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文化旅遊與文化市場建設開題報告

文化旅遊與文化市場建設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4 12:38:39

Ⅰ 企業文化建設研究的開題報告

一、網站建設方案設計 網站名稱:企業文化建設研究。 由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校園網網路信息管理中心負責網站方案設計、建設和維護等工作,網站首頁、框架頁、頁面頁框架設計如下: (一)網站主頁設計 1.主頁內容風格定位 ①主題內容定位:網站課題概況、研究動態、研究成果,柳州企業文化建設展示。 ②風格定位:主頁設計清晰、簡潔、 美觀、大氣。 2.主頁導航和美工設計 ①導航設計 採用導航條進行導航,初步設置10個一級欄目。 課題概況:課題簡介、立項申請、開題報告、課題方案、研究計劃等內容; 研究動態:全面快速報道課題組課題研究工作進展狀況; 活動通知:發布課題組研究活動通知信息; 理論前沿:摘錄企業文化理論文萃; 案例研究:企業文化個例研究; 研究成果:課題研究成果展示; 結題材料:發布課題結題資料、結題報告; 研究論壇:企業文化論壇; 活動剪影:課題組活動圖片集; 點擊導航條菜單名稱或「更多」進入一級欄目「更多」內容頁面,即文章列表頁面;點擊文章列表具體標題,進入文章標題的具體內容頁面,即普通頁面。 ②主頁美工設計 美工設計人員根據網站的內容結構和版塊框架結構設計主頁模板圖片,主頁框架結構見表—1。 (二)網站各級頁面布局設計 美工設計人員根據各級頁面內容結構設計頁面模板圖片。 1.網站主頁設計 ①主頁導航設計 主頁導航採用上下兩條導航條導航,位於頁頭圖下方和頁面底部各設一條導航條,導航菜單名稱如下: 學院首頁、本站首頁、課題概況、研究動態、活動通知、理論前沿、案例研究、研究成果、結題材料、柳州名企文化、研究論壇、活動剪影。 ②主頁欄目版面布局 採用國字形結構,最頂部是頁頭圖和導航條,中間部分分上、中、下,左、中、右九個版塊,中下部是「活動剪影」欄目動態通欄圖片;主題版塊主題內容置於主頁的中間部位。主頁欄目版塊布局導航設置見表1—《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課題網站主頁平面設計。

Ⅱ 地理角度寫某地文化旅遊開發論文開題報告

你好朋友。
請留個郵箱
我發給你一些資料。
或者你將開題發給我
我幫你填一下。

Ⅲ 開題報告怎麼寫急需《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開題報告!懇請高手幫忙

裡面部分內容你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去改。

開題報告正文

一、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自擬。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並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 科學決策。這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部署, 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移風易俗,革除陋習,推行文明鄉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探討的一項重要課題。所謂陋習,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粗俗的、不文明的習慣或習俗。這些陋習,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制約了社會的向前發展,有的甚至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的危害。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討如何有效解決農村陋習,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使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實現質的飛躍。本課題的研究將為新農村建設的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的實現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值得參考的方法,為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民與環境和諧相處提供一個可靠的解題思路。

二、課題所涉及的問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一)農村陋習的研究現狀

我國農村地區分布廣泛,研究人員都是在具體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對農村陋習進行的研究,雖然他們是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做的調查研究,且對農村陋習的提法也不太一樣,有的稱作農村陋習,有的稱作農村畸形文化消費等,但他們所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課題是相同的,且不同省份的農村陋習也是基本相同的。從研究者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從三個方面來研究農村陋習,即農村陋習的形式、農村陋習形成的原因和解決農村陋習的方法。

1.農村陋習的形式。

學者雷珍在《陋習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西部大開發,2006年12月)中把農村陋習分為賭博、封建迷信、婚喪嫁娶比闊和配陰婚。用四個發生在現實中的例子向我們詳細的敘述了這些陋習的危害。

學者賈書海在《農村文化消費的悲哀》(領導之友,2005年第2期)中用農村文化消費的提法向我們介紹了以下幾種農村存在的陋習:一是婚事盲目攀比、大操大辦;二是喪事奢辦成風,封建陋習又抬頭;三是人情消費花樣多,借債送禮讓人愁;四是封建迷信死灰復燃,巫婆神漢大行其道;五是賭博惡習沉渣泛起,不法活動漸成規模;六是消費內容低級庸俗,先進文化市場難覓。他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對這些陋習的具體描述,認我們看到了農村消費的悲哀。

