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建全黨組織,從而加強領導建設社區文化
根據社區人口及黨員分布的情況,合理成立各級的黨組織,要切實的加強領導社區文化的建設,在社區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要制定出統一性標准和目標,逐漸形成系統的,長期性發展的局面。還要加強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工作,要提高執政能力,並樹立起黨員幹部良好形象,從而打造出牢固的黨群關系與干群關系,這將為社區和諧發展奠定出組織基礎與群眾基礎。
2、教育引導,營造濃厚文化建設氛圍
思想能夠指導行動,認識高度能決定工作力度。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教育社區黨員幹部在思想上來重視社區的文化建設,要認識建設社區文化在促進和諧社區構建,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堅持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的原則,建立良好社區教育環境,打造出特色社區文化。另外,大力引導居民積極的參與建設社區文化,夯實文化建設中的群眾基礎。還要求虛心的學習,走出去、引進來,學習和借鑒其它社區先進經驗與好做法,改善自己的社區文化建設總方案。鼓動幹部群眾一起參與,共同營造深厚的文化建設氛圍。
3、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建起社區文化的發展平台
社區文化的建設要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方面如果投入不足,就會使得社區基礎設施破舊甚至於缺乏,在現有設施當中,大多數以醫療、教育、健身娛樂類設施為主,常常缺少建設文化類設施。下一步就應加大對資金的有效投入,改善現有的設施時應注重建設文化設施。社區和諧的真正意義是人的內心和諧,也可以說是一定文化層次和諧,這就需要用知識來熏陶及創造學習氛圍,社區的圖書館有社會教育職能、倡導主流職能、休閑娛樂職能、傳遞信息職能,這正符合社區文化的建設要求。社區的圖書館發揮職能時會在很大程度提高社區中居民文化素質,促進社區成員良性交往與聯系,進而激發出社區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共同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的意識,使社區文化和諧進取,使社區文化能夠繁榮發展,使社區的政治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區的圖書館可以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它是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開辦小型的、方便的、貼近市民生活的社區性圖書館已經成為社區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4、提高認識,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工作,把社區文化工作的成效納入政績考核的范圍。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設備,積極與轄區單位聯系,爭取轄區單位將文化活動場所向群眾開放。根據群眾需要,通過街道文化站與轄區合辦各類培訓班(如書畫、音樂、舞蹈等),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品位,增加社區文化活動內容。讓群眾能夠廣泛參與,起到陶冶情操,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的作用。使社區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用健康、易於接受的文化活動佔領社區文化陣地。
5、加強社區文化陣地建設。要採取新建、擴建、改建等辦法,加快推進以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社區文化廣場、社區文化活動室等為主體的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社區文化設施網路。要千方百計地用活用好用足現有的社區文化設施,提高社區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和社會效益,杜絕外包私用,將社區文化活動場所變成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等低俗文化和有害文化的傳播基地。要倡導社區內的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向社區居民開放文化設施,實現文化設施資源共享。
6、多方面籌措經費,確保社區文化活動持續發展。社區文化屬公益性事業,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無論在設施建設、設備補助,還是在每年的活動經費上給予適當的投入,並充分利用機關、社團、企業、學校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開放,既補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動場所的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1)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走「共建、共享」之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利用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家庭文化等為外延創造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繁榮;(2)拓展低償服務,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項目,實行低收費的辦法進行服務,既可達到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又使居民群眾能夠負擔,易於接受。
7、加強社區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首先要配備有文藝專長,熱心於社區文化事業的專職工作人員,參與團隊的管理工作;其次要經常組織社區文藝骨幹進行培訓,使之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軍,社區文化活動的帶動人,使社區文化全面活躍起來。同時要注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 深圳華僑城社區特色文化
用文化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深圳華僑城走出發展文化產業特色之路
在中國第三屆文博會上,以旅遊和文化作為主業的華僑城的展場和展品,給參觀的中外來賓留下了深刻印象。觀眾評價華僑城是美麗的深圳一片充滿綠色和文化詩意的土地。這是近年來華僑城集團精心打造各種創意獨特的文化符號和新生活方式,積極探索一條發展文化產業的特色之路結出的豐碩果實。
「我們的願景是成為中國最具創想文化和影響力的企業,我們的使命是通過獨特的創想文化致力於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在最近召開的一次華僑城集團品牌戰略發布會上,華僑城集團首席文化官鄭凡對記者如是表達了華僑城的發展戰略和企業使命。
作為我國也許是唯一一家將文化產業納入主營業務發展的大型中央企業,華僑城近年來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典範,並孵化出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文化產業群,其中包括錦綉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何香凝美術館、華夏藝術中心等眾多知名文化企業品牌。以深圳為起點,華僑城文化產業模式乃至華僑城的以文化為元素的高品質生活方式已經開始向北京、上海、成都擴展……
