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麟祥大廈有個漢元室還是什麼的 可能字不對啊 那是個什麼單位 詳細點的
中國歷史要詳細些,那要多少,估計你一輩子也看不完,下面只是簡單介紹一下~要詳細了解進中國歷史網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四千年以上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的遠古遺存人類距今則已有 170 萬年以上。從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始終就是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國歷史的發展同樣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極大影響,而漢字也使不同地區的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史前時代
元謀猿人是中國遠古遺存中所見最早的人類,距今約 170 萬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這些都是所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中國猿人文化時期 —— 舊石器時代初期,距今約 50 至 40 多萬年前;
河套文化時期 —— 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 20 至 10 余萬年前;
山頂洞文化時期 —— 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 10 至 2 萬多年前;
彩陶文化時期(仰陬文化時期) —— 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公元前 2500 年到公元前 1300 年;
黑陶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 —— 新石器時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會在中國形成與四五萬年前的彩陶文化時期,中心區域分布在陝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以原始農業為主。到了黑陶文化時期,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形成,農業和畜牧業有較大的發展,制陶、冶銅等手工業的工藝水平也逐漸提高。在此期間,黃河流域逐漸成為文明的中心地帶。
古代史
傳說中最早的朝代夏代約在公元前 21 世紀到前 18 世紀,這段歷史目前依然無法考證。不過之後的商代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存在於公元前 18 世紀到公元前 11 世紀。商代時文明已經十分發達,有了歷法、青銅器以及文字等。商王朝時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組織,並且具有了奴隸主王朝的規模。當時的主要生產部門是農業,不過手工業,特別是青銅器的冶鑄水平也已經十分高超。
與此同時,黃河流域的另一個部落正在逐步興起,到了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周王朝正式建立。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是奴隸主以及貴族統治,有許多貴族的封國。到鼎盛時,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東北到今天的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政權機構也較完善。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此後,周王朝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小國,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大國共有十幾個,其中包括了晉、秦、鄭、齊及楚等。到了公元前 546 年左右,黃河流域的爭霸基本結束,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公元前 403 年,晉國被分成韓、趙、魏三個獨立的國家,再加上被田氏奪去了政權的齊國,和秦、楚及燕,成為了戰國七雄,戰國時期正式開始。公元前 359 年秦國商鞅變法開始後,秦國國力大大增強,最後終於在前 221 年消滅其它六國,中國歷史也進入了新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多位對之後中國有深遠影響的哲學家,例如孔子、墨子、老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等人。文化上則出現了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屈原。
封建時期
公元前 221 年秦滅其它六國後統一了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秦王嬴政改稱秦始皇。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包括了群縣制的普遍確立,取代了周朝的封國制;統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便於工程上的計算。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道路,並連接了戰國時七國的圍城,成為了今天的萬里長城。秦始皇還下令全國焚書,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等。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於沙丘,秦二世胡亥即位。但十個月後,農民起義爆發,秦亡。公元前 202 年,漢高祖劉邦打倒了勁敵項羽後登基,西漢開始。到了漢武帝時,西漢到達鼎盛。武帝成功地將匈奴趕走,還修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發展了對外貿易。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其它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巨著 —— 《史記》。
西漢發展到了公元 1 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公元 9 年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 ,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公元 25 年漢光武帝劉秀復辟了漢朝,史稱東漢。東漢到了公元 3 世紀左右時再度衰敗, 196 年曹操控制了朝廷,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當時除了曹操的魏之外,尚有蜀和吳。公元 280 年三國歸晉,再度統一。公元 290 年晉武帝死後,十六年的朝廷權利斗爭開始,史稱「八王之亂」。與此同時,少數民族與各地流民起來反晉,紛紛建立自己的國家,從公元 304 年到 409 年,陸陸續續有多個國家建立,主要包括了漢、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夏和北燕 , 史稱十六國時代。中原淪陷後漢族只能屈處南方,形成了南北朝的對立。南朝經歷了劉裕的宋到齊以及梁 , 陳,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時期,西方的佛教大師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許多佛經被翻譯成漢文。到了公元 589 年楊堅終於成功滅了南朝的陳,在中國歷經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後再度統一,建立了隋朝。不過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只經歷了兩代 37 年。
公元 618 年唐高祖李淵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 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當時最發達的文明。唐朝確定的科舉制度是當時比較科學與公平的人材選拔制度。唐王朝與許多鄰國發展了良好的關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手工藝品。日本則不斷派遣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到中國。唐朝的文化也處於鼎盛,特別是詩文得到較大的發展,還編撰了許多紀傳體史書。唐代中葉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文學家,例如詩人杜甫、李白,以及散文家韓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興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印度取經,回國後譯成 1335 卷的經文。不過除了佛教外,還有摩尼教 (Manicheism) 、景教和伊斯蘭教等。唐朝末年再度分裂,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經過了七十多年的紛爭後,公元 960 年北宋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北宋晚期發生了分別以王安石、司馬光和蘇軾為首的三方黨派斗爭,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到了 1125 年北方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勢力逐漸起來,到 1127 年金攻破汴京,俘虜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當時的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北宋滅亡。同年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趙構在南京即皇位,史稱南宋,形成南北分立。南宋此後多次伐金未成,直到 1234 年,蒙古軍消滅了金。蒙古之後與南宋又經歷了血腥的戰爭,最後於公元 1276 年以蒙古的勝利告終,南宋滅亡,統一全國的元王朝建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外民族統治全中國的王朝。
盡管元朝吸收了許多漢族文化,並大力宣揚朱熹一派的理論,漢族依然將元朝視為外來民族,並發動多次起義。最後終於在公元 1368 年推翻元朝,明朝建立。明朝時貿易興盛, 1405 年鄭和奉命下西洋,曾經到達印度洋、東南亞及非洲等地。明朝文化上則出現了《三國演義》及《水滸傳》兩部優秀長篇小說。
明朝晚期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滿族開始興盛起來,終於在 1644 年藉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而進入北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 —— 清朝。清朝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還成功地佔 了許多邊疆地區,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灣。到了康熙年間,清廷還與沙俄在黑龍江地區發生戰爭,最終於 1689 年簽訂停戰條約 —— 尼布楚條約,清廷以土地換得邊境安寧。
