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旅遊與茶文化

旅遊與茶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2-07 00:22:36

① 茶文化的旅遊價值有哪些

首先,茶復文化被人們推崇,人們對制消費茶文化有極大的需求。
其次,將茶文化與旅遊有機的結合後,必定產生>2的效應。
最後,現代都市的人們不僅僅只追求金錢物質上的享受,有很大一部分人群越來越嚮往精神文化高層次的追求。
綜上所述,茶文化的旅遊價值極大。

② 茶文化旅遊

茶馬古道應該是你不錯的選址!這是茶馬古道的旅遊線路:參考公里數(1965km)麗江-194km-中甸-190km-德欽-224km-芒康—158km—左貢—107km—邦達—94km—八宿—90km—然烏—129km—波密—89km—通麥—127km—林芝—19km—八一—120km—巴松錯—50km—工布江達—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薩(中甸一日自由活動約100km)

第一天:麗江/中甸(194km)宿:中甸
麗江因美麗的金沙而得名,納西族20萬人,其先祖創建了豐富的東巴文化,他們創建的東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這里是也抗戰時期美軍將領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基地及駝峰航線的運輸基地。離開麗江進入香格里拉縣境內,沿金沙江河谷觀光平緩的江水,兩岸散落的村莊,猶如江南水鄉;橫跨金沙江後,進入以奇險雄壯著稱於世的世界級大峽谷—「虎跳峽」口,響聲如雷的江水,順著如刀削斧劈而成的玉龍雪山奔騰而下,金沙江在這里展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英雄氣概。沿途觀賞溫帶至寒帶各種植物的變遷,驅車前往中甸(香格里拉)。
第二天:中甸(香格里拉)一日自由活動(約100KM)宿:中甸
早餐後,前往中甸東北方向約40公里,迪慶高原上有名的高山湖泊—碧塔海游覽。碧塔海,海撥3705M,面積15平方公里,"碧塔"藏語的意思是櫟樹成毯的地方,湖畔四周,蒼松古櫟,遮天敝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環抱,象一顆鑲在群山中的綠寶石,清晨,湖水幽黑如墨,群峰盡映其中;中午水藍如碧玉,雲影波之間,透出無限的清麗,傍晚則水天一色,金黃耀眼。驅車至雙橋後可騎馬,可騎馬或步行7公里至碧塔海邊。返回中甸參觀松贊林寺,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里。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第三天:香格里拉/德欽(190KM、海拔3400米)宿:德欽
早起拍攝高原湖泊—屬都湖,靜如明鏡的湖面,冉冉升起的薄霧,讓人心曠神怡.途經納帕草原後,再次橫跨金沙江,抵茶馬古道重鎮—奔子欄,翻越"白茫雪山",抵達德欽縣,觀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的雄性神山—梅里雪山全景。梅里雪山屬於怒山山脈中段,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江在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地區並流數百公里。逶迤北來,海拔6000米以上的連綿十三峰,稱為太子十三峰,座座晶晶瑩,峰峰壯麗。十三峰中最高的卡瓦格博峰,為雲南第一高峰,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藏語意為"白色雪山"。海拔為6740米,它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傳說為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故在當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號。它是康巴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30年代探游過世界不少名山大川的美國學者洛克博稱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 第四天:德欽/芒康(224KM、海拔3400米)宿:芒康
拍攝梅里雪山日出,沿瀾滄江河谷逆流而上,進入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境內的多民族集居地參觀世上獨一無二的古鹽井及最原始的制鹽方式,藏區唯一的天主教堂遺址。午餐後翻越紅拉雪山、沿芒康河抵芒康。芒康縣城,就是進入西藏後的第一個縣城,海拔為3780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在此區域近幾百公里的范圍內呈平行竟流之勢,構成所謂「兩壁夾三江」的三江地區,境內層巒疊嶂,多峽谷,地形復雜,川藏南線和滇藏線便在芒康會合。

第五天:芒康/左貢(158KM、海拔3980米) 宿:左貢
從芒康出發,翻越拉烏山(行車海拔4358米)下山到瀾滄江邊竹卡兵站、跨越蜿蜒的瀾滄江,過竹卡橋翻越腳巴山、下至榮許兵站、翻越川藏線上最高的山口------東達山,海拔超過5008米。從高入雲天、白雪皚皚的山口極目遠眺,川藏公路和瀾滄江似兩條晶亮的絲帶,在千山萬壑間,時隱時現。抵達左貢。