學者徐學慶、徐新林、韓超在《河南農村的陋俗及治理對策》(學習論壇,2000年第4期)中介紹到,他們通過對農業大省河南的深入調查,把農村陋習歸納為以下幾種:一是「重男輕女」現象依然存在;二是早婚早育,婚事大操大辦之風日盛;三是厚葬隆喪,幾千年的傳統陋習香火依然;四是封建迷信活動猖獗。並且在每一項大的陋習下分為幾個小項,更全面、更具體的向我們介紹了河南所盛行的陋習。

記者徐少林在《農村陋習掃描》(農村視點,2003年第8期)中對山東農村存在的陋習做了介紹,他指出山東農村陋習主要集中在環境和飲食二個方面。環境方面指農家的家禽家畜一律散養,因此雞瘟、狂犬病、公牛抵死抵傷人等牲畜給人造成危害的事每年都會發生。最要命的是豬跑到廁所里吃屎和垃圾,結果豬的肉質很差,有很多米豬。柴草堆放在街道胡同里,不僅影響交通而且時常發生火災。飲食方面指農民在吃飯時都在屋外而且蹲著吃,不利於消化,喝生水等生活習慣。

學者晨旭在《影響農民生活的陋習》(福建農業2006年第5期)中指出農村存在以下幾種陋習:一是人與畜禽混住;二是廁所圖簡就近;三是吃飯的用具公用化;四是腳盆臉盆混用;五是對傳染病不忌不防。這些都是農民在生活方式方面的陋習。

綜合以上學者對農村陋習形式的介紹,筆者認為農村陋習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二個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方麵包括封建迷信活動、婚喪嫁娶鋪張浪費相互攀比、賭博、人情送禮等;日常生活方麵包括人畜混住、不講衛生、柴草亂堆、喝生水等。

2.農村陋習形成的原因。

學者雷珍在《陋習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西部大開發,2006年12月)中認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這些不和諧之音,最重要的是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極度匱乏造成的,而農村精神食糧匱乏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是我國農民現在的文化水平整體較低所致。他通過一組數據來證實他以上觀點的正確性。

學者張博、潘立雲在《農村傳統陋習及對策爭議》(學習論壇,1999年第2期)中指出,當前農村迷信活動之所以盛行,除了農民群眾的偏頗認識外,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文化底蘊的影響;二是政策界限不清的影響;三是黨內不正之風和工作失誤的影響。

學者徐學慶在《現階段農村不良習俗泛濫的原因探析》(社會主義研究,2002 年第1 期)中對農村陋習形成的原因作了詳細的分析,並對具體的每一種陋習作了原因分析。他的分析如下:

(1) 現實根源

重男輕女的現實原因:第一,生產方式的決定作用;第二,由家庭的養老功能決定;第三,男孩是家庭的保衛者

早婚的現實原因:第一,大家族觀念的影響;第二,農業勞動依賴人工的影響;第三,宣傳貫徹《婚姻法》不力。

婚喪大操大辦的現實原因:第一,在一些農民看來,「閨女是賠本貨」、「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可見,索求彩禮的實質是為了「不賠本」,是一種經濟關系的回收;第二,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索求彩禮習俗的蔓延提供了物質基礎;第三,婚姻不是出於當事人的情感意願而是包辦婚姻,因而必須在彩禮上多有計較;第四,不良的社會意識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第五,農村青年及家庭相互攀比的虛榮心在作怪。

婚喪大擺酒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圖排場、擺闊氣、滿足虛榮心理。好像酒席擺的越多,越能說明當事人人緣好;第二,回收禮金。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們越來越重視禮節和交往,因而某家有紅白喜事,親戚朋友都要湊份子送禮,即使東家借,西家湊,打腫臉充胖子也要送。送禮少了一來顯得寒酸,二來表明關系疏遠,因而互相攀比,致使送禮風越刮越烈,人情消費逐步升級,加重了農民負擔。

賭博蔓延的現實原因:第一,充裕的時間、貧乏的精神生活和一定的財力為農村賭博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條件;第二,社會對賭博認定的多重性助長了賭博的蔓延;第三,家庭對賭博的「寬容」慫恿了賭博的蔓延。

