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旅遊文化社

旅遊文化社

發布時間: 2020-12-06 21:09:19

❶ 對旅遊文化的認識

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❷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2)旅遊文化社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❸ 中國旅遊文化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旅遊文化絕對不是那種抽象的、形而上學的東西,而是包括旅遊者、旅遊從業者、旅遊資源、旅遊生活設施和接待地環境等在內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它一方麵包括具體的、客觀的內容,如:人、財、物等;另一方面還包括不可見的文化成分,如旅遊者如何使用他的錢、財、物,旅遊業如何開發資源、增添設備、提高質量以滿足旅遊者的各種心理動機和需求,這種從醞釀到實施完畢的過程,莫不帶有文化傳統、民族習慣之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制約。而旅遊者玩 購 娛,的結果以及從中可以看出的明顯動向,旅遊從業者為旅遊者開發的旅遊資源、提供的各種服務設施本身,則更物化的體現了種種民族文化心理的影響和制約。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有其特定的內涵和相應的外延。廣義的理解,旅遊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全過程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旅遊文化的理論基礎是那些鮮明地反映著旅遊經濟和旅遊活動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遊學、旅遊經濟學、旅遊心理學、旅遊教育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學、旅遊美學、旅遊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資源學、旅遊發展史、旅遊服務藝術、導游藝術以及各種復合旅遊特點的娛樂形式等。除理論基礎之外,旅遊文化還有更廣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學、藝術、哲學、博物學、考古學、民俗學、宗教學、體育學、飲食學、建築學、生態學、園藝學、色彩學、公共關系學等學科中與旅遊相關的部分;它更體現在旅遊瀏覽、旅遊娛樂、旅遊食宿、旅遊服務、旅遊購物、旅遊環境,以及旅遊專業隊伍建設等具體的旅遊諸形態中。一言以蔽之,旅遊文化滲透在與旅遊有關的吃、住、行、游、購、娛諸多要素及相關的服務各方面

❹ 什麼是旅遊文化

什麼是旅遊文化?
由於目前世界各國學者對「文化」這一概念的表述有很大的分歧,導致了對「旅遊文化」 的不同認識和解釋,它的內涵和外延都不停留在探討的階段.總的來說,我國學者對旅遊文化的表述,大致有下面三種類型:

1、旅遊文化是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人類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與旅遊活動緊密相關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有的學者還進一步指出:「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廣義的:舉凡旅遊路線、旅遊途中、旅遊景點上一切有助於增長旅遊者文化知識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屬於旅遊文化的范疇;二是狹義的:舉凡一切能夠使旅遊者在途中舒適、愉快並能提高旅遊文化素質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都屬於旅遊文化的范疇.這兩個旅遊文化的概念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前者,我們要求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後者,我們要求加速旅遊事業的現代化.」(陳遼《弘揚優秀文化,加速旅遊事業現代化》)

2、旅遊文化,是旅遊主體、旅遊客體和旅遊媒介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結合,而是旅遊主體(旅遊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 、旅遊客體(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旅遊媒介(旅遊業的文化意識和素質)三者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質和精神成果.具體地說,「潛在的旅遊者由於受到旅遊動機的沖擊和旅遊客體的吸引,在旅遊業的介入下,實現了旅遊,在旅遊過程中產生歡快愉悅的心理狀態和審美情趣,這種心態和情緒是旅遊三要素中任何一個要素都沒有的,這就是旅遊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馮乃康《旅遊資源與旅遊文化》)因此,旅遊者處於旅遊文化的中心位置,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顯示出來的特殊的欣賞取向、審美情緒、心理狀態及其文字、形象的記載、構成了旅遊文化的主要內容.

3、旅遊文化是旅遊生活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旅遊這一獨特的社會現象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它是由旅遊者與旅遊從業者在旅遊活動共同創造的,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旅遊者或旅遊服務者在旅遊觀賞中或服務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

這三類定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旅遊文化的本質屬性.我們比較贊同「旅遊文化是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這一定義,因為它表述簡潔明了,內涵具體,包含的內容也很寬廣,避免了把對旅遊事業有用的文化知識排除在外的消極後果.在這一定義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旅遊文化表述如下:旅遊文化是人類過去和現在創造的與旅遊關系密切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凡在旅遊活動過程中能使旅遊者舒適、愉悅、受到教育,能使旅遊服務者提高文化素質和技能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屬於旅遊文化的范疇.

