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宜興紫砂文化旅遊城

宜興紫砂文化旅遊城

發布時間: 2021-03-14 02:28:14

⑴ 宜興有哪些名勝地區

旅遊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級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源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風景名勝4A級景區宜興善卷洞風景區 4A 2001 宜興竹海風景區4A 2006 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4A 2006 宜興團氿風景區 4A 2006 宜興市陶祖聖境景區 4A 2008陶祖聖境 陶的古都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紫砂工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今。集書畫、詩文、篆刻、雕塑於一體,成為獨步世界的藝術品。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雄踞傳統手工技藝首位的,就是宜興紫砂。古往今來的工藝大師和民間藝人薪火相傳,見證著中華文明發展的源泉和永恆的魅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世界給了宜興一把紫砂壺,並沒有忘記在裡面放一片茶葉。 茶的綠洲宜興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生長著被茶聖陸羽稱為「芳香冠世產,可以上供朝廷」的陽羨茶。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 竹的海洋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洞的世界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坐落在中國著名的「陶都」--宜興丁蜀鎮丁山北路50號,內有10個展廳,薈萃了三萬余件宜興生產的古今名陶精品,其中「五朵金花」--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早就飲譽海內外,五千餘年的陶藝風貌,在此一覽無遺。自1988年以來,宜興市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宜興陶瓷藝術節」。 宜興陶瓷博物館交通 乘5、6、45、46路公交及宜興旅遊一線可達省庄竹海省庄滿山遍野都是竹林,竹林面積約有兩萬余畝。山中曲徑通幽,溪水潺潺,登高遠眺,綠浪起伏,滿眼生機。當春天來臨,嫩竹拔節,破土而出,讓人充分體驗重歸自然的樂趣。 宜興南部盛產毛竹,約有20多萬畝竹林,素有「竹海」之稱,尤以省庄村的竹海為最著名。 省庄竹海交通 宜興旅遊1線可達,票價7元。 景區內游覽車票5元。 省庄竹海門票/開放時間 成人60元,兒童30元。 玉女潭玉女山莊位於宜興市蓮子山上,距城區23公里。唐李幼卿於此建別墅「玉潭庄」。明嘉靖間,名士史恭甫在這里構「玉潭院」和「玉光閣」,吳中才子文徵明為此寫下文采飛揚的《玉潭仙居記》。1984年,於舊址重新開發,越二年而成。面積16公頃,因潭命名,總稱「玉女山莊」。 玉女山莊游路婉蜒,奇石顯現,依山構築的門頭、碑亭、芙蓉亭、超然宇、大觀廓、玉光閣等十多處建築,錯落在山水、綠樹之間。其景觀有以石見長的「玉陽洞天」和以水取勝的「玉潭凝碧」兩部分。 玉陽洞天奇異的石景系地表石灰岩風化而成。自「期仙塹」上「芙蓉城」,穴竅穿透,延綿百餘米。盤旋而下,有瑤台、三珠洞、飛雲洞、普賢峰;曲折而上,則為集靈谷、會仙壇等。過此繞竹林,便到「石峽」,於此仰望,俗謂「一線天」。 由石峽穿「環玉崗」,即達「玉潭凝碧」景區。玉女潭在半山絕彎中,廣8米、深64米,旱不竭、雨不盈,水色瑩潔,光可照人。潭水清流漱石,緩緩下泄。 玉女潭交通 在宜興市區有旅遊1線專線旅遊車可到達玉女潭。旅遊1線走向:市車站--貝斯特大酒店--國際飯店--宜興賓館--宜興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陶瓷博物館--張公洞--玉女潭--靈谷洞--陶祖聖境風景區--竹海風景區。5:40—17:30,每25分鍾一班。 門票/開放時間 20元 開放時間:7:30—15:30。蘭山旅遊度假區蘭山旅遊度假區,位於宜興市東南、太湖之濱,因盛產蘭花,晉周處斬蛟聞名於世。 1983年開發為太湖旅遊度假區,現有黑龍江農墾療養院、國家氣象局太湖療養院、青海石油管理局太湖療養院等,共設有床位600多個。張公洞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 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遊程1000餘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 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雲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岩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帆。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直達。 門票/開放時間 35元 開放時間:7:00--17:00西施洞洞庭洞內景色壯麗奇特,曲折跌宕,在洞天世界中別具一格。 坐落於慕蠡洞邊,洞內直徑300米,有西施浣紗、西施橋、胭脂溪等50多處景觀。 交通 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門票/開放時間 22元 開放時間:8:00—16:30。靈谷洞全洞面積8160平方米,遊程1113米,有上、下兩個洞口,洞內有大小高低與鍾乳、石筍各有異趣的石廳七個,分隔貫穿,脈絡相承。洞中有石鍾乳、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等,形狀奇異,色彩絢麗。其中高26米、寬7米的大石幔,如銀河直瀉,瑰麗奇特,為陽羨諸洞所僅見。洞外,群山四合,茶園翠綠,可領略山林風光。 靈谷洞當年為唐代詩人陸龜蒙探茶發現。陸曾僱人開挖,因工程力不能及而作罷,留下「龜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的遺憾。然宋以後陸續有人入洞探幽,今石壁上尚存宋、元、明、清遊人的遺墨。該洞開發工程始於1979年,1982年7月1日正式開放。 導游 靈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28公里的王家塢靈谷山(石牛山)南麓,今陽羨茶場內。距張公洞僅6公里。 交通:宜興旅遊一線可達 門票/開放時間:40元 開放時間:7:30-16:30 特產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與蘭州百合、龍牙百合一起,為我國現時三種食用型百合,然而能入《本草綱目》者當數宜興百合。宜興百合含有多種生物鹼及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補強壯、潤肺止咳、清熱利尿、理脾健胃、寧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參的部分作用。鮮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頭、百合羹等都很暢銷。宜興紫砂陶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贏得金獎。除紫砂陶外,還有被譽為「東方的綠寶石」的宜興青瓷,以及均陶、精陶、彩陶和工藝美術陶。 在紫砂壺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潤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脈。

⑵ 我想找一點關於宜興的資料

陶都宜興東臨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地處滬、寧、杭的中心,是一個文化發達的新興城市。宜興古稱陽羨,荊溪,自秦始皇設陽羨郡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歷史。在該地曾先後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陶片、唐五代的青瓷窯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殘片;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窯茶具已深受各位飲家所珍賞,所以到明代時宜興紫砂壺名家輩出,紫砂茶具遂廣受歡迎。

