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古鎮旅遊開發中當地居民與開發商的利益博弈

古鎮旅遊開發中當地居民與開發商的利益博弈

發布時間: 2021-03-15 02:20:30

❶ 旅遊開發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利弊

旅遊業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影響

摘 要:

旅遊作為一種復雜的人類行為,既是人際交往,又是經濟流通,同時又是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過程。它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隨著現代化步伐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旅遊更以其獨特的行業特徵在社會發展中擔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給接待地帶來全方位的深刻影響。一方面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另一方面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從旅遊業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雙重影響分析,探討麗江旅遊開發中的文化保護問題,以期能促進麗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Tour is a complex human behaviour , It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economic exchange as well as a process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 Tourism influences people』s life widely and deeply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ourism has been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 and has brought an overall influence on its destinations . On one hand ,tourism could accelerate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 it also would bring negative affect on it . This paper begin with the double sides』 influence on Naxi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n discusses cultural protection in development of Lijiang tourism in order to develop its tourism continuably .

關 鍵 詞:

旅遊業, 納西族傳統文化, 影響

Key word:

tourism, Naxi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culture, influence
序 言

近年來,麗江的旅遊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國內外產生著日益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據旅遊主管部門統計2005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04.2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38.59億元。麗江已經從「被遺忘的角落」變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雙重身份的旅遊熱點城市,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麗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珍愛。麗江旅遊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從起步進而快速騰飛。麗江也因其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而成為最有吸引力的旅遊接待地。可以說傳統文化在麗江旅遊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旅遊業的興旺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另一方面也給傳統文化的保護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正確認識旅遊接待地傳統文化的變遷所施加的正負影響,並分析其演化的內在動因,對促進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旅遊業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正面影響

近年來,旅遊業促進了麗江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時代的步伐,麗江這個響亮的名字,已是舉世聞名,成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旅遊點之一。但旅遊業對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一)旅遊業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
隨著成千上萬遊客源源不斷地湧入,帶來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的需求,使得許多瀕臨失傳的傳統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在旅遊大潮的觸動下得到復甦,並已融入旅遊市場,得到了重構和新生。例如:許多人文景觀得以修復;東巴文化和納西古樂的保護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東巴造紙技術被恢復;打銅、打銀、制陶等傳統手工業獲得新生;民間的傳統飲食涼粉、發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頗受遊客喜愛的風味食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巴文化,作為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涵蓋了納西族社會生活、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以及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被譽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但隨著社會和政治制度的急劇變遷,自20世紀50年代後東巴文化便逐漸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機之中。直到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形勢的日趨好轉,尤其是當地旅遊的開發,給東巴文化的恢復帶來了契機。原本僅限於學術界研究而被人們視為神秘深奧的東巴文化,現已飛速步入市場,成為當地一道最為亮麗的人文景觀,發展為推動麗江旅遊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增強了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
旅遊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條件,當地居民在享受旅遊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逐漸發現了自己傳統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從而消除了過去面對所謂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來越倍加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由衷地產生了維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傳統文化正以各種方式得以保護和傳承。如麗江的地方政府、民眾、企業通過旅遊增加了收入,又把一部分旅遊收入返還於古城修復、文化保護和搶救、整理傳統文化,從而推動和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還有在納西族知識精英大力呼籲和倡導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為東巴文化的復興與傳承建立的學校。如納西族知名學者郭大烈先生在黃山鎮宏文村開辦的「東巴文化傳習院」、和力民先生在金山鄉組織的「納西文化研習館」以及東巴文化博物館和東巴文化學校等等。1999年、2001年又先後成功舉辦了99中國麗江國際文化藝術節和中國麗江國際東巴文化旅遊節,更使東巴文化這一古老的文化瑰寶重新煥發璀璨的光芒。

