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泉州刺桐古港文化旅遊

泉州刺桐古港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3-10 12:46:34

A. 福建省的晉江市和泉州市是一個地方嗎

不是同一個地方。

晉江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市是泉州市市轄縣級市。

B. 泉州古港的特點是

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在明朝時是東方第一大港,和阿姆斯特丹並稱世界第一大港口。
泉州灣

泉州灣在泉州古港北部、泉州市東部,是三灣中最重要的一灣。位於北緯24o37,—24o53,,東經118o37,—119o00,北納洛陽江,西迎晉江,東瀕台灣海峽。北起崇武半島,南至晉江祥芝,海岸線140公里。

泉州灣內海系泥沙質岸,入海處屬侵蝕性山地花崗岩岸,有輝長岩,外寬內窄,寬42公里,水域面積500餘平方公里。港最深處有30米,平均水深4.37米。水溫平均26.9oC,透明度平均0.71米。潮差6.4—7.7米,半日潮,往復流,東西流向偏多。灣內有大墜島、小墜島、烏嶼、白山嶼、七星礁等大小島礁30多個。主航道在馬頭山與小墜島之間,水深13米。

古泉州灣的四大支港為法石港、後渚港、洛陽港、蚶江港,此外還有崇武、秀塗、石湖、蚶江等港口。最著名的是後渚港,習稱泉州港,又稱刺桐港。

實際上,古泉州灣水域比現在更深更廣。1974年6月,在後渚港出土一艘宋代海船。1976年又在東海法石發現古船殘骸,1982年5月試掘時,發現在輝綠岩風化岩上有海泥沉積而成的4—4.5米灰泥層,說明在南宋以前,泉州灣比現在水深得多。

後因晉江、洛陽江注入灣內泥沙沉積,地殼上升,以及泉州旺沿岸的圍墾,使江床不斷抬高,江道不斷變淺。因此,泉州灣可停靠船舶的地方,古今變化很大。

如泉州港,南宋時,海潮、海船還可到達豐州九日山下的金雞橋。據九日山司馬亻及祈風摩崖石刻所記,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農歷二十四(退潮期),祈風後還可待潮返舟而回泉州郡城。宋時,泉州市舶司設在郡城南水仙門內(今水門巷),附近有一條巷叫舶司庫巷,可見水仙門就在江邊,且海船能夠靠岸驗關和卸貨。

蚶江港附近的石湖港,南邊的金釵山上,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有六勝塔,是海港的重要航標。

C. 想去泉州玩怎麼樣

泉州挺適合慢慢玩的,生活節奏比較慢,民風朴實,挺多特色小吃,可以爬下清源山,在南台岩看泉州城Good,然後西街啊,海邊啊

D. 泉州港為什麼沒落了

泉州是中世紀著名的世界貿易港。但自明清始,泉州便逐步沒落,昔日頻繁興盛的海港面貌不再復見。泉州港為何會由盛轉衰呢?以下詳述之。

1、排外風潮

首先,元朝末年,泉州發生叛亂,當地的色目人互相攻殺,波及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區。直至至正二十六年,這埸色目武裝集團的叛亂才被平定。這場戰亂,使泉州的社會經濟更遭受到嚴重破壞。泉州港跟亞非國家的貿易活動亦無法進行。戰亂中,本土居民對地位日高的外來者十分不滿,故此又發生了排外風潮,許多外國商賈紛紛航海離去。這埸戰亂使泉州海外交通遭到嚴重破壞,它直接導致泉州港的衰落。

2、市舶司南遷

其次,泉州市舶司遷移亦跟泉州港的衰落有著密切關系。宋元時期,統治階級重視海外貿易,泉州市舶司員的認真執行對外開放政策,積極招徠外商來華通商,加強對出入港船舶和外商的管理。因此,市舶司促進了泉州港的發展,使它成為全國最大的貿易港繼而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之一。明代時市舶司隸於布政司。福建布政司設於福州,主管市舶司的官員常往福州,由於琉球貢使到福州比泉州更為方便。又因為琉球辦理朝貢和貿易的多數是福州人,乘朝貢之機,回鄉探親訪友。所以到了明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從泉州遷往福州,市舶司的設立,見證了泉州港的繁榮昌盛,而它的遷移則標志著泉州港的衰落。