第六天:左貢/八宿 (201KM、海拔3900)宿:八宿
左貢出發到邦達。海拔在4400米的邦達是川藏南線和北線的交會處,北通昌都,西至林芝、拉薩,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藏東唯一的機場就建在開闊的邦達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告別草原,翻越橫斷山最大的天險------怒江山,山口海拔4839米,經著名的九十九道拐下行到怒江邊。下山途中同時可欣賞風化岩石山景,過多拉神山時觀看藏區神秘的天葬台和石刻佛像、六字箴言。八宿藏語意為「勇士山腳下的村莊」,海拔3910米。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景色出奇的美麗。這天的行程對每個人都是一個考驗。在東達山,邦達草原氣溫可達攝氏零度以下。可是在瀾滄江和怒江江畔氣溫卻是20℃左右。一天經歷的海拔落差起伏可近2500米。
第七天:八宿/野營然烏湖(90KM、海拔3500)
八宿藏語意為「勇士山腳下的村莊」,海拔3910米。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景色出奇的美麗。沿高山草甸前行,遠眺雪山、冰川,進入然烏溝後,欣賞溝內終年不化,千奇百怪的巨大冰掛、冰川,車從冰縫中穿越,給人以無比的刺激,但有驚無險。來到然烏湖邊,然烏湖是著名的高原冰川湖,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近處是綠草茵茵的草場,茂盛的青稞和油菜,湖邊山腰上是莽莽森林,再往上是五顏六的杜鵑花和灌木叢林,碧藍的湖水,森林倒映,清澈見底,湖面的水鳥成群,一派仙境景色。來到這里會讓人躁動的心沉靜下來,湖水如一面鏡子般平靜無瀾,映襯著湖邊晶瑩的冰川、皚皚的雪山,如一個待嫁的嬌娘,動人心魄。
第八天:然烏湖/波密(129KM、海拔3000米)宿:波密
車出然烏鎮後,駛入川藏公路最美的一段路,沿途林木蔥郁,流水潺潺,雄鷹盤旋,雪山、湖泊、農田、村寨一幅幅絕色美景,應接不暇,令人陶醉。晚至波密。(去察隅的路在此分道。)被雪山和森林環抱的美麗小鎮波密縣城扎木鎮,海拔1100米,空氣清新,十分迷人,被稱作「西藏的小瑞士」。由於這里是東喜馬拉雅山山脈所在,所以抬頭眺望,四周皆是白雪皚皚的雪峰。
第九天:波密/魯朗(海拔3150米)宿:魯朗
從波密縣城扎木鎮,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向川藏線上最後的天險通麥出發。通麥至排龍15公里路段,遍布雪山河流,山體疏鬆,脆弱,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特別是通麥一帶有"死亡路段"之稱。山洪和泥石流常引發山體滑坡而使公路中斷,著名的102滑坡段就在其間。排龍門巴民族鄉是通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重要入口,從該鄉沿帕龍藏布南行,抵大峽谷拐彎弧頂處一段是最具探險旅遊特色的路線。不過這里也是欣賞泥石流爆發壯觀場景最方便的地方。走完這世界上最艱險公路最艱險的路段,會有一種死裡逃生,如釋重負的幸福感。越過天險之後路況好轉,接近魯朗,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呈現出鳥鳴山幽,花香襲人的另一番宜人景色。

第十天:魯朗/八一(海拔3150米)宿:八一鎮
穿過密林似海的魯朗,翻越冰雪覆蓋,雲霧繚繞,海拔4702米的色季拉山,該山以春夏時的杜鵑花海聞名,同時此山也是觀看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地方之一。春天,萬物復甦,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奼紫嫣紅,光彩燦爛,這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站在色季拉山,遙望著名的南迦巴瓦峰,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翻過色季拉山即一路下坡抵尼洋河下遊河谷的林芝縣城,繼續行車19公里抵林芝地區首府八一鎮,座落在尼洋河畔的八一鎮海拔2400米,被稱為「西藏的江南」。當日即可朝拜布久喇嘛嶺寺,訪被認為是距八一鎮4公里位於巴結鄉的號稱「世界柏樹王」的,苯教祖師爺化身的參天古巨柏樹,游覽桃花溝,觀野生桃林,賞古桑樹王。

第十一天:八一/巴松錯 (120KM) 宿:巴松錯
八一鎮出發,沿途欣賞秀美的尼洋河風光(傳說中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淚」匯聚而成的,綠波見底,水色格外的清幽明澈,河畔的林地、草灘、農田,游曳的水鳥,吃草的氂牛,勞作的人群在淡淡的晨霧中編織出一幅世俗生活勝景。尼洋河發源於米拉山,東流300多公里,於八一鎮南約40公里處匯入雅魯藏布江)。過工布江達後,在尼洋河支流巴河橋頭分路口繼續行使44公里抵達紅教聖湖巴松錯。此湖四面環山,如鑲嵌在高山峽谷中的一塊碧玉,綠幽幽的泛著如綢緞般的光澤。來到巴松錯,卻就來到了一處世外桃園:湖泊如一輪新月鑲嵌在高山峽谷之間,湖水碧綠透明、雪峰倒映,湖邊野花爛漫,湖面黃鴨、沙鷗、白鶴戲水,湖中游魚爭食,獨木舟隨波漂盪。湖心島上,錯宗工巴寺傳來的頌經聲,彷彿在為你洗滌塵世的煩惱。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的意思為「綠色的水」,海拔3500餘米,面積27平方公里。