華僑城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個性。其特色之一是文化產品的原創性。在5月17日第三屆文博會開幕的當天,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型原創劇場秀《E秀》在深圳華僑城華夏藝術中心登場,這台由華僑城集團精心打造、全部由外籍演員出演並採用拉斯維加斯「主題秀」模式的演出,不但顛覆了傳統鏡框式舞台劇的種種束縛,給觀眾帶來多維度的感官震撼。更主要的是,《E秀》是美方根據中方的要求全新製作的一台劇目,華僑城集團擁有全部的知識產權。
其特色之二是文化形態的多元化。華僑城的文化產業包括文化設施、文化機構、文藝演出等多個支點。華僑城集團推出的何香凝美術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以及《元素》、《歡樂無極》等多部文化精品,通過整合藝術展覽、劇場演出、節慶活動、創意作品等,形成了華僑城涵蓋文化產業多個方面、多元化的文化產業特色。
其特色之三是華僑城文化產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一體化的創意文化產業鏈,涵蓋創意、研發、設計、製造、展覽、交易、編導、演出等所有環節,文化的內生機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這也是華僑城的文化產業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原因之一。
其特色之四是厚重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的大型中央企業,華僑城也承載著一種濃郁的文化使命感和深厚的社會責任感,積極致力於非盈利性、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為提升深圳的城市文化品質、提升市民文化品位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華僑城對文化產業的全情投入,也換來了「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等無數榮譽,構成了華僑城這塊中國文化產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如今的華僑城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化之城」,文化的元素滲透進了這片5.6平方公里小區的每一個生活細節上:全市單位面積最多的雕塑、一個國家級的美術館、6個歌舞和藝術團、10個劇場……五彩繽紛的文化形態在這里共生共榮。
一位居住在華僑城的文化人這樣評價了華僑城的價值和意義:「某種意義上,華僑城已經成為一個城市文化品位和優質生活方式的代名詞;華僑城用充滿活力的創想精神為其每個落足的城市都提供一個人們可以詩意棲居的優質生活空間。或許,這才是華僑城作為一個中央企業所肩負的、高於經濟利潤之上的真正價值所在。」
3. 淺談如何加強社區基層文化建設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工作,把社區文化工作的成效納入政績考核的范圍。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設備,積極與轄區單位聯系,爭取轄區單位將文化活動場所向群眾開放。根據群眾需要,通過街道文化站與轄區合辦各類培訓班(如書畫、音樂、舞蹈等),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品位,增加社區文化活動內容。讓群眾能夠廣泛參與,起到陶冶情操,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的作用。使社區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用健康、易於接受的文化活動佔領社區文化陣地。
(二)加快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廣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以社區面積和居民人口為基數,按比例增設文體活動場地和文體活動用房,配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多功能活動廳等室內外活動場所。歷下區部分社區做的不錯,配備有電腦室、圖書室等等場所。
(三)多方面籌措經費,確保社區文化活動持續發展。社區文化屬公益性事業,完全依賴政府單方投資也不行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解決經費短缺問題。
1、財政給予適當投入。無論在設施建設、設備補助,還是在每年的活動經費上給予適當的投入,並充分利用機關、社團、企業、學校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開放,既補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動場所的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
2、實行低償服務。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項目,實行低收費的辦法進行服務管理(如電影、舞會等)。對於社區居民以低於市場價的標准收費,既可達到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又使居民群眾能夠負擔,易於接受。
3、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走「共建、共享」之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利用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家庭文化等為外延創造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繁榮。
(四)加強社區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素質高、作風正的要求,建設一支以業余骨幹為主、專業人員為輔的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負責組織、指導社區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文化建設的生機與活力。要培育具有社區特色、業務精、素質高的社區文化骨幹隊伍,定期開展專業培訓,為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增強社區文化骨乾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使之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軍,社區文化活動的帶動人,使社區文化全面活躍起來。要充分發揮社區內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人才集聚的優勢,將社區內單位的文化骨幹融入社區文化隊伍,提升社區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其次要配備有文藝專長,熱心於社區文化事業的專職工作人員,參與團隊的管理工作。像歷下區甸柳一居,就是從區、市級文化館請專業老師定期來輔導、帶隊,使各支隊伍素質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升高
(五)豐富社區文化活動內容。
要堅持貼近社區實際、貼近社區居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社區文化活動,充分考慮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鄉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的結合,從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環境美化、科技普及、藝術培訓等方面充實社區文化內容,以歌舞音樂、說唱彈奏、琴棋書畫、體育競技等形式進行社區文化傳播,想社區居民之所想,應社區居民之所需,解社區居民之所盼,引導社區居民自覺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保持社區文化活動旺盛的生命力,滿足不同層次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歷下區某些社區做的很好,像甸柳一居社區,就開設有免費的舞蹈隊、電腦班、模特隊、合唱隊、民樂隊等等,居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班,該社區的居民普遍具有強烈的幸福感、責任感、滿足感,社區更是非常團結、和諧!
