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鎮有什麼民俗文化的東西別跟我說旅遊的。
一、出會 過去桐鄉、烏鎮一帶的「出會」習俗是相當盛行的,一年四時八節,要出各式各樣的「會」:正月燈會、三月廟會、四月「青苗會」、五月「瘟元帥會」、七月「城隍會」、還有什麼「周倉會」,總管會等。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在眾多的「會」俗中,除了廟會,就屬「城隍會」最鬧猛了。烏鎮的城隍會除了迎神扮鬼迷信活動外,還有各街坊的「抬閣」和「地戲」節目。出會那天,人們用16人大轎,將城隍廟里身穿神袍、面施彩粉的的城隍木像,抬出來,先到西柵一座無主的荒墳灘上祭祀一番,然後便上街周遊。整個出會隊伍由一個「鬼保長」引路,接著便是鳴鑼開道的先遣,轎子前面打出「肅靜」、「迴避」的木牌。轎子後面是各街坊的「抬閣」、「地戲」節目。那些向城隍爺許過願的人家,就叫一個兒童扮成「犯人」跟在隊伍後,這樣一支由近百人組成隊伍沿街行走再加上街道兩邊觀看的人群,真是前呼後擁,盛況空前。 出會中的「抬擱」節目,是最精彩的四個精壯的漢抬著遊行的彩台,上面坐著或立著穿上做戲頭的童男童女,扮演觀眾喜聞樂見戲文角色,有許仙和白娘娘、牛郎和織女、小放牛、呂純陽等等。彩台的四周掛著琉璃彩珠,打上燈彩,"地戲"的角色則由大人扮演。他們也戴做戲的節目都想出奇制勝,所以「抬閣」。「地戲」年年花樣翻新,爭奇斗艷。有一年出會,某街坊扎了一台別出心裁的「小放牛」他們用板抬著一隻渾身雪白的小牛,牛角上扎著紅綠相間的綵球,牛背上坐著一個扎小辮子的牧童,辮子上還特意裝了一串閃閃發光的五彩電珠,牧童的手拿一枝短笛橫放嘴邊,好像吹著一首牧牛曲。這台節目新奇別致贏得觀眾的連聲喝彩。 「扮犯人」則是帶迷信色彩的活動:家中有人生病,求醫吃葯無效,迷信的人就去向城隍爺許願出會時,派家中兒童扮作「犯人」,隨出會隊伍繞市一周,以示「贖罪」。民間認為,這樣做神就會讓病人好起來。茅盾九歲時候,曾扮過一次這樣的「犯人」。那是茅盾父親生病的時候,他的祖母多次提出要去城隍廟許願,都被他父母攔阻了。到他父親卧床第二年夏天,老人見兒子病勢嚴重,也不管家裡人反對,自己到城隍廟里許了願,讓孫子在出城隍會時扮了一次「犯人」。茅盾晚年回憶這件事時說:「這是烏鎮當時的迷信。」「我雖然當一次『犯人』,父親病未有一絲的好轉。」當時整個出會隊伍要在烏鎮四柵游一周。由於四個柵頭街道都較長,往往需周遊兩天,第一天先到西柵、北柵;第二天再到南柵、東柵。 二、接五路 烏鎮商家,舊時每年農歷正月初四日晚上,有接五路(亦稱接路頭)的習俗。所謂接五路本是指接五路行神,後來變成了接五路財神。據清道光年間出版的《清嘉錄》記載:「正月五日為路頭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營業,以圖生財有道。茅盾在小說《林家鋪子》中就曾寫道:「初四那天晚上,林先生勉強籌借了三塊錢,辦一席酒請鋪子里的相好吃照例的五路酒,商量明天開市的辦法。」 接五路儀式從下午三點左右開始准備,到晚上九、十點鍾結束。首先擺設案桌。一般店家用兩張八仙桌拼接起來。講究者用三張八仙桌外加一張半桌,俗稱三桌半。接著上供品。從外到內,每桌供品各不相同:頭桌果類,有廣桔、福桔、甘蔗等,喻示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糕點,一般用年糕、方糕,年糕上插有冬青、柏枝,暗示高升、常青。三桌正席:當中一隻完整的豬頭,頭下朝外壓放兩只豬腳爪,俗稱跨腳豬頭,代表全豬。兩邊分別為全雞全魚。雞須雄雞,魚須鯉魚,象徵振興有餘。另有一塊酥肉、一隻醬蹄、一碗小爪、一碗豬腸、兩碗雞血。小爪稱元寶湯(因小爪燒熟後曲似元寶)。這肚腸表示銀子常年不斷,雞血喻示有「血財」。此桌除菜餚外還須放酒盅碟筷。最後這半桌上是飯、面、菜各設五盞。另外專盛一碗上面拋高的「路頭飯」,飯上插一根掐頭大蔥,蔥管內豎插一株「千年紅」,喻示興沖沖、年年紅。供桌上的菜點名稱和裝飾,都是為了討個好口采。供桌的序列均按民間飲食習慣安排:先水果,次糕點,再酒菜,後面飯,最後飲茶。三桌半供品,一般先擺兩桌半,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五路財神接到方可奉上。 所謂接五路,須主人上門請接。桌上供品擺端正以後,店主就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接請(舊時烏鎮東西南北四個柵頭和中市修真觀內,都設有財神堂,內供財神)。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得在門前放一串百響。五路財神接齊,即在供桌後面的壁上供上五路財神馬幛。接著第三桌擺上供品,並在頭桌點燭燃香。一切擺設完畢,店主一家人以及店中伙計,依次向五路財神禮拜。拜後將馬幛捧到門外火化,表示送走五路財神,儀式即算結束。舊時,此俗廣傳於浙北大小集鎮。解放後直至商店公私合營後停止。 三、灶壁畫 灶壁畫是指繪在農家灶頭壁上的裝飾圖案畫。它結合江南農村一帶柴禾灶結構的特點,由打灶師傅中擅繪畫者用樸素、流暢的筆法繪制而成。灶壁畫在烏鎮農村十分普遍,在過去,每逢新砌灶頭,必有灶壁畫問世。灶壁畫不僅僅是普通的民俗現象,它也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 灶壁畫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它主要是源於民間供奉灶神的傳統。在農村傳統使用的柴灶,它由灶台和灶壁組成,灶檯面一般放有兩三隻鐵鍋,灶壁上畫有圖案。灶頭上方則有神龕,內供灶君木牌(或紙馬)。烏鎮的農民歷來重視打灶,有些農戶,在打灶時還要用小甏貯米和茶打入灶內,或者埋上幾個銅錢,以祈求灶神菩薩保佑全家安康。正是出於生活的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種種願望,砌灶師傅們便開始在灶頭的牆壁上描繪出各種寓意吉祥的圖案,灶壁畫便由此產生。 