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連片開發旅遊規劃

連片開發旅遊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3-15 04:43:15

❶ 我國休閑農業都有哪些發展模式

我國休閑農業都有哪些發展模式?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經過研究,總結出我國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主要有:
連片開發模式: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
農家樂模式:「農家樂」模式是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觀,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
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在農民承包地合理流轉集中後,建立休閑農園,以「認種」方式讓城市居民委託農民代種或親自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使消費者共同參與農業投資、生產、管理和營銷等各環節,與農民結成緊密聯結關系,體驗和參與農業經營和農事活動。
產業帶動模式:休閑農園首先生產特色農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後通過休閑農業這個平台,吸引城市消費者來購買,從而拉動產業的發展。
村鎮旅遊模式:許多地區在建設新農村的新形勢下,將休閑農業開發與小城鎮建設結合在一起。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觀光旅遊。
休閑農場或觀光農業園模式: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型、園林觀光型、農業科技型、務農體驗型。如北戴河「集發農業觀光園」、北京「朝來農藝園」、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蘇州「未來園林大世界」等。
科普教育模式: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教育活動。
民俗風情旅遊模式:民俗風情旅遊模式即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休閑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❷ 探討:鄉村旅遊如何突破瓶頸

鄉村旅遊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利器。然而,火爆的背後,缺乏規劃、一擁而上等粗放式發展模式,也使得產業面臨千村一面的同質化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首先旅遊規劃需突破。一是開發鄉村旅遊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切忌盲目復制開發!二是必須系統規劃、整合開發,要堅持「集聚連片、抱團組合、合力發展」切忌單打獨斗!三是必須堅持「文化為先、創意融合、市場導向、專業運作」,文化挖掘是第一位,無文化不旅遊;創意是錦上添花,市場能把握產品的開發方向,專業為經營管理保駕護航。
其次資源保護需加強。隨著現代化進程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會加大鄉村地區旅遊業的承載負荷,增加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嚴重影響旅遊景觀,失去旅遊資源的獨特吸引力。旅遊開發,一定要與生態保護、民族民俗文化傳承結合起來。
第三,融資路徑需破解。鄉村旅遊是未來旅遊發展的熱點,現在主要借勢國家扶貧的政策,或者說鄉村旅遊的發展是搭乘了扶貧的順風車,但這不是長遠發展之際。因此,未來資本投入才是鄉村旅遊持續發展根本動力,但是鄉村資源一般不具有絕對優越性,資本持謹慎態度,融資路徑閉塞!所以破解融資這一難題才是促進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❸ 2019年國家新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要求,現狀

第一章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綜述
1.1 美麗鄉村概述
1.1.1 美麗鄉村的概念分析
1.1.2 美麗鄉村建設的構成分析
1.2 美麗鄉村建設環境分析
1.2.1 政策環境分析
(1)行業相關政策
(2)行業相關標准
(3)行業發展規劃
1.2.2 經濟環境分析
1.2.3 社會環境分析
1.2.4 技術環境分析
1.3 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機遇與威脅分析

第二章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投融資模式分析
2.1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分析
2.1.1 中國美麗鄉村規劃投資規模
2.1.2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分布
2.1.3 中國美麗鄉村在建項目進展
2.1.4 中國美麗鄉村擬建項目概況
2.2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投融資模式分析
2.2.1 美麗鄉村建設特點分析
2.2.2 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需求結構
2.2.3 美麗鄉村建設主要投融資模式
2.2.4 美麗鄉村建設投融資模式優化
(1)美麗鄉村生命周期分析
(2)美麗鄉村組合投融資模式分析
(3)美麗鄉村建設投融資風險防範
(4)美麗鄉村建設投融資模式建議
2.3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分析
2.3.1 產業發展型模式
(1)模式簡介
(2)模式適合地域
(3)模式案例
2.3.2 生態保護型模式
(1)模式簡介
(2)模式適合地域
(3)模式案例
2.3.3 休閑旅遊型模式
(1)模式簡介
(2)模式適合地域
(3)模式案例
2.3.4 文化傳承型模式
(1)模式簡介
(2)模式適合地域
(3)模式案例
2.3.5 社會綜治型模式
(1)模式簡介
(2)模式適合地域
(3)模式案例
2.4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招商引資分析
2.4.1 美麗鄉村招商引資現狀分析
2.4.2 美麗鄉村招商引資模式分析
2.4.3 美麗鄉村招商引資風險分析
2.4.4 美麗鄉村招商引資趨勢分析