(六)推動社區文化服務創新。
要根據社區區位、社區內單位、社區居民的文化優勢,舉辦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開展特色文化社區創建活動,創建各種有品位、有特色的歷史文化社區、科普社區、生態社區、園林社區、茶文化社區等。要組織國內外文化藝術團體來社區交流,開展高雅藝術、經典藝術進社區活動,從總體上提高社區居民的欣賞水平,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品位。要以信息化為基礎,搭建社區文化信息服務平台,發展和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讓社區文化信息化服務融入社區居民生活。
4. 如何加強社區及鄉村文化建設
(一)社區文化體系。
鄉村社會學家楊懋春指出,鄉村社區是以家庭為單位,以村為中堅,以集鎮為范圍的開放空間。鄉村社區能夠代表一個地理范圍內的文化特徵(包括傳統、風尚、特色等),也能夠體現鄉村的群體合作,而群體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現。鄉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整個社區的參與。鄉村旅遊的社區參與是指在開展鄉村旅遊的地區,社區群眾全面而有效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不僅參與旅遊決策和規劃,還參與旅遊地環境保護、旅遊地社會文化維護等多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恢復或重建鄉村歷史文化遺跡和鄉村文化傳統突出歷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過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現鄉村特色,通過塑造社區居民的整體形象和舉辦社區文化活動形成社區核心價值體系,並最終發揮社區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體系。
鄉村文化庭院,是在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根據鄉鎮自然村莊的布局結構選擇的、能夠代表鄉村典型文化的農戶及其庭院,目的在於通過其示範輻射作用帶動整個村莊的文化建設。這既有利於對具有特殊價值的特定區域進行動態性保護,又能夠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庭院文化建設要求充分挖掘鄉村價值觀、特色產業及生產生活民俗等,並結合旅遊文化氛圍營造,在賡續、保護鄉村傳統的同時加快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模式有主題院落、寄宿農庄和家庭旅館等的建設。
(三)特色個體文化體系。
鄉村特色個體,即存在於廣大農村之中並擁有特色、特殊專長的文化個體(人),通過突出個體的獨特性,可以有效傳承特有文化(包括特有手工藝、特有專長等),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豐富旅遊活動內容、增強旅遊吸引力。農民是鄉村文化的真正代言人,當地村民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見證者,因此要制定優惠政策,提高民間藝人的積極性,強化民間藝人的穩定性,實現民間藝術的豐富性,並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寬傳播渠道,最終完善鄉村文化體系的建設。
5. 社區文化建設的內涵是什麼
社區文化建設的內涵,也就是內容.
