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漳州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漳州旅遊必去的十大景點有:田螺坑土樓群、漳州東南花都花博園景區、尋夢谷、漳浦六鰲翡翠灣濱海度假區、唐山過台灣石雕園、濱海火山地質公園,漳州馬鑾灣,漳州東山島風動石,漳州東山島,福建土樓·華安景區。
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的確如此。這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
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
『貳』 介紹一下林語堂的生平,和作品,及風格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作品
小說
《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又名《瞬息京華》,張振玉譯,1940年,上海若干出版社 《風聲鶴唳》A Leaf in the Storm 《賴柏英》 《朱門》The Vermillion Gate (1953)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7年(5版),商務印書館 《唐人街家庭》 《逃向自由城》 《紅牡丹》
散文和雜文文集
《人生的盛宴》 《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國人》 《剪拂集》,1928年,[上海北新書局] 《歐風美語》,1933年 《大荒集》,1934年,[上海生活書店] 《我的話》(第1卷,又名《行素集》),1934年 《我的話》(第2卷,又名《拙荊集》),1936年 《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ce of Living",1937年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cius",1938年 《新生的中國》,1939年,林氏出版社《俚語集》,1940年,上海朔風書店 《錦秀集》,1941年,上海朔風書店 《中國聖人》,1941年,上海朔風書店 《語堂文存》,1941年,林氏出版社 《諷頌集》蔣旗譯,1941年,國華編譯社 《撥荊集》,1941年,香港光華出版社 《愛與刺》,1941年,明日出版社 《有不為齋文集》,1941年,人文書店 《雅人雅事》,1941年,上海一流書店 《第一流》,1941年,上海地球出版社 《文人畫像》,1947年,上海金屋書店 《無所不談》(1一2集,1969年,文星書局);(1~3合集,1974年,開明出版社),又名《無所不讀》
教育
《開明英文讀本》,開明出版社 《開明英文文法》,開明出版社 《語言學論叢》,1932年,開明出版社 《最新林語堂漢英辭典》,正中書局 《中國新聞輿論史》,1936年 《當代漢英辭典》,1972年
評論集
《新的文評》,1930年 《中國文化精神》,1941年,上海國風書店 《平心論高鄂》,1966年,文星書局 《信仰之旅——論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2005年,香港道聲出版社
傳記
《蘇東坡傳》(The Gay Genius) 《武則天傳》(Lady Wu)
譯著
《冥寥子游》(中英對照系列) 《不亦快哉》(中英對照系列) 《東坡詩文選》(中英對照系列) 《幽夢影》(中英對照系列) 《板橋家書》(中英對照系列) 《老子的智慧》(中英對照系列) 《浮生六記》(中英對照系列)
編輯本段創辦刊物
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 1934年創辦《人間世》 1935年創辦《宇宙風》 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
林語堂在《無所不談》中的《閑話說東坡》、《記紐約釣魚》、《記游台南》和《論西洋理學》等,最體現開放的豐富和舒展的美麗,也更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與上相關,林語堂的散文並不講究整體構思,也不理睬章法或寫作規則的權威。他認為:「八股有法,文章無法,文章有法,便成八股。」⑦正為此,林語堂欣賞金聖嘆的《水滸傳序》。該序開篇兜頭一句:「人生三十未娶,不應更娶;四十未仕,不應更仕;五十不應為家,六十不應出遊。」突兀而來,完全是感興之言。而全文慨嘆時光易逝,人生苦短,大談朋友聚談之樂,與《水滸傳》並不搭界,借題發揮而已。有人肯定要指摘金聖嘆文不對題了。可文不對題又有什麼要緊呢?重要的是作者淋漓致地發抒了自己心頭涌動著急欲出口一吐為快的人生感悟。