3、倭寇為患

此外,明代初年,由於東南沿海倭寇、海盜為患,明太祖一方面為維持治安,一方面想改變元代的重商政策、恢復為傳統的重農政策,實施了海禁。至清初,清政府從經濟上封銷鄭成功,下令「遷界」,強迫沿海居民內遷,規定「片板不許下水,粒米不許越疆。」明清實行上述政策,破壞了泉州的社會經濟和海外交通。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貿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可是,到明清時,這個國際性貿易大港卻變成私商貿易港,可見海禁政策對泉州港產生的負面的影響。

到了十五世紀,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義大利等國,先後發展成為殖民主義國家。他們的東侵,使東西海上貿易受到干擾,阻礙了泉州的海外交通發展,加上倭寇對泉州地區的騷擾及破壞,泉州港遂逐步走向衰落的道路。

4、地理的變遷

最後,泉州港衰落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地理的變遷。由於晉江流域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流到下流出海口,不斷淤積。泉州港是快沉積區,每年平均沉積度為四點六毫米,使泉州港失去作為優良港口的天然條件。現今泉州沿海的部分地區,想當年便是萬國旗幟飄揚的繁榮大商港。如今,港口依舊,卻風光不再。想起來,真令人唏噓不已。

E. 港口的變遷反映了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1)①商品數量大、種類多;②稅額巨大;③商品運費高;④商人獲利頗豐。⑤商人雲集(注意:答對三點即可得分) (6分)
(2)明朝時期海盜猖獗,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海禁政策);(2分)漳州月港的興起。(2分)
(3)①新時期的對外開放政策;②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答其中一點即給2分)(2分)③泉州港經濟腹地較大。(2分)

F. 泉州法石港的意義是什麼

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在明朝時是東方第一大港,和阿姆斯特丹並稱世界第一大港口。
泉州灣
泉州灣在泉州古港北部、泉州市東部,是三灣中最重要的一灣。位於北緯24o37,—24o53,,東經118o37,—119o00,北納洛陽江,西迎晉江,東瀕台灣海峽。北起崇武半島,南至晉江祥芝,海岸線140公里。
泉州灣內海系泥沙質岸,入海處屬侵蝕性山地花崗岩岸,有輝長岩,外寬內窄,寬42公里,水域面積500餘平方公里。港最深處有30米,平均水深4.37米。水溫平均26.9oC,透明度平均0.71米。潮差6.4—7.7米,半日潮,往復流,東西流向偏多。灣內有大墜島、小墜島、烏嶼、白山嶼、七星礁等大小島礁30多個。主航道在馬頭山與小墜島之間,水深13米。
古泉州灣的四大支港為法石港、後渚港、洛陽港、蚶江港,此外還有崇武、秀塗、石湖、蚶江等港口。最著名的是後渚港,習稱泉州港,又稱刺桐港。
實際上,古泉州灣水域比現在更深更廣。1974年6月,在後渚港出土一艘宋代海船。1976年又在東海法石發現古船殘骸,1982年5月試掘時,發現在輝綠岩風化岩上有海泥沉積而成的4—4.5米灰泥層,說明在南宋以前,泉州灣比現在水深得多。
後因晉江、洛陽江注入灣內泥沙沉積,地殼上升,以及泉州旺沿岸的圍墾,使江床不斷抬高,江道不斷變淺。因此,泉州灣可停靠船舶的地方,古今變化很大。
如泉州港,南宋時,海潮、海船還可到達豐州九日山下的金雞橋。據九日山司馬亻及祈風摩崖石刻所記,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農歷二十四(退潮期),祈風後還可待潮返舟而回泉州郡城。宋時,泉州市舶司設在郡城南水仙門內(今水門巷),附近有一條巷叫舶司庫巷,可見水仙門就在江邊,且海船能夠靠岸驗關和卸貨。
蚶江港附近的石湖港,南邊的金釵山上,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有六勝塔,是海港的重要航標。