第三章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細分領域發展分析
3.1 美麗鄉村環境治理領域發展分析
3.1.1 美麗鄉村環境治理發展概況
3.1.2 美麗鄉村垃圾處理市場發展分析
(1)鄉村垃圾產生量分析
(2)鄉村垃圾處理現狀分析
(3)鄉村垃圾處理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4)鄉村垃圾處理發展趨勢與規劃分析
3.1.3 美麗鄉村污水處理市場發展分析
(1)鄉村污水產生量分析
(2)鄉村污水處理現狀分析
(3)鄉村污水處理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4)鄉村污水處理發展趨勢與規劃分析
3.1.4 美麗鄉村環境治理發展趨勢預測
3.2 美麗鄉村清潔能源領域發展分析
3.2.1 美麗鄉村清潔能源發展概況
3.2.2 美麗鄉村清潔能源發電市場發展分析
(1)美麗鄉村清潔能源發電現狀分析
(2)美麗鄉村清潔能源發電細分市場分析
(3)美麗鄉村清潔能源發電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
3.2.3 美麗鄉村生物能利用市場發展分析
(1)美麗鄉村生物能利用現狀分析
(2)美麗鄉村生物能利用細分市場分析
(3)美麗鄉村生物能利用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
3.2.4 美麗鄉村太陽能利用市場發展分析
(1)美麗鄉村太陽能利用現狀分析
(2)美麗鄉村太陽能利用細分市場分析
(3)美麗鄉村太陽能利用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
3.2.5 美麗鄉村天然氣利用市場發展分析
(1)美麗鄉村天然氣利用現狀分析
(2)美麗鄉村天然氣利用細分市場分析
(3)美麗鄉村天然氣利用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
3.3 美麗鄉村休閑旅遊領域發展分析
3.3.1 美麗鄉村休閑旅遊發展規模分析
3.3.2 美麗鄉村休閑旅遊經營效益分析
3.3.3 美麗鄉村休閑農業市場發展分析
(1)休閑農業市場發展規模
(2)休閑農業市場收入結構
(3)休閑農業客戶資源分析
(4)休閑農業主要分類分析
(5)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分析
1)農家樂開發模式
2)現代觀光農業連片開發模式
3)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
4)帶動產業模式
5)融合新農村建設模式
3.3.4 美麗鄉村旅遊市場發展分析
(1)鄉村旅遊市場發展規模
(2)鄉村旅遊市場收入結構
(3)鄉村旅遊客戶資源分析
(4)鄉村旅遊主要分類分析
(5)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分析
1)個體農業經營模式
2)農戶+農戶經營模式
3)公司+農戶經營模式
4)公司+社區+農戶模式
5)政府+公司+農民旅遊協會+旅行社模式
6)股份制模式
3.3.5 美麗鄉村休閑旅遊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

❹ 旅遊開發向政府如何提要求

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作用大。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是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對於擴就業、增收入,推動中西部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生態環境改善意義重大,對於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樹立科學旅遊觀
(一)創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廣大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遊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准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二、增強旅遊發展動力
(三)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遊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遊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遊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遊服務標准。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取消邊境旅遊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遊部門。
(四)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加強區域性客源互送,構建務實高效、互惠互利的區域旅遊合作體。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採取有利於邊境旅遊的出入境政策,推動中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中東歐的區域旅遊合作。積極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加強旅遊雙邊合作,辦好與相關國家的旅遊年活動。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完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遊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遊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三、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六)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在城鄉規劃中要統籌考慮國民休閑度假需求。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合理優化布局,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積極推動體育旅遊,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遊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發揮中醫葯優勢,形成一批中醫葯健康旅遊服務產品。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遊。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准,完善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遊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繼續支持郵輪遊艇、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國產化,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
(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強規劃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規范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加強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整合會展活動,發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慶品牌效應,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內容,抵制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
(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
(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
(十一)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重視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傳承和弘揚老字型大小品牌,加大對老字型大小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遊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鼓勵各地推出旅遊商品推薦名單。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可按照規定設立出境免稅店,優化商品品種,提高國內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落實進出境遊客行李物品監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的可行性。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四、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二)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遊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志設置。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重點旅遊景區要健全交通集散體系。增開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列車和旅遊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遊專列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遊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遊包機業務。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增開國際、國內郵輪航線。制定旅遊信息化標准,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
(十三)保障旅遊安全。加強旅遊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范,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的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
(十四)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加快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遊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遊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
(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應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門票費用減免。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及團體收費價格。要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五、完善旅遊發展政策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十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進一步完善遊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十八)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遊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
(十九)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佔用耕地。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佔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遊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遊志願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遊科研單位和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推動本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重視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重復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要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落實配套法規。發展改革委、旅遊局要定期匯總各地區及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並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國務院
2014年8月9日

❺ 雲南旅遊開發的六大片區是什麼

雲南省旅遊局在《雲南省「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中提出要立足國回內外旅遊大格局,以創答新旅遊區域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加快建設雲南六大旅遊區。
1、即鞏固、提升面向世界的滇中「大昆明國際旅遊區」;
2、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
3、面向亞洲乃至世界的滇西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旅遊區」;
4、積極開發、建設完善滇西「 火山熱海邊境旅遊區」;
5、面向全國乃至亞洲的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遊區」;
6、和面向雲南全省及周邊省市的6.滇東北「紅土高原旅遊區」。