也正因為憎恨「規矩」,林語堂覺得奇怪,像金聖嘆這樣的通達之人和不羈之才有時也會犯糊塗,不知不覺地困倒於章法句法之下不能自拔。他寫道,金聖嘆批書專門替作者算一抑之抑,一結二結,並滿口「妙哉,妙哉」,真是矮子摸大象,摸不著頭腦。⑧林語堂同時指出,文章的起承轉合等等,循文思自然的波浪涌現而成,其千變萬化,猶如危崖幽谷,深潭淺澗,毫無匠心的經營,而因緣際會,自成其曲折嶄岩之美,不是明堂大廟營造法尺所可以繩范的東西。 故林語堂的散文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千姿百態。結構大多很隨便,也找不出起伏、勾色、呼應等的痕跡,只流動著自然的韻律,散發出粗朴的氣息。這是屬於林語堂自己的氣息。它以真情和獨見,構成了林語堂的「個人筆調」。林語堂的自由寫作態度與梁實秋恰好相反。作文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得不止,這是蘇東坡的話,林語堂衷心認同。梁實秋則以為此是「才人高致,非常人所能企及」。又說,徐志摩為文,嘗自謂跑野馬,屬於「下筆不能自休」一類,雖然才華橫溢,究非文章正格。⑨林語堂要作文如談話,梁實秋要談話如作文。梁實秋甚至認為談話也要嚴謹,有主題,有腹稿,有層次,有頭尾。他批評道:「寫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談話而知剪裁的人就更少了。」 談話也要剪裁,在林語堂聽來簡直不可思議。所以林語堂是主張打破桎梏而無遺的表現主義者克羅齊(BenedettoCroce)的信徒,梁實秋是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IrvingBabbit)的信徒。白璧德講「文章紀律」。難怪梁實秋的散文篇篇筆法老到,結構精嚴。這自然也是現代散文可有之一格。但梁實秋又將作文的規矩強調得太過了。郁達夫引述過梁實秋發表於《新月》上的一篇文章的一段話:「近來寫散文的人,不知是過分的要求自然,抑過分的忽略藝術,常常的淪於粗陋之途。無論寫的是什麼樣的題目,類皆出以嬉笑怒罵,引車賣漿之流的口氣和潑婦罵街的口氣都成為散文的正則。像這樣恣肆的文字裡面,有的是感情,但文調,沒有。」郁達夫反問道:「難道寫散文的時候,一定要穿上大禮服,戴上高帽子,套著白手套,去翻出文選錦字上的字面來寫作不成?」
語言運用上很「恣肆」
林語堂在語言運用上也是很「恣肆」的,敢罵「他媽的」,常稱「狗領帶」。他曾說,「潑婦罵街,常近聖人之言。」(《煙屑四》,《宇宙風》第六期)正是語言運用上的不忌俗,不避俗,使林語堂的散文更接近了閑談的口吻。林語堂十分看重俗語、方言中那些有生命力的因素,他多次談到《紅樓夢》在俗語運用上的巨大成功,笑有些現代文人連襲人紫鵑都不如。他的文章中,「這會兒」、「轉念頭」、「下死勁」一類的詞語俯拾即是。另外,林語堂的文章或庄諧並出,或假痴假呆,嘻笑調侃,幽默百端,這也是非「正格」的證據和閑談式的標志。 林語堂的閑談散文雖無章法的講究,在藝術表現上卻常常有動人之筆。那也出於自然天成,如蟻蛀木偶爾成文罷了。又如超凡入聖的庖丁解牛,處處無所用心,又處處神出鬼沒。我讀林語堂的《又來憲法》(《披荊集》),越咀嚼越覺得標題中那「又」字用得很扎實,只此一字,就將國民黨的慣於搞專制獨裁又慣於玩政治花招的本來面目,以及作者的不滿和輕蔑,統統傳達出來了。以往已經炮製過憲法,現在再來,所以叫「又」。不斷地起草和通過憲法或其他也叫「法」的玩意兒,又總是使這些紙上的玩意兒僅僅成為玩意兒,婊子當了,牌坊也立了,於是,所謂「中華民國」終於還是「中華官國」。林語堂發表於《人間世》第十三期的《怎樣洗煉白話入文》談到《紅樓夢》的用字,一處舉「你又在跟前弄鬼」為例,點到「又字亦系傳神字」。一字千鈞的例子在林語堂的散文中比比皆是。發表於《論語》第三期的《斷爛朝報》開頭:「冬,十月,考試院長戴傳賢嗾開仁王護國法會於都,齋主一百七十三,中央委員十人與焉。」這段頗具「春秋」意味的話中,那「嗾」字最見精神。「嗾」者,使狗也。於是將戴的險惡和跟著起鬨者的愚頑一股腦兒都掃進去了。清魏源《聖武記》也用了這個字:「馬阮嗾國安執監國以獻,監國脫走航海。」梁實秋《國慶日感言》:「辛亥革命時,我十歲。……翌年正月十二日,袁世凱嗾曹錕兵變,平津慘遭劫掠,此為余身受之第一次打擊。」林語堂的散文長於用描寫性語言置換抽象議論,如《〈新的文評〉序言》(《大荒集》)中的這一段:「可憐一百五十年前已死的浪漫主義的始祖盧梭,既遭白璧德教授由棺材裡拉出來在哈佛講堂上鞭屍示眾,指為現代文學思想頹廢的罪魁,並且不久又要來到遠東,受第三次的刑戮了。」所謂「第三次刑戮」,指梁實秋將吳宓等人翻譯的白璧德論文編成《白璧德與人文主義》在中國出版之事。林語堂還常常在議論中插入比較完整的形態、動作描寫,甚至插入整段人物對話或故事情節。他說到西方人飲食習慣的可笑時寫道:「他一手勇敢地捏了叉,另一手殘忍地拿了一把刀,自己關照自己說,他這是在吃肉了。」又如:「小報出面說心坎里的話,搔著癢處的話,由是而亂臣賊子懼,附耳相告曰:小報在罵我乎?小報在罵我乎?」 《關睢正義》(《無所不談》)的結尾最妙,那是一個完整有趣的生活細節。