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旅遊業保護環境

旅遊業保護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16 09:49:38

旅遊資源開發中如何保護當地環境

旅遊資源遭到受破壞是由於破壞資源的人就是自己,這涉及到國家政策、人文自身素質,舉個很小的例子,「踐踏草坪」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詞彙,但就是在已經理解的情況下,還是肆無忌憚!如果保護旅遊資源國家是要花大力氣創造一種新的旅遊氛圍的!
自然因素對旅遊資源的破壞是人力不可抗力因素,如果想克服這種因素,蓋天棚吧!
自然因素就主要是退根還林方面`~~~
第一章旅遊資源概述 第一節旅遊資源的概念 一、旅遊資源的基本概念 二、旅遊資源的形成 三、旅遊資源的特徵 四、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相互關系 五、部分常見旅遊名詞基本概念 第二節旅遊資源的分類 一、分類的概念與目的 二、分類原則與依據 三、旅遊資源的分類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旅遊資源分類介紹 第一節自然旅遊資源 一、地文景觀 二、水域風光 三、生物景觀 四、天象與氣候 第二節人文旅遊資源 一、遺址遺跡與遺物 二、建築與設施 三、人文活動 四、旅遊商品與紀念品 第三節其他旅遊資源 第四節旅遊資源的功能 一、旅遊資源的觀光功能 二、旅遊資源的休閑度假功能 三、旅遊資源的娛樂功能 四、旅遊資源的教育功能 五、旅遊資源的社會功能 六、旅遊資源的經濟功能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旅遊資源調查與價值評估 第一節旅遊資源調查 第二節旅遊資源價值評估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旅遊資源保護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旅遊資源保護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遊理論的產生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旅遊資源保護管理體制與政策法規 第一節旅遊資源保護管理體掉介紹 第二節旅遊資源保護的政策法規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旅遊資源保護的方法 第七章旅遊資源開發概論 第八章旅遊產品開發概論 第九章旅遊地開發規劃概論 第十章專項旅遊規則設計概論 (打的好辛苦,給點分)

㈡ 旅遊者如何保護環境

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的:
1、自己帶幾個方便袋,把自己和朋友吃的果皮紙屑放在袋子里再扔到垃圾箱里;
2、不隨地吐痰、不踐踏草坪等;
3、不管到哪裡旅遊都要注意自身素質。

㈢ 旅遊業給環境帶來的好處

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專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屬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並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3)旅遊業保護環境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持續增長:

市場持續增長:

在保持國際旅遊競爭力的同時,國內旅遊、出境旅遊將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旅遊市場將從以入境旅遊為主導、國內旅遊為基礎,發展到國內、入境、出境三大旅遊市場共同發展。

到2015年,我國入境過夜旅遊者將達到1億人次,國內旅遊將達到28億人次,人均出遊2次,出境旅遊將達到1億人次,三大市場遊客總量達30億人次,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遊接待國、第四大旅遊客源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㈣ 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可以從解決因為旅遊景點遭人為破壞的方法著手,先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然後結合你所在當地的實際情況舉一,兩個例(說明景點若干年前和現在的對比),最好能有正反兩個對比,這樣更能體現出只有保護好環境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樓主可以在網上搜一些相關的資料
這里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http://www.17u.net/news/newsinfo_20128.html
http://www.jiaodong.net/travel/system/2003/03/07/000559737.shtml
http://www.lvhua.com/chinese/info/A00000015602-1.html