❻ 濟南中央商務區的連片開發

建設全市「經濟森林」
17日,記者從歷下區東區建設指揮部了解到,CBD中央軸線為南起經十路、北至新濼大街,貫聯中央公園、景觀水系以及沿線功能片區。按照濟南CBD的規劃布局,這里將是生態美景配合高雅時尚的現代建築元素,構成流動跳躍的風景長卷。
「CBD經十路兩側將建設3座250米以上的高樓,其餘樓體高度也均在150米左右,這里將被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經濟森林』。」歷下區東區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森林是具有成長性、發展性的,這要求我們不斷創新、進取。此外,森林涵蓋面比較廣,正如CBD包含了多樣的高端服務業。」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中潤世紀城、省高院、成城大廈、魯邦銀河廣場、武警總隊、省立醫院東院、魯商國奧城(部分單體)、黃金時代廣場(部分單體)都已竣工,奧體金融中心、啟德國際金融中心也已開工。
「目前,濟南CBD已建成各類載體100萬平方米,有14個項目正在加緊實施,總建築面積32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200億元。」這位負責人說,作為CBD地標性建築,由歷下區主導的奧體金融中心,俗稱『101大廈』,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是CBD首個定向開發、量身打造的發展載體。
「就如同森林對周邊區域都有輻射功能,CBD的輻射區域也將涉及周邊10平方公里的面積。」這位負責人介紹說,在東至奧體中路、西至二環東路、南至旅遊路、北至工業南路的輻射區域內,總共有超過2000萬平方米的規劃建築面積。「可以說,輻射區域與CBD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❼ 如何做好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專家貢獻一份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樣板吧麻煩告訴我