林語堂作文好比喻,且總是那樣新奇而入骨。他說有一類文人一肚子騷氣,所做的文章讀來如窯姐苦笑。又說文學如土木兩作,必有本行術語,到了相當時期,這些術語彷彿有自身的存在,匠人不復能經營土木修橋造路,只對這些術語作劇烈的爭辯;又由術語分出派別,甚有據某種術語以巧立門戶者。 我們的許多「文藝理論家」,真就是那種只懂得術語也只會玩「術語」空手道並玩得津津有味的匠人!林語堂的散文慣於羅列,且往往將一些似乎不搭界的東西扯到一起,帶出其特有的幽默。林語堂的對比總是意味深長:「德國民眾能夠宣誓效忠上帝和希特勒,但是如果一個英國的納粹黨宣誓效忠上帝和羅素,羅素一定要慚愧得無地自容。」 「美國有的是惡劣的音樂,可是又有很好的收取音樂的東西。」林語堂有時話講得很俏皮而格外耐尋思:「在藝術上,有一種現象便是:許多日本人的東西是可愛的,而很少是美麗的」 ,「中國有憲法保障人權,卻無人權保障憲法。」林語堂還能在恰當的地方用上個典故,使文字頓然生色。 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話:「聖者語而不論,智者論而不辯。不能語者作論,不能論者作辯。語是論之精華,辯是論之糟粕。」中國古代典籍中,《老子》和《論語》為「語」的典範。那一條條的語錄,字字珠璣,如夜明寶珠,單獨一個,足以炫耀萬世;又如半夜流星,忽隱忽顯,不知來源,不測去向。林語堂認為後人失了「語」的天賦,才好論辯,將文章寫得越來越長。語和論的區別,在於前者直陳觀點,直下判斷,不依靠演繹、歸納,不依靠邏輯。辯為論之一種。不過一般的論只關心自身的邏輯圓滿,辯則還要發現和攻擊對方的邏輯缺陷。林語堂重語而不重論,對辯則極端輕蔑,深信道家辯之無益的告誡。可以說,語而不論也是他30年代以後的有意識的努力,到了《無所不談》,這種努力的成效亦更明顯。《無所不談》多的是這類文章題目:《說高本漢》、《談伏爾泰》、《閑話說東坡》、《說鄉情》。《談錢穆先生之哲學》的結尾處,林語堂稱自己「不揣淺陋,寫了一點私見」,「拉雜書來,只作為談,不作為論」。其實,林語堂在《無所不談》的自序中已經說明了該書的寫作原則:即有意見,以深入淺出文調寫來,意主淺顯,不重理論,不涉玄虛。「談」的親切、隨意前面已經說到了。這里要點明的是,「談」中就有「語」在里頭,但「語」突出的是「談」與「論」相對的非邏輯、非理論的一面。林語堂的散文直寫胸懷,直陳見解,而且只是一說為快而已,並沒有竭力向人證明什麼的執著,更看不到想使自己的所說成為無懈可擊的「學說」、「真理」的企圖。 文章觀點層出不窮,從不需要什麼理論根據,不需要什麼「主義」到場,且多為一點即明的常識和常理。表現上絕不引經據典和搬弄概念術語,而借重大量鮮活的材料來浮現自己的見解,那是故事、詩詞、史實、掌故和生活經驗、生活細節等。前文提到的《思孔子》夾敘夾議地引出孔子入哭舊館人之喪後又自愧「涕之無從」、鼓瑟戲弄孺悲、聞人稱其喪家之狗欣然自喜等奇行以及孔子那些形態畢現的罵人語、自嘲語、晏居閑談語、應付小人語,將一個個性鮮活的孔子託了出來。語而不論源於林語堂對理論、邏輯的可靠性的一貫的深刻懷疑。這智慧使林語堂重視觀察現實人生,寫出來的文章遠離大道理和潮流思維,接近實際而有奇氣。文章最難得者,一是骨氣,一是奇氣。前者為獨立人格之產物,後者為獨特思想之產物,但兩者又無法分開。 林語堂的散文呼喚常識、簡朴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歸,推崇原儒獨特的人文主義,揭示中國文化的陰柔品格,指出中國道家的節制、無為等觀念是現代西方文明瘋狂的對症葯,等等;他在30年代就堅決批評我們現在事實上還在奉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還有反復強調法治的意義。這在現代作家中,並不多見。在林語堂的閑談散文里,我們隨時可以讀到一種言簡意永的句子,那是奇氣的結晶體:「文無新舊之分,惟有真偽之別。」「趕熱鬧者只是末世並非盛世的點綴。」「行動而沒有思想也許是愚蠢的,可是行動而沒有常識卻常常會結果悲劇。」它們來自作者對世界和人生的體悟、妙悟。讀書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林語堂做到了,所以他又那樣近情,拒絕極端、道學和教條,為一般背書本認死理者所難及。他知道何為生存真實,何為學者無謂的奇談,出言平正通達。 林語堂的閑談散文不僅思想獨異,發論近情,且涉及廣泛,知識豐富,大到文學、哲學、宗教、藝術,小到抽煙、喝茶、買東西,真是無所不包,筆觸貫通中外,縱橫古今。具體到一篇文章,則放開手腳,上下勾連,集中起一個高密度的材料群,知識群。林語堂讀書多,博聞強記,先有學者的學問功底,所以能談,耐談,而一談輒靈光煥發,左右逢源。他那些談文化的散文,知識量更大。林語堂的閑談散文充實腴厚而能以平易出之。語言上朴實無華,不堆砌,不追新,除了30年代那些為實驗而作的語錄體、文言體,都干凈質朴,口語化程度很高。如前所說,表達上也只用傳統平常的手法,不玩「現代」花招。文章充實容易,平易難。 