封建迷信泛濫的現實原因:第一,小農經濟是封建迷信生存的良性土壤;第二,較低的科學文化素質,是阻礙農民接受新事物、割斷舊習俗的羈絆;第三,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沖擊誘發了農村封建迷信的蔓延。

(2)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手軟」的影響

(3) 宣傳輿論的誤導

(4) 思想認識上的「誤區」

(5) 黨員幹部的參與

(6) 城市不良習俗對農村的示範效應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農村陋習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二是腐朽落後的封建思想對中國農村有著深刻的影響;三是農民文化水平整體較低;四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手軟」的影響;五是宣傳輿論的誤導;六是思想認識上的「誤區」。

3.解決農村陋習的方法。

學者雷珍在《陋習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西部大開發,2006年12月)中認為,農村的陋習和畸形的消費觀念,形成已有時間。我們現在要移風易俗,建設真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依靠的是我們大家的力量,需要依靠全社會的長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他認為要想使農村整體面貌徹底好轉,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要先發展農村經濟;二是要培養新型農民;三是要組織農民學習《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組織移風易俗、改變觀念的宣傳教育活動;四是對於聚眾賭博、借封建迷信騙財害人、嚴重破壞社會風氣、造成極大危害的現象,進行堅決打擊和制裁,對於黨員參與的更要從嚴處理。

學者賈書海在《農村文化消費的悲哀》(領導之友,2005年第2期)中認為,抑制和根除農村的畸形文化消費是一個系統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比抓經濟、比讓農民從物質上致富更難。因此,首先需要各級、各部門從思想認識上引起重視,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其次要廣泛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知識和健康向上的先進文化,讓農民接受精神、思想上的洗禮、熏陶,讓他們能自覺地用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去取代和抵制腐朽落後的文化消費。再次要搞綜合治理,採取有效措施組建農村紅白理事會,組建農村文化站,組織文化下鄉、電影下鄉,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最後執法部門更要加大對賭博等違法的、擾亂文化消費市場行為的打擊和教育力度。

學者徐學慶在《現階段農村不良習俗的治理對策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5月)中提出以下對策:一是提高全社會對現階段農村不良習俗危害性的認識;二是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三是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建立農村紅白喜事理事會;五是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無神論的宣傳和教育;六是加強科普工作,提高農民識別和抵制封建迷信的能力;七是整頓文化市場,加強對出版行業的管理;八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九是加強民俗學的研究和宣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解決農村陋習的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加大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二是培養有文化、懂科學、有技術的新型農民;三是加快農村教育,包括農村義務教育和農民的素質教育;四是加大對先進文化的宣傳力度;

六是加強對賭博、借封建迷信騙財害人、嚴重破壞社會風氣等行為的打擊和教育力度。

(二)農村陋習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農村陋習在和新農村建設有何關系,不少學者對此作了一定的研究。

學者田慧在《論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重慶職業技術學院黨報,2007年5月)中指出,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新農村建設所要實現的五個目標中,體現農村文化建設的「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只有通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才能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為實現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目標提供內在動力,提升農民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農村民主自治的進程中,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管理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設目標。然而影響新農村文化建設進程的因素中就有農村陋習。作者用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負面文化影響擴大來說明農村陋習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作者所說的負面文化指賭博、封建迷信活動和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等,這些都是農村陋習的表現形式。

學者江泳輝在《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湖南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2005年第4期]中指出,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落後閉塞的農村地區存在著一些與先進文化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它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素質提高。其中,第三點是封建迷信盛行,科學精神欠缺。第四點是陳規陋習復活,現代文明難覓,明確指出農村陋習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

毫無疑問,農村陋習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影響。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其中,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鄉風文明是指通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和道德宣傳,使農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建立起科學文明的新風尚,崇尚文明、崇尚科學,鄉風文明出現新氣象;村容整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村容整潔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目標是要達到村容整潔,即通過凈化、綠化、美化等措施使得農村的生態環境和農民居住環境得到根本改善,而農村陋習正是對這兩項目標的實現造成了嚴重的障礙,所以,要實現新農村的美好目標就必須徹底解決農村陋習。

三、提出的任務要求及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的研究要求我在規定的進度內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務,論文的內容要充實、有說服力、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且語言表達通順流暢,字數符合大學所規定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字數要求,同時積極與指導老師聯系溝通,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論文的寫作。

