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試論宗教文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
中國是可以說佛教國度的,千年古建築寺廟很多,可惜大多數以保護古建築為名,來發展旅遊事業,門票很貴。
『貳』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http://qkzz.net/magazine/1006-3102/2007/05/scxd200705162.pdf
[摘要]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世界各國的迅猛發展,使各國的旅遊管理者深刻認識到,保護和開發宗教旅遊資源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中的重要意義。我國既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又是一個宗教旅遊資源大國。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充分利用我國優越的宗教旅遊資源,開辟出極具旅遊價值的旅遊景觀、開發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遊產品,根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宗教習俗安排旅遊接待活動,來發展我國的旅遊事業。
[關鍵詞] 宗教文化旅遊業旅遊資源宗教旅遊資源
目前,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旅遊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愉悅身心的活動,正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旅遊熱在中國老百姓中正悄然興起。而要真正搞好旅遊業,就必須處理好旅遊與旅遊資源開發的關系,二者如同魚和水的關系。
在旅遊資源中,宗教文化可謂是非常重要的旅遊資源。無論過去、現在乃至將來,宗教文化作為人文旅遊資源在旅遊業的發展中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宗教名勝所佔的比例,在中國達到了55%」;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宗教名勝竟佔了90%」。本文擬就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與旅遊觀光。旅遊觀光是旅遊者旅遊的核心內容,因此,旅遊景點在旅遊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各種宗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可供旅遊者旅遊觀光的景點。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紀傳入我國」,經過漫長的發展歲月在我國風景優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摩崖藝術珍品。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更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藝術殿堂,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脫俗的「仙境」。認為「人若成了仙,就可以到仙境生活,做到超脫生死,清虛寧靜,自由自在,不被物累」。這個仙境並非僅僅指渺茫的「天國」,也包括人間的一些境地。而風光秀麗的名山勝地常常被道教認為是神仙所居之處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場所。因此道教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幾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納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時先後傳入我國」,二者在中國的發展雖然沒有佛教和道教那樣以名山大川為其修行的場所,但伊斯蘭教各種風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夢幻般的教堂不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遊觀光,更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遊勝地。總之,各種宗教在其發展和演變過程中為人們留下了大量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宗教名勝古跡,這些均成為了最具旅遊價值的人文旅遊資源。
第二,宗教文化與旅遊產品。旅遊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對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同樣有著吸引力,因此旅遊資源開發中應包括旅遊產品的開發。「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旅遊六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大多數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都會購買旅遊產品,一方面來銘記自己的旅遊經歷;另一方面用來饋贈親朋好友。另外,合理、有效地安排旅遊購物活動,還可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趣味性。甚至有人將「旅遊購物所佔比重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既然旅遊產品在旅遊業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開發宗教文化這一旅遊資源中,可以根據宗教文化的特點開發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遊產品,這不僅豐富了旅遊產品的內容,而且也可以滿足旅遊者的購物慾望。例如,根據佛教的木魚、進香袋、念珠等佛事活動用具開發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八仙」等各路神仙為題材開發出具有道教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文化為背景開發出具有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風情的旅遊產品等等。這樣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僅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特點而受到旅遊者的青徠,而且還會使旅遊者以心誠則靈的心理體驗來接受這些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總之,旅遊產品在旅遊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遊產品不僅是旅遊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和旅遊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具有促進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中,切莫小視旅遊產品的開發。
第三,宗教文化與旅遊飯店。旅遊飯店解決的是旅遊者在旅遊中的吃住問題,它同旅遊觀光、旅遊產品一樣,在旅遊業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旅遊飯店中熱情周到的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經營理念。然而對於特殊場合、特殊的旅遊者還必須增加特殊的服務。如對於在各類宗教勝地開設的旅遊飯店、接待由宗教徒組成的旅遊團體,就必須要准確周到地為各類宗教信徒提供與其宗教文化相適應的設施及膳食,絕對不能對旅遊者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有所違反和觸犯。例如,在以清真寺而著稱的旅遊景區開設旅遊飯店,飯店必須具有專門供應牛羊肉的膳食設施,而絕對不能對其提供由豬肉製作的菜餚,否則會引起客人的強烈不滿。再如在接待佛教徒時,應設齋飯,逢「佛成道節」應提供臘八粥等。遇基督教聖誕節時應製作聖誕樹,舉辦聖誕晚會,分送聖誕賀卡等等。總之,旅遊飯店應該針對不同宗教信仰的旅遊者,提供相應的飯店服務,這是旅遊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旅遊管理者不應忽視。
除了上述三個方面之外,旅遊管理者還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宗教節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各宗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宗教節日,每逢節日來臨,宗教信徒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他們心目中的宗教聖地以歡慶宗教節日。不僅如此,隨著宗教文化的傳播,一些符合人們心理要求的宗教節日,已擴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歡度的節日,甚至發展為民間流行的節日,如基督教的聖誕節、復活節;佛教的浴佛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等等。作為旅遊管理者應該充分把握各類宗教所特有的節日活動,吸引更多的旅遊者參加到節日旅遊活動中去,以此為契機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二是利用各種現代媒體對各宗教名勝的宣傳,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我們知道,各宗教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名勝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旅遊管理者可以利用電影、電視、廣播以及網路等現代化的傳媒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廣為傳播,來提高各宗教勝地的知名度,增強旅遊愛好者親臨這些宗教勝地的嚮往感。例如人們根據電視劇《西遊記》了解了火焰山、根據電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認識了少林寺和樂山大佛,通過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的宣傳知道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的特殊意義等等,這些都必然促進宗教勝地旅遊業的發展。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世界,一方面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在短期內不會從根本上消除,這就決定了宗教將在人類社會長時間存在;另一方面旅遊業又在我國正日益迅猛發展,因此,在旅遊業的發展中,要重視宗教旅遊資源的開發。總之,宗教旅遊資源的合理利用,對於增加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繁榮中國的旅遊事業將有著深遠的意義。
『叄』 論述宗教文化與旅遊開發的關系
宗教搭台,經濟唱戲,經濟指的就是 地方旅遊業,依託 地方宗教場所的名氣 提升地方旅遊經濟收入,比方說:法門寺
『肆』 結合人類學理論,談談民俗文化旅遊現象興起的原因及意義 謝謝大家!