社區是國家與社會的介面。社區居民委員會,是我國城市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機關,但它與政府的關系是血肉相連、魚水不可分的。從1954年12月26日在毛澤東主席主持下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組織條例》起,政府就是通過居民委員會這個管道把國家的公權力傳達給居民群眾的,政府支持和指導居民委員會工作,保障居民委員會依法實行自治,而居民委員會則協助政府把國家的政策法規落實到群眾中,雙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盡管我們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國家還是把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社會管理的主渠道,作為國家政權的基石,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直堅持把居民委員會放在第三章《國家機構》中「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的第五節。現在,基層的各種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越來越多,這是社會有活力的表現。但是,居民委員會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都取代不了的,國家離不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離不開國家。
社區已形成城市基層的社會共同體。在計劃體制下的居民委員會,沒有什麼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對象除了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外,就是沒有單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單薄。而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後的現代社區則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對象外,單位人逐漸演變成了社會人、社區人,流動人口已開始進入社區,總量大大增加。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再加上大量的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的功能從政府和單位中不斷剝離出來,讓社區來承接,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區的功能,豐富了它的內容,拓寬了它的工作面,使它從微觀的層面擔當起了造就大社會的重任,成了能協調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較齊全的「小社會」。
社區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交匯點。我國現在既是經濟的黃金發展期,又是各類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凸顯期。社會轉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變化和社會階層的變化。地位的下降會引起人們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懸殊會使人們暴露出不滿的情緒,工作的緊張會增加人們精神的壓力,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會給人們帶來許多的不適應,人口流動頻率的加快會使城市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社會上消極的東西會給人造成負面的影響,再加上突發的天災人禍,這些影響社會穩定的所有因素雖然都反映在社會,但卻都發生在社區,所以社區處在所有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風口浪尖,社區只有防範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種問題消化在基層,才能夠防患於未然。
社區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演兵場。居民自治,是在基層實行直接民主的一種最好形式。社區居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參與對社區事務的直接管理,這是國家法律賦予居民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這也是社區事業興旺發達的表現。參與是社區建設的第一原則,也是它的生命線。參與標志著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和關愛,參與標志著居民既可以對社區內的利益分享,又能對社區內的責任承擔。一個有活力、有創造力、有效率的社區,都是居民參與率相對比較高的社區。當然,我們這里指的參與是居民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與。居民能夠主動參與社區的事務,說明他把自己的利益和社區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把社區當成了自己的家,這是社區建設的活力,社區建設的基礎,社區建設的源泉。這些年,通過社區建設工作的推進,社區也成為基層民主自治的一個堅實的平台,社區也成為居民從參與管理社區事務走向參與管理社會事務和國家事務的起點。
總之,中央領導同志指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在社區,既是對社區工作這些年在城市基層所發揮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對今後如何進一步推進社區建設的重大舉措。社區工作的前景是無限的,社區工作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作為所有關心、支持和從事社區工作的人們來說,應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來認識和把握社區工作的機遇,自覺地擔當起構建和諧社區這項重要的歷史任務。
從社區建設開展十多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基層建立和諧社區的條件也是完全具備的。首先,社區地位提升了,社區工作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其次,社區的對象增多了,功能擴展了,組織加強了,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了,在基層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單位和居民對社區事務越來越關心了,在群眾中有了認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區內外關系在不斷理順,社區的制度建設在不斷健全,社區工作出現了良性運行的好勢頭;第五,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結構有了很大改善,而且還在不斷向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方面發展;第六,社區的硬體設施不斷達標,軟體也在不斷提升,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能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來越多;第七,加強了黨對社區工作的核心領導,鞏固了黨在城市的這個執政基礎;第八,特別是黨和國家對社區工作的關心和重視,為社區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為社區事業插上了騰飛的雙翅。這些都是我們落實中央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有力條件。