由宜興到鼎蜀鎮一段,風景迤儷,如鼎山、庚桑、善卷、慕蠡諸洞、東氿、西氿水區、國山碑、周孝候墓 、蛟橋諸名跡,風光秀麗獨特,溶洞奇異天成,奧妙無窮,竹海綠濤滿傾,蔚為壯觀;茶洲清香四溢,生機勃勃;湖光山色相映,也別具神韻。

唐代,宜興郡以好茶聞名全國;從唐肅宗到明太祖的六百年間,常州陽羨茶均為上等好茶;並且設立了「 貢茶院」。明太祖洪武年間廢除團茶政策,遂帶來了制茶方法的改革,由於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其製品通稱「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紫砂經過生產、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經久不衰。宜興紫砂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在景德鎮瓷都之外,又並列了一個陶都——宜興。其產品暢銷國內外,日本也以紫砂為珍品而來華學習造壺技術。此外,宜興紫砂茶壺更與中國茶同銷歐洲,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足見宜興紫砂的珍貴。

宜興紫砂陶品類繁多,尤以茶壺為代表,其獨有的實用性能與藝術鑒賞價值的高度和諧統一。因此紫砂陶為歷代鑒賞家及中外的嗜茶愛好者所深愛。到了近現代,隨著文化內涵的豐富與製造技術的提高,宜興紫砂陶藝已臻愈益精妙之境。 東南亞各地對於紫砂的狂熱支持,也為紫砂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機遇。 由於受金融危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近來紫砂收藏熱度有所降溫,但對紫砂摯著者仍甚。

宜興氣候
近年來,宜興借山川林泉之美,人文風物之萃,民俗民風之豐,地方物產之茂,開發了一系列專項旅遊產品,設計推出了多條專項旅遊線路。因宜興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季都有獨到之處,這些美景,四季可游,但以每年4月至10月為黃金旅遊季節。

宜興節日
江蘇宜興陶瓷藝術節,由宜興市人民政府主辦,首屆於1990年5月上旬舉辦,此後每年舉辦一屆。在「以陶為媒,以藝會友,擴大交往,促進發展」的宗旨指導下,這個素以「陶、洞、竹、茶」四寶聞名於世的宜興陶都,通過辦節,擴大了宜興陶器的知名度,紫砂工藝陶更是遠銷海內外,成為行家收藏的珍寶。據民間傳說,宜興紫砂陶器盛暑貯茶不易變味,盆栽花草不易爛根,是歷屆陶瓷藝術節商品成交量最多的品種。
江蘇宜興陶器以鼎蜀鎮所產最為著名。改革開放以來,宜興陶器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以日用陶器為大宗,「蘇缸」、酒壇、砂鍋等陶器,質堅耐用,美觀大方,其中紫砂工藝陶的品種有壺、杯、碟、瓶、花盆、雕塑等,質地精密,造型講究,裝飾純朴,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宜興陶器傳統造型樣式有掇球、合菱、竹扁、鵝蛋等多種,目前宜興已成為江南綜合性的主要陶瓷

⑶ 宜興哪裡好玩的地方

***主要景點***
1.省庄竹海
被譽為「華東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和「蘇南第一峰」.區內主要由門樓服務區、鏡湖區、翡翠長廊區、水景瀑布區、竹種園區、海底區、小海中海區、懸
空環游棧道區、千年古寺區、品茗休閑區等組成.
2.龍池山
為江蘇省森林自然保護區.龍池山主要以「稀、奇、古、怪」而著稱.稀者,稀有樹種、稀有植物;奇者,山巔有池,池內有龍;古者,江浙八大寺之一的澄光寺,元末明初「開臨濟之祖庭,辟禹門之禪院」;怪者,白雲岩石壁橫空,壁立千仞,晨霧飄渺,忽如玉帶回環腰際,忽如飛絮冉冉四益,忽拂掃青岩,忽隱沒層巒,變化萬千,更有那可預報天氣的曉雲石,構成了荊溪十景之一的「龍池曉雲」.
龍池庵:山上著名景點,始建於宋咸淳二年(1266年),名禹門禪院。清康熙年,敕賜為「澄光寺」。」澄光寺是明代在江南弘傳臨濟宗禪旨的重要場所,臨濟正宗二十九世幻有禪師及四位高徒密雲圓悟、天隱圓修、抱撲圓蓮為繼承和弘揚臨濟宗都作出了交大貢獻.
龍池:位於山頂。登高遠眺,可遙見浩瀚太湖風帆點點。在此觀日出,景象之美,可比泰山。
另有景點龍池曉雲石、古棧道、禹門祖塔、憑虛閣、涅磐窟、老虎亭、拜經台、分賓亭、洗心池、一步登天等.
還有善卷洞風景區,陶祖聖境(慕蠡洞),靈谷洞,宜興農民公園-天一度假村等.
***注***:1.宜興紫砂壺不錯的.
2.美食介紹:紅燒魚頭湯,滆湖大閘蟹,茭利銀魚,汽鍋排骨湯都是很具地方特色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⑷ 宜興哪最好玩

陶都宜興東臨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地處滬、寧、杭的中心,是一個文化發達的新興城市。宜興古稱陽羨,荊溪,自秦始皇設陽羨郡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歷史。在該地曾先後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陶片、唐五代的青瓷窯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殘片;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窯茶具已深受各位飲家所珍賞,所以到明代時宜興紫砂壺名家輩出,紫砂茶具遂廣受歡迎。
由宜興到鼎蜀鎮一段,風景迤儷,如鼎山、庚桑、善卷、慕蠡諸洞、東氿、西氿水區、國山碑、周孝候墓<BR>、蛟橋諸名跡,風光秀麗獨特,溶洞奇異天成,奧妙無窮,竹海綠濤滿傾,蔚為壯觀;茶洲清香四溢,生機勃勃;湖光山色相映,也別具神韻。
唐代,宜興郡以好茶聞名全國;從唐肅宗到明太祖的六百年間,常州陽羨茶均為上等好茶;並且設立了「<BR>貢茶院」。明太祖洪武年間廢除團茶政策,遂帶來了制茶方法的改革,由於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其製品通稱「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紫砂經過生產、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經久不衰。宜興紫砂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在景德鎮瓷都之外,又並列了一個陶都——宜興。其產品暢銷國內外,日本也以紫砂為珍品而來華學習造壺技術。此外,宜興紫砂茶壺更與中國茶同銷歐洲,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足見宜興紫砂的珍貴。
宜興景點詳細介紹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素以陶瓷工藝揚名。從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為陶中上品。宜興制陶技術精益求精,不斷改進。宜興陶器發明創造於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成熟於晉宋,大放異彩於明清。相傳春秋時代的范蠡與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興陶業中心鼎蜀鎮,已由過去的家家做坯、處處皆窯的集鎮,變成了擁有二十多家工廠、近兩萬名工人機械化生產的多品種陶瓷工業基地。
宜興又以茶葉、毛竹生產基地著稱。宜興陽羨紫筍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這里的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宜興現已列為太湖中大風景區之一,是對外開放的旅遊勝地,旅遊機構、旅遊設施正在不斷齊全。明天的宜興,將更加燦爛輝煌!
洞天世界

