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莆田市有多少種元宵習俗
1、鬧元宵,在莆田元宵節盛況賽過春節。
2、媽祖元宵,在莆仙沿海島嶼上,特別是湄洲島上,媽祖元宵的正日是在正月初十。
3、出遊,元宵節當天出遊隊伍有馬隊、妝閣、彩旗隊、十音八樂、舞龍戲獅等,從早上8時一直游到晚上12時後回宮廟。
4、元宵游燈,始於宋代,游燈中有走馬燈、猜謎燈、塔燈、六角燈等。
5、龍燈火化,由於龍是古代皇帝象徵,一般宮廟級別低,無法履行化龍職責,必須由龍女下凡的媽祖來擔當此任。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貳』 莆田的歷史文化
地名含義
因歷史上莆田平原地處淺海和沼澤地帶,蒲草滋生,先民鏟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別名莆仙,因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莆仙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行政區域出現而得名。別名荔城,因古時盛種荔枝而得名。
又稱興化,因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置興化軍,轄莆田、仙游、興化三縣而得名。還稱莆陽,因北面是眾多的群山,莆仙平原位於山的南面而得名。又有「興安」之稱,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復得,端宗詔興化軍為興安州而得名。
地方語言
莆仙話流行區域除莆田市全境外(包括莆田烏丘鄉:大烏丘嶼、小烏丘嶼等), 還分布在廣東潮州、汕 頭、揭陽、汕尾、大埔縣、豐順縣、海南省,湛江、雷州、茂名的電白、千年以來本來是隸屬莆田縣的新厝鎮在1950年代割給福清等地的大部分地方。
部分分布的有:福建泉港北部、東部,永泰南邊、福清西南邊和原來的莆田縣新厝鎮東邊、北邊的鎮的某些村、西邊,廣東的韶關、廣西東部、南部,浙江溫州南部、東部,舟山群島、福建東部霞浦少量地方,江蘇宜興,興化,安徽的歙縣等市、縣的部分地方。
莆田地區已漸漸沒有了那淳樸的莆田話氛圍,保護莆田話的任務嚴峻。 莆田烏丘村,包括大烏丘嶼、小烏丘嶼(下嶼),原為莆田縣湄洲鄉烏丘村,全鎮使用莆田話,烏丘嶼六百多人原住民也全部保留使用莆田話。
地方習俗
莆仙民俗豐富多彩,同一個習俗在不同的區域里,就有所異樣變化。例如春節元宵節,各地的活動日期不同,其項目內容、規模、形式等都存在差異性。元宵節期間,平原人舉行游燈、楓亭游燈最為典型。沿海人元宵節,舉行神祇出巡郊遊、擺粽轎、演戲等。
莆仙各地宮觀寺廟數不勝數,而各個地方的宮觀所舉行的神祗廟點活動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質是大致相同的,卻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孫昌盛、萬事如意。民俗不光在過節上,風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樣式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由於受到地域文化影響與制約,民間方言或普通行為習慣,亦產生出許多頗具特色的地方習俗。
(2)莆田元宵文化旅遊擴展閱讀:
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截至2018年,轄1個縣、4個區,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萬人。
莆田市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涌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向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瀋海復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
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2018年10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莆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2.41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27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179.9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946.23億元,增長8.6%。
『叄』 誰知道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橋鎮田柄村(西埔)的元宵習俗
賞花燈,吃元宵。
