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駕沃爾沃XC40探尋古砦仫佬族鄉,蓬坡百年楓葉林風景美如畫!
2. 柳城分別有哪幾個鄉鎮
柳城縣轄大埔、龍頭、太平、沙埔、東泉、鳳山、六塘、沖脈、寨隆9個鎮和社沖鄉、馬山鄉、古砦仫佬族鄉3個鄉,下設120個村委會,12個社區居委會,1391個村民小組。縣城大埔鎮城區13124戶,人口4.18萬人。
柳城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位於廣西中部偏北。東與鹿寨縣毗鄰,西與羅城縣、宜州區接壤,南與柳州市城區、柳江區相連,北與融安縣、融水縣交界。柳城縣面積2114平方公里,2015年末總人口40.94萬人,轄9鎮3鄉、2個華僑經濟管理區,下設120個村委會、12個社區居委會、1391個村民小組。境內有鳳山古鎮、古砦民俗風情旅遊區、禪韻絲緣景區、六塘鎮等景點,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等稱號。
柳城縣各民族人口,以漢、壯兩個民族居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柳城縣居住有漢、壯、瑤、苗、 侗、仫佬、毛南、回、彝、水、京、滿、蒙、高山、土家、布依、黎、畲、白、藏、錫伯、仡佬、維吾爾、蒙古、傣、怒、阿昌等等 27個民族。
方言:
柳城縣語言有壯話、客家話(俗稱麻界話)、官話(柳州方言或稱桂中方言)、百姓話、白話(粵語廣州方言)、仫佬話、福建話(閣南語)等。其中以壯語、客家話、官話三種語言居多,普遍通用的是官話。
壯話: 全縣14個鄉鎮均有分布,共計有18.3萬多人,占總人口數的49.55%。其中以太平、六塘、馬山、沖脈、洛崖、寨隆6個鄉鎮分布較多,佔86.77%。在這些鄉鎮所在地的圩鎮也講官話。
客家話: 主要分布在大埔、東泉、沙埔、龍頭、西安5個鄉鎮和太平鄉的少數村屯。共有8.32萬人,占總人口的22.44%。但也有少數村屯講客家話、百姓話兩種語言同時通用。
官話:主要分布在大埔鎮、東泉鎮、鳳山鎮和社沖鄉部分村屯,以及縣內的機關、廠礦、農林場、 學校,共有5.22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4.08%。官話在全縣境內工作聯系、集市貿易以及人際交往中普遍通用。
百姓話:主要分布在古砦、大埔、龍頭、洛崖四個鄉鎮,共有3.31萬人,占總人口數的8.93%。其中以古砦鄉居多,佔79.11%。
白話:主要來自北流、容縣、陸川、桂平、平南等縣的移民,零星分布在大埔、鳳山、沙埔、 龍頭、 西安、社沖、古砦、洛崖等鄉鎮的一些村屯,共有0.91萬人,占總人口數的2.45%。
仫佬話:分布在古砦鄉的上富、羅峒、大岩峒等村屯,有0.69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86%。這些村屯也有兼講壯話的。
福建話:主要分布在龍頭鄉的伏虎、上羅、下屯等村屯,但也有兼講客家話和百姓話的。共有0.11萬人,占總人口數的0.30%。
3. 柳州到羅城小長安鎮。走柳城-洛崖-古砦,路好走嗎
路還可以,一般,主要是開不快。 到了小長安景區那邊路很坑窪的,不過不是很長。 那邊風景非常美,秋天去也很合適,秋天游柳州河池一代很不錯。這一帶旅遊成本不高,絕對絕對超值。 我就是柳州的,歡迎來柳州玩
4. 游四祖寺作文400字,急!!!