㈤ 旅遊者如何促進旅遊環境保護

1. 旅遊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一是旅遊資源開發時,旅遊交通的建設若規劃不當,如遇山開路,遇水搭橋,就地隨意採石砍樹等,破壞了旅遊生態環境的協調完整性。二是在旅遊食宿措施的建設過程中,水、電及其他能源供應的絮亂,費水、廢氣、垃圾的處理不及時等都可能對生態環境形成污染。
2. 旅遊產品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的不利影響。旅遊產品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的不利影響最為明顯的表現在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上。旅遊產品消費過程中對旅遊區環境的污染表現在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兩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時產生的污染,如旅遊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糞便以及亂擲垃圾、廢瓶、廢紙、罐頭盒等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間接污染主要還是大氣的污染,旅遊離不開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遊者從居住地到風景區的載體,於是,各種車輛紛至沓來,呼嘯而過,汽車尾氣在空中四處彌漫。這種廢氣不止污染空氣,而且對人體也極為有害。此外,西南與中南地區的酸雨危害面積大,已經使一些地區的樹木枯死,環境質量下降。
3. 使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少旅遊地超負荷接待遊客,或亂建濫造旅遊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或獨特、協調的自然、人文景觀遭受破壞。因遊人亂刻亂畫,隨意觸摸文物,隨意丟棄廢物,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文物古跡的破壞,更是不勝枚舉。如在故宮的宮牆、石板走道、各類門欄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長城的城牆、城樓上,都留有遊客不文明的印跡。

㈥ 急求旅遊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是生態學、旅遊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學科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生態旅遊不僅迎合了人們追求返璞歸真,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而且貫穿了以人為本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旅遊產業中的具體體現。發展生態旅遊,不僅有利於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遊產品結構,促進資源實現市場價值,而且對提高城市知名度,強化旅遊「富民」功能,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都江堰為;例
一、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現狀

(一)優良的生態環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區等多種形式,是中國西部兩大地形階梯的轉折點,建於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業、農業、環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頭,被稱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同時,都江堰市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市內兩大植物區系交匯,其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極高價值。擁有2處世界世界遺產(都江堰、青城山)、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處國家森林公園(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7911.5公頃,其中,龍池原始森林和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離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重要景觀33處,有國寶大熊貓和珙桐等多種珍稀動植物3012種,1994年被中科院列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五大基地之一。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僅使都江堰市成為成都平原一方綠色寶地,而且「生態牌」已成為市域可供長期利用十分可觀的無形資產,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誘人魅力。

(二)良好的發展基礎,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增長的巨大空間

近年來,都江堰市堅持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為先導,確立了「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堅持防治結合,營造綠色人居環境城市;堅持依法行政,塑造環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環境方針和「建立綠色政府、經營綠色城市、發展綠色經濟、推廣綠色生活、倡導綠色文明」的發展目標,著力構建綠色經濟生態系統,走出了一條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力地促進全市生態、經濟、環境和社會同步協調發展。

——全力構築綠色生態屏障。堅持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目的,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障體系,認真實行綜合決策、統一監督與齊抓共管、環境投入、公眾參與四項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執法、投入、宣傳、科技四個關鍵環節,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和優化。近年來,全市大興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長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新增綠地面積31.11萬畝。在城市綠化方面,採用「騰地造綠,破牆透綠,借地還綠,見縫插綠」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努力擴大城市公共綠地面積,建成了「一個綠色心臟、五條綠色綵帶、六條綠色長廊、十八顆綠色寶石」為支撐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了以「大環境為依託、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河堤綠化為骨架,專用綠地為補充」的城市綠化新格局。全市綠化覆蓋率達54.02,森林覆蓋率達53.86,總綠化率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態示範區建設通過了國家驗收,獲得「人間天堂都江堰」的美譽。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統及都江堰景區、青城山景區順利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通往國際社會的「綠色名信片」,在全國縣級政府系統首開先河。2003年,成功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

——著力培育旅遊精品。一是打造觀光旅遊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的經典巨作、當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生態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為核心的都江堰景區;以山林幽深、古道幽靜、山花幽香、鳥鳴幽趣、亭閣幽雅、溪流幽清為特徵的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景區;以自然環境獨特,山巒重疊,林海幽深,集湖、石、林、瀑於一身,融奇、險、幽、雄為一體,春看杜鵑,夏避酷暑,秋觀紅葉,冬賞冰雪的龍池景區。二是打造生態休閑度假旅遊精品。充分利用獨特的內陸山水田園風光、優良的植被、水和空氣,突出生態特色和川西民居的優雅舒適風格,建立了以青城

㈦ 旅遊環境的保護

保護旅遊環境需要政府還有遊客的共同努力,只有一方是不可能成功的。這需要我們在旅遊過程中增加環境保護意識,只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㈧ 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