二、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兩重性一樣。旅遊活動的開展,在促進傳統文化復興的同時,也給當地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旅遊給傳統文化帶來的影響較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更為廣泛、更加深入,進而將影響到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受到我們的更多關注。
(一)傳統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隨著旅遊的發展,在異質文化的強力沖擊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風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從衣著、建築及生活方式到語言文字等都與外來者日益趨同,當地固有的傳統文化被逐漸沖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變形」。
[1]如作為一種民族文化重要載體的民族語言。由於旅遊所引發或加速的「文化一體化」進程,其功能在不斷地被減弱,並逐漸走向消亡。與10年前相比,現在麗江城區和壩區,講本民族語言的人越來越少,從小就教小孩學說漢語已成為風氣。約70%的當地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再說納西語。在街頭巷尾或公共車上,隨處可聽見父母之間講納西語,而父母同子女之間卻講漢語的怪現象。如今,講納西語已不是「納西族」的識別標志,而成了「農村人」的一個識別標志,就是在那些會講納西語的青年人中,大量的納西語詞彙也正在消失,故而出現了「用母語能妙語連珠地向後代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輩,現在只能與僅會講漢語的孫輩結結巴巴對話的況」。
[2]旅遊的開發使大批遊客持續不斷地長期湧入,每個遊客所逗留的時間並不長,但對於旅遊目的地民族——納西族人來說,每天都在接待遊客。因此,這種接觸與沖擊是持久的。「一般而言,來自文化強勢地區的旅遊者對相對處於文化弱勢地區的接待地居民會起一種示範效應,其所帶來的思想及文化由於成為當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所爭先效仿的對象。而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在改變了他們的日常行為及價值觀,從最初僅在裝束打扮及娛樂方式上的盲目模仿,發展到後來的刻意追求,並開始對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感到厭倦,以至發展到最終的完全拋棄」。
[3]如世居雲南省寧蒗縣的摩梭人,是當地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擁有豐厚的民族文化,其獨特的摩梭文化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隨著旅遊的開發,古老平靜的摩梭社會也發生了震盪,漢化現象逐漸嚴重。他們為了迎合遊客的喜好,穿著輕便靈巧的漢族服裝,操著普通話,古樸蒼勁的摩梭民謠與現代流行的漢族歌曲同時回盪在瀘沽湖上。母系制的婚姻家庭也遭到沖擊,外出打工的人願意在外安家,摩梭少女也願意嫁出村寨。諸如此類的例子還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旅遊接待地中,建築、服飾、語言、飲食、節日甚至風俗習慣等漢化現象日益嚴重,「令人直把邊寨當杭州」。
(二)傳統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遊市場上,因片面追求旅遊效益,而不顧當地社會人文資源的特性,進行完全趨從於旅遊者口味的運作,以現代藝術形式包裝民族文化,將其傳統的舞台藝術化、商品化是目前旅遊開發的主要手段。雖然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里,能有效刺激遊客,使之產生旅遊消費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點就是使民族傳統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日益商品化。大多數旅遊者對接待地發生興趣往往不是真正的關注那種文化的價值,而是受獵奇心理驅使。對遊客來講,有新鮮感的、令人稱奇的、來之不易的、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也就是他想要的。他趨近什麼,購買什麼,就在它們中間選擇。「接待地內但凡一切能吸引遊客的事與物均被標上價格『待價而沽』,傳統文化也僅僅只是簡單地為經濟服務,而真正的內涵卻常常被人為地肢解、閹割甚至偽造或假冒,原有的文化價值完全被商業價值所取代,出現了一個個專為迎合旅遊者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所謂『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禮俗』等,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及場合,並按傳統的內容和方式才能舉行的各種禮儀、禮俗,屢屢應邀打破規矩而頻頻登台亮相,一切都變得那麼有模有樣,氣氛熱烈甚至場面壯觀,但從實質而言已毫無特殊意義與價值。僅僅只是一種舞台化、程式化、商業化的表演而已」。如放河燈本是納西族人民祭奠亡靈的一種民俗形式。現在已被改造成許願寄託美好祝福的游戲,天天給經營者帶來財富。從表面上看,接待地傳統文化依然存在,至少在外部形式上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但實際上其存在的目的與過去已有了根本的區別。
就拿納西族傳統文化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東巴文化的復興來說,已經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汁原味」的東巴文化的恢復。昔日的以東巴教為重要載體的東巴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納西族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構築著納西族的精神世界,是納西族神聖的靈魂所在。而現在的東巴文化的復興,已不再是為了滿足納西族精神生活的需求,面向的是形形色色的國內外遊客,而遊客並不信仰東巴教,只是想了解東巴教,甚至有的遊客只是出於好奇的心理。於是就缺少了那種宗教信仰賴以存在的至關重要的情感基礎。所以「東巴文化的復興,其實質只是一種文化產業的興起」。東巴文字被譽為「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極富裝飾性,所以許多人把東巴文化當作賺錢的工具。山裡的農民伐木做成木盤,賣給城裡的匠鋪,工匠再把成品批發給商販。木盤上所雕刻或繪制的蛙神、鷹神以及東巴文字,在傳統社會都被視為神聖的信仰對象,如今卻被排成行地懸掛在古城的大小店鋪中,等待著遊客們購買。由於缺乏對文化產品的權威認證機構,街頭賣得紅火的各種東巴文化衫,壁掛等飾物謬誤百出,甚至連店主都不知所雲。這樣不僅造成眾多遊客受騙上當不說,還直接導致東巴文化的膚淺化、庸俗化,從而給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三)生活環境及方式的改變(以麗江古城為例)
舉世聞名的古城承載著麗江悠久的歷史文化,是納西人民智慧的象徵。但在旅遊浪潮的沖擊下,古城不得不迎合遊客的需要,變得日趨商品化。麗江古城僅僅3.8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戶商家。門市林立、人聲嘈雜,破壞了原有的寧靜與古樸,而且70%以上的店鋪或客棧,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賃經營。盡管外來人員的湧入給麗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沖淡了古城那種極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氛圍。這些身著納西族服裝的外地商客操著各式各樣的口音吆喝著,競相招攬遊客,毫無民族特色的外來商品則擺滿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祥和恬靜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嚴重沖擊,而導致原住居民不願在古城內生活,帶著留戀與無奈遷出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老屋。
利益的沖突,生活和需求空間的被掠奪,納西人生活的家園悄然在置換。千百年沿襲下來的傳統文化將不復存在,文化主體的轉移和失落,麗江古城就完全失掉遺產申報時的文化優勢。麗江古城可以另闢新址按原來的模樣復制和建設,但缺少納西人這一道風景線,無形的傳統文化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逝並不可再生。離鄉數載歸來的遊子在驚嘆古城的繁榮時,也感覺少了些什麼,一樣的五彩石板小巷,一樣的小橋流水,卻再難尋回兒時記憶中的古城。一個不是旅遊區,而是家園的地方。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走在復制的古城街道上,身著納西族服飾,操著各地口音的人們。讓我們看到的將會是一幅與真實納西生活無關的經過包裝和處理怪異的社會文化現象。「因此,雲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著名納西學者楊福泉指出:『古城的靈魂,不在小橋,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於這一民族的文化』」。
(四)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退化甚至遺失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雖然各少數民族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價值觀。如熱情好客、淳樸善良、重義輕利等。但是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遊客的大量湧入,有意無意地帶來了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引起了以往相對封閉的接待地居民價值觀念上的急劇變化。其中也有進步的積極因素,但也引起了當地居民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退化甚至遺失,從而導致一些諸如傳統失落,道德失范的現象發生。極大的損害了接待地原本良好規范的旅遊氛圍,直接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如麗江人把水視做生命,愛護水、珍惜水、保護水、合理利用水。上游的水燒茶煮飯,中游的水淘米洗菜,下游的水搓衣洗腳是不成文的規矩。不準往河裡丟雜物,倒臟水,不準在上游洗衣服是約定俗成的習慣。這些愛河護水的公約不知沿襲了多少年。可是隨著麗江聲名大振,大量人流的進入,也帶來了陋習。往河裡扔垃圾,倒臟水、吐痰等現象隨處可見。麗江上了年紀的居民痛心的說「過去我們可以從河裡取水喝,現在不行了,明天怎麼樣?更不敢想像。」
在商品交易方面,納西人民一貫注重坦誠無欺,公平交易的倫理道德,可是在遊客蜂擁而入購買旅遊產品的刺激及外地商人經營方式的誘導下,有些納西居民開始背離本民族的道德規范,將偽劣工藝品高價出售給遊客,牟取暴利甚至出現了坑蒙拐騙,強買強賣等事件。這不僅損害了遊客的利益,也損害了當地的名聲,造成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如有的外地商戶製作劣質的麗江粑粑,使得遊客以為麗江粑粑就只有這樣的水平,嚴重影響了納西族的名聲和古城的形象。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諸如賭博、色情等違背傳統文化觀念,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的非法招攬活動,大大惡化了當地的社會風氣,使各種犯罪率有所上升,進而嚴重影響了接待地社會秩序的安定。
納西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可是隨著旅遊的開發,旅遊者的大量湧入使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礙和干擾,使其產生排外情緒。居民對旅遊者的態度從起初的友好熱情轉為不滿甚至怨恨,他們在心裡豎起了一道牆,把自己和遊客隔開。三年前的遊客可以任意走進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欣賞主人的園藝,跟主人攀談,而現在居民對這樣的交往已經不感興趣,很多人家為了安全和不被打擾的需要,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白天不關門的習慣,用禁閉的大門把自己和外界隔開。
(五)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降低
納西族具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據雲南省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納西族文盲、半文盲27.41%,低於漢族32.7%。納西族是每萬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於漢族的5個民族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與教育的進步並沒有成正比,現實是納西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反而相對降低了,表現在初高中學生輟學情況較嚴重。與前幾年由於收入低,不能負擔教育費用或家庭勞動力不足所致的失學不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就業機會的增多。因為旅遊經濟所創造的服務性就業崗位對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不受更高的教育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打工的機會,致使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及支持程度削弱,學生厭學後即棄學,或完成一階段的學業後不再升學,或乾脆棄學打工。據筆者在麗江白沙鄉了解的情況,近幾年小學、初中、高中第一次升學失敗後再次應考的人大大減少,大都能直接就業。從崗位來看,集中於旅遊景區的打跳隊,餐館、酒店的服務員等,其中女性佔大多數。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降低,將不利於提高民族素質,不利於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三、保護傳統文化的對策及思考