在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由於灶頭上有灶王爺居住,故而這些陪伴灶王爺的圖案自然都象徵著吉祥,昭示著富貴,表述著嚮往,蘊含著祈求。如果誰家的灶頭只簡單地刷上一層石灰漿了事,人們便會鄙夷地將其稱為「豆腐灶」。 灶壁畫所體現的意象,大抵與民歌一樣,凝聚著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祝願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比如「聚寶盆」,它是烏鎮農村灶壁畫中最常見的一種圖形。它的中心圖案是寫有「黃金萬兩」等吉祥語的元寶。下面是盆,盆上有「招財進寶」等字樣。盆上還有如意、寶珠、銀錠等吉祥物。它表達了人們對豐衣足食的祈求和平安如意的嚮往,寄託了人們勤勞致富的朴實思想感情,反映了人們求全、求美、求富的普遍心理。又如文字圖案「福」。寫在灶壁上的「福」字,字形往往生動多變,十分有趣。有的在「福」字左右角畫上兩只蝙蝠,寓意「遍地有福」;有的把「福」字圖案化,用鹿頭,或壽星頭,或桃子等吉瑞紋樣組合而成,著意裝飾,極富想像,它與「聚寶盆」一樣,同樣寄託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企盼。此外,「娃娃坐蓮花」意為「連生貴子」,「錦雞與花」意為「錦上添花」,「花瓶中插月季花」則寓意「四季平安」等。可以說,烏鎮灶壁畫表現手法五花八門,題材內容豐富多彩,是一種傾其所愛、盡其所想、反復鋪陳、疊加組合的藝術樣式,凸顯出大紅大素、大雅大俗的基本藝術特徵和美學傾向,是民間藝術中的瑰寶。 四、藍印花布 烏鎮的藍印花布非常有名,藍印花與苗族的蠟染一樣,都是我國最古老的織物印花方法之一。與苗族的蠟染布相比較,藍印花布無論是在色彩的飽和度,還是印染工藝技巧方面都是有過之而不及的。藍印花布古稱「葯斑布」、「石灰澆花布」,又稱「藍拷花布」,是我國傳統民間工藝中的一枝美麗奇葩,它以質朴的色彩,古拙的紋樣,素雅的風韻,清新明快的魅力而享譽海內外的,因為布是以靛藍印染而成,故名藍印花布。藍印花布製作歷史淵遠流長。早在秦漢,在織物上印上花紋染色的面料稱作「纈」,據《二儀實錄》載「纈,秦漢間始有」,《周禮·工記》在記載當時染色工藝狀況時也寫道「青與白相間也」。在秦漢造紙術未發明,棉花種植尚未引進,因此人們只能在木板上二面陰刻成花紋,然後把麻、絲織物夾在二塊花版之間進行草木染色。用這種方法生產的印花布稱作「夾纈」,這也可以說是今日藍印花布之雛形。隨著蔡倫發明造紙術,七世紀棉花種植從印度傳入,十三世紀松江人黃道婆從海南把棉紡技術傳授給江南織農,因而民間藍印花布花版製作技術有了長足進步,老百姓對棉質藍印花布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手工藍印花布始於漢朝,發展在宋代,而真正形成自己的生產工藝和獨特風格是在明清時期。在宋元藍印花布稱為「葯斑布」,在明清又稱作「澆花布」。在明清時期,由於當時崇德(今桐鄉)的氣候地理環境非常適宜「藍草」(印染蘭印花布的一種主要植物染料)的生長,且「藍草」種植在當地農村已十分普遍,再加上當地的民間紡織技術又十分發達,故在明清時期崇德的染織藍印花布的作坊已充斥街市,據明代《崇德縣志》記載,在「染織局」登記在冊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關於藍印花布的來歷,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從前有一個名叫葛洪的農夫,他為了給自己妻子的白色包頭巾增添一點色彩而費盡了心思。一天傍晚,葛洪夫婦從農田幹完農活回家時,在田埂邊發現一株碧青透藍小草,於是葛洪就把它采了回去,隨手放在一隻石灰缸沿上,准備明早再多采幾株一起搗成汁染頭巾。沒想到第二天,那株放在石灰缸沿上草已掉入缸里,而一缸的石灰水卻變成了清藍色。他見草汁已經浸泡出,於是就將白頭巾放入了缸內染色。三天之後,將頭巾曬干一看,這條頭巾青里泛藍,上面還散布著一些似花的小白點。仔細一看,這小花似的白點其實是粘在頭巾上的石灰。他試著用手去搓擦那石灰,石灰是被搓掉了,但白點卻依舊存在,原來這粘石灰的地方染不上色。看到這神奇的一幕,葛洪恍然大悟,心想,如果用石灰在布上印上花紋,再放到這種草汁里去浸染,然後再刮掉石灰,不就可以染出有花紋圖案的藍布了嗎?這樣,他用這樣方法給他的妻子又重新染了很多好看的藍花頭巾和藍花圍裙。 葛洪用「藍草」染出藍花頭巾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村上的姑娘阿姨大娘大嬸們紛紛拿了頭巾來請他幫忙染印。一時間,他忙得連自家田裡的莊稼都給荒蕪了,於是他就索性開起了染坊,並帶出了許多的徒弟,成了民間染坊師傅們崇拜的藍印花布的祖師爺。 五、酒俗 烏鎮酒俗源遠流長。考古發現的烏鎮東郊三里許的潭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證明,早在6000多年前氏族部落的先民們,已經使用陶器盛酒。有史記載,自唐宋以降,朝廷在烏鎮設置酒正的稅官,而且「事權浸微」。酒稅的收入僅次於「土地稅」——錢糧。清末民初,烏鎮糟坊、酒店、酒攤多,北郊農村以釀燒酒為副業,全盛時「燒酒灶頭」有300多副。民間應酬交往、時令節日、紅白喜慶、開張建屋都少不了酒,有「烏鎮到燒酒香」的民謠。三白酒,南北朝時就有記載,梁武帝蕭衍有詩雲:「金杯盞白酒」,頗為歷代縉紳所稱道,有雲:「年末小民之家,皆尚三白」,三白者乃米白、曲白、水白(清)之謂,民間年底家家釀制,臘月和過年飲「三白」成了酒俗。三白酒俗稱杜搭酒。乾隆《烏青鎮志—風俗篇》曾這樣記載:「四時十二月,月月有儀,異常鬧猛。」此外,建房和上樑酒,集會喝會酒,繭行開稱,絲行開業、商店作坊新開喝開張酒。連慶賀婚嫁叫吃喜酒,成了辦喜事的代稱。慶賀壽誕叫吃壽酒,生了孩子辦三朝酒、滿月酒、挪周酒。死了人辦素酒。還有接風酒、順風酒等等。真是無酒不成禮儀,酒俗成了烏鎮文化生活的一大內涵。古代文人騷客留下了帶「酒」的詩篇數百首。 關於烏鎮的有趣的文化習俗還有許許多多。悠悠歲月,烏鎮人堅忍不拔地開拓自己的家園,釀造富有特色的鄉土文化,正是這些獨特的文化民俗風情,使她成為了江南古鎮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烏鎮祖祖輩輩的先民們在求生存、圖發展的艱難歷程中所凝練和閃射出來的智慧、精神和力量,如滋潤大地和生命的水一樣,構成了水鄉烏鎮的靈魂和血脈。