宜興多溶洞,現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個,故稱「洞天世界」。這些溶洞集「古、大、奇、美」於一體,千姿百態、神奇古怪,以善卷洞、張公洞、靈古洞,尤以洞齡3萬多年的善卷洞最具特色,五光十色,自然典雅,神秘色彩、童話色彩濃郁,被譽為「海內奇觀」,「萬古靈跡」。
善卷洞具上中下後四層,層層相連,洞洞相通,宛如地下宮殿。入口為中洞,中洞內有天然大石廳獅象大場,洞口有7米高巨型鍾乳石筍「砥柱峰」兀立,石廳內石鍾乳千姿百態,石廳兩旁,有形似青獅、白象巨石一對屹立,維妙維肖,形態逼真。上洞規模更大,洞形似螺殼,終年雲霧彌漫,冬暖夏涼,氣溫終年保持23攝氏度,因而又稱暖洞。環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萬古寒梅、綿羊、駿馬、熊貓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縫間細流潺潺,在地下形成水潭,頂部的石乳倒映在潭中,奇異天成。
循石級盤旋而下,要穿過「風雷」、「波濤」、「金鼓」、「萬馬」四重石門。這里令人有波濤遠聞、風雷隱作、金鼓齊鳴、萬馬奔騰的奇異感覺。此處石乳滴成的奇幻景物更多,有翠綠的葡萄、橙黃的佛手、白嫩的鮮藕、振翅的白鶴,還有通天石松、梅花屏風等等,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善卷洞最奇之處是下洞和水洞。下洞又名「瀑布洞」,雨後飛瀑流水直瀉懸崖壑底,奔放澎湃。與後洞相連的水洞,是寬達6米的古地下溪河,可常年通舟。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善卷書院里的原型就是善卷洞附件的善卷書院。
陶都

我國陶瓷器的生產,淵遠流長。據考古發現,遠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江蘇宜興就已開始製造陶器了。宜興向有「陶都」之稱,陶瓷的種類極多,有日用陶、細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幾十大類數千種產品,在絢麗多彩、琳琅滿目的宜興陶器中,最精美的產品是紫砂陶。
紫砂陶的原料含有三氧化二鐵,呈紫紅色,所以稱之為「紫砂」,主要品種有壺、杯、瓶、鼎、盆、盤、碟、假山石景、蔬果玩器、文房飾器等。造型豐富多姿,尤以紫砂茶壺最為出色。
紫砂壺取其泥料本色,樸素、雅緻,富有民族風格,有深紫、朱紅、赭色、淡黃等多種逗人喜愛的色彩。紫砂壺製作縝密精巧,里外不施釉,在燒結得十分緻密的砂土中間,有肉眼看不見的小氣孔,透氣性良好。用紫砂壺泡菜,沒有絲毫的化學變化,茶葉特別清醇,存茶過夜,不起膩苔,不易變餿。紫砂壺經久耐用,壁內沉積的「茶銹」,名日「茶山」,如在空壺內注入沸水,也有茶葉余香。此外,用紫砂花盆
栽花木,成活率高,不易爛根;用紫砂鍋蒸燉雞、鴨、肉類等食品,味道鮮美,肉嫩湯醇。
陶都宜興陶瓷素以精湛的技藝、濃郁的傳統、豐富的造型、優雅的裝飾而獨步千秋、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陶瓷藝術殿堂的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是中國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館。
善卷洞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 全洞分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遊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
進入洞中,宛如進入一座地下宮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獅象大場是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廳。高達7米的鍾乳石筍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點一滴的石乳聚積而成,每30至50年長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萬多年。石廳內可容上千名遊客,高大寬敞,上面掛滿各種形象生動的石鍾乳。石廳兩旁,屹立著一對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維妙維肖,形態逼真。
上洞的規模比中洞還要大,洞長70米、寬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殼,終年雲霧彌漫,冬暖夏涼,氣溫終年保持23攝氏度,因而又稱暖洞。環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萬古寒梅、綿羊、駿馬、熊貓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縫間細流潺潺,落地匯成水潭;頂部石乳,倒映潭中,奇異天成。
下洞約180米,寬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個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過後,飛瀑流水直瀉懸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與後洞相連的水洞,是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長約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寬達6米,可常年通舟。遊人至此,可乘遊船。輕舟一葉,盪漾其間。
據宜興縣志載:「西施洞又名武陵洞。」武陵,則是六朝學士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仙境,窈窕靈洞,就深藏在「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武陵仙源。全洞面積八千五百平方米,遊程在一千二百米,大小景點近八十個。洞口兩側,百竿修篁列成昭陽儀仗,披翠仙苔,花下垂簾彩幛,這獨具一格的迎賓禮儀,也許正是洞天世界的異邦習俗。

「薴蘿宮」,一流清泉破壁穿石迎面淌來,傾瀉處似匹匹錦帛;匯合處如束束轉紗,泉過留韻,水去留聲。一團團整齊、光潔的埠石,排列有致,半浸泉中,彷彿仍留著浣紗女的足跡;粼粼波光,似乎尚可見到西施的倦容。而與浣紗溪遙遙相對的「范蠡岩」上,越國大夫倚立山頭點頭贊嘆,壯士之心,被西施的美貌打動,這位救國心切的赤子賢臣,在浣紗女的身上看到了復國雪恥的希望。
「消夏宮」景石林立,沖天佔地。步入宮中,賞蓬萊仙境,游三春之彩,納九秋之涼,真可謂「冬有桃花秋有蓮,日聽鶯歌夜聽泉。」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僻靜、幽雅的「桃源宮」一派桑田平曠的田園風光,含水的「梯田」,帶露的「桑園」,傍間的「草屋」,依山的「牛棚」,構成了逼真的山鄉風情。