傳統文化是促進麗江旅遊發展的催化劑,納西族的人文精神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亮點。麗江保存了完整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級的人類文化財富。文化資源是麗江最大的優勢資源,麗江最大優勢也就是文化優勢,如果喪失了這一點,麗江旅遊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世界文化遺產將會名不副實。因此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勢在必行。
(一) 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增強納西人民的自我保護意識
保護傳統文化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增強納西人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尤為重要。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納西人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考慮怎樣使傳統與現代整合,怎樣才能使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保護、發展和傳承。但只有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必須喚醒納西人民的保護意識。首先,在各機關單位、農村和學校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培養納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加強農村學校的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更加豐富自己的母語詞彙,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三是通過社區的教育,鼓勵家長主動承擔起向子女傳承文化的責任,鼓勵人們以講納西話為榮,以維護傳統文化為己任。四是通過有關部門開發和規范民族傳統節日和服飾、歌舞、飲食等,使納西族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得以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二)進一步規范旅遊市場,嚴控無度的文化開發
旅遊業波及的地區,作為旅遊資源的地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被商品化。雖然麗江依託文化創出了品牌,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引來了更多的外來開發商打文化的主意,使當地文化商品化的趨勢愈演愈烈,文化也就被大量的塗改,變得面目全非。作為納西人,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開發商以優勢文化的習慣整理、加工、包裝民族文化,使民族傳統文化舞台藝術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這實際上是對民族文化進行掠奪式開發,已成了一種假造的民族文化,從而破壞了民族文化的變遷軌道,極不利於民族地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文化開發必須嚴格控制,有關部門應該作好以下工作:一要規范旅遊市場,堅決杜絕短期行為的所謂「文化」開發。二要正確引導,讓當地人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旅遊之中,自覺擔當起維護傳統的使者。三是繼續發揮好民族研究專家和學者的作用,為政府進一步規範文化市場獻言獻策。
(三)保護古城,保護古城的人文景觀
麗江古城是納西族傳統聚居地,是納西族傳統文化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載體。數百年來,納西人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享受著寧靜安詳的生活。這座「活」著的歷史文化名城,是由世代以古城為家的居民們創造出來的,他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構成了獨樹一幟的「活」的古城文化。因此保護古城文化最重要的是留住當地的土著居民。之前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辦法都是較有效的,但這項工作必須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動員社區參與,把社區居民作為旅遊發展的主體進入旅遊規劃,旅遊開發等涉及旅遊發展重大事宜的決策、執行體系中。將社區的環境、社會和文化背景都納入旅遊發展規劃之中,使旅遊發展的整體目標和重點與本地居民的目標和重點相互協調一致,正確引導當地居民在依靠旅遊獲得利益的同時,自覺維護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主動參與到維護傳統的行列中。二要關注古城居民的生活狀況,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如果對古城居民的要求和困難視而不見,讓大多數居民眼睜睜看著旅遊經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自己不能從中受益,反而還要忍受由於旅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承擔旅遊發展的各項成本(包括環境、社會成本等)。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抵制、消極和敵對情緒。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願望、要求、態度、看法和權利,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要尊重當地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通過運用當地的知識,吸納當地的做法,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民俗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推出的旅遊活動能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與支持。不斷地征詢並採納當地社區的意見和建議,使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使居民都能從旅遊收入中體現出在古城居住的優越性,成為旅遊開發的主人,而非旁觀者或受害者。三要不斷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商品經濟意識,逐步增強他們適應市場和保護自己文化的能力。
(四)宏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傳統道德教育
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使納西族傳統道德倫理體系受到了強烈沖擊,導致一些諸如傳統道德失落、秩序失控的現象發生,給人一種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消極印象,極大地損害了麗江原本良好規范的旅遊氛圍,直接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應大力發揚民族精神,使納西族傳統道德得以恢復,使納西族的優良傳統能夠繼續傳承和發展。在弱小民族面臨強大主流文化進入而處於困惑時,宏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傳統道德教育的工作顯得更加重要。應與時俱進,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用良好的道德風尚樹立納西人的形象。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生存危機,同時也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導致了信仰危機、道德危機、情感危機、家庭危機。納西社會卻是一個重視情感生活的社會,老人受到愛戴,親情與友情是維系社會存在發展的基本手段,它營造的溫情籠罩著每一個社會成員,使他們從生活中找到幸福。人倫與親情是人類存在的精神支柱,呼喚人與人之間的愛,應該是人類永遠的精神財富,而納西文化卻恰巧具備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品質,是對現代文明的重要補償。因此,發揚民族精神並不是回頭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與選擇,將會有利於麗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重視教育,不斷提高納西族的整體素質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自古以來,納西人民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歷朝歷代的傑出人物和「天雨流芳」的牌坊,給我們留下的不是吃祖宗飯,走回頭路,而是一種警示和激勵。在所謂納西族先進、文明的贊譽聲中,我們應該多關注農村教育,重視各中學的輟學現象。一是進行升學教育,激勵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民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二是不斷提高旅遊業的服務檔次,提高用人的標准和要求,逐步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長效投資與現實經濟利益的認識。

四、小 結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生命在現實社會中的延續,它負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凝聚著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的自我生存發展中不斷形成的智慧、理性和創造力以及自我約束力。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靈魂。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已成為引人注目的一個熱點問題,大力加強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應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注釋:

[1]張波.論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的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2]郭大烈,和志武.納西族史[M].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4
[3]張波.論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的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4]馬曉京.西部地區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 [J].旅遊學刊,2000
[5]張波.論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的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6]李頡.納西族傳統文化功能的轉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7]和愛紅.麗江古城的保護和開發研究[J]. 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

參考文獻:
[1]馬曉京.西部地區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J].旅遊學刊,2000,.
[2]王嵐.雲南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幾個問題[J].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3,
[3]和愛紅.麗江古城的保護和開發研究[J]. 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
[4]張波.論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的影響[J].麗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
[5]李頡.納西族傳統文化功能的轉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
[6]方慧,黃琪,周芳,熊瓊芬.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7]郭大烈,和志武.納西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8]陶偉.中國「世界遺產」的可持續旅遊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1.
[9]肖星.嚴江平 .旅遊資源與開發[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0.

