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旅遊業的創新經濟

旅遊業的創新經濟

發布時間: 2021-03-09 00:21:56

旅遊業是典型的()經濟。 A.增資式 B.社會式 C.生活式 D.體驗式

旅遊業是典型的(D.體驗式)經濟。

旅遊業從整體上看,它不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部門,而是憑借旅遊資源,利用旅遊設施,提供食、住、行、游、娛、購的勞務活動,去滿足旅遊者旅行游覽消費的需要。所以也稱為無形貿易。

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1)旅遊業的創新經濟擴展閱讀:

統籌安排旅遊業發展用地,對旅遊重點項目用地予以優先保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時,要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

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文化、文物、通信等部門編制產業規劃和專項規劃時,要統籌旅遊項目、設施的建設需求;規劃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當兼顧旅遊功能,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意見。

此外,新條例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鼓勵利用工業遺址、廢棄礦山、荒山、荒地、荒坡、荒灘等開發旅遊項目。同時明確了旅遊資源開發的退出機制,對不按照旅遊規劃開發建設,造成旅遊資源嚴重破壞或者長期閑置的,依法予以撤銷或者收回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權。

據省旅發委主任盛佃清介紹,新條例增加了旅遊規劃、旅遊產業促進、特色旅遊等章節,強化了旅遊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和綜合監管職能,規范了旅遊規劃的編制、審批,突出了政策支持和改革創新內容,從法規層面對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② 如何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旅遊業是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必然興起的新興產業。政府及有關部門乃至全社會都要形成共識,進一步貫徹「著眼大區域、營造大環境、塑造新形象、發展大旅遊」的工作方針,根據其關聯度高,依託性大,帶動面廣的特點,切實把旅遊業作為重要產業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扶持,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樹立大旅遊的觀念,把發展旅遊業與工農業生產、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與山區脫貧奔康,解決下崗再就業,繁榮區域經濟結合起來,與提高國民素質,進行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

(二)繼續完善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旅遊業的發展要做到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引導和推動高層次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統攬全局的廣東省旅遊業「十五」計劃已編制完成,作為重點專項計劃之一,該計劃將對全省旅遊業的發展起指導性作用,各市應從銜接省的總體規劃出發,突出各自的特點,編制當地的發展計劃。制定規劃時,要著重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要正確理解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辨證關系,良好的環境本身也是一種優質資源;二是不同層次的市場容量與建設規模的關系,要實事求是、客觀合理地評價資源和市場狀況;三是現有條件的充分利用與新產品的開發關系。

(三)進一步開放、搞活旅遊市場。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放寬准入條件,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採取多種形式開發旅遊景點和興辦旅行社,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系;鼓勵企業通過兼並、收購、控股等形式,跨區域發展,實行專業化和連鎖式經營;通過產權重組和市場競爭實現規模擴張,打造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提高整體市場開拓能力和競爭能力。

(四)加大對旅遊行業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性投入,重點是為旅遊景區(點)配套的交通設施,安全保障設施,環保、衛生設施,供水、供電設施,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設施。二是建立旅遊發展基金,加大對旅遊產品開發和市場促銷的經費投入。三是營造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社會氛圍,塑造良好的旅遊目的地形象。

(五)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法制建設。法治管理是改善旅遊經營環境、建立市場秩序、保護旅遊資源和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加快旅遊業的立法,盡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法規,建立執法隊伍和規范執法行為是加強市場監管的有效手段,只有規范化的市場秩序和企業行為,才能保護旅遊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才能使我省的旅遊業健康穩步發展。

(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首先,要全面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把旅遊人才的培養放到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予以重視,加強旅遊隊伍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和導游員的整體素質;其次,要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旅遊電子商務和辦公自動化,為旅遊者提供更為安全、便利、快捷的服務。

③ 旅遊業屬於什麼經濟周期

1、反周期行抄業則相對不受大環境變動影響。但是部分行業之所以實現領跑,各有成因。比如網游業依靠的是技術創新,在經濟不景氣時,人們需要廉價的網路娛樂減壓;醫葯生物業依靠的是生命健康的市場龐大需求,人生病總要吃葯,不管經濟好壞;而農林牧漁業高度集中在內需市場,並受政策扶持;食品飲料業則同樣以內需和必需為市場,因此不僅避免了外部經濟沖擊,而且穩中有升。
2、 周期性行業是指和國內或國際經濟波動相關性較強的行業。而部分行業出現的周期效應的背景則略有區別:有色金屬業、化工業、黑色金屬業、交通運輸業、電子元器件業涉及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急劇波動,市場價格出現高台跳水;而旅遊
業、家用電器業則源自市場消費信心的下降。

④ 急!旅遊業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產業和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

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⑤ 旅遊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了嗎

目前,中國旅遊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去年旅遊業綜合貢獻8.77萬億元,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達11.04%,對住宿、餐飲、民航、鐵路客運業的貢獻超過80%,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8000萬人,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達10.28%。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144支旅遊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去年全國旅遊投資達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

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地位。2017年國內旅遊市場為50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69.12%,年均增長11.08%。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39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5%,年均增長1%;其中外國人為2910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7%,年均增長1.4%。2017年出境旅遊市場為1.29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了4580多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年均增長9.17%。