❺ 中國旅遊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的旅遊文化包括中國旅遊文化傳媒、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專國的世界遺產、可移動屬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中國藝術、中國旅遊文學、中國飲食文化、中國歷史文人界、中國古代考古界和中國象徵文化等。
旅遊文化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旅遊活動的社會影響,處理好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從理論認識上提高自覺性,從而減少在實踐活動中的盲目性,更有效地按照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經營和管理旅遊業。比如井岡山等革命老區的紅色旅遊,不僅放鬆旅遊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使旅遊者更深刻認識歷史,傳承先烈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

❻ 旅遊文化的定義

旅遊文化——什麼是旅遊文化?

一、旅遊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
(註: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註: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

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其外出旅遊的動機和目的在於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旅遊經營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須提供一種能滿足旅遊者文化享受的旅遊產品。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要吸引和激發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就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

其次,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旅遊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註:孫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胡同旅遊帶來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1995年6月17日。)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表明, 「舉凡旅遊業昌盛之國,莫不以旅遊文化取勝。」

奧地利的旅遊,幾乎都與斯特勞斯等奧國音樂大師緊密關聯。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蘊含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掌故。
(註:許宗元:「論茶文化在旅遊文化中的地位」[J],轉引自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因此,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旅遊是以一國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招徠旅客賺取外匯的文化經濟」
(註:李剛:「宗教文化——重要的旅遊資源」[J],《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美國洛杉磯文化旅遊負責人羅伯特·巴雷說:「文化旅遊大概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項目。因為各個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註:玉東:「美國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文化旅遊」[N],《北京日報》,1997年6月26日。)」

義大利對文化遺產投入和產出經過全面系統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每年對文化性參觀旅遊業徵收的增值稅收入是保護費用的27.5倍,並能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建築、商業和交通運輸,促進科學文化的發展。他們由此認為「文化遺產是該國最豐富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應視為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自1985年,開始實行全國『文化經濟』新戰略,以達到保護文化、宣傳自己、經濟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註:游天:「新興產業奏鳴曲」[J],《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韓國也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意欲將文化、旅遊培育成21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
(註:秦玲:「文化旅遊:下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N],《科學時報》,1999年11月5日。)

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經驗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旅遊文化大量地體現在旅遊業的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身上,其文化素質的優劣、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者能否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滿足,直接關繫到旅遊資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進而影響到旅遊業的發展。

而未來的旅遊業的競爭主要是旅遊文化方面的競爭,人們對旅遊資源、旅遊服務的需求更趨向於文化性強、科技水平高、富於參與性的項目,因此,旅遊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必須相應地提高,才能與國際接軌,適應時代的要求,使中國的旅遊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文化是旅遊業創名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但又影響全局。

旅遊企業若不能滿足旅遊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由於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因此,在競爭中就減少了可比性,具有壟斷的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也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應。名牌是旅遊業競爭中的一種無形力量,更是促使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

總之,中國旅遊業要獲得較大的發展,立於世界旅遊強國之林,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的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體系,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南。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是中國旅遊業保持中國特色、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二、旅遊文化內涵及分類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❼ 旅遊文化