四祖寺,古稱幽居寺,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四代祖師道信大師的道場,它位於黃梅縣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廟創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歷史,是中國禪宗第一所寺院。它不但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日本、印度、韓國、東南亞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享有盛譽,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中文名: 四祖寺
別名: 幽居寺,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
位置: 黃梅縣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
創建時間: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目錄
基本信息地理位置
歷史積淀——中國禪宗叢林的發端
住持退居住持
現任住持
大事紀要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歷史積淀——中國禪宗叢林的發端
住持 退居住持
現任住持
大事紀要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位於湖北黃梅縣雙峰山下,距縣城15公里,佔地110多畝,與東山五祖寺相隔20公里。西山,又名破額山、雙峰山,海拔599.8米。風景秀美,名勝眾多。其中三塔(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兩橋(靈潤橋、明月橋)、一石刻(靈潤橋摩崖古石刻群)[1]
歷史積淀——中國禪宗叢林的發端
四祖道信禪師(580~651),俗姓司馬,世居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後遷蘄州廣濟(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鎮。12歲投司空山璨禪師求解脫法門,言下大悟,攝心無寐,脅不至席六十年。21歲於江西吉安受戒修學。越三年,聞璨和尚遍游江右告竣,歸司空侍之,得傳衣缽,為中國禪宗第四祖。大業二年(606),璨禪師寂。至廬山,住大林寺十年,研習止觀。大業十三年(617),38歲,住吉安祥符寺,令城中禁屠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解圍城之困。 全貌
唐武德七年,蘄州道俗請師至黃梅造寺,見雙峰有好泉石,一住近三十年。大敞禪門,聚徒五百人,自耕自足,勤坐為本。著《菩薩戒本》一卷以傳戒法;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教人修習一行三昧以明心地。以農養禪,行證並重,禪戒合一,融攝止觀等一切法門。蘄州雙峰多有得果之人。其忍禪師,承信禪師後,法妙人尊,時稱東山法門;荊州法顯,受「出要之方,降心之術」;衡岳善伏,得「入道安心」之法;荊州玄爽「亟發幽微,唯存攝念,長坐不卧,繫念在前」;牛頭法融,則悟「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之旨;新羅法朗,秉法東歸,開海東禪道之濫觴。四祖及其六大神足,不僅神州禪門法運之所系,新羅法朗實海東禪道奠基人。 永徽二年(651),祖命弟子造塔於寺之西嶺。同年古歷閏九月初四,自入塔中,垂誡門人,言訖而寂,世壽七十有二。第二年,塔門自開,肉身不朽,眾迎真身回寺供奉。代宗敕謚「大醫禪師」,塔曰「慈雲」。 弘忍後,有清皎、仲宣、居訥、法演、止堂、雲谷、平川、三昧寂光、戒初、起高浪、晦山戒顯、道綸溥等高僧相繼駐錫西山。 明正德十四年,四祖真身舉手至頂,吐火自焚,得無數舍利,殿亦同灰。荊王發起重建。清咸豐四年(1845)冬,毀於兵燹,光緒間復修。後又毀,僅存三間祖殿與古柏數株。 1995年12月,本煥長老擔起重興大業,歷時五載,建成殿堂樓閣200餘間,昔日祖庭,重現輝煌。2003年9月12 日,本老功成身退,凈慧大和尚繼任方丈。師以重振四祖禪風為任,倡導生活禪法,加強僧制建設,繼辦《正覺》期刊,舉行以禪修為主旨的四眾共修法會及禪文化夏令營等活動,並進一步整治寺院周邊環境。而今,寺前停車場、「慈雲之塔」石牌坊、傳法洞、寺院至毗盧塔及傳法洞朝聖台階等工程相繼竣工。千古禪剎,生機煥然。 全體合照