⑥ 旅遊業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長期的經濟增長依靠消費或者投資。統計局每月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長期偏高回是不會長久的,只能答刺激消費。
房子調控,汽車飽和,油價高,只有旅遊了,產業鏈長,涉及餐飲、住宿、娛樂、零售等行業,所以……如題。

個人觀點。

⑦ 旅遊業有什麼經濟特性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屬於新興產業,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優勢,都具有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的重要作用。它們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都具有消費性,即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能夠為人們提供物質和精神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
2.都具有消遣性,即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能夠滿足人們在工作之外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是豐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
3.都具有娛樂性,即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是以人們的身心體驗為內容,為人們提供各種文化了解、體驗和娛樂消遣服務。
4.都具有益智性,即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能夠增加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5.都具有經濟性,即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不僅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現代產業結構中都是具有創新的新興經濟產業。
6.都具有關聯性,即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具有很強的關聯帶動效應,隨著它們的迅速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和重要內容,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渠道,因此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也是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必然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的內容,增強旅遊活動的魅力,提升旅遊目的地的影響力,擴大旅遊市場的范圍,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通過旅遊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帶動文化產品的開發,拓展文化市場的空間,提升文化活動的水平,擴大文化傳播的影響,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在大力發展國際國內旅遊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旅遊與文化的相互關系,積極促進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和品位,提高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促進旅遊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⑧ 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為什麼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為什麼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一是旅遊業創匯創收功能顯著,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二是旅遊產業帶動功能強,能夠促進一大批相關產業和行業的發展;三是旅遊業綜合利用資源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強,能促進國土資源的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四是旅遊業吸納就業的功能突出,能夠為城鄉居民提供大量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五是旅遊業具有宣傳和民間外交的功能,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對外開放、配合外交工作中發揮了特殊作用。
http://newtravel.chinavista.com/news_detail.php?newsid=1034

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http://hn.rednet.com.cn/Articles/2003/10/477189.HTM

⑨ 旅遊行業未來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創新舉措

如果說未來有哪些行業能夠保持相對確定的高速成長,那麼非醫療產業、旅遊產業莫屬。而且,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更確定、更樂觀。因為醫療產業面臨技術更替,技術的每一次突破給醫療行業帶來質的提升的同時,也會帶來行業波動。近年來我國醫葯行業普葯、化學原料葯業績的波動就充分顯示出這一點。
近期A股市場出現底部企穩回升趨勢,個股行情漸趨活躍。旅遊板塊隨之風起雲涌,中青旅、眾信旅遊、易食股份等個股更是憑借著國慶長假等諸多催化劑出現領漲態勢。旅遊板塊有望成為各路資金競相關注的品種。

旅遊行業的發展相對穩定。一方面,旅遊行業主要是受居民收入或者說居民財富的增長變動而變動。在近年來以及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作為全球最為勤勞的中國人民,財富增加是相對確定的。所以,旅遊產業的需求端保持著持續旺盛的發展態勢。
以往的旅遊產業發展曲線圖就彰顯出我國未來的旅遊產業值得期待。數據顯示,國內旅遊從1984年約2億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36億人次,增長17倍。入境遊客從1978年的180.92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1.28億人次,增長近70倍,從而為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居民收入提升幅度的變動,會使得旅遊產業出現有層次的變動格局。比如前些年,我國居民對旅遊產業產生旺盛購買力的時候,相關企業只是圍繞景點作旅遊產業文章,在2003年以後,黃山旅遊、峨眉山等景點旅遊股業績出現一輪高成長期。但近些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提升,尤其是一些先富起來的居民或者說擁有穩定收入的居民群體,開始對出境游、文化游產生了濃厚興趣。出境旅遊1998年為843萬人次,而2014年突破1個億,增長10.8倍。所以,從事出境游的眾信旅遊、凱撒旅遊的業績持續快速成長。如此的產業變局,意味著居民收入的長期增長趨勢將造就旅遊產業持續旺盛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產業已經與旅遊產業順利對接,並持續催生新的旅遊商業模式,比如在訂票等出行業務方向催生了騰邦國際這樣的創業板高成長上市公司,也催生了攜程網等掛牌海外資本市場的全球知名旅遊商務類公眾公司。
與此同時,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分層的態勢愈發明顯,旅遊產業出現新的產業亮點,比如鄉村旅遊、農牧旅遊、商務旅遊、研學旅遊、養老旅遊、健康旅遊、休閑度假、文化旅遊等,這些是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提高旅遊品質的新載體。旅遊業不僅打造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還給產業內優質企業賦予了新的發展契機,比如三特索道在近期就公布了收購楓彩生態公司股權的公告,楓彩生態已從普通的苗木銷售轉型為生態觀光園平台。在城市周邊游、鄉村游、親子游已成為城市居民周末出行的主要旅遊業態背景下,三特索道收購楓彩生態公司,的確將獲得新的成長空間。

旅遊產業是樂觀的朝陽產業,有望給市場參與者提供長線投資標的。其中,從居民收入分層角度來尋找未來的投資機會似乎更能夠把握住旅遊產業的發展態勢。就目前來看,出境游、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周末周邊游等業態最有可能分享旅遊產業大發展的紅利。
文中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