然而到了 19 世紀初,清朝開始衰敗。與此同時海上強國英國、荷蘭與葡萄牙等紛紛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 [1787 年 ]] 英國開始向華輸入鴉片,清廷於 1815 年頒布搜查洋船鴉片章程,然而英國無視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鴉片,道光皇帝不得不於 1838 年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 1839 年 [6 月 ] 將 237 多萬斤鴉片在虎門銷毀,史稱虎門銷煙。英國政府因此於 1840 年 6 月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開始。
近代史
鴉片戰爭持續了一年多, 1841 年 8 月英軍到達南京,清廷投降,《南京條約》簽署。香港島被割讓;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和寧波開放作為通商口岸,還賠償款白怠 2100 萬元。之後 1844 年美國與法國也與清廷分別簽訂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主權遭受部分破壞。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反清復明的反抗斗爭再度興起。 1851 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曾經一度佔領南方部分省份。之後又有上海小刀會起義、陳開、李文茂起義等。
此後英、美、法、俄、日等國多次侵入中國,中國多處 土被割讓。 1888 年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改良派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遭拒。不過十年後 1898 年光緒皇帝終於同意變法,從 6 月 11 日 到 9 月 21 日 的被稱為百日維新的 103 天中進行了多項改革,但最終在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後失敗落幕,梁啟超、康有為逃亡國外,譚嗣同、劉光第等六人被殺害。
1899 年義和團運動爆發,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 1900 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奧的八國聯軍報復佔領北京。清廷不得不於 1901 年簽訂《辛丑條約》。
1901 年革命派開始興起。孫中山等人在海外積極籌款,支持國內的多次起義運動。經過十次失敗的起義後,終於在 1911 年的武昌起義獲得成功,清朝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迫於袁世凱的壓力不得不讓出總統位置。從此陷入了北洋軍割據時期。
孫中山之後多次試圖北伐未果。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 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後,終於在 1925 年由蔣介石領導北伐成功。蔣介石在鞏固領導地位後於 1927 年處決了李大釗等部分共產黨黨員。 1934 年毛澤東領導了長征,成功建立革命根據地。
1937 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敵。 1945 年二戰結束後,國共又進行了內戰。中國共產黨最終於 1949 年獲勝,蔣介石及國民黨逃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與此同時蔣介石在台灣宣布台北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宣誓三年內反攻大陸,不過至他離世時仍未成功。兩岸從此開始分裂局面。
B.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的第一批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對此,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確定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重要文物共64件(組)。
此目錄出台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條,即「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禁止出境展覽。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的目錄,由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未曾在國內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覽。」 2012年6月26日,中國國家文物局網站上發布「關於發布《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的通知」一文,全文如下:
文物博函〔2012〕13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廳):
為加強我國珍貴文物出境展覽的管理,切實保證文物安全,2002年,我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64組一級文物名單。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境展覽也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為適應文物出境展覽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切實保證珍貴文物尤其是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安全,我局現發布《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其中37件(組)一級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
附件: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
國家文物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序號 名稱 收藏單位 備 注 青銅器類 1 商子龍鼎 中國國家博物館 2 商四羊方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38年湖南寧鄉月山鋪出土 3 商龍紋兕觥 山西博物院 1959年山西石樓桃花庄出土 4 商大禾方鼎 湖南省博物館 1959年湖南寧鄉出土 5 商銅立人像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2號祭祀坑出土 6 西周天亡簋 中國國家博物館 7 西周伯矩鬲 首都博物館 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251號墓地出土 8 西周晉侯鳥尊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出土 9 西周害夫簋(夫音同胡)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1978年陝西扶風法門鎮齊村出土 10 西周逨盤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2003年陝西眉縣楊家村窖藏出土 11 春秋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12 戰國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館 13 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 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蘇盱眙南窯庄出土 14 西漢詛盟場面貯貝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 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15 西漢彩繪人物車馬鏡 西安博物院 1963年陝西西安紅廟坡出土 16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陶瓷類 1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 2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舞蹈紋盆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 3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貼塑人紋雙系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4年青海樂都柳灣墓葬出土 4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網紋船形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 5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彩繪蟠龍紋陶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第3072號墓出土 6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雙系瓶 甘肅省博物館 1973年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出土 7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紋豆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4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 8 吳「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倉罐 故宮博物院 1935年浙江紹興出土 9 吳「赤烏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5年江蘇南京趙士崗吳墓出土 10 吳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 南京市博物館 1983年江蘇南京雨花區長崗村出土 11 西晉青釉神獸尊 南京博物院 1976年江蘇宜興周處家族墓出土 12 北齊青釉仰覆蓮花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 13 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河南博物院 1971年河南安陽范粹墓出土 14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 天津博物館 15 唐青釉鳳首龍柄壺 故宮博物院 16 唐魯山窯黑釉藍斑腰鼓 故宮博物院 17 唐代陶駱駝載樂舞三彩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7年西安鮮於庭海墓出土 18 唐長沙窯青釉褐藍彩雙系罐 揚州博物館 1974年江蘇揚州石塔路出土 19 唐越窯青釉褐彩雲紋五足爐 臨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1980年浙江臨安水邱氏墓出土 20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紋壺 湖南省博物館 1973年湖南衡陽出土 21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 1959年陝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22 五代耀州窯摩羯形水盂 遼寧省博物館 1971年遼寧北票水泉遼墓出土 23 五代越窯蓮花式托盞 蘇州博物館 1956年江蘇蘇州虎丘雲岩寺塔出土 24 