編輯本段住持
退居住持
本煥老和尚:法名心虔,俗姓張,名志山。生於1907年9月,祖籍湖北省新洲李集西張灣村。1930年出家,是臨濟宗法脈第44代傳人。現為廣州光孝寺、黃梅四祖寺、深圳弘法寺退居,同時還擔任韶關丹霞山別傳寺、南雄大雄禪寺、南雄蓮開凈寺、武漢新洲報恩寺、和浠水斗方寺的方丈。 本煥老和尚
本老是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市佛教協會會長、韶關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曾當選為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二屆委員和廣東省仁化縣政協副主席。 本老入佛門七十餘年,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也有過坎坷的修行生涯,數十年來,行化南北,弘法利生,法流天下,尊為佛門泰斗。 1907年9月21日,本老出生於湖北新洲李集西張灣村。因家境貧窮,僅讀六年私塾,就輟學到武昌當印刷徒工,不久又到新洲倉子埠當雜貨店學徒。因當時政府腐敗,外侮內患,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本老深感世事無常,漸萌脫俗之念。常到倉埠報恩寺,聽傳聖老法師講經說法,隨立志潛心向佛,追求人生真諦。 1930年1月15日,本老22歲,殊緣萌發,毅然割愛離家,投報恩寺拜傳聖老法師剃度出家,賜法名本煥。 1930年4月8日,本老禮武昌寶通寺持松大和尚求受戒具。從此清靜自修,廣利有情。 1930年7月1日,本老決心進一步潛修,前往江蘇揚州高旻寺參來果老和尚為依止師。不久當侍者,後任衣缽。在高旻寺一住七年,足不入俗。1934年,他參加打八個禪七後,又連續打五個生死七,九十一個日日夜夜,禪坐靜思堅持不倒單,為防止倒單,他仿效古人"頭懸梁"的辦法,用繩子一頭套於下巴,一頭系在樑上,苦修禪法,深得來果老和尚贊許,相繼又任維那,後堂等職。 1937年1月,本老30歲.發願往五台山朝禮文殊道場。從揚州經武漢乘火車至河北定縣。從定縣至五台,全程三百餘里,堅持三步一拜,日行三華里,歷時六十五天,於當年三月三日拜到五台聖地。繼又三步一拜,拜完五個台頂,行程四百餘華里,腳腫了,膝蓋上跪成層層厚繭,心中卻始終充滿歡喜,拜完五台山之後,就住進碧山寺(又名廣濟茅蓬)落腳修行。 1939年4月8日,本老32歲,在碧山寺與喜冶、法度、因修、凈如等師兄弟,同時接廣慧老和尚的法,繼承臨濟法脈,續佛慧命。在這年,擔任碧山寺監院,管理寺務。 1941年,抗戰時期,五台山已是八路軍抗日游擊區,本老堅決擁護八路軍救國救民的抗日方針,支持八路軍的抗日活動。有一次,八路軍里有一個營長在孰行任務時,被日軍發現緊追不舍,情況十分緊急,本老果斷地將該營長藏於寺內,自己不顧生命安危,與日軍周旋,巧妙地支走了日軍,事後得到八路軍的贊揚。 1942年10月至1945年7月,在山上棲賢寺閉關三年,閱讀大藏經千餘卷,並連續放焰口一千台。超度抗日陣亡將士。 1946年,本老39歲,到山西應縣凈土寺結夏安居,在此刺舌血為墨,書寫十餘萬字的血經,又放一百多台焰口。至今保存一卷五千九百五十二字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並奉為日課,現雖已九十七歲高齡,仍堅持朝晚必誦數遍,令人敬仰。 1947年3月,本老40歲,為保護寺內的珍貴文物--華嚴寶塔,在五台山苦修十年後離開碧山寺,經北京、天津,將華嚴實塔送到上海碧山寺下院,交與壽冶、法度兩位師兄手中保存。 1948年1月,本老因母病危,由上海回湖北新洲住報恩寺。一方面侍候母親湯葯,一方面在報恩寺放一百台焰口,為母親消災延壽。不久母親去逝,就在母親墳旁搭一靈台,燃臂為燭,日夜誦《地藏經》,守孝四十九天。 1948年7月,本老41歲,應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邀請到廣東南華寺六祖道場。當年十一月接法於虛雲老和尚,立為臨濟宗四十四代傳人。 1949年4月8日,本老42歲,任南華寺方丈,當年虛雲老和尚已一百一十一歲,由雲門寺步行百里來為之送座。 本煥老和尚