❷ 求論文一篇。有關於古鎮旅遊開發及發展策略

我國古鎮旅遊的開發利用
作者:余丹資源開發與市場

摘要:以水鄉周庄為例,對古鎮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古鎮旅遊開發應堅持的三大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應採取的三大對策進行科學規劃、創新開發思路、擴大對古鎮的宣傳。

關鍵詞:古鎮旅遊:保護;旅遊開發

由於長期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十分注重整個家族居住地的選擇和修建,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現逐步形成了眾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築群與村群,構成了中國古代風格各異的建築流派。如果按照文化背景和歷史區域的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 ①大家風范的徽派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 ②朴實無華的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陝西; ③富貴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築群,分布區域為山西; ④小巧精緻的水鄉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 ⑤另類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四川、重慶; ⑥個性鮮明的嶺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福建、廣東; ⑦清秀靈逸的湘黔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湖南、貴州; ⑧各領風騷的南詔古村落群,分布在雲南。這些古建築群、古村落群作為中華文體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旅遊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成為了吸引各地遊客的重要旅遊資源。

1 古鎮旅遊的興起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11 古鎮旅遊的興起

古鎮旅遊的興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國在借鑒國際遺產保護經驗的基礎上,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納入了遺產保護范圍。1982 年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6 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對文物古跡集中的小鎮、村落進行保護。隨後,全國各省份就開始了歷史文化鎮的命名工作和古鎮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至此,古鎮旅遊作為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推向了廣大的遊客。從率先打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安徽省西遞- 宏村古村落,從江浙的同里、烏鎮、西塘到山西平遙古城、西部雲南麗江等古鎮,無不成為遊客追逐的對象。

112 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以古鎮周庄為例,簡單介紹我國在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10 余年來的開發,周庄由一座江南水鄉小鎮變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第一水鄉」,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早在旅遊規劃制定之初,主要負責規劃的阮儀三教授就諄諄告誡,不要因過度開發而毀了周庄,但是專家的意見終究不敵巨大的利益誘惑。過去周庄要靠擺渡進入,但為了開發旅遊,1998 年周庄「告別擺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橋, 從此旅遊客車長驅直入, 破壞了周庄的原生態。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數千萬元投資的吸引,當地政府不顧規劃設計,在周庄南湖區域興建了一座「全福寺」,這里曾是陸龜蒙垂釣處和劉禹錫寓所遺址,現在卻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樑柱的寺廟所佔用[ 6 ] 。除了這些建設性破壞外,古鎮內商業化氣氛濃厚、市場管理不規范、缺乏合理的修繕和維護等問題也很嚴重。據該鎮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該鎮房產有900 多處,其中80 %的房子為鎮集體所有,20 %是私房。集體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於開店或居住。由於這里遊人多,生意好,破牆、破窗開店的較多[ 6 ] 。對古鎮進行開發之前,這里飯館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飯館已超過150 家,商店超過1800 家。不少住戶保護古鎮的意識淡薄,置政府不許破牆開店的規定於不顧,採取「先斬後奏」辦法,先開店後辦照,或是「半夜破牆」,形成以既成事實的方式達到開店的目的。每年未經保護委員會同意就對房子進行私自拆遷、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5 ] 。周庄的門窗、海棠窗、板窗、順風窗、元寶窗等由於人為破壞,導致很多樣式消失了,現存數量減少,其中因為做生意對角門、元寶窗的毀壞最多[ 5 ] 。周庄旅遊開發之所以會產生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由於經驗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單純發展旅遊業的傾向,沒有注意到旅遊開發「度」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在我國各地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極具普遍性。

2 古鎮旅遊開發原則

211 政府主導原則

筆者認為,古鎮旅遊的開發不同於其它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改變以前純粹依賴市場的做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原則,由政府專門成立旅遊開發領導小組,進行古鎮的旅遊開發規劃工作,並加強市場的統一管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資金,很多古鎮嘗試採用各種開發模式,如通過出讓經營權的方式來引入一些社會資金、民間資金搞旅遊開發。這些做法難免存在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時由於各開發實體在開發過程中思想上的不一致性和不協調性,也對古鎮的後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堅持政府為主導的原則,並不排除創新古鎮開發的投融資體制,只是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政府要加強其管理職能,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實施統一規劃、有效管理,對不符合規定的做法堅決予以取締和廢除。此外,政府要保證每年列出一筆專款進行古鎮的修繕和維護工作,以此解決傳統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之間的矛盾。

❸ 旅遊規劃中有哪些利益主體,如何平衡它們之間的利益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Theory)是20世紀60年代左右,在美國、英國等長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國家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利益相關者理論既不同於只考慮供應商和消費者的生產觀念,也不同於只關注所有者、員工、供應商和消費者的傳統管理觀念,而是將政府、社區以及相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乃至非人類的因素如自然生態環境等納入其中,將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管理緊密聯系起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1]。
該理論奉行的核心思想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要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展開,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僅僅是某個主體的利益。利益相關者理論要求企業管理層在經營決策中妥善處理與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平衡他們正當的權益要求,抵制他們的非分要求,爭取利益相關者最大程度地合作以便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旅遊地(景區)也可看作為一個企業[2],其涉及的利益主體也很多,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關注、協調和整合,從而實現旅遊地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因為旅遊地依賴其利益相關者的通力合作,任何一方的隨意退出或實施機會主義行為都可能使他方的利益遭受損失,甚至危及旅遊地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要求旅遊地重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協調他們之間的利益沖突,承擔起超越經濟目標的更廣泛的社會義務和責任。