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 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25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故宮博物院 26 北宋官窯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 27 北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故宮博物院 28 北宋定窯白釉刻蓮花瓣紋龍首凈瓶 定州市博物館 1969年河北定縣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 29 北宋官窯貫耳尊 吉林省博物院 30 宋登封窯珍珠地劃花虎豹紋瓶 故宮博物院 31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南京市博物館 1959年南京印堂村觀音山沐英墓出土 32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 揚州博物館 玉器類 1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賽沁塔拉村出土 2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 浙江省博物館 1986年浙江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 3 夏七孔玉刀 洛陽博物館 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 4 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M63墓(晉穆侯次夫人墓)出土 5 戰國多節活環套練玉佩 湖北省博物館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6 西漢「皇後之璽」玉璽 陝西歷史博物館 1968年陝西咸陽漢高祖長陵附近發現 7 東漢鏤雕東王公西王母紋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館 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 8 西晉神獸紋玉樽 湖南省博物館 1991年湖南安鄉西晉劉弘墓出土 9 元「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龍鈕玉印 西藏博物館 雜項類 1 商太陽神鳥金箔片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 2 商金杖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3 戰國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1年河南輝縣固圍村5號戰國墓出土 4 西漢「滇王之印」金印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5 西漢錯金銀鑲松石狩獵紋銅傘鋌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號 名稱 收藏單位 備 注 6 唐龜負論語玉燭酒籌鎏金銀筒 鎮江博物館 1982年江蘇丹徒丁卯橋唐代窖藏出土 7 戰國彩繪樂舞圖鴛鴦形漆盒 湖北省博物館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8 西漢識文彩繪盝頂長方形漆奩 湖南省博物館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出土 9 西漢黑漆朱繪六博具 湖南省博物館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出土 10 吳彩繪季札掛劍圖漆盤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馬鞍山三國吳朱然墓出土 11 吳皮胎犀皮漆鎏金銅扣耳杯(2件)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馬鞍山三國吳朱然墓出土 12 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寶幢(含木函) 蘇州博物館 1978年江蘇蘇州瑞光寺塔出土 13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山東省博物館 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 14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器 浙江省博物館 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15 隋綠玻璃蓋罐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16 隋綠玻璃小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17 漢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5年新疆尉犁營盤遺址墓地出土 18 北魏刺綉佛像供養人 敦煌研究院 1965年甘肅敦煌莫高窟出土 19 北朝方格獸紋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1968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99號墓出土 20 北宋靈鷲紋錦袍 故宮博物院 1953年新疆阿拉爾出土 21 戰國石鼓(1組10隻) 故宮博物院 22 唐昭陵六駿石刻(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4幅) 西安碑林博物館 1950年原陝西歷史博物館移交 23 宋拓西嶽華山廟碑冊(華陰本) 故宮博物院 24 明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損本) 上海博物館 25 唐寫本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 故宮博物院 26 北宋刻開寶藏本《阿惟越致經》(1卷) 中國國家圖書館 27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 中國國家圖書館 28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29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狩獵出行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30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31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1組) 陝西歷史博物館 32 戰國簡《金縢》 清華大學 33 戰國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 荊門市博物館 34 戰國楚簡《孔子詩論》 上海博物館 35 秦雲夢睡虎地秦簡《語書》 湖北省博物館 36 秦簡《數》 湖南大學 37 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 湖南省博物館
C. 吳文化的江南古邑
公元前3208年,泰伯來錫後先在梅里建城。公子光奪取王位後在常州武進雪堰鄉和無錫胡埭鄉一帶建立闔閭城,但這以前若干年吳王僚早已在無錫建造城牆,並大興土木建造吳王宮,宮殿建築群(在今市中心中陽附近大婁巷)。
經春秋戰國的動亂時期,無錫縣城多次毀建,劉邦建立漢王朝(B.C.206年),復建無錫縣城,規模尚小,城圍2里19步,城牆高2丈1尺。
公元前496年,闔閭葬於蘇州虎丘,此後直到公元前473年吳國被越國覆滅。
《吳地傳》記載,大城內有「吳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廣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門三,皆有樓,其二增水門二,其一有樓,一增柴路。
秦漢「六尺為步」,闔閭大城內街道、河道寬達30—40米,超過了北方諸侯都城,且條條街河都由陸水八門連通城外。據《史記·春申列君列傳》、張守節《史記正義》注,當時城內已有「四縱五橫」的河道網溝通。
唐代陸廣微《吳地記》「羅城」目有「蘇州城作『亞』字形,城中有大河三橫四直,七縣(蓋指闔閭宮、南城宮、東宮和西宮、射台、華池、華林園、石龍七處王宮、台榭和苑圃)八門,皆通水陸」等記載,與以上史籍所記相符。 闔閭城遺址考古復查最重要的收獲是發現並確認了闔閭大城,根據考古調查和鑽探,闔閭城的築城年代晚於春秋中期,早於漢代,大致為春秋晚期,與吳王闔閭的年代相當,即公元前 515年~前496年之間。闔閭城遺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宮殿群,且闔閭城遺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亦與歷史文獻的記載相符,根據考古復查,完整地復原了公元前515年~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都城。
闔閭城遺址考古復查的另一重要收獲是發現了龍山石城,第一次確認了春秋時期的吳國長城。石城兩面用大石塊壘砌,中部填土,為「石包土」的建築形式。龍山石城的年代與闔閭城遺址相同,具備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基本要素,其建築形制與中山長城相同,可能為年代僅次於楚長城和齊長城的「吳長城」。
2008年9月10日下午舉行的「無錫闔閭城遺址專家論證會」上,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組長黃景略代表專家組在無錫宣布,無錫「闔閭城遺址」可初步認定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一代吳王闔閭的都城,並建議把無錫闔閭城申報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闔閭城是無錫與常州交界處的一處春秋時代古城遺址,東部為無錫市胡埭鎮東城村,西部為常州市雪堰橋鎮城中村。從泰伯奔吳到吳越爭霸,歷時400多年,期間經考古調查或考古發掘的吳國古城有安徽南陵縣牯牛嶺城、蕪湖縣鳩茲城、南京高淳固城、溧陽平陵城、丹陽葛城、武進淹城、無錫闔閭城(吳城)、蘇州木瀆姑蘇城,此外還有文獻記載但至今尚未發現的鎮江朱方城。由於吳國都城王陵沒有確認,近十多年來,各地紛紛開展吳文化探源考古研究,專家們對闔閭城的規模、性質都十分關注。
2004年因為無錫胡埭鎮當地農民挖溝,南京博物院在農民挖溝的西北角進行過小規模的試掘,出土了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和春秋時期的陶片以及青銅鏃1件。2007年,無錫市抓住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契機,聘請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敏帶隊,於當年3月至2008年4月對闔閭城遺址勘探復查,以確認50年來闔閭城遺址的規模和身份。
9月9日,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中國建築設計院歷史建築研究所和江蘇、浙江、上海、河南、湖北、山東等地13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到達無錫,在經過嚴密的實地考察和資料研究論證後,專家們對無錫闔閭城遺址勘探復查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次復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發現並確認了闔閭大城,完整地復原了闔閭城遺址;復查的另一重要成果是發現並確認了闔閭城遺址周邊的龍山石城和胥山灣,完整地復原了闔閭城遺址的防禦體系。根據勘探復查的結果,闔閭城遺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防禦體系,符合春秋時期都城的建制,因此可認定闔閭城遺址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都城。