林語堂說:「凡是學者文章艱深難識,大半在搬弄名詞,引經據典,深入而未能淺出,只掉書袋而已。此乃學問有餘而識不足之故。見道明,事理達,得天地之純,自然可以說出淺顯易明的道理來。」同時又說,到了道理熟時,常常不必走大路,可以操小路,過田陌,攀籬笆,突然到家,令同行的人不勝詫異。其實,閑談體就整個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親切有「我」、漫不經心、語而不論和厚實平易再加上與之相聯系的很高的知識文化含量、超越的觀念、過人的智慧以及較為恬淡的心境、閑情逸致和濃濃的生活趣味,融成了林語堂閑談散文的整體風貌。它反映了一般閑談散文應有的共同要求以及文學陶情、消遣、啟人心智等另類功用。它以閑適為主調。「閑適」是對「娓談筆調」、「個人筆調」等等的總括,也是一切閑談散文的基本美學特徵。此特徵使閑談散文區別於戰斗的那一類,也區別於感傷頹唐或偏於熱烈抒情、幻想的那一類。林語堂曾認為,「無論題目是多麼嚴重,牽涉到祖國的慘變和動亂,或文明在瘋狂政治思想的洪流中的毀滅,使人類失掉了自由、尊嚴,和甚至於幸福的目標,或甚至於牽涉到真理和正義的重要問題,這種觀念依然是可以用一種不經意的、悠閑的、親切的態度表現出來。」 這話可疑。面對巨大的災難或極端的丑惡,有良知的作家不可能保持閑適的心境,運用漫談的筆調去寫作,而只會代之以激憤、狂怒和義正詞嚴的聲討。這也就是閑談散文和閑適筆調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有些不合時宜和不得不自處邊緣的道理。 事實上,林語堂自己的閑談散文就有其取材范圍,談文化和人生哲學的多,討論社會一般問題的多,並不涉及大奸大惡。當然,這類散文仍有其價值,它不可能不存在,亦不可能成為唯一存在。「五四」以來的現代散文,一開始就受到英國隨筆(Essay)或者如郁達夫說的「英國各散文大家所慣用的那一種不拘形式家常閑談似的體裁」的影響,又與中國傳統的筆記、小品,尤其是主張獨抒性靈、信手信腕的晚明小品保留著較多的聯系,故而自然顯出那樣的舊又那樣的新(周作人評論)的面目,且在體裁、筆調十分多樣的前提下,一種寫得更加自由、更加接近聊天的散文在「五四」和「五四」以後出現並成熟起來就勢在必然,魯迅、周作人、陳西瑩、梁實秋、張愛玲、梁遇春等人的散文都帶相當濃厚的閑談味。但魯迅雖嬉笑怒罵任意而談卻又尖銳凌厲,陳西瑩思想不夠灑脫且趣味有限;張愛玲和梁遇春學問尚未大成,無論所謂「清談」還是「快談」,多以雋健而非「自在」動人;梁實秋已如前說,其作品雅緻有餘而靈動飄逸不足。故他們的文章若作為閑談散文來看,或不夠典型,或達不到林語堂的境界,也無林語堂的寫作自覺,這種自覺包含了林語堂對散文的全方位思考。林語堂與周作人較接近,他們的閑談散文才真正道地、圓熟而具備了大家氣象。「林語堂和周作人都是現代散文閑話風一派的宗師。」
『叄』 漳州有什麼特產和旅遊景點呀
國家AAAA級風景區
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這里群山環抱,林海綿綿;竹濤滾滾,山清水秀,風景綺麗多姿,是人們游覽、避暑的好去處,每年接待外國朋友、外籍華人、華僑、港台同胞和祖國內地的遊客五六十萬人。除夕之夜,三平寺更是被擠得水泄不通,他們中有善男信女,連古稀之年的老人也到此過除夕。香火頗盛,熱鬧非凡,別有一番景緻。
天下第一奇石
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素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遊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7米,
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該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文化遺產——華安土樓
漳州土樓遍布在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築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
防潮、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等特點。漳州土樓民居近2000座,僅南靖縣就有1300
多座,堪稱土樓王國。也是全國土樓最多的地方。華安縣沙建鎮「齊雲樓」,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徑超過70米的大型土樓有5座,最大的是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4.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結構最為奇特的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群,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成。南靖土樓和華安土樓今年7月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AAAA級風景區
