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國外圖書館文化旅遊

國外圖書館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3-05 03:00:03

Ⅰ 海南大學圖書館的簡介

海南大學圖書館比鄰教學主樓和2號教學樓,坐落在秀麗的東坡湖畔,隔湖與學校東大門遙相輝映,其新穎的造型與設計融東西方文化精髓於一體,集海南的人文景觀與東坡湖自然景觀於一身。

海南大學圖書館屬海南省建省十周年的重點文化教育項目,它由海甸總館、儋州校區和城西校區兩個分館及19個二級館組成,館舍面積共計43632平方米。其中海甸館33106平方米,儋州分館6500 平方米,城西校區分館面積2300平方米,19個二級館面積共計1726平方米,全校生均圖書館舍面積1.41平方米。全校圖書館共有閱覽座位4587個,海甸館有3704個,儋州校區和城西校區分館合計閱覽座位200個,19個二級館有閱覽座位503個,多媒體閱覽座位180個。
學校為了滿足在校生人數增長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圖書文獻的購置,極大地提高了館藏圖書資料數量。我館現有藏書327.65萬冊,其中,紙質文獻(含紙質圖書、期刊合訂本)208.52萬冊,電子圖書119.13萬冊,按實際在校生人數30974人計算,生均圖書總量105.78冊,其中生均紙質文獻67.32冊,生均電子圖書38.46冊。
另外,還有豐富的中外文電子資料庫,如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題錄資料庫、中國專利題錄摘要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EBSCO資料庫、BIOSIS Previews資料庫、CA 資料庫、Springer Link電子期刊系統、LexisNexis律商聯訊等中外文電子信息資源,可查詢檢索國內外重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期刊題錄與全文資料。 圖書館以海南大學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面向全省社會各界開展文獻交流與情報信息咨詢服務,既是為海南大學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圖書情報中心和學術活動中心、學生的第二課堂,又是海南省的文獻情報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圖書館突破了藏借閱分立的傳統布局,實現了文獻收藏、流通和閱覽全開架的現代化的區域網管理模式,讀者可直接進入面向讀者開放的廳室,任意選用文獻資料。
圖書館的功能由單一的文獻借閱,擴展到知識、情報、信息的生成、獲取、轉化、整合、傳遞與共享等全方位知識服務。
圖書館開辦了網上郵件提醒業務。當你所借的書快到期時,系統會自動向你的郵箱發一封郵件提醒還書,請在規定的時間還書,避免過期產生費用。
圖書館一樓是展覽廳、多功能報告廳、信息交流廳、多媒體閱覽室和放映廳。二、三樓有哲社第一書庫(A到G類,H0-H1類,K類)、哲社第二書庫(I文學、J藝術類)、科技第一書庫(N-R類,T-Z類)、科技第二書庫(S農業科學)和饋贈書庫(內設香梅書齋)、特藏書庫及閱覽大廳,其中各種文獻書籍可供讀者借閱或在圖書館閱覽;三樓南面(副樓)分別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現報、現刊室,供讀者閱覽最新的報紙和期刊;三樓南側的多媒體閱覽廳和參考工具書室,既可使用各種工具書進行手工檢索,又可使用多媒體電腦閱覽電子文獻和檢索國內外資料。四樓北側為過刊庫,讀者可查尋到館藏歷年中外文期刊資料;四樓南側為學校校園網中心及外文書庫。五樓分別是哲社保留本書庫和科技保留本書庫和海南文獻中心,並設有兩個教師和研究生閱覽室(包括港台報刊閱覽室),保留本室為讀者查找完整的館藏資料提供方便。
圖書館管理和圖書館業務工作已全部採用電子計算機管理,文獻檢索全面實現電子化網路化操作。大廳北側是擁有數台終端的檢索大廳,供讀者查找所需的館藏文獻和電子資料庫資源。三樓南側是多媒體閱覽室和圖書館區域網主機房。讀者可任意進入海南大學校園網,通過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與國際互聯網(INTERNET)相連接,從而可檢索到國內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信息資料。
圖書館全體員工將面向教育、面向大特區、面向現代化,為大特區的經濟、科技、政治、教育和文化發展提供優質全面的情報信息服務。我們希望將圖書館建設成為全省的現代化信息中心和讀者的精神家園。
詹長智(1956— ),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後,教授。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海南大學圖書館館長。海口市社科聯主席。研究方向:人口學、社會學及海南現當代社會問題。
海南旅遊資源
張雲逸專題庫
學位論文庫
隨書光碟中心
羅門蓉子詩集
海南及南海文獻
低碳資源庫
水產資源庫
熱帶農業文獻

Ⅱ 國外有哪些著名旅遊景點

1.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精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里,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

2.尼斯湖尼斯湖亦譯內斯湖,位於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谷中,湖長39公里,寬2.4公里。面積並不大,卻很深。傳說這兒住著一隻水怪,因此吸引了大量遊客。3.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

4.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 ,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是法國巴黎的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5.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在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6.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7.凱旋門巴黎凱旋門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築之一。這座雄偉的建築是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