它也常包括某些專題規劃(或稱部門規劃)的內容,如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客源市場調查、分析和規劃;旅遊線路設計和規劃;旅遊商品設計規劃;旅遊環境保護;旅遊管理和人才培訓計劃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是與旅遊部門規劃對應而言,它具有全局戰略性,對景區內各景點及具體建築項目不作詳細規劃。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需要專門的具備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資質的單位來編寫,具體內容包羅萬象,您可以參考以下文章略微了解:太行山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北起北京,南達黃河,穿過京冀晉豫4個省市,綿延近千里,是中國東部一條重要的山脈。太行山山水型旅遊資源眾多,歷史文化悠久,開發潛力巨大。但是,由於跨區域、面積廣、景點多、區域發展和開發不平衡,太行山旅遊開發難以統一管理,整體品牌難以打造。如何整合和包裝太行山旅遊資源,打好「太行山」這張旅遊牌,重塑「太行山」旅遊形象,使之成為國內最富吸引力的「中國山水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之一,對於振興太行山區的旅遊業和促進太行山地區社會和諧發展極為重要。 一、太行山的優勢與機會 1、資源優勢 太行山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千峰競秀;山西高原(黃土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形成串珠狀的峽谷和關隘,萬壑爭奇;此外還有板崖、名泉、瀑布、岩洞等多種獨特的地形地貌和鬱郁蔥蔥的植被,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眾多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 4A級(5A級)旅遊景區。 太行山還是一座歷史名山,從遠古時期神農教民稼穡開始,便留下了無數的文明足跡,區內國家級文保單位多處,墓葬、古建、碑刻、遺跡無數。而且,太行山也是新中國的搖籃之一,革命遺存眾多,紅色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2、區位優勢 太行山地區地處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承東啟西、南北交流,緊鄰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華北平原區和中原地區,輻射數億人口,區位優勢明顯。 3、機遇優勢 世界旅遊產業持續增長;中國旅遊迅速崛起,旅遊業已經上升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一批國際化旅遊目的地的要求;中部崛起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山水休閑和區域聯合的旅遊開發;太行山旅遊的交通、景觀、市場、管理等格局急需重新「洗牌」,太行山旅遊目的地亟待重建,這些都是中國旅遊產業系統升級背景下太行山旅遊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此外,還有北京奧運、太行山綠化工程、生態工程、革命老區宣傳文化等工程的進一步實施,各種機遇在此疊加,必將進一步提升太行旅遊的注意力和影響力。 二、太行山旅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品牌形象整體塑造不力 一方面,太行山各地過分注重於本轄區的旅遊資源開發,缺乏對「太行山旅遊品牌」的整體性開發,對太行山品牌利用多、打造維護少,存在著嚴重的「公地悲劇」,這極大地損害了太行山旅遊的整體品牌。另一方面,太行山地區各地旅遊促銷形式盡管多種多樣,但多停留在「賣產品」層次,重景區輕整合、重產品輕形象。多年來,各地各唱各調,缺乏對太行旅遊形象的准確定位和統一策劃。 2、產業要素統籌不夠 交通不暢和產品老化仍是當前制約太行山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太行山地區交通基礎建設比較薄弱,公路的密度和等級較低,鐵路和機場建設滯後,很多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資源可進入性極差,即使是開發較好的地方,如太行山大峽谷、五台山、雲台山等,交通條件也不盡如人意。受交通條件制約,很多落後山區的旅遊開發還只是停留在「爬山」的局面,加上一些景區基礎設施的標准化建設、編隊式管理和服務水平不到位,難以與太行山旅遊的主線實行很好對接。 太行山旅遊產品主要還是觀光型的產品,休閑度假產品、文化體驗產品、生態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產品、科技教育等主題化開發不夠,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的旅遊消費需要。 3、關聯帶動作用不強 一方面,旅遊企業的組團能力不強,大部分主營地接業務,旅遊收入嚴重「漏損」;另一方面,旅遊功能配套不夠、鄉村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不夠、當地農民和農村經濟從旅遊中收益不夠;此外,旅遊產業與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與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的互動與整合不夠,旅遊業的「乘數效應」不明顯,對產業升級的帶動促進作用較小。 4、市場發育程度不高 突出地表現在旅遊市場機制僵化和旅遊企業素質偏低兩個方面。一方面,太行山旅遊面臨著體制、政策和發展空間上的障礙,政企不分現象明顯,旅遊市場體系發育不完善,難以應對市場的要求和競爭;另一方面,太行山旅遊管理又存在著管理多重交叉的問題,各部門標准不一,職能重復,旅遊企業不堪重負,難以做大做強,旅遊企業素質普遍偏低。目前,太行山地區尚無一家以資本為紐帶的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的大型旅遊集團,區域合作、市場秩序維護、品牌塑造等工作,只憑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難落實 三、太行山旅遊發展趨勢 中西部崛起、各種太行相關的重大工程、以及太行周邊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的帶動和影響下,太行山旅遊發展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1、區域旅遊合作日益加強 近年來推出了「晉冀豫『金三角』旅遊經濟合作區」、「豫晉金三角旅遊區」的無障礙旅遊、編制了《南太行山旅遊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國家也提出了即將編制《黃河中下游集中連片區旅遊發展規劃》等,都呈現出區域旅遊合作的態勢,說明了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對區域旅遊合作的高度重視。 2、旅遊空間腹地拓展 多年來,受山區交通條件和旅遊產品供給的限制,開發的主要是山水游覽為主的觀光型產品和景區,難以向腹地縱向拓展延伸。隨著政府旅遊意識的增強、交通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太行山區腹地也增加一批新旅遊產品,成為新的旅遊興奮點和利潤點。 3、旅遊經濟持續增長 伴著中國旅遊的飛速生長,富集市場熱衷的山水旅遊產品的太行山旅遊將成為旅遊消費的熱點地區。即將舉行的一些大型的活動或者工程、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契機,也將極大提升太行旅遊的注意力和影響力。隨著太行山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推進,太行山旅遊目的地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太行旅遊經濟將會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太行山旅遊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四、重振華夏龍脊 雖然太行山旅遊仍然存在種種問題,但情況正在向良性方向發展,太行山應該抓住「十一五」期間目的地建設的戰略機遇,迎合中國旅遊產業系統升級大勢,整體推進太行山水休閑旅遊目的地的建設。 