從「淚泉宮」、「娃宮」到「碧雲宮」,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崢嶸斗奇,太湖石的粗獷雄偉與優美的線條組合,形成了西施洞的獨特風光。大義凜然的西施「捧心柱」,令人心碎的「半壁江山」,如訴如泣的「孝女哭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愛國奇女西施淚灑異邦的揪心之痛和忍辱負重的捧心之誠。「相思閣」、「囡兒亭」、「畫眉橋」、「彩香涇」則表達了范蠡、西施心心相印、裙衩相隨的忠貞愛情和同赴國難、共飲林泉的高賢之志。而最美最奇的要數碧雲宮中的「山神籠月」,一個直徑約七米、高三十多米的石洞直通山頂,抬頭相望,但見陽光普照,銀輝瀉地,茫茫蒼穹,只現出一個圓溜溜的月洞,迷人的景色留下了美麗的傳說……

⑸ 江蘇宜興的舊址在哪

宜興向有「陶都」之稱,所產陶瓷種類極多,有細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幾十大類數千個品種。在琳琅滿目的宜興陶器中,最有名的是紫砂陶。
宜興官林被稱為中國電纜城,擁有上百家的電線電纜廠。
紫砂陶的原料含有三氧化二鐵,呈紫紅色,所以稱之為紫砂。紫砂陶主要品種有壺,杯,瓶,鼎,碗,盤,碟,等等,造型豐富多采,尤以紫砂茶壺最為出色。紫砂壺取其泥料本色,樸素,雅緻,賦有民族風格,有深紫,朱紅,淡黃等多種顏色。紫砂壺製作縝密精巧,里外不施釉,在燒結得十分緻密的沙土中間有肉眼看不見的小氣孔,故而透氣性能良好。用紫砂壺泡茶,沒有絲毫的化學變化,茶汁特別清醇。紫砂壺經久耐用,壁內存積的茶銹,名曰「茶山」,如在空壺中注入沸水,也有茶葉清香。 此外,用紫砂鍋蒸燉雞,鴨,肉類,味道鮮美,肉嫩湯醇。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蘇省最南邊的一個縣;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產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荊溪,淵遠流長,文物古跡眾多,境內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素以陶瓷工藝揚名。從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為陶中上品。宜興制陶技術精益求精,不斷改進。宜興陶器發明創造於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成熟於晉宋,大放異彩於明清。相傳春秋時代的范蠡與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興陶業中心鼎蜀鎮,已由過去的家家做坯、處處皆窯的集鎮,變成了擁有二十多家工廠、近兩萬 名工人機械化生產的多品種陶瓷工業基地。

宜興又以茶葉、毛竹生產基地著稱。宜興陽羨紫筍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在宜興山區,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這里的太華山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積達18萬畝。翠竹連崗接坡,挺拔茂密,層巒疊翠。山風過處,竹影婆娑,綠浪起伏,有「竹海」美稱。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跡」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宜興現已列為太湖中大風景區之一,是對外開放的旅遊勝地,旅遊機構、旅遊設施正在不斷齊全。明天的宜興,將更加燦爛輝煌!

自然地理
宜興市位於北緯31°07』--31°37』-,東經119°31--120°03』。地處江蘇省南端,蘇、寧、杭三角中心。東瀕太湖,東南鄰浙江長興,西南界安徽廣德,西接溧陽,西北毗連金壇,北面與武進相傍,滆湖鑲嵌其間。全市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年末耕地99.14萬畝。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山區,北部為平原區;東部為太湖瀆區,西部為低窪圩區。
龍池山位於宜興城西南35公里的茗嶺鄉境內,為江蘇省森林自然保護區。山海拔488米,年平均氣溫15.7℃,森林覆蓋率達95%,總面積1800多畝。因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寬葉帶生長茂盛,珍稀瀕鋮植物眾多,故有「天然植物王國」和「綠色氧吧」之稱。
以「稀、奇、古、怪」著稱的龍池山自然風景區是蘇南地區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稀」指的是區內眾多的珍稀樹種和植物;「奇」指的是山頂有池,池中有學名蠑螈的小龍;「古」指的是山上有曾聞名於世的江浙八大寺之一的澄光寺;「怪」指的是攝人魂魄、橫空壁光的「白雲寺」和可預報天氣構成荊溪古十景之一的「龍池曉雲」等其他鬼斧神工的神秘巨石。

宜興市境內河流密布、縱橫交叉,灌溉、運輸方便。有河道215條,總長1058公里,總面積19.49萬畝。其中主幹河14條,5公里以上的68條。盪20多個,水域面積73.43畝。有水庫20座,總庫容1.26億立方米。天然水質較好,礦化度為100-200毫克/升,屬很低礦化度水;總礦化度小於1.5毫克當量/升,屬很軟水;酸鹼度值為6.5-7,屬中性水。
宜興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濕潤。熱量條件好,年平均氣溫15.7oC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28.3oC。年平均無霜期2401多天,生長期可達250天左右,積溫5418oC,日照較足,7-8月日照時數最多。農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豐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豐富。

歷史沿革
宜興已有5000多年歷史。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周元王四年(前472)屬越。周顯五三十六年(前333)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 )荊邑司會稽郡,次年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置義興郡。隋文帝開皇九年( 589 ),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改為宜興縣。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荊溪撤消,並入宜興縣。
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
1953年1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屬鎮江專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
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建立宜興市。
2003年,宜興有21個鎮、1個環保科技工業園,95個居委會,430個行政村;總面積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1萬公頃,山林4萬公頃,總人口1062363人。宜興文臣武將代不絕書。現全市有高級知識分子1369人,宜興籍兩院院士18人,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高級知識分子逾萬,「教授之鄉」美譽馳名中外。