你是不是要問旅遊文化專業怎麼樣?旅遊文化專業,學名旅遊管理專業。
您的意思是的話。

旅遊管理專業是隨著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旅遊產業的發育而建立的一個新型學科。在我國,這門學科的產生只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已成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部門,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名稱:旅遊管理(Tourism Management)本專業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旅遊與休閑管理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遊景區、旅遊咨詢公司、旅遊電子 商務企業、旅遊規劃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遊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或旅遊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
具體如下:
1. 旅遊行政管理部門
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就業要通過考取公務員的方式,具體流程包括網上報名、現場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察、名單公示等環節。就業單位包括各省市地縣旅遊局及其附屬企事業單位,各單位具體職位根據需要而定,可參看當年公務員招生簡章。
2. 旅行社
旅行社各職能部門分為:業務部、計調部、接待部、導游部、外聯部、財務部等。
業務部:負責旅行社產品的營銷策劃,招徠組團,地接等旅行社業務以及會議、中小型展覽的組織營銷業務;主要有經理、助理、文秘、組團、地接等職位。
計調部:具體操作旅行社業務,包括設計旅遊線路及報價等。
接待部:接待來咨詢的客人及來訪的其他人員。
導游部:安排導游帶團,導遊人員需有導游證。
外聯部:旅行社在外地的代言人,經常到其他城市宣傳該旅行社等。
財務部:負責旅行社所有資金運作,工作人員需有一定的財會知識。
3. 旅遊咨詢公司
主要業務包括:出境旅遊咨詢、國內旅遊咨詢、旅遊中介、商務考察咨詢、移民及留學咨詢、代訂全國各地酒店、代訂旅遊(商務)用車、會議會展、旅遊顧問、導游培訓服務等。
隨著《旅遊咨詢師培訓國家職業標准》及《旅遊咨詢師培訓國家職業考試大綱、考試培訓教材》通過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專家的評審,旅遊咨詢師培訓在全國試點培訓與測評。據旅遊咨詢師天津認證中心負責人介紹,成都首批100多名學員試用期平均工資為2385元。旅遊咨詢師分助理、師級學員培訓結業後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後頒發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的《旅遊咨詢師證書》,個人資料錄入中國旅遊咨詢師網以及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網。2008年首次「旅遊咨詢師」全國統一考試將於6月22日進行,旅遊咨詢將成為最熱門的新職業。
4. 旅遊電子商務企業
旅遊業被認為是對網際網路敏感度最強的產業之一,與金融、軟體和網上書店一起被稱為最適合在網上經營的四大行業,由此可見,旅遊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前景看好。旅遊電子商務企業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提供旅遊信息,預訂酒店、機票、旅行線路及商旅實用信息查詢檢索等,比如,攜程旅行網和藝龍旅行網是國內外知名的旅遊電子商務企業。
5. 旅遊規劃策劃機構
畢業生可從事旅遊規劃與策劃,旅遊規劃策劃機構主要包括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景區規劃、旅遊策劃等業務。至2007年,我國共有甲級資質的旅遊規劃單位9家,乙級資質旅遊規劃單位154家,丙級資質的旅遊規劃單位62家,涵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除此之外,還有若干未有資質的規劃策劃機構。
6. 旅遊營銷策劃企業
近年新興的旅遊營銷策劃企業,是從原旅行社的業務部的營銷策劃工作延展擴大成為獨立的的旅遊市場的營銷策劃企業,是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從新分工產生的旅遊新行業。業務包括旅遊景區、大型旅遊演出、大型旅遊活動、旅遊線路以及旅遊目的地的市場營銷策劃;也從事會展的組織營銷業務。他們是旅遊需求市場與旅遊供給市場之間的橋梁與弄潮兒,為旅遊者提供旅遊消費產品及其組合(實體與信息),為旅遊產品及旅遊目的地提供消費者群體(實體與信息);近年一些旅遊大型產品在市場中的火爆與旅遊營銷策劃企業的操作不無關系,如大型實景歌舞《印象·劉三姐》就是一例。作為新興的旅遊營銷策劃企業,業務量巨大而企業人員精幹;要求員工有較高學歷、了解旅遊企業發展現狀、了解旅遊消費趨向,有較高的交際與即時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與誠信品格。旅遊營銷策劃企業大都設有電子商務業務。
7. 旅遊景區
畢業生可從事旅遊景區的經營和管理。國家旅遊局《2005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1月,我國已有各類旅遊景區2萬家左右,其中,A級旅遊景區1401家,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77個,國家自然保護區154個,國家森林公園565個,國家地質公園105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306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文化遺產31個,旅遊景區已經形成我國旅遊業的半壁江山,這些景區遍布全國各地,任何一類旅遊景區都是一條就業出路,如此眾多的旅遊景區為旅遊與休閑管理專業就業創造了良好機會。
8. 主題公園
畢業生可從事主題公園的經營和管理。主題公園分為樂園型、民俗型、歷史型、濃縮景觀型、科技型等類型。樂園型的有歡樂谷、海洋世界、冰雪大世界等;民俗型的有民俗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等;歷史型諸如杭州的宋城、無錫的唐城、三國城;廣西的樂滿地、世外桃源、愚志樂園等;濃縮景觀型諸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綉中華等;科技型諸如恐龍館、航宇科普中心等。
9. 旅遊、休閑俱樂部
畢業生可從事諸如高爾夫俱樂部、健身俱樂部、攀岩俱樂部、沙灘浴場、沙漠滑沙俱樂部等行業的經營和管理,除此之外還有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經營和管理。除上述傳統的俱樂部外一些大中城市或旅遊目的地也出現了中小型的適應當前休閑消費發展的俱樂部、「屋」、「吧」等,如:陶藝俱樂部(陶吧)、蠟染吧、釣魚俱樂部、烹飪俱樂部等。
10. 旅遊度假
旅遊度假村是集娛樂、住宿、餐飲、歌舞廳、會議廳、大型停車場於一體的旅遊場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是度假休閑旅遊的好去處,越來越受到遊客的青睞。旅遊與休閑管理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旅遊度假村的經營和管理。
11. 旅遊職業中學、旅遊職業中專教學工作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對旅遊基層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各地旅遊職業中學、旅遊職業中專或職業中專、中學的旅遊班發展較快,從事旅遊中職教育也是旅遊本科畢業生就業不錯的選擇。
12. 旅遊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
各式各樣有個性旅遊紀念品商店,經濟型特色化的旅遊小飯店,有文化品味的酒吧與茶館,風味餐飲、小吃業,前面談到的陶藝陶吧、蠟染吧,教授種植花草、製作盆景的園藝吧,插花的花吧,攝影的攝吧等。城市與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與休閑的自主創業可說是萬紫千紅,從當代人的旅遊與休閑消費需求中調查分析可以尋求到許多創業門道。
13. 走向鄉村,參與開發鄉村旅遊與休閑產業
城市化的發展、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加速促進了鄉村旅遊與休閑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周邊發展更為快速。《旅遊學刊》主編劉德謙教授等專家預言鄉村旅遊將很快佔有中國旅遊產業的「半壁江山」。但是廣大鄉村的旅遊人才極度缺乏,鄉村旅遊與休閑產業對旅遊本科畢業學生來說是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經營鄉村旅遊飯店,進行鄉村旅遊營銷策劃,組織鄉村旅遊商品生產經營,或從事鄉村旅遊中職教育、旅遊技能培訓工作等,根據「因地制宜原則」選擇方向;可以是創業,如:籌辦鄉村旅遊營銷策劃企業,籌集資金與當地農民聯合經營鄉村旅遊與休閑企業,租賃鄉村旅遊資源形式開辦中小型的鄉村旅遊企業;也可以是就業,任聘於鄉村旅遊與休閑企業等。