1、總體發展理念和戰略 聯動戰略:進一步推進京冀晉豫太行山區域旅遊合作,完善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構建太行山無障礙旅遊區。 形象提升戰略:確立「巍巍太行·中華脊樑」形象,統一太行山旅遊形象。 精品打造戰略:以雲台山、太行山大峽谷、五台山等為主吸引物,以太行文化和太行精神為內涵,結合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等,配合以休閑旅遊為核心的泛旅遊產業立體發展戰略,聯合打造一系列綜合旅遊精品。 科教興旅戰略: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觀,推進院校、機構合作,提高旅遊從業人員及山區農民的旅遊文化素養,增強旅遊管理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2、一軸三極的空間格局 一軸:即太行山長線。進一步培育山水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的太行山旅遊長線,提高太行旅遊觀光價值,增強太行休閑度假功能,提升太行旅遊文化品位,成為國內觀光休閑旅遊目的地的頂極產品。 三極:即北京、石家莊、焦作三個增長極。進一步完善北京、石家莊、焦作都市旅遊功能,策劃並推出幾台以反應太行精神、太行文化主題的各具特色的旅遊文娛節目,豐富晚間旅遊文娛活動,建成太行山區域的旅遊策源地、遊客組織中心和旅遊接待中心,也可以在一些比較經典的露天景區舉辦情景劇。 三線(區):即以焦作為中心的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以王屋山、雲台山等,王莽嶺、錫崖溝、郭亮村、太行大峽谷等;以石家莊為中心的中北部太行金三角游:包括以天桂山、五嶽寨、駝梁山、天生橋、娘子關、蒼岩山、五台山等;以北京為中心的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白石山、太白山、小五台山、以及北京部分山區(如香山、靈山)等。 3、政府主導的太行品牌維護和整體形象重塑 旅遊業是一個涉及面廣、關聯度高、綜合性強的「火鍋產業」;太行山旅遊更是跨省域、多層次、區域型的旅遊產品,政府聯動主導旅遊更為必要。目前太行山區域旅遊經濟合作局面已經初步形成,但各地政府間的旅遊合作更應著眼於太行品牌的維護和整體形象的重塑,這是政府促進太行旅遊發展的第一要務。 太行品牌建設工程:設立「太行山旅遊發展基金」,按照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AAAAA級旅遊區的標准要求,以捆綁申報創建為契機,京冀晉豫聯合維護和建設太行山旅遊品牌。 旅遊形象推廣工程:圍繞「巍巍太行·中華脊樑」進行系統的CIS設計,實施統一的旅遊識別系統(包括網路、導游詞、旅遊指南、畫冊、旅遊圖、旅遊影視、節慶活動等),各地政企聯動,整體推廣太行旅遊形象。 太行旅遊暢通工程:突出北京、石家莊、焦作等城市的旅遊集散作用,著力解決太行山地區的可進入性和太行山內部的通達性。 旅遊生態環保工程: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原則,強化核心競爭力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創新利用,切實解決山區交通、生態保護、文物保護、村鎮建設等幾大問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4、景區品牌化提升和產品主題化開發 景區品牌化提升:對旅遊景區分層次、分等級進行規劃開發,擇優選擇一批高級別、高要求、高投入開發,使之成為太行旅遊的支撐品牌和標志景區。 產品主題化開發:全方位挖掘太行旅遊文化內涵,各景區在大的太行品牌之下,尋找自己的個性主題,或用將同類的旅遊產品用同一主題組織起來,主題化開發,如:「太行硝煙、勝利曙光」的紅色主題;「華夏龍脊、太行雄風」的山水主題;「五千年文明、八百里太行」的訪古主題等。 5、概念營銷和主題分流 根據產品特性和市場走向,太行山區應形成以大眾山水觀光市場為基礎,以休閑度假游、民俗風情體驗游、科考探險游、健身運動游等旅遊市場為主體,以其他特種旅遊市場為補充的市場格局。在太行旅遊形象與品牌營銷過程中,應將太行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樹立「概念營銷」理念,通過形象塑造與品牌推廣,建立太行山山水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的營銷體系,整體營銷太行旅遊品牌。與此同時,應順應旅遊市場發展新趨勢,根據太行山多元化的旅遊產品特點,針對不同市場群體,「主題分流」,探索太行山旅遊目的地市場差異化開發新模式。 6、旅業戰略聯盟 太行山游是一個跨區域、多要素組合的綜合性產品,跨區域的特點帶來了分稅制下的不同政府利益體之間的矛盾,多要素組合的特點帶來了產業鏈條中的不同企業利益體之間的矛盾,這兩大利益體之間的矛盾是造成太行旅遊多年來非理性競爭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太行旅遊的非理性競爭問題,當前京冀晉豫各地政府間宏觀的太行旅遊經濟合作還不是最好出路。太行旅遊深層次的問題還是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靠市場主體來解決的。淡化行政區劃對太行旅遊的轄區管理,建立統一開放的太行旅遊市場,組建跨區域、跨領域的旅遊集團和戰略聯盟,才是壯大太行山旅遊的根本出路。 這種旅業戰略聯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的旅遊市場主體。應鼓勵旅遊企業、旅行社相互參股、聯合、兼並,探索新的經營管理模式;鼓勵、促進各種實力型旅遊企業跨區投資,對太行山地區優勢景區進行戰略收購、兼並或控股;逐步組建跨區域、跨領域的太行山旅遊發展股份公司或集團。 7、社區旅遊與產業整合 對於太行山地區這樣一個旅遊資源豐富但社會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發展旅遊業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應該發揮旅遊業促進社會收入再分配的「平衡產業」作用,促進太行山區和諧發展。 發展社區旅遊:把旅遊發展與山居民生活(開發式扶貧)結合起來,設立太行山旅遊建設示範區,開展太行山旅遊就業培訓,鼓勵、支持發展山區鄉村旅遊,引導遊客深入社區之中,讓旅遊惠及山區百姓。 促進產業整合:因地制宜地引導、鼓勵和支持發展旅遊農業、工業、交通、文化教育之間的集合,用「大旅遊」的觀念來整合旅遊與相關產業,增加其附加值和協調度,促進太行山區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質量體系的重構和企業誠信經營的監管,是太行山旅遊開發與管理的重點之一。 五、幾點具體建議 1、建議國家旅遊局將太行山作為中國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最有代表性的國內山水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予以重點建設,盡快研究制定《太行山旅遊目的地建設與管理實施方案》或者《太行山旅遊目的地發展總體規劃》。 2、鑒於太行山地區的行政區劃實際,建議國家旅遊局牽頭成立太行山區域旅遊發展協調委員會,並盡快出台《太行山區域旅遊發展管理條例》,加強太行山地區的依法治旅力度。 3、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和地方政府設立太行山旅遊發展基金,結合山區的新農村建設,推進山區居民的示範區建設,建立太行山地區旅遊培訓機制,探索旅遊開發式扶貧的新模式。 4、建議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給予太行山偏遠地區享受與太行山其它縣區相當的國家西部開發政策和太行山地區產業政策。 5、建議國家環保總局和科研機構加強對太行山區偏遠地帶的關注,尤其是對山區生態環境治理和建設方案的研究,有效解決太行山旅遊的視覺污染問題。 7、鑒於太行山特殊性,建議太行山開發總公司在開發山區旅遊的同時,應突破山區紅線發展旅遊,編制《太行山區旅遊開發控制性規劃》,有效整合山區周邊旅遊資源,讓更多的山區居民從旅遊業中受益;待條件成熟的時候,可組建太行山區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旅遊經濟管理委員會,統一規劃開發和經營管理.