第十二天:巴松錯/拉薩(396KM,海拔3650米)宿:拉薩
之後,返回川藏公路干線,翻米拉山,再沿拉薩河谷前行,便抵達達孜游覽黃教六大寺之首的甘丹寺。過達孜西行,遠遠就能看到紅山上雄偉的布達拉宮,魂牽夢繞的聖城拉薩就在眼前。

③ 茶文化與旅遊的關系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根植於悠久的中國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內中
,

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容
逐漸由物質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疇
,
是融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人文科學於一體的文化體系。
茶文化與旅遊業關系密切,
是一項重要旅遊資源
茶文化與
旅遊結合可以促進旅遊業發展,
也有利於我國傳統文化的普及

④ 茶文化旅遊公司怎麼做才能有創意

一、茶文化和旅遊的基本含義
茶文化是一定時期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以茶這種實物為載體來傳播與茶有關的各種文化,因此茶文化有著非常廣闊的內容,它涵蓋了多個學科與行業,如文化藝術、醫學保健、科技教育、經濟貿易、歷史考古、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具體內容包括: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禪教、茶藝表演、茶與婚禮、茶事掌故、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祭祀、飲茶習俗、陶瓷茶具、茶館茶樓、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方面。茶與各種形式的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內涵豐富的中國茶文化,當代茶文化精神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統一。旅遊即旅行游覽活動,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閑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涉及到政經史地法等各個社會領域。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和游歷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歷時短,體驗較淺;後者歷時長,注重精神層面的人生體驗;旅遊既能鍛煉人的身體,又能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體味生活的本來面目,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通過旅遊得到充分的釋懷,並成為一生永久而美好難忘的記憶。休閑生態旅遊成了當今人們外出旅遊的趨勢與方向。現代的旅遊方式已不同於古代文人的遊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學考察,「求新、求知、求樂」是旅遊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
二、旅遊經濟與茶文化的契合點
旅遊通常衍生游樂活動、餐飲及購物等幾個環節,與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首先,現在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體驗式旅遊倍受推崇,既娛樂身心又增長見識,而茶道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中遊客能品茗香茶並欣賞不同風格的茶藝表演,能給遊客帶來更好的休閑生活體驗。中國各地現有20多種形式的茶道表演或茶禮表演,各具地方及民族色彩,且朝著藝術化的、故事化、規范化發展,如浙江的龍井茶禮、湖南擂茶表演、江西的禪茶、廣東福建的功夫茶、雲南的三道茶、陝西的唐代宮廷茶道等。茶藝表演集中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茶文化內涵,將民俗、民風、詩詞歌舞、書法繪畫、壺藝、茶藝等融為一體,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其次,餐飲是旅遊的重要環節。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茶食品也有很長的歷史和經驗。各地茶葉做的飯菜已超過100種。而茶膳以清淡、爽口、開胃為特色,並配以多種罐裝茶飲料和熱飲清茶,非常適應各種年齡段遊客的需要。比較有名的有:杭州特色的龍井蝦仁、雙龍戲珠;北京特色的純芽龍須、銀針慶有餘、茶餃;台灣特色碧螺春筍、綠茶白蓮、香片淋餅等。茶餐廳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成為中式餐廳的重要補充。茶膳的基本形式有早茶、套餐、家常菜飯、特色茶宴(婚禮及生日茶宴等),備受各階層人士的青睞。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通常需要購買一些紀念品及地方特產。有茶文化要素的特色商品是遊客喜歡購買的商品之一。在茶文化旅遊景點除了可購買傳統茶葉、茶具產品和一般旅遊茶產品之外,新型茶葉商品如茶餅、茶糖、保健功能茶、減肥茶、茶類字畫等也拓展了茶文化商品的名單。
三、江西風景名勝與所產名茶的現狀
江西有句俗語「贛鄱綠寶石,高山出好茶」,名山深處有名茶,下面以江西公認的名山名茶舉例說明:
1.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廬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廬山年平均溫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霧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茶生其間得天獨厚。朱德有詩贊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鮮葉於5月初採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准。經攤放、殺青、輕揉、理條整形、提毫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如石松,緊結圓直,綠潤多毫;湯色碧亮,香高味濃,鮮甘耐泡;葉底嫩綠,從容舒展。廬山是中國5A景區,年遊客逾千萬人次、旅遊收入近百億元,廬山雲霧茶的種植面積廬山區達1萬畝,產量200噸。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做出這樣的評估:「廬山雲霧茶品牌價值為10.99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旅遊聖地給名茶帶來的附加價值可見一斑。
2.井岡翠綠:井岡翠綠是新創名茶,產於中國革命聖地井岡山,1983年被評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西南部,位於湖南和江西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連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井岡山最高峰海拔2120米,風景秀麗,林木繁茂,有高山幽壑,飛瀑深澗,岩洞雲海之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井岡翠綠茶,產於海拔千米的井岡山風景區內的茨坪花果山茶園。這里一年四季雲霧飄繞,空氣濕度大,日照光度短,適宜於茶樹好濕喜陰的特點,因而生產的茶葉葉片肥壯,柔軟細嫩,全年產茶葉50多萬斤。茶葉已成為井岡山的一項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井岡山景區年遊客接待量在2008年即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60億元。