G. 誰能幫忙下 對漳州文化 或者閩南文化做個概述不用太長的……

要更詳細的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參考資料」地址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古越族人在閩南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福建設置閩中郡,開啟了中原文化與閩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漢晉時期,由於戰亂和其他的原因,出現了兩晉永嘉年間的「中原板盪、上族入閩」格局,大批中原漢民遷入閩南地區,促進並加快了閩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推動了閩南文化的形成。隋唐時期,特別是唐代的大量設縣建制,尤其是王潮、王審知兄弟在福建建立起第一個地方性割據政權後,閩南地區漢民人口劇增,經濟迅速發展,政教管理體制日臻完善,閩南文化得到了發展。宋元時期,泉州刺桐古港的對外交通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啟航點和「漲潮聲中萬國商」的東方貿易大海港,閩南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亞洲、非洲乃至歐洲許多國家的人民到泉州經商和從事文化交流活動,他們不僅經商並定居下來,而且還把伊斯蘭教和各種宗教藝術傳入了泉州,閩南文化得到了豐富。明清時期,歐洲商人和傳教士到來,傳入了西方文化,閩南文化進一步得到繁榮。

歷經千百年的傳承與發展,融入了古越族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兼收並蓄了外來文化的精華,閩南文化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質的基礎上,形成了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地域文化,包括閩南方言、閩南風俗、閩南宗族、閩南宗教、閩南文學、閩南藝術、閩南建築等等,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目前,閩南文化在社會生活的各領域中正影響著近6000萬大陸閩南地區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地閩南籍華僑、華裔人群,影響著台灣社會

H. 泉州 景點

福建省的明星城市廈門,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不過福建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並非廈門,而是廈門的鄰居泉州市。泉州是一座低調的城市,沒有廈門和省會福州名氣那麼大,但也有許多旅遊景點,值得專程前往。

泉州市中心的開元寺,是當地最知名的旅遊景區。全國的開元寺有不少,泉州的開元寺是最知名的之一。開元寺始建於唐朝,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開元寺雙塔成了泉州的標志。

全國除了有很多開元寺以外,還有很多的西湖,泉州也有一個。泉州西湖位於市區西北部,名氣當然無法跟杭州西湖相比,但景色雅緻也是當地的一處風景名勝。

西湖公園緊靠著清源山,佔地面積100公頃,比杭州西湖小得多,這其實是一座人工湖。湖中有四座小島和三座橋,其中有一座21孔橋,是模仿北京頤和園的17孔橋而建。

泉州惠安縣位於海邊,自古就是海防要地,這里保留著一座完好的明代古城,叫做崇武古城。古城始建於明初公元1387年,是為了抵禦倭寇而修建的,現在是我國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

崇武古城還保留著四個城門,以及完好的城牆。城牆由白色的花崗岩砌成,全長近2500米,古城內還有幾個村子,保留著當地傳統建築風格的古民居,生活一如往常。

清源山位於泉州市區西北,是一處道教名山。這座山不算高,主峰海拔498米,因為距離泉州市區很近,是一處賞景的好地方。

清源山有一尊老君像,是清源山的一大奇觀。據說這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經過匠人略加雕琢,就成了一尊老君坐像,石像高5.63米,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稱號。

