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旅遊策劃與開發的論文

旅遊策劃與開發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6 18:20:10

『壹』 求論文,題目是關於旅遊資源的開發與規劃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規劃」與「旅遊景區的開發和規劃」有什麼區別?就一般回意義上說,現代旅答游資源觀應該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特別要注重生態、民俗、城市、商務、會議、休閑、健身、節慶、娛樂、購物、教育、科技、產業、時尚等各種旅遊資源,以及傳統的以觀光旅遊為主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的開發規劃」事實上涵蓋了「旅遊景區的開發規劃」,也可以說「旅遊景區的開發規劃」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規劃」的一部分而已。 摘自:北京巔峰智業旅遊規劃設計院

『貳』 跪求關於旅遊資源管理開發的論文!分全都給你了!

論轉變旅遊資源開發方式
[摘要]本文在論述旅遊資源開發要重視外部不經濟問題的基礎上,針對四川旅遊資源開發的實際,提出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切實轉變旅遊資源開發方式,實現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由單點式向系統化轉變,由簡單化向生態化轉變,促進旅遊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旅遊資源;開發
旅遊資源開發對於發展旅遊經濟,促進落後地區文明進步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開發方式不當,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對於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公地的悲劇」中得到啟示。「公地的悲劇」是美國學者哈丁在同名論文中提出來的。在哈丁所描述的模型中,有一個牧民們共同所有和進入免費且沒有限制的草場。在這個草場生態系統中,牧場是公有的,奶牛是牧民們私有的。牧民們為了使個人的近期利益最大化都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奶牛頭數。但是,草場的載畜量是有限的,超過載畜量的奶牛會給草場帶來損害,這種損害必須由全體牧民共同承擔。牧民們增加奶牛飼養頭數的結果就是使草場退化,直至毀滅。因此,這個模型的結論就是:雖然從近期利益來看,牧民們有收益,但是從遠期利益來看,牧民們「損人不利己」,確實是一個「悲劇」[1]。
在「公地的悲劇」中,哈丁的簡潔描述實際上提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眾多微小的外部不經濟行為所構成的集合,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壞,哈丁的「公地的悲劇」理論對於我們理解區域經濟發展中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外部不經濟的問題,是很有啟迪的[2]。在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類似於「公地的悲劇」這類外部不經濟現象是經常發生的。改革開放以來,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顧全局,不顧長遠,對旅遊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造成了部分資源的破壞。有的單位不按規劃建設,亂搭亂建,嚴重破壞旅遊環境;有的旅遊區廢物隨地亂扔,恣意污染環境;有的在一個狹小區域低水平重復建設同類旅遊產品,既浪費旅遊資源,又分割客源市場。這些悲劇就是各區域市場主體在追求自我效用最大化時形成的外部不經濟。
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經濟,對地處西部地區、旅遊資源豐富的四川省而言可以帶來諸如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眾多的外部經濟效應,但在旅遊資源開發的同時,也不可忽視旅遊資源開發給旅遊資源環境的保護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環境污染。旅遊是一種個人的社會行為,對生態環境依賴程度較高,當眾多的旅遊者把旅遊資源當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去消費時,其認識上的差距和行為上的不當,就會造成旅遊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損壞和污染,加劇甚至激化旅遊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破壞甚至會摧毀區域旅遊業。在許多景區,旅遊者常常圖一己之便,隨手丟棄各種垃圾,造成環境污染;有的甚至偷獵珍稀動物、盜竊重要文物、毀壞景觀建築物等,給旅遊資源環境帶來嚴重破壞。一些生活在景區的居民由於缺乏環保意識,對自然資源掠奪性開采造成的破壞也令人觸目驚心。二是文化沖擊。很多到四川民族地區的旅遊者,為的是了解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接觸那裡原生態的自然景觀,以增長知識、陶冶精神,但是,隨著四川民族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特別是商業行為的沖擊,四川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日益受到削弱甚至面臨湮滅的危險。旅遊者的行為態度在不知不覺中沖擊了當地傳統文化、道德觀念,旅遊經營者出於利益的驅動可能會讓服飾、歌舞、節慶和手工藝品等帶上利益的色彩來迎合遊客的需要,使傳統生活方式受到影響。三是開發不當。目前,在開發利用中缺乏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意識,一方面造成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另一方面,又造成旅遊資源開發的惡性循環,使旅遊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如川西北高原及岷江上游的森林採伐過度,整個地區的水資源銳減,景區水位明顯下降,部分景觀已名存實亡。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景區小氣候已受到影響,不少特有動植物的生息繁衍已面臨威脅。隨著旅遊業的開展,生活垃圾增多,且處理欠佳,容易造成二次污染[4]。四川在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充分認識外部不經濟行為對四川經濟發展的破壞性和危害性,切實轉變旅遊資源開發方式,努力減少和避免旅遊資源開發給旅遊資源環境保護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旅遊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粗放型旅遊資源開發方式本質上是一條低層次重復性的數量擴張的發展道路,造成旅遊資源的嚴重破壞和旅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一是低水平。有的地方旅遊業缺乏總體規劃,造成旅遊資源開發存在特色定位不明,景區功能不清,資源開發失控、設施建設失衡等問題;有的地方對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缺乏對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入考察,不少地區的人造景觀粗製濫造,雜亂無章。例如平武白馬藏寨景區,山門左側建了一座高高聳立的長頸鹿塑像,右邊是一個現代加油站,這二者與整個景觀和氣氛極不協調,與白馬人的文化生態環境格格不入[5]。二是破壞性。有的旅遊區的政府和企業為了本地和集體的利益,不顧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實際承受能力,採取掠奪式的開發經營方式,以獲取局部的短期的利益;有的把風景區當作野外游樂場和「吃喝玩樂綜合體」進行開發,結果造成風景自然度、美感度和靈感度的下降,原貌嚴重受損,使那些傳世數千年的風景區遭到破壞;有的景點所建的高層建築、賓館、發廊、桑拿等設施,往往與風景格調不和諧,破壞了景區的文化氛圍。三是重復性。以九寨溝、黃龍旅遊線上汶川、茂縣、松潘、紅原、理縣等6縣為例,在旅遊資源開發上存在著隨意開發、重復建設的問題。九黃線上的自然景區,無論是疊溪一松坪溝、大錄神仙池;還是卡龍、牟尼溝等景區,如果單就某一個具體景區而言,都可以說美不勝收,但由於這些景區在地質地貌、海拔氣候、自然風光、動植物資源方面與九寨、黃龍基本類似,屬於同質性旅遊資源,這些景區(點)既不及九寨溝、黃龍那樣精美、典型,與著名,又與九寨溝、黃龍相距不遠,重復開發這些景區(點)的結果是分流客源,分割市場,加劇競爭,浪費投資。
四川旅遊資源開發方式要吸取粗放型開發的教訓,走出粗放型開發的誤區,實現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變。一要打造精品。克服縣縣搞開發、鄉鄉抓旅遊的現象,認真貫徹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培育旅遊支柱產業的決定,重視和加強以品牌為主的旅遊資源開發進程,樹立大旅遊觀念,努力使旅遊資源開發向規模化、精品化方向邁進,培育旅遊龍頭景區和拳頭產品。二要豐富內涵。在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景點和景區外延的情況下,以藝術、文學、民俗、建築、宗教、政治等文化因素為內涵,對原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再開發,這既是旅遊資源文化內涵
深層次挖掘的過程,也是旅遊產品的更新過程和深層加工過程。以甘孜州為例,甘孜州是藏族傳統三大區域(衛藏、安多、康區)之一——康區的核心和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是川滇藏三省區聯手打造的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核心區,自古為「茶馬古道」的中心,是英雄格薩爾王的故里[6],要深入挖掘康巴文化內涵,推出民風民俗之旅、民間節慶之旅等特色旅遊線路,做好「康巴狂歡節」、「國際賽馬節」等大型節慶活動,打造康定情歌、茶馬古道、格薩爾故里、德格印經院、丹巴古碉藏寨、瀘定鐵索橋六大文化旅遊品牌。三是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四川一些景區(點)給外地遊客留下不好的印象,並不是景區資源不吸引人,而是人性化考慮不夠,對細節關注不夠,引起了遊客反感,破壞景區形象。要按照旅遊星級廁所標准新建和改造好景區(點)廁所,解決好景區(點)廁所的水源和排污問題;要建好景區(點)游道、橋亭和休息凳椅,讓遊客既能安全游覽觀光,又能適時休息調整;要完善旅遊標識和警示標牌,方便遊客游覽和提示遊客遵守相關規定;要建設無障礙通道和各種緊急救援機制,方便殘疾人旅遊,妥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真正把四川旅遊區建成文明安全旅遊區。