什麼是和諧社區?對這個問題表述有多種版本,經過比較,我認為較好的是三種:一是福州的「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發展社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促進各構成要素自身的發展及相互之間關系的和諧,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統一的社區」;二是青島的「以人為本,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使全體社區成員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社區各要素健康發展、充滿活力而又穩定有序的社區」;三是無錫的「組織和諧、文化和諧、利益和諧、人際和諧、環境和諧的新型社區」。三種表述,各有千秋,基本都把握住了和諧社區的內涵,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但我們認為,作為一種定義,除了把握住總的精神外,還要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色。把宏觀的變成微觀的,把理論的變成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根據這樣一個思路,我們對和諧社區的定義是,「一個健康的、成熟的和諧社區,應該是社區與政府、社區與企業、社區與社會、社區與生態、社區與群眾處於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的社區」。這當然是我們的一家之言,但我們認為對和諧社區這樣解讀是可以的:一、突出了「社區」這個主體;二、以社區為圓點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社區是以政府、企業、社會、生態、群眾存在為前提的,沒有這互為依存的前提,也就沒有了社區,所以社區與它們的關系至關重要;三、這既涉及到社會結構的三大板塊——政府、社會與企業,又涉及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諸多方面。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個界定還是基本可行的。
和諧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為依據,認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居民自治程度較高、社會秩序穩定、社會保障充分、生活環境舒適、公共服務完善、各種社會群體和諧相處的現代城市社會生活共同體 ,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和諧社區建設的工作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明確地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我們在完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之後,還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長期奮斗。因此,我們的和諧社區建設也不是三年兩載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構建和諧社會一樣,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和諧社區建設是今後社區建設的中心和主題」是非常恰當的。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既要立足目前,又要著眼長遠。近期可從社區環境入手,從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困難群體需要提供幫助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消化社會矛盾,創建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居環境和諧,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和認同感,這需要三五年的時間;第二階段的目標。通過和諧社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和社區民主自治機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區建成服務完善、文化繁榮、公平有序、安全穩定、和諧融洽的現代新型的和諧社區,這也需要有三五年的時間;第三階段的目標。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公共利益為紐帶,以各種社會組織為載體,以資源整合為保障,構建起政府組織與社會組織及公民個體通體合作的社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以促進政府、社區、居民、社會、企業、生態各方面關系的和諧,從而營造良好的社區自治環境,提升社區民主自治能力,激發基層社會活力,進而提高構建整體和諧社會的能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從時間跨度講,這個目標將貫徹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過程。
和諧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一、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原則。社區的所有工作都要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居民的參與為動力,為社區居民的滿意程度為准則,為社區居民在社區發展中得到實惠,在參與和諧社區的建設中實現自身的發展;二、圍繞大局,著眼發展的原則。和諧社區建設要有利於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社區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有利於激發基層社會的創造活力,為我國的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有序改革,逐步推進的原則。和諧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目標堅實,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分類指導,一步一個腳印,打牢基礎,鞏固成果,然後再扎扎實實地向前推進;四、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調動社區內機關、學校、部隊、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和共享,努力營造出共駐社區、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顧的原則。只有公平,社會才能和諧,這說明差距、特別是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過大,超過了警戒線就可能使社會走向失衡。但是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適當有些差距,這是社會有活力、有創造力、有效率的表現。所以要引導人們正確對待差距,正確看待公平,學會互助互愛,學會同舟共濟;六、發揚民主,健全法制的原則。民主的第一個目標是要獲得權力,第二個目標是能夠防止權力的濫用,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但中國的民主不同於西方式的民主,要在黨的領導下和法制的范圍逐步向前推進,任何把民主同政府、同法治、同黨的領導對立起來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民主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
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對於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從全國層面看,也有幾種模式:一是大連市西崗區模式,他們今年1月就把和諧社區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就以曾慶紅同志在視察江蘇和天津社區工作時的講話為依據,把「堅持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作為建設和諧社區的主要內容。這以後,北京市的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和河南省安陽市的殷都區也大體都是按這個思路推行的。但也不盡相同,不少地方都根據自己的特色,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實際的和諧社區建設內容。