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茶文化旅遊特徵

茶文化旅遊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3-05 08:43:37

① 中國茶文化五大特徵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中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

② 茶文化旅遊

茶馬古道應該是你不錯的選址!這是茶馬古道的旅遊線路:參考公里數(1965km)麗江-194km-中甸-190km-德欽-224km-芒康—158km—左貢—107km—邦達—94km—八宿—90km—然烏—129km—波密—89km—通麥—127km—林芝—19km—八一—120km—巴松錯—50km—工布江達—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薩(中甸一日自由活動約100km)

第一天:麗江/中甸(194km)宿:中甸
麗江因美麗的金沙而得名,納西族20萬人,其先祖創建了豐富的東巴文化,他們創建的東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這里是也抗戰時期美軍將領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基地及駝峰航線的運輸基地。離開麗江進入香格里拉縣境內,沿金沙江河谷觀光平緩的江水,兩岸散落的村莊,猶如江南水鄉;橫跨金沙江後,進入以奇險雄壯著稱於世的世界級大峽谷—「虎跳峽」口,響聲如雷的江水,順著如刀削斧劈而成的玉龍雪山奔騰而下,金沙江在這里展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英雄氣概。沿途觀賞溫帶至寒帶各種植物的變遷,驅車前往中甸(香格里拉)。
第二天:中甸(香格里拉)一日自由活動(約100KM)宿:中甸
早餐後,前往中甸東北方向約40公里,迪慶高原上有名的高山湖泊—碧塔海游覽。碧塔海,海撥3705M,面積15平方公里,"碧塔"藏語的意思是櫟樹成毯的地方,湖畔四周,蒼松古櫟,遮天敝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環抱,象一顆鑲在群山中的綠寶石,清晨,湖水幽黑如墨,群峰盡映其中;中午水藍如碧玉,雲影波之間,透出無限的清麗,傍晚則水天一色,金黃耀眼。驅車至雙橋後可騎馬,可騎馬或步行7公里至碧塔海邊。返回中甸參觀松贊林寺,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里。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第三天:香格里拉/德欽(190KM、海拔3400米)宿:德欽
早起拍攝高原湖泊—屬都湖,靜如明鏡的湖面,冉冉升起的薄霧,讓人心曠神怡.途經納帕草原後,再次橫跨金沙江,抵茶馬古道重鎮—奔子欄,翻越"白茫雪山",抵達德欽縣,觀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的雄性神山—梅里雪山全景。梅里雪山屬於怒山山脈中段,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江在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地區並流數百公里。逶迤北來,海拔6000米以上的連綿十三峰,稱為太子十三峰,座座晶晶瑩,峰峰壯麗。十三峰中最高的卡瓦格博峰,為雲南第一高峰,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藏語意為"白色雪山"。海拔為6740米,它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傳說為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故在當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號。它是康巴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30年代探游過世界不少名山大川的美國學者洛克博稱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 第四天:德欽/芒康(224KM、海拔3400米)宿:芒康
拍攝梅里雪山日出,沿瀾滄江河谷逆流而上,進入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境內的多民族集居地參觀世上獨一無二的古鹽井及最原始的制鹽方式,藏區唯一的天主教堂遺址。午餐後翻越紅拉雪山、沿芒康河抵芒康。芒康縣城,就是進入西藏後的第一個縣城,海拔為3780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在此區域近幾百公里的范圍內呈平行竟流之勢,構成所謂「兩壁夾三江」的三江地區,境內層巒疊嶂,多峽谷,地形復雜,川藏南線和滇藏線便在芒康會合。

第五天:芒康/左貢(158KM、海拔3980米) 宿:左貢
從芒康出發,翻越拉烏山(行車海拔4358米)下山到瀾滄江邊竹卡兵站、跨越蜿蜒的瀾滄江,過竹卡橋翻越腳巴山、下至榮許兵站、翻越川藏線上最高的山口------東達山,海拔超過5008米。從高入雲天、白雪皚皚的山口極目遠眺,川藏公路和瀾滄江似兩條晶亮的絲帶,在千山萬壑間,時隱時現。抵達左貢。

