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文化旅遊前景分析

文化旅遊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3-12 00:04:15

『壹』 旅遊業有發展前景嗎

旅遊業有發展前景,隨著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旅遊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將對旅遊需求增長發揮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城鄉居民收入將穩定增長,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這將進入世界旅遊界公認的旅遊業爆發性增長階段。



(1)文化旅遊前景分析擴展閱讀

2019年12月19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研究團隊歷時一年編寫的《2019年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在武漢發布。《報告》從全球與國內聯動、社會經濟文化融合的大視角,對年度中國旅遊業發展績效和重點、熱點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與評價,並對中國省域旅遊競爭力和重點城市旅遊競爭力進行了評價和排名。

《報告》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文旅機構改革順利推進,產業發展政策環境良好,文化和旅遊機構改革順利推進,為文化和旅遊這兩大產業的深度融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大市場運行持續向好,入境市場持續回溫。」《報告》介紹,從增長速度來看,出境及入境遊客人次與收入增速均呈上升趨勢,而國內市場增速相對放緩。從近三年數據來看,中國出境旅遊人次呈快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為9.1%。

『貳』 中國旅遊發展趨勢

旅遊服務抄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 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 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服 務范圍在不斷拓寬,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做得很不夠。發達國家基本上實現了旅遊服務 社會化,它的服務對象包括旅遊者、各類企業以及政府等。今後我國旅遊服務的觸角也將會 不斷延伸,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另 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旅遊 服務,真正實現旅遊服務全面化、社會化。

『叄』 文化旅遊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國家重視推動發展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文化旅遊是什麼?

文化旅遊不是為了旅行而打出文化的旗幟,去消磨一段時光;而是為了文化不惜千里迢迢旅行去親身經歷、去沉浸其中,從中獲得獨一無二的愉悅感。換言之,文化旅遊重要的不是旅途和目的地,而是文化;在文化旅遊中,旅遊是配角,文化是主人,這才是文化旅遊的真實內涵。

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及佔GDP比重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內旅遊市場高速增長

2017年,國內旅遊市場高速增長,入出境市場平穩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初步測算,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

文化旅遊受阻

如果說中國文化旅遊是一個軟體的話,要讓這個軟體完美運行起來,一定要與之相配的硬體,這個硬體便是省際高速的連通。以我所經這五省來看,交通先進的省份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但是在出省大通道建設上,依然非常不樂觀,與交通相對落後省份相差不大。總體感覺,各省普遍不樂意更多修建跨省大通道。

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以地方建設為主,地方出於自身經濟發展考慮,往往優先建設連接經濟相對發達地市和省區的高速公路,而在連接經濟欠發達地市和省區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害怕自己出錢出力修路,讓鄰省佔了便宜,寧可選擇以山為關、以河為卡,不願意開辟更多的出省通道,人為地阻礙地區間經濟文化交通,也讓文化旅遊者深感遺憾。

其實,文化不是某個地區所獨有的,文化旅遊幾乎都具有跨地區的特性,比如搞的禪宗文化主題文化旅遊,還有類似紅色文化旅遊、客家文化旅遊、大別山文化旅遊等等,都是分布在跨省區域上的,如果在交通互聯互通上遲遲懷著地方利益至上的小算盤,文化旅遊這場盛宴,想做出更飽滿的內涵和更加豐富的層次,那無疑不可能的。

現在,國家已經將發展文化旅遊,視作未來經濟新增長點而加以重視,一是將省際高速公里的規劃和修建主導權從各省收歸中央,凡是跨省通道,都應該由中央交通部門來主導,這就避免了地區本位主義的干擾;二是應該對省際區域較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加強督促和考核,讓他們拿出不怕別人佔便宜、大家一同發展文化旅遊的誠意和勇氣來,共享文化資源,共同分配文化利益,把文化旅遊這場大戲唱得更加精彩!