8.盧浮宮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

9.羅馬競技場義大利古羅馬競技場羅馬斗獸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10.普羅旺斯普羅旺斯是世界聞名的薰衣草故鄉和倍受遊人青睞的旅遊勝地。

11.比薩斜塔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12.克里姆林宮克里姆林宮高大堅固的圍牆和鍾樓、金頂的教堂、古老的樓閣和宮殿構成了一組無比美麗而雄偉的藝術建築群。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13.帕特農神廟帕特農神廟 ,在希臘首都雅典衛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長方形建築物,神廟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農神廟。這座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盪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豐姿。

14.米蘭大教堂米蘭大教堂 ,義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稱杜莫主教堂,位於義大利米蘭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米蘭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奧隆那河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

15.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Ⅲ 某歐洲文化旅遊團在一所中學圖書館參觀時問學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

答案D
這是一道文科綜合能力運用的考題,要求運用英語技能解決問題。題干中英語意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Ⅳ 美國每個城市都有圖書館嗎

眾所周知,無論是美國的教育、醫療等資源水平,還是美國的基礎建設、自然環境等生活水平,基本上都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也正是因為美國的生活水平優質,並且與國內生活有諸多不同之處,才會吸引了大量的美國移民。那麼移民到美國生活到底有哪些特別之處?用以小見大的方式來看,美國別具一格的圖書館文化就讓人眼前一亮!

  • 1、美國國會圖書館

  • 美國國會圖書館建於1800年,設立在華盛頓國會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也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聯邦文化機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寶庫,是美國知識與民主的重要象徵,在美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據最近的統計,它藏有七千五百萬作品,保存各類收藏近1億2100萬項,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圖書、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圖、電影膠片和電視片等。

  • 2、紐約公共圖書館

  • 紐約公共圖書館是美國最大的市立公共圖書館,由主館和85個分館組成,收藏有圖書、期刊、手稿、地圖、圖片,包括英美文學名著的最早版本、珍貴的古籍資料等。紐約的公共圖書館已經成為紐約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紐約城市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提供知識傳播、教育機會、娛樂、公益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一個移民和兒童尋找知識、信息和心靈安慰的地方。

    Ⅳ 各國的圖書館都是什麼樣的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一個城市對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個城市所發揮的文化傳播作用是其它任何一個機構都無法替代的。圖書館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作為城市先進文化的一個標志和象徵是因為它是文化、教育、科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城市和圖書館的產生來看,圖書館是城市文明的標志。圖書館的存在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圖書館廣泛而完善的保存和記載了人類活動的各種資料,圖書館作為保存人類文明的知識寶庫,在整個社會中占據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中國第一個省級公共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

    湖北省圖書館舊址

    湖北省圖書館舊址

    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築它能代表該城市的文化品位。當今世界現代化城市都是文化發達的都市,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文化團體,擁有大量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劇院和文化標志性建築物,文化設施完備,文化產業發達。圖書館是知識公共設施,是知識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傳播知識、提高市民文化素質的作用。因此,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水平、普及程度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文化、教育、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志。現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前十國家中的最大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建於1800年,是美國的四個官方國家圖書館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是在美國國會的支持下,通過公眾基金、美國國會的適當資助、私營企業的捐助及致力於圖書館工作的全體職員共同努力建成的,它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聯邦文化機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寶庫,是美國知識與民主的重要象徵,在美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保存各類收藏近1億2100萬項,超過三分之二的書籍是以多媒體形式存放的。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圖書、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圖、電影膠片和電視片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總館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主樓為雙塔形高樓,採用雙重檐形式,孔雀藍琉璃瓦大屋頂,淡乳灰色的瓷磚外牆,花崗岩基座的石階,再配以漢白玉欄桿,通體以藍色為基調,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中國國家圖書館分為總館南館、總館北館和古籍館,館藏書籍3119萬冊,其中古籍善本有200餘萬冊。2008年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建築面積為28萬平方米,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三位。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列寧像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是俄羅斯乃至歐洲第一大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僅次於擁有2.1億冊藏書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居世界第二位。俄羅斯國立圖書館由莫斯科公共圖書館和魯緬采夫博物館組成,始建於1862年6月19日,成立至今,一直接受繳送本捐贈。1924年1月24日,更名為俄羅斯列寧圖書館,1925年2月6日,更名為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1992年1月22日,更名為俄羅斯國立圖書館,一直延續至今。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有兩個源流。一是設立於1890年、隸屬於舊憲法下帝國議會的貴族院眾議院圖書館,另一則是設立於1872年、隸屬於文部省的帝國圖書館。其中帝國圖書館經歷了自書籍館(1872)、東京書籍館(1875)、東京府書籍館(1877)、東京圖書館(1880)至帝國圖書館(1897)的變遷,1947年改稱為國立圖書館。