第六天:左貢/八宿 (201KM、海拔3900)宿:八宿
左貢出發到邦達。海拔在4400米的邦達是川藏南線和北線的交會處,北通昌都,西至林芝、拉薩,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藏東唯一的機場就建在開闊的邦達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告別草原,翻越橫斷山最大的天險------怒江山,山口海拔4839米,經著名的九十九道拐下行到怒江邊。下山途中同時可欣賞風化岩石山景,過多拉神山時觀看藏區神秘的天葬台和石刻佛像、六字箴言。八宿藏語意為「勇士山腳下的村莊」,海拔3910米。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景色出奇的美麗。這天的行程對每個人都是一個考驗。在東達山,邦達草原氣溫可達攝氏零度以下。可是在瀾滄江和怒江江畔氣溫卻是20℃左右。一天經歷的海拔落差起伏可近2500米。
第七天:八宿/野營然烏湖(90KM、海拔3500)
八宿藏語意為「勇士山腳下的村莊」,海拔3910米。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景色出奇的美麗。沿高山草甸前行,遠眺雪山、冰川,進入然烏溝後,欣賞溝內終年不化,千奇百怪的巨大冰掛、冰川,車從冰縫中穿越,給人以無比的刺激,但有驚無險。來到然烏湖邊,然烏湖是著名的高原冰川湖,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近處是綠草茵茵的草場,茂盛的青稞和油菜,湖邊山腰上是莽莽森林,再往上是五顏六的杜鵑花和灌木叢林,碧藍的湖水,森林倒映,清澈見底,湖面的水鳥成群,一派仙境景色。來到這里會讓人躁動的心沉靜下來,湖水如一面鏡子般平靜無瀾,映襯著湖邊晶瑩的冰川、皚皚的雪山,如一個待嫁的嬌娘,動人心魄。
第八天:然烏湖/波密(129KM、海拔3000米)宿:波密
車出然烏鎮後,駛入川藏公路最美的一段路,沿途林木蔥郁,流水潺潺,雄鷹盤旋,雪山、湖泊、農田、村寨一幅幅絕色美景,應接不暇,令人陶醉。晚至波密。(去察隅的路在此分道。)被雪山和森林環抱的美麗小鎮波密縣城扎木鎮,海拔1100米,空氣清新,十分迷人,被稱作「西藏的小瑞士」。由於這里是東喜馬拉雅山山脈所在,所以抬頭眺望,四周皆是白雪皚皚的雪峰。
第九天:波密/魯朗(海拔3150米)宿:魯朗
從波密縣城扎木鎮,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向川藏線上最後的天險通麥出發。通麥至排龍15公里路段,遍布雪山河流,山體疏鬆,脆弱,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特別是通麥一帶有"死亡路段"之稱。山洪和泥石流常引發山體滑坡而使公路中斷,著名的102滑坡段就在其間。排龍門巴民族鄉是通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重要入口,從該鄉沿帕龍藏布南行,抵大峽谷拐彎弧頂處一段是最具探險旅遊特色的路線。不過這里也是欣賞泥石流爆發壯觀場景最方便的地方。走完這世界上最艱險公路最艱險的路段,會有一種死裡逃生,如釋重負的幸福感。越過天險之後路況好轉,接近魯朗,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呈現出鳥鳴山幽,花香襲人的另一番宜人景色。

第十天:魯朗/八一(海拔3150米)宿:八一鎮
穿過密林似海的魯朗,翻越冰雪覆蓋,雲霧繚繞,海拔4702米的色季拉山,該山以春夏時的杜鵑花海聞名,同時此山也是觀看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地方之一。春天,萬物復甦,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奼紫嫣紅,光彩燦爛,這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站在色季拉山,遙望著名的南迦巴瓦峰,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翻過色季拉山即一路下坡抵尼洋河下遊河谷的林芝縣城,繼續行車19公里抵林芝地區首府八一鎮,座落在尼洋河畔的八一鎮海拔2400米,被稱為「西藏的江南」。當日即可朝拜布久喇嘛嶺寺,訪被認為是距八一鎮4公里位於巴結鄉的號稱「世界柏樹王」的,苯教祖師爺化身的參天古巨柏樹,游覽桃花溝,觀野生桃林,賞古桑樹王。