3.遂川狗牯腦:產於江西遂川縣湯湖鄉狗牯腦山,該山矗立於羅霄山脈南麓支系,坐南朝北,山南為五指峰,北有老虎岩,東北面5公里有著名的湯湖溫泉,地理環境優美。狗牯腦茶始創於清嘉慶年間,已有近200年歷史,曾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隨著黃金假日生態游的興起,狗牯腦山景區接待茶山遊客有近八千人的規模,在旅遊經濟的帶動下,遂川縣現有茶園面積13萬畝,年產量2000噸,產值近3億元。
4.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位於贛東北山區,與浙、皖接壤,1958年創制。茶區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貫穿縣內,年平均溫度16℃至17℃,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000毫米,雲山霧海,四季不絕,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宜於茶樹生長。婺源縣位於江西東北部,與安徽省、浙江省交界,作為江西近年興起的生態旅遊聖地,2011年遊客數量突破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8.9億元,同時全縣的茶園面積16.4萬畝,年產5500噸,出口5000噸,創匯1200萬美元。由此可知,旅遊經濟的繁榮推動了茶產業的發展,與茶文化的發揚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旅遊經濟對茶文化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
四、江西茶文化旅遊的現狀及特點
江西是著名的茶鄉,如何將旅遊經濟與茶文化有機聯系在一起,使旅遊產業獲得持續的發展是我們要重點分析討論的問題,目前江西茶文化旅遊的現狀及特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前景看好與茶文化底蘊低共存說起「茶旅遊」,許多家庭都很感興趣,由於其獨特的旅遊形式頗受大眾歡迎,市場前景看好。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茶旅遊」實質上僅停留在茶的外在物質形態,對於其內涵部分也就是精神形態方面則很難觸及。現今高度競爭的社會,養成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加上旅遊團為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旅遊活動往往行程安排很緊,沒有時間安排大家靜下心來,泡茶品茶,更別說觀賞茶藝表演了。而真正的茶文化旅遊一定要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內涵,根據各景區特點設計不同茶事旅遊產品,形成多層次消費,培育一批高品位的茶文化愛好者,帶動更多的人了解喜愛茶文化,以此推動「茶旅遊」的發展。婺源是江西省近年興起的旅遊熱點地區。2007年11月成立了江西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8849萬元。公司現有江灣、大鄣山卧龍谷、靈岩洞、李坑、曉起、思溪延村、彩虹橋、文公山、汪口、江嶺、石城、百柱宗祠等12個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旅遊區六個,涵蓋了婺源古村文化、田園風光和茶園風情旅遊資源之精華。婺源縣努力打造「中國最美鄉村」品牌,帶動了全縣旅遊快速發展。但對於大多數遊客而言,茶園風情游僅限於在茶園觀光、採摘茶葉、呼吸新鮮空氣、喝茶品茗、購買茶葉做紀念品的階段,停留在泛茶文化的淺層次。因此茶文化游在婺源起點低,規模小,設施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遊客來婺源以觀光為主,婺源的景點門票收入是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婺源的茶旅遊產品不夠豐富,且缺乏茶文化的挖掘宣傳,再加上茶旅遊產品設計的單調,使得遊客通常逗留天數為1.1天,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專業化公司較少,品牌意識有待加強茶文化旅遊僅是旅遊公司的小眾產品。雖然茶文化被大眾所熟知,但是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線路卻知名度不高。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很多旅遊者耳熟能詳,卻對與「西湖龍井」相關的旅遊產品知之甚少。國內的茶文化旅遊市場不但產品稀少而且形式單一,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滯後,還沒有打造出一條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產業鏈條。江西茶文化旅遊尚處於初級階段,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旅遊產品較少,產業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現在開展茶文化旅遊項目的地區主要在較大的產茶區,這些地區雖然茶產業的規模較大,但是與茶相關的旅遊產業規模卻相對較小,沒有形成專門開展茶文化旅遊的大型旅遊景區和旅遊公司。
(三)茶文化游重「茶」輕「旅」,重「物質財富」輕「文化價值」我國的茶產業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大多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政府也以GDP數量的高低作為官員績效考核標准。茶文化旅遊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周期長見效慢,短期內對當地的經濟提升作用不明顯,因此導致各個層面都十分重視茶產業發展,忽視了與茶文化有關的旅遊項目的挖掘。江西省茶文化旅遊是在茶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由於與茶文化有關的消費休閑項目不多,導致以茶為主的旅遊收入趕不上茶產業經濟收入高,所以茶文化旅遊一直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將「茶文化」的豐富內涵植入到旅遊項目中,從物質層面的消費轉向到精神層面的消費,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五、關於發展江西茶文化旅遊的思考
江西省茶文化旅遊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行業發展態勢上都處於起步階段。我國許多產茶省的茶文化旅遊,都把茶文化旅遊納入了重點發展項目。世界上許多產茶國,如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國家開展了茶文化旅遊項目,並取得許多成功經驗。茶文化旅遊是深受歡迎的專項旅遊,包括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名勝旅遊等諸多內容。借鑒中外成功的經驗,江西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發展茶文化旅遊產業。