❽ 「鄉村旅遊」遇到「瓶頸」該怎麼突破

旅遊發展最重要的是構建和重塑旅遊核心吸引物,這也是未來規劃的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版如果旅權游核心吸引物缺乏或不夠,可以考慮依託成熟景區進行借勢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導認為,開發鄉村旅遊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切忌盲目復制開發,二是必須系統規劃、整合開發,要堅持「集聚連片、抱團組合、合力發展」切忌單打獨斗!三是必須堅持「文化為先、創意融合、市場導向、專業運作」,文化挖掘是第一位,無文化不旅遊;創意是錦上添花,市場能把握產品的開發方向,專業為經營管理保駕護航。
很多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如交通、水利、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嚴重影響了旅遊發展的基礎;在旅遊服務設施方面,餐飲、住宿、接待設施等薄弱,要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必須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

❾ 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情景應怎樣規劃

讓清遠溫泉走向世界促清遠旅遊整體提升

———陳家記市長就溫泉節答記者問

關於第二屆溫泉節記者:溫泉作為廣東的拳頭產品,不僅能帶動其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且也能提升廣東獨特的溫泉文化品牌。溫泉在清遠旅遊中占據著怎樣的位置?2007年6月,清遠的溫泉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景區」,請簡單介紹一下清遠溫泉的發展歷程以及其在清遠旅遊乃至廣東旅遊的地位?

陳市長:據有關資料顯示,廣東的溫泉資源僅次於西藏、雲南,在全國名列第三。清遠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溫泉資源得天獨厚,經中國礦業協會專家勘察,清遠的溫泉資源位居廣東之首,現已發現溫泉資源24處,分布在全市各個縣(市、區)。

清遠溫泉的發展歷程,還得從清新溫礦泉說起。1998年,全國首創的大型園林式露天溫泉度假區———清新溫礦泉度假區建成並正式向遊人開放,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在此帶動下,清遠的溫泉旅遊得到了迅猛發展。至今,全市有20多個企業在經營溫泉旅遊項目,以天然溫泉、原生態環境為依託,集休閑度假、康體娛樂、體育運動、商務會議於一體的,上規模、上檔次的溫泉景區、度假酒店有10多個。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旅遊的需求已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旅遊市場已由過去的觀光型、簡便型等單一型旅遊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文化生態型、體育探險型等復合型旅遊轉變。溫泉旅遊因集療養、休閑、娛樂於一體,符合現代人的旅遊需求,在崇尚自然生態的今天倍受人們青睞,清遠溫泉也因此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景區」。在清遠旅遊業中,溫泉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幾年,清遠的溫泉旅遊在年接待遊客、旅遊收入兩項指標中約佔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今年,清遠僅溫泉旅遊一項,全年接待遊客預計可達40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預計為13億元人民幣。溫泉旅遊已成為清遠,乃至整個廣東旅遊業中名副其實的拳頭產品。

記者:去年首屆溫泉在陽江舉辦,今年第二屆國際溫泉節落戶清遠,將在哪些地方有所突破?世界級溫泉專家雲集於此,又將對清遠旅遊業發展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

陳市長:有了首屆溫泉節的寶貴經驗,我相信,今年在清遠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溫泉節一定會新的突破。這些突破,我認為將體現為「三個更」:一是准備更充分。今年5月份,省旅遊局批准我們的申請,同意本屆溫泉節在清遠舉辦。6月,清遠市政府就專門召開了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各項籌備工作。之後,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團結協作,緊鑼密鼓做好溫泉節的各項准備工作。9月20日,籌備工作基本完成,我們在廣州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公布了溫泉節舉辦的各項具體問題。從開始籌備到溫泉節開幕,歷時近半年,時間安排和各項工作準備十分充分;二是形式和內容更豐富。本屆溫泉節的內容包括:國際溫泉學術報告會、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大賽、廣東溫泉旅遊生活展、體驗溫泉普及月、《泉在廣東》書刊首發、文藝表演等,可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三是水準更高。本屆溫泉節我們不僅邀請了溫泉企業界的行家裡手、新聞媒體的朋友們,還邀請了國內及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外溫泉專家學者來參加。這么多世界級的溫泉專家雲集溫泉節,共同研究探討溫泉旅遊發展大計,使本屆溫泉節的規格、水準更高。

這次溫泉節能邀請到這么多高水平的專家,不僅能促進清遠與國內、國際溫泉旅遊界的企業家、專家朋友們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清遠的知名度,而且,這些專家帶來的新觀念、新理論,將開闊清遠各界,尤其是旅遊界的視野,使我們在今後的旅遊業發展中,進一步創新觀念、創新規劃、創新體制、創新管理,推動清遠旅遊業在更高層次上發展。

記者:據了解,「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的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入圍者,將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溫泉禮儀、公關等系統課程的培訓,您怎樣看待這樣的評選?您心目中合適的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是怎樣的?

陳市長:開展「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評選活動,我覺得這也是本屆溫泉節的創新之舉。這樣的評選,其實也是一種旅遊促銷手段,是對廣東溫泉的宣傳與推介,它對進一步擴大廣東溫泉的品牌效應,提高廣東溫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廣東溫泉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名「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我認為,首先必須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尤其是要有較為深厚的旅遊文化和溫泉文化知識;其次是要熟悉廣東的旅遊資源、旅遊發展歷史和現狀;第三是要熱愛旅遊事業,尤其是溫泉旅遊事業。當然,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儀表儀態,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具備上述條件的代言人,才能代表文化底蘊深厚、熱情開放的廣東,才能展現廣東溫泉旅遊廣闊的發展前景。

記者:作為溫泉節重頭戲的國際溫泉學術報告會落戶清遠,無疑將極大地提升清遠溫泉的國際地位。您認為,清遠溫泉能走向國際水準的最大優勢是什麼?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改進?