第十一天:八一/巴松錯 (120KM) 宿:巴松錯
八一鎮出發,沿途欣賞秀美的尼洋河風光(傳說中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淚」匯聚而成的,綠波見底,水色格外的清幽明澈,河畔的林地、草灘、農田,游曳的水鳥,吃草的氂牛,勞作的人群在淡淡的晨霧中編織出一幅世俗生活勝景。尼洋河發源於米拉山,東流300多公里,於八一鎮南約40公里處匯入雅魯藏布江)。過工布江達後,在尼洋河支流巴河橋頭分路口繼續行使44公里抵達紅教聖湖巴松錯。此湖四面環山,如鑲嵌在高山峽谷中的一塊碧玉,綠幽幽的泛著如綢緞般的光澤。來到巴松錯,卻就來到了一處世外桃園:湖泊如一輪新月鑲嵌在高山峽谷之間,湖水碧綠透明、雪峰倒映,湖邊野花爛漫,湖面黃鴨、沙鷗、白鶴戲水,湖中游魚爭食,獨木舟隨波漂盪。湖心島上,錯宗工巴寺傳來的頌經聲,彷彿在為你洗滌塵世的煩惱。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的意思為「綠色的水」,海拔3500餘米,面積27平方公里。

第十二天:巴松錯/拉薩(396KM,海拔3650米)宿:拉薩
之後,返回川藏公路干線,翻米拉山,再沿拉薩河谷前行,便抵達達孜游覽黃教六大寺之首的甘丹寺。過達孜西行,遠遠就能看到紅山上雄偉的布達拉宮,魂牽夢繞的聖城拉薩就在眼前。

③ 茶的文化特徵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中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

④ 中國茶文化的基本特徵

中國茶文化一般來說,有社會性、廣泛性、民族性、區域性和傳承性5大特徵.
從其民族性來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蒙古族的咸奶茶,維吾爾的奶茶和香茶、藏族酥油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鹽茶,主要是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傣族的竹筒香茶、回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重在飲茶情趣。盡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凡有客人進門,不管是否要喝茶,主人敬茶少不了的,比敬茶往往認為是不禮貌的。因為客來敬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民重情好客的禮儀。從世界范圍看,各國的茶道、茶藝、茶禮、茶俗,在飲茶的統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現出其民族性的區別。如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特別是禪宗)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茶道的表演也非常嚴格,甚至煩瑣,對日本民眾日常飲茶的普及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習慣清飲烏龍、普洱、花茶,茶俗與我國南方相仿或相近;非洲地區各民族飲茶習俗則以西北非的薄菏糖茶為代表,煮薄菏糖茶有一套程序和專用茶具,所用茶葉主要是我國珍眉、珠茶等高擋綠茶;歐美地區各民族的飲茶茶俗則以英國的英式飲茶法為代表等。
從其區域性來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廣人多,由於受歷史文化、生活環境、社會風情以至地理氣候、物質資源、經濟條件、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影響,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的特點。如對茶葉的需求,在一定區域內是相對一致的南方人喜飲綠茶,北方人崇尚花茶,福建、廣東、台灣人欣賞烏龍茶等。這些都是茶文化區域性的表現。
從其傳承性來說,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會性、廣泛性、民族性、區域性決定了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具有傳承性的特點,成為中華文化形成、延續和發展的重要載體。例如,在當代特別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茶文化作為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推崇,作為傳統文化重要載體的茶文化也隨時代的發展而融入現代文化理念和時代新元素。

⑤ 茶博物館作為茶文化旅遊資源有何特點

最大的特點當然是要跟茶葉,茶藝有關啊。還有相關的茶產區介紹,本地自己的茶文化歷史與 文化。

⑥ 中國茶文化的三個高峰以及特徵是什麼

中國茶文化從西漢形成以後 ,便由南向北、由廟堂向民間推進。其中向日本傳播的三次高峰分別產生於中唐時期、南宋時期與明清時期 ,它們也同樣體現了茶文化傳播的總體特徵。