雲洞岩風景區是福建省省級名勝風景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雲洞岩位於龍文區藍田鎮,324國道線上,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左右,距廈門特區約60公里。因山上有一石洞,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從洞中飛出,待雨霽天晴,雲霧又飄回洞中,故名「雲洞岩」。雲洞岩海拔不足290米,此岩一峰突出,怪石嶙峋,形態各異,奇樹參天,洞壑深幽,遠觀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講經。
漳州火山地質公園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漳州市漳浦-龍海的濱海地帶,面積318.64km2,火山-海蝕地貌發育, 為西環太平洋火山岩帶的組成部分,屬歐亞板塊東緣裂隙帶,2600萬年至700萬年前噴出的玄武岩出露於海岸和海島,2001年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白礁慈濟祖宮,位於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供奉保生大帝,是閩台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
漳浦宋城趙家堡
漳浦宋城趙家堡,俗稱趙家城,位於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湖西鄉碩高山北。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後裔的隱居處。漳浦縣依山傍海,古時為防海盜山賊,鄉間多倚險築城,同族聚居城內,一旦有急,憑城共同抵禦外侮。據統計,全縣二百多公裏海岸線上,就有52座古城堡寨。其中,最負盛名的首推初建於宋祥興二年(1279年),擴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素有「五里三城」之稱的趙家城。
地方物產:
概況:
農產品:
青梅,桂圓、荔枝、天寶香蕉、蘆柑、柚子、菠蘿、華安鐵觀音茶、蘑菇、竹筍、橄欖、楊梅。
花卉:水仙花、玉蘭花、木棉花、茶花、蘭花、三角梅
海產品:牡蠣、江東鱸魚、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扇貝、海參
特色小吃:沙茶麵、干拌面、鴨面、田草(仙草)、石花、豆花、五香、鍋邊糊、 貓仔粥、魯面、 漳州「臭頭粿」(林語堂書中所說的「蘿卜糕」)、雞仔胎、潤餅、蚝仔煎、蚵仔面線、四果湯、手抓面、馬蹄酥、三角餅、扁食、雙糕潤、土筍凍
還有: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等「七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八寶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等。
『肆』 漳州旅遊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潭州」是長沙的別稱,也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自古以來都有著「屈賈之鄉」和「瀟湘洙泗」的稱號,其實這里適合遊客們遊玩的景點還是非常眾多的,每一個景點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都可以作為潭州的一張旅遊名片,接下來就隨小編來認真了解一下吧。
第1個值得推薦的旅遊景點就是嶽麓山風景區了,嶽麓山風景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嶽麓區,是南嶽衡山72峰的最後一峰,在當地以及國內都非常的出名。這個旅遊風景區的級別是5a級的,而嶽麓山總共有4個核心景區組成,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洲有洲,要城有城,來潭州遊玩這個景點千萬不能錯過。
其實除了這兩個旅遊景區外,橘子洲風景區也是十分值得一去的,同樣是國家5A級的旅遊風景區。當然每一個人對於潭州的了解也都不盡相同,每一個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不知道大家認為這里還有著什麼樣值得推薦的景區呢?