原因是市場經濟和全球化,激發了民眾的經濟動機和功利思想,理性人的假設不斷專實現。
加上部分地區缺少屬發展其他產業的優勢,而城市人口有追求返樸的沖動,尋找生活的意義和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由此形成了民俗文化旅遊的基礎。
意義在於實現了資源的整合,促進了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弘揚某些民俗文化。同時也加劇了某些文化的流失,導致了許多次生社會問題。
『伍』 什麼是宗教文化,它在旅遊中有何作用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體系,既可以適應不同時代的社會發展要求,也可以適應同一時代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適應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要求,這是宗教產生發展的規律,也是宗教將長期存在的內在機制。社會主義社會為調動宗教中的積極因素創造了條件:
(一)從政治因素上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宗教問題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差異,主要是信仰上的差異,而信仰上的差異同政治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是次要的。廣大信教群眾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這是能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從我州現有的三教看都具有愛國愛教的傳統,如佛教倡導庄嚴國土,利樂有情;基督教倡導愛國愛教,榮神益人;伊斯蘭教提出兩世吉慶。這些正是各宗教繼承傳統、適應時代、開拓未來、服務社會的切入點,也是各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旗幟和方向。
(二)從經濟因素上看。「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包括廣大信教群眾在內)的根本利益所在。信教群眾也是人民群眾中的一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和建設者,他們在積極參與經濟建設的同時,也積極開辦一些自養事業,直接為經濟建設作貢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內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加,各宗教可以發揮對外聯系廣泛這一優勢,為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牽線搭橋,充分利用佛教活動場所大都處於風景旅遊區、建築物多為文物古跡的優勢,因地制宜,促進旅遊資源開發。
(三)從文化因素上看。宗教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文化包括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生活習俗和文學藝術、建築、雕塑、音樂、繪畫等,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互並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州現有的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大教中的教規教義、宗教道德、戒律等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勸人為善、遠離邪惡、清心寡慾、互助互濟、樂善好施的思想,這些思想和美德與社會主義文化所倡導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修養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相適應的。各宗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人類文明,許多古老的文化和藝術又通過宗教這個載體傳承至今。如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活動場所都是文化遺址的物質部分,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佛教的《大藏經》等都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成果。這些經書中包含著的文化思想精華,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財富。
『陸』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有什麼影響
宗教文化為旅遊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宗教文化為旅遊業提供了眾多人文景觀;
宗教文化間接地影響旅遊業及其他方面。
『柒』 什麼是宗教文化旅遊資源
簡單來說 就是以宗教有關的旅遊資源 比如在宗教意義上有重大意義的地區與建築 以及文化習俗等
『捌』 宗教文化旅遊的作用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體系,既可以適應不同時代的社會發展要求,也可以適應同一時代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適應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要求,這是宗教產生發展的規律,也是宗教將長期存在的內在機制。社會主義社會為調動宗教中的積極因素創造了條件:
(一)從政治因素上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宗教問題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差異,主要是信仰上的差異,而信仰上的差異同政治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相比是次要的。廣大信教群眾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這是能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從我州現有的三教看都具有愛國愛教的傳統,如佛教倡導庄嚴國土,利樂有情;基督教倡導愛國愛教,榮神益人;伊斯蘭教提出兩世吉慶。這些正是各宗教繼承傳統、適應時代、開拓未來、服務社會的切入點,也是各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旗幟和方向。
(二)從經濟因素上看。「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包括廣大信教群眾在內)的根本利益所在。信教群眾也是人民群眾中的一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和建設者,他們在積極參與經濟建設的同時,也積極開辦一些自養事業,直接為經濟建設作貢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內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加,各宗教可以發揮對外聯系廣泛這一優勢,為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牽線搭橋,充分利用佛教活動場所大都處於風景旅遊區、建築物多為文物古跡的優勢,因地制宜,促進旅遊資源開發。
(三)從文化因素上看。宗教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文化包括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生活習俗和文學藝術、建築、雕塑、音樂、繪畫等,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互並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州現有的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大教中的教規教義、宗教道德、戒律等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勸人為善、遠離邪惡、清心寡慾、互助互濟、樂善好施的思想,這些思想和美德與社會主義文化所倡導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修養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相適應的。各宗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人類文明,許多古老的文化和藝術又通過宗教這個載體傳承至今。如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活動場所都是文化遺址的物質部分,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佛教的《大藏經》等都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成果。這些經書中包含著的文化思想精華,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財富。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063872.html
『玖』 宗教文化與旅遊的關系是什麼
旅遊部門借宗教的噱頭拉遊客,宗教則借旅遊噱頭增加信徒,簡單的說旅遊和宗教是共生關系!
『拾』 求宗教文化與旅遊論文參考文獻
徐亞非.溫寧軍.楊先明來 民族宗自教經濟透視 1991 羅竹風 人·社會·宗教 1995 劉稚.秦榕 宗教與民俗 1991 張橋貴.陳麒書 宗教人類學 1993 祥和 佛教文化:新世紀雲南旅遊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期刊論文] -思想戰線2000(5) 繆家福.張慶和 世紀之交的民族宗教—雲南少數民族宗教形態與社會文化變遷 1999 李江敏.李志飛 文化旅遊開發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