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特色文化
山西五大特色文化產業區包括:
——佛教與邊塞文化產業區。以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帶的佛教文化、邊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長城關隘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等資源為依託,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富有佛教文化特徵和邊塞風情的文化產業鏈。
——晉商文化產業區。以中部太原、晉中一帶的晉商文化、古都名城文化、民居古建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等資源為依託,利用現代科技創新文化業態,提升產業層次,構建門類比較齊全的文化產業體系。
——根祖文化產業區。以南部臨汾、運城一帶的根祖文化、古都文化、鹽池文化、道教文化、關公文化、名樓名寺文化等資源為依託,加大保護力度,強化聯動發展,培育以文化旅遊為重點的產業集群。
——太行文化產業區。以東南部陽泉、長治、晉城一帶的關隘文化、紅色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神話傳說等資源為依託,加大整合力度,創新開發方式,培育發展優勢,打造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黃河文化產業區。以沿黃一帶的古渡文化、古鎮文化、名樓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等資源為依託,加強梳理研究,加大開發力度,創意文化產品,建設自然景觀和人文精神有機融合、獨具黃河黃土風情的文化產業帶。
⑵ 山西的文化底蘊
山西可謂中華民族最大的「源」之一,最早的「宗」之一,最深的「根」之一。炎黃子孫從山西走出黃河、走到長江、走向海外、走遍世界各地。無論天涯還是海角,這些炎黃子孫對故土和祖先的眷戀,自覺的民族文化意識,世代相傳,一脈相承,形成了家庭、宗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強烈的血濃於水、葉生於根的精神凝聚力;並且在這一根、一宗、一源之間使得中華文明得到繼承和發揚,成為激勵全球華夏兒女的重要精神力量,成為維系民族情結、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大載體和紐帶,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獨立起源並且從未中斷的國家。如果把中國歷史文化比作一棵大樹或者一條長河的話,山西的歷史文化堪稱這棵大樹的一條直根、這條長河的源頭之一,演進、貫通了上下五千年。無論根據文獻記載、考古發現、歷史傳說考證,還是從其獨特性、密集性、關聯性綜合分析,山西省都存在大量的遠古信息和極為豐富的根祖文化資源。20世紀90年代在山西的垣曲縣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靈長類動物的祖先「世紀曙猿」化石起碼有4000萬歲,比非洲發現的靈長類還要早500萬年。在山西這片土地上,人類不但問世早,而且製造出中國最早的石器工具,燃起了中國第一堆「遠古聖火」。芮城縣西侯度遺址發掘出的動物「燒骨」,經古地磁法測定,距今至少在183萬年以上。山西的根祖文化厚重得無以復加,其中最彪炳千古的,是位居「五帝」之首的黃帝在運城戰勝蚩尤部族,從而促成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融合,奠定了中華民族國家五千年的根基。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為中心的區域;同列「五帝」的堯、舜、禹,不僅生長於這片水草豐美的土地,而且先後在晉南建都。古史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說的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英雄們在汾河下游創業建都的歷史。在此前後,置婚姻創舞樂的女媧、嘗百草制耒耜的炎帝,發明養蠶繅絲的嫘祖、教民稼穡的後稷,都是在山西這片土地上開創千秋偉業的。
謝謝,望採納。
⑶ 突出山西旅遊的文化色彩。
最具文化色彩的山西旅遊景區莫過於陽泉藏山,藏山地處晉冀兩地交界處回,是山西旅遊的東答大門。東臨石家莊,西接太原市,北倚五台山,南望娘子關,海拔1700米。藏山風景區,游覽面積十餘平方里,是由育孤園、春秋藏孤勝地、蓮花寺、仙人峰自然生態區四大板塊168個景點組成的兩日游大景區。2600年前,這里因藏孤救趙而聞名遐邇。
⑷ 有關山西平遙古城的賞析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⑸ 山西的文化特色是什麼
1.開放性:這可以說是三晉文化與生俱來的特點。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曾經長期被迫流浪在外,走過了許多國家和地方,廣泛接觸到華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後,加以融會貫通,形成了三晉文化的基礎。其中突出的一點,就是對人才的重視。不僅放手使用本國的人才,而且大力招攬國外的人才。
2.務實:務實,從思想方法上說,就是實事求是;從政治理念上說,就是關心民生疾苦,就是民本思想。務實的精神可以說是三晉文化的精髓。這種文化思想,實際上促成了我國封建朝代史上兩個最好時期的出現,那就是「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
3.求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三晉文化中的求新精神也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可以舉文學藝術方面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
唐詩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蓬勃的發展,與唐王朝當局者開放的、兼收並蓄的政策是密切相關的,與一大批山西籍詩人王勃、王維、柳宗元等的傑出貢獻也是分不開的。唐代詩人既繼承了北朝文學朴實敦厚的傳統,又充分吸取了南朝文學的營養。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又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作出新的探索,這才有了唐詩的繁榮。
(5)山西旅遊文化賞析擴展閱讀:
華夏文化中山西地區的文化。因該地在春秋時是晉國的所在地,到戰國時則分成韓、趙、魏三國,故稱稱為三晉。當時的晉或三晉疆域都遠超過山西。後世所用的晉或三晉則指山西省。
三晉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了解三晉文化的本質和它的發展是有意義的,對解決今天的現實問題也會從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間。民族融合性,兼容並包性,地域差異性和黜華尚實性。
⑹ 山西的歷史文化特色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晉語的聲調有極復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古濁音今讀塞音、塞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晉語保留諸多古漢語特徵。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
山西是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形成了地方特色節令民俗。
(6)山西旅遊文化賞析擴展閱讀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
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忻州五台山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大同雲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嶽恆山為中國五嶽之一;懸空寺為國內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運城解州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武廟。
皇城相府、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
⑺ 山西文化旅遊景點介紹
山西文化旅遊景點很多!
主要是佛教文化、山西大院文化、晉商文化等。
⑻ 旅遊文化賞析的介紹
本書是復一部中國主要的制旅遊景點的賞析兼及講述中國旅遊文化的讀物。作者首先從山川地理、地質概貌說起,分門別類地介紹了中國各地的旅遊景點的自然生成原理;又以旅遊作為內容的敘述主線,將這些景點的自然風貌、文化典故、歷史沿革、人文內涵和旅遊賞析價值等內容生動地聯系在一起,凸現旅遊景點的文化賞析意趣,有聲有色地繪出了一幅中華大地的旅遊風情圖。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各種旅遊景點的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與文字敘述相得益彰,互為輝映。這使得本書成為目前論述旅遊文化的讀物中特色鮮明的一部讀本。本書可作為旅遊文化賞析讀本而時常閱讀,也可做「旅遊指南」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