唐代時期:茶主要是興盛在唐代中期


一、社會環境:其主導旋律是積極向上、奮發進取、自信心十足。在這種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出現一位重要人物陸羽,他提倡以「和」為哲學的中國茶道打下了基礎。

二、文化土壤:大唐的文化歷史背景在國內表現為道、儒、佛三教鼎盛,相互競爭、相互融洽、共同發展。在僧道生活中及茶事上都有所表現如:(以茶供祖、以茶釋經、以茶養生、辦茶會、寫茶詩)並精心研究制茶枝術,大大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

宋朝時期:中國茶道興於唐朝後,到宋朝發展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鼎盛時期。中國茶葉生產的規模和質量,在宋朝都要達到了一個新高峰。其茶道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極大的提高了茶道的地位。宋代的歷代當權者對茶都情有獨鍾,宮廷嗜茶的風俗就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發展,使茶文化登上了極尊顯的聖壇,茶道也成了高尚娛樂。


二、民間鬥茶的興起。鬥茶又稱為「茗戰」,通過比賽來評比茶葉質量的優劣。鬥茶源於唐代的宮廷,到了宋代民間廣為流行,並發展成為王公貴族和士大夫人人樂此不疲的時尚。鬥茶、競藝、鑒水、賞器從實踐中發展了中國茶道,鬥茶的藝術至遲在南宋末年傳到了日本。


明朝時期:明代是茶文化進一步發展的時代,也是因襲與創新相融合,茶道的新理念、新規范異彩分呈的時代。

⑦ 茶文化旅遊這個概念什麼時候被提出來的

中國是茶的故鄉,具有4000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先輩以茶為載體田,以中國為中心,向世界各國和地區傳播包括茶的品種、茶的栽培和加工、飲茶、茶文化等。
茶作為雅俗共賞的一種事物,有言道:「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又有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一種文化,茶文化既是上層文化,也是一種大眾文化。茶,是連接著各個職業、各個階層、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的紐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茶的利用不單純是沖泡飲用,而是在茶資源的開發、綜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開展了更深、更廣泛的研究和交流,對茶的研究和喜愛,也不局限於茶學者,廣大消費者對茶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等。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它融合了儒佛道各家優秀思想,負載著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內涵,形成今天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和」為中心的茶道精神。
2、茶與旅遊文化的結緣
從茶的發展歷史演變來看,一種茶之所以成名並發揚光大,主要因素一則是茶本身品質好.二則離不開茶產區的山水人文歷史淵源,杭州的龍井茶如此,武夷岩茶等亦如此。茶文化與旅遊的結緣主要體現在:一是茶產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歷史遺跡、茶區的美麗風光和怡人的氣候環境。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中說:高山出名茶,主要由於高山雲霧多,漫射光多.濕度大.有的是晝夜溫差大等等.有利於茶葉有效物質的積累,特別是芳香物質積累較多。茶園山名,放有「名山出名茶」之說。如:大紅袍與武夷山人文自然祭觀、江西廬山雲霧茶與廬山風光及鄱陽湖景觀、華頂雲霧與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二是有觀賞價值的各種名茶採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俗茶藝表演。如:雲南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擂茶」、西湖龍井茶的手工炒制等。三是各地區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為內容的旅遊參觀點。如浙江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福建漳浦的天福茶博物院與石雕園、廣東英德的茶趣園、昆明世博會茶園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遊區
3、茶文化旅遊
茶文化旅遊則是指在休閑、放鬆的旅遊過程中,細細品味茶的文化、內涵,體味茶的風俗、禮儀,鑒賞茶葉的品質並參與其間的能陶冶旅遊者身心的一種特色旅遊項目。茶文化旅遊是現代茶業與現代旅遊業交叉結合的一種新型旅遊模式即茶葉人文生態旅遊。它是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榮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旅遊開發。通過開展茶文化旅遊、茶產品會展旅遊、茶文化節慶旅遊等使我國傳統茶文化得以繼承與發展,同時由旅遊帶動的旅遊購物、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發展以茶文化旅遊為核心的茶消費,這也是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