I. 紅色之旅的資料

紅色之旅
新華網福建頻道 2003-09-28 11:54:34

--------------------------------------------------------------------------------

閩西,是塊一風雲際會、英雄輩出的紅色土地;
閩西,是一塊彪炳青史、光照千秋的革命聖地。
翻開中國革命史,留政閩西厚重面壯麗的篇章。早在「五四」運動前後,馬列主義就開始在閩西傳播,些後
,鄧子恢、張鼎丞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在風雨如晦的歲月里,為光明的前景奔走吶喊,將革命的火種傳送閩西的崇山峻嶺,建立了地方黨組織,東肖後田暴動打響福建工農武裝暴動第一槍,掀起工農群眾運動和土地革命的熱潮。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從1929年3月至1930年6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三次由贛入閩,播撒革命的星星之火,與閩西地方革命相結合,摧毀閩西的反動統治,創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戰功赫赫,功勛卓著,威名遠揚,閩西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許許多多的閩西兒女胸懷大志,將自己青春的才華、智慧和精力獻給革命事業,使閩西二十年「紅旗不倒」。 而今,走進閩西這片神聖的土地,追尋革命前輩留下的足跡,睹物緬懷,我們依然可以感觸到當年燎原火種的溫熱,依然可以觸摸到當年如火如荼、沸騰群山、叱吒風雲、屠龍縛虎的革命斗爭的脈搏,感受到革命領袖和革命前輩在閩西大地上奔波求索、披荊斬刺刺、含辛茹苦,以至為國家民族而慷慨就義的壯烈事跡。
踏進閩西紅色的土地,就是走進了朝聖之地。
1929年12月底,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到達上杭縣古田鎮,在此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成為我黨我軍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里松蔭堂、協成店、文昌閣、樹槐堂、上杭縣城的臨江樓、龍岩新邱厝、連城縣新泉的望雲草室等,都是他們生活、工作與戰斗過的地方,毛澤東在此寫政了光輝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3年11月下旬,毛澤東專程人江西到才溪作社會調查,寫下了《鄉蘇工作的模範---才溪鄉》,即著名的《才溪鄉調查》。據《一代英豪》一書統計,才溪有10位將軍,4位副級以上老將軍、17位地師級老將軍。長汀縣城羅漢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理論家、思想家、宣傳家瞿秋白的就義地……
「今年十一,出境游不如國內游,國內游不如省內游。」在福州不少旅行社看來,大部分有意出行的人將把目的地鎖定在省內各地。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為迎合省內游市場,各地旅遊局推出了不少線路。
福州
「十一」黃金周,福州市共推出38條旅遊線路,除了10條精選旅遊線路(曾做報道)以外,另有5條紅色之旅旅遊線路、17條旅遊推薦線路,並有6條福州-寧德-溫州旅遊線路可供選擇。