❽ 旅遊與文化的關系

旅遊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駕馭自然的一種生動反映,弄清旅遊與文化的關系,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對於提高旅遊行業素質,增強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促進旅遊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二、文化的旅遊功能

旅遊的文化性是其產業特殊性的集中表現。文化既是旅遊業的物質資源基礎,又是它的精神動力支撐。

1.文化的本質決定了文化的旅遊功能

文化作為人類勞動和智慧創造的結晶,貫穿著人類的發展和演化的整個過程,從而構成了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類型及其內涵。這些異彩紛呈的文化現象,其特質有三個:首先,文化是人的創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經過人們用自己的智慧進行設計和加工後所產生的園林、景觀則是一種文化,從而使旅遊產品和文化融為一體。第二,文化是人類社會活動所創造的、為社會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強烈的大眾性,從而為廣大遊客的參與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離存在的,它體現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之中,體現在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中。比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體現了文化,不在於它們的外在建築材料,而主要在於它們所體現的人類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審美觀念,從而極大地擴充了旅遊的文化含量。

2.文化的基本類型決定了文化旅遊資源的存在形式

從廣義的文化概念來講,每種文化都存在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質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質實體層面,一般稱為物質文化,正是這種物質層面的文物遺址,為我們發展旅遊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遺存。二是文化的行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為方式層面,一般稱為行為文化,正是這種文化的行為要素為旅遊業提供了多樣化的民俗風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觀念層面,一般稱為精神文化、心態文化或觀念文化,如宗教情緒、道德情操等,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從文化的分類來看,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出各種不同的類型。從旅遊的視角出發,可分為主體文化、客體文化和媒體文化;從范圍和時間的角度考量,可分為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質載體為依據,可分為山文化、水文化等。所有這些,都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從旅遊開發建設的角度看,要依據各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以不同的視角去考慮和發掘各種資源的文化內涵,構建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徵決定了文化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徵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徵。人類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由於其特定地域條件的影響與制約,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在我國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居住在不同自然條件的人們,在閑暇、交往等生活的結構、范圍和對象都會不同,以致形成帶有強烈地域特點的文化形式,這些對人類的各種行為包括旅遊活動產生諸多影響。

(2)文化的民族性特徵。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傳統,使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區別開來。每個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字、藝術、道德、風俗習慣,構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為發展民族旅遊的潛力之所在。

(3)文化的時代性特徵。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文化的內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時代特徵,可以劃分出許多類型。在我國,人們通常將我國的歷史文化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化」和「現代化文化」三個階段,分別代表「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特徵。人類文化進化的類型與層次的多樣化是構成世界多樣性的原因,也是旅遊活動產生和發展的直接誘因。