二、由單點式向系統化轉變

四川旅遊資源開發起步較晚,各地普遍缺乏科學合理、協調發展的旅遊發展規劃指導,在旅遊資源開發上存在隨意開發、遍地開花的問題。有的地方只從自己狹小的市場半徑認識自身的資源優勢,只要屬於旅遊資源就競相開發,幾乎三州地區縣縣搞開發,都在發展旅遊,這種同類資源的單點式分散開發,既無鮮明特色,又無規模效益;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資源;既分流了客源,又分割了市場,造成景區競爭加劇,遊客無所適從。
四川旅遊資源開發方式要吸取單點式開發的教訓,走出單點式開發的誤區,實現由單點式向系統化轉變。一要統籌規劃。要在各市州、區縣做好本行政區旅遊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突破行政區劃的界限,按照旅遊經濟區域的劃分和旅遊線路的形成,上級政府要統籌協調各方,制定旅遊資源區和旅遊經濟帶(線)總體旅遊規劃,對旅遊資源具有同質性、旅遊經濟具有關聯性的相鄰空間范圍內的旅遊景區(點)在開發上的輕重緩急、旅遊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旅遊行業的協調管理、旅遊產品的聯合促銷等內容進行合理部署、有序安排,以避免單點開發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破壞、資金浪費,實現資源整合,發揮資金最大效用。二要聯動互補開發。聯動互補開發模式是利用中心景點的較高知名度,進行旅遊資源的滾動式開發,形成聚集規模經濟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中心景點之所以在眾多的旅遊吸引物中處於中心地位,在於其一般同時具備資源的稀缺性、壟斷性和市場號召力,中心景點既可以是旅遊資源、旅遊產品開發的「龍頭產品」,也可以是景區開發的「中心產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心景點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能夠產生較強的品牌效應。聯動互補開發模式的實現,能夠充分利用中心景點的品牌效應,以無形資產輻射帶動有形資產的互補式聚集,起到以熱點促冷點的效果,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形成區位規模經濟[7]。當然,聯動互補性開發切忌近距離重復建設和小范圍項目雷同,切忌不顧環境容量的超負荷開發,為避免聯動互補開發模式下的過度聚集現象,地方政府必須依法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對聚集規模和聚集結構進行控制和調整。以阿壩州為例,要重視和加強以九寨溝、黃龍品牌為主的旅遊產品系列化開發進程,在努力把九寨溝、黃龍培育成為四川省的國際旅遊拳頭產品的同時,充分利用九寨溝、黃龍的品牌效應和市場影響力,圍繞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兩條主線,促進九黃沿線民族地區旅遊資源的互補開發和旅遊經濟的錯位發展,使九黃線民族地區旅遊產品形成功能互補耦合效應,既減輕九寨、黃龍中心景點的遊客壓力,又讓周鄰其他景區達到客源分享效果,既形成了聚集規模經濟,又避免了簡單重復開發。三要合理配置資源要素。旅遊是吃、住、行、娛、游、購六大要素的統一體,發達國家國內旅遊收入中「吃、住、行」與「游、購、娛」基本上各佔一半,而四川旅遊業仍以「吃、住、行」為主,「游、購、娛」的比重還低。據2001年國內旅遊者在川人次花費及構成統計表明:國內旅遊者在川「吃」佔17.4%,「住」佔25.8%,「行」佔19%,而「游」僅佔8.6%,「購」佔14.4%,「娛」佔6.1%[8]。四川在旅遊資源開發中要克服就景區說景區的單向思維,認真研究六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組合。要加快旅遊交通路網建設,盡快改善通往景區的支線公路,重視和加強信息傳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景區的可進人性問題;要重視和加強對旅遊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組織專門力量去設計和開發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旅遊商品,精化工藝,改進包裝,提高旅遊商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要加快景區賓館、游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演出,挖掘四川地方美食文化,讓遊客游在四川、樂在四川。

