中海沿岸、中東和我國的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的乾旱地區。到了2000年,胡楊林大范圍消退,而塔里木河流域卻還保留著世界最大面積的胡楊林。
胡楊林是大自然的一個偉大創造,正如在荒漠生態中創造了駱駝這種特型動物一樣,也創造了胡楊林這種特型植物。它抗熱、抗寒、抗風、抗沙、抗鹼、抗旱、抗瘠,是中亞腹地荒漠中唯一的喬木,是演化在乾旱地區的一種奇特的森林類型。胡楊林系楊柳科楊屬,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樹種之一。因為葉片的形狀在生長期有不同的變化,所以也叫異葉楊。新疆是典型的內陸乾旱地區,降水量極少,蒸發量極大,胡楊林雖然生活在這種地區,但本性不是旱性植物,它需要水。需要兩種水:地表水幫助它的種子萌發,地下水幫助它成長。而動盪不定的塔里木河正好滿足了它的這種需要,也強化了它的這種性格。胡楊林5月開花,8月種子成熟,正值冰峰融化、河水橫溢的季節,種子得以四處漂游,在濕潤的土地上迅速萌發。而成片幼林的發育成長,又可以改變土壤結構,穩定和抬高河岸,讓漫溢河水改道去哺育另一片幼林。所以胡楊林的幼林、青壯林、成熟林很少混雜在一起,而是隨著塔里木河的擺動變遷而成塊地分布在兩岸不同的台地。
另一方面,塔里木河兩岸豐富的地下水源,正好滿足了胡楊林的生長需要,由於根系特別發達,只要地下水位不低於6米,它們便可以生存下去。如果地下水源豐富,胡楊便生長旺盛,最高可達30米,最大三人合抱不攏,成為荒漠中罕見的威武雄壯的森林。當地老百姓形容它們是「三千歲: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作為胡楊個體,雖然達不到這么長的年限,但作為一種森林群落和生態系統,確實起著千萬年防沙固沙的巨大作用。
「綠色營」在考察中不僅發現胡楊林遭到破壞,還發現新疆最驕傲的人工林白樺樹也一片一片枯死,大名鼎鼎的塔里木河,竟是一江充滿泥沙的黃湯。塔里木河流域人煙稀少,一片敗落的景象。「綠色營」從若羌返回時橋被沖垮了,並且光道路修復就要10多天。
為了調整營員們的心態,隊里商量了一下,「綠色營」在從若羌折回之前,先訪問米蘭古城和生活在那裡的105歲老人熱合曼——他被稱最後一個「羅布泊人」。
米蘭古城在若羌城東約40公里,路並不遠,但路況很不好,人工修建的部分不多,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越過一眼望不到頭的戈壁灘,中間要經過無數的乾涸的河道。40公里的路,「綠色營」走了4個小時,總算到了米蘭古城。營員們心想米蘭是世界知名的古城,總會有點建築或標志。找了好久,什麼也沒有找到,於是他們便到了一片沙丘,前面的路上攔著一根橫桿,大概是收門票的地方。米蘭古城終於到了。
「綠色營」進入米蘭古城的第一個遺址時,就刮來一陣強烈的沙塵暴,這時候,沒有一個營員因為躲避風沙而回到汽車上去,只是用衣服、頭巾包著頭,戴上眼鏡或墨鏡,但更多的營員依然是短褲短袖,坦然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事後有人說:「這是別具一格的沙浴和按摩。」但營員們更深的體驗是:展現在眼前的斷垣殘壁和風沙的猛力撲打,使他們第一次懂得了人在大自然中是多麼渺小和無能。
2000年「綠色營」和熱合曼老人(第二排左起第二人)
隨後「綠色營」便打算拜訪百歲老人熱合曼熱合曼,全名「熱合曼·阿不拉」。2006年1月11日凌晨2點,老人因病去世,享年108歲。,他們先在米蘭鎮上找到了老人的後裔——一個活潑可愛的女中學生,然後請她上車帶著營員們到北面的民族新村。
熱合曼是米蘭古城年齡最大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最後一個羅布泊人。兩千多年以前的樓蘭消失了,但古國的遺民卻一代代生存下來。直到20世紀,熱合曼和他的鄰居才從乾涸的羅布泊遷出,輾轉在塔里木河流域,後定居在米蘭,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顧,每月發給生活補貼,還去過北京,是一位新聞人物。許多談新疆探險、談樓蘭、談羅布泊的書,都會說到熱合曼。因為他的一切都帶有傳奇色彩。和他對話,就是和樓蘭對話,和羅布泊對話,和滄海桑田對話,和歷史對話。
老人安詳地坐在新疆一個典型的院落里,非常質朴,不緊不慢的回答「綠色營」營員們提出的問題,接受隊醫為他號脈、檢查健康,不嫌煩地和大家合影。
經過20多天的觀察、訪問和閱讀有關資料,「綠色營」確定了胡楊林所面臨的命運,是難在「三劫」:一是,奪其水;二是,墾其地;三是,砍其樹。
奪水主要表現在平原攔河築壩,改變河道,截住了胡楊林的水源。墾地主要表現在當地大量地盲目地移民及開墾農田棉田,破壞了千萬年來流域、荒漠、沙漠各種生態所交匯形成的自然格局,把原來綠色走廊的生態用水毫無節制地轉化為農牧和生活用水。砍樹主要表現在當地從伐木取薪到濫砍濫伐,是個愈演愈烈的過程。
他們在塔里木河的中游,對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那個地區分屬尉犁、輪台、庫車三縣管轄,各縣都要創造財政收入,都要安置水患移民及其他人口,都要爭奪這個交通要道的黃金地段,因此爭先恐後,先下手為強,破壞胡楊林的矛盾與問題十分突出。
後來「綠色營」又考察了「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是經過調查,他們發現,為了砍樹,保護區內動用了汽車、推土機,還設了一個木材加工點。每天把大木頭從採伐點運到加工點,加工成方子和木板,再運到工地。保護區存在的管理不利、執法不嚴、體制不順是導致當地環境破壞的根源。
「綠色營」結束了新疆的考察後,回到了北京,唐錫陽在第一時間以「環境使者」的名義,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寫了一個題為《緊急呼籲保護胡楊林》的報告,長達6000多字。該報告引起了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
2. 為什麼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如何加強意義
1、目的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2、方法
(1)是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2)是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
(3)是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4)是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
3、意義
(1)生態文明是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生態文明,關系著人民福祉,關乎著民族未來。
(2)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但同時,粗放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是我們黨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新趨向作出的戰略抉擇,將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3)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也只有如此,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綠地、水凈的美好家園。
(4)我們必須把生態文明提到全局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旅遊業為什麼要注重生態擴展閱讀
重要地位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十八大報告在第二部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中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依靠,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 。