2. 我國11個文化旅遊區各有什麼特色
一、最美休閑城市——桂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古代,這里是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於楚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據地質研究,大約在三億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地殼運動,海沉積的石灰岩上升為陸地, 後經風化和溶蝕,終於形成了神姿仙態的峰林,幽深瑰麗的溶洞和神秘莫測的地下河。這些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灕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而冬遊桂林,也別有一番韻味。
桂林
灕江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九馬畫山
古東森林瀑布群
最佳旅遊時間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二、最佳購物休閑城市——天津
天津之眼
天津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市內各種商業街、商貿場所林林總總,十分繁華。在天津購物不僅可以買到當地著名的特產和工藝品,如天津的十八街麻花、王朝半干白葡萄酒以及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天津磚雕、楊柳青年畫等,而且還可以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商品,如果在天津的各大購物街和購物商場慢慢淘,定會有所斬獲。
天津
天津主要商業街區
在天津市最為出名的當屬「天津商業一條街」,即天津和平路傳統商業街,這條商業街在建國前期就初具規模,歷史悠久,店鋪密集,物品齊全,著名的天津三大商場就坐落於此,分別是天津勸業場、華聯商廈、天津百貨大樓,而這三者中,尤以天津勸業場久負盛名,從天津火車站一出來,隔海河就可以望見這座商場的塔式樓頂,是建於1928年著名的商業老建築,名氣堪與上海的「大世界」相媲美。
天津古文化街
位於三岔河口下梢的西岸的天津古文化街則古色古香,集古文化旅遊與商業為一體,各色店鋪內有名人字畫、古玩玉器和文房四寶等商品出售。
濱江道商業街是天津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它自海河邊的張自忠路起,向西南方向延伸到南京路上,全長2094米。早在20年代末,隨著勸業場一帶商業的興起,中外商賈紛紛雲集於這條街。現在這條街不僅有勸業場、中原公司、稻香村食品店、亨得利鍾錶店、光明影院、登瀛樓飯庄等老字型大小,還有新建的一些商場(濱江商廈、吉利大廈、米萊歐、國際商場等)和商店,以及大批個體經營的攤點。遊人終日川流不息,入夜彩燈閃耀,成為津門夜市新景。
天津的南市食品街是集吃、買、游為一體的新建仿古式名特食品市場,整棟建築猶如一座古城堡,裡面的飲食文化「千奇百怪」,不僅可以看到因《孔乙己》而出名的咸亨酒店,而且還可以看到獨特的「三毛」餐廳……
洋人街
塘沽洋貨市場位於塘沽區撫順道,臨近天津開發區,地處津塘公路河北路立交橋西南側。塘沽洋貨市場是華北地區首家建立的專門進行進口貨交易的市場。經營品種有汽車、摩托車、家電、照相器材、服裝、手錶、打火機、音響等,大都為進口原裝貨,物美價廉。塘沽洋貨市場是華北地區洋貨的集散地。乘坐津濱輕軌、651、815、835路公交車可到。
三、最佳度假休閑城市——麗江
麗江
有人說,麗江是上帝遺留在這個世上唯一的一塊人間仙境,在那裡,只有聆聽、只有感悟、只有凝視人與自然那種相處的和諧、那種柔情的傾訴、那種深深的依戀;
麗江
也有人說麗江是個適合發呆的地方,踏著古老的青石板,遊走在暖暖的陽光中,發呆在自己的夢里;
麗江
更有人說,麗江是艷遇的地方,「艷遇」一詞似乎已經成了麗江的代名詞。
麗江
而對於我來說,來麗江,在麗江,更多的感覺是閑散。
一抹閑雲,一朵野花,一壺普洱,一群好友,都那麼令人自在陶醉。
四、最養生休閑城市——宜春
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被譽為月亮之都、月亮之城的宜春,美的不僅是明又亮的月亮,還有與月亮相結合的風景。同一個月亮,在不同的風景襯托之下有不同的感覺,魅力無窮的月亮文化,令人神往。
明月山山水奇特,山下的溫湯鎮因溫泉而得名。鎮上有一口溫泉古井,有近900年的歷史,常年保持在68度至72度之間,富硒含多種偏硅酸,可飲可浴。對心血管、皮膚病、癌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宜春明月山
游宜春不僅養生,還可修心養性。宜春是禪宗聖地,五百里禪宗祖庭巍峨壯觀,在中國佛教界素有「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之說。馬祖的舍利子歸葬於寶鋒寺,而百丈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禪林清規」的發祥地。棲隱禪寺是唐代慧寂禪師「溈仰宗」的創立地,而黃檗寺和洞山寺分別是臨濟宗、曹濟宗的發祥地,在國內外影響深遠。