陳市長:清遠溫泉能夠走向國際水準的最大優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一是資源優勢。全市五縣二市一區都有溫泉資源,儲量居廣東省首位,而且清遠溫泉水質優良,含多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二是品牌優勢。近年來,我市打造了多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溫泉品牌。其中,清新溫礦泉是全國首個溫泉類4A級景區;去年,清遠榮獲全國首個「中國溫泉之鄉」稱號;今年6月,清遠溫泉又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景區」,是廣東唯一入選景區;三是環境優勢。清遠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交通便捷,2002年就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最近,清遠又榮獲「中國宜居城市」、「中國生態休閑旅遊城市」和「海外華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閑度假之都」稱號。這些,都是清遠溫泉走向世界的強大優勢。

但是,清遠溫泉要達到國際水準,還有許多地方要改進:一是要進一步提升品位與檔次。清遠溫泉項目還比較零散,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檔次的溫泉景點還不多。必須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把目前各地相對散亂、各自為政的溫泉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完善配套設施,做大做強溫泉品牌。同時,要大膽開拓思路,挖掘潛力,推陳出新,不斷開發和推出一些新、奇、特項目,進一步豐富溫泉旅遊的內涵,提升溫泉旅遊品位;二是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加快制定包括溫泉旅遊在內的旅遊行業標准,大力推行旅遊合同制和同業誠信公約,進一步規范旅遊市場秩序,重視抓好導游隊伍管理和購物環境治理,促進旅遊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以優質、熱情、周到的服務吸引遊客;三是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充分利用外事、僑務、對台、文化、出版等對外渠道,加大清遠溫泉的宣傳推介力度。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舉辦或承辦各種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展覽、賽事等大型活動,集聚人氣、積累經驗,提高清遠溫泉旅遊及其它旅遊資源的知名度,擴大旅遊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關於清遠旅遊記者:「第二屆廣東國際溫泉旅遊節」在舉辦之初,有很多市都希望競選到此次活動的舉辦權。請問您們有何旅遊資源及特色優勢,爭取到此次活動的舉辦權。

陳市長:今年初,我們就有舉辦清遠溫泉節的計劃,後來,我們得知省要舉辦第二屆國際溫泉旅遊節,市委、市政府認為這是做大做強清遠溫泉旅遊、提升清遠知名度的大好機遇,就向省旅遊局申請舉辦第二屆廣東國際溫泉節。能夠爭取到此次活動的舉辦權,既體現了上級部門、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清遠的支持與厚愛,同時,也充分證明,清遠具備舉辦全省第二屆溫泉節的獨特優勢。除了剛才所說的溫泉旅遊優勢之外,清遠在旅遊業發展方面的優勢還包括:一是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多樣。清遠具有獨特的地形地貌、湖光水色和民族風情,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溫泉、漂流、山水、奇洞、風情等五大品牌和五條旅遊熱線,是廣東新世紀旅遊發展的四大熱線之一。來清遠旅遊,可以尋幽訪勝、休閑度假,也可以探險健體、品味民俗風情。清遠一年四季都有旅遊項目,可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二是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清遠地處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距廣州市區僅60公里,是廣東與內地市場連接的經濟走廊,也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的重要橋梁。清遠交通基礎設施完備,境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縱貫南北,大、小北江通達港澳,市區距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特別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及其配套設施清遠客運站、清連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樞紐的相繼動工建設,使清遠形成了"海、陸、空"齊全的發達交通體系,來清遠旅遊輕松暢快。三是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豐富。近年來,清遠相繼成功舉辦了世界飛碟大賽、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陽山四驅越野車節、清遠國際漂流錦標賽等國家級和國際性活動或賽事,積累了舉辦大型活動的寶貴經驗。我相信,本屆廣東國際溫泉旅遊節定在清遠舉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清遠有優勢、有能力、有信心將這屆溫泉節舉辦好。

記者:打造旅遊產業鏈是近年來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清遠將如何利用溫泉優勢,整合相關旅遊資源,帶動整個旅遊業的全面發展。

陳市長:打造旅遊產業鏈也是清遠今後加快旅遊業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清遠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旅遊景區(點)70多處,但仍是「星星多,月亮少」,存在各自為政、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溫泉作為我市旅遊的重頭戲,我們將進一步將其做大做強,並充分發揮它的品牌效應,帶動整個旅遊業的全面發展。一是樹立「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打破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的格局和部門、行業壁壘以及區域限制,通過合並重組、發展連鎖企業、統一冠名、集中發展等措施,圍繞做大做強溫泉產業,將「漂流、生態休閑、溶洞奇觀、民族風情」等旅遊產品進行整合,形成旅遊產業鏈,推動整個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及旅遊部門的主導作用,在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項目的布局上加強引導,促進各景區景點加強協作與配合,使同類型或相關聯的旅遊項目集中發展、連片經營,在避免資源浪費與重復建設的同時,發揮旅遊整體效應,實現景區景點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與共同發展,提升清遠旅遊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記者:為了促進清遠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你們在優化當地旅遊環境上有何措施?未來清遠兩、三年內旅遊發展有怎樣的大體規劃?