1958年7月,本老51歲,蒙冤入獄,歷時十餘載,至1980年告別鐵窗,****之後重歸山門。 1980年3月,本老73歲,由廣東省仁化縣政府聘請到丹霞山恢復別傳禪寺。1984年4月8日,舉行殿堂落成開光典禮,1982年6月,原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先生,得知別傳寺已恢復重光,特由美國回來拜訪本老,重贈他當年書寫的"別傳禪寺'匾額。1986年春節後,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在視察別傳禪寺時,賦詩贊揚本老恢復別傳寺之功績。詩雲: "群峰羅立似兒孫!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經滄海喚,叢林尚有典型存。一爐柏子參禪味,七碗松濤覓夢痕,未得遍堂行集看,願將半偈鎮山門。" 1986年10月,廣東省葉選平省長,專程來丹霞山瞻仰別傳寺,贈書:"鍾樓"、"鼓樓"二樓墨寶,並與本老合影留念。 1986年12月,本老80歲,奉中國佛教協會和廣東省宗教局禮請為廣州光孝寺首任方丈,並擔重修光孝寺之重任。光孝古剎,始建於三國,衰於民國,建於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悠久歷史,光孝寺是中國早期佛教譯經聖地,又是六祖惠能弘揚南禪的祖庭。1987年全國人大彭沖副委員長,全國政協趙朴初、費孝通、周培元,錢偉長副主席和廣東省林若書記等,都親臨光孝寺視察,贊揚本老對重修光孝寺作出的貢獻。 1989年12月舉行重修光孝寺奠基儀式,省委郭榮昌副書記、省政協陳子彬副主席、省佛協雲峰會長親自陪同本老一起揮鍬動土,奠基樹碑。1996年在完成山門、千佛殿、迴廊工程後,於同年4月8日退居。 1985年7月,本老在深圳特區籌建弘法寺。在建好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法堂和鍾鼓二樓後,由於建設手續不規范而停建。於1990年由中國佛教協會接收開始續建。1992年6月18日弘法寺舉行佛像開光和方丈升座典禮。自1992年至1997年歷時七年的艱苦歷程,籌資四千多萬元,完成殿堂僧寮面積約三萬四千餘平方米。 1988年,本老82歲,在湖北新洲重修報恩寺,此寺原址在倉子埠集,現重建於道觀湖畔。1994年建成,籌資一千五百多萬元,完成建築面積約六千餘平方米。重修的報恩寺,今昔對比顯得更加雄偉壯觀,成為江夏名剎。1994年9月21日,本老回祖庭歡度八十七歲生日。同時,舉行了佛像開光、方丈升座、水陸法會。前來祝賀、參觀、敬香的人士,成千上萬,熱鬧非凡,一時轟動新洲城鄉。 1995年3月,本老88歲,重建四祖正覺禪寺。四祖寺由禪宗四祖道信禪師創建於唐武德七年,距今有一千四百餘年悠久歷史,雖幾經修復,但仍毀於清末。如今僅存四祖殿一間和幾株古柏樹。蒙各級政府支持,各方人士相助,重建四祖寺。1996年元月5日大雄寶殿正式開基動工啟建,至2000年6月止,僅四年多時間,建成殿堂、僧寮等建築面積約一萬三千餘平方米,營建造價四千五百多萬元。同年10月四祖寺舉行竣工、佛像開光暨本老升座慶典。三年後本老功成身退,在四祖寺退居。為宏揚四祖宗風,本老於1999年12月創辦了《正覺》刊物。宏揚佛教文化,奉獻社會,造福人間。 1996年11月,本老89歲,重建廣東南雄蓮開凈寺尼眾道場。本老見諸多尼眾披度無處安身修道,悲心切切,遂發願重建蓮開凈寺。於1996年11月8日大雄寶殿動土開工,至1999年12月全面落成,完成建築面積約七千多平方米,營建造價二千五百多萬元。 2001年,本老94歲,在廣東南雄城郊珠璣古巷開山新建大雄禪寺,佔地面積約四萬五千五百六十三平方米。如今大雄禪寺已成為南粵最大的叢林之一。 本老在前半生,志在苦行,參研經、律、論教理教義,坐禪、閉關、跪拜五台、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弘法度生、領眾守戒,遵循百丈清規,繼承禪門宗風,倡導人間佛教,尊稱佛門泰斗。在後半生奔走中外,行化四方,廣結善緣,披心瀝膽,建寺安僧,光復、新建諸多寺院。德業巍巍,堪稱佛門巨匠。 本老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修行一生,常以慈悲饒益眾生,熱心社會公益。他率僧眾多次參加支持全國各災區的捐款捐物活動,支持社會福利事業,修建希望小學、興建醫院,扶貧濟困,修橋補路等等,善行無數。 本老重視將中國佛教文化傳播海外,十餘年來出訪過港台以及歐美和東南亞諸多國家和地區。 1987年7月和1993年7月,兩次到香港訪問寶蓮寺和志蓮凈苑,同覺光法師、永惺法師、劍釗法師、智慧法師等交流兩地佛教文化發展情況,加強了友誼。還在志蓮凈苑講了"禪宗用功之道"的開示。 1993年7月出訪澳大利亞時,曾教授墨爾本居士林全體信眾禪修的具體方法。 1995年4月,出訪泰國,受到了泰國國王的接待。 