三、由簡單化向生態化轉變

四川旅遊資源開發過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簡單化現象,有的地方缺乏旅遊規劃,打著「邊開發邊規范」的旗號,實則進行破壞性開發;有的景區在開發過程中,不重視人文內涵的保護,致使隨著景區開發,當地原有的民族文化被迅速破壞;有的地方在開發過程中亂砍亂伐,致使景區森林採伐過度,景區水位明顯下降,生態環境發生變化,上述現象近年來有所改觀,但並未完全杜絕。四川旅遊資源要吸取過去曾經走過的簡單化開發路子,實現由簡單化向生態化開發方式的轉變。一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學有關環境容量的理論研究已經表明,一個旅遊地區(點)遊人的增加或超量進入,必然導致旅遊服務設施超載,廢棄物、污染物以及對旅遊區(點)生物種群干擾現象的增加,造成生態環境質量的下降乃至惡化。旅遊區(點)的旅遊資源會受到破壞,造成吸引力銳減,並逐漸衰亡。為此,四川生態旅遊開發過程中,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減輕旅遊地的生態環境壓力,達到將遊人分流的目的,以維護旅遊地生態平衡。二要科學開發。四川旅遊資源開發必須堅持生態旅遊資源科學開發的原則和思路,做好總體規劃與區域規劃。其中的重要環節,是在規劃階段對各項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客觀評價,既要考慮旅遊資源開發建設、合理布局設施和維護生態平衡等,又要緊密結合區域所在的重點發展目標、相關行業配套,減少在實施項目中的盲目性、局限性及不必要的損失,求得科學與協調發展。三要持續發展。為了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四川旅遊資源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思路,對景區進行功能分區,堅決執行「區內游、區外住」的布局原則,以達到有效控制和減輕污染的目的。緩沖區和核心區內不能修建任何餐飲及住宿設施,以減少對生態旅遊區的污
染和破壞。加強旅遊區(點)及周邊生態環境建設,如加速實施綠化工程,提高植被覆蓋率;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建立綠色天然屏障,從而改善生態大環境,實現生態良性循環[9]。四要生態與人文並舉。就四川的生態旅遊資源來說,體現於自然層面的地域特點和體現於人文層面的民族文化特點息息相關,並存在結構性的內在聯系。自然負載了人文,人文滲透於自然,並經自然而得以體現,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四川境內的生態旅遊資源不同於其他地區的一種特有氛圍。四川旅遊資源開發必須堅持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
四川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經濟是四川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的現實途徑。因此,既要提倡大力開發旅遊資源,積極發展旅遊業,在發展中提高發展質量,又要強調在資源開發中,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轉變旅遊資源開發方式,合理開發,優化利用。對多數旅遊資源富集且具備發展條件的地區,應通過積極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促進旅遊資源保護;對少數生態環境脆弱、敏感的地區,實行封閉式的保護管理。切實做到有能力開發的就要很好地開發,暫時沒有能力開發的,要很好地保護起來,等待後人去開發。那種絕對的保護、所謂純自然主義的方式,既不利於環境與資源的保護,也不利於旅遊業的發展。所以,四川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應該和諧地結合為一個整體指導思想和行動方案,以發展為前導,以保護為支撐,既使當代人脫貧致富,又把青山、綠水、藍天留給子孫後代,這才是真正的、完整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美)C·哈丁.公地的悲劇[J].科學,1968.轉引自[美]H·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M].北京:三聯書店,1994.714—718.
[2] 曾坤生.生態旅遊消費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J].改革與戰略,1997,(4).
[3] 傅岳瑛,劉琴.我國西部生態旅遊的現狀和開發建議[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2,(2).
[4] 《九寨黃龍一線民族地區旅遊業及其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組.關於進一步發展九寨黃龍一線民族地區旅遊業的意見建議[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7).
[5] 李左人.四川民族地區文化資源保護與旅遊開發對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黨校學報,2004,(3).
[6] 何志華,王康,陳曉莉.淺析甘孜州旅遊資源開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4).
[7] 陳實.旅遊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模式設計[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
[8] 徐蓉.從資源優勢看四川旅遊業[J].四川省情,2003,(2).
[9] 鄢和琳,包維楷.川西山地生態旅遊開發及其持續發展初步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01,(11).

『叄』 關於某地區的旅遊規劃與開發的前景分析,論文大綱。

我來自安陽,對安陽的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相對較為了解,下面我就愛談一下自己對安陽旅遊業的一些認識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安陽旅遊業發展相當迅猛,繼殷墟甲骨文紅旗渠太行大峽谷之後,又有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現在爭議熱點曹操墓。我們安陽的旅遊業可以說已成為安陽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但是與省內旅遊業發達城市相比,安陽旅遊業的發展還是不成熟,旅遊業仍處在初期萌芽的後一個階段。我查了一些資料:2008年,安陽旅遊收入僅佔全市GDP的5.03%,不僅比焦作低5.88個百分點,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個百分點;同為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門票收入超過9000萬元,而安陽殷墟還不到1000萬元。明顯的差距引起了關注安陽旅遊的業內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觀評價安陽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促進安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先說一下安陽旅遊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吧
1.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優勢與面臨的機遇
(1)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名勝與青山秀水交相輝映
三千年歷史,留下名勝無數。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悠久歷史造就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像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周易發祥地的羑里城等。這塊神奇的土地還哺育過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賢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繹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安陽市的湯陰縣。
與名勝古跡相輝映的還有青山秀水。集「雄、險、奇、秀」為一體的太行大峽谷重巒疊嶂,平湖碧綠;被稱為人間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原始質朴、風光奇特。
(2)地理位置優越
安陽歷史上就是較為著名的商貿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東望黃河近齊魯,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經新鄉達鄭州,北隔漳河臨河北,距省會鄭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內交通發達,鐵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輻射性強。京廣鐵路、湯鶴鐵路、湯台地方鐵路、即將開工的京港澳客運高速鐵路和長日鐵路連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國道、219國道、302國道縱橫交錯,通向四面八方。
(3)市場空間大,旅遊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從發展規律看,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世界旅遊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旅遊消費需求迅速膨脹,旅遊業將出現爆發性增長。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預示著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從發展階段看,旅遊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旅遊消費結構正由觀光旅遊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健身旅遊並重轉型,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發展空間大大拓展,蘊藏著彎道超越和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
(4)政策環境好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旅遊業發展的底氣更足、動力更強。2006年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兩大跨越」的歷史任務,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圍繞建設文化強省,著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旅遊立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要把旅遊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來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強大支撐。
2.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劣勢與面臨的威脅
(1)尚未形成龍頭品牌和拳頭產品
品牌打造重點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品牌和龍頭產品。現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點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進入性、可逗留性較差,對遊客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這已成為制約安陽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2)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
旅遊項目設計和開發深度不夠,產品單一,產業鏈條有待拉長。目前安陽旅遊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遊客在文化娛樂和購物方面的消費還不夠,其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還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安陽旅遊景區大部分處於低層次的經營水平上,文化娛樂項目類同,缺乏娛樂性、參與性。旅遊觀光多以爬山、看廟、聊風情為主,休閑娛樂僅能提供簡單的食宿和棋牌、釣魚之類的活動,無法滿足遊客休閑娛樂、文化風情體驗、學習考察等多種需求,吸引不了回頭客。另外,作為旅遊資源大市的安陽,旅遊購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滯後,旅遊者的主要購物對象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和農村手工藝品,文化內涵不高,種類單一。
(3)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有待加強,方法、手段有待創新
整體看,圍繞旅遊的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夠豐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紅旗渠等少數景區外,安陽所轄各縣景區的宣傳推介工作較為薄弱,在新聞媒體上做廣告的還不多。
另外,許多新的方法、手段還沒有嘗試,難以完全覆蓋各種遊客群體。與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4)旅遊服務條件及環境條件不盡完善
旅遊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交通設施不健全。通往一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道路較差,景區之間缺乏專業旅遊線路,停車位不能滿足旅遊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在一些景區,廚房、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准相差甚遠,對蒼蠅、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設施不健全。中高檔次的涉外賓館、飯店和能夠為散客提供醫療保健、金融保險、加油檢修等綜合服務的遊客服務中心較為缺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旅遊接待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限制了遊客的逗留時間和消費。
(5)周邊地市的「先發優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近年來,安陽周邊地市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占據了「先發優勢」。河南旅遊資源豐富,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等著名的旅遊發展模式,打造出了鄭汴洛「三點一線」沿黃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遊名牌。這一方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榜樣和區域聯盟、共榮共贏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安陽旅遊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安陽人我深知安陽在旅遊業方面還有很多任務等待我們這代人去完成。
1.我認為安陽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創意策劃和科學規劃
我們可以邀請全國各地旅遊業精英來安陽進行創意策劃比賽,一是集思廣益開發出新型旅遊產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傳促銷的作用。在綜合各路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安陽旅遊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高起點、高標准地抓好旅遊景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內外旅遊業發展趨勢科學制定規劃,對旅遊項目的投資方向和方式、產品開發、建設布局等進行整體規劃。加強對各重點景區、星級飯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規劃管理,科學安排景點、線路,注重周邊環境和文化品位。
2.安陽的標志性的地物較少幾乎沒有,或者說不夠顯著特別,我們要塑造旅遊形象
關機其實還是在於宣傳,以便進一步用好獨特的旅遊資源——殷墟、周易、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強力推介。藉助我們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陽旅遊形象的旅遊符號和城市名片。
3.開發自己的旅遊產品不能局限於門票。
可以重點建設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和旅遊購物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借鑒香港迪士尼、深圳歡樂谷等國內外旅遊景點的成功經驗,在旅遊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創意實現產品創新,讓遊客得到超值體驗和享受,從而延長逗留時間,超越「門票經濟」。
4.強力宣傳與推介,提高旅遊市場佔有率
(1)利用多種媒介資源進行高頻率、立體宣傳,樹立安陽旅遊形象
一是策劃與安陽名勝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提高安陽知名度。二是製作安陽旅遊形象廣告,在中央電視台、重要客源地及周邊縣市新聞媒體上投放,提高全國人民對安陽旅遊的認知度。三是編印與安陽名勝有關的照片集、連環畫冊、書籍等,向更多的遊客展示安陽獨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聯網、手機平台等新型渠道開展經常性的廣告宣傳,使安陽成為遊客和旅行社關注的熱點。
(2)定期策劃、開展專題活動,宣講和推介安陽旅遊產品
一是召開專題活動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大河報》等重要新聞單位全程報道,使安陽旅遊品牌逐漸在全國叫響。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舉辦專題旅遊推介、促銷活動,如在鄭州、北京、香港等地舉辦「殷商文化旅遊節」、「周易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感悟紅旗渠精神、走進安陽旅遊」等主題活動,宣傳推介安陽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走進安陽。
(3)加強與各地旅行社、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拓寬市場
一是加強與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安陽旅遊。與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通過建立辦事處、聯絡點和聯營等多種形式,為安陽輸送遊客。
二是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榮共贏的格局中。例如,聯合新鄉、鶴壁、濟源、焦作、邯鄲等城市,實施南太行旅遊協調開發和統一營銷,積極打造南太行聯盟。
5.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重點投資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創造一個優良的旅遊公共服務環境。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道路、通訊、水電以及食宿設施升級改造的力度。
6.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一是引進、培養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人員。對於具備高度創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進「外腦」,為主;對於日常經營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養。二是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通過各種途徑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尤其要對導游、賓館接待、餐飲服務等一線從業人員進行旅遊服務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文化傳統教育,提高旅遊開發者、經營管理者及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實現旅遊生態、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少不了與資金投入掛鉤,這就關繫到經濟問題,徐喲其它產業包括重工業加工業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傳,吸引外資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國越來越有影響力,這期間我們會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我們安陽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每一個安陽人的積極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決策,這樣安陽的旅遊業才能夠得到大力發展。
作為安陽人,為安陽的今天的蓬勃發展感到自豪,為安陽的將來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畢業後有打算在安陽發展的想法,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陽的明天會更好,終會有一天,我走在安陽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遊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國人在點頭稱贊。那是怎樣一種美美妙的情景。