風土人情
文化事業發展日趨繁榮。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全年演出場次230場,觀眾50萬多人次。2004年,通過挖掘藝術資源,搜集生活素材,捕捉創作信息,推出了《小巷大街》、《七彩風流》、《挑總管》、《雙向選擇》、《風卷葵》等各類藝術作品共60餘件,其中大戲1個、電影劇本2個、電視劇本1個、曲藝作品7個、小戲小品劇本30多個、音樂作品20多個。
在重大藝術活動中,小品《雙向選擇》、《挑總管》獲省第二屆小戲小品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同時獲優秀演員獎、演員獎、舞美獎。歌曲《秦淮歌謠》獲「中國群眾創作歌曲大賽」金獎。電影放映單位40個,影劇院座位數為2.15萬座,全年電影觀眾人數達43萬人次。市級圖書館1個,藏書25.26萬冊。廣播電視網路健全、覆蓋率廣。22個鎮(園)全面建成有線網,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5.53萬戶。檔案館向社會開放檔案29421卷,《宜興日報》為周六刊彩色膠印報紙,每期發行量3萬份。

⑹ 天津的宜興埠和江蘇常州的宜興有什麼聯系嗎

是這個,天津的宜興埠是明代為了攻打高麗(今朝鮮)缺少水手,從江南宜興調動大約500名會劃船的水手,集結在今天的天津宜興埠訓練,後來由於和高麗好了,朝廷沒有攻打的意願了。那些招收去的宜興水手只能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後來,成了宜興人的碼頭。所以叫宜興埠。至今宜興埠的話,和我們宜興話非常像。。。。。宜興什麼時後變成常州的了啊你回到100年前了啊

⑺ 夫子廟景區的開發狀況

「夫子廟文化」應叫「秦淮文化」
秦淮區地處古都南京城南,因秦淮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區而得名,素有「十里秦淮」之稱。朱自清、俞平伯所作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贊美了這兒的美妙景觀。當今著名的旅遊風景點南京夫子廟就坐落在這里。由於歷史跨度長,秦淮文化保留了豐富多彩而又相對完整的歷史文化層面,門類繁多,品種齊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60多處,居全市前列,是金陵文化的精華。
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為秦淮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秦淮區委、區政府不斷增強文化經濟意識,用創新思維探索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轉化的有效途徑,實現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產業優勢轉化,向生產力優勢轉化。

一是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創建旅遊文化產業。旅遊業具有典型的經濟特性,又有很強的文化特徵。文化是旅遊的魂,旅遊是文化的形,兩者相得益彰。我們堅持「以文興旅」的基本思路,把文化作為旅遊發展的動力,打文化牌、走特色路,全面建設了十里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推動文化旅遊業迅猛發展。1984年以來,我們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市政府支持,先後投資幾十億元,大力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恢復整修了四大古人文景觀:以明清風格為主的建築面積達44萬平方米的仿古建築景觀,以夫子廟大成殿為中心的古文教景觀,以中華門城堡為中心的古城牆景觀,以瞻園為主的古園林景觀。經過多年的精心開發建設,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先後被評為「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等。世界旅遊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巴爾科夫人稱贊夫子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每年有三四千萬中外遊客來此觀光旅遊,夫子廟景區稅收佔地方可用財力的1/3。

二是繼承文商交融傳統,新建特色文化市場。自古以來,秦淮就是大族聚居、商賈雲集之地,市井相當繁榮,廟市合一是夫子廟地區的一大特色。在建設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同時,我們順應市民和遊客的文化消費需求,新建了五大特色文化市場:營業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古玩字畫市場,堪稱金陵一絕的夫子廟花鳥魚蟲市場,剪紙、皮影、竹雕、烙畫等應有盡有的民間工藝品市場,品種齊全、價廉物美的小商品市場,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市場。這些市場深受中外遊客和廣大市民的歡迎,年成交額達20多億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是以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大力發展節會經濟。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化四季歌」:冬季「南京夫子廟燈會」,春季「夫子廟文化廟會」,夏季「秦淮之夏」社區文化藝術節,秋季「夫子廟金秋美食節」。為了增大「文化四季歌」的「節會」、「假日」經濟效應,我們把夫子廟燈會、文化廟會、金秋美食節分別安排在春節、「五一」和「十一」期間舉辦,此舉進一步擴大了秦淮的知名度,增強了文化旅遊業的吸引力。2003年僅10月1—7日,到秦淮的市民和中外遊客就達到103.5萬人,夫子廟景區實現旅遊商貿經營額9760萬元,其中商貿收入5900萬元,餐飲收入1900萬元創歷屆黃金周新高。

四是挖掘整理歷史文化遺存,精心組織文化精品生產。為了滿足人們對秦淮文化的探求,加強對秦淮文化的研究,我們先後整理出《金陵大報恩寺塔》、《金陵歲時記》等一批地方歷史古文獻,編輯出版了反映秦淮人文史料的《漫話秦淮》(先後出版三輯12本)、《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大型畫冊、《十里秦淮好風光——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點攬勝》、《秦淮夜談》、《秦淮戲曲志》、《秦淮人物誌》、《秦淮群文志》和《秦淮民間故事》等叢書,深受市民和遊客的歡迎。

所有這些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社會的充分肯定。秦淮區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文化模範區」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我們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觀念相對滯後,產業經營意識薄弱;開發利用「粗放」,資源優勢未充分發揮;個體規模偏小,企業競爭能力不強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通過觀念、體制和方法的不斷創新,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為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提供支持。

首先,要強化產業意識,制定產業規劃。要牢固樹立「文化要吃市場飯、市場要走產業路」的觀念,文化中可以放歸市場的部分,就要堅決走產業發展之路。要加強領導,積極協調,努力營造促進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氛圍和工作合力。抓緊制定《秦淮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做到規劃起點高、市場定位準。產業規劃要與城市規劃有機結合,力求長遠規劃、分項實施、逐步到位。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管理、稅收等方面採取一系列優惠措施,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二,依託特色資源,做大優勢產業。秦淮的實踐啟示我們,以豐富的文化資源作支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具有光明的前景。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投入,對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實施全面擴容升級。復建金陵大報恩寺塔遺址公園暨琉璃塔,重建周處讀書台、李白鳳凰台等一批新的文化旅遊景點;開辟秦淮河水上風情游覽線、陸上民俗游覽線和明城牆空中景觀游覽線;打造「夜泊秦淮」旅遊品牌,營造「品小吃、泊秦淮、游景點、賞雅樂、逛夜市」的美好意境;規劃建設秦淮旅遊文化中心、秦淮民間藝術展覽館等一批標志性設施,引進一批檔次高、規模大的酒吧、書吧、茶社等休閑娛樂場所,發展壯大旅遊文化休閑產業。