1995年5月,應邀出訪台灣,參觀了中台寺、林泉寺等各大叢林。應眾人之請在靈泉寺傳授高旻寺禪規,後編成《禪堂開示》流通。 1997年7月,出訪美國、加拿大,在美國萬佛城主持水陸法會。 1998年8月,出訪日本。 1999年6月,本老92歲,出訪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義大利、丹麥、梵蒂等國家,每到之處,都得到信眾的熱烈歡迎。 2001年12月20日,應邀前往香港大嶼山觀音寺講《普賢菩薩行願品》。 2002年元月4日,應香港理工大學和溫暖人間周刊之請,在港分別宣講"禪體會"、"禪凈雙修"開示。 2003年元月,應香港佛教會覺光會長、永惺副會長的邀請,赴港參加"祝願香港特區繁榮穩定萬人祈福法會"。 2006年4月,本老參加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 住持合照
現任住持
凈慧大和尚,祖籍湖北新洲,生於一九三三年。一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撫養。十四歲在武昌三佛寺拜師學經,奠定超脫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獻身佛教的理想。一九五一年十八歲時到廣東雲門寺受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一九五二年即成為虛雲老和尚傳法弟子。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三年,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學習,是新中國第一批佛教研究生。從一九六三年被錯劃為「右派」,輾轉北京、廣東、湖北等地接受勞動改造。一九七九年落實政策後回到北京,在中國佛教協會從事佛教文化宣傳工作,參與創辦《法音》雜志,並任責任編輯;一九八四年,開始擔任《法音》主編,同年,當選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一九九三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 一九八八年,受河北省有關部門之邀和中國佛教協會委派,參與創辦河北省佛教協會並任會長,主持河北省佛教的興復工作。一九八九年創辦《禪》刊。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期間,協助有明法師修復正定臨濟寺,開展講經、傳授在家菩薩戒等各種大型弘法活動。從一九九一年冬開始,主持趙州祖庭柏林禪寺的興復工作,使柏林禪寺從一片廢墟變成殿堂庄嚴、規模宏大的叢林,組織僧團,弘宗演教,振興河北佛教。從一九九三年起,每年在柏林禪寺舉辦「生活禪夏令營」,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在佛教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日,河北省佛學院舉行試辦開課式。同年九月三十日(農歷八月初十日),隆重舉行柏林禪寺中興十周年慶典,正式就任柏林禪寺住持。二零零零年一月,河北省佛學院獲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五月十五日,正式出任河北省佛學院院長。 從一九八二年開始,先後出訪亞、非、歐、美、澳諸洲十餘國,聯誼佈道,廣結佛緣。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河北趙縣柏林禪寺退居,湖北當陽玉泉寺退居、湖北黃梅四祖寺住持;政協河北省趙縣委員會副主席、政協河北省委員會七屆、八屆、九屆常委;全國政協第九屆、十屆委員會委員。
編輯本段大事紀要
△1992年,提心法師倡緣重建四祖寺,《廣東佛教》月刊刊發了他的緣起文告。台灣省黃梅同鄉會會長、邑人帥元甲先生在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兼管宗教外事的領導陪同下到四祖寺考察。帥公回台後,在會刊《池州學報》全文刊發重建緣起,募集善款,支持四祖寺重建善舉。 △1992年5月,縣博物館專業人員踏勘雙峰尖,發現古砦遺址,又在門坎山口發現黑臉門生石塔。 △1992年11月,該寺僧人行時,通過多方打聽,找到了本煥和尚親侄女張奶(新洲縣人,原鎮農技站喻站長之妻),在黃梅濯港十里化工廠邊建房生活居住,並與主持全面工作的副局長張立瑞登門拜訪,了解其到時廣州光孝寺見叔父(本煥大師)經過,萌生通過堅光禮請本煥大師修四祖寺之意。 △1993年6月,縣宗教局刻制並發文啟用了:「湖北黃梅四祖寺」公章,同時發文批准成立了:湖北黃梅四祖寺民主管理委員會。縣宗教局發文明確:行時法師任湖北黃梅四祖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宗教局張副局長向其授發「湖北黃梅四祖寺」公章,全面負責四祖寺工作。為解決五祖寺常住派系矛盾,宗教局將堅光弟子高山等到五名沙彌,從五祖寺調來四祖寺常住,並負責護持寺院。 △1993年9月,縣博物館業務人員一行,首次對毗盧塔、魯班亭、衣缽塔實施測量,為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前期資料准備。首次在魯班亭後側發現建亭記事碑刻,記載魯班亭建於宋元符二年(1099)二月二十日,由德化(今黃梅縣)匠人盧仁仲設計施工。 △1993年10月,為了四祖寺的發展,縣宗教局在做好行時法師讓賢的工作後,委派五寺祖副寺、本煥和尚接法弟子堅光法師任四祖寺常務副主任,並組成了新的四祖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任命了管委會成員:主任暫缺(留給本老),堅光法師任常務副主任、行時法師任副主任、覺道任委員。縣宗教局副局長張立瑞,親送堅光到四祖寺上任,親自主持了前後任主要負責人的公章、寺務、財務等事務交接工作。 △1993年12月,黃梅縣副縣長章江汶在四祖寺主持召開了:大河鎮長黃焱軍、黃梅縣土地局副局長何國啟、黃梅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主持全面工作副局長張立瑞、四祖村於書記、四祖寺民管會常務副主任堅光參加的,落實四祖寺土地政策聯系會議。會議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大河鎮黃鎮長和村書記同意:只要四祖寺開發,要多少給多少。完全同意縣宗教局的意見:按落實宗教政策規定,原屬四祖寺的山林土地無償交還四祖寺。土地局表態,政府批文後,他們保證辦理有關土地權屬手續,並進行了現場劃界。也是後來政府批文和宗教局請示中的四址范圍和估算的面積。 1994—1998年 △1994年元月,在黃梅縣政協委五屆第一次會議上,縣政協常委、縣博物館洪志在大會上作《搶救文物資源,開發四祖古寺》的提案發言。
5. 柳州市柳城區古砦鄉有些什麼村
柳州至柳城區古江有什麼村?不知道你在網路地圖查一下,他會選住的好嗎?網路地圖
6. 柳州現在有什麼民族風俗和風情有什麼含義
程陽侗族八寨
在廣西與湖南、貴州接壤的三江縣境內,有八個連成一片的侗族山寨,不僅完好地保存著侗族的木樓建築、服裝飾品、歌舞文化、生活習俗等古老傳統,而且在與現代生活交融中繼續發揚光大,成功地發展為令人流連忘返的旅遊新村,這就是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
三江縣在桂湘黔交界處,程陽寨在縣城古宜鎮北20公里,是侗族千戶大寨,有馬安、平寨、岩寨、程陽大寨、平埔、冠峒等八個自然村寨,面積12.55平方公里,居民2197戶共9701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程陽永濟橋景點就坐落在程陽八寨旁的林溪河上,始建於1912年的程陽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雨橋。
這一路侗寨花橋、鼓樓、吊腳樓看個飽,酸菜酸魚嘗個夠,自釀米酒喝個醉。火車到懷化,乘長途汽車到會同縣城(約2小時車程),轉中巴直達高椅侗村,看高椅儺戲,品侗家菜餚,住侗家木樓。村寨附近有「小張家界」之稱的鷹觜界,縣城邊上有粟裕故居。然後乘車去通道新縣城,轉巴到皇都村,在風雨橋上品嘗世界最長的宴席侗族合攏宴,觀侗族歌舞或篝火晚會,宿吊腳樓。周邊景點有萬佛山丹霞峰林、龍底河漂流等。從通道乘車去鄰縣廣西三江縣城,轉中巴到程陽橋,住橋頭旅館,第二天一早去林溪趕溪邊長廊侗集。從三江可東去鄰縣龍勝縣九萬大山中看壯鄉龍脊梯田,就近到桂林,或西去貴州黎平、從江、榕江民族風情旅遊金三角。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投入資金對程陽八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進行景區公路整治,建設景區大門、觀景步道、垃圾處理場和程陽永濟橋亮化工程,對村寨 不協調的建築外牆進行立麵包裝,並在景區內建設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中心。