『伍』 林語堂的簡介有哪些代表作
林語堂(1895.10.10-1976.3.26)福建龍溪(現福建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現當代著名文學家。
1912年林語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 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47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作品年表:
1928:翦拂集 上海北新書局
1930: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林語堂時事述譯匯刊) 上海開明書店
1930:開明英文讀本(三冊) 上海開明書店
1930:英文文學讀本(二冊) 上海開明書店
1930:開明英文文法(二冊) 上海開明書店
1931:Reading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現代新聞散文選)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3:語言學論叢 上海開明書店
1934:大荒集 上海生活書店
1934:我的話上冊(行素集) 上海時代圖書公司
1935:開明英文講義(三冊)林語堂、林幽合編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0-1932(英文小品甲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Second Series: 1933-1935(英文小品乙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5: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見子南及英文小品文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
1935: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國與吾民)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Inc., (A John Day Book)
1936:我的話下冊(披荊集) 上海時代圖書公司
1936: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China(中國新聞輿論史) 上海別發洋行
1936: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7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藝術) Reynal & Hitchcoca, Inc., (A John Day Book)
1938: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The Modern Library
1939: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With Love & Irony(諷頌集)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Leaf in the Storm(風聲鶴唳)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1:語堂文存(第一冊) 上海林氏出版社初版
1942: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國印度之智慧) Random House
1943: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4: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7: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蘇東坡傳)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1950: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國的智慧)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1: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寡婦,尼姑與歌妓:英譯重編傳奇小說)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2: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英譯重編傳奇小說)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3:The Vermilion Gate(朱門)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5:Looking Beyond(遠景) Prentice Hall
1957:Lady Wu(武則天傳)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8:The Secret Name(匿名) Farrar, Straus and Cudahy
1959: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國的生活)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9: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0: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國京華:中國在七個世紀里的景觀) Crown Publishers
1961:The Red Peony(紅牡丹)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2:The Pleasure of a Nonconformist(不羈)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3:Juniper Loa(賴柏英)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4: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 G. P. Putnam\'s Sons
1965:無所不談一集 台北文星
1966:平心論高鶚 台北文星
1967:無所不談二集 台北文星
1973: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當代漢英辭典) 香港中文大學
1974:無所不談合集 台北文星
1976:紅樓夢人名索引 台北華岡
1978:《語堂文集》 開明
1986:《林語堂經典名著》(1— 35卷) 台灣金蘭文化出版社
1986:《文人剪影》(散文集)與人合集 重慶人民出版社
1988:《中國人》(雜文集) 浙江人民
1988:《賴柏英》(長篇小說) 湖南文藝
1988:《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湖南文藝
『陸』 介紹一下林語堂
作家:
林語堂
本名:
林和樂
其它名:
毛驢、宰予、宰我、豈青、薩天師
性別:
男
出生年:
1895年10月10日
卒年:
1976年03月26日
籍貫:
福建省龍溪縣(現為漳州市平和)坂仔村
個人簡介:
林語堂,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林語堂父親是一個基督教牧師,他從童年時代起就是一個熱誠的基督徒。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於清華大學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學文學系留學,並於1922年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1922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同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到武漢任外交部秘書。隨後的幾年當中,他創辦多本文學刊物,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對之後的文學界影響深遠。1966年定居台灣.