    萊比錫國家圖書館

    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是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之一。整個德意志圖書館由三所坐落於不同地區的圖書館組成,萊比錫國家圖書館,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德國國家音樂檔案館(柏林),三所圖書館的不同功用。萊比錫國家圖書館:主要負責珍貴圖書的保護與收藏。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承擔整個德意志圖書館網上書目(OPAC)的改進和編輯、圖書館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負責德意志圖書館的構建和領導。除此之外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還提供國家圖書書目服務。位於柏林的德國國家音樂檔案館:主要負責音像製品的收集、編輯、保護和其書目的製作。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即密特朗國家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位於巴黎東南塞納河邊,前身是國王查理五世盧浮宮於1386年建立的私人圖書館,當時只有800冊手抄本,後發展為皇家圖書館。由於國王弗蘭西斯一世於1537年9月28日頒布《蒙彼利埃口令,規定一切出版物均須向該館呈繳一冊,從而使法國的出版物在該館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又稱不列顛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是目前英國的國家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擁有超過一億五千萬件館藏。大英圖書館中的館藏包括世上幾乎所有語文的作品,不只有書籍,還有其他印刷品和數碼內容,包括手稿、期刊、報紙、雜志、劇本、專利、資料庫、地圖、郵票、圖畫、樂譜、錄影和錄音。單以藏書量計,大英圖書館有一千四百萬本藏書,是除了美國國會圖書館外全球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大英圖書館的館藏既有最近出版的書籍和報刊,也有古老至公元前二千年的古籍手抄本。1998年6月25日,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

    巴西國家圖書館

    巴西國家圖書館

    巴西國家圖書館原名皇家圖書館,成立於1810年10月29日。同時頒布飭令宣告皇家圖書館作為皇室財產,供宮廷及大臣使用。該館隸屬於國家教育文化部。為了能向學者進行咨詢,逐漸向學者開放。首批藏品包括圖書、手稿、版畫、地圖、錢幣和勛章總計60,000件源於葡萄牙宮廷,是1808-1809年葡萄牙王室逃往巴西時帶去的書籍。

    印度國家圖書館

    印度國家圖書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36年3月21日開館的加爾各答公圖共書館。印度國家圖書館致力於收藏國內出版的全部出版物;收集所有圖片記錄;收藏和保管重要的手稿;有計劃、有選擇地收藏國外出版物。

    佛羅倫薩國立中央圖書館

    佛羅倫薩國立中央圖書館

    佛羅倫薩國立中央圖書館是義大利最重要、最大的圖書館。它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714年,著名的圖書收藏家和學者馬利亞貝基(AntonioMagliabechi)將其私人藏書3萬余冊和手稿3000多件捐給佛羅倫薩市圖書館。

    Ⅵ 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館是

    世界五大博物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於 1823年。她的展覽館里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很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文物;有英國歷代的「戰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了中國、印度等歷史悠久國家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許多中國古玩字畫,這些器物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多數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里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著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跡,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於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都有保存,事實上,國家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歷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余件。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中世紀及近代歐洲館、東方館、史前及早期歐洲、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為800噸,據說拆的時候為了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了標號,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觀眾,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特別是一些佛像和壁畫,遊客在館內還可以欣賞到一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

    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 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台灣,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Ⅶ 某歐洲文化旅遊團在一所中學圖書館參觀時問學生:「The people are important

    選C(孟子)
    那句英文是孟子的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體現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A為老子,B為莊子,D為荀子)

    Ⅷ 國外有哪些圖書館是比較出名的

    國外比較出名的圖書館有: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裡面的藏書量超過了1個億,第二就是俄羅斯國立圖書館,館內的藏書有兩百多個語種。

    Ⅸ 國外圖書館界對公共文化權益保障有哪些可借鑒的認識和經驗

    國外圖書館界發展的十一種趨勢
    1 .越來越多的服務是以電子服務的方式提供的;
    2 .關於目錄既是館藏記錄又是服務入口的問題。當今美國圖書館界的最大爭論之一就是圖書館目錄是館藏記錄還是既作為館藏記錄同時又是通往其他服務的門戶;
    3 .網上服務正令人吃驚地大量使用,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圖書館使用率和在館閱覽人數的劇烈下降。這種趨勢的形成,也正是圖書館通過將越來越多的服務送上網而促成的;
    4 .遠程教育。通過網上的資源和服務手段向不到學校上課或在異地上課的學生提供適用的輔導和指南,依然是一種趨勢;
    5 .原文傳遞將會成為一個越來越活躍的服務項目;
    6 .聯合目錄是另一種趨勢;
    7 .第七種趨勢是館舍的聯合使用。一些圖書館被建成公共圖書館與學術圖書館聯合體;
    8 .圖書的采編外包是另一種趨勢。一些學術圖書館已經開始把以編目和加工為主的技術服務包給外面去做,這樣當圖書送來時已經為「上架准備完畢」了;
    9 .由於政府撥款不足以完全維持圖書館的費用,因此圖書館必須自己另籌部分經費;
    10 .評估圖書館的服務和館藏是另一種趨勢;
    11 .聯合購買是另一大趨勢。大家知道電子資源非常昂貴,因此許多圖書館都根據某個聯合協
    http://www.cqvip.com/QK/93618X/2007005/2543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