(一)通過節會旅遊帶動茶文化旅遊發展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茶文化會展活動,「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帶動茶文化旅遊的發展。如「中國茶葉之鄉」江西婺源於2008年5月28至30日舉辦2008「婺源茶文化節」,搭建茶業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展示婺源茶產業發展成就,打造「婺源綠茶」品牌,開拓茶葉銷售市場。江西省的茶資源十分豐富,且茶園大多位於自然環境優美的風景名勝之處,將自然資源優勢與相關的文化(詩歌,神話、典故等)有機結合,正可滿足都市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體驗的需求。茶文化旅遊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如游覽茶山、考察茶園、參觀茶建築,觀賞茶俗、學習茶藝、品嘗和購買名茶,欣賞茶歌、茶舞、茶戲,以及與茶相關的名勝、名人和文化事項。通過做大做強某一地區的茶旅遊品牌形象,給全省產茶區旅遊帶來示範和引領效應。通過市場及遊客的培育,使「茶節」的參與者從簡單的遊客變為對茶文化感興趣的有心人。
(二)大力開發包含茶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目前中國各產茶區以茶為主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夠,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以欣賞、參與特色茶俗為主題的茶俗風情游。除了名茶文化游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茶文化游也十分受歡迎。以南昌為例:南昌市正在打造「中國水都」,給茶文化旅遊發展帶來極好的契機。「中國水都」既應是自然水系之都,又要是人文生態之都。茶和水關系密切,茶文化與水文化和諧相融。南昌市「洪崖丹井」景點有唐代「茶聖」陸羽評定的「天下第八泉」,紅谷灘新區又有泊園老茶館等裝修典雅、文化內涵深厚的茶藝館,鳳凰溝景區還有萬畝茶園。通過深度挖掘茶文化與山水的特色,開發適合廣大人群的旅遊特色產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利用和宣傳茶的葯用價值及保健功能。茶葉內含成分豐富,有多種已被證明對人體有明顯的保健和葯用價值的化學成份。它具有提神、健胃、幫助消化、減肥、美容等功效。通過樹立「生態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將生態游與茶文化之旅有機結合,使遊客切身體會到茶的價值並產生認同感。根據茶文化的特徵,可以設計各類茶文化旅遊主題,如「茶文化美食」主題,舉辦茶宴(茶點)品嘗節,推出一批茶餐飲特色宴會、菜餚和茶點,吸引遊客到茶餐飲特色店用餐消費;「茶藝交流」主題,舉行中外茶藝交流活動,為海內外茶藝愛好者提供茶藝交流的平台;「茶文化體驗」主題,向中外遊客介紹、展示、品鑒包括採摘、炒制在內的中國茶藝文化;「茶文化專題游」主題,設計茶文化特色旅遊線路,如茶文化尋蹤游、茶道尋源游、茶文化工業游、都市茶館游、農家茶館游等系列茶文化旅遊線路。通過這些主題的設立,使遊客在這其中逐步理解當地茶文化的內涵,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從政策層面支持茶文化旅遊項目的建設茶文化旅遊項目帶有很強的綜合性,既具有文化產業性質,又具有生態建設性質,還具有文化創意性質。其多種屬性都是當前政府倡導和支持的產業發展類型,應該給予政策層面和經濟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把茶文化旅遊列入地方可持續生態發展和經濟轉型提升的項目,作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項目,在計劃立項、用地審批、土地佔補平衡、信貸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現在,江西省泊園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規劃投入巨資在南昌建設「江西茶文化博物館」、「江西茶文化博覽園」和「茶文化精品一條街」,並且以朱權墓區為依託開發「皇茶」和古琴文化景區。這一項目,得到中國民俗學會茶藝研究專業委員會、江西省民俗與文化遺產學會、江西茶業聯合會、南昌市文化產業協會的大力支持,該項目正在論證和規劃階段。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一館、一園、一街、一景區」的茶文化旅遊龍頭基地,並與南昌茶館、茶葉市場、鳳凰溝景區、江南茶倉等形成一條旅遊熱線,進而推動南昌市旅遊的整體發展。
(四)加強茶文化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在全省已有的旅遊管理專業中,開設茶文化課程。通過培訓班、研討會、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在職人員從事茶文化旅遊基本知識與技能教育的培訓。同時在現有的茶學、茶文化和茶藝專業中開設茶文化旅遊課程,讓學員充分了解和掌握旅遊的相關知識與服務特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幾乎所有大專院校都沒有茶文化專業,調查結果表明,較高素質的茶文化專業人才相當缺乏。目前從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出發,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開設了茶文化專業。多層次辦學體現在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系列又要有高職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辦學的主要思路是:①確立「面向旅遊業,做大茶文章」的辦學定位。根據茶文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對該專業的建設是以強化專業技能教育為導向,各科教學以實踐技能為主體的辦學路徑。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和一技之長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培養,在課時分配上加大技能操作課時的比重,力求在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上創新。③以地方對茶文化人才的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相關人才動向的社會調查,致力於茶文化優秀特色人才的培養,使茶文化專業的教育目標與社會需求相一致。④加大茶葉審評、茶葉製作、茶葉沖泡、古箏、音樂、茶文化表演等課程課時的比重。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茶葉基礎知識,而且要會識別各種茶葉,會動手製作各種茶葉,會表演各種茶葉沖泡技藝,會管理茶館、茶樓,使學生既具有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又具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力。⑤進行茶文化教學方法實效與示範成果推廣。
(五)加強省內茶景區與省外景區的合作長三角、珠三角都是江西主要的旅遊目標客戶。這幾大城市群本身都是都市旅遊型的城市,江西高品位的「綠色」旅遊對這些遊客極具滲透力。江西旅遊產業必須善於造勢,善於抓住機遇,早日參與滬、蘇、浙的旅遊經濟區域網路,並且打通與粵、港、澳旅遊組織的關系。我們既要目光向內,發掘潛能,矢志不渝地做強綠色旅遊,打響江西茶文化旅遊品牌;又要針對周邊不同狀況,善於抓住不同的市場機遇,打破地域界限,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遊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六、總結
作為中國長三角的後花園,文化及歷史底蘊深遠的贛鄱大地,茶文化在江西默默地傳播了千年。「寒夜客耒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世紀應有的思維,傳統茶產業及茶文化應通過與旅遊產業經濟的緊密合作,實現茶文化的弘揚及旅遊業的和諧發展。