D. 我以前的戶口在洮南市二龍鄉分地時我家在白城市向陽村打工,不知道二龍鄉分地,所以到現在沒有承包地我...
川西平原,在中國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德陽市,德陽市,位於成都平原,四川盆地東北部的邊緣,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同意,聯合國工業和發展組織在德陽,兩院院士調查,德陽,國家,甚至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機械製造。德陽萬人在國家和四川省重點規劃,「德棉」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主要城市之一。 「古舒罰嘸重新載入所有的」信譽「西部魯爾區東方布達佩斯。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德陽,不僅在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是唯一的美國聯合國清潔技術和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業國際模型城市「在西南地區的電線電纜生產基地在亞洲最大的雪茄生產基地;西方的最大生產基地的植物蛋白飲料;現代西方糧食和石油生產基地,是最重要的和最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生產基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型鑄鍛件鋼
德陽市,古蜀文化,原產地,發源地之一的生產基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園林城市,「中國人對雙方的北京,上海生態環境居環境獎」。農村改革,被稱為「天府糧倉」
說的一個縮影,是典型的「天府之國」
杜甫的詩贊:您好在這危險的荒野寬BR />城市的總國內生產總值(GDP)仍排在德陽市,四川省,排在前三位前國家
之間的平均工資排名前50位的288個城市(縣)
德陽移動的行動電話普及率在西部的最高濃度的電話,德陽行動電話擁有率居全省第一。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每百萬私家車的擁有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總收入均居四川省,第二
每相對富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區域競爭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高新技術技術產業在四川的收入和支出帳戶。
09四川省,德陽市,城鎮職工位居四川第二
城市名稱:德陽市,(別名真誠)
拼音:德陽年初成立,1983年
行政區類別:省轄地級市
司法管轄??區?地區:洛江區2縣轄涇陽,中江縣,代管3個縣級市,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
區:58180000平方公里;
人口:3,880,000
方言:四川方言東北普通??話和上海方言
人口密度666人/平方公里(2007年)
郵編:618000
區號:0838
車牌號:川F />市樹:樟樹市花:玫瑰:
德陽市的情況下,歷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發源地之一的探索壯麗的古蜀文化,改寫了巴蜀文明史的許多優秀的三星堆文化景觀的。德陽市,孔廟的建築是美麗的孔廟之一,中國保留。
德陽龐統祠,落鳳坡三地盪漾首歌的雙廟鎮任何墓北京,上海,精湛的雕刻藝術家的東方靈魂之石的藝術牆,讓人流連往返。 1,中國的農村改革,從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鳳陽廣漢市金魚鎮廣漢市,在第一個在國內,以採取的有關公社的品牌向陽鎮隨著改革的深化的發源地,旌陽區八角井鎮,綿竹漢王鎮「中國鄉鎮之星」,一組脫穎而出,鄉鎮「兩個文明」模式。四川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域經濟評價十強縣德陽幾年來占據四席。四川省,200個鄉鎮,德陽市,51。什邡市,綿竹市,廣漢市,涇陽縣,接受省「小康縣有機小康標准。這條河是全國農業縣之一。
顯著的區位優勢,德陽,聲音基礎設施。位於成都平原腹地,成(成都) - 德(德陽) - 棉花(綿陽)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部分。47公里,距省會,成都,寶雞至成都鐵路,交通便利,達鐵路,成都 - 綿陽高速公路和108國道貫穿境內的南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北靠綿陽南郊機場。德陽市經濟發展
迅速,近1000多超過5萬元人民幣的產值工業企業,總資產為10.22億美元,在2009年,全市總國內產品總值(GDP)比去年同期增長,增長的78 10億元,佔14.4%,總固定資產投資74.686十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1.2%,以24.58超過十億元總零售銷售的社會商品,一個年 - 上 - 年增加22.6%,超過去年的總財政收入12.9六四10億元,較在以前幾年上一個年 - 上 - 年增長32.04 %,地方財政收入六點四九九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188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34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25元,200個鄉,51歲的德陽市,四川省
市出生人口3.4萬人,3.1萬人死亡,年底的總人數為1410300,總人口為3.884億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8.8萬人,農業人口為289600000人,男性人口為1.999億,1.885億,女性人口的城市的城市化率為41.2%,比上年同期增加1.7個百分點。
原產地的名稱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許多「男性」的名稱,德陽,非常的內容,深入的名稱,令人羨慕的一個有趣的名字。
行為,所謂的德國生活在一起,行為,質量標准和規范。自遠古時代,人的「美德」作為這個人的行為。「左」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的生活。立德是上市作為第一三三不朽「。一個高道德性格的一個人在的人世界,砸,能力和誠信,「德」擺在首位。可見之前的「M」字頭的「德」和「德陽推崇的道德的古代,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事情。
地談論德陽市,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元朝以後的地名:西晉大光緒年間,徐迅,道教神仙景陽裁判官,因為點石成金,救濟貧困,畫拂水得到擺脫瘟疫和賢惠的人,法院判決,改變涇縣,德陽縣。根據歷史研究,從東漢從江油市小溪壩,德陽縣,遂寧市龍豐域組的名稱,然後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僅幾分鍾的路程,羅平縣,綿竹方式設置德陽縣。德陽市根植在名稱的地方,沒有進一步的變化。小泉城「笑」故事「姜詩孝泉躍鯉,」安給大米,稱為「孝順變成了一個模範第一的德國公開賽孝文化。這個小鎮在德陽孔廟位於主入口的」古代與現代「,」天地道冠「八個字元德國排名最高雕刻的東西,它似乎很清楚:道德,土地的」靈根。「1300多年來,人們生活在貝爾鼓樓和龍護理舍利寶塔,根據儒家的道德說教繼續傳統的德孝民間,「德碑豎立在川西平原。 20世紀80年代,當未來德陽增長380萬美元,普通的房子,伴隨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進步,她的文化品位新的升華,德孝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卡在德陽。
今天,大德陽度過了26歲生日,21世紀的朝陽德陽市,大變焦,促進了新的飛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旅程。站在一個新的歷史坐標,德陽市德陽文化內涵挖掘等更新的解釋。在我看來,最能代表德陽內涵:如果太陽德政積極的美德。
德政楊 - 德政嗎?「中國高級詞典」解釋「政治上的措施,以造福於人民和政治成就。「古人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管治,愛民事務的線在獨聯體國家的歡迎。 「布德澤春活著光榮」,我們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組和各級領導幹部的清正廉潔,勤政,務實,執政為民的人,權為民所用,德陽市,做愛的時候,律師的利益和愛的心是溫暖的陽光,透明騎實用的東西,如太陽,如權力的人,象太陽,並在各個方向散射。
美德,如楊氏 - 美德,道德行為。 「禮記地方官員注意:憑借內外,在德國,石線外。古人認為,本地的美德,以及憲法興勝豐富和強大,」王子,比任何其他地方。德陽應德雷克,努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設,建立社會道德,加強職業道德,文明鎮促進家庭美德,德陽市投資業務,德陽,觀光,探親的朋友,人如沐春暉,讓人民在陽光照耀下,社會道德,和幸福的新生活,城市...
E. 什麼是龍山文化時代請各位詳細介紹一下
泛指中國黃河中一類文化遺存
簡介: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發現: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山東省章丘市)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斷層上,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帶黑色光澤的陶片。這引起了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專家的高度重視。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於是把這種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遺存:自龍山遺址發現以來,考古學家分別在河南、陝西、山西、湖北等地發現了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盡相同,所以又分別命名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類型龍山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這一時期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如在山東地區,除城子崖龍山城址之外,還有日照堯王城遺址,壽光邊線王城址,、茌平三縣發現的八座城址,臨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則發現有淮陽平糧台城址、鹿邑欒台遺址`,登封王城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輝縣孟庄城址等。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分布: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山東半島;而陝西、山西、河南、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分布日照、章丘)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習慣。且可能已經出現了銅器。歷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淵源,都可能與龍山文化有相當的聯系。