1、風景名勝區等各類區域實際上都以開展旅遊活動為由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在生態旅遊規模和綜合產值上要遠遠超過自然保護區,成為了潛在威脅。

2、在旅遊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遺跡遭到破壞,給景區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3、文化旅遊產業園存在盲目建設風潮,圈地現象嚴重,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4、一些文化旅遊企業環保意識不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置環境於不顧。

5、一些當地居民在經商的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

(8)旅遊業保護環境擴展閱讀:

為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在體制、機制方應完善:

1、有關部門應強化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制定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與地方各類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並報批,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協調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經營職能相分離,建立旅遊收入的反哺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有效返還保護區,並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開展。

4、加強監測,量化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承載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釐清不同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交叉重疊情況,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㈨ 中國旅遊業對環境造成的利弊

加強旅遊城市生態環境保護 推動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桂林市副市長 康天保
一、必須認識和處理好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
旅遊業作為一個依靠自然秉賦和社會遺贈的資源產業,它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共生、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與其他產業相比,旅遊業具有所費資源少,環境代價低等優勢,因此使得旅遊業成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興的替代產業。
一方面,生態環境是旅遊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外出旅遊總是希望能夠達到怡悅身心、回歸自然、療養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有效保護,生志環境處於良勝循環的旅遊目的地,才能激發人們前往旅遊的慾望並最終將轉化為現實的旅遊消費需求,特別是在旅遊消費心理更趨成熟,人們紛紛走向自然、享受綠色的今天,一流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某些旅遊城市最響亮的旅遊品牌,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前往觀光游覽。
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旅遊產業做支撐。表現為:首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本地區經濟的增長,增強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進了環保工作的開展;其次,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增強環保意識,減少環境破壞和污染行為的發生;再次,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優化了旅遊城市的經濟結構,替代了污染嚴重和資源消耗大的傳統產業,推動了本地區環境質量的改善。
對於桂林市而言,以灕江風景為代表的桂林山水自然資源,天設地造的環境,得天獨厚的優勢,既不能再生,也無法人工創造,天生的珍貴。桂林旅遊因環境而起,與環境共存,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天然的耦合關系,密不可分。環境保護是桂林旅遊的生命線,大自然億萬年來所造就的優美環境獨特山水如果慘遭破壞,桂林旅遊也就不復存在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指導下,桂林市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河灕江,先後關停並轉了27個有嚴重污染的工廠、車間,減少了數千萬元的工業產值,逐步恢復了桂林山青水秀的自然風貌。從此以後,桂林市長期堅持不懈地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來抓,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把環境保護納入了國民經濟計劃,建立了污染源與環境目標的定量關系,根據環境容量來確定桂林的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以總量控制,優化決策等手段,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容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堅持少物耗、低能耗、少污染、高技術、高效益的原則,堅決拒絕重污染產業。
二是嚴格執行環境管理的八項制度,對老污染源實行限期治理,逾期達不到要求的,依法關停並轉,到去年 11月底前,桂林市的1058家企業將全面完成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成為廣西最早完成國務院「一控雙達標」任務的城市;對新建項目,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先後否決了多個在風景區內興建大型旅遊設施和灕江上開發水上游樂園等大型旅遊開發項目,有力地保護了灕江風景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三是大力建設和完善了城市供水、供氣、排水及污水、廢氣、垃圾處理系統,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廢氣處理率達97%,生活垃圾清運率100%,處理率達81.1%。
四是圍繞灕江兩岸綠化、河岸整治和沿岸活氣生態工程等三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旨在保護灕江風景區生志環境的工作,控制灕江旅遊船隻數量,加強旅遊船隻的排污管理。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桂林的環境質量越來越好,旅遊業與此同時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1999年全市共接待旅遊者898.53萬人次,增長11.76%,其中,入境遊客60.53萬人次,增長46.81%,增幅名列全國第二,總量名列第六位。去年1-9月份,全市共接待入境遊客70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61.3%,增幅名列全國第一,接待總量在全國的排位,比上一年又進了一位,名列第五。
二、加強旅遊城市環境保護應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工業化影響和旅遊業的發展,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壓力逐年增加。要保證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旅遊城市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進一步增強旅遊城市的環保意識