⑤ 茶文化旅遊這個概念什麼時候被提出來的

中國是茶的故鄉,具有4000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先輩以茶為載體田,以中國為中心,向世界各國和地區傳播包括茶的品種、茶的栽培和加工、飲茶、茶文化等。
茶作為雅俗共賞的一種事物,有言道:「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又有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一種文化,茶文化既是上層文化,也是一種大眾文化。茶,是連接著各個職業、各個階層、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的紐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茶的利用不單純是沖泡飲用,而是在茶資源的開發、綜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開展了更深、更廣泛的研究和交流,對茶的研究和喜愛,也不局限於茶學者,廣大消費者對茶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等。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它融合了儒佛道各家優秀思想,負載著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內涵,形成今天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和」為中心的茶道精神。
2、茶與旅遊文化的結緣
從茶的發展歷史演變來看,一種茶之所以成名並發揚光大,主要因素一則是茶本身品質好.二則離不開茶產區的山水人文歷史淵源,杭州的龍井茶如此,武夷岩茶等亦如此。茶文化與旅遊的結緣主要體現在:一是茶產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歷史遺跡、茶區的美麗風光和怡人的氣候環境。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中說:高山出名茶,主要由於高山雲霧多,漫射光多.濕度大.有的是晝夜溫差大等等.有利於茶葉有效物質的積累,特別是芳香物質積累較多。茶園山名,放有「名山出名茶」之說。如:大紅袍與武夷山人文自然祭觀、江西廬山雲霧茶與廬山風光及鄱陽湖景觀、華頂雲霧與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二是有觀賞價值的各種名茶採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俗茶藝表演。如:雲南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擂茶」、西湖龍井茶的手工炒制等。三是各地區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為內容的旅遊參觀點。如浙江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福建漳浦的天福茶博物院與石雕園、廣東英德的茶趣園、昆明世博會茶園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遊區。
3、茶文化旅遊
茶文化旅遊則是指在休閑、放鬆的旅遊過程中,細細品味茶的文化、內涵,體味茶的風俗、禮儀,鑒賞茶葉的品質並參與其間的能陶冶旅遊者身心的一種特色旅遊項目。茶文化旅遊是現代茶業與現代旅遊業交叉結合的一種新型旅遊模式即茶葉人文生態旅遊。它是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榮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旅遊開發。通過開展茶文化旅遊、茶產品會展旅遊、茶文化節慶旅遊等使我國傳統茶文化得以繼承與發展,同時由旅遊帶動的旅遊購物、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發展以茶文化旅遊為核心的茶消費,這也是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途徑。