歷史:1928年4月,當時還在清華大學上學的吳金鼎到離龍山鎮城子崖遺址不遠的漢代平陵城遺址作假期野外考察。4月4日,他途經龍山鎮城子崖,不經意地回頭一望,路溝邊斷崖的橫截面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陽光下一條延續數米的古文化地層帶清晰可見。此後,吳金鼎先後5次到城子崖實地考察,發現了大量色澤烏黑、表面光滑的陶片,這也就是日後龍山文化的代表黑陶。吳金鼎很快就將自己的發現報告給了他的老師李濟先生。被人稱為「中國考古學奠基人」的李濟先生是中國第一位人類學及考古學博士,正是他在1930年主持了城子崖遺址的第一次大規模發掘。就這樣,城子崖考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發現了龍山文化。
1930年至1931年對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最突出的代表是造型獨特、工藝精美的黑陶,所以考古學家最初稱其為黑陶文化。不久,即被命名為龍山文化。在城子崖之前,中國出土的古陶器大都是含沙量極高的彩陶和紅陶,而以河泥為原料的黑陶可以說是4000多年前東夷民族所獨有的創造。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藝術品蛋殼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極品。不要說是4000多年前的古人,就是今天想要燒制出這樣成色的陶器都非常困難。 1949年以後,大量的發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謂龍山文化,其文化系統和來源並不單一,不能把它視為只是一個考古學文化。現在,我國考古專家根據幾個地區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別給予文化名稱作為區別。一般的分法是: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 鎮命名的那種遺存,其分布以山東地區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區,豫東地區也有分布,由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屬於中原地區早期階段的龍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河南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東一帶,上承廟底溝二期文化或相當這個時期的遺存,發展為中原地區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一般還分為王灣三期、後岡二期和造律台3個類型;陝西龍山文化,或稱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陝西省涇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龍山文化陶寺類型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類型:1930~1931年對龍山鎮城子崖遺址進行了發掘。其下層突出地存在輪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殼黑陶,所以最初稱為「黑陶文化」,被認為是起源於東方而與仰韶文化不同系統的遺存。不久即被命名為龍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第一次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3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明確了三者的相對年代關系。在30年代,歸屬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不僅有黃河中、下游的,還包括了杭州灣地區,當時根據地區差別,劃分為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 3個區。又有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並認為後岡的龍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驅。
1949年以後,大量的發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謂龍山文化,其文化系統和來源並不單一,不能把它視為只是一個考古學文化。現在,根據幾個地區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別給予文化名稱,以資區別。一般的分法是:
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鎮定名的口文化,下續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文物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區。由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屬於中原地區早期階段的龍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900~前2800年。
河南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東一帶。上承廟底溝二期文化或相當這個時期的遺存,發展為中原地區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600~前2000年。一般還分為王灣三期、後岡二期和造律台 3個類型。
陝西龍山文化:或稱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陝西涇、渭流域。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300~前2000年。
龍山文化陶寺類型: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500~前1900年。目前這些文化暫多冠省名加以區別,今後通過深入對比研究,有條件的當以代表性的遺址地名單獨定名。至於30年代所稱的杭州灣區龍山文化,已經另行命名為良渚文化。
陶器特徵:中原地區早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為主,多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經過慢輪修整,部分器物如罐類還採用器身、器底分別製成後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藝。灰陶的燒成溫度約為840℃。 早期龍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斂口罐、尖底瓶等器形還保留、繼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雙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這一時期陶器的紋飾以籃紋為主,有些陶器又在籃紋上面飾以數道甚至通身飾以若幹道附加堆紋,主要原因用來加固器身。
晚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以灰陶器為主,紅陶已佔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數量有所增加。灰陶和紅陶的燒成溫度均達1000℃。仍以手制為主,但輪制技術革新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部分陶器已採用模製成型。主要器形有杯、盤、碗、盆、罐、鼎、甑、器蓋、器座及新出現的鬲等。紋飾以繩紋、籃紋為最普遍,還見少量方格紋。
山東龍山文化是繼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發展起來的,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北部和遼東半島等處,時代距今4 千多年。
山東龍山文化的陶器在製法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普遍使用輪制技術。因而器型相當規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勻,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山東龍山文化陶器以黑陶為主,灰陶不多,還有少量紅陶、黃陶和白陶。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紅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細泥、泥質、夾砂三種。細泥烏黑發亮,學者們稱為「蛋殼黑陶」。
蛋殼黑陶是山東龍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當時高度發展的制陶業的水平。以素麵或磨光的最多,紋飾較少,主要有弦紋、劃紋和鏤孔等幾種。器形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單耳杯、高柄杯、鼎、等。還有鬲。山東龍山文化鬼臉式鼎腿、圓環狀鼎足最有特色,為其他文化所罕見。
黑陶是陶胎較薄,胎骨緊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龍山文化陶器中製作最為精美。黑陶在燒制時採用了封窯煙董的滲炭方法,器表呈現出深黑色光澤。它表面磨光,樸素無華,紋飾僅有少數弦紋、劃紋或鏤孔。黑、薄、光、紐為黑陶的四大特點。其中有一種薄胎黑陶,漆黑烏亮,薄如蛋殼,稱蛋殼陶,代表看這一類型陶器的傑出成就。
文化遺址
黑堌堆遺址
黑堌堆遺址位於永城市龍崗鄉王樓村西北角,被確認為是龍山、商、西周文化遺址。黑堌堆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從發掘情況看,「遺址堆積較厚,文化內涵單純,出土遺物豐富」。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 中國龍山文化也是發源於此。另外還有王油坊和造律台等遺址也矗立在這一地帶。黑堌堆的傳說:每年黑堌堆長高半尺,大概二十米見方的黑堌堆上曾經長有一棵大樹,高高的樹上曾經經常有晾曬的衣服.被褥和鞋子,路人都很驚奇,傳為寶地!傳說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但是黑堌堆遺址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現在已經是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堌堆遺址有力地證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龍崗這片廣闊、平坦的土地上。
堯王城遺址
堯王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積比兩城遺址還要大,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都城。該遺址被發現於1934年,1977年省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面積約為52萬平方米,中美聯合考古隊調查後認為,該遺址面積比兩城鎮遺址面積還要大,應該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都城。該遺址文化層厚度一般為2—3米,最厚處可達6米。地層堆積以龍山文化層為主,兼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漢等時代。作為在考古界有著重要影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堯王城遺址是一處由大汶口文化過渡到龍山文化時期的龍山文化遺址,是一個較早發展起來的聚落,屬山東龍山文化堯王城類型
藤花落遺址
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首例內外雙重城牆結構的史前城址,是江蘇省發現的第一座龍山文化時期城址,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50餘座龍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最適宜作聚落形態考古的大遺址,對研究文明的起源有重大價值。