宜春明月山
宜春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美名,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無論是要感受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歷史,無論是談情說愛還是修生養性,宜春都是休閑旅遊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五、最浪漫休閑城市——廈門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
鼓浪嶼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它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這里天風海濤,青山綠水,奇卉異木,鳥語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構成了獨特的自然地貌,飛揚著沁人的色香神韻。
迷人的一角
廈門一直以舒適著稱。據說來過這里的人,都被它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每一天,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弄堂,或走在美麗的環島路上,和心愛的人騎上雙人車,吹著海風,迎接未來的美好,那該是多麼愜意。
鼓浪嶼
所以,來廈門旅遊建議不要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允許,多放些日子在這里,你會感受到它骨子裡的迷人味道。
廈門除了鼓浪嶼,景點並不是非常的多,廈大、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白城沙灘、環島路、中山路等,並且幾乎都位於市區的南部。
六、最宜居休閑城市——鷹潭
鷹潭因「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名,有「華夏道都」、「道教聖地」,道教文化成為鷹潭旅遊的永恆主題。
龍虎山
龍虎山不僅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還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其道教聖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三絕」。行走於龍虎山上,不僅可以運動健身,感受自然風光之美;還可通過瞻仰道教聖地,沾染仙氣。
象鼻山
天造地設的丹崖碧水,奇峰秀出,景在水中,水在景。乘筏順瀘溪河漂流而下,讓你人受到人在畫中游,筏在仙境漂。龍虎山在數十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著自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的古崖墓群,非常壯觀,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年代跨度之長,為世界罕見。
懸棺
從龍虎山山麓沿碧溪泛舟或乘竹筏西行,仙岩和水岩分別位於兩岸,奇峰突兀,四野美景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仙岩以二十四岩最為有名,有的雄偉壯麗,有的玲瓏纖巧,有的像人,有的似獸,有的如物,因其形象不同而各有名稱。而水岩有仙女岩、仙桃石、僧尼峰等十大美景,當地還為其編造奇巧的說法,比如「仙女配不得」,「仙桃吃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等,俗稱「十不得」。你可以一邊游覽,一邊想像,體會這無窮想像力帶來的詩意和浪漫。
升棺表演
道教文化,是鷹潭旅遊的核心優勢,也是永恆的主題,需要不斷拓展延伸。鷹潭將拓展營銷思路,將深奧的道教文化轉變成普通民眾容易接受的文化,推進「道教養生」、「道教音樂」、「道教學院」等主題休閑旅遊。
七、最好客休閑城市——煙台
煙台自然風光
煙台這座休閑城市,不僅僅有齊備的休閑要素這些硬體,她的城市文化、風土人情、市民素質等人文環境這些軟實力是吸引海內外遊客來此度假休閑的重要原因。天生麗質的煙台,富庶優美、時尚動感、悠閑安逸;熱情好客的煙台人更是享譽海外,每個到過煙台的遊客都會為她著迷,為她傾心。
煙台海濱
漫步煙台海灘,海浪一層一層撲到腳下,十分愜意。更令人賞心悅目的,還是無處不在的綠色。沿海岸線逶迤而建的濱海綠化帶,將沿海一線的景點穿成了一條珍珠項鏈。綠化帶上的銀杏樹、香花槐、黑松依次排列,鬱郁蔥蔥。
長島月牙灣
除了海濱的綠意,煙台吸引人的還有城市中依綠而建的公園。走在煙台的大街小巷,每隔500米就會閃出一座公園,它們或以生態為主題,或以遊憩為特色,或以雕塑為亮點,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相互配套,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避暑的絕佳之地。
蓬萊暮色
在煙台市中心有84處社區公園,公園的綠地面積超過1萬公頃。煙台的綠化以山海為背景,以城市道路、廣場、公園、游園、社區為依託,突出濱海區域,刻意營造樹茂林密、草綠花香、山清水秀的綠化景觀。煙台的綠化精品多、品位高、藝術性強是公認的。漫步煙台,你會看到,每一條路都有綠草繁花裝點,環境寂靜又清潔。干凈而安靜的城市,少有熙攘的車流,隨處可見市民或者遊客悠閑漫步。金色的海灘、碧綠的青山、蔚藍的大海、清新的空氣,熱情好客的煙台人,這些怎麼不讓你期盼?
