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臨清旅遊地方

臨清旅遊地方

發布時間: 2021-03-11 11:52:04

Ⅰ 去臨清有什麼地方可以玩

你好。臨清值得去的景點是:臨清塔、清真寺、
葡香園、五樣松。這幾個地方除清真寺外內都在城外,離城很容遠,都沒有公交車到(臨清城內公交車很少)。想去只能乘坐最方便的機動三輪(當地叫
三馬)。上車3元,去以上景點大約價格參考:
臨清塔:10元;清真寺:5元;五樣松:6元;葡香園:10元。

Ⅱ 山東臨清附近3.4百里有啥旅遊景點

臨清抄市位於我國京九鐵路進入 山東省北襲部第一站上,地處東經115o42'北緯36o61',西隔衛河與河北省臨西縣相望,東隔馬頰河與高唐、茌平二縣為鄰,北部與德州地區夏津縣相連,南部與聊城市和冠縣接壤,全境東西長55.44公里,南北寬29.88公里,總面積957平方公里。 臨清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可上追商代。明清運河漕運興盛之期,臨清成為運河之畔的重鎮,是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在明清史上留下過輝煌的一頁。 建國後,臨清隸屬河北邯鄲專署,1952年11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專署,12月改署聊城專署。1958年設置臨清市,1963年撤市復臨清縣。1984年以撤縣復市。下轄14個鄉,5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995年底,又增加煙店、魏灣、臨東、大辛庄4個鎮,共計9個鎮、10個鄉。城區內設新華路、青年路、先鋒路3個街道辦事處。 土特產品 主要有棗膊、千張襖、醬菜、哈達、獅貓等。

Ⅲ 臨清的旅遊

臨清市境內擁有名勝古跡70餘處,其中運河鈔關、舍利寶塔、清真寺、鰲頭磯等專2組11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位於臨清市青年路中段。中共臨清市委、市政府於1998年10月建成此館。
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築為仿古式,典雅大方。展廳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序幕廳,其中陳列有毛澤東為張自忠題寫的「盡忠報國」。第二部分為張自忠生平事跡展覽,展有200餘幅珍貴歷史照片和部分文字資料。第三部分為張自忠紀念碑廊,共收入朱德、董必武、季羨林等題詞碑刻50餘塊。第四部分為張自忠故里碑亭。該館已被列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Ⅳ 臨清這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清真寺 ,阿拉伯稱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臨清俗稱「禮拜寺」。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現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均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交通: 聊城交通便利。聊城是山東省交通發達的城市,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 五樣松 ,東郊陳墳村北,有1株古樹松柏,為明永樂年間所植,因葉狀有竹篾、米粒、喇叭、針、剌5樣,故俗稱「五樣松」。此檜柏高16米,樹圍2米,樹干中腰凸結疊出,樹冠綠蔭如傘,其枝曲彎蜿伸,似虯龍騰旋。每年春來,枝吐青翠,葉搖婆娑,姿態萬千,遊人紛至,憑欄觀賞。臨清縣志中載有邑人張樹梅以「東郊孤松」賦詩:「中有長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龍蛇。菀枯不與凡卉並,郁然直上色參天。」 舍利寶塔 位於臨清市城北2.5公里許運河東岸,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 臨清運河鈔關 (收取關稅之所)在鰲頭磯南300米處大運河西岸。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為當時運河上八大鈔關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 70餘年的歷史。現存有鈔關儀門,南、北穿廳,公堂、巡攔房、船料房、官屬合房等80餘間古建築,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運河槽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並且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之初,基於臨清成為漕運咽喉、商業都會以及諸王練兵、漕糧儲積、貢磚燒制、商市稅征等原因,永樂二十一年門1423年),山東巡撫陳濟上疏:要求在臨清設鈔關。宣德四年門1429年),鈔關之設自此始。這時運河上共設鈔關七處,臨清為其一。 臨清的下轄的鄉村故事很多,諸如臨清是八岔路鎮的辛集村,據說有一棵槐樹,一年開五種花,被當地人稱為「無花槐」;楊二庄村多以汪姓人居多,相傳全國之內所有姓汪的人隸屬一家。楊二庄村西有一十畝左右的陵園,是汪氏家族的祖塋。每隔五年的大年初五這里舉行一次大的祭祖活動,場面壯觀,聲勢浩大!