五條紅色之旅線路:
1.晉安區紅色旅遊線路
福州解放紀念碑-壽山石館-紅軍墓-「二三」革命紀念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2.平潭紅色之旅線路
1996年全國三軍聯合作戰演習遺址之將軍山-泮洋石帆-仙人井
3.連江透堡紅色之旅線路
土地革命紀念亭-林氏宗祠(透堡暴動遺址)-古城堡-「二三」革命紀念碑-楊而菖故居及其陵園-凈安寺-鄭思肖、鄭監狀元故居-狀元井-報慈寺-登雲橋-文昌祠-保民堂-摩崖石刻-廬峰寺
4.長樂南陽村紅色之旅線路
長樂九澗山景區-天池景區-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館-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5.永泰紅色旅遊線路
青雲山(紅軍洞)-塔山公園(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碑)
十七條旅遊推薦線路:
1.閩江黃金水道游
台江游-船政主題公園羅星塔公園-金剛腿公園(停靠1小時)-猴嶼洞天岩-長門炮台-青芝山(停靠2小時)-五虎礁
2.馬祖海峽、琅岐親水游
台江游-馬祖海峽(眺望馬祖)-琅岐-朴樹林-海嶼媽祖廟-金雞報曉-沙灘
3.真山真水永泰游
青雲山姬岩景區-天門山景區-方廣岩景區-赤壁景區
4.商貿購物購房游
溫泉公園-五四路、華林路、五四北路的部分精品樓盤-東街、南街、津泰路商貿購物圈-沃爾瑪山姆會員店-金牛山公園
5.台江休閑購物游
中亭街-元洪城-集貿市場-海峽糖煙酒批發市場-花鳥市場-特藝城-好又多超市-沃爾瑪超市-大利嘉城
6.閩江沿線風光游
馬尾(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羅星塔、青洲大橋)-長樂(金剛腿公園、月亮灣、鄭和廣場、鄭振鐸公園、吉祥長樂公園、吳航廣場、猴嶼岩)-琅岐-金雞報曉-九龍洞-朴樹林-海嶼天後宮
7.閩都歷史文化游
烏山(於山)-烏塔(白塔)-福州文廟-三坊七巷(朱紫坊)-閩王祠-開元寺-林則徐出生地-冶山-歐冶池-華林寺-苔泉古井-福建省博物院-西禪寺
8.台江民俗古跡游
陳文龍紀念館-張真君祖殿-大廟山-福州商會-八角亭-琉球館-海潮寺
9.後花園秋景覽勝游
北湖之秋-畲家藍府-桃源溪-林陽寺-壽山瀑谷-北斗洋旅遊區-芙蓉谷-暢游桂湖溫泉
10.休閑運動健身游
北斗洋攀岩-滑草-射箭-壽山瀑谷
11.琅岐風光游
金雞報曉海灘-九龍洞-硯池湖-朴樹林-萬葉園-海嶼天後宮-天安寺-閩江雙龜-龍台駙馬府-琅岐祠堂
12.黃岐濱海戰地風光游
黃岐(參觀國家一級漁港、參與魚丸魚面製作)-觀音閣-望鄉亭-「海峽之聲」對台廣播站遺址-畚箕山軍事遺址-觀馬祖眺望台-後沙浴場-媽祖宮
13.畲鄉風情游
岱江畲族風情漂流-霍口畲家山莊觀看畲族歌舞表演,體驗畲族民俗風情-游覽龍潭裡自然森林保護區-羅源灣(海上漁村品海鮮)
14.福山福水福清游
後溪漂流-南少林-靈石山-石竹山-黃檗寺-天生園藝-彌勒岩
15.閩清古民居民俗風情游
宏琳厝-四樂軒-六葉祠-岐廬古寨-水口電站
16.平潭海蝕地貌精品游
泮洋石帆-東海仙境西景區的球狀風化石-海岸年輪岩-火山岩海蝕地貌、峽谷、岩洞-仙人井
17.名山勝水永泰游
青雲山峽谷瀑布-紅軍洞-鳳尾瀑布-青龍瀑布-白馬雙溪-龍潭-刺桫欏植物群-仙女瀑布-白馬瀑布