(4)文化的繼承性特徵。人類為了生存繁衍,上一代總會把自己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與技能傳授給下一代,人們從前人那裡不僅繼承了有形的物質遺產,還承襲了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情感模式和行為規范。經過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將其沉澱於顯意識和潛意識底層,文化由此得以保存流傳下來,從而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5)文化的變異特徵。一方面人類在繼承前輩所創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時,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事新的文化創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動文化變遷。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文化交流的范圍之廣、頻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類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觀念的分化和融合,這種文化的變異性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型旅遊資源。

三、提升湖南旅遊文化品位的新舉措

當前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旅遊文化性競爭日益激烈,利用文化來發展旅遊,繁榮經濟,已成為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主潮流,我們必須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

1.充分發掘文化內涵,提高旅遊文化品位

湖南省旅遊資源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調查研究,大力加強對旅遊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使蘊含在旅遊資源中的文化潛能得以充分釋放;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學、建築、工藝美術、園林、服裝設計以及音樂、書法、繪畫、雕刻(塑)、裝潢等專業人員的智慧,充分依靠藝術手段和科學手段,將旅遊資源進行藝術化處理,使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要通過舉辦一系列的旅遊節慶活動或者建設一批主題文化公園來顯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內涵;要特別重視旅遊文化策劃工作,切實解決存在的整體旅遊形象不夠清晰、旅遊產品文化檔次不高、旅遊市場文化營銷策略不高明的問題,真正把旅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加強了解旅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

作為旅遊經營者必須了解旅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徵。比如,外國旅遊者來中國,除了欣賞我國秀美的山川名勝、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品嘗中國的美味佳餚外,更希望能夠了解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了解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信仰、娛樂等方面的習俗。要研究不同的旅遊消費群體,把握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心理。如當今世界一部分人長年生活在擁擠喧囂的城市中,過著節奏緊張、競爭激烈的生活,許多人想放鬆情緒,希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因而生態旅遊、農家樂、農業觀光游等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為時尚。一般而言,旅遊者的文化消費心理,不外乎審美、求新、求知、求樂、懷舊、偏愛、共鳴、從眾等,要針對這些心理需求,開發一些有特色的旅遊項目。

3.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旅遊開發格局

當前,旅遊需求消費的重心正在由觀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態型等方面轉化。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遊精品,重點開發有關生態文化、健康娛樂、度假休閑、會務和商務型旅遊產品,以及獨具湖湘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要突出抓好自然生態游、湖光水色游、田園風光游、濕地草場游、農業觀光游和農家樂等旅遊場地建設。要加強旅遊度假村、野外宿營地、戶外活動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要改善城市的總體環境,建立大型的會議服務中心,積極爭取各種學術、經貿、體育、文化等國內國際會議在湖南舉行。在湖湘文化特色商品方面,要積極開發雕塑、陶瓷、建築、煙花、湘綉、書畫、竹木等工藝品。在產品建設格局上,要實行大湘西、大湘南、泛洞庭、都市群四大版塊共同發展,用奇山(張家界)、異水(洞庭湖)、偉人(毛澤東)三大特色來構築湖南旅遊的總體形象。各地都要圍繞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色來展開。

4.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

旅遊業是一項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綜合性產業,其文化建設除抓好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外,還要抓好旅行社、旅遊賓館、旅遊車船公司等企業、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建設。旅遊企業的有形產品,除了要具備實用的功能外,還必須滿足顧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為主要接待的旅遊飯店,要突出其建築文化、裝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務文化的建設,重視大堂文化、樓同文化、衛生間文化、餐廳文化和休閑娛樂文化等方面的設計和建設。旅遊目的地要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藉以提高旅遊區的品位和檔次。旅遊市場營銷,除加大產品的文化內涵外,營銷人員自身的文化素質、言談舉止、禮節禮儀都要體現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特徵,給人以鮮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❾ 簡述旅遊行社產品的文化內涵

旅遊來企業競爭的核心是旅遊企源業的文化競爭,旅遊企業文化有其特性,中國旅遊企業文化建設面臨旅遊企業發展不平衡且文化建設存在的一些誤區,因此,應局度重視塑造建設旅遊企業文化,從外部環境看,先進的旅遊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一個健康、穩定、有序的環境;從旅遊企業內部看,先進的旅遊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是實現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上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