遺址位於連雲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雲鄉,面積15萬平方米。對龍山文化的內外兩重城牆進行解剖後發現,外城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由城牆、城緣、城門等組成,城周1520米,面積約141375平方米。內城平面近圓角方形,位於外城內的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門、哨所組成,城周806米,面積40560平方米。在內城內發現35座各式房址,其中一座「回」字形大房址有110平方米,可能是一個與宗教、祭祀、集會有關的場所。
藤花落遺址中還發現夯土台基、奠基坑、灰坑、灰溝、道路、水溝、水稻田、石埠頭等遺跡200多處,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炭化稻米、木樁以及各類動植物標本2000餘件。
丁堌堆遺址
丁堌堆龍山文化遺址面積約4500平方米。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洛陽考古所的支洪遠曾率領文物考察隊在此進行勘探、考察。經勘探,文化層分三層:第一層,深1米,含有灰色陶片;第二層,深2米,含有黑色和灰色繩紋陶片;第三層,深3米,含有方格紋、籃紋灰色陶片,且有炭灰遺跡。文化層厚約3.7米,遺址保存完整。1981年其被中央考古研究所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升格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考古專家在遺址中發掘到的大量陶片、器物可以看出,其中灰陶較多,而且胎質細密,燒制火候高;紅陶相對較少,胎質疏鬆,燒制火候低。灰陶採取輪製法,器表光滑,並裝飾有繩紋、弦紋等;紅陶是手工製作,器表較粗糙,素麵。但無論是灰陶還是紅陶,器物都是平底,未發現圈足、袋足器。因其主要特徵具有龍山文化性質,所以可認為是早期龍山文化,按分類屬廟底溝二期文化。
廟底溝二期文化曾一度被認為是仰韶文化,自從1959年廟底溝遺址被發掘後才搞清楚。1959年,在廟底溝遺址的發掘中,發現它是疊壓在仰韶層的上面,並且在文化性質上具有從仰韶到龍山的過渡性質,因此把它定為龍山早期,以「廟底溝二期文化」代表這個類型的遺存。
從丁堌堆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來看,都以手制為主,不見輪制的痕跡,紋飾以繩紋為主,籃紋次之,方格紋極少見;器物頗多大型者,包含了豐富的文化遺跡和遺物,具有從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特徵,是龍山文化中較早的一種遺存,因此屬於廟底溝二期文化。
淄博遺址
子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陽區城陽鎮城子村東北一百米處的高台地上。因為這里原為古城(不其城)的東北角,地勢較高,所以當地群眾又稱「東城頂」。
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西面與北面均為斷崖,高約2.5米。有一米左右厚的灰褐色文化層,斷斷續續地暴露在表面,內含文化遺物比較豐富。
採集到的文化遺物有:單孔扁平斧、長方形扁平石鏟、半月形雙孔石刀、長方形帶孔礪石、石缽、石鑿、石鐮、石矛。石器均為通體磨光,刃部鋒利,製作精緻。陶器以灰陶、黑陶為主。
根據考古學家考察確認,這是一處龍山文化類型的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為研究青島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河南遺址
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西部邊緣地帶,新發現一處比殷墟還早600多年的大型龍山文化時期城址。
此次考古共發現龍山文化時期城牆140餘米,房基、陶窯各一處,鵝卵石鋪成的地面圖案兩處,出土有石斧、蚌鐮、骨簪等器物及大量的陶鼎、陶罐、陶鬲、陶碗等器物的碎片。特別是在房基中發現的兩處用鵝卵石鋪成的地面圖案,為目前龍山文化考古中僅見,其中一處面積約10平方米,從外形看很像是一隻虎,專家們認為它應與當時人們的圖騰崇拜或祭祀有關。
景陽岡遺址
位於景陽岡村以西。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吳汝祚首先在此發現了景陽岡遺址。1979年,聊城地區文物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選點試掘。
在遺址北部清理出龍山文化灰坑1 個、春秋墓1座。灰坑剖面有清晰的文化層,堆積厚約1.5米。上層為耕土,呈灰褐色,陶片、獸骨遍布;耕土層下為漢代、商周文化層;最下層為龍山文化堆積。出土了大量龍山文化中晚期的遺物,多為生活器皿。灰坑底部發現一完整牛骨架,似為祭品,對古代家畜飼養的起源、馴用、牲畜祭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還採集有小骨針、蚌刀、石刀、石斧等。春秋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東西長3.5米,南北寬2米,殘深3.2米。墓底中部有一長方形腰坑,坑內殉狗一隻,頭向東。墓內出土遺物有陶、銅、骨器等共1770餘件。1994年,聊城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文物勘探隊在配合陽谷縣景陽岡公園開發建設工程中又發現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城址平面近似橢圓形,東北——西南走向,西端較窄,中部弧形凸出,南北長約1150米,北端寬約230米,南端寬約330米,中部最寬處約400米,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同年底至1996年冬,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聊城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又聯合對其進行了鑽探、試掘工作,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經挖掘發現,地面已無城垣遺跡,地下城垣保存完好。古城遺址東北角現有南北向水渠穿過,從水渠西壁可見耕土下即有岳石文化城垣殘基,其外側被東周城垣殘基打破。岳石文化殘垣下壓龍山文化城垣,其頂部到水渠底高1米余,渠底見水,無法鑽探,估計渠底以下還會有數類以上的城垣。水渠壁上暴露的龍山城垣內側夯層向里傾斜,夯層較厚,不規整,城垣外壁陡直,打破內側城垣的灰坑,屬於龍山文化中晚期。城址中心處並存大小兩個利用原自然岡丘經部分加工而成的台址。大、小台址分上、下兩層,下層主要用純凈黃褐面沙土夯築,上層為灰花土築成。夯具分圓棍夯與石器夯,夯窩明顯,夯面清楚。出土遺物具有顯著的地方特徵。陶器中以灰陶為主,黑陶較少,紅褐陶佔有一定比例。除陶器外,出土文物還有瓮、鼎、鬲、盆等。特別是在1996年春季發掘的一條灰溝中,發現一刻文陶片,屬一小型泥質磨光黑陶罐的肩部,殘存部分呈三角形,從刻劃形式看,是在陶器成型之後,燒制之前刻上的,系龍山時代人們所為。從字的形體看,與甲骨文似有淵源關系。景陽岡龍山文化古城址,是迄今黃河流域發現的最大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址。城內大、小台基布局清楚,遺物豐富,為研究這一地區龍山文化的面貌與中原龍山文化的關系乃至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等問題,提供了新線索。
該城址1977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第一提名獎,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場鋪遺址
在茌平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的城牆平均寬度為28米,最寬處達到30米,保存下來的高度接近2米,用黃沙、黏土混合分塊夯築。根據鑽探結果,城牆大體接近圓形,東西略長,面積在5萬平方米左右。同時在城牆上發現了舉行奠基儀式的奠基坑和祭祀坑,並出現了人祭現象。
教場鋪遺址位於山東省茌平縣樂平鋪鎮教場鋪村西北,屬龍山文化中晚期,距今在4600年-4000年之間。從2000年開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聊城市文物局聯合進行了4次發掘。其中2001年挖掘出土的3座陶窯是山東目前發現的龍山文化中最完整的一組。
除新近發現的4300年前的古城牆外,在發掘區內還發現了4300年前龍山時期房址20座、灰坑500多個、窯址7座、奠基坑10座、墓葬11座,並出土各類陶、石、骨、蚌質地的出土遺物近千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隊長梁長合研究員認為,近幾年的發掘,對於研究夏商文明的孕育和形成過程,提供了比較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並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探索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青島膠南遺址
膠南史以「東國名地」著稱,文化燦爛。截止1987年,境內已發現龍山文化遺址19處:寶山鄉向陽、大張八、隱珠鄉郭家河岩、王家河岩、膠南鎮小堯、張家樓鄉河頭、紀家店子、上疃、琅琊鎮東皂戶、營前、營後、藏南鄉高戈庄、崖上、塔山鄉西寺、駝溝、張家大庄、井戈庄、海青鄉甲旺墩、市美鄉西茶溝;黑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在膠南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這些遺址地面暴露大量陶片、蚌片、人骨,曾出土石斧、石鏟、石刀、石鏃、陶◆、陶罐、陶杯、玉環、泥質鏤孔高足杯和蛋殼陶杯殘部等。海青龍山陶器以黑陶聞名,但它同樣擁有紅陶和白陶。龍山黑陶有多種器形,製作方法多樣,但它最主要的特色是器壁薄、器形精美、表面黑色磨光。許多黑陶是輪制或手制而成,最後用拍子和砧進行精加工。這種陶器通體漆黑,閃閃發亮,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易成春海青龍山文化黑陶從現代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這種遠古時代的生活、祭祀用品,發現了它不同尋常的美,一種帶有原始氣息的古拙的美,正是這種樸素的美,恰恰符合今天人們追求返璞歸真的時尚,從而成為人們欣賞和收藏的精美的黑色藝術品。
延伸閱讀
2007年5月,刊登在美國權威學術雜志《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裡面有組數據是非常驚人的。
通過對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已經可以肯定的是,龍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體SNP單倍型是O3—M122,並且只含有O3和子類型O3e,沒有其他類型,和現代漢族的主體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現在漢族的主體部分其父系遠祖完全是來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龍山人。
單獨看O3,各地漢族中至少60%-70%來自龍山文化,對比2004年的《evolution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population inferred from chinese Y-chromosome evidence》一文的數據,我們可以肯定,今天的中國各地的漢族,從東北到廣東,從東南的客家到西北蘭州,其主體就和5000年的古代中原人無異,今天的漢族,就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後代,在漢族中父系的O3一直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5000年一直沒有變化。 龍山文化,尤其是廟底溝遺址,帶有漂亮的玫瑰花圖案的黑陶,被認為是和「華—花」部落有關,而對光明的崇拜是這個部族的特徵,被認為是古代華夏族的祖先源頭。現在各個漢藏語支系中,一般「hu」「gu」「hua」「gua」「hao」等詞根都有光明的意思,比如苗語的gua,畲語的hu,漢語的hao(昊、皓),藏語的gu,無不具有光明、光華的含義,龍山文化,被認為是漢族人的祖先華夏族部落的文化,而對陶寺遺址的確認,也支持了這種說法。