林語堂有三個女兒,分別為林鳳如、林太乙、林相如及。
『柒』 林語堂簡介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代表作品: 《翦拂集》、《京華煙雲》、《孔子的智慧》
『捌』 林語堂的生平簡介
簡介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華民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漳州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乳名和樂,名玉堂,後改為語堂,聖約翰大學英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
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最後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生平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8月22日,林語堂生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父親是林至誠牧師,有9個小孩,林語堂排行第5。
1912年,林語堂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英文,1916年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於清華大學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學文學系留學,並於1921年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
接著他前往法國為YMCA(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同年轉赴德國攻讀語言學,先入耶拿大學,後轉入萊比錫大學並於1923年以《古漢語語音學(Altchinesische Lautlehre)》為博士論文獲該校博士學位。1920年與廖翠鳳女士結婚,廖翠鳳出生於富裕的基督教家庭,兩人相伴一生。
19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同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到武漢任中華民國外交部秘書。
隨後的幾年當中,他創辦多本文學刊物,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對之後的文學界影響深遠。
1924年5月將英文的「humor」譯為「幽默」,有人說這是中文「幽默」一詞首次出現,其實並非如此,這只是首次把英文中的humor對譯為中文中的「幽默」。
1930年代林語堂所編著開明英文讀本,與張其昀所編初高中地理和戴運軌所編著初高中物理教科書鼎足而立,成為全國各校通用之教材。
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撰寫《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年)、《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1939年)、《風聲鶴唳》 (1941年)等作品。
《吾國與吾民》介紹和譯述中國的傳統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敘述,為當代歐美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著作。
他的許多著作都被再翻譯成其他語言,作品風行各國。《生活的藝術》更是所有著作中,譯本最多,銷路最廣的作品。1944年到重慶講學。1947年林語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後到巴黎寫小說《唐人街家庭》。
1948年返回美國從事寫作。1954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受聘擔任首任校長,但後來由於經費等問題,與南洋大學董事會意見不合,在大學開學前離職。
有鑒於那個時代的中文檢字技術不夠發達,學術界普遍不滿意康熙字典之部首檢字法,乃傾家盪產全心研究中文檢字法則,歷經「漢字索引制」、「漢字型大小碼索引法」、「國音新韻檢字」、「末筆檢字法」、「上下形檢字法」等。
終在1947年,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這架打字機高9英寸、寬14英寸、深18英寸,儲有7000字(常用的漢字約5000字),1952年獲美國專利,歷時長達六年半。「上下形檢字法」後來也用於《當代林語堂漢英詞典》,並曾授權神通電腦作為其中文電腦之輸入法,神通電腦稱其為「簡易輸入法」。
由於研製打字機導致破產,林語堂曾向賽珍珠告貸遭到拒絕。林語堂和賽珍珠的合作不融洽已是後話,當時美國出版社一般是拿10%左右的版稅;而賽珍珠代理林語堂的書卻拿了50%,並且版權還不屬於林語堂。
林語堂和賽珍珠打官司,賽珍珠打電話給林語堂的二女兒林太乙問「你爸爸是不是瘋了」,最後兩人形同陌路。
1966年定居台灣,論古說今的雜文後來收集在《無所不談》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他於1972年和1973年被國際筆會推薦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靈台北,葬於台北陽明山仰德大道林語堂故居後園中。
林語堂有三位女兒,分別為長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及三女林相如。1989年林太乙記父親之一生,出版了《林語堂傳》。
2015年,其散文《論趣》被列為2015年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卷一的白話文閱讀篇章。
(8)漳州林語堂文化旅遊介紹擴展閱讀:
一、作為作家
以作家言,林語堂既有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詣;此外,他還致力於現代白話文的研究推廣,並對其作出了獨特貢獻。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留下了數量頗豐且涉獵頗廣的中英文著作,包括小說、散文、文學批評、文化評論、人物傳記、英語教材、辭典、翻譯作品等。
林語堂的中英文作品質量都很高,而風格卻截然不同。他的中文著作多為各種形式的雜文。這些作品體現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之餘,亦顯露出他忱摯的真性情。
其筆鋒犀利而筆力剛勁,其見解深刻而其言辭恣意酣暢不拘一格;行文隨意隨情隨性,痛快淋漓處讓人喝彩,幽默詼諧處使人莞爾,真情流露處令人動容,嬉笑怒罵間每每發人深省。相對而言,他的英文作品則題材更為寬泛。
其小說及人物傳記主要以英語寫成:小說《京華煙雲》以純正的英文講述純乎中國人的故事,英文傳記《武則天傳》、《蘇東坡傳》則以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為主角。他另外一部分作品(包括最廣為人知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智慧》)則著力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介紹、對中國社會現象以及民族特性的分析與探討。
此外,他還通過《孔子的智慧》等書闡述了對孔孟、老莊等思想的理解;又以中國民間傳說及古典文學作品為素材,寫成了英文版的《故事新編》。他對翻譯領域亦有所涉獵,以流暢優美的英文翻譯了《浮生六記》等文言作品。