第三,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適應市場需求,成立秦淮文化旅遊產品研發中心,建成幾個大型生產銷售企業,推出更多具有秦淮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增強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能力。營造良好環境,提升古玩字畫、花鳥魚蟲、餐飲娛樂等特色文化市場的環境檔次、服務水平,增強市場對市民和遊客的吸引力,激發遊客的消費興趣。加大營銷投入,通過媒體、互聯網、旅遊交易會等渠道,大力宣傳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景點、活動等,吸引更多的客源在節假日流向秦淮。

第四,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體制創新。要實現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職能「三轉向」:從管理文化系統單位轉向管理全區文化事業、產業,從重點「辦文化」轉向重點「管文化」,從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轉向主要依靠經濟、法律手段。要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根據公益性、公益經營性和經營性等不同性質,實行分類指導,探索新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逐步從向文化事業單位投入轉變為向項目投入。積極引進民資、外資興辦各種文化企業,形成「多元化投資、多種所有制並存競爭」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第五,培養文化人才開發第一資源。加強文化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實行以「聘用制」為主體的用人新制度,促進人盡其才,才盡其功。加強民間藝人隊伍建設,成立秦淮民間藝人協會、秦淮民間藝術學校,使秦淮民間藝術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特別是管理、經紀人才為秦淮服務。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確立以業績為導向、以創新能力、創作成果和經營實績為主要衡量標準的人才價值觀,鼓勵文化單位對有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進行重獎。

為期5年的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創建5A級景區進入收官階段,記者采訪發現,對如何使高雅文化和民俗文化和諧共生、如何彰顯廟市合一的特色、如何管理開放型的景區,夫子廟作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前廟後學」,召迴文化之魂

走進夫子廟景區的心臟大成殿,遊客便被牆壁四周流光溢彩的彩石壁畫「孔子聖跡圖」所吸引。導游介紹,這是夫子廟的鎮廟之寶之一,共38幅,由浙江樂清300多工匠花3年時間製作而成,「當時花了580萬,現在價值過億了。」

「壁畫啥時有的?」「1998年就有了,一直在這里。」記者很驚訝: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導游說:「以前十幾個攤點在殿里,壁畫被搞得灰頭土臉。攤點清理出去,燈光一打這才滿壁生輝。」

明德堂後的尊經閣,一直是景區管理機構的辦公場所,而今,管理辦公室移走,「洋和尚」英國爵士喬衛特進駐辦起了孔子學府,使之成為外國遊客和南京老外的「中國沙龍」。

夫子廟另一文化重地江南貢院,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林則徐……這些從江南貢院走出來的科舉名人,如今以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銅像告訴人們,這里曾經號舍20644間,是全國最大的科舉考場。秦淮區旅遊局負責人說,景區將對江南貢院進行復建,目前正在搜集整理相關歷史資料。

夫子廟,文化之魂正在召回。南京的小學新生在大成殿行「開筆禮」,學子喜歡到江南貢院「跳龍門」、「拜魁星」,民間票友愛在這里玩漢服展示……今年1-9月,大成殿遊客50萬人次,江南貢院14萬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遞增20%、52%。十一黃金周,景區接待遊客121萬,同比增長21%。

撥正失衡的天平,「文」「商」再度相融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秦淮河裡的畫舫多了起來,舟過苑家橋便劃進了280米長、水寬7-12米的水街。苑家橋、吟鳳橋、半清橋3座過街石橋畔,5家高檔會所開門迎客,以展示琴棋書畫歌舞茶「七雅」的傳統歌舞、書畫、特色餐飲、民間技藝等,引來遊人無數。客人憑窗望去,還能觀賞白鷺洲公園里的水上實景演出《夜泊秦淮》。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廟市合一、高雅文化與民俗文化和諧共生,是夫子廟抹不去的特質。人們反感夫子廟的商業味,其實是反感缺少文化味的市。 下轉A7版

上接A1版 曾經,破牆開店,重「商」輕「文」,夫子廟成了小商品集散地;現在,就是要撥正失衡的天平,讓「文」「商」再度相融。

佔道經營的市場被拆除,2000年以來共拆了1000多個亭棚,東市、西市、金陵路改造的店家有600戶以上。具有秦淮文化特色的項目被請進來,尊經閣後的夫子廟民間藝術大觀園,南京最好的民間藝人在這里設立了燈彩、剪紙、摺扇、烙畫等手工藝工作室,現場展銷、帶徒弟。

寓管理於服務,景區的不懈追求

夫子廟管理的最大難點是開放式。從今年黃金周開始,夫子廟景區實行24小時全天候管理。以前景區工作人員9點上崗晚上10點半撤崗,各種車輛闖進景區抄近道,連燒烤攤也跑進來,搞得烏煙瘴氣。現在東、西牌坊裝上電動門,管理人員24小時不間斷管理,問題迎刃而解。

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是景區的追求。聚星亭里,一位東北口音的遊客問:「哪裡小吃最好吃?」工作人員回答:「狀元樓的『連宋小吃』、奇芳閣的清真小吃、晚晴樓的秦淮風味小吃、水街的會所小吃、夫子廟西廣場的百姓小吃,各有特色,高中低檔都有,就看你喜歡哪樣了。」中心廣場寸土寸金,聚星亭以前出租給商家一年租金幾十萬,現在成了遊客咨詢服務中心。景區共分片設了4個遊客咨詢服務中心,提供咨詢、失物招領、小推車、童車、傘等各種各樣服務,今年以來景區實現了零投訴。

夫子廟管理難還難在景區房屋產權多元,業態和經營手段都很難統一。不過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即將增添兩個「保護神」。一是《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總體規劃》,預計明年1月1日實施,界定了今後12年景區范圍、基礎設施的配備、業態的控制、哪些地方要搬遷等等;另外一個就是《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條例》,為景區度身定做,景區風格的維護、步行街的管理、業態的進入、處罰都有針對性條款。

古今交融、動靜相宜的夫子廟,將為天南海北的遊客奉上不散的盛宴。
1、秦淮河畔的標志性建築、秦淮風光的精華、南京民俗、小吃集中地,夜市也繁華,可謂最具老南京風味的地方。
2、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八,這里舉行夫子廟燈會(金陵燈會),熱鬧非常。

南京夫子廟即孔廟,始建於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江南貢院薈萃而成,是秦淮風光的精華。