重大意義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十八大報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
2015年9月11日新出台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眼於理念方向,著力於基礎性框架,明確提出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
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8個方面的制度體系,必將為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打牢制度樁基,夯實體制基礎。
嚴峻形勢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嚴峻形勢,十八大報告在第八部分強調:「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即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約束趨緊,二是環境污染嚴重,三是生態系統退化 。
思想理念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理念,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我們要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觀念 。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徵,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由此,生態文明建設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
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就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既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並列從而形成五大建設,又要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理念、觀點、方法 。
政策方針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方針,十八大報告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途徑方式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方式,十八大報告強調:「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3. 國際上為什麼要倡導生態旅遊
在人類面臨生存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內全球,生態容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針對現在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保護旅遊」和「可持續發展旅遊」。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遊,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4. 為什麼要重視發展生態旅遊資源
生態旅遊應該與生物多樣性有關聯,生物多樣性歸根到底與人類生存有關。
5. 為什麼生態旅遊需要生態旅遊環境理論的指導
因為生態旅遊的性質、目標決定必須以生態環境理論作為指導。
生態旅遊回: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答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
生態旅遊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遊行為,為了享受和欣賞歷史的和現存的自然文化景觀,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幹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遊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
生態旅遊的內涵應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回歸大自然,即到生態環境中去觀賞、旅行、探索,目的在於享受清新、輕松、舒暢的自然與人的和諧氣氛,探索和認識自然,增進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環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遺產等;
二是要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不論生態旅遊者,還是生態旅遊經營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當地居民,都應當在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方面做出貢獻。也就是說:只有在旅遊和保護均有保障時,生態旅遊才能顯示其真正的科學意義。
6. 為什麼旅遊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是破壞和糾紛。大批遊客紛至沓來,車水馬龍,不僅會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亂,而且使名勝古跡和野生動植物區系遭到破壞性的災難。
7. 為什麼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1、通過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環境和經濟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穩定的生態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環境問題從根源上來看,是發展不當導致的。它和經濟發展是一起的,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處理污染。只有做好環保工作,才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具體來講,體現在如下幾個層面中:一是通過認真執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嚴格環境准入制度,嚴格執行產業經濟政策,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有利於合理引導投資方向,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科學發展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二是通過削減排污總量,開展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工程,既減輕了環境污染負荷,同時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發展容量。實踐證明,新建並運行好一座污水處理廠相當於給一片工業項目營造了水環境容量,拆除一批燃煤鍋爐、「倒」掉一批分散的煙囪,相當於騰出了新建一座小型電廠的環境容量,還優化了產業結構。通過「治老補新、以新帶老」盤活環境資產,讓出環境空間給新興企業加快發展,就能夠從環保角度對經濟發展以最直接的支持和促進。第三,通過開展環保活動能夠帶動技術進步,更好的利用資本。第四,優秀的生態品質已然成為當前城市競爭的關鍵要素,能夠增加城市的凝聚性,帶動經濟發展。