龍口南山大佛
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休閑度假。在煙台的大街小巷隨意走一走,你就會遇到操著各地口音的外地遊客和各種皮膚的外國人在這里悠閑地觀光游覽。休閑已成為煙台的一種生活理念、生活時尚和產業形態。一座城市的休閑度往往體現著它的氣質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百姓的幸福指數。
八、最具創意休閑城市——合肥
合肥處處與水結緣。光是名字就有著這樣的來由——中國古代辭書《爾雅》對「淝」的解釋是「歸異出同曰肥」。二水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合肥
水,歷史的見證者。距今2500多年歷史的三河古鎮,還保留著傳統水鄉的風貌,小橋流水人家,民風淳厚。合肥既是三國名城,又是包公、李鴻章的故里。至今流傳著斛兵塘、藏舟浦、箏笛浦等動人傳說。走過這些地方,我們可以遙想歷史名人是如何揮斥方遒,如何鐵面無私,為百姓撐起一片沒有委屈的天空;如何投筆從戎,建立起堪與太平天國對戰的淮軍,如何被時代塑造成足以影響清廷外交、軍事、經濟的淮系集團的權臣。游於合肥,彷彿從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抽離,徜徉於歷史文化之中,重溫傳統精神與價值。
合肥空景
水,心靈的凈化者。合肥瀕臨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合肥的濱湖新區南依巢湖,在帶有徽派「水街」特色的土樓一帶,在不久的未來還將圍繞水文化設計一系列擴展,以後便可游於烏篷船、畫舫上,沿塘觀覽各地特色民居。不僅如此,合肥還有岱山湖旅遊風景區,可進行各種水上活動:垂釣、野營、狩獵。無論是哪一個濱湖旅遊區,都能讓你的心澄澈透亮。正可謂「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
水,生態的保衛者。河流、湖泊等各種水體被稱為「城市之腎」,是城市重要的生態系統。合肥的濱湖新區水綠結合,保持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調節城市氣候,美化城市景觀。在這樣宜人的城市閑庭信步,豈不優哉游哉,快意十足?
合肥的韻味不僅僅在於水,美食也是一大誘惑。徽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重油重色重火工,合肥還是「中國淡水龍蝦之都」。更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連續八屆成功舉辦大圩葡萄節,從「最甜的葡萄送給誰」、「葡萄節納涼晚會」,到「品嘗葡萄美酒」、「金葡萄種植評比大賽」等,「到大圩摘葡萄去」成為休閑旅遊的一種時尚。
九、最時尚休閑城市——上海
在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上海始終是一個代表時尚的城市,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紙醉金迷的不夜城,到五十年代飄著香風的南京東路,再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流行文化之都,上海不但是潮流的引導者,更是時尚的締造者。
上海
上海
上海南京路是世界上最著名、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也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但是上海本地人是不會到南京路購物的,外地人可以把南京路當做店鋪進化博物館。南京路上不僅有百年老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這四大百貨商店,同時還林立著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新世界商城、上海華聯商廈、上海時裝公司、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等現代化大型商場。
十、最戶外休閑城市——梅州
提起梅州,人們總會想到雁南飛、雁鳴湖、葉帥紀念園等景點,其實,在梅州,還有一些「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特色景點等待人們去發現,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景區是以客家文化為依託,集生態、文化、休閑、度假、居住和旅遊等為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旅遊產業園,如今已是梅州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梅州
梅州,一座歷經千年風雨洗禮,卻依舊散發著中原古韻芳香的城市,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風光聖潔,猶若方外之境;這里,漢風唐韻穿越千年的悠悠歲月悠揚縈繞,幻化為閃爍著先民遺風的處處風物,未經世俗污染,淳樸如初。
客家小鎮
梅州,一座流淌著中原血液的芳香之城,它以梅的高潔和清傲傳遞中原文化的千年聖火,讓每一個客家人都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在客家人心裡,梅州就像曠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們魂牽夢繞的世外桃源。
梅州
梅州古稱嘉應,據史載「其地獨多山,周羅森列不可盡名也,若夫發脈雄遠,環衛重疊,多靈異之境……」。現實的梅州,確有群峰竟起,萬木蒼翠,河網密布、山泉遍地,凝聚了天地靈氣,真可謂群山奔騰,江河浩盪。山水相間,猶如串珠般將梅州打扮成一座山幽水碧的生態大觀園,置身其中,恰似走進夢里桃源,一呼一吸都氤氳著天地精華。
建築群
梅州 「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達69.4%,是廣東重要的生態發展區,有4個國家森林公園。梅州山美,雖不及三山五嶽雄奇奔放但蔥蘢清幽自成風韻。素有「粵東群山之祖」的陰那山,天然地集雄奇與秀麗於一體,陰那勝境,自古便引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折腰。登臨山巔,山風陣陣徐徐吹來,雲霧自眼前飄過,聚了又散,彷彿置身雲端仙境。
十一、最佳海濱休閑城市——青島
白帆沙鷗點綴著碧海青天,丈把高的風浪濺起,拍打著礁岩;海底世界裡千奇百艷,無拘無束的游魚穿梭在斑駁的珊瑚之間;這里依舊述說著徐福東渡求仙的故事,流傳帝王賞識道士推崇的嶗山;這里典雅標致的歐式建築,散發出優雅的韻味,悅耳的小提琴聲依舊感染著這美麗的港灣;浪漫的海濱上飄溢著海味,醇香的啤酒,使你流連忘返;徒腳走在濱海木棧道上,看著夕陽愜意的圓暈,感受著水天相交的纏綿……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
青島
東方瑞士 歐韻之都