『肆』 旅遊規劃和景區開發方向的碩士論文開題

我在一家規劃設計院工作,前年幫單位申請到了旅遊規劃設計乙級資質.
我認版為你的權碩士論文宜結合一些具體旅遊景區進行研究,純理論的東西又難寫又空洞,還容易給評委挑刺。論文思路可結合具體旅遊景區可以談一些景區成功和不足,由此挖掘精華提升為理論。廣東等地曾出現不少人造景區,投資都不小,但成功的不多。建議你不妨以《人造旅遊景區規劃及景區開發創新途徑》開題進行研究,研究可比較諸如廣州世界大觀園(以世界建築為主題但建築粗糙、形式單一)、飛龍世界(形式單一)等景區開發失敗教訓和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環境優美、相關內容豐富、經營靈活)、深圳歡樂谷(超大型游樂場、游樂設施先進)成功經驗,探討成功景區的旅遊資源、產業間的整合、區域合作、保護與開發的平衡、自主與配套開發的關系、客源市場、社會效益等問題,深入分析旅遊資源特色,採用科學方法研究旅遊者的心理特點、價值取向、消費水平等。要有新意還可著重研究景區分期開發和創新項目推出時間控制與旅遊消費者心態,適當採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模擬評估。

祝你論文順利!:)

『伍』 關於旅遊活動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論文3000字

旅遊,從個人活動、群體行為發展到當今的現代旅遊業,已經成為涉及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旅遊活動等的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包括行住吃游購娛六大要素,又有消閑性、考察性、游學性、商貿性等多種類型,與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均有關系。單就審美而言,它是對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綜合性審美實踐活動。故從人文角度看,旅遊具有多元性文化意義。本文將情、理與知識相結合,從旅遊與人的愛美天性、人類文明、人才成長、精神需求、身心健康等方面論述旅遊的文化意義。