有代表性的,一是青島市文明辦,他們把社區建設的六個方面,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具體內容,這就是社區環境、社區安全、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風尚、社區管理,而且還擬定了量化了的、具有操作性的「和諧社區示範點標准」;西安市碑林區把「基礎設備完備,居住環境優美,民主法制健全,治安狀況良好,社區服務一流,社區管理規范,文體生活豐富,居民行為文明,人際關系融洽,廣大群眾滿意」10個方面作為和諧社區建設內容;成都市成華區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是:「建設自治型社區、促進自我管理的和諧,建設服務型社區、促進居民各類需求的和諧,建設學習型社區、促進創新發展的和諧,建設生態型社區、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建設平安型社區、促進社會秩序的和諧,建設充分就業型社區、促進就業結構的和諧,建設共同富裕型的社區、促進社會群體關系的和諧,建設文明型社區、促進居民素質與時代要求的和諧,建設誠信型社區、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建設先鋒型社區、促進黨群關系的和諧」,要求非常詳盡,措施也很嚴密;中共沈陽市委張行湘書記提出的和諧社區建設標準是:「安寧穩定、環境優美、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管理有序」;特別要指出的是,南京市玄武區的城區和街道,為了構建和諧社區,還和南京市技術質量監督局的同志們一起,用行業的專門術語和專門標准,編寫了專供和諧社區建設使用的《質量手冊》。在這個手冊里,他們把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和諧社區特徵的表述,作為了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為了便於操作,還詳細進行了分解,字數有好幾萬,相當於寫了一本書,這完全算得上是和諧社區建設模式的一種創新。
上述這些模式各有各的特色,在構建初期,大家快速響應,百花齊放,這是值得贊揚的;而且直到現在因全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地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提出和諧社區的思路有何不可;更何況這些模式特色鮮明,符合大方向,因而總的看都應該說是不錯的,這種開拓創新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要在全國面上推開和諧社區建設這項偉大工程,就必須設定一個統一的標准,作為大家共同的依據,有了統一標准,各地再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是可以的,但主要的是內容不能變,主要的標准不能變。否則就難於進行操作和測評。全國性標准應一要有共性;二要有權威性;三要便於操作;四要能夠測評。根據這樣一個精神,我們認為大連市西崗區,北京市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確定的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是比較准確的,但大連市西崗區的內容過於簡單,而北京市宣武區的內容又過於繁細,現在我們取眾家之所長綜合了一個全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區的標准,這就是:
一、社區服務。街道有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有社區服務設施,能基本滿足社區居民需要,便民服務熱線實現了街道、居委會聯網,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70%以上,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到了應保盡保,殘疾人保障覆蓋率大於90%,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80%以上,制定有地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案,無違法生育現象,無違法建設和私搭亂建,社區有清掃保潔隊伍,門前「三包」簽約率達90%以上,垃圾分類收集達到50%,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30%,95%以上的居民對社區提供的服務感到滿意。
二、社區文化。有社區圖書室,藏書量達到1000冊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動站和社區體育活動場所,社區參加全民健身運動的人口達到50%以上,參加市民文明學校、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人數達到本居住區居民的10%以上,「文明樓院」、「文明家庭」、「衛生之家」分別占轄區總戶數的40%、50%和60%。
三、社區穩定。社區有警務室,治保組織健全,社區內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社區矯正人員檔案,對刑釋和解教人員的幫教率達90%,社區內無「黃、賭、毒」現象,無邪教組織,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無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有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機制,社區無重、特大火災,無重大交通安全責任事故,家庭和睦,沒有虐待和不贍養老人的行為,無家庭暴力。
四、居民自治。居民委員會組織健全,能主動接受社區黨委領導,及時受理居民的意見和要求,有《居民公約》和《社區自治章程》,居民對居委會組織的活動參與率在60%以上,社區有志願者組織、居民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參與率在8%以上。建立了社區事務聽證會制度和社區事務通報制度,堅持居務公開並有公開欄,與轄區80%以上單位簽有共建協議、並建立了共建機制,社區內單位公益性設備、場地向社區開放率達50%以上,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不得少於60平方米,並配備了電腦、列印機、電話等辦公設施,居民委員會辦公經費有保障。
五、黨的領導。社區黨的領導班子健全,有樓棟黨組織並能認真開展活動,建立健全了黨對社區工作的協調委員會,社區內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入社區黨組織達到70%以上,有社區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好,能在和諧社區的建設中為居民群眾作表率。
建設和諧社區的保障措施。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和諧社區建設是城市基層一項關繫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任務,要按照中央關於「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要求,認認真真抓好落實。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區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切實發揮領導核心和龍頭帶動作用。民政部門是各級政府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具體規劃、部署和落實好這項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把自己的工作納入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社區這個大局,立足自己實際,找准進入這項工作的切入點。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基層的各種社會組織,要同社區廣大群眾一起,當好和諧社區建設的組織者與執行者,當好和諧社區建設的排頭兵,站在和諧社區建設的前列,為和諧社區建設乃至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二、要抓好規劃。制定好和諧社區建設的發展規劃,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對此應當予以高度重視。要服從全黨的大局,按照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和在明年通過的「十一?五」計劃綱要的要求,結合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認真制定好本地區和諧社區建設的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只有這樣,和諧社區建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與當地的經濟與社會同步發展。三、要抓好分類指導。對不同情況的社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具體的、明確而且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工作目標,扎實有序地推動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經常抓典型,通過典型以點帶面。要根據各自的條件,發揮現有優勢,努力在和諧社區建設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創造和總結具有方向性、指導性的經驗。西部地區的社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從基礎工作做起,從群眾急需要辦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地把和諧社區建設的工作落到實處,一步一步地實現和諧社區建設的目標;東部地區的社區,開展和諧社區建設起點一定要高,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全國的和諧社區建設當典型、作示範。