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加大對全社會的環保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決策部門的環保意識,使他們在實踐工作中,重視環保,不以權代法、主觀武斷,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來規劃、設計旅遊城市的環境與發展藍圖,盡可能地避免因不尊重生態規律的決策失誤而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挽回損失的現象的發生;使旅遊經營單位和個人認識到,生態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他們自己的飯碗,在旅遊經營中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使旅遊區周邊的群眾意識到,保護環境發展旅遊業,可帶動當地農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早日實現脫貧致富,進而使他們以實際行動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去;使旅遊者認識到,保護環境是地球上每個正常人應盡的義務和應具備的文化素養,旅遊過程中要愛護旅遊區的一草一木,自覺做一些有益於生態保護的事,讓旅遊者從「污染源」轉變為「環境保護衛士」。
(二)要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和資源保護的關系
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在旅遊資源開發問題上,一方面要積極開發資源、發展旅遊業,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確保資源能永續利用。應遵循「科學評價,會理開發,綜合保護」的原則,把保護與開發有機地統一起來,實施保護性開發。此外,開發與保護的利弊分析不能單憑經濟效益的高低作為標准,而應把資源和生忘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對於那些經過綜合評價,不具備開發能力或開發條件暫不成熟的,要採取有效措施,實行嚴格的封閉性保護;對於那些開發條件已經成熟的,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適度開發,以建立起旅遊開發和環境保護良性的互動關系,進而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同步發展。
(三)進一步理順生態環保的管理體制
生態環保是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注重協調,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打破部門分割,實現各部門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共同參與、聯合管理,已經成為各旅遊城市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這方面,桂林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嘗試。2000年初成立的由旅遊、環保、規劃、交通等十幾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組成的「桂林市旅遊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充分調動了各有關單位參與旅遊管理、共促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單一部門管旅遊向相關部門共同管理旅遊、共同關注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四)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生態環保行政執法,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處於核心的地位,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是要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已經出台的有關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實際,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行政法規;二是要切實加強環保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要通過強化業務培訓等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提高環保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三是要切實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執法監察力度,切實採取法律手段避免、減少或控制木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對那些違反有關規定、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的行為,要依法採取行政的、經濟的、直至活律的手段進行強制性的干涉和懲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要逐步加大環境保護投入
環保工作范圍大、任務重,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環保資金籌措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經濟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環保資金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通過多種渠道增加環保投入,真正扭轉環保投入偏低的狀況。同時要加強對環保資金使用的管理,確保做到專款專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六)要推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產品
摒棄傳統的粗放式大眾旅遊,而應積極推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為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且還能給旅遊地帶來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旅遊模式。例如,積極開發、推出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自然旅遊等這些親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這是由於這些旅遊項目提倡保護資源的完整性,尊重旅遊地的文化和自然環境、歷史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體制,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損蝕和破壞;另外,這些游覽項目一般都具有較強的生態科教和生態科普色彩,旅遊者在游覽過程中往往會被大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所感染、啟迪和熏陶,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環保意識增強,進而自覺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角色。正因為如此,這些旅遊項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被國際公認為是解決旅遊與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矛盾最理想的方式。

㈩ 旅遊可持續發展與旅遊環境保護的關系。

旅遊必來須注重環境保護源,只有注重環境保護才能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對旅遊的車輛進行限制,車輛必須在尾氣排放達標,在距離景區一段距離就下客。景區要限制遊客數量,並規范遊客行為,景區不能亂丟垃圾。每天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必須遠離景區。同時,景區上風頭上游不能規劃建設工廠或工業園區。否則,在廢水廢氣的侵蝕下,任何美麗的景色都很快褪色。就象漂亮的時裝穿舊後就淪為垃圾堆里的破布一樣。
任何地區可接納的旅遊人數是一個定值,容納這個人數產生的負面影響有一個自然恢復期。只要注意以上兩點,同時做好環保,就可以保證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否則,破壞環境必然導致土壤、植被、空氣的惡化,各種生物失去適宜的生存條件,要麼遷徙,要麼滅絕,那麼原來的旅遊景區,必然變成各種污染物和蒼蠅蚊子的生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