2、保護環境是以人為本的直接體現
環境是我們生存的重要前提,只有將環境保護好了才能夠保護好人類。通過環保工作的開展,能夠確保生產以及生活活動安全,能夠保證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吸入的氣體安全,吃進去的食品安全。一旦水源或是大氣等被污染了,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比如最近幾年多發的癌症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通過分析全球的環境問題我們可知,像是之前非常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等許多的案例都能夠告訴我們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當前由於經濟高速發展,此時人們的溫飽已經不成問題了,人們更加關注的身心健康,關注的是生態健康,對於環境品質的規定越來越嚴苛。提升生活的品質,增加人的壽命,就成為了當前各項工作的重點。
3、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國家僅僅的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就將趕上了西方國家通過百年發展得來的成就,這種發展速度非常讓世界震驚。不過,在震驚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種成就的獲取其實是以快速消耗資源以及危害環境而得到的。它是在透支生態的前提下實現的,是一種不合理的發展模式。我們國家雖然只生產了全球產值的百分之四,不過使用的能源卻非常多。萬元GDP的能耗水平超過發達國家3~11倍;我國石油消費量的1/3要靠進口,世界鐵礦石和鋁礬土貿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國采購。中國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條件下,出現了發達國家3000~10000美元期間出現的嚴重環境污染。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非常的不節約。歷史造成的生態問題已然成為了當前干擾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它們的存在嚴重地危及到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不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8. 旅遊業對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有什麼作用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緊密相連,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實現生態良好、經濟繁榮、政治和諧、人民幸福。
9. 為什麼生態旅遊是趨勢
生態旅遊是通過減輕環境壓力來平衡經濟利益,通過保持旅遊區景觀資源和文化的完整性來實現代際間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是實現旅遊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良好途徑,全球綠色浪潮的興起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道路。生態旅遊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它實際上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形式之一。
我國的生態旅遊主要是依託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生態旅遊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由於不健全的生態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和落後的管理體制以及盲目過度開發而造成生態旅遊區資源環境的破壞也是觸目驚心的。有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在缺乏深入調研和全面科學論證的情況下,便急功近利地進行探索式、租放式的開發,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珍貴旅遊資源的損害與浪費。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我國,生態旅遊正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一個剛剛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生態旅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只要從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戰略高度出發,更新觀念、改革不足,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生態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科學技術在生態旅遊發展的科技含量,就可以逐步解決其中的問題和矛盾,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資源效益的長期協調發展。
10. 為什麼說旅遊經濟的發展,是靠生態環境為依託的
近些年來,生態旅遊越來越流行,我們常說的生態旅遊,就是包括旅遊者、經濟發展、人文和環境效益的旅遊。就遊客利益而言,這種旅遊可以說是較為高級的一種遊玩方式,生態旅遊區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可以被開發出來,可以說這種旅遊區環境極優,幾乎沒有任何污染,或者說是在原有景區的基礎上使環境加以改善,都更吸引遊客。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生態旅遊區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或整改,而是越簡便越好,因為這樣可以使景區生態景色有最大的還原度。
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好處:第一,它敲醒了人們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遊客意識的提高使環境得到更好地保護,這可以被環保主義者視為保護環境一種很好的方式;二是加強我國旅遊景區布局的進一步建設和環境水平的提高,提升了遊客的遊玩體驗;三是旅遊業崗位的增加,保障當地居民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增強自然生態景區的經濟實力,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業的經濟發展;第四,有利於促進我國旅遊業的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生態旅遊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第五,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機會,促進社會良性發展,這已經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點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