在大學期間,我學習了《公共政策》、《管理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與社會調查》、《公共關系學》等相關的管理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結合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來對此問題進行初步的認知分析。另外,可以通過書籍、報刊和雜志及網路等各種途徑來了解各地方解決農村陋習的新方法和新農村建設的新舉措。最後指導老師淵博的知識、豐厚的經驗、嚴謹的治學態度等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以上各因素為課題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筆者認為課題的任務要求及預期目標的可行性分析的完成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四、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

課題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解決農村陋習,實現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民與環境的和諧共存。筆者通過大量閱讀有關農村陋習和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文章和書籍,並對收集到相關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整理,對此課題的解決思路如下:

首先,對農村陋習的存在形式進行掃描,只有先了解了有哪些陋習,才能有的放矢的對其進行研究。

其次,對農村陋習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只有知道了農村陋習形成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尋找解決的方法。

再次,通過對一些已經實施的試點方案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和對一些地方已經取得的成果的研究(如華西村、南街村等)找出一些可以推廣到全國的經驗,

提煉出值得借鑒的方法。

最後,通過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在解決農村、農民問題時所總結的經驗,根據中國具體國情,尋找一條適合解決農村陋習的道路。

五、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實驗設備或實驗環境條件、某類市場調研、計算機輔助設計條件等等)及解決的辦法

(一)圖書館相關的文獻資料

圖書館的文科書庫和政法學院資料室里相關的圖書,以及圖書館的現刊室、過刊室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為我提供大量的參考文獻。此外,還可以利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政法學院電子教室的計算機,在相關網站上查詢所需要的資料。

(二)指導老師的幫助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時常向指導老師請教,經常主動地與指導老師當面交流或用電話和電子郵件咨詢論文中的相關問題,為我開闊思路,更好的完成論文作了重要的保障。

(三)時間保障

從論文題目和指導教師確定到畢業論文的定稿需要較長的時間,(2007年10月到2008年5月)在這段時間合理的安排每一事項,按要求完成論文的各項安排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六、完成本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計劃

這篇論文,先要對這個題目進行思考,明白自己要寫些什麼,從什麼方向著手,然後在去搜集資料,著手對資料的整理,使自己對這個題目有一個系統的認識,然後和指導老師積極配合,逐步完成規定的寫作步驟。完成初稿後,交給老師修改,然後自己修改,最後定稿。論文的工作進度為:

第七學期:

第三周 公布選題結果,指定指導教師

第五周 提交選題指南

第六周 下達和接受任務書

第七—十周 撰寫文獻綜述

第十一周 完成開題報告

第十六周 完成論文初稿

第八學期:

第一—三周 完成第一次修改稿,中期檢查

第四—六周 完成第二次修改稿,中期檢查

第七—九周 進一步收集資料,充實內容,完成第三次修改稿

第十一周 完成定稿及列印工作,答辯資格審查

第十三周 論文答辯

第十四周 論文答辯匯報會、提交論文自評報告

七、主要參考文獻

[1]田慧,《論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5月

[2]雷珍,《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西部大開發,2006年12月

[3] 晨旭,《影響農民生活的陋習》,福建農業,2006年第5期

[4]江泳輝,《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湖南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2005年第4期

[5]賈書海,《農村文化消費的悲哀》,領導之友,2005年第2期

[6]徐少林《農村陋習掃描》農村視點,2003年第8期

[7]徐學慶、徐新林、韓超,《河南農村的陋俗及治理對策》,學習討人論壇,2000年第4期

[8]徐學慶,《現階段農村不良習俗泛濫的原因探析》,社會主義研究,2002 年第1 期

[9]徐學慶,《現階段農村不良習俗的治理對策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5月

[10]黑龍江省縣域經濟學會編,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Ⅳ 關於生態旅遊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探索文化,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是旅遊業管理中心的領域內關注的話題之一。在本文中,科學發展觀,分析文化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新知識,深入挖掘旅遊文化旅遊產業,提升旅遊產業的質量,發展的指導下,旅遊業,打造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優勢。

[關鍵字]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近20年來,中國旅遊業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通過對反思傳統發展,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只是一種手段,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成為中央共同關心的問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光明之路。旅遊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必要的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打造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產業。

演繹現代旅遊業的文化內涵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主動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並出現全面的公共活動,文化旅遊活動有很大的影響的元素。

文化內涵,一直是一個不同的問題。我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對整個的文化內涵,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1。文化廣度。文化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文化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也說明了文化內容豐富,廣泛宣傳。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細分文化,旅遊,文化的分支之一。