六條福州周邊游線路:
1.福州鼓山風景名勝區-福州閩江公園-福州美食街、步行街-寧德太姥山-溫州雁盪山-溫州楠溪江
2.福州江濱大道-福州馬尾-寧德白水洋-溫州南雁盪山-溫州江心嶼-溫州市區購物
3.福州永泰青雲山景區-寧德鴛鴦溪-溫州江心嶼-瑞安(玉海樓、寨寮溪)-溫州市區購物
4.曇石山文化遺址-福州林則徐祠堂、出生地-福州三坊七巷古民居-寧德楊家溪-寧德支提寺-溫州平陽南雁盪東西洞、順溪-溫州小商品一條街購物
5.福州平潭海壇風景區-寧德三都澳-溫州雁盪山-溫州楠溪江-溫州市區購物
6.福州壽山石文化覽勝-福清石竹山-寧德赤岸-溫州江心嶼-市區夜景
另外,連江把「海樂夢」豪華游輪連馬海域親情游、洞天福地青芝山風景名勝游、苔海島捕撈體驗游、「青芝-覆釜」登山健身游、溫泉高爾夫休閑游等作為今年「十一」旅遊黃金周5條重點線路。
泉州
泉州市新整合出8條短線旅遊線路,這8條短線旅遊線路分為「半日游」和「一日游」。
「半日游」線路3條,分為A線、B線、C線。「A線」是「老君岩-開元寺-府文廟-清凈寺-後城旅遊文化街」;「B線」是「海交館-伊斯蘭教聖墓-南少林寺-西湖公園-天後宮-北門旅遊購物街」;「C線」是「海交館-清源山風景區-北門旅遊購物街-美食街」。
「一日游」線路共5條,分為A線、B線、C線、D線、E線。「A線」是「海交館-伊斯蘭教聖墓-老君岩-九日山-開元寺-天後宮」;「B線」是「南少林寺-洛陽橋-仙公山-施琅將軍墓-後城旅遊文化街-美食街」;「C線」是「晉江摩尼教草庵-石獅黃金海岸-姑嫂塔-石獅僑鄉名特優旅遊購物」;「D線」是「海交館-清源山-西湖公園-開元寺-塗門街(府文廟、清凈寺、關帝廟)-天後宮」;「E線」是「真武廟-刺桐古港-崇武古城-西沙灣民俗風情園-中國雕藝城-洛陽橋」。
惠安推出富有惠安特色和貼近百姓的旅遊線路。
特色游包括,崇武古城風景區民俗表演;西沙灣民俗風情園有遊客參與性較強的濱海休閑、運動及篝火晚會;國慶特價特色茶、崇武名小吃品嘗活動。
百姓生活游的線路有:百姓民俗體驗游(崇武古城風景區-古城內古民居-西沙灣民俗風情園-小惠女民俗漁家風情);百姓濱海度假游(山霞青山灣-崇武西沙灣-古城風景區-半月灣-小濱海林區);百姓休閑健身游(洛陽江紅樹林保護區觀鳥-洛陽橋魚樂園垂釣-科山森林公園-中新花園音樂噴泉廣場-赤湖海濱森林公園);百姓古跡覽勝游(洛陽古橋-科山寺-凈峰寺弘一法師故居-崇武古城-西沙灣解放軍烈士廟)。
在長汀縣城關水東街。坐西朝東,原系中華基督教堂,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88平方米。民國21年1932春,中共福建省委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省委機關即設於此。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羅榮桓等率領東路軍來汀,在此召開攻打漳州的軍事會議。會後,毛澤東率東路軍攻打漳州,周恩來留汀指導福建省委做支前工作。舊址前半部分為禮堂,是黨代會會場;後半部分是樓房,樓下有4個房間和庭院,樓上中廳是召開攻打漳州會議室,左右兩側各有2個房間。周恩來住在左側房間。1978年,國家文物局撥款維修復原,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位於水口鎮昆坂村坂里。1943年,在國民黨頑固派大肆「圍剿」革命根據地時,為隱蔽積蓄力量,中共福建省委從閩北轉移到閩中,同年12月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及游擊隊20多人來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間,省委機關游擊隊陸續來到坂里。
省委機關轉移到坂里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蓋起了18座竹棚,開了2個操場。在德化大溪、永雁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幾個據點,使閩北、閩東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閩中地區的莆仙、晉南惠等根據地聯結起來。這一時期,坂里村曾成為全省革命活動中心。省委機關在這里召開省委會議,進行整風文件學習,創辦《頑強斗爭者》刊物。游擊隊奇襲莆田縣涵江交通銀行所繳獲的偽幣,也是帶到坂里,由省委分別發送給閩北、閩東北和福州等地區的地下黨組織,還曾在這里用電台同中共中央聯系過,並組織水口毛厝、坂里的群眾進行抗丁、抗稅的斗爭。省委機關在坂里住了4個月,於1944年6月分3批轉移到仙游東湖……
為紀述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和斗爭經歷,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績,讓後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發建設「紅色之旅」旅遊線路。泉州市委決定在坂里恢復省委舊址部分原貌、現已建成新的陳列館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