青島的歐式古建築非常多,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這里集中俄、法、英、德、美、日、丹麥、瑞士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因此青島早在19世紀就享有「東方瑞士」的美名。這些風格各異的歐式古建築群尤以「八大關」最為著名。歐洲各國皇室在此引種奇花異草,傾心打造他們頤養的皇家園林。依山傍海,綠樹紅瓦與海天一色相交映是歐式建築的一大特色,具有相互映襯的審美優勢。如外國設計師穆留金、白納德,中國設計師王屏雁的作品,這都是旅遊的一大亮麗特色,是歐式建築風格最好的佐證。
青島
青島
八大關
八大關景是集歐韻建築精華之地,這里綠樹雪松緊緊夾在街道兩邊,形成僻靜之所,是情侶們約會的角落,這又被成為「愛情角」。小魚山公園山坡南面的歐式建築設計,圍繞著海的主題,突出魚的圖案造型,在建築風格上頗具特色。青島德國總督府、聖彌愛爾大教堂、俄式花石樓,丹麥公主樓,在信號山蘑菇樓上,可以把這些歐式建築風姿一覽無余。青島歐式建築的最大特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具觀賞性,一座座歐式建築彷彿是一個個凝固的音符,匯聚成一曲曲優美動聽的旋律。
知道你滿意不、、望採納!謝謝
3. 去魔都上海旅遊,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精彩體驗
本文為旅遊知識坊的第29篇觀察文章
《高鐵游中國》系列之第29站-上海
作者:航海家
《高鐵游中國》系列簡介
本專題以筆者所在的城市――成都市為起點,沿著高鐵走遍全國100個旅遊城市(線路不重復,一條線走完),每座城市一個疑問,一個主題,一篇文章,深度挖掘該城市的自然人文旅遊文化。
不是游記,不是攻略,而是有品位有態度有分析的城市旅遊觀察!
【滬杭高鐵】
G2366,嘉興南-上海虹橋,歷時27分
與其他旅遊城市不同,作為僅有700餘年歷史的上海,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景區」、「景點」,但作為現代中國最發達、最時尚、最動感、最風情萬種的都市,上海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體驗。
近代以後的上海,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歐陸風濃郁的外灘,與現代感十足的浦東高樓遙相呼應。充滿歷史韻味的老弄堂、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歡樂動感的迪士尼樂園等等,都是魔都上海的最佳城市名片。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走進《高鐵游中國》系列之第29站――上海。
上海概覽
上海,簡稱「滬」、「申」,中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遺跡。江浙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上海獨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是多元的,老城廂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外灘沿岸百年歷史的歐式建築;陸家嘴形形色色的摩天大樓;城隍廟間承載記憶的中華園林。多元的城市元素在這里匯聚,讓上海獨具魅力。
01/賞一場,傾國傾城夜景
上海號稱「魔都」,還有著「夜上海」的稱號。作為上海的城市名片,夜景一直是魔都上海最大的魅力所在。外灘、南京路、東方明珠等,也是前來上海欣賞夜景的首選之地。
【外灘】
外灘,位於上海黃浦江畔,南起十六鋪碼頭,北至外白渡橋,是最具上海風情的城市名片。數十棟風格迥異的萬國建築群,以及浦江兩岸絢麗的夜景,是外灘的精華所在。華燈下錯落分布的舊時建築,頗有民國時期「十里洋場」的即視感。
入夜後,站在外灘江邊,面對聳立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樓,更能讓你感受到「不夜城」的浪漫與風情。
如搭乘浦江遊船或渡輪,江風輕輕拂過,兩岸霓虹燈交相輝映,一邊是見證「十里洋場」的外灘,一邊是現代都市的摩天大樓,此外還有眾多文學作品下的外白渡橋倩影,都是上海這座「不夜城」最繁華美麗的見證。
【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與黃浦江對岸的外灘遙相呼應,是上海的標志性建築。華燈初上時分,乘坐全透明的高速觀光電梯,登上351米高的太空艙觀光層,可將浦江兩岸的絕美夜景一覽無余。若前往267米高的空中旋轉餐廳,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申城夜景,更是妙不可言的體驗。
登上東方明珠的三個主球體,可站在不同高度,欣賞浦江兩岸的城市夜景。尤其是站在259米高的全透明觀光廊上,以「空中漫步」的獨特方式,感受「不夜城」夜幕下的絢麗,更是終生難忘的享受。
【南京路】
南京路步行街,有著「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是上海乃至中國最繁華的商業街。
夜幕降臨時,漫步南京路,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走在人群中,兩邊的現代建築夾雜著歐式洋樓,豎掛的店鋪燈箱鱗次櫛比,映襯著一幢幢美輪美奐的歐式建築,充滿了舊上海的繁華氣息。
02/逛一遍,小清新老弄堂
來到現代大都市上海,在鋼筋水泥森林中,也不乏文藝青年最愛的小清新之地。在都市拐角的老弄堂,欣賞歷史遺留的痕跡,放鬆心情,尋找屬於心靈的寧靜。
【田子坊】
田子坊,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而成,是眾多文人藝術家的創意基地。
漫步在老弄堂里,看著屋頂的老虎天窗、細細排列的紅瓦、山牆上的裂紋和綠苔,一切充滿了老上海的味道和氣息。在露天酒吧外,聽不同國家的語言,同時夾雜著當地居民的清脆上海話,還可以停下來找一個街頭藝術家,為自己畫一幅肖像畫。
當然,作為一個文藝青年,你也可以去以陳逸飛為代表的文化名人工作室參觀。走累了,還可以找一家咖啡館坐下,吹著弄堂里的習習涼風,品味一杯美味下午茶。
【思南路】
思南路,藏匿在繁華的淮海路背後,安靜恬淡,以緩慢的步調,敘述著老上海的歷史,與悠悠歲月里的點滴故事。
思南路得名於20世紀初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南,是著名的法派馬路,一條潔凈浪漫的單行道,兩排是遮天蔽日的法式梧桐,連接著淮海路與徐家匯這兩條繁華的路段。
思南路兩邊的花園洋房風格迥異,英式的、法式的、西班牙式的,訴說著近代租界的身份。思南路的花園式洋房,據說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樣式,是上海城市歷史的活樣本。在這里漫步,彷彿回到了那個匆忙凌亂卻依舊不失繁華的年代。
【新天地】
靠近淮海路的新天地,由老上海石庫門弄堂改造而成,如今不僅是中外遊客的必到之處,更是本地年輕人經常光顧的時尚場所。白天來此看美女街拍,品味悠閑下午茶,晚上則可以穿梭於各個酒吧之間,體驗夜上海的精緻生活。
相對於田子坊的狹小擁擠,新天地要顯得更為大氣寬敞。各類時尚店鋪在一條筆直的步行街上,整齊有序地分布。漫步新天地,腳下是青磚步行道,旁邊是紅青相間的清水磚牆,厚重的烏漆大門,彷彿時光倒流,有如置身於舊時代的上海。但每個建築內部,則非常現代和時尚,充分展現了新天地的國際元素和時代氣息。
03/玩一天,迪士尼游樂園