諾貝爾獎提名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資料庫,林語堂曾於1940年、1950年被賽珍珠及斯文·赫定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二、作為學者
以學者言,林語堂學貫中西,對東西方文化均有相當通透的領悟與頗為獨到的見解。在各種中英文著述中,一以貫之的是他對家國故土的熱愛,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文化與傳統的理解與尊重,以及跨越國族界限的人文關懷。
通過早期創辦的《人間世》、《宇宙風》等雜志,他將當時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紹給中國讀者。另一方面,作為一名華人學者,他有意於將中國的古典文學、傳統文化乃至中國式的生活理念介紹到國外,並始終為此不遺餘力。
他的英文著作,以淵博的學識、深刻的洞察力、豁達的胸懷為根基,以一片赤誠之心貫徹始終,語言通達典雅,措辭機智幽默,行文靈動瀟灑,在文學界獲得很高的評價,在英語讀者當中也相當受歡迎,遂為西方人士認識中國搭建起一道橋梁。
在當時西方世界對中國普遍缺乏了解的情況下,這一點尤顯難能可貴。事實上,《吾國與吾民》及《生活的智慧》在美國甫一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圖書排行榜,成為一時熱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銷量居高不下;多年後仍數次重新出版,成為了華人作家的作品暢銷於美國的先例。
三、作為發明家
以發明家言,林語堂早年即已立志發明中文打字機。當時,科學嚴謹的漢字檢索系統仍未建立起來;又由於漢字本身是符號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長期以來人們對製成中文打字機的可能性多持懷疑態度。
為解決這一難題,林語堂在數十年間鍥而不舍地研究探索,自斥資金,購置設備,堅持不懈地一再嘗試,以致一度傾盡家財、負債累累,而最終成功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幷於1946年在美國申請專利。六年半以後,到了1952年,他才取得該項發明的專利權。
此打字機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託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順利操作使用的心願。除開「明快中文打字機」,他另有若干項小發明亦獲得了專利——例如,其中一件是可以擠出牙膏的牙刷。
四、作為語言學家
以語言學家言,林語堂編有《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等教材,還著有關於語言研究的其他作品。他並首創了漢字筆劃、筆順、漢字偏旁部首的概念,進而開辟了以筆劃、筆順、偏旁部首為依據對漢字進行拆分、解構、歸類的全新理念,更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上下形檢字法」。
這套系統性、普適性、操作可行性並具的全新方略,不僅為漢字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為當時中文輸入法的研究開發創造了條件,更被後來者繼承改進,而演變成如今全國通用的標准化「部首檢字法」。
除此以外,對於漢字注音體系的建立與發展,林語堂所作的努力與貢獻同樣可圈可點。他曾向另一位語言學家趙元任提議制定一套以羅馬字母來標注漢字讀音的方法。趙定下基本方案後,帶同林語堂及另外三名語言學家作進一步的研究設計,歷時兩年,創造出「國語羅馬字」的漢字注音方法。
「國語羅馬字」曾被定為國家正式推行的注音方案,並為當時及後來國內外的一些學者所接納採用。它對現行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它對後者的誕生起到了啟發與促進的作用。
林語堂晚年的心願是編寫一套漢英辭典,將畢生所學凝聚其中,以供後人之用。為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雖漸年高體弱而未嘗放棄,終於以七十七高齡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當代漢英詞典》。
林語堂父親林至誠是一個基督教牧師,但他詳盡探索中西方哲學思想後,於晚年才真正成為一名基督徒,其哲學探索歷程記載於《信仰之旅》一書,他嘗自提一副對聯曰:「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玖』 誰能給我介紹介紹林語堂,詳細一點!
林語堂簡介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
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
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
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
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
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
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
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思想———
「中庸」作為林語堂人文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林語堂文化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同時它也是林語堂對待人生及藝術的一種基本態度。作為一種傳統元素,「中庸」在林語堂這里以一種新的生命形式存在著。在林語堂這里「中庸」是一種宇宙人生觀,是中國文化精神中近情性的集中表現。它以近情為核心,以明理和常識為內容。它反映了一種以「人」為本的宇宙人生態度。林語堂以一種現代人的文化思考賦予了它現代性的內涵。
著作書目:
《剪拂集》(雜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評》(評論集)1930,北新
《語言學論叢》1932,開明
《歐風美語》(散文集)1933,人間
《大荒集》(雜文集)1934,生活
《我的話》(第1卷,雜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時代
《我的話》(第2卷,雜文集,又名《拙荊集》),1936,時代
《林語堂幽默文選》1936.萬象
《生活的發見》1938,東京創元社
《新生的中國》1939,林氏出版社
《俚語集》(雜文集)1940,上海朔風書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語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國聖人》1941,上海朔風書店
《中國文化精神》1941,上海國風書店
《諷頌集》蔣旗譯,1941,國華編譯社
《愛與刺》1941,明日出版社
《錦秀集》1941,上海朔風書店
《生活的藝術》1941,上海西風社
《有不齋文集》(雜文集)1941,人文書店
《雅人雅事》(雜文集)1941,上海一流書店
《語堂隨筆》1941,上海人間出版社
《撥荊集》(雜文集)1941,香港光華出版社
《瞬息京華》(長篇小說,又名《京華煙雲》)張振玉譯,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畫像》1947,上海金屋書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務
《林語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無所不談》(1一2集,雜文集)1969,文星書局;1—3合集,1974,開明
《平心論高鄂》(雜文集)1966,文星書局
《語堂文集》1978,開明
《林語堂經典名著》(1— 35卷)1986,台灣金蘭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與人合集,1986,重慶人民出版社
《中國人》(雜文集)1988,浙江人民
《賴柏英》(長篇小說)1988,湖南文藝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