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改革開放文化旅遊綜述

改革開放文化旅遊綜述

發布時間: 2021-03-12 11:21:08

1. 綜述改革開放30周年取得的輝煌成就!!!

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狀態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走出了一條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的中國式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逐步形成;形成了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宏觀調控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統計顯示,半數以上的中國國有重點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超過90%,非公經濟創造的GDP所佔比重超過1/3;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所佔比重達到95.3%;截至2007年底,上市公司達到1550家,總市值相當於當年GDP的130%;全國參加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的人數均突破2億人。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志,中國已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通過有效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大大提高。

統計顯示,1978年至2007年,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7600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4億美元增長到2.17萬億美元,由世界第22位躍居世界第3位。

社會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8%,遠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由世界第10躍居世界第4,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5.13萬億元。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從以「吃穿」為重點轉向以「住行」為重點的多層次消費;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479萬人。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得到長足發展。覆蓋城鄉的義務教育體系全面建立。城鄉社會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務正在朝著均等化方向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基層民主活力不斷增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已基本建立。

2. 改革開放後我國旅遊業有什麼成就

旅遊景點增加、人數增多,收入增加,相關產業得到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3. 改革開放以來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哪些良好的環境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與條件——既創造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又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現代化建設所造就的許多建築設施、文化場館成為各地寶貴的旅遊資源,如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北京的中央電視塔、鳥巢、水立方,廣州的新白雲機場、火車東站廣場、天河體育中心、廣州塔等。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世外桃源的鄉下農庄、高峽平湖般的三峽大壩、天塹變通途的青藏鐵路、上海黃浦江觀光隧道等無不顯現了社會經濟發展給旅遊業帶來的巨大影響。

4. 改革開放前中國的旅遊業的發展狀況怎樣有哪位可以詳細的跟我說說不

改革開放前,旅遊業幾乎是沒有發展,因為當時的戶口限制,農村人不能隨便走動,除非有地位的人。

5. 簡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經營市場的變化和演進情況

(1)1978年至80年代時期,以接待入境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
(2)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並行發展階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階段。

6. 從產業維度分析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旅遊發展的基本特點

從產業維度分析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

7. 改革開放後,中國旅遊業經歷了歷史性的轉變,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改革開放後,中國旅遊業經歷了歷史性的轉變,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內別容居世界的第4位和第5位,成為亞洲第一旅遊大國。
我國旅遊業進入三大市場——入境旅遊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出境旅遊市場共同發展的歷史階段。
截至2006年底,我國共有星級飯店12751家,旅行社17957家,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校762所,中等職業學校941所,在校學生73.49萬人。旅遊直接從業人員271萬多人。
主要表現在:
1.建立健全組織;
2.破除阻礙旅遊業發展的體制,實行政企分開;
3.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股份制。
以上供參考。

8.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旅遊的怎樣的一番景象

德安傑,抄中國旅遊創新傳襲播專家,總裁賈雲峰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主要以發展海外入境旅遊,國內旅遊還沒有形成規模。這個時期的人們旅遊不過是為了去看看異地他鄉的風景,當然,當時的旅遊也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除了基本的「吃、住、行」,那時候的人們更注重的還是「游」,對於「購」和「娛」還是處於萌芽的狀態。 在計劃經濟中,旅遊處於賣方市場階段,基本是有一些旅遊景點,大家就去這些地方旅遊,如北京故宮、頤和園等歷史人文資源。也有的是自然生態資源,就包括珍稀動植物等。這些旅遊資源屬於傳統旅遊觀光。所以,當時的國內旅遊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公園、動物園等地休息、遊玩;一類是受單位獎勵的先進工作者的旅遊,因而國內旅遊規模非常小。 這個階段的旅遊行為,往往以一日游為主,很少計劃過夜遊。因為這些歷史名跡也好,珍稀動植物也好,基本可以在一天時間內結束。國內旅遊剛興起的時候,許多人去北京旅遊,很大動因是想去天安門看一看,照張相留念而已。旅遊本是一種求異的過程,早期的旅遊觀光滿足了人們求異的心理,但是,並沒有完全得到旅遊所能創造的價值。

9.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業迅猛發展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業迅猛發展的原因: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會產生不同的需求。旅遊是一種了解各地風土人情最好的方式;旅遊是放鬆緊張工作壓力的最好出口;旅遊是一種嚮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從小到游公園,大道游各自的省會城市,再到跨省旅遊,到出境游。

消費群體的日益壯大。消費群體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國外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不久,許多人未到過中國,認為中國很神秘,中國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國內的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高收入群體的壯大,更是旅遊消費的主力。

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旅遊業屬第三產業,它的發展,對於擴大財政收入、促進就業具有極大的意義,所以國家大力支持。有了國家的支持,企業自然爭著投資開發。

(9)改革開放文化旅遊綜述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斗,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

11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中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