而當代漢族的其他血統,來源於同屬於我國境內的其他文化源頭;比如,長江流域的其他古代文化的居民對漢族的血統也不少,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吳城文化等也是對漢族的血統也構成了重要的來源,大致在佔了10%-35%比例,平均大致為20%,主要是對南部漢族的影響比較大,對北方漢族的影響相對要小很多;又比如,北方漢族的其他血統主要來源於紅山文化等北方文化的影響,而南方漢族受這些影響較少。
大多數學者根據龍山文化存在的時間段,猜測傳說中的堯、舜、禹以及夏朝可能就處於龍山文化的范圍內。特別是山東省日照堯王城遺址,該地域有當時亞洲最大的都城。而古書上記載堯帝的部落也生活在這附近,堯帝稱為陶唐氏,而陶寺的名稱,是否幾千年來沒有變過,這讓人產生了許多聯想。
今天,隨著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龍山文化也會吸引更多的愛好者,並把相關研究推到新的高度。
F. 2007年五一勞模名單
全國勞動模範
李毛孩 1989年9月榮獲全國勞模 縣鄉公路管理所 劉德蓮 1960年5月榮獲全國勞模 盤龍鎮生產街
河南省勞動模範
郭全新 2004年4月榮獲省勞模 普會寺鄉
汪東風 2004年4月榮獲省勞模 公路管理局
姬飛燕 2002年12月榮獲全國郵政系統勞模 郵政局
楊公勤 1999年4月榮獲省勞模 龍山水泥廠
張富安 1994年12月全國內貿系統勞模 縣政協
石清秀 1955年2月榮獲省勞模 確山縣交通局
杜來福 1994年4月榮獲省勞模 林業局
鄭汝德 1959年4月榮獲省勞模 確山縣建設局
楚士成 1989年4月省計劃生育勞模 確山縣人大
徐同民 1986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模 確山縣一高
張會傑 1960年榮獲省勞模 確山縣三里河鄉政府
劉榮禮 1952年榮獲省勞模 確山縣任店鎮衛生院
魏國忠 1956年3月省勞模 農村信用社
盧愛山 2004年4月榮獲省勞模 駐市石化機械廠
李景惠 2004年4月榮獲省勞模 第一高級中學
張學枝 1999年4月榮獲省勞模 縣一初中
韓庭花 1997年5月全國供銷系統勞模 雙河鄉供銷社
王景河 1994年4月榮獲省勞模 順山店鄉
邢付昌 1991年3月全國造林綠化模範 蟻蜂鎮金頂山林場
高承國 1959年榮獲財貿系統先進工作者 確山縣人勞局
李景鐸 1959年榮獲財貿系統先進工作者 確山縣百貨公司
劉興旺 1989年8月省勞模 留庄鎮梁庄村
李明選 1989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模 確山縣李新店鄉
尚春花 1989年8月榮獲省勞模 確山縣實驗小學
李樹成 2004年4月獲省勞模 確山縣網通公司
劉會合 1987年4月省五一勞動獎章 確山縣煤建公司
駐馬店市勞動模範
蔡紹民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電業公司
余仲良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財政局
王永堂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國土局
王金林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中醫院
陳 麗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政府招待所
臧 平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教體局
王全興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竹溝鎮
甘國際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瓦崗鄉
周海龍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石滾河鄉
馬衛東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廣電局有線電視台
周國明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人民醫院
張道紅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市龍山水泥廠
陳青雲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樂山林場
王月園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農具廠
王富貴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郵政局
呂留妮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百貨公司
沈運良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三里河建築公司
趙軍成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農業局能源站
張惠敏 1982年榮獲市勞模 確山縣郵政局
張天順 1982年榮獲市勞模 確山縣傢具廠
劉愛民 1980年獲省稅務系統勞動模範 確山縣地稅局
劉新建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石滾河鄉衛生院
劉鳳鳴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司法局
劉世華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駐馬店市石化機械廠
鞏連喜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人民醫院
黃建軍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靖宇小學
劉四妮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農機局
劉新榮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酒業副食食品有限公司
劉淑琴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試驗小學
劉新國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竹溝鎮
孫建忠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司法局律師事務所
仇金長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水利局
丁新華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三里河鄉
劉滿良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留庄昌達傢具廠
李純有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水利局
李獻華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農機學校
李新華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農具廠
王愛萍 199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縣家畜改良站
薛國英 1989年榮獲市勞模 確山縣農聯社
陳清雲 1999年4月榮獲市勞模 確山縣樂山林場
朱大平 1989年榮獲市勞模 確山縣經貿委
甘國際 2004年4月榮獲市勞模 瓦崗鄉林庄村
駐馬店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呂保成 2005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計生委
李 祥 2005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煙草公司
樊愛麗 2004年4月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第二初級中學
楊勝利 2001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市龍山水泥廠
李 濤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總工會
袁曉梅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教體局
張永奎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公安局
周寶陽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一初中
王 眩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人勞局
張德林 2005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婦幼保健院
賀建格 2005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廣播電台
艾 奇 2004年4月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鄉公路管理所
馬艷輝 2002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水泥有限公司
耿運生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農修廠
馬曉健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電業公司
宋克敏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婦幼保健院
李 霞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檔安局
張金茹 2006年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縣煙草公司
確山縣勞動模範
匡國華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煙草公司
吳保春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國家糧食儲備庫
張振民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供水公司
段華麗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市場發展中心
蘇訓明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工商局
赫艷麗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廣電局
曾慶耀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留庄鎮
朱桂玲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水利局
王敬宇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農修廠
宋桂英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計生委
衛百民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建設工程質檢站
陳賀平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人民法院
朱永軍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電業局