孔廟
孔廟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佔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
中心廟院:院內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
大成殿: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陳設仿製2500年前的編鍾、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鍾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業績圖壁畫,形神並具。
文化藝術展:中心廟院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也經常籌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學宮
從大成殿後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於大成殿後,以明德堂、尊經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江南貢院
建康(南京)貢院始建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因江南地區人文薈萃,參考士子日益增多,至明永樂,便沒收府尹黃公永元祠、秦檜之子貝喜祠等改建為「江南貢院」。 規模之大,佔地之廣,房舍之多為全國考場之冠。
貢院的大門:門上懸有橫額「明遠樓」三個金字,外牆嵌《金陵貢院遺跡碑》,記述了貢院的興衰歷史。
明遠樓:是貢院內樓宇之一,位於貢院中間,原是用來監視應試士子的行為和院落內執役員工有無傳遞關節的設施。「明遠」是「慎終追遠,明德歸原」的意思。

文化、商業、小吃街
1985年,南京市政府修復了夫子廟古建築群,這里許多商店、餐館、小吃店門面都改建成明清風格,並將臨河的貢院街一帶建成古色古香的旅遊文化商業街。如今這里是南京最著名的步行商業街區,是南京小吃的聚集地。

「秦淮八絕」小吃用的鮮草雞蛋、白砂糖、食用鹽、醬油、蓮蓉、芝麻、鴨油、辣椒油、蔥、生薑等幾十種原料和配料,都必須符合規定,小吃的菜單標示中也要註明品種名稱、主要原材料和凈含量等。

「秦淮八絕」小吃的外觀色澤、滋味氣味等,「標准」中也有詳細規定。如鴨油酥燒餅要色澤金黃、外形飽滿、不破皮、不含油;麻油燙干絲要求干絲細如銀絲,鬆散不結團;茶葉蛋、五香豆,每份凈含量不能小於30克等。

想吃正宗秦淮小吃都難了

李凱驊的家就在夫子廟旁,噴香的牛肉鍋貼、甜糯的糖芋苗,這些美食常常牽絆著他的腳步。「小時候一有空,我就跟家裡人要點錢去吃牛肉鍋貼,最饞這個了。」說這話時,李凱驊還忍不住要咽咽口水,「現在卻很難找到,有的飯店也開發出了秦淮小吃,但基本上都是套餐,一點就要十幾道菜,便宜一點的都要50元左右。上一次忍不住點了一套,那一碟干絲,一小口就吃完了,到嘴也不到喉嚨。」

「就像是一條沒有特色的商業街,要什麼有什麼,大雜燴一般。雖然熱鬧,卻缺乏內涵。」李凱驊說,於是,今年他找來十幾位同學,在街頭問卷調查了約200名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了解他們眼中的夫子廟,並聽取了意見。

來夫子廟多數是為購物

學生們在對本地73名市民的調查中,有42人來夫子廟居然是為了逛街購物淘便宜貨,15人來散步,來吃飯的有10人等。在對80多名外地遊客的調查中,31人是來逛街購物的,15人慕名而來,19人由旅行社安排而來,而欣賞文化底蘊的只有15人等。

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市民中,22名市民認為商家良莠不齊,23人認為品牌特色不明顯,12人等認為規劃不合理;外地遊客中,有31人認為商家良莠不齊,22人認為品牌特色不明顯,20人等認為規劃不合理。

調查後,李凱驊評價說:「雖然有一些不足,但我必須承認,現在的夫子廟管理比以前要規范了很多,小商小販少了,干凈了很多,公廁、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也好了很多。」

一聲嘆息

南京特色有多少

是否真如學生們調查顯示的那樣,夫子廟商業味過濃,淹沒了獨特的文化底蘊?記者昨天實地探訪了一番。

還沒踏上貢院街,混雜著流行音樂、快歌的一股強音就直沖耳內,臭豆腐、魷魚的油炸味也撲面而來。街道兩邊的商鋪一家接著一家,古色古香的角樓邊上掛著火鍋店、商場、食品店的招牌。沿路走了兩三百米,南京特色的商品和店家很少,滿眼看去都是「俄羅斯商品城」、「蘇州精品刺綉」、「宜興紫砂壺」。記者在夫子廟地區轉了一圈,光「俄羅斯商品城」就有好幾家,而紫砂壺更多,幾步就一家店。「傳統的雲錦、微雕都很少見,滿眼都是這些外來的大路貨,和其他景區幾乎沒區別了。」一位家住三山街附近的老南京沈女士抱怨著說,「生活好了,傳統的卻少了。」

夫子廟昔日門庭若市的東、西市,賣的東西也不外乎扇子、紫砂壺、玉石等等,還有的商鋪乾脆大門緊閉。一家名叫「高家布藝」的小飾品店依舊開門迎客,店主望著不遠處的「俄羅斯商城」、「蘇州精品刺綉」等店面,無奈地說:「這些外來品拼湊成的『世博廟』幾乎覆蓋了夫子廟僅剩的一點特色!」

洋快餐非常顯眼

商鋪如此,吃的就更難看到特色。貢院街上的一家小吃店掛著六七個招牌,都是來自國內各地的特色小吃。而在夫子廟的中心地帶,洋快餐和食品也頻頻出現,麥當勞、肯德基的招牌十分醒目,百米開外就能看到。緊鄰肯德基的一家小店,賣著脆皮臭豆腐、打糕。

「你看看,都是外地甚至國外的食品。」一位遊客有點沮喪地說,就連正宗的夫子廟傳統小吃都找不到,誰知道哪個是老字型大小呀。就在這時,南京的趙先生插上話,「別說你了,我們都難吃到。多年前,一兩元錢就能吃上一大碗糖芋苗或赤豆元宵。但現在秦淮小吃都是成套賣的,動輒幾十元甚至上百元,東西是精緻了,可價格也讓尋常百姓難以接受。」

電瓶車一路攬客

貢院街是夫子廟的主街區,長約620米。一路上,服裝、餐飲、茶鋪、旅館、茶壺、眼鏡店、照相店、絲綢店等各色店鋪排開,吃穿玩應有盡有,但排列得沒什麼章法。沿著貢院街的東半側,記者大致數了一下,各色商鋪大概在50家,一會兒是服裝店,一會兒是小吃店,再隔幾米,甚至還有眼鏡店、旅館、劇院。

「感覺有些亂。」來南京旅遊的鮑先生告訴記者,想找地方吃飯也沒法比較,因為小吃店都快湮沒在各色的商鋪中了。就連烏衣巷中也有美食店出現,王導謝安紀念館的對面就有一家賣鹽水鴨的,幾米外還有一家飯店,真是讓人不能理解。