陳市長:在優化旅遊環境方面,我們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繼續開展旅遊創建活動。通過大力開展「創優」、「創強」和「創A」活動,推動旅遊景點檔次的提升、旅遊配套設施的完善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目前,連州市、英德市正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清新縣在榮獲廣東首個「旅遊強縣」稱號之後,又馬不停蹄創建「中國旅遊強縣」;佛岡縣、連南縣也計劃在明年初啟動創建「廣東省旅遊強縣」、「資源特色縣」活動;各旅遊景區(點)也在積極開展創建國家4A級以上景區(點)活動,到2010年,預計全市將創建10個國家4A級以上景區。二是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景區景點的管理,堅決打擊欺客宰客、隨意降低服務標准等行為,規范旅行社經營和導游服務行為。健全旅遊安全體系,確保遊客的健康與安全;加大旅遊人才的教育與培訓,加快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通、服務一流的旅遊從業人員隊伍。三是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開展城市環境整治,加強生態保護,創造整潔、舒適、衛生的城市環境。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開展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建設,進一步弘揚新時期清遠人精神,提升市民素質,使人人都成為旅遊的形象大使。同時,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大力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讓遊客來得安心,玩得開心,走得放心。

在旅遊發展規劃方面,今年上半年,清遠市政府投入上百萬元,請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重新編制了《清遠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按照旅遊發展全市「一盤棋」的要求,圍繞打造「漂流、溫泉、山水、奇洞、風情」五大品牌,對清遠今後的旅遊業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同時,我們還邀請了省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對清遠北江至英德沿線的旅遊資源進行了整合規劃。總的來說,清遠今後的旅遊發展要堅持「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旅遊開發與建設要做到高起點、高標准,旅遊項目要突出清遠的特色,體現清遠的個性,展示清遠的文化內涵。我相信,隨著旅遊總體規劃的實施,清遠在旅遊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旅遊形象等方面都將有很大的創新,清遠的旅遊業在未來兩、三年內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記者: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曾說,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而旅遊是文化傳播很好的載體。清遠溫泉業及旅遊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還應該做到什麼來促進?

陳市長:邵局長對旅遊與文化之間的關系的論述,令我們深有同感。不管是溫泉業,還是其他旅遊業,沒有文化的交融是沒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近年來,為豐富我市溫泉業及旅遊業的文化內涵,我們重建了千年古剎飛來寺,開發了連南千年瑤寨,在陽山修建了韓愈紀念館,在清新縣修建了陳可鈺將軍紀念館,還有碧桂園的「故鄉里」,把歷史文化、古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等融入到旅遊之中,提升了清遠旅遊的品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早在2000多年前,清遠就有兩處地方被道教列入天下七十二福地,一處是十九福地飛來峽,另一處是第四十九福地連州的抱福山,這在廣東省也是僅有的。今後,我們將在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清遠歷史文化保護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挖掘力度,將人文歷史、飲食文化、風土人情融入旅遊產品中,賦予旅遊項目以更多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特色,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的內涵,塑造具有清遠個性魅力的旅遊產品。此外,充分發掘清遠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的特點,打造文化精品,豐富文化娛樂活動,使其逐步成為我市重要的旅遊品牌,促進旅遊與文化的互動交融。

❿ 片區規劃與全面改造有什麼區別

「區域規劃」在國外和國內的定義不一,國外有不同理解,國內的理解比較一致,就以國內的定義為准吧,定義如下:
在將要開辟若干新工業區和將要建設若干新工業城鎮的地區,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計劃,對工業、動力、交通運輸、電信、水利、農業、林業、城鎮、建築基地和供水、排水等各項工程設施的建設,進行全面的規劃。使一定地區內國民經濟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和各個工業企業之間有良好的協作配合,城鎮的布局更加合理,各項工程建設更有秩序。

「城市規劃」是在城市范圍內的規劃,是受到區域規劃的影響和指導進行城市發展、產業布局、用地布局、生態整治等規劃的。

「專項規劃」是「城市規劃」里的內容,指的是組成城市各個要素的規劃,有城市交通道路規劃、城市生態環境規劃、城鄉住宅區規劃、城市設計。

簡而言之就是:
「區域規劃」是區域層面上的,在城鎮間的空間布局、重大基礎設施、自然生態資源、產業功能布局上進行整合調節作用的,起到上下銜接全國規劃和城市規劃的作用的;「城市規劃」是城市層面上的,根據區域規劃的影響和指導來規劃的;「專項規劃」是城市規劃的分支和一個內容,規劃組成城市的各個要素。

另外,區域規劃時按以下原則來劃分區域的:
1、按規劃地域的結構特徵來劃分:
其中又包括「樞紐區的區域規劃」和「均質區的區域規劃」兩種類型。「樞紐區的區域規劃」主要以特大或者大型城市地區為核心,協調整合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均質區的區域規劃」根據內部結構特徵來規劃的,主要有工業地區、農業地區、風景旅遊區、大中河流流域規劃等。
2、根據區域的行政管理屬性來劃分:
分為「按行政管理區域劃分的區域規劃」和「按區域發展軸線編制的跨行政區域的區域規劃」。

呼呼,碼字好累,希望作為城市規劃的學生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