二、旅遊領域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背景分析
利益相關者理論從企業社會責任出發,強調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倫理問題,正好與20世紀末旅遊業所面臨的種種困惑和問題相呼應,一些國內外旅遊專家學者敏銳地認識到了該理論的指導價值。利益相關者理論源自英美,也是國外旅遊研究者率先將「利益相關者」一詞引入旅遊領域,與國外相比,國內旅遊領域內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時間上稍有落後,也有其特殊的背景。
(一)從理論上,利益相關者理論本質上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
利益相關者在旅遊領域研究的緣起,與可持續旅遊的發展也是分不開的。早在1984年,《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WCED,1987)便指出在可持續旅遊的過程中有必要理解利益相關者,可持續旅遊發展是個困難的過程,在讓部分人受益的同時,勢必影響到部分群體的利益。因此,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WCED,1987)明確指出,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是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旅遊地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至少強調:①在保護和增進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當前的各種需要;②旅遊業帶來的效益要廣泛滲透到社會之中,尤其應當對當地居民帶來裨益;③強調發展機會的公平性,強調本代人之間、各代人之間應公平分配有限的旅遊資源,一部分人旅遊需要的滿足不能以旅遊區環境的惡化為代價,當代人不應以滿足自己的旅遊需求而損害後代公平利用旅遊資源的權利。而這些內涵與利益相關者理論所強調的倫理、公平也是相呼應的[3]。同時,美國聖瑪麗學院的經濟學教授Mcelroy認為,為了使旅遊目的地得到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做到: ①自然和文化資產的持久存在; ②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③旅遊者在目的地獲得持久的享受;④ 旅遊企業能夠長期獲得收益(Mcelroy,2001)。 當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措施都是通過調整利益取向,要求人們改善作用於環境的方式和強度。要做到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釐清旅遊地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關系並加以協調。可見,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理念,為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本質上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
(二)從實踐上,利益相關者理論有利於整合旅遊地的資源,提高旅遊地的競爭力
旅遊地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到諸多利益主體,而且這些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及影響力等各不相同,它們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下,很難處理好它們的關系,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旅遊地的發展。但從另一發面來看,如果這些利益主體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又是巨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可以探討尋求科學的相關理論,如藉助於利益相關者理論,建立一種新型的利益整合機制, 通過協調、交易、利益讓渡和責任分擔等可行方式,確保旅遊地所有利益相關者應有的利益, 從而成功的整合旅遊地中各參與方的分散力量,形成一種協同效應,增強旅遊目的地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同時,隨著國際國內旅遊競爭日益加劇,區域間旅遊協作、合作問題突顯,如何建立有效區域協作、合作機制是區域協作與合作面臨的問題。這兩方面的問題的研究說明利益相關者問題將成為旅遊目的地可持續規劃和管理中的一個新興問題,值得旅遊研究者和管理者研究和思考。
(三)從管理上,彌補了旅遊地傳統管理的缺陷
利益相關者管理強調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長遠利益出發,系統地考慮到企業行為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利益,並對傳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強化其道德內涵[4]。由於受過去計劃經濟的影響,在旅遊目的地的傳統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對旅遊地的日常事務管理,而忽視對利益相關者的管理、重視旅遊地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對旅遊地應盡的社會責任、重視投資者和政府等主要利益主體的利益而忽視了其他相關者的利益。目前,很多旅遊地存在利益分配嚴重失衡現象,東道社區和當地居民被排斥在外或無足輕重,由此引發的當地居民與地方政府、開發商以及旅遊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已經對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而利益相關者管理,要求在追求旅遊地的經濟利益的同時,同樣注重各相關者的法律利益和道德利益。
(四)從旅遊地生命周期看,我國大多數旅遊地已步入成熟期,其利益相關者已開始顯現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眾多的旅遊目的地已經或正在從初期的開發階段走向發展階段,一些旅遊目的地已進入成熟階段,影響旅遊發展和被旅遊發展所影響的旅遊地利益相關群體已漸漸浮出水面,如何管理這些利益相關者將成為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三、利益相關者管理對旅遊地管理的啟示
國外旅遊研究者們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引入「利益相關者」這一概念,90年代中後期開始對這一理論進行研究和思考。國外旅遊領域內的利益相關者研究相對較多,研究的興趣主要出現於旅遊協作(如Jamal、Getz)、土地規劃(Williams等)、社區參與(Erick.T.Byrd,Jr)、旅遊可持續發展(Yooshik Yoon)[6]及旅遊營銷等研究主題中。與國外相比,國內旅遊領域內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時間上稍有落後。國內目前關於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旅遊業中的應用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發表的研究成果不多。直接或間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旅遊眾多領域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如旅遊規劃方面(張偉、吳必虎;石美玉;周年興,俞孔堅;郭麗華等)、旅遊目的地方面(張祖群;高靜;何彪,馬勇;陳勇,吳人韋;胡召芹;姚國榮;楊穎;齊天鋒;張維等)、旅遊開發方面(馮淑華等)、景區環境管理方面(黃昆;白露等)、生態旅遊方面(宋瑞;劉雪梅,保繼剛;劉靜艷等)、旅行社方面(夏贊才;郭魯芳等)、社區旅遊方面(庄軍;徐燕;文平;唐曉雲等)、森林公園方面(江海燕等)、鄉村旅遊方面(朱華等)、區域旅遊協作方面(張文雅;吳嬋丹;鄧瓊芳等)、溫泉旅遊方面(張明等)、旅遊市場(屈穎等)、旅遊產業方面(熊元斌等)、城市旅遊方面(唐好強等)。這些研究從不同視角闡述了各利益主體在旅遊保護與開發中所承擔的角色,以及他們所應有的決策權力和公平受益等問題,從不同層面研究了利益相關者理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利益相關者」作為一個來自管理學的概念,應該對旅遊地的管理有些啟示。
(一)加強旅遊地利益相關者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是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其最終目的是要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爭取利益相關最大程度地支持,科學有效的利益相關者管理可以平衡旅遊地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優化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他們的合作。而在旅遊地管理中,最重要、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對與之相關的諸多不同利益主體進行管理。旅遊地的管理實際上是在資源的保護與開發中協調好各利益主體的利益,促使他們共同為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而盡職盡責。任何一方的利益處理不好,都可能引發旅遊地經營困難,甚至威脅到旅遊地的健康發展。現實中,傳統管理只注重對旅遊地的日常事務管理,而忽視對利益相關者的管理,特別是一些弱勢群體的管理,導致旅遊地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危及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如龍脊梯田景區是廣西21個一級景點之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整個龍脊梯田景區是以平安寨社區內梯田(七星伴月景點)、民居建築等景觀及其集體所有的土地及其地上物、民俗風情為核心旅遊吸引物的旅遊接待目的地。由於利益協調不好,居民對收益分配嚴重不滿,該寨居民曾就景區利益分配和環衛問題與景區旅遊企業及政府旅遊管理部門發生多次糾紛,甚至疏於核心景點「七星伴月」的耕種,不按規劃隨意修建民居建築,嚴重影響了景區的旅遊發展。
(二)針對不同利益相關者採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與其他相比,旅遊業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多而雜。不同旅遊地,即使是同一旅遊地,在不同發展階段或按不同標准進行界定,其利益相關者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旅遊地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當地政府、旅遊企業、旅遊者、媒體部門、當地居民、景區員工、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及其他一些組織機構。由於這些利益相關者來自不同行業和部門,他們具有不同的價值目標和利益要求,他們與旅遊目的地的的關系密切程度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具有的影響力也不同,如有的利益主體或組織對旅遊地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有的則較弱。同時他們與旅遊地的關系程度及影響力也是動態變化的(如旅遊地的周邊社區隨著旅遊的不斷發展,會演變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所以旅遊目的地在發展旅遊業的時候,不能只考慮某一組織或群體的利益而忽視或輕視其它相關者的利益,也不能用靜態的眼光來對待利益相關者,必須用動態的眼光來協調和關注每一個利益相關者,讓他們能夠公平的分享旅遊業所帶來的利益以及公平的分擔旅遊負面影響。總之,在對旅遊地各利益相關者進行管理時,應注意對特殊的利益相關者群體採取特殊的管理策略。例如在處理同其他旅遊目的地之間的關系時,要辯證的考慮問題。其他旅遊目的地可能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同自己爭奪旅遊市場份額,也可能是自己的合作夥伴。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哪些旅遊目的地是競爭對手,哪些是合作夥伴,從而採取不同的策略。
(三)充分發揮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優勢。科學合理的利益相關者管理有助於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長期合作。旅遊地一些資源的價值依賴於其他相關的資源或群體,依賴於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持久合作,任何一方的隨意退出或實施機會主義行為都可能使對方的利益遭受損失,而利益相關者管理恰恰有助於這種長期合作。
(四)研究方法上的創新。旅遊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主要靠藉助於其它學科的理論進行研究,從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一門來自管理學的理論,在企業管理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當然也值得旅遊學借鑒。利益相關者理論從動態的視角,針對不同旅遊地和旅遊地不同階段所涉及的復雜利益主體(群體、組織或個人),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倫理學等領域的理論,分析各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行為能力、影響力及其相互關系等,對於尋找驅動旅遊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同時利益相關者理論採用利益相關者分析與反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診斷旅遊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顯示出利益相關者理論與系統方法結合對處理旅遊問題具有較強的分析力和解釋力。此外,利益相關者調查及利益相關者大會有助於各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表達、有助於對旅遊決策的意見和態度的反饋,有助於對現行政策實施情況進行監測,最終有利於旅遊地連續、反復的規劃和管理決策,確保旅遊地規劃與管理的貫徹執行。