6. 如何打造社區文化建設特色品牌
一、讓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風尚
文化品牌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定鼎門社區文化品牌的創立作為社區標志性形象,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社區堅持走品牌化建設之路,經過挖掘、提煉、開發、整合 ,把定鼎門社區文化資源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在提升社區知名度的同時,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社區文化品牌重在建設。社區文化的建設以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為主題。因此,要把推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和社區文化建設「居民化」放在第一位,脫離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而盲目發展社區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按照社區不同的地域特點,人口結構、地理位置推出相應的文化品牌,開展和家庭文化、校園文化、科技文化、青少年教育、老年文化等相結合文化活動,把社區居民充分吸引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
(二)社區文化品牌重在參與。社區文化是全體社區成員在實踐活動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一種公共文化。凡是為社區文化建設獻力獻策的社區居民,都應該享受到社區文化帶來的精神愉悅。生活中,社區成員積極參與社區文化的建設與維護並在所得的文化成果中受益。特別是洛龍區現在屬於城市區,要更好地利用進城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等文化生活缺乏,卻又急需文化生活的群眾,要通過社區文化品牌 ,將轄區內的老年人、青年人、本社區、異鄉人揉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多方位、多元素的文化俱樂部。
(三)社區文化品牌以人為本。群眾文化隊伍可持續發展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因人制宜的根據群眾意願開展活動。在社區文化平等中面對生活在社區中的全部個體,無論你擅長戲曲還是愛好攝影,在社區文化建設中都應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社區是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使文藝人才有用武之地,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一)完善陣地建設,提升文化服務力。定鼎門社區根據群眾學習的願望開展 「零點學堂」就是「零起點、零費用、零區域」。「零起點」是指不管你懂不懂音樂,會不會唱歌,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參加;「零費用」是指參加聲樂學習的居民實行零收費,老師也是由社區志願者擔任,當然也是零報酬;「零區域」是指通過近四年的發展和宣傳,目前學員已經超出了社區的范疇,其他社區,辦事處,甚至臨近城區的居民也慕名參加。零點學堂活動開展四年來,共培訓居民7000餘人次,先後組建了社區舞蹈隊、模特隊、太極隊、書畫班等文體隊伍,並多次參加洛陽市社區鄰里節、網路春晚演出,收到群眾的好評。
此外,按照社區文化建設的工作要求,積極指導各類文體團隊和文藝骨幹,建立了文藝人才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為繁榮社區群眾文化夯實基礎。
(二)豐富活動載體,擴大文化影響力。各社區以組織開展各類節慶文化活動為契機,充分整合利用學校、共建單位等文化資源,使社區文化活動更具有新意和廣泛性,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其中。在當前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涌現了很多積極分子,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具有相當專業的藝體水平,他們不但積極參與活動,而且承擔了培訓與組織的任務,起到了很好的領頭作用。通過他們的參與與努力,很多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顯著提高了水平,出現了一些專業化與品牌化的項目。像社區組織了夕陽紅老年藝術團體、戲曲票友等,他們自創節目,自編自導自演,不但在社區中活動,還走出社區,展示了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風采。此外,還通過與居民的共娛共樂,使社區文化品牌更深入人心。
三、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發展
塑造社區文化品牌是對群眾文化發展的要求,也是對群眾文化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群眾文化活動向群眾提供了精神文化享受,通過「一社一品」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經常的頻率、更持久的影響力讓群眾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中。
(一)強化品牌意識 社區文化是公益性文化,政府是社區文化的建設主體。社區文化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強化品牌意識。群眾文化品牌是一種價值認同、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應親切具有吸引力。我們做為基層文化者,首先要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要善於挖掘本地資源,來培育品牌、扶持品牌、打造品牌。只有有了較強的品牌意識,才會積極創建具有相當規模並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
(二)強化隊伍建設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區特色、素質較好、文化業務知識較為全面的文化隊伍,是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社區文化的迫切要求。社區文化建設不能光依靠自己的人員,應採取多種形式充實力量,如建立社區文化人才儲備,吸收社區所屬單位的文藝愛好者及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壯大業余文化人才隊伍。與社區文化志願者聯系,以自願、義務的方式服務社區文化活動。吸收相關專業大學生投身社區工作,建立一支適應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需要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增強社區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三)強化創新意識 社區文化品牌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社區文化建設目前來說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本社區實際敢於創新,不斷探索社區文化建設新路子,讓社區文化得到社區成員的普遍認同和廣泛參與,使社區文化活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可以實行「群眾文化群眾自己辦」為載體,充分發揮社區文化資源的優勢,立足社區,面向群眾,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發展繁榮社區文化的新路子,讓群眾在「文化共享」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參與」上各顯其能。