丹洲古城
丹洲是座文化古城。位於三江、融安、融水三縣交合處,地處融江江心洲上,全村有220戶1037人,居住著苗、瑤、侗、壯、漢等5個民族,民風淳樸。
當地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和項目建設。近年投入不少資金對丹洲明代北門樓、明代書院、閩粵會館、古縣衙禮堂等古城文物進行保護修善。增設了遊客參與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竟技項目。
同時,每年11月初舉辦「丹洲柚子節」,推介丹洲旅遊以及丹洲柚子、丹洲臘味、奇石盤景等特色產品,以旅遊商品促進旅遊業,以旅遊業帶動土特產品,不斷提高丹洲旅遊的知名度,為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基礎。
雨卜苗寨
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交通十分方便,枝柳鐵路穿縣而過,公路由縣城至柳州118公里,至桂林168公里,水運可直達柳州、廣州。境內居住著苗、瑤、侗、壯、漢等民族。融水苗山旖旎如畫的風光,有巍巍的元寶山、莽莽的林海、飛瀑、深潭和幽洞。清清的貝江水,伴有「貝江飛虹」——鐵索橋,還有壽星岩寺廟等景觀。這里是天然的動植物園,第四紀冰川的孑遺植物「廣西冷杉」200餘株,是新發現的稀有珍貴樹...這里吹笙踩堂、拉鼓、踩腳求愛、斗馬、打同年等淵源流長的民俗是苗族傳承千年的文化奇觀,苗錦、蠟染、銀飾等手工藝品是苗族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包含著苗族歷史、文化和習俗積淀的民族坡會,已成為苗山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坐標和文化盛會,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然和民俗交融,加流行時代互動,使大苗山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我們雨卜苗寨自1986年以來已接待近30萬遊客,日本東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廣西電視台、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等國內外百多家媒體曾先後前來采訪,電影《苗家兒女》攝制組曾到實地拍攝。1993年柳州市外事辦組織了英國、波蘭、印泥、埃及4國大使及參覽一行到我們雨卜苗寨觀光,外賓及各地遊客無不為奇異的風情和苗胞的熱情好客所傾倒。雨卜旅遊村於2006年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7年被評為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這里有一支能歌善舞的苗族青年男女組建的蘆笙表演隊,曾代表柳州市參加2006年北京『『廣西文化舟』』旅遊嘉年華,同年11月受邀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金土地』』欄目專題采訪。
來到雨卜苗寨您可以觀賞到原生態的苗族風情歌舞表演,蘆笙踩堂,跳竹竿,踩腳求愛,苗族婚俗,芒篙,拉鼓等遊客參與 的節目,還有篝火燒烤,打油茶,坐妹,對歌賓主聯歡等活動,讓您度過一個難忘的良宵。您還可以看到蘆笙斗馬之鄉精彩激烈的斗馬活動,到大自然的懷抱中,體驗刺激的溜索,溪降,漂 流,到清澈的『『天然游泳池』』中觀魚戲水······您也可以自發的組織籃球賽,沙灘排球賽,乒乓球賽,讓您到雨卜苗寨,醉苗鄉······ 獨具特色的苗家風味,有糯米飯,糯米酒,香菇木耳,酸魚酸肉等,住木樓,做一夜苗家人,讓您親身體驗原始古樸的苗族生活。