而景區內「十元一位,招手即停」的電瓶觀光車更是讓人覺得有些不諧調。(謝靜嫻)

主管部門:需要多樣化發展

調查結束後,李凱驊還特地到夫子廟管理處,反映了相關問題。李凱驊告訴記者,工作人員說,夫子廟的發展定位是「文化、旅遊、商貿」。但他覺得,目前的現狀應該是完全顛倒的,商貿排第一,而最為重要的文化是墊底的。工作人員還說,為了重現夫子廟的傳統特色,夫子廟管理辦已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我們規范了小吃,並成立了夫子廟小吃協會,定義出了新時期的『秦淮八絕』。」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說。此外,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他們還舉辦了祭孔大典、狀元巡遊等充滿濃郁傳統文化色彩的活動。

「夫子廟是個老景區,目前的規劃布局已經比原先要好得多。」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立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和原先相比,小商小販少了很多,管理上也更為規范。但是景區發展要多樣化,除了南京特色的雨花石、鹽水鴨、雲錦等,我們還需要引進一些其他的東西,畢竟遊客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另外,景區的店牌店招也都將逐條街進行改進,在建築風格上要和夫子廟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更為統一、協調,目前正在對瞻園路上的店鋪進行改造。至於人們提出的夫子廟商鋪賣的東西大同小異,作為管理部門,只能進行宏觀引導,但很難具體引導。今後,我們還將不斷開發新的秦淮特色產品,供商家選擇。

對於景區中的電瓶游覽車,他解釋,此前有遊客給管理辦提出意見,認為夫子廟景區過於分散,走路游覽非常累。於是,管理辦就新增了這種景區交通工具,既環保速度也不快。當然,管理辦也會嚴格控制這種電瓶車的數量。

專家學者:得守住文化底線

「夫子廟應該是代表南京歷史文化最典型的旅遊區,我們應該努力打造並維護好這張代表南京的亮麗名片。」東南大學旅遊與景觀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周武忠提出,但是,在對夫子廟的開發中的確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過多出現了與南京文化傳承異化的東西。如何打造這張名片,政府應多加以引導,在規劃中進行監管。

首先,在給夫子廟景區的功能、風格上有個總體的定位,所有進入夫子廟景區的項目都要符合這個總目標,要設定一個「門檻」,絕不能唯利是圖。最明顯的就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的裝修顯得格格不入,遠遠看去就有個亮黃色的招牌。而在歐洲一些歷史文化街,這些洋快餐的店招也「入鄉隨俗」,在造型、色彩上都做了一些調整,和當地的景觀風格保持一致。在市場化運作的今天,夫子廟景區並不排除其他商家、產品進入,但一定要符合要求和規劃。

另外,夫子廟畢竟是最能代表南京歷史文化的景區,一定要守望傳統,保持南京特色,外來的產品、商鋪應該盡量減少。

⑻ 宜興有什麼旅遊景點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 全洞分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遊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
進入洞中,宛如進入一座地下宮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獅象大場是一個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廳。高達7米的鍾乳石筍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點一滴的石乳聚積而成,每30至50年長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萬多年。石廳內可容上千名遊客,高大寬敞,上面掛滿各種形象生動的石鍾乳。石廳兩旁,屹立著一對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維妙維肖,形態逼真。
上洞的規模比中洞還要大,洞長70米、寬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殼,終年雲霧彌漫,冬暖夏涼,氣溫終年保持23攝氏度,因而又稱暖洞。環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萬古寒梅、綿羊、駿馬、熊貓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縫間細流潺潺,落地匯成水潭;頂部石乳,倒映潭中,奇異天成。
下洞約180米,寬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個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過後,飛瀑流水直瀉懸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與後洞相連的水洞,是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長約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寬達6米,可常年通舟。遊人至此,可乘遊船。輕舟一葉,盪漾其間。

⑼ 中國四大名陶各有何特色

1.宜興紫砂陶——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別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杯、瓶、盆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

2.坭興陶——欽州坭興陶,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坭興陶經窯變,素有「窯寶」之稱。經打磨後表面會呈現出各種斑斕絢麗的自然色彩,色澤繁多,主要為古銅、墨綠、紫紅、虎紋、天藍、天斑、金黃、栗色、鐵青等,若隱若現,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3.雲南建水紫陶——雲南建水紫陶歷史源遠流長,始於元末明初,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建水紫陶採用當地得天獨厚且蘊藏量豐富的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製。建水紫陶採用無釉磨光這一特殊工藝,製成的陶器敲擊聲鏗鏘有力,被稱贊為"體如鐵、色如銅、音如磐、亮如鏡、光照鑒人",這個工藝是建水紫陶有別於其他陶器的獨特之處,實為"陶壇一秀"。

4.重慶榮昌陶——榮昌陶產於重慶,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榮昌陶器種類繁多,主要以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築陶的生產為主。榮昌陶器採用的泥土細膩,粘性可塑性極強,燒制性能好,因此,製成的陶器不僅釉質光潤,而且還具有不滲漏、保鮮好等特點,享有「泥精」的美稱。

(9)宜興紫砂文化旅遊城擴展閱讀

紫砂陶——用紫砂泥、紅泥或綠泥等製成的質地較堅硬的陶製品。紫砂是中國宜興特產的陶土。

全世界皆有產陶土的地方,但是沒有紫砂,因為此陶非彼陶。可以說紫砂是陶土的一個種類,只有在宜興才有的。為什麼稱這里的陶土為「紫砂」呢?那是因為紫砂陶土製成的紫砂器,無論是黃、紅、棕、黑、綠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隱含著若有似無的紫光,使其具有質朴高雅的質感,故稱為「紫砂」。

紫砂之所以稱為「砂」,是因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質練得很細,在細膩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見漂亮立體的粒子感。紫砂質地堅細、色澤沉靜、製作精美。根據調配方法及燒成溫度氣氛的變化,製品分別呈天青、栗色、暗肝、梨皮、米黃、硃砂紫、海棠紅、青灰、墨綠等色。

紫砂陶製作技藝舉世無雙,它以特產於宜興的一種具有特殊團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的紫砂泥料(具體有紫泥、朱泥、本山綠泥等多種)為原料,採用百種以上的自製工具,經過打泥片、拍打身筒(圓器)、鑲接身筒(方器)或鑲接與雕塑結合(花器)、表面修光、陶刻裝飾等步驟最終完成陶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