一、旅遊與愛美天性
人是離不開大自然的。人之依存大自然而生存、發展,除了向自然索取不可須臾離開的動植物與空氣、陽光、水等物質資料外,還常從自然美中獲得審美享受的精神食糧。馬克思對此作過精闢的論述。他說:「人比動物愈具有普遍性,他靠來過活的無機自然界的范圍也就愈普遍。在認識領域里,例如植物、動物、礦石、空氣、光線之類組成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時而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時而作為藝術的對象,它們就組成人的精神方面的無機自然界,即精神食糧。」
大自然作為物質資料,只給人生命生存的條件,而作為精神食糧,則給人生命的美的升華,讓人獲得「極視聽之娛」,以愉悅身心的美的享受,獲得搖盪性情、產生藝術靈感的心靈激動。它有如音樂的旋律美、繪畫的形象美、詩歌的意境美,繪人以意味無窮的美感。這是人不同於動物,也不同於原始人的高級精神享受。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遊審美,是人類認識美與享受美的一種高尚的活動。大自然和社會歷史,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兩大環境。社會環境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社會工作有歡樂,也常有憂愁與煩惱。而自然環境(除了應避免的災害)作為審美對象,卻以它純真朴實而豐姿多彩的美給人無限的快樂,使人獲得生命的和諧。對此,恩格斯深有感觸他說過:「大自然是宏偉壯觀的,為了從歷史的運動中脫身休息一下,我總是滿心愛慕地奔向大自然。」(《致喬治·威廉·蘭普盧》,見《馬恩全集》39卷63頁)這說明,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是人類生活張弛相濟、勞逸結合的需要,是使人腦得到精神保健、生命獲得和諧運動的重要方式。
欣賞自然美,還能得到美的巨大感染力。它能陶冶性情,凈化心靈,使人忘憂去煩,消除雜念,到達純凈自由的精神境界。恩格斯在這方面有過真切的體驗與啟人深思的精壁見解:「你抓住船頭桅桿的纜索,望一望那被龍骨沖開的波浪,它們濺起白色的泡沫,遠遠地飛過你的頭上。你再望一望遠方的碧綠的海面,波濤洶涌翻騰,永不停息。陽光從無數閃爍的鏡子中反射到你的限里,碧綠的海水同蔚藍的鏡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陽熔化成美妙的色彩,——於是你的一切憂思,一切關於人世間的敵人及其陰謀狡計的回憶,就會煙消雲散,你就會溶化在自由的無限的精神的驕傲意識中。」(《風景》,見(馬克思思格斯論藝術》第四冊393頁)的確,大自然天造地設的超乎鬼斧神工般的美的形象、美的神魄、美的風格,能使人為之心胸開闊,品性崇高,心靈純潔,養成美的情操。范仲淹寫的見「春和景明」而「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劉禹錫寫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都是表現美景感人性情的明證。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遊賞美,是美化心靈與激發藝術靈感的一大樂事。
愛美是人的天性,對自然美的熱愛尤其如此。魯迅說:「曙日出悔,瑤草作花,若非白痴,莫不領會感動。」這反映了對自然美人皆愛之的客觀事實。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人的這種愛美天性,也作過生動的描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資產階級的鎖鏈脫去了,瑪麗花可以自由地表露自己固有的天性,因此她流露出如此蓬勃的生趣、如此豐富的感受以及對大自然的如此合乎人性的欣喜若狂……」(《神聖家族》,見《馬恩全集》2卷217頁)為什麼自然美有如此強大的魅力激發人的愛美天性呢?因為自然之為美,除了自然物的客觀性,也有審美者的主觀感受在起作用,它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可見,人的愛美的天性與自然美的和諧合拍,這就是自然美產生怡情作用的本質所在。
所謂愛美天性,是人類長期審美實踐形成的本性。馬克思關於「勞動創造了美」的著名論斷,也包含了勞動創造了審美能力這層意思在內。他說:人的五官能感受美,如耳朵能欣賞音樂,眼睛能感受形式美,是長期得到環境美熏陶的結果。人的愛美天性,就是在代代相傳中逐漸形成發展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多地走向自然,以激活接受遺傳而來的愛美天性,在獲取自然美無私賜與的精神食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人類的審美能力,讓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願人們邁開雙腳奔向大自然,擁抱自然美,提高欣賞美的文化素質,重塑人的文化形象,並由此促進創造美的偉大事業。

二、旅遊與人類文明
什麼是旅遊?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認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轉引自喬修業主編的《旅遊美學》)這種「享受性」,主要是旅遊觀光中的審美享受。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有了業余時間與消費支出去滿足這種精神享受,故旅遊活動日興,旅遊人數劇增。旅遊正是從外出經濟消費中獲得精神愉快的一種現代生活方式。
旅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文明程度較高的審美享受。美學家葉朗認為:「旅遊,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麼旅遊?旅遊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遊活動就是審美活動」。(《旅遊離不開美學》)的確如此,旅遊涉及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的豐富內容。它以旅遊風景為中心,廣涉奇麗的山光水色、花木蟲魚、日月雲霧等自然風光,亭台樓閣、寺院寶塔,現代建築等人文景觀,雕刻繪畫、詩詞楹聯等文學藝術,民情風俗、集市、建設等社會風貌……從多方面獲得美感。旅遊還在吃、住、行、購、娛諸方面獲得生活樂趣,實在是綜合性的審美享受。
旅遊與人類文明是相互促進連帶發展的。旅遊業的勃興是近百多年現代文明發展的結果。隨經濟的迅猛發展,旅遊業不斷繁榮。相反過來,旅遊業的發展又極大地推動著經濟騰飛。因為旅遊業的三大要素——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旅遊設施的現代化、旅遊管理的科學化與高效能,必然帶動多種經濟部門與文化行業的協同發展,產生綜合效應。要使旅遊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發展,形成旅遊大文化的三個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文化層面的立體結構,必然牽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諸多方面,產生整體效應。由此,我國提出了「旅遊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繁榮」的方針,好些旅遊城市提出了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全行業大發展的口號。可見,旅遊是隨現代文明而發展,又推動著現代文明建設的社會活動。
現代旅遊對提高整個民族的現代意識有積極的意義。它在拓寬視野、解放思想、涵養文化等方面有深層次的意義,無論在提高民族素質與個人生存價值方面都是如此。旅遊有利於改革開放,為促進經貿發展用旅遊搭台唱經貿戲,為促進內地落後地區到沿海發達地區開擴眼界,為利用旅遊資源以脫貧致富,為提倡適度消費以加快資金周轉,政府提倡旅遊,人們辦旅遊業與參與旅遊的意識增強,旅遊不再被視為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了。商品經濟的觀念與文化消費觀念,被旅遊之風吹到落後地區人們的心中。在其它方面難以沖破的禁錮意識,通過旅遊的渠道沖破了。出國旅遊熱帶來的觀念更新與文
化精神覺醒的潛在功能是難以估量的。大量外國遊客的來華,大批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的回大陸旅遊,帶來了海外經濟文化中的新鮮營養。這種由旅遊形成的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在拓展經濟新觀念與吸收現代文化意識中產生的彈性功能,對深化改革開放無疑有催化作用。
旅遊是宏揚民族文化建設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徑。旅遊景觀中積淀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各種古建築的結構形式、建造工藝、圖案雕飾等,都反映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內涵。文物古跡直接展示出歷史文化。作為旅遊流動資源的民情風俗,有關景物的詩文與神話傳說等旅遊文學,承載著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倫理道德。觀賞這些旅遊審美對象,自然會接受民族立化的熏陶,培養民族精神、愛國情感。這是建設現代精神文明的深厚土壤。香港作家華莎在《母女浪遊中國》一書中寫到:「我要踏著祖先的足跡,細味五千年文化的燦爛輝煌,我要憑身上『傳人』的胎記,拜認金色的矯龍,古老的東方。」這表明反映著歷史文化、凝聚著先人精神性格與聰明才智的旅遊景觀,會給人以思想啟迪、精神鼓舞與文化藝術的營養。