參考文獻
[1]賈生華、陳宏輝,利益相關者的界定方法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24(5),13-18
[2]彭德成,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
[3]李正歡、鄭向敏,國外旅遊研究領域利益相關者的研究綜述[J],旅遊學刊,2006,21(10),85-91
[4]夏贊才,利益相關者理論及旅行社利益相關者基本圖譜[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32(3),72-77
[5]Byrd,Erick Tilghman,Jr. An analysis of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s take 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North Carolina[D].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3. http://www.studa.net/Travels/090807/17111488.html 抄的 講的 比較 詳細 可以自己 去看看 ...

❹ 古鎮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古鎮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目前,江南古鎮的旅遊業正日益快速地發展著,但在這良好發展態勢的背後,古鎮面臨的旅遊壓力亦逐漸顯露出來,旅遊開發為古鎮保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旅遊承載量過飽和

古鎮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壓力便是遊客流量增加迅速,超過了目前古鎮旅遊容量允許的限度。尤其在旅遊旺季,古鎮內經常處於擁擠混亂的場面:幽靜的水鄉環境氛圍被破壞,不僅無法正常游覽,甚至對古跡、建築等造成了破壞,即所謂「旅遊公害問題」。 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兩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過度商業化傾向

隨著雙休日和「黃金周」帶來的旅遊熱,不少地方把開發旅遊資源作為經濟的增長點,遺產旅遊更成為熱中之熱。在旅遊業的發展直接造成了商業網點的大幅增加,特別是在主要游線上各類商店的開設及現代裝修材料的採用,導致了建築用途的改變和傳統風貌的消退。同時,近年來不斷膨脹的旅遊業正在排擠著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護街區的風貌日趨千篇一律,旅遊設施的充斥、無特色旅遊商品的泛濫以及「人人皆商」的濃重的商業氣息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古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
開發與保護雖然是一對矛盾,但並非不可調和。

旅遊開發與居民生活

旅遊業為古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原先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把發展旅遊當作古鎮保護的主要目的和動力,對於居民的生活質量卻沒有積極改善,因而現存的建築老化,基礎設施不全,具有水災隱患,已不符合現代人的居住要求,許多年輕人也因此不願住在老鎮區而紛紛遷往新區或大中城市。同時,居民自發的建築整修開始使用新的建築材料與工藝,影響了原來傳統風貌的延續。有鑒於此,古鎮紛紛著手此事。而對於居民建築的整修,建議成立專門的修繕隊,採用原結構、原材料和原工藝,以保證恢復其原有風貌。

❺ 古鎮的利弊

古鎮和古村的旅遊業快速地發展著,但在這良好發展態勢的背後,古鎮面臨的旅遊壓力亦逐漸顯露出來,旅遊開發為古鎮保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很多面臨的最大的壓力便是遊客流量增加迅速,超過了古鎮旅遊容量允許的限度。尤其在旅遊旺季,古鎮內經常處於擁擠混亂的場面:幽靜閑適的生活氛圍被破壞,這不僅使遊客無法正常游覽。甚至對古跡、建築等造成了破壞,即所謂「旅遊公害問題」。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兩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隨著雙休日和「黃金周」帶來的旅遊熱,不少地方把開發旅遊資源作為經濟的增長點,遺產旅遊更成為熱中之熱。旅遊業的發展直接造成了商業網點的大幅增加,特別是在主要游線上各類商店的開設及現代裝修材料的採用,導致了建築用途的改變和傳統風貌的消退。同時,不斷膨脹的旅遊業正在排擠著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護街區的風貌日趨千篇一律,旅遊設施的充斥、無特色旅遊商品的泛濫以及「人人皆商」的濃重的商業氣息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古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開發與保護雖然是一對矛盾,但並非不可調和。 1.首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各主管部門應嚴格依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歷史城鎮旅遊發展規劃,同時依據相關政策法規與管理條理及轉讓合同等,規范政府部門、旅遊投資商等的開發經營行為;
2.其次,可考慮建立起由人大、政協和當地居民代表組成的社會監督組織評估機制,形成社會監督組織對政府和旅遊企業的有效約束監督鏈;
3.有必要建立科學的利益協調與整合機制,充分挖掘旅遊地各利益主體的共同點和平衡點,形成良好的利 益互動,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最終促使旅遊企業的利益與旅遊地其他主體的利益統一於旅遊地社區的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中;
4.完善社區參與機制,減少負面影響政府和企業應進一步完善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廣泛吸納當地居民的意見,切實處理好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
為此,政府和企業要提高其行為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對景區經營中的重要項目的審批建設以及影響到居民利益的開發經營行為實行公示制,以發揮社區居民的監督作用,增強旅遊項目建設和環保措施的合理性和社會可接受性。同時,有必要建立目的地居民關於區域旅遊業發展的代言機構,從而實現公平對話,保證居民對旅遊業發展的決策擁有發言權,從而有效防範旅遊發展的負面影響;再次,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旅遊發展意識、旅遊就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與培訓,全方位提高居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5.開發過程中注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對於歷史遺存的保護,並不僅僅是對遺址遺跡的原樣保護、修舊如舊,更要注重歷史傳統的保護和文脈的延續。正如麗江、江南水鄉古鎮之所以有如此強的吸引力,不僅僅由於小橋、流水,更在於生活在那裡的人家,有了生活在那裡的人家,文化才是鮮活的,才是有真正魅力的。只有充分調動起居民保護古鎮的積極性,讓其能夠從旅遊發展中得到相應的收益,並且樂於生活在世代居住的古鎮,為自己的古鎮與文化傳統感到自豪,古鎮的意蘊與文脈才能真正延續下去;6.樹立主題化開發理念通過主題城鎮的建設樹立在區域形象中的獨特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主題並非僅僅是單一主題,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主題的組合。古鎮旅遊開發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古鎮之間特別是
同一區域內古鎮之間共性明顯,自身特徵區別較小。作為擁有悠久歷史,區域特色明顯的古鎮,如何在眾多的古鎮旅遊開發熱潮中脫穎而出,筆者以為實行主題化開發是一條比較明智的選擇,即實行主題城鎮的發展。把整個古鎮作為一個整體來開發,根據主題公園的理念來開發來經營,提升出一個主題,結合古鎮的歷史文脈與特色等,將城區內的居民、建築、氛圍都作為景觀的組成部分,給予遊客在古鎮中的最好體驗;7.大力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資源內涵,從理論上分析,古鎮旅遊的類型是存在梯層結構的,以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體驗旅遊是古鎮旅遊的最高層次。同時,需要指出,歷史城鎮的旅遊並不是要禁止商業化,而是要控制過度商業化,尋求傳統與旅遊商品的最佳契合點。旅遊商品銷售是旅遊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商品銷售與古鎮旅遊的開發和保護不存在本質上的沖突,其關鍵就在於如何在商品銷售中融入古鎮所特有的文化氣息。因此,古鎮旅遊商品的開發要求進行准確的規劃、協調,要根據每個古鎮的特點,大力發展有地方韻味、反映各地風土人情旅遊商品。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旅遊產品內容,提升旅遊產品質量,豐富遊客體驗。還可以促進當地居民參與當地旅遊開發,增加旅遊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參加旅遊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8.古鎮要注重實現與周邊景區共贏研究發現,像麗江、周庄、鳳凰等這些高品位的古鎮在旅遊開發與市場營銷等過程中
都不是單個進行的,都是與周邊景區在開發、線路整合、市場營銷、形象塑造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聯合,從而實現了共贏。這正符合旅遊學中的旅遊時間比理論,只有旅遊地能夠提供一定量的旅遊活動時間與活動內容才能夠吸引大量遊客的到來,因此,旅遊開發的項目選擇,市場分析,以及產品開發與營銷過程中都要注意區域的聯合;9.注重生態資源保護和環境容量的控制旅遊是一項相對高耗量的活動,伴隨著水,電等資源的消耗,同時還會產生垃圾、環境污染、破壞等問題。特別是一些稀缺資源分布地區,如果破壞力長期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將會對旅遊地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