2。文化層次。文化具有獨特的層次結構,包括表面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層,中間層和中間層,制度文化的教育和文化。因此,「文化之邦的文化和心態整個對立的互動旅遊活動,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物質的狀態過渡的中間部分的心態,一個連接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為確保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業水平,促進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以確保方向和指導意義。「因此,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應該是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

3。文化歧義。因為文化涵蓋范圍很廣,有學者提出是一個自然和文化的模糊的概念,其內容的具體和抽象,模糊模糊的文化和文化,讓我們了解,研究文化,我們有時有淺表的理解。「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差異和發展。文化是歷史發展的不同地區和民族的實踐中創造一種產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今天的趨勢,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不斷交流信息材料和動態的開放系統,穩定和發展在反對派不斷實現自我維持和自我更新。文化的時代,在發展過程中,人們生活的中心位置。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人口流動所造成的旅遊文化,旅遊和目的地不解釋了兩種文化之間的文化差異是更好的。

結合的文化旅遊產業,旅遊和文化旅遊文化的理解不是簡單相加,它不局限於傳統文化領域,也不僅僅是專注於文化旅遊和文化旅遊等形式的明顯表徵,但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固有的自然法,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旅遊和文化的一般形式,相同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多層次架構「,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和宗教,餐飲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和自然景觀旅遊客體文化領域,遊客還涉及自己的文化,興趣愛好,行為,想法和信念,以及其他文化學科領域的質量,還涉及到文化旅遊服務,商品文化,管理文化,文化指南,政策和法規,如旅遊文化中介「。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旅遊文化,旅遊和文化建設將更加有目的,有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和文化旅遊產業引領發展的方向。旅遊業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經濟和文化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旅遊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發展優先的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要求,與先進文化的本質特徵,引領可持續發展旅遊業。現代旅遊的遊客,以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實施的高消費遊客最偉大的成就是精神的喜悅和難忘的回憶,所以就沒有文化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經濟,文化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文化旅遊產品,並挖掘自己的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為了吸引旅遊者,為了使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旅遊經濟是競爭的核心。旅遊產業的競爭性質是有競爭力的文化,旅遊和文化等因素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遊客在旅遊活動中,物質需求是較低級別,輕松滿足的需求,但其最終目標是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個先進和復雜的需求,更難以滿足。由於地理,在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往往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獨特的,難以模仿和復制性,可比性低,容易創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一個強大的旅遊競爭力的文化發展帶來了一些獨特的種族和地理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突出文化特色,形成了跨區域的旅遊和文化性狀,是培育旅遊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逐步發展,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手為主的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以建立持續保持旅遊經濟的深度。

3。文化旅遊產業是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經濟一體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發展的原動力其實存在於文化,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經驗表明,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業越來越依賴於收入增加的數量和內容多樣的文化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旅遊和文化交流的更高程度的整合,旅遊和文化等因素,更多的旅遊更經濟發達。例如,在北京大觀園,從1.6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國王收費制度開始,繼續探索紅樓文化,按「紅樓夢」的配方研製新型紅樓宴夢,紅樓宴舞,挖掘文化內涵,使企業成為國內旅遊企業和品牌。在旅遊資源的開發階段,游歷廣泛深入文化旅遊的發展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中國旅遊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我們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資源。 2002年,海外遊客最感興趣的是中國旅遊資源普查,5個種的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佔四個,其中中國的調查,文物位列其中。這反映旅遊業對文化和其固有的文化屬性的依賴,中國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的延續性,深厚的文化底蘊,眾多的文化資源,幫助發展一個結構良好的,適應多種旅遊期權產品,在形成高品質的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的發展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業和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文化活動的發展,以滿足高層次遊客的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推動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成為一個旅遊大國的遊客從選擇。

5。旅遊與文化的互動。遊客通過旅遊活動,學習理解了文化的旅遊目的地,也將帶來自己的文化在該地區的旅遊目的地居民,兩種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發展和保護文化資源,文化發展無疑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但許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量的遊客繼續參觀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影響更負面的部分,最明顯的是當地文化的商業化是不正常的,這樣的變化,那些原本獨特的文化作為當地的基本社會旅遊資源和民俗風情,以吸引遊客參觀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會失去這些目的地的吸引力,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失去了維持其基本的生存。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為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利益最大化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關鍵是要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旅遊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的旅遊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過程中,建立工業健康發展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關系,從而提升工業質量,獲得可持續發展。