『陸』 旅遊策劃有關的論文是要寫策劃案嘛

有關旅遊策劃的論文就是要寫旅遊策劃的方案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柒』 求《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課程論文一篇,3000字左右就可以

我來自安陽,對安陽的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相對較為了解,下面我就愛談一下自己對安陽旅遊業的一些認識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安陽旅遊業發展相當迅猛,繼殷墟甲骨文紅旗渠太行大峽谷之後,又有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現在爭議熱點曹操墓。我們安陽的旅遊業可以說已成為安陽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但是與省內旅遊業發達城市相比,安陽旅遊業的發展還是不成熟,旅遊業仍處在初期萌芽的後一個階段。我查了一些資料:2008年,安陽旅遊收入僅佔全市GDP的5.03%,不僅比焦作低5.88個百分點,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個百分點;同為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門票收入超過9000萬元,而安陽殷墟還不到1000萬元。明顯的差距引起了關注安陽旅遊的業內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觀評價安陽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促進安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先說一下安陽旅遊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吧
1.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優勢與面臨的機遇
(1)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名勝與青山秀水交相輝映
三千年歷史,留下名勝無數。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悠久歷史造就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像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周易發祥地的羑里城等。這塊神奇的土地還哺育過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賢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繹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安陽市的湯陰縣。
與名勝古跡相輝映的還有青山秀水。集「雄、險、奇、秀」為一體的太行大峽谷重巒疊嶂,平湖碧綠;被稱為人間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原始質朴、風光奇特。
(2)地理位置優越
安陽歷史上就是較為著名的商貿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東望黃河近齊魯,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經新鄉達鄭州,北隔漳河臨河北,距省會鄭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內交通發達,鐵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輻射性強。京廣鐵路、湯鶴鐵路、湯台地方鐵路、即將開工的京港澳客運高速鐵路和長日鐵路連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國道、219國道、302國道縱橫交錯,通向四面八方。
(3)市場空間大,旅遊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從發展規律看,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世界旅遊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旅遊消費需求迅速膨脹,旅遊業將出現爆發性增長。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預示著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從發展階段看,旅遊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旅遊消費結構正由觀光旅遊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健身旅遊並重轉型,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發展空間大大拓展,蘊藏著彎道超越和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
(4)政策環境好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旅遊業發展的底氣更足、動力更強。2006年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兩大跨越」的歷史任務,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圍繞建設文化強省,著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旅遊立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要把旅遊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來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強大支撐。
2.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劣勢與面臨的威脅
(1)尚未形成龍頭品牌和拳頭產品
品牌打造重點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品牌和龍頭產品。現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點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進入性、可逗留性較差,對遊客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這已成為制約安陽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2)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
旅遊項目設計和開發深度不夠,產品單一,產業鏈條有待拉長。目前安陽旅遊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遊客在文化娛樂和購物方面的消費還不夠,其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還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安陽旅遊景區大部分處於低層次的經營水平上,文化娛樂項目類同,缺乏娛樂性、參與性。旅遊觀光多以爬山、看廟、聊風情為主,休閑娛樂僅能提供簡單的食宿和棋牌、釣魚之類的活動,無法滿足遊客休閑娛樂、文化風情體驗、學習考察等多種需求,吸引不了回頭客。另外,作為旅遊資源大市的安陽,旅遊購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滯後,旅遊者的主要購物對象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和農村手工藝品,文化內涵不高,種類單一。
(3)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有待加強,方法、手段有待創新
整體看,圍繞旅遊的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夠豐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紅旗渠等少數景區外,安陽所轄各縣景區的宣傳推介工作較為薄弱,在新聞媒體上做廣告的還不多。
另外,許多新的方法、手段還沒有嘗試,難以完全覆蓋各種遊客群體。與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4)旅遊服務條件及環境條件不盡完善
旅遊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交通設施不健全。通往一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道路較差,景區之間缺乏專業旅遊線路,停車位不能滿足旅遊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在一些景區,廚房、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准相差甚遠,對蒼蠅、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設施不健全。中高檔次的涉外賓館、飯店和能夠為散客提供醫療保健、金融保險、加油檢修等綜合服務的遊客服務中心較為缺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旅遊接待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限制了遊客的逗留時間和消費。
(5)周邊地市的「先發優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近年來,安陽周邊地市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占據了「先發優勢」。河南旅遊資源豐富,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等著名的旅遊發展模式,打造出了鄭汴洛「三點一線」沿黃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遊名牌。這一方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榜樣和區域聯盟、共榮共贏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安陽旅遊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安陽人我深知安陽在旅遊業方面還有很多任務等待我們這代人去完成。
1.我認為安陽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創意策劃和科學規劃
我們可以邀請全國各地旅遊業精英來安陽進行創意策劃比賽,一是集思廣益開發出新型旅遊產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傳促銷的作用。在綜合各路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安陽旅遊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高起點、高標准地抓好旅遊景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內外旅遊業發展趨勢科學制定規劃,對旅遊項目的投資方向和方式、產品開發、建設布局等進行整體規劃。加強對各重點景區、星級飯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規劃管理,科學安排景點、線路,注重周邊環境和文化品位。
2.安陽的標志性的地物較少幾乎沒有,或者說不夠顯著特別,我們要塑造旅遊形象
關機其實還是在於宣傳,以便進一步用好獨特的旅遊資源——殷墟、周易、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強力推介。藉助我們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陽旅遊形象的旅遊符號和城市名片。
3.開發自己的旅遊產品不能局限於門票。
可以重點建設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和旅遊購物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借鑒香港迪士尼、深圳歡樂谷等國內外旅遊景點的成功經驗,在旅遊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創意實現產品創新,讓遊客得到超值體驗和享受,從而延長逗留時間,超越「門票經濟」。
4.強力宣傳與推介,提高旅遊市場佔有率
(1)利用多種媒介資源進行高頻率、立體宣傳,樹立安陽旅遊形象
一是策劃與安陽名勝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提高安陽知名度。二是製作安陽旅遊形象廣告,在中央電視台、重要客源地及周邊縣市新聞媒體上投放,提高全國人民對安陽旅遊的認知度。三是編印與安陽名勝有關的照片集、連環畫冊、書籍等,向更多的遊客展示安陽獨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聯網、手機平台等新型渠道開展經常性的廣告宣傳,使安陽成為遊客和旅行社關注的熱點。
(2)定期策劃、開展專題活動,宣講和推介安陽旅遊產品
一是召開專題活動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大河報》等重要新聞單位全程報道,使安陽旅遊品牌逐漸在全國叫響。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舉辦專題旅遊推介、促銷活動,如在鄭州、北京、香港等地舉辦「殷商文化旅遊節」、「周易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感悟紅旗渠精神、走進安陽旅遊」等主題活動,宣傳推介安陽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走進安陽。
(3)加強與各地旅行社、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拓寬市場
一是加強與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安陽旅遊。與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通過建立辦事處、聯絡點和聯營等多種形式,為安陽輸送遊客。
二是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榮共贏的格局中。例如,聯合新鄉、鶴壁、濟源、焦作、邯鄲等城市,實施南太行旅遊協調開發和統一營銷,積極打造南太行聯盟。
5.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重點投資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創造一個優良的旅遊公共服務環境。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道路、通訊、水電以及食宿設施升級改造的力度。
6.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一是引進、培養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人員。對於具備高度創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進「外腦」,為主;對於日常經營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養。二是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通過各種途徑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尤其要對導游、賓館接待、餐飲服務等一線從業人員進行旅遊服務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文化傳統教育,提高旅遊開發者、經營管理者及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實現旅遊生態、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少不了與資金投入掛鉤,這就關繫到經濟問題,徐喲其它產業包括重工業加工業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傳,吸引外資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國越來越有影響力,這期間我們會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我們安陽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每一個安陽人的積極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決策,這樣安陽的旅遊業才能夠得到大力發展。
作為安陽人,為安陽的今天的蓬勃發展感到自豪,為安陽的將來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畢業後有打算在安陽發展的想法,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陽的明天會更好,終會有一天,我走在安陽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遊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國人在點頭稱贊。那是怎樣一種美美妙的情景。