元宵習俗,中國民間節俗,全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由古至今,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鍾愛的題材,關於節日的民俗文化從各篇佳作中也可見一斑。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舞龍燈,是元宵節慶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掛花燈:傳說此習俗源於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
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說,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隻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後家家戶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一片。
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一難,此後,每至此日,家家戶戶都掛花燈。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等。
『肆』 莆田元宵節的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2、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伍』 莆田仙游的元宵習俗。。。具體。。。
莆田(涵江、江口一帶)元宵節每個鄉每個鄉時間不一樣,內容也不一樣。一般都會有車鼓表演,「做頭」的那家會擺很多貢品,樣式很多,跟藝術品一樣。
有的鄉下元宵會起大神,就是「神上身」那樣,然後上刀山下火海吃火花等等,值得一看。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陸』 福建莆田的元宵節有什麼風俗
莆田的元宵節,有趣在於地域不同其時間亦不同時,且花樣內容各式各樣。但凡有時間,值得流連個把月好好欣賞享受其中的文化涵蘊。
『柒』 元宵節,莆田有什麼習俗
1、鬧元宵,在莆田元宵節盛況賽過春節。近一個月時間里,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活動豐富多彩。某個村過元宵,就有宮社擺齋菜、設宴桌、疊糕果、搭橘塔,鄉民們抬菩薩神像行儺。
2、媽祖元宵,在莆仙沿海島嶼上,特別是湄洲島上,媽祖元宵的正日是在正月初十。媽祖廟的元宵還有點燭山的俗例。媽祖元宵要持續到正月廿九才結束,這是因為莆仙各地舞龍的龍燈必須火化。
3、出遊,元宵節當天出遊隊伍有馬隊、妝閣、彩旗隊、十音八樂、舞龍戲獅等,從早上8時一直游到晚上12時後回宮廟。
4、元宵游燈,始於宋代,游燈中有走馬燈、猜謎燈、塔燈、六角燈、彩籃燈等。其中有一種用白蘿卜製作的菜頭燈,從宋代一直流傳下來。
5、龍燈火化,由於龍是古代皇帝象徵,一般宮廟級別低,無法履行化龍職責,必須由龍女下凡的媽祖來擔當此任。各鄉鎮元宵活動都結束後,就會把所有的龍燈集中起來,在正月廿九媽祖元宵時化龍。
『捌』 關於莆田看元宵的日記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晚上,媽媽燒了豐盛的晚餐,但後來發現沒有買飲料,於是媽媽就讓我和爸爸去買飲料。我和爸爸買完飲料,就趕緊回來,回到家,我們就聞到了一股香味,等媽媽把所有的菜都端出來之後,我們把手中的飲料舉起來,然後碰杯,一起大聲說出「元宵節快樂」。飯間,我們一家三口邊吃邊聊,在幸福的氛圍中品嘗豐盛的菜餚。「今天夫子廟的人特別多,這么多年在元宵節我還一次沒去過呢!」爸爸在吃飯時說。「是的,我也是,學校也不放假,要不然飯後可以去關燈,關燈、吃湯圓可是是元宵節的習俗。」媽媽有點遺憾的說。我也感到很遺憾,心裡想,為什麼要趕到元宵節上學。
吃完飯後,為了彌補一下,媽媽叫我趕緊把作業做完,然後可以看元宵晚會,晚上推遲一點睡覺。這下可把我樂壞了,沒有去關燈的遺憾瞬間就被沖淡了很多。豐富多彩的元宵晚會很快就讓我忘掉沒去關燈的不快。
今天的元宵節,我過的很開心,盡管沒去夫子廟關燈,甚至也沒吃上湯圓,但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共享美味佳餚,一起欣賞元宵晚會,其樂融融,元宵節要的就是團團圓圓嘛!
『玖』 莆田鬧元宵習俗新度鎮
元宵節游燈是莆仙地區原汁原味的民俗,不加入任何現代和商業元素。游燈當日傍晚家家戶戶都派人提著燈籠,或扛著排燈在祠堂、宮廟前集中。
在元宵節前後,鄉村裡的人們會盛裝打扮,抬著他們所崇拜的神祗出遊,經過村莊田野,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擺著貢品,放起鞭炮來迎接他們的到來。
荔城區新度鎮錦墩村的「砂花迎神」,傳承了 300 多年歷史的傳統「絕活」,每逢正月元宵節,當地就會上演。融化的鐵水通過擊打,飛濺到茂密的大樹上,火花四射,出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奇觀。
莆田的元宵民俗文化卻以新的方式組合進入現代社會與文明的結構之中,有些民俗活動還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