Ⅳ 臨清有什麼名勝古跡

臨清的名勝古跡如下:

1.清真寺

清真寺座落在衛運河東岸。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為全國十大清真寺之一。建築群體總面積1.6萬平方米。坐西向東,由正門班可樓、大殿望月樓、南北講堂、藏經閣、沐浴房、後門組成,建築排列對稱和諧,美麗壯觀。前門牌樓二層三開間,歇山重檐中高旁低,造型莊重靈秀。前後門兩方匾額,「誠意正心」、「彝倫攸敘」,椽木斗拱,格靈門窗。今經修葺,煥然一新,配以新置三洞新門,白石甬道,玉石雕欄,古柏森森,環境優雅別致,賞心悅目。大殿堂正殿三間,抱廈為前,殿前丹墀一方,開闊潔凈,四周圍以玉石欄桿。殿前廡殿頂,迭梁四梁八柱,空間廣闊,透雕精細玲瓏別致,具典型明代建築風格。後殿有三券頂門相通,牆面繪制花鳥圖案式壁畫,藻井亦為阿拉伯文字相結合式圖案,彩繪工整艷麗,變化有致得體。

Ⅵ 臨清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清真寺 ,阿拉伯稱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臨清俗稱「禮拜寺」。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現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均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交通: 聊城交通便利。聊城是山東省交通發達的城市,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 五樣松 ,東郊陳墳村北,有1株古樹松柏,為明永樂年間所植,因葉狀有竹篾、米粒、喇叭、針、剌5樣,故俗稱「五樣松」。此檜柏高16米,樹圍2米,樹干中腰凸結疊出,樹冠綠蔭如傘,其枝曲彎蜿伸,似虯龍騰旋。每年春來,枝吐青翠,葉搖婆娑,姿態萬千,遊人紛至,憑欄觀賞。臨清縣志中載有邑人張樹梅以「東郊孤松」賦詩:「中有長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龍蛇。菀枯不與凡卉並,郁然直上色參天。」 舍利寶塔 位於臨清市城北2.5公里許運河東岸,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 臨清運河鈔關 (收取關稅之所)在鰲頭磯南300米處大運河西岸。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為當時運河上八大鈔關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 70餘年的歷史。現存有鈔關儀門,南、北穿廳,公堂、巡攔房、船料房、官屬合房等80餘間古建築,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運河槽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並且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之初,基於臨清成為漕運咽喉、商業都會以及諸王練兵、漕糧儲積、貢磚燒制、商市稅征等原因,永樂二十一年門1423年),山東巡撫陳濟上疏:要求在臨清設鈔關。宣德四年門1429年),鈔關之設自此始。這時運河上共設鈔關七處,臨清為其一。 臨清的下轄的鄉村故事很多,諸如臨清是八岔路鎮的辛集村,據說有一棵槐樹,一年開五種花,被當地人稱為「無花槐」;楊二庄村多以汪姓人居多,相傳全國之內所有姓汪的人隸屬一家。楊二庄村西有一十畝左右的陵園,是汪氏家族的祖塋。每隔五年的大年初五這里舉行一次大的祭祖活動,場面壯觀,聲勢浩大!

滿意請採納

Ⅶ 臨清這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可以到河北邢台大峽谷。雲夢山。濟南的金象山。九頂塔,大明湖。趵突泉。九如山。這些都不錯哦。當天來回一般早上6點走--晚上7點回。尤其是雲夢山和趵突泉景色非常美,東昌湖。
希望採納,謝謝。

Ⅷ 臨清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 清真寺 ,阿拉伯稱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臨清俗稱「禮拜寺」。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現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均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交通: 聊城交通便利。聊城是山東省交通發達的城市,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 五樣松 ,東郊陳墳村北,有1株古樹松柏,為明永樂年間所植,因葉狀有竹篾、米粒、喇叭、針、剌5樣,故俗稱「五樣松」。此檜柏高16米,樹圍2米,樹干中腰凸結疊出,樹冠綠蔭如傘,其枝曲彎蜿伸,似虯龍騰旋。每年春來,枝吐青翠,葉搖婆娑,姿態萬千,遊人紛至,憑欄觀賞。臨清縣志中載有邑人張樹梅以「東郊孤松」賦詩:「中有長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龍蛇。菀枯不與凡卉並,郁然直上色參天。」 舍利寶塔 位於臨清市城北2.5公里許運河東岸,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 臨清運河鈔關 (收取關稅之所)在鰲頭磯南300米處大運河西岸。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為當時運河上八大鈔關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 70餘年的歷史。現存有鈔關儀門,南、北穿廳,公堂、巡攔房、船料房、官屬合房等80餘間古建築,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運河槽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並且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之初,基於臨清成為漕運咽喉、商業都會以及諸王練兵、漕糧儲積、貢磚燒制、商市稅征等原因,永樂二十一年門1423年),山東巡撫陳濟上疏:要求在臨清設鈔關。宣德四年門1429年),鈔關之設自此始。這時運河上共設鈔關七處,臨清為其一。 臨清的下轄的鄉村故事很多,諸如臨清是八岔路鎮的辛集村,據說有一棵槐樹,一年開五種花,被當地人稱為「無花槐」;楊二庄村多以汪姓人居多,相傳全國之內所有姓汪的人隸屬一家。楊二庄村西有一十畝左右的陵園,是汪氏家族的祖塋。每隔五年的大年初五這里舉行一次大的祭祖活動,場面壯觀,聲勢浩大!