社區文化是現代和諧社區建設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群眾性品牌文化的基礎。只有真正讓群眾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享受,才能提升社區文化品質,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社區居民家門口的精神文明。
7. 談談你對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認識
社區文化建設要抓好三個環節
作為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社區文化,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如何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如何在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中發揮應有作用,是擺在社區組織和廣大社區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當前推進社區文化建設,須著力抓好以下3個環節:
要弘揚主旋律。社區文化是群眾文化,包括社區內人們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地方語言和特定象徵等,內容相當豐富。建設社區文化,在注重多樣化的同時,尤其應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主旋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魂聚氣、強基固本,把它融入社區建設全過程、貫穿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各方面,使其成為社區幹部群眾的自覺追求,不斷鞏固社區建設的思想道德基礎。一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社區建設各項工作更好地開展;二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堅定信心,提高社區群眾關心、支持和參與社區建設的自覺性;三是要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為文明和諧社區建設貢獻力量;四是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倡導新風正氣,和諧社區人際關系。
要堅守主陣地。沒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或者基礎設施過於簡陋,社區文化建設勢必受到制約,甚至無從談起。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從搞好規劃入手,加大投入,加快步伐,使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為社區組織開展各種思想教育和文化娛樂活動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一方面要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建立健全社區建設協調機制,充分調動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推動駐區單位將文化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支持;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從社區實際和居民意願出發,充分利用好社區學校、社區廣場和社區各種文化設施,精心設計和積極開展內容健康有益、形式豐富多樣的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娛樂等活動,吸引社區群眾共同參與,同時讓居民在參與中接收教育。要通過堅守主陣地,培育社區居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揚中華民族鄰里互助、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等傳統美德,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風尚,努力擴大社區文化建設的覆蓋面,不斷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要依靠主力軍。建設社區文化的主要力量,包括社區的幹部,社區的志願者和社區的居民群眾。只有把這三方面的力量都調動起來,把他們的作用都發揮出來,社區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才有堅實可靠的基礎,也才能發揮社區文化在文明和諧社區建設中的應有效力。社區幹部是社區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重要推動者。離開社區幹部主力軍作用的有效發揮,社區文化建設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社區志願者隊伍同樣是社區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特別是那些有一定專業素質、熱愛社區文化的文藝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把這些骨幹人才的積極性調動好,把他們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好,社區文化建設肯定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社區居民群眾本來就是社區的主人,他們既是社區文化建設的培育者和參與者,同時也是社區文化建設的受益者,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任何時候都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離開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就會變成少數人的空忙,就必然會冷冷清清,就談不上讓居民群眾受益,也就肯定得不到社區群眾的認可和歡迎。
8. 社區特色文化建設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社區工作特色活動:
社區黨建要始終堅持把維護和發展好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角點,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地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1、開展以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辦實事為主題的「為民」活動。
在活動中,以「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為宗旨,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幫居民之所需。
2、開展以幫助失業職工再就業為主題的「富民」活動。
以社區服務中心為平台,開展再就業服務工程,採取自謀、推薦、社區介紹的形式,基本滿足了就業需求。
3、開展以綜合治理,保一方平安為主題的「安民」活動,凈化了社區的治安環境,確保社區治安工作健康發展,無重大違法犯罪,違法犯罪率為零。
4、開展以活躍群眾文體活動為主題的「樂民」活動。社區黨組織以社區文化為鏈條,大力開展各項活動,社區成立了合唱隊、舞蹈隊四支業余文化活動隊伍,參加人員達上百人,每逢節假日、紀念日,他們都結合形勢自編自演文藝節目,為居民演出,他們還多次參加公益演出,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歡迎。
5、開展以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為主題的「便民」活動。各社區黨組織為群眾構建周到、便捷的服務網路,不斷滿足廣大居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建立了社區家政服務站,開展了20餘項便民服務項目。
6、開展了以爭做文明市民為主題的「育民」活動。社區黨組織能經常加強和改進群眾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定期向居民宣傳學習公民道德綱要,推動了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涌現出文明市民,五好文明先進典型,五進家庭活動先進典型25人,推動了社區精神文明不斷深入發展。社區黨組織利用市民學校和社區黨校陣地,採取廣播、牆報、宣傳板、講課、五好文明競賽等形式,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