⑥ 杭州茶文化旅遊有哪些特色

茶文化旅遊是將茶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結合並綜合開發的新項目,是以得到茶業版物質享受和茶文化精神享受權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文化旅遊。對於都市旅遊來說,開發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杭州對於外地遊客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現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於歷史沉澱後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旅遊者尋求多樣化的綜合性滿足,對特色旅遊的興趣越來越強,對"自然"和"本色"尤其偏愛,因此杭州可依託具有休閑價值、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的西湖龍井茶文化,開拓全新的旅遊方式,使消費者得到養生保健、反璞歸真、具有文化品味的旅遊享受。
七山二水一分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自中唐以來長期積累的茶葉生產經驗,使杭州在徽宗崇寧元年就成為浙江有名的茶場。西湖龍井色澤翠綠,香郁若蘭,味醇甘甜,形似雀舌,成為杭州名茶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五百年來盛名不衰。

⑦ 中國茶文化旅遊開發的現狀與思路

談及中國的茶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到佛教和佛茶文化,因為它是中國茶文化中的奇葩之一,其中蘊藏著許多耐人尋味的內容。 這里首先要談一談佛茶文化與中國傳統茶道的重要區別。中國茶文化的主調可以說是以儒家茶道為主的。茶道中充滿著自己的精神追求,也有對其他人際的熱情。飲茶,自己養浩然之氣,對人又博施眾濟,大家分享快樂。清醒、達觀、熱情、親和包容,構成儒家茶道的歡快格局。既承認苦,又爭取樂,比較的「中庸」,易於為一般人接受。而佛教茶道則沒有這種歡快的格調,它更為強調「苦寂」,強調「苦寂」中的「頓悟」。那麼既然中國茶文化總的思想趨向是熱愛人生和樂感的,而佛教精神強調的是苦寂,這兩種東西怎麼會如此緊密地連訣相伴,而調和成另一種茶文化——佛茶文化呢? 對於中國佛茶文化的形成,不能不提及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光輝時期——唐王朝。佛教自漢代傳人中國,逐漸發展,但其發展總擺脫不了「依附」二字,只是到了隋唐,尤其是唐代,由於朝廷的提倡而得到了特殊發展,使僧居佛剎遍於全國各地。許多寺院不僅成為傳播佛學思想的地方,而且也是經濟單位,許多高級僧人都是大地主,和尚中的上層人士不僅享受世俗地主高堂錦衣的優裕生活,而且比世俗地主更加閑適,飲茶需要耐心和功夫,把茶變為藝術又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寺院常建於名山名水之間,氣候常宜植茶,而僧人們是專門進行精神修養的,所以把茶與精神結合,佛之弟子是最好的人選之一。由於僧人清閑,有時間品茶,僧人修煉也需要飲茶,加上唐王朝大力發展,弘揚佛教,僧人行遍天下,從而推動了飲茶之風在全國的流行。可以說這是佛家對中國茶文化的不朽功德。 但是使佛理與茶理真正結合,形成佛茶文化,是禪宗的貢獻。至今在中日等國還流行的「茶禪一味」的說法即是明證。禪宗,只是佛學諸派中的一派,但其對奠定佛茶文化的精神基礎,是功不可泯的。 禪宗主張以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德,不立文字」。就是說,心理清凈,無有煩惱,此心即佛。其次還主張逢苦不憂,得樂不喜,無求即樂。因為它的出現,使佛茶文化有了自己獨立的意境。 禪宗的有無觀,是十分有意思的。從哲學觀點看,禪宗強調自身領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不過是勸人心胸豁達些,真靠坐禪把世上的東西和煩惱都變的沒有了,那是不可能的。從這點說,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制,與禪宗變通佛教規戒相適應。禪宗在茶中熔進「清靜」思想,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宇宙融為一體,在飲茶中求得美好的韻律,精神開釋,這是修道的一種「創新」,若按印度佛教的原義,今生不得解脫,天堂才是出路,當然飲茶也無濟於事,只有干坐著等死罷了。但禪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覺大悟」了。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所以說「茶禪一味」,茶道精神與禪學是相通的。正是由於禪師們在追求靜悟方面的執著,使佛茶文化的意境得以確立,將飲茶從技藝提高到了精神的高度,從而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茶道」二字。1)體現佛茶文化特點,突出恢復佛家「茶儀」。 佛教戒律太嚴不適合中國人的胃口,但完全去律去戒也就不稱其為佛教了。禪宗主張圓通,但圓通過了分,到後來有的禪僧主張連坐禪也不必了,這對禪宗本身便構成了威脅。所以,到唐末禪宗自己開始整頓。和尚懷海採用大小乘戒律,別創「禪律」,因懷海居百仗山,故稱《百仗清規》,《百仗清規》包括了僧人一切行為規范,而茶是禪僧良友,對飲茶的規矩自然也規范了進去。從此佛家茶儀正式出現。 茶儀中比較有名的是浙江餘杭徑山茶宴。在宋代,徑山寺以佛與茶同時出名,號稱江南禪林之冠。茶宴上,要坐談佛經,也談茶道,並賦詩。徑山茶宴有一定程式,先由主持僧親自「調茶」,以表對全體佛眾的敬意。然後由寺僧——奉獻給賓客,稱為「獻茶」。賓客接茶後,打開茶碗觀茶色,聞茶香,再嘗味,開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徑。 別外,禪門把日常飲茶和待客方法也加以了規范。所有這些,都是可供我們挖掘、整理的對象。 (2)開闢佛茶文化游對日本市場的重大意義。 日本茶道,無論從茶藝器具、點茶過程、思想精神,都與中國茶文化有著深切的淵源。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茶道更似於中國的佛茶文化。當然,日本茶道中還凝聚著日本人民自己的創造,而正是由於日本茶道和中國佛茶文化的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對我們設計佛教茶道旅遊,吸引日本遊客大有裨益。 熟悉茶文化發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學僧最澄。但最澄所處是唐朝中期,中國茶文化也是剛剛發展的新事物。所以最澄等還不可能更多了解它的本質。真正在日本全面宣傳中國茶文化,奠定日本茶文化基礎的是日本名僧榮西和尚。由於其兩度來華,在中國居住長達24年之久,所以他對中國的佛學理論和茶學道理,都是有一定見地的。這在他的自傳中都有所體現,如「登天台山見青龍於石板,拜羅漢於中峰,供茶湯而感現異花於於籃中」。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龍出現於中國寺廟中,證明自印度傳來的佛教已完全中國化了,而所謂向羅漢供茶,感覺由茶朵從杯中顯現,據說只有在一定功態下才有這種感覺,從中可見榮西當時修煉的功底。榮西歸國後所寫的《吃茶養生記》重點吸收了陸羽《茶經》中適於以茶保健和烹調器具、技藝方面的內容。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本程序與用具。 隨著交流的增進,南宋端平年間,日僧圓爾辨圓在徑山寺求法,回國時帶去了茶籽,播種於安倍川一帶,並播傳了徑山茶研製法,隨後日僧南浦詔明在徑山修學五年,歸國時由將「茶檯子」、「茶道具」一式帶回了日本崇福寺,這就是至今日本佛教界仍認為日本「茶道」的故鄉在浙江,在徑山寺的原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浙江開發佛茶文化旅遊,對於中日文化交流,將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內容。 (3)開展佛茶文化旅遊,要重視茶具開發恢復與茶屋的布置。 我們現在的茶室,對於茶具的重視明顯不夠。茶具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而且在茶藝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至今日本茶道還保留著陸羽「二十四器」中的二十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洗器、調茶的過程中使人逐漸安靜下來,經歷一個有條不紊的過程,體現「省定」、「內斂」的特徵。而在洗器、點茶過程中,設計出每次茶會的主題和對話,主客對答,以便通過茶藝回憶典籍、銘文,把人們引入一個古老肅穆的氣氛中去……同時,日本的茶室布置亦體現著這個民族的特點與精神。由於日本是個島國,大和民族隨時有著「危機感」,所以其在古茶道室的入口處,大多設計得很低,大約要伏身而行,從中體現出日本人的隱忍精神,而以樹干為柱,以竹木、茅草為頂,也隨時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苦難……從此之中,我們亦應注意,在開發佛茶文化時應認真總結、吸收各方優點,從而發掘、設計出一套獨具民族特色的東西。 總之,佛茶文化,是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中國人是最精神的,飲茶有道,藝茶有術,以及整個飲茶過程中的美學藝境,是我們開發旅遊產品的一個寶貴財富。