Ⅸ 臨清什麼地方最好玩

臨沂什麼地方都好玩,但是晚上最漂亮的還是濱河大道!

Ⅹ 現在一日游,臨清周邊有什麼景點

臨清的名勝古跡如下:
1.清真寺
清真寺座落在衛運河東岸。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為全國十大清真寺之一。建築群體總面積1.6萬平方米。坐西向東,由正門班可樓、大殿望月樓、南北講堂、藏經閣、沐浴房、後門組成,建築排列對稱和諧,美麗壯觀。前門牌樓二層三開間,歇山重檐中高旁低,造型莊重靈秀。前後門兩方匾額,「誠意正心」、「彝倫攸敘」,椽木斗拱,格靈門窗。今經修葺,煥然一新,配以新置三洞新門,白石甬道,玉石雕欄,古柏森森,環境優雅別致,賞心悅目。大殿堂正殿三間,抱廈為前,殿前丹墀一方,開闊潔凈,四周圍以玉石欄桿。殿前廡殿頂,迭梁四梁八柱,空間廣闊,透雕精細玲瓏別致,具典型明代建築風格。後殿有三券頂門相通,牆面繪制花鳥圖案式壁畫,藻井亦為阿拉伯文字相結合式圖案,彩繪工整艷麗,變化有致得體。

2.古跡鰲頭磯
鰲頭磯位於今臨清市中區汶河分汊處。明初,臨清治所由舊縣村遷至今市中區考棚街,周圍方圓數里稱為「中州」。《臨清縣志》載,在鰲背橋西南數十步中州東起處,砌以石,如鰲頭突出,築觀音閣於其上,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後,明知州馬綸題曰「鰲頭磯」。鰲頭磯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尚存古建築一組,周圍樓閣環合。北殿3間,稱「甘堂祠」(俗稱「李公祠」);南樓3間,名「登瀛樓」(俗稱「望河樓」);西殿3間,曰「呂祖堂」;東樓3間,謂「觀音閣」。閣建於樓上,呈方形,正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瓏別致。磯底部方台原以磚砌就,台中間東西向有門洞,洞楣上書「獨占」二字。台上閣樓歇山重檐,前出抱廈,後落一壘,主體用3、5、7梁架構成,上覆筒瓦,脊上有陶制獸形裝飾,飛檐四排。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布局得體,玲瓏纖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區典型的木結構建築群。明清兩代,運河漕運鼎盛之時,文人騷客常登臨樓閣眺望運河,見船來舟往、帆檣如林,即寄情抒懷、賦詩唱和。明代大學士李東陽曾賦七絕:「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千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繪聲繪色地勾勒出當年繁盛的運河風光。1978年,依原貌修葺一新。1984年又做進一步彩繪修繕,並將市博物館設置 於此。著名書畫家李苦禪、蔣維菘、高啟雲、黑伯龍等為其題匾作畫,使古老的鰲頭磯又添異彩。1992年,鰲頭磯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舍利寶塔
舍利寶塔座落在城北郊三里許衛運河套內,重修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寶塔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塔高60餘米,塔座用條石砌基,平面呈八角形,塔身9層,周長39米,南面壁門,門楣上鐫刻舍利寶塔,為明萬曆進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題。密檐寬1.55米,陶質斗拱,每層檐下置「阿彌陀佛」,陶磚雕,轉角下蓮花承托,裝飾精細,排列勻稱。二層以上每層八面設門,四通四假,布局巧妙,工整嚴謹。塔內每層均有石刻記載建塔宗旨,籌資等事。其第6層為各層建築精緻之最,內有匾額一方,上書「秀聚中天」。東西兩窗橫眉上書「東興岱嶽」,「西引太行」。塔內有通天塔心木柱轉角形梯道,可旋轉迂迴登臨塔頂。塔身上下收分很少,通體基本垂直。塔頂呈盔形,巍峨壯觀。登臨頂層極目遠眺,孤帆遠影,運河如帶,頓覺心曠神怡。自明朝以來許多文人墨客賦詩詠懷,「孤塔臨河岸,崢嶸插碧天,帆影望中沒,鍾聲幕後圓」等不少佳句至今被人們所吟誦。舍利寶塔被收入國家文物總局編纂的《中國名勝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