『捌』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玖』 旅遊線路開發論文

元宵節活動類型、吸引力與遊客選擇舉辦地特性關系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ype of event, event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摘要
國內積極推廣十二項大型的節慶活動,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而其中以元宵節為主之活動最具規模。因此,本研究以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及高雄燈會等三項活動,探討遊客對活動吸引力,及對舉辦地特性因素間之關系。
由回收的625份有效問卷,經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活動主題的遊客社經背景與旅遊特性具顯著差異。而三項活動中,以台南鹽水蜂炮活動,明顯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差異較大。五項活動吸引力因素,命名為「活動主題吸引力因素」、「節目內容設計吸引力因素」、「知名度及宣傳吸引力因素」、「活動意義吸引力因素」及「活動附加效應吸引力因素」;而四項舉辦地特性因素,命名為「交通停車及餐飲服務特性因素」、「觀光資源特性因素」、「住宿設備及價位特性因素」及「交通可及性特性因素」。
經多變數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三項活動主題與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兩項因素具顯著差異。在活動吸引力因素,以台南鹽水蜂炮活動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強烈。而舉辦地特性因素,則以平溪天燈活動主題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重視。
三項活動的確已成為各族群及全家好友共同出遊的好去處。然而,以國際性活動規模的角度省思,相關單位投注如此龐大的經費及人力,高雄燈會仍以舉辦地附近的遊客居多,建議相關單位應將國內同質性之燈會活動,進行整合,增加整體活動吸引力與效益,並突顯各項活動主題的獨特性。
相關各項活動舉辦地特性配合方面,應整合舉辦地附近的觀光資源,妥善規劃,形成配套的旅遊行程,提供民眾參加活動之餘,另一種的遊程選擇,以增加遊客前來的意願及活動多元選擇性。
關鍵字:節慶活動、活動吸引力、舉辦地特性、元宵節
Abstract
There are 12 local festival events are promoted to attract foreign tourists by Tourism Bureau. Among those, events used Lantern Festival as subjective have the biggest scale.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vent types,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from three events Taipei Pingshi Heavenly Lanterns,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and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
There were 625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ive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 travel characteristic of visito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was the most. Five event attracti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which were 「theme of event」、「design of program」、「reputation and promotion」、「meaning of event」and「additional effect」; and four host attribute factors were also extracted which, are 「parking and food service」、「resource of tourism」、「equipments and price of accommodation」and 「availability of transportations」. Als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vent and event attractions; and so did the host attributes.
From the surveyed results, those three events have become an attraction for different groups and family visit. However,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which spent the most expense among those events, still attracted most of visitors form local region but not global. Therefore, from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attraction, we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have a integration for those events with similar subjective, so the them of each events can be showed.
In additional, we also suggest that one should combine and organize those resources of tourist nearby event host, so it forms a travel package for visitors, and hence, increases the willing and choice for visitors and tourists.
【Keywords】festival event ,event attraction ,host attributes,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節慶活動不論在數量、規模及參與人數等多方面呈現成長,且在全球各個地區持續擴張,蔚為國際觀光發展新趨勢(Getz,1991;Janiskee,1994;Light,1996;Ritchie,1996)。而各式活動也在結合觀光發展下,吸引觀光客注意力(Getz & Frisby,1988;Getz,1989),成為吸引觀光客最快速成長的型態(Burr,1997;Getz,1997)。且節慶觀光(event tourism),不僅成為特別旅遊中一個專有領域(Getz,1989、1991;Zeppel,1992),甚至演變成大型觀光產業。
環顧國內民俗觀光資源多元豐富,目前,相關單位也開始著手整合這些資源,積極推廣十二項大型節慶觀光活動策略,將國內重要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特色,配合歲時節令,經行銷包裝後,推向國際舞台,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開拓國內觀光旅遊市場。其中系列活動仍以元宵節活動,最具規模與知名度,且最早成為國際觀光的節慶活動。因此,本研究將以元宵節做為探討主題。
回顧相關文獻,探討活動議題,仍以遊客參與動機、體驗及滿意度(Usyal ,Gahan,& Martin,1993;Nicholson & Pearce,2001);活動衍發之經濟效益與影響(Long & Pere,1990;Kim,et al.,1998;Jones,2001;Tyrrell & Johnston,2001);提升觀光發展或非觀光地區的形象、知名度建立(Ritchie & Smith,1991;Bramwell,1997;Gnoth & Anwar,2000);社區居民對活動沖擊之認知與態度(Soutar & McLeod,1993;Jeong & Faulkner,1996;Turco,1998);都市更新及城市行銷(Roche,1994;Horne,2000)等。歸納研究主題,仍較偏向於遊客參與動機、活動之經濟影響、對當地沖擊、居民對其影響之認知與態度等。回顧相關文獻,並無從活動內容本質加以探討,活動在具何種吸引力因素,牽引遊客前往。
學者Mayfield & Crompton(1995)指出,活動應以參與者的意見及需求等資訊,建構各式活動設計、創意表現與市場行銷之依據。而參與者對活動滿意與否關鍵因素,仍在節目品質優劣(Cromption & Love,1995;Childress & Cromption,1997),而節目特色,更影響遊客對活動的滿意程度(游瑛妙,1999),進而影響重遊意願(葉碧華,1999)。經由上述,更加驗證,活動內容之品質與特色,為主要吸引遊客前往之因素,因此,欲提升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關鍵仍在節目內容特色,與其所具之吸引力。
活動吸引力屬人為性所創造,更來自活動內容特色,而活動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具相關性。透過相關研究,更突顯活動內容、品質與遊客對其之意見,為改進活動最佳參考依據。因此,一項成功的活動主要關鍵因素,仍在遊客對活動相關內容及特色之評價,並在相關因素的配合下,形成良好的活動品質。
國內正積極投入節慶觀光發展,但也出現許多素質參差不齊活動,活動是需充分財力、物力及人力相關性資源配合。更是一項居民與社會大眾動員機制,甚至是宗教與地緣關系的建構(蔡維倫,1995)。經時空及性質轉換關系已淡化,在人力與物力無法配合下,最後導致形式化。由於國內節慶觀光推廣仍在萌芽階段,為避免上述之情況,更應了解活動吸引力建構完善之活動計劃。
舉辦各式活動將對舉辦地及居民,帶來正負面之影響(Soutar&Mcleod,1993;Williams,Hainsworth,&Dossa,1995;Jeong & Faulkner,1996;Bramwell,1997;Turco,1998)。如舉辦期間的人潮及交通狀況等,且進一步影響活動能否順利舉辦。因此,一項成功的活動需多方面配合,如:氣候、舉辦時機、各種節目及表演者等(林憶蘋、歐聖榮,2001;Seaton,1997;Jackson,1997),並配合居民及社區相關附屬設備,以建構完備的活動計劃,進而吸引及增加遊客前往。因此,除了解吸引遊客前來因素為何?對其展現的節目吸引力因素加以評估,更需了解舉辦地點周邊相關服務設備,是否能增加活動吸引力,進而影響參與者選擇參加活動之決策。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前述動機趨使下,本研究欲達目的:
1.比較三項不同主題的元宵節活動吸引力因素之差異。
2.比較三項不同主題的元宵節活動舉辦地特性因素之差異。
3.探討並比較三項元宵節活動主題,遊客在社經背景及旅遊特性之差異。
4.提供舉辦單位,在活動設計、挑選主辦地及行銷推展節慶觀光參考依據。
二、活動類型選擇依據
交通部觀光局為拓展節慶觀光活動,根據各地傳統民俗特色,配合歲時節令及月份,於2001年起展開推廣,共提出十二項活動,包含一月鶯歌陶瓷博覽會,二月台灣慶元宵(高雄燈會、台北燈節、台北平溪天燈、台南鹽水蜂炮、澎湖元宵乞龜、台東邯鄲爺),三月高雄內門宋江陣,四月媽祖文化節(雲林北港朝天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台中大甲鎮瀾宮),五月三義木雕節,六月慶端陽龍舟賽(宜蘭二龍村龍舟賽、台北龍舟賽、鹿港慶端陽),七月宜蘭國際童玩節,八月台北中華美食展(台灣水果季),九月基隆中元祭,十月花蓮國際石雕節,十一月台灣資訊展,十二月南島文化節。審視十二項節慶活動,仍以二月份的元宵節各式活動,在參與人次、舉辦地點最多及活動主題最具多樣化,總計吸引五百萬人次參加,透過在不同區域舉辦各式活動,展現多元的活動慶祝型式。
其中,元宵節的燈會活動,更早在1980年起,有計劃地推廣成為國際觀光活動,並在多年持續舉辦下,每年的遊客參與人次不斷成長與增加,成為國內最具規模與知名度的國際性觀光節慶活動。以2001年南北燈會為例,各自吸引四百萬人次以上的遊客(觀光年報,2000)。而高雄燈會單天最高人次,更高達七十萬人次(高雄市政府新聞稿,2001)。在考量時間、人力與物力等因素,元宵節系列燈會較具知名度及規模性,以高雄燈會及台北燈節等兩項活動。但考量規模大小、參與人數及特色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將以參與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及高雄燈會等三項活動之遊客做為未來研究對象。
三、三項活動主題概況
(一)台北平溪天燈
天燈又名「孔明燈」,由諸葛孔明首創,又稱「平安燈」,現今演變為祈福及娛樂活動。2001年平溪天燈,由台北縣模,與世界六、七十個國家連線同步守歲,並與泰國清邁的天燈交會,推向國際舞台。
2002年平溪天燈節,主題為「寒夜群山、千燈並起」,節目內容由各式主題天燈施放,構成平溪天燈祈福之夜,活動當天共開放八百組天燈,其中最特別為燈峰造極–最多天燈組。
(二)台南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起源於當地瘟疫蔓延且病毒肆虐。當地人士選在關帝君誕辰之日,繞境驅邪,並施放大量爆竹,以除疫右民,迄今沿襲了一百八十餘年。
2001年主題為「鹽水蜂炮嘉年華會」,包含各式活動內容及民俗表演節目。而2002年鹽水蜂炮慶典儀式活動重點-「太子爺神像蜂炮城」,以鹽水國中操場為主場地,神像身高達卅六台尺、重兩噸,其腳下的蜂炮城更為有始以來最大數量的六十萬支蜂炮所組成。系列活動有民俗郵票展、香火專題、各式陣頭表演、猜燈謎、歌唱比賽及煙火施放等。