上海迪士尼樂園,位於浦東新區,是中國大陸首個迪士尼樂園。在這里,你可以親歷許多全球迪士尼樂園中的「第一」,包括最大的迪士尼城堡、首個以海盜為主題的園區、最長的迪士尼花車巡遊路線等,身臨其境地感受這座夢幻神奇王國。
上海迪士尼樂園包括六大各具特色的主題園區,分別為:「米奇大街」、「奇想花園」、「夢幻世界」、「探險島」、「寶藏灣」和「明日世界」。在這里,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天地。
【熱門項目全覆蓋路線】
翱翔飛越地平線領快速通行證創極速光輪(適當穿插明日世界主題區的其他項目)漫遊童話時光(適當穿插夢幻世界主題區的其他項目)花車巡遊加勒比海盜沉落寶藏之戰(適當穿插寶藏灣或探險島其他項目)其他項目米奇大街城堡夜光幻影秀
【快速通行證(Fastpass,簡稱FP)】
通常來講,一些熱門景點可能需要排隊三四個小時,如果領取FP卡,並在特定時間段體驗指定景點,實際排隊等候時間只有5-15分鍾。
FP卡是免費的,可拿著有效門票,在適用景點園區內的遊客服務中心領取,每天數量有限,先到先得。目前上海迪士尼一張門票一個項目,一次只能領取一張FP卡。FP卡底部註明你下次可再申領的時間(一般的時間間隔是2個小時),到了這個時間,你就可以再領下一張快速通行證了。一般而言,中午以後基本上都會領不到FP卡。
值得注意的是,FP卡建議用在排隊超過90分鍾的項目上,這樣才能使它的價值最大化。目前FP卡可以適用的7個景點包括:
探險島:飛躍地平線、雷鳴山漂流;
夢幻世界:七個小矮人礦山車、小飛俠天空奇遇、小熊維尼歷險記;
明日世界:創極速光輪、巴斯光年星際營救。
【夜光幻影秀】
晚上20點開始,持續30分鍾。如果想要觀看效果好一點,建議提前半小時去佔位,不然就只能在最後面,看不到水幕。但也不能太靠前,否則城堡看不全面。
【園內推薦美食】
老藤樹食棧(夢幻世界,人均80元)、水虎魚大口咬(探險島,人均60元)、皇家宴會廳(夢幻世界,人均450元)。建議選擇熱狗、雞肉卷、米飯套餐。
最省錢的方法是,攜帶好未開封的食物和未開封的飲料入園,不僅可以省錢也可以省下進餐廳排隊等候的時間。像堅果和能量棒等食物,體積相對較小且熱量較高,建議攜帶。園區裡面有直飲水,可隨身帶一個水杯接水。
04/看一回,文化藝術展覽
上海文化藝術展館眾多,形式多樣。其中,上海博物館展示古代藝術,中華藝術宮展示近現代藝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則展示當代藝術。成熟的博物館體系和多元的文化格局,極大得豐富了上海的文化底蘊,使得上海從此邁入了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行列。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位於黃浦區人民大道,擁有12萬余件精品館藏,匯聚了中國各代歷史文物,其中以古代青銅陶瓷器、書法、繪畫最具特色。西周大克鼎、春秋子仲姜盤,以及唐朝《高逸圖》、東晉王獻之的《鴨頭丸帖》等,均為聞名海內外的國寶級館藏。
此外,上海博物館還有珍藏古代佛像雕塑藝術的雕塑館,展示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的少數民族工藝館,中國各朝代玉器精品的玉器館,反映明清傢具生活格調的明清傢具館,而歷代璽印館和歷代錢幣館的館藏規模,均居全國博物館前列。
【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曾是上海世博會的中國國家館。如果世博會期間未能前來觀賞,那麼現在也能靜靜地參觀這座宏偉大方的建築。除了鎮館之寶――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外,這里還展出有眾多近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
多媒體版的《清明上河圖》,自世博會閉幕後,就永久落戶於這里,如今它仍是中華藝術宮中最精彩的亮點。這里還有「海上生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之源」展廳,可以欣賞到中西並列的「海上畫派」繪畫作品。
除此之外,這里還展出有中國近代藝術名家的多種藝術作品,以及國內外藝術作品的臨時展覽,可不定期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國博物館的藝術展品。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黃浦區黃浦江北岸,與對岸的中華藝術宮遙遙相對。這里主要展出各類當代藝術作品,經常會有不同的專題展覽,可欣賞到各種抽象藝術作品或新概念藝術展品。
博物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897年的南市發電廠,其165米的鋼筋混凝土煙囪,筆直聳立。博物館內,寬敞明亮,粗獷的鋼結構大梁,廠房改建的舊時痕跡,很有歷史味道。
博物館的展品,通常並不固定,會有不同的專題展覽,如曾舉辦過的藝術設計展、時代肖像展、瑞士景觀設計、法國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卡地亞時間藝術展等。
05/吃一次,當地特色小吃
作為近現代中西文化匯聚的大都市,上海是各種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廣東香港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湖南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上海的小吃,品類眾多,最為當地人喜愛的,是「湯包、百葉、油麵精」三主件。除此之外,還有桂花糖藕、鴿蛋圓子、金瓜、醬包瓜、鴿牌龍蝦片、松江四鰓鱸等。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譽滿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南翔大饅頭」,後稱「古猗園小籠」,現名「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包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生煎】
生煎,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半發酵的麵粉,包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即大功告成。
上海生煎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棒。
【三鮮小餛飩】
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有別於其他地方的三鮮餛飩,上海的三鮮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其中,上海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的排骨年糕,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最具特色。
本文為原創,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4. 求助以《建國60周年長春取得哪些成就》為題2000字的文章,謝謝了