『肆』 文化旅遊發展的前景

文化旅遊: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專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屬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不過根據個人做旅遊的經驗來看,前景一般國內遊客一般是以散客團隊為主,散客就是普通民眾,團隊一般都是由單位組織,普通民眾都是以近郊遊為主,近郊遊的主要景點都是以自然風光為主,當然這些年還是出現以遊玩主題公園的旅遊活動。因普通民眾的知識水平的限制,除非像聞名世界的文化遺址才會有慾望前往,而這些大多也是以自然景觀為依託的像長城,純文化旅遊的話受限於出行人的知識水平,畢竟目前人民的旅遊需求還是在自然風光一類上。

『伍』 中國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實踐表明,發展旅遊業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是統籌經濟社會以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落實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因為旅遊直接就是為人服務的,大家也知道,從中國的旅遊業,過去不知旅遊為何物,到現在認為旅遊是高端消費,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國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這個也說明了旅遊業的發展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一種需求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點,是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上升、國際影響不斷的擴大、市場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
第二個表現是國內旅遊,國內旅遊持續全面增長,國內旅遊是旅遊量最大、潛力最深、基礎性最強的,國內旅遊良好的成長性能和強勁的帶動功能繼續蓬勃發展,居民出遊人數持續增長,國內旅遊首先是把入境旅遊放在首位,應該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國內旅遊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三個表現是出境旅遊,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公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出國旅遊目的地不斷的增多,我國國民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速度,出遊范圍更加寬廣、出遊方式更加靈活、出遊規模日益擴大。
從國內旅遊來說,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擁有13億人口,這里把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做了簡單的介紹。
中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第一個,從政治上看,當前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國內立足改革與發展,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際立足和平發展,整體塑造文明大國形象,而作為旅遊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符合構建以人為本、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國策取向,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也不斷的得到提升,從1985年,中央首次明確旅遊產業的地位,到1992進一步明確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再到1998年將旅遊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直到十一五期間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大培育,從這個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二個,從經濟環境分析,經濟環境表現為強力支撐和轉型躍升,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就為中國發展旅遊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環境越來越寬松,對於入境旅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發展轉變,按照預測,未來10年將保持7%的穩健增長的態勢,國民人均GDP也將大幅度提升,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總體上得到滿足以後,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旅遊人口、出遊率、旅遊花費及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拐點。而且剛才講了,旅遊從目前來說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這些經濟環境將呈現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鎮居民休閑游、農村居民觀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樣我們說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是強力支撐著轉型升級。
第三個,從社會環境來講,因為大家知道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中國大力創造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居環境、民生經濟、和諧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中國作為全球最安全的旅遊地國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遊的雙向互動效應,能為發展旅遊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國民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和提供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匯集全民的基礎上,旅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之一,理應也肯定應當成為人類共享、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閑旅遊消費也正在逐步進入國民生活領域,休閑權、旅遊權,如同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是人類全面發展應該享受的權利。這是從中國的旅遊發展來看,從傳統的觀光游正在向休閑、度假發展,所以這樣中國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共享成果。
第四從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表現為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融大國,大家知道中國文化正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崛起,中國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加上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中國旅遊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提升中國旅遊產業的形象。也就是說中國的旅遊業經過30年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越來越注重文化與旅遊的關系,因為文化因旅遊而傳承,旅遊因文化而繁榮,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以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是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同繁榮。
第五個,科教環境,科教興國創新發展,隨著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信息科技化、裝備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遊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運用,這些科教興國方略實施,科技的增強是促使了旅遊業開發的手段、經營方式、發展空間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有利於中國旅遊業直接面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與此同時,國民教育的普及化、國民教育旅遊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於提升國民素質、旅遊環境和旅遊意識,也可以極大的增強遊客的旅遊品質和旅遊創新,因為科教的興起,旅遊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素質,包括產權酒店和分時度假,這里涉及到國民的素質問題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中國旅遊業從事業型,過去中國旅遊業是事業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也實現了從資源經濟到要素經濟,再到產業經濟兩次質的飛躍,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旅遊業戰略轉型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旅遊業將進入強國旅遊時代、全民旅遊時代、休閑旅遊時代、品質旅遊時代,而中國經過研究判斷,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中國的旅遊業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又由於旅遊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需求。所以風雨過後,中國旅遊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拐點,實現新一輪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