三江程陽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是建築的集大成者,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在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建於1916年,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這座橫跨林溪河的大橋,為石墩木結構樓閣式建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渾然一體,十分雄偉壯觀。據有關資料記載,該橋與我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羅馬的鋼梁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的兩旁鑲著欄桿,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彷彿一道燦爛的彩虹。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遊人坐在凳上向遠處放眼,只見林溪河蜿蜒而來,橋的兩邊,茶林滿坡,翠木簇擁;田園耕地,農夫勞作;河邊水庫,緩轉灌溉。
程陽風雨橋大多架設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義。它象徵飛龍繞寨,以保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幸福。故人們稱之風雨橋、回龍橋、永濟橋、賜福橋……程陽永濟橋是中國惟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侗族風雨橋,是侗族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風雨橋坐落於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馬安寨。
程陽永濟橋的建造,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侗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造力。穿斗木結構建築是中國南方傳統建築中常用的結構形式,尤其在山區的民族地區中使用尤其普遍。程陽永濟橋橋亭橋廊的建築便是採用了這種結構,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桿欄式的建築色彩,又有漢族宮殿式的工藝成分。值得重視的是木結構廊橋這種橋梁形式在其他地區逐步消失的情形下,該橋仍保留有如此之好的木結構廊橋,應值得高度重視和保護。
程陽橋由於它別具一格的建築技藝和雄偉風姿而聞名於世。郭沫若先生曾題詩曰:艷說林溪風雨橋,橋長廿丈四尋高。重瓴聯閣怡神巧,列砥橫流入望遙。竹木一身堅勝鐵,茶林萬載茁新苗。何時得上三江道,學把犁鋤事體勞
7. 世界第七大旅遊地質奇觀是什麼
出門旅遊看的就是奇觀,玩的就是特色。而今天就給帶大家一起去四川省威遠縣,領略威遠獨特的地質奇觀,感受威遠特色的人文歷史。
提及威遠就不得不說一下威遠獨特的穹窿山水自然資源,威遠穹窿是億萬年地質變遷所形成的特殊地質地貌,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旅遊地質奇觀"。
湖區沿岸為石灰岩,經多年沖刷,形成許多引人暇想的怪石,如"龍頭望天"、"獅子回背"、"羅漢迎賓"等。湖中分布有眾多的島嶼,其中有一座金庸筆下的桃花島,是遊客們自己為它取的名字。三面環水,碧水盈盈,如琅寰仙境。
最後則是給大家帶來威遠穹窿奇觀的核心景點——倆母山。倆母山雙峰並秀,高聳雲表,如母女依偎,似雲中雙仙,統領穹窿諸山,因此被譽為亘古穹窿第一山,也稱西蜀第二峨眉山,是人們眼中的仙山、聖山,是觀看穹窿地貌景觀的天然觀景台。
倆母山除了其本身古風情韻、引人遐想之外,山中還有著許多美麗獨特的古砦,高頂砦、向家砦、雷家砦、仙鵝砦、宜興砦、壇子砦、圓山砦等諸砦聯營,一座山是一個砦,一個砦是一座山,山山相連,砦砦相依,砦壁陡峭,砦路險峻,砦門宏偉。
威遠雖有眾多的美景,但同時也有著俘獲人胃的美食。而其中威遠羊肉湯便是一絕。在威遠的每一處農家樂中羊肉湯都是其中的招牌菜餚。
威遠羊肉湯追求原滋原味,其製作和吃法尤其營養健康。奔跑在穹窿地貌上黝黑錚亮的本地山羊,吃著天然中草葯、喝著純凈山泉水成長,以其肉質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益於進補和防寒而遠近聞名。
如今,威遠人在傳統快餐羊肉湯的基礎上,加上蒸、炒、燒、燉各種烹飪工藝,製作出酸辣羊血、燒羊蹄、炒羊肝等道道精緻味美的羊肉菜品,給大家帶去縱享羊肉的盛宴。
威遠獨特的地質地貌,奇特的山川湖泊,感人的文化傳說加上美味可口的羊肉湯,可以說來威遠遊玩絕對能夠讓各位收獲滿滿的快樂,看古砦、觀霧海、游倆母、喝羊湯,這便是威遠給人所留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