1。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觀念旅遊業發展。中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建議,「旅遊支持旅遊」,「五個共同」的發展思路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從旅遊行業的原因,外事接待然後逐漸清醒的認識,在某一時期內的一些項目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這種粗放式擴張的粗放式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導致自然資源和社會損害旅遊目的地文化資源的經濟數字難以估量。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旅遊業的發展從數量型向質量和效率,通過挖掘旅遊文化的深度,提高產品附加值。

2。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旅遊產業功能。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發展旅遊業的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從而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經營,參與產業發展的人趨勢目的地,旅遊投資管理人員,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相互交織,只有政府可以協調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和實現經濟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要提高管理水平政府管理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代表先進文化,引導當地旅遊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從而充分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和諧企業文化旅遊的旅遊環境。由於中國的法律建設旅遊業的逐步完善,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在旅遊行業的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和其他的短期行為是仍然在旅遊經濟的侵蝕是不健壯的身體,嚴重的威脅到旅遊業的長遠發展。創建一個公平和誠實的商業環境,提高旅遊業的形象,旅遊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管理的法律和法規,以改善旅遊建設大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企業,旅遊企業自律,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促進誠信守法。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促進品牌的發展。開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發展,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文化創意的核心是,在分析當地情況的基礎上確定的方向和發展的文化主題風格,清晰的定位是圍繞主題,通過旅遊產品得到反映,不斷豐富文化,創意升級。其中,通過明確主題的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是關鍵,其本質在於旅遊文化資源一概而論,探索,最終團結的精神升華的區域特點,個性化,然後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滲透,表現在各個方面的旅遊產品,形成特色品牌,加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5。強調對旅遊業的影響,社會和文化以及前瞻性研究。後期開始中國的旅遊業,旅遊業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深度擴展能力;手,羽翼未豐,恰逢中國加入的世貿組織很大的變化,只是一個三歲的孩子都面臨著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的挑戰,使中國旅遊業客觀不可能亦步亦趨地照搬西方的發展國家。同時,因為對中國旅遊業的歷史發展是很短的,集中對旅遊業在經濟領域的發展,再加上影響其少直接和容易到檢測經濟和環境的影響的社會和文化旅遊業,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結果才逐漸顯露出來,但是一旦結果表明,其後果將無可挽回,這是值得注意的,這方面的研究遠遠落後於經濟和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問題上。我們必須注意這種現象,對文化旅遊的一項前瞻性研究,在這個階段的內容主要旅遊區,包括商業化的社會和文化問題,傳統文化的衰退,種族和文化的異化和文化旅遊示範效果等,在這些研究中,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也是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應注意良好的成果共享和研究,在實踐中推廣應用。

6。加快旅遊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夯實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旅遊專業教育放在經濟學的背景下,旅遊,文化是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文化重視不夠。事實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與規劃,旅遊服務基礎上的文化基礎,但文化水平低的旅遊從業者,來自不同文化的認識不足,文化,旅遊和文化內涵的「白化」缺失的一環,而不是遊客背景做幫助情緒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容易水平,不能滿足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並逐步從一個簡單的移位生產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業務素質的旅遊從業人員在其歷史和文化,民俗的了解程度,有必要改善環境做服務員,做教官,每到旅遊工作者通過言傳身教給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味。

旅遊業四大產業相結合的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的功能,但盲目追求經濟忽視文化和其他功能的現象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適度發展旅遊資源和永久繼續使用的要求,以提升產業層次,整合的文化元素,品牌運作。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精神和文化的研究,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促進教育,文化和旅遊產業,由政府和有關各方,深度挖掘旅遊和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進旅遊業的成熟,可持續和健康發展。

[1]謝春山。旅遊文化 - 中國旅遊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1,(3)。

[2]安宇,沉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建設文化強省的江蘇文化產業的研究和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匡勇。弘揚優秀文化,加強意識[N]的位置。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Ⅳ 論文「西北絲綢之路甘肅段文化旅遊開發探析「」的開題報告

「西北絲綢之路甘肅段文化旅遊開發探析「」的開題報告我好些 可以的.

Ⅵ 如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開題報告

這個真的有。

Ⅶ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Ⅷ 佛茶文化旅遊開發研究開題報告

佛茶文化旅遊開發研究老姐發開題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