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從西寧去雲南旅遊,想去昆明,沙甸,納家營和西雙版納。請大家為我安排下行程,先去哪後去哪車票情
1) 先到昆明,從復昆明坐班制車到通海(昆明南站坐車),納家營就在通海。
2)從通海坐通海到蒙自或玉溪到蒙自的班車,在雞街鎮下車,沙甸就在雞街鎮。
3)從雞街坐班車到景洪(西雙版納州州府)。可以坐蒙自開往景洪的班車(不知道有沒有,到雞街你可以問一下,應該有。)
全程大概有800公里左右。從昆明到沙甸(途經納家營)大概260公里,沙甸到版納大概540公里。全程車票大概300左右吧。
我想你大概是伊斯蘭吧,納家營大清真寺和沙甸大清真寺在雲南都是比較有名的清真寺呀。祝你旅途愉快!
Ⅱ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旅遊資源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有利:旅遊資源豐富,集群性好,旅遊價值高。
不利:交通不便,遠離旅遊市場
Ⅲ 通海一天之內回了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秀山
通海秀山因山色秀美、匾聯眾多而名冠滇中,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譽。在《大明一統志》里,秀山被列為雲南四大名山,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點蒼山齊名。[8]
秀山位於通海縣城南,與城相連。出城步行數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禪院森森,曲徑通幽。秀山公園經歷代修建,構成了三元宮、普光寺、玉皇閣、清涼台、萬壽宮、斗天閣、涌金寺、白龍寺等古建築群。
秀山之美在於秀,在於自然風光與禮樂名邦的完美結合,呈現出一個杏花煙雨江南的詩畫世界。
龍興寺
位於楊廣鎮大新村五公里許的深山中,始建於明,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物。該寺右側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長年流淌著20寸管粗的泉水。傳說明朝時洞中有蛟龍,當地人曾請來馬祖仙將蛟龍鎮服,故建寺塑馬祖像以鎮懾。寺周圍林木豐茂,幽靜非常。
於2004年被玉溪市公布為「第批文物保護單位」。
三聖宮
三聖宮通海縣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公里。三聖宮始建於元末,據清乾隆《重修三聖宮碑》載:「……洪武初舊有寺宇」。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築。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運均達到了美輪美煥的境地,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
三聖宮布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後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後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牆並呈船形,牆外雙溪環繞而過。難怪木雕槅門中、高應美用竹葉湊成的一首詩寫道:「水繞樓船起聖宮,雙龍勢發脈豐隆。春山擁翠千年秀,不賴丹青點染工。」詩中充分地贊頌了三聖宮的風光景緻。
上世紀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寺
白龍寺位於秀山後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因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並塑龍王像供於寺中。白龍寺屬一進院前後各三間夾四耳、寺內保存一塊明代碑刻,碑陰記錄了當時海貝巴(貝幣)的捐贈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白龍寺下開辟了茶花園、牡丹園、蘭花園,總佔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築群於上世紀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海文廟
通海文廟位於通海縣城南隅、座落於秀山之麓,南北向。為中軸線分幢迭起單體組合式古建築群,由紅牆(長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節孝祠、大城門、鄉賢、名宦祠、東廡、西廡、大城殿、鍾鼓樓、崇聖祠、尊經閣組成,總佔地1.2萬平方米。
通海文廟始建於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廟學記碑》載),於明·萬曆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別文明坊(建於雍正十一年)氣勢壯偉雄強。從整體看通海文廟,給人以殿閣層層迭起,庄嚴肅穆之感。清朝時期,在通海廟學中曾經培養出朱嶟(禮部尚書),公孫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書法家闞禎兆等。
通海文廟於上世紀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Ⅳ 通海縣的旅遊風景
通海秀山因山色秀美、匾聯眾多而名冠滇中,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譽。在《大明一統志》里,秀山被列為雲南四大名山,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點蒼山齊名。
秀山位於通海縣城南,與城相連。出城步行數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禪院森森,曲徑通幽。秀山公園經歷代修建,構成了三元宮、普光寺、玉皇閣、清涼台、萬壽宮、斗天閣、涌金寺、白龍寺等古建築群。
秀山之美在於秀,在於自然風光與禮樂名邦的完美結合,呈現出一個杏花煙雨江南的詩畫世界。 位於楊廣鎮大新村五公里許的深山中,始建於明,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物。該寺右側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長年流淌著20寸管粗的泉水。傳說明朝時洞中有蛟龍,當地人曾請來馬祖仙將蛟龍鎮服,故建寺塑馬祖像以鎮懾。寺周圍林木豐茂,幽靜非常。
於2004年被玉溪市公布為「第批文物保護單位」。 三聖宮通海縣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公里。三聖宮始建於元末,據清乾隆《重修三聖宮碑》載:「……洪武初舊有寺宇」。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築。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運均達到了美輪美煥的境地,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
三聖宮布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後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後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牆並呈船形,牆外雙溪環繞而過。難怪木雕槅門中、高應美用竹葉湊成的一首詩寫道:「水繞樓船起聖宮,雙龍勢發脈豐隆。春山擁翠千年秀,不賴丹青點染工。」詩中充分地贊頌了三聖宮的風光景緻。
上世紀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白龍寺位於秀山後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因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並塑龍王像供於寺中。白龍寺屬一進院前後各三間夾四耳、寺內保存一塊明代碑刻,碑陰記錄了當時海貝巴(貝幣)的捐贈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白龍寺下開辟了茶花園、牡丹園、蘭花園,總佔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築群於上世紀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海文廟位於通海縣城南隅、座落於秀山之麓,南北向。為中軸線分幢迭起單體組合式古建築群,由紅牆(長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節孝祠、大城門、鄉賢、名宦祠、東廡、西廡、大城殿、鍾鼓樓、崇聖祠、尊經閣組成,總佔地1.2萬平方米。
通海文廟始建於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廟學記碑》載),於明·萬曆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別文明坊(建於雍正十一年)氣勢壯偉雄強。從整體看通海文廟,給人以殿閣層層迭起,庄嚴肅穆之感。清朝時期,在通海廟學中曾經培養出朱嶟(禮部尚書),公孫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書法家闞禎兆等。
通海文廟於上世紀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Ⅳ 通海興蒙鄉旅遊門票
沒有門票,但是通海興蒙蒙古族鄉那達慕大會每年十二月中旬舉辦,熱情回好客的蒙鄉答人將為各地賓客呈上通海特有美食,節目,為期一般三天左右。期間最難受的就是堵車了,尤其是興蒙花橋這一個路口。希望對你有幫助,旅遊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