❻ 江南古鎮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論文

水巷小橋、園林古宅,作為有形的資源,值得遊人流連;一座座古鎮的街弄亭榭版,甚至一磚一石權,體現出的悠久歷史、悠長文化印痕,更須予以珍惜。歸根結底,文化是靈魂,任何建築倘若落到文化乏善可陳的境地,再恢宏也不能被一代代保存下來。
「江南六鎮」是靈性的,活生生的,充滿溫馨的,我們從中看到了時代的變遷,勾兌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的醇香。站在現代審美角度欣賞「江南六鎮」,我們發現了民族延綿不斷的創造與追求。我們努力將描述向「情景交融」靠攏,期待遊人捧著這部《江南古鎮游》,能與我們一起,跟古鎮的一幢幢深宅、一條條幽巷進行對話,這種無聲的對話將使你獲益匪淺。

❼ 旅遊開發中為什麼當地居民是弱勢群體

【摘要】利益均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旅遊目的地因為旅遊業的發展使得當地的利益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利益格局的變化將對旅遊目的地社會的和諧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分析和諧社會與利益均衡的關系的基礎上,以騰沖縣和順古鎮為例研究了旅遊目的地利益均衡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關鍵詞】旅遊目的地 利益均衡 和諧社會 利益相關者
利益均衡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利益均衡是維持和諧狀態的必要條件。就目前我國的國情而言,我們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基本含義是形成一種大體均衡的利益格局,如果失去均衡,那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成了「無米之炊」。和諧社會的核心是各階層之間的利益均衡,利益沖突是社會和諧的最大挑戰,只有利益均衡了才能構建好和諧社會。
中國魅力名鎮和順的核心利益相關者關系分析
研究區基本情況。和順鎮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國土面積17.4平方公里,轄3個村委會、21個村民小組,2008年末有居民1589戶、6389人,在外華僑1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緬甸、泰國、美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是雲南省著名的僑鄉。追溯歷史,和順迄今已有626年,原名「陽溫墩」,因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後雅化為「和順」,取「和睦順暢」之意。和順繼2005年獲得「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後,還榮獲了「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等榮譽稱號。
和順古鎮不同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及關系分析。旅遊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了當地政府、旅遊企業、社區居民、旅遊者、環保部門、媒體部門等等,但這些利益相關者同旅遊目的地關系的密切程度不是均等的,他們所產生的影響力也不相等,地方政府、社區居民、旅遊企業、旅遊者這四個利益主體對旅遊目的地的生存與發展都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屬核心利益相關者,環保部門、媒體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旅遊目的地的影響力相對較弱。
和順鎮政府發展旅遊的思路是「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因此政府在和順古鎮的旅遊開發中只是起到一種宏觀監管的作用,政府在通過發展旅遊業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全面協調的發展。柏聯和順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和順的旅遊開發商與和順有著最直接的利益關系,商人與政府的利益關系是不同的,前者更關注微觀的經濟利益,政府不僅要發展經濟,更要達到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在旅遊系統中社區居民既是利益主體,也是社會環境構成的一部分,甚至是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部分;既是旅遊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的受益者,也是旅遊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承受者。但是由於當地居民自身文化素質、技術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往往不信任讓他們完全參與到旅遊活動中來。不管是土地的徵收,還是關於和順旅遊發展方面的政策,和順的居民都應該有知情權和參與權,但實際上他們的這些權利並沒有得到基本的行使,在這種情況下與權利相關的利益就無從談起。
旅遊目的地是社區居民的居所,有的世世代代都在這里生存與生活,旅遊業必須為他們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補償,以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旅遊活動中,當地居民在旅遊發展中不僅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柏聯和順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對和順旅遊的開發在給社區居民帶來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旅遊者是旅遊活動的主體和基礎,是旅遊產品的需求方,沒有旅遊者就沒有旅遊活動,更談不上旅遊產業。旅遊者更關心的是在旅遊過程中所享受的各種活動與服務是否與自己付出的價值相等,自己的身心是否得到放鬆、好奇心是否得到滿足等。
社區居民在旅遊系統中扮演著經營者、管理者等多種角色,他們的參與與支持決定著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狀況。社區居民是旅遊目的地形象的主體,在旅遊目的地形象的確立和宣傳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待旅遊者的態度和行為將直接影響旅遊者在目的地的旅遊經歷與體驗的質量,進而影響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感覺和印象。
總之,和順古鎮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是存在差異的,旅遊企業和社區居民的核心利益屬於經濟利益,而旅遊者的核心利益屬於非經濟利益,和順政府的核心利益是兼具經濟與非經濟性質的,只有尊重和實現這些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和順才能獲得持續穩步的發展。
利益均衡機制的建立
騰沖縣2007年的人均GDP是866美元,2008年是1128美元?譹?訛,根據國際經驗,騰沖縣已進入後工業化向現代化的過渡期,也就是「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處理好發展中存在的社會利益問題,將是騰沖縣的黃金發展時期,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就將會阻礙騰沖縣的發展。和順古鎮是騰沖縣有名的景區,離騰沖縣城也很近,它發展的好壞將影響到騰沖縣的整體發展。
成立利益協調議事機構。從針對和順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調查來看,各利益相關者一致認為在當前旅遊業中政府的權利是最大的,同時政府也是當地發展的宏觀調控及監管者,因此利益協調議事機制的建立理因由政府來牽頭。利益協調議事機構,應在對和順古鎮的旅遊發展進行重大決策時,對各相關利益主體進行調查及訪談,以便了解各利益主體的需求和意見,尊重和關心社區居民的利益。該議事機構應由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旅遊經營者代表、社區居民代表和旅遊者代表組成。議事機構還需要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討論整理,歸納出各利益主體的觀點,在幾個重要原則的基礎上尋求可能的合作契機和協調渠道,制定總體發展目標。這個目標應該包括政府的宏觀目標、社會綜合效益目標、具體的景區發展目標、社區的利益目標、旅遊者的滿意度等,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宏觀發展目標。這樣可以方便對各方利益的協調和監管,達到一個動態的利益均衡狀態。