⑧ 旅遊管理茶文化方向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旅遊管理 偏向茶文化旅遊這塊的
這種專業除了學基本的旅遊管理的內容外 還會回學不少茶文化方面的內容 學的東答西更豐富一些
現在茶行業也挺火的 這種把茶和觀光旅遊和消費者體驗結合起來的項目也比較多 還是蠻有前景的

⑨ 杭州周邊茶文化旅遊

錯啦 茶文化不去茶葉博物館(網上自己查下地址 我不詳發了)簡直是浪費 喝茶版買茶 不去梅家塢 而僅僅權是去市內的茶葉商店就是被騙(茶店的茶就是從梅家塢那帶的農民家進貨的) 杭州周邊啊 杭州很大啊 梅家塢過去這么偏僻的地方 現在都快算離市中心近的 周邊要麼去黃山 黃山毛尖 或安吉 安吉白茶都是有名的

⑩ 求旅遊路線方案,茶文化方面的

7天的,時間,我覺得,只能去一兩個地方。
如果去很多地方,走馬觀花,沒實際意義版。
1、杭州權、宜興二地,,,杭州感受龍井綠茶的文化,還有茶葉博物館可以逛。
宜興可以選茶具,時間可以按自己需求分配。
2、黃山、景德鎮,,目的同第一條。
我認為這兩個選擇,應該算首選了,,其它的,龍泉、安溪、這樣的地方,可以看自己需要適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