劉拴住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留庄昌達傢具廠
張文勝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劉店鎮
劉保健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建築公司
鄭建春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城管監察大隊
許曉峰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瓦崗鄉政府
李建新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水利局節水辦
喻建國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林業局
李 軍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法院
張萬方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地稅局
李 印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農經站
胡中慶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檢察院
董金榮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糧食局軍供站
張秀菊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盤龍鎮東郊區
戚占民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農技推廣中心
李衛國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劉店鎮劉店村
胡長河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任店鎮水利站
朱新立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蟻蜂村
陳桂蘭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雙河鄉徐庄村
楊建軍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文化館
黃紅青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農村信用社
王長安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盤龍鎮
臧俊永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試驗小學
曹泉水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第一高級中學
許宗敬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瓦崗鄉
李志傑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審計局
劉 晶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農機學校
張國平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民豐傢具廠
賈 偉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物價局
閆 美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教體局
張寬勇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公安局
孟慶民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縣檢察院
李 偉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任店鎮
黃忠新 2004年4月榮獲縣勞模 三里河鄉
孫中紅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新安店鄉槐樹庄村
董守傑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竹溝電管所
朱中華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國稅局
曹國華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雙河郵電所
余東群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薄天選礦廠
朱玉梅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搬運公司
單留江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畜牧站
薛愛華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計生委
張瑞遠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教體委研究室
陳 平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供銷社棉麻公司
王新民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李新店供銷社
朱 偉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糖庫
仇海良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確山縣印刷廠
劉成傑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瓦崗鄉瓦崗村
徐明合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李新店邵樓村
王順良 1999年4月榮獲縣勞模 楊店鄉蔡樓村
優秀教師
國家級優秀教師
鮑艷霞 2001年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師 石滾河鄉初中
河南省優秀教師
徐 學 2004年10月榮獲優秀教師 縣試驗小學
梁東偉 2004年10月榮獲優秀教師 留庄鎮一中
河南省特級教師
馮桂榮 2005年1月榮獲特級教師 縣進修學校
張學枝 2002年6月榮獲特級教師 縣一初中
李金勝 2005年1月榮獲特級教師 縣試驗小學
常海山 2002年6月榮獲特級教師 縣教師進修學校
河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衛百全 2004年榮獲優秀教育工作者 教體局
2006年駐馬店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名單
優秀教育工作者
周留喜 馮柳 李德想 李全華
優秀教師
李月玲 孫衛紅 臧春美 尹桂雲 熊建成 李占偉 張志勇 張國利 李立柱 朱新民 楊曉軍 陳長松 鄭保國 張春梅
王國鋒 李書爭 王 俊 王文幸 舒春嶺 王新社 劉建華 蘭景洲 梁新道 姚紅菊 趙 娜 翁玉仙 朱軍玲 張曉倩
崔國有 韓紅梅 馮俊超 唐申明
優秀團幹部
河南省優秀團幹部
朱志鵬 2005年榮獲優秀團幹部 團縣委
張存民 2005年榮獲優秀團幹部 石滾河鄉
徐 啟 2005年榮獲優秀團幹部 楊店鄉
朱玉蓮 2005年榮獲優秀團幹部 縣二高
駐馬店市新長征突擊手
梁 美 2004年榮獲新長征突擊手 縣檢察院
賀權利 2002年榮獲新長征突擊手 林業局
張 麗 2001年榮獲新長征突擊手 電業局
張戰勝 2003年榮獲新長征突擊手 三里河鄉
祁 陽 2002年榮獲新長征突擊手 新安店鎮
魯新占 2000年榮獲新長征突擊手 瓦崗鄉
確山縣新長征突擊手
焦 霞 任店衛生院黨支部書記
吳忠偉 縣電業公司市場營銷部配電中心維修班班長
李 峰 縣畜牧局畜牧工作站
劉 靜 縣二高教師
徐 征 縣司法局公證處主任
趙新華 縣財政局辦公室副主任
白春玲 縣一高教師
楊海濤 雙河鄉文化服務中心主任
劉東升 縣隆泉貿易公司經理
王建平 縣職業中專團委書記
張 勇 縣電業公司施工隊隊長
李 霖 縣畜牧局動檢站
魏峰威 縣婦幼保健院團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
鍾森林 留庄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
翟春生 縣二初教師
陳擁軍 縣地稅局竹溝地稅所所長
赫建強 縣衛生局團委書記
李晨聲 縣財政局預算股副股長
周 濤 縣公安局任店派出所指導員
楊 勇 竹溝鎮計劃生育辦公室副主任
第五屆「確山縣十大傑出青年」名單
李文清 劉店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府鎮長
武宏斌 縣城建與市容監察大隊大隊長
周 輝 縣環保工會副主席
劉冬梅 留庄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劉志勇 縣一初中團委書記
胡衛建 縣地稅局稽查分局局長
劉中生 雙河鄉徐庄村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周靜平 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縣政協委員
王 超 縣公安局新安店鎮派出所指導員
朱永軍 縣電業局副局長
「三八」紅旗手
駐馬店市「三八」紅旗手
高麗英 2005年3月榮獲市「三八」紅旗手 縣人民醫院
周靜平 2005年3月榮獲市「三八」紅旗手 縣人民醫院
確山縣2005年度「三八」紅旗手
電業公司: 汪世敏 申宇
技術監督局: 郭 昕
人勞局: 李彩雲 何怡清
林業局: 林海燕
統計局: 曹迎秋
安監局: 胡曉麗
檔案局: 李 霞
旅遊局: 陳 莉
財政局: 楊紅梅
殘聯: 馬 玲
法院: 左蘇寧 王 潔
縣委辦: 嚴金榮 王仲明
商務局: 王亞平
中小企業服務局:聶 筠
計生委: 陳艷華
衛生局: 楊世梅 閆 君
文化局: 王桂華
農機局: 徐 偉
石滾河鄉: 何愛雲
普會寺鄉: 宋海霞 朱立波
三里河鄉: 李翠英 田愛平
竹溝鎮: 陳書芳 李 靈
縣政府: 趙 鑫 申春艷 蔡文崢
郵政局: 李建萍
農業局: 許繼紅
水利局: 馮淑英
糧食局: 陳 燕
公安局: 李 敏
科技局: 林永花
教體局: 陶艷玲 王 輝 朱亞麗
畜牧局: 李 翠
審計局: 尤秋菊
民政局: 朱淑琴 李 慧
交通局: 曹夢琳
發改委: 李瑞華
蟻蜂鎮: 常艷梅 李愛香
雙河鄉: 呂永明 楊 燕
新安店鎮: 張 芳
任店鎮: 王 靜 肖衛平
瓦崗鄉: 李彩雲 劉四妮
李新店鄉: 趙 婷 馬 艷
盤龍鎮: 劉 靖 李玉敏
劉店鎮: 張玉美 臧金鳳 王桂英
駐馬店市「兒童工作先進個人」
臧海英 縣直幼兒園 方新顏 靖宇小學
駐馬店市「十佳優秀小公民」
趙鈺喆 實驗小學
駐馬店市「優秀小公民」
齊笑藝 縣直幼兒園
曹柳清 縣直幼兒園
趙穎芳 縣一初中
王宣尉 靖宇小學
張 佳 縣二初中
邵宛鈺 實驗小學
魏夢迪 盤龍鎮五小
趙鈺喆 實驗小學
駐馬店市「雙合格家長」
田國斌 確山二高
鞏秀麗 縣直幼兒園 韓 敏 71262部隊幼兒園
蘇金紅 靖宇小學
駐馬店市「十佳春蕾女童」
鄭洋洋 縣靖宇小學
青年科技帶頭人
張永革 2004年榮獲青年科技帶頭人 水利局
衛百民 2004年榮獲青年科技帶頭人 建設局
魯新占 2001年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 瓦崗鄉
青年崗位能手
趙子博 留庄鎮石庄小學教師
劉志強 縣地稅局任店稅務所副所長
周紅星 任店鎮政府黨政辦副主任
夏 鑫 縣電業公司團委書記
溫新傑 縣畜牧局疫病檢測中心
王紅業 縣公安局雙河鄉派出所內勤
董建成 縣職業中專教師
丁愛麗 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
趙廣斌 縣二高教師
何華偉 留庄鎮二初中教師
吳春麗 縣一初中教師
張穎熙 縣二高團委宣傳委員
李建輝 縣電業局石滾河供電所
劉書玉 任店鎮中心小學教師
張勝利 縣工商局劉店鎮工商所所長
孫艷東 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
許愛珠 任店鎮馮庄小學教師
王鳳麗 留庄鎮衛生院護士長
劉 新 縣計生委信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