(三)高雄燈會
元宵燈節千喜年首度南移高雄市舉辦,由高雄市政府與交通部觀光局主辦。2001年以「蛻變與躍升」為主題。2002年高雄元宵燈會,主題為「馳騖環
政府及平溪鄉公所主辦,擴大活動規
宇」,坐落於高雄愛河中,展開長達一周的系列活動,包含主燈–「馳騖環宇」、副燈–「鰲魚出海」、「天馬奔騰」、「龍飛鳳舞」、「簫韶九成」、各式燈區–「薪傳燈區」、「祈福燈廊」、「橋面燈燈區」與「寶島燈區」、海洋之星(燈車展覽、水舞、煙火表演、旗樂表演、咖啡區、民俗技藝、地方美食展售)、鰲魚藝術品展覽、搖擺火車、燈會游輪、小提燈發放及各式節目表演。
四、文獻回顧
(一)遊客旅遊決策過程
旅遊決策源自於消費者決策行為,共分為五個階段,相關文獻則根據旅遊之特性,將其改變為旅遊需求或認知、資訊收集、替代方案評估、目的地之選擇、選擇最後目的地與回憶評估等過程(周義隆,1993;Opperman&Chon,1997;Summers & McColl-kennedy,1998)。相關文獻也提出許多影響遊客選擇旅遊目地及決策因素,包含內外在因素,對遊客決策過程皆有所影響(Decrop,1999;Um & Cromption,1990;Kozak,2001),而目的地特性吸引力與資訊掌握因素也為主要影響因素(Leiper,1990;Hu & Ritchie,1993;Opperman & Chon,1997)。
學者Leiper(1990)研究進一步指出,觀光目地的之吸引力(attraction)由三個元素所組成,觀光客需求(needs)、核心元素(nucleus)及標記(marker)。遊客在進行旅遊決策時,核心因素為左右遊客前往目的地主要考量。因此,本研究以目的地吸引力模式,轉換為活動本身所具之特色,活動節目內容成為主要核心元素,而鄰近核心元素為舉辦地特性。

更多:http://www.docba.cn/doc/5b/7582.html

『拾』 旅遊開發與規劃 的選修課,要求寫5000字的心得論文... 不知道怎麼寫,求提綱。。。

我這邊可以直接幫您一次性搞定,就不需要您再思考怎麼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