建立和完善弱勢群體的利益保障機制。從調查來看,和順旅遊發展中,旅遊者和社區居民在所獲得的利益和權力大小上,相對於政府和旅遊企業而言都是處在弱勢的,其中以旅遊者最弱。但是這兩者分別在和順旅遊的供給和需求中又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旅遊者更是當地發展旅遊的「衣食父母」,因此在和順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滿足這兩者的利益訴求是很重要的,但這兩者又常常被排除在和順旅遊發展的決策之外。為了和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社區居民和旅遊者的利益保障機制是至關重要的。社區參與旅遊發展已成為當今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和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在旅遊規劃中,要切實做好工作,保證社區居民分配經濟利益的優先性,使居民成為旅遊發展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使社區居民感受到實在的利益,從而有利於旅遊的發展。
完善利益表達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暢通的各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機制。順暢的利益表達機制是利益整合和協調機制的基礎,因此妥善協調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首要的是建立順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建立健全暢通的利益表達機制,就是要讓老百姓能夠說話,使他們的聲音能夠有順暢渠道傳達到政策制定者那裡。例如開通鎮長接待日並把它落到實處;建立和發展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等民間組織;積極探索社區居民參與旅遊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的形式,使重大事項和重要公共政策的出台能夠充分聽取和反映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建立健全暢通的各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機制,可以為具有不同利益訴求的利益主體提供正常的表達渠道,讓不同的意見和各種不滿都能夠完全宣洩出來,防止矛盾與沖突的加深,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實現和順各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共贏。和諧社會應是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均衡和協調的社會,保持社會和諧,歸根到底是要調整人們的利益關系,協調利益沖突,體現社會公平。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社會利益的第一次分配以市場為基礎,利用各種調控方式調整各核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為處在不同角色上的社會成員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在社會第二次分配中,政府應在公平合理的原則下通過各種手段來調節利益,同時因為政府也是和順旅遊發展中的核心利益相關者之一,為了政府更加公平合理地組織第二次分配,其他三方,尤其是社區居民和旅遊企業可以監督政府的分配行為。從訪談中知道,和順旅遊發展的中四個核心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一些不滿情緒,如果這些不滿情緒得不到好的釋放,就將成為形成利益沖突的「化學反應物」。在和順各利益相關者中,每一個主體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但是在實際中是不可能讓所有的利益主體百分之百滿意的。四方在博弈的過程中,雖然存在博弈地位上的不平等,但是每一方的利益都不能建立在犧牲其他三方的利益之上,各利益主體不僅自己要極力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也要做出相應的妥協和讓步才能使得大家的長期利益最大化,因此博弈的最終結果應該是達到納什均衡,實現共贏。

❽ 我國古鎮旅遊開發存在什麼問題古鎮旅遊開發在我國有哪些問題

國古鎮旅遊開發存在什麼問題?古鎮旅遊開發在我國有哪些問題?北京建國慧景旅遊規劃設計院是專業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以古鎮周庄為例,簡單介紹我國在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10 余年來的開發,周庄由一座江南水鄉小鎮變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第一水鄉」,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

早在旅遊規劃制定之初,主要負責規劃的阮儀三教授就諄諄告誡,不要因過度開發而毀了周庄,但是專家的意見終究不敵巨大的利益誘惑。過去周庄要靠擺渡進入,但為了開發旅遊,1998 年周庄「告別擺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橋, 從此旅遊客車長驅直入, 破壞了周庄的原生態。

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數千萬元投資的吸引,當地政府不顧規劃設計,在周庄南湖區域興建了一座「全福寺」,這里曾是陸龜蒙垂釣處和劉禹錫寓所遺址,現在卻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樑柱的寺廟所佔用 。除了這些建設性破壞外,古鎮內商業化氣氛濃厚、市場管理不規范、缺乏合理的修繕和維護等問題也很嚴重。據該鎮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該鎮房產有900 多處,其中80 %的房子為鎮集體所有,20 %是私房。集體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於開店或居住。由於這里遊人多,生意好,破牆、破窗開店的較多。對古鎮進行開發之前,這里飯館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飯館已超過150 家,商店超過1800 家。

不少住戶保護古鎮的意識淡薄,置政府不許破牆開店的規定於不顧,採取「先斬後奏」辦法,先開店後辦照,或是「半夜破牆」,形成以既成事實的方式達到開店的目的。每年未經保護委員會同意就對房子進行私自拆遷、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周庄的門窗、海棠窗、板窗、順風窗、元寶窗等由於人為破壞,導致很多樣式消失了,現存數量減少,其中因為做生意對角門、元寶窗的毀壞最多 。

周庄旅遊開發之所以會產生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由於經驗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單純發展旅遊業的傾向,沒有注意到旅遊開發「度」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在我國各地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極具普遍性。

古鎮旅遊開發會是旅遊投資的熱點,北京建國慧景旅遊規劃設計院為此專門投入人力、物力進行了專題研究,以下是公司的研究成果,以供參考:1、《古鎮遊憩項目開發專題》 2、《旅遊小鎮——近期房地產的主流方向》 3、《景德鎮千年置鎮慶典與旅遊產業發展研究》。成功案例:《景德鎮千年慶典與景德鎮旅遊業發展的關系及策劃》,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僅僅是古鎮旅遊開發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希望通過上述的介紹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讓更多人來關注古鎮旅遊的開發。

❾ 麗江束河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有那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建議樓主還是多去網路上面搜索一下相關的信息吧。

❿ 如何看待周庄在旅遊開發和古鎮保護中的矛盾

周庄在旅遊開發和古鎮保護中應該以龍鎮保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