60年悠悠歲月,旅遊從一個「陌生詞語」慢慢走進人們的視線,和旅遊相關的各種名詞也隨之融入長春人民的生活。我們不難發現,60年前,「旅遊」對很多長春人來說完全是個陌生詞,如今,曾經的「陌生詞」早已成了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內游可謂「日出江花紅勝火」,曾經被視為奢侈品的出境游也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2008年,全市共實現旅遊總收入223億元,接待入境遊客21.7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06億美元,增速喜人。今年1-8月份,長春市實現旅遊總收入180億元,同比增長20%;接待國內外遊客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3%,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長春旅遊用她60年的巨變實現了一次華麗轉身。
長春旅遊「三級跳」 越來越美越飛越高
60年拼搏進取,開拓創新,長春旅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60年辛勤培育,開發建設,長春旅遊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式發展。其發展歷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三大步」、「三級跳」。
1978年-1995年為長春旅遊業的初創階段。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長春旅遊業開始起步。至1984年,全市接待海外旅遊者7000多人次,此時長春旅遊尚處於自然發展階段,還沒有自己的旅遊行政管理機構。1985年,長春旅遊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凈月風景區管理局成立,凈月風景區旅遊總公司開張,偽滿皇宮成立了旅遊服務公司,喜事一件件,遊客紛至沓來。1986年,凈月風景區管理局更名為長春市風景旅遊局,主管全市旅遊工作。從此,長春市旅遊業納入了行業管理的軌道,長春旅遊人開始了創業歷程。1988年,八大部—凈月潭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9年,凈月潭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是旅遊觀光年,由於首屆長春電影節的舉辦,海外旅遊者人數達到近4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1995年-2004年為長春旅遊打基礎的階段。1995年的8月,秋風送爽,長春凈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這是長春旅遊業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1996年9月,長春市風景旅遊局更名為長春市旅遊局。1998年,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長春市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是一塊份量十足的牌子,長春旅遊業從此邁向了全國的舞台。同年,長春冰雪旅遊節亮麗登台,並逐步發展成為長春市重要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2000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長春市旅遊局與凈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合並,形成了以凈月潭為龍頭,以開發區的政策、體制、機制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的新局面。同年,偽滿皇宮移交長春市,並由凈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負責規劃、恢復、管理和利用。長春旅遊開始頻頻現身於國內外主要旅遊交易會、博覽會,知名度大大提高。
2004年以來,是長春市旅遊業大發展、大繁榮、大跨越的黃金增長期。2004年,市旅遊局與凈月開發區分設,正式成為政府組成部門,政府主導旅遊產業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2006年,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把旅遊產業確定為長春市努力培育的十大產業之一,並成立旅遊業發展辦公室,推動旅遊項目建設實現突飛猛進地發展。思路新,人心齊,干勁足。幾年來,全市旅遊戰線創新發展思路,整合特色資源,加快要素建設,壯大市場主體,政府主導發展戰略不斷強化,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大型節慶活動影響深遠,旅遊市場營銷有聲有色,旅遊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長春旅遊正沿著大產業、大發展、大跨越的軌道闊步前行。
科學發展旅遊興 服務民生百姓樂
旅遊產業是發展勢頭最強勁、前景最廣闊的新興產業之一。幾年來,長春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打造精品的原則,狠抓旅遊大項目建設,促進了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同時,把旅遊產業發展與服務民生有機結合,景點為百姓建,節慶為百姓辦。服務民生,讓這座城市的居民充滿幸福感。
長春市委、市政府對旅遊業發展十分重視,視野開闊,思路清晰。相繼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長春市旅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長春市旅遊業管理辦法》、《關於對接待海內外旅遊者有突出貢獻的旅行社實行獎勵的暫行規定》等政策和行業規章,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2009年,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更是溫暖人心,會上不僅明確了長春旅遊業未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同時決定每年安排3000萬元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旅遊項目啟動和建設,出台了針對旅遊項目建設用地、旅遊企業稅收減免和對旅遊商品研發企業實施獎勵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政府的強力主導使長春旅遊業發展強筋壯骨,底氣十足。
要抓好旅遊產業,必須有科學的規劃。近年來,長春市堅持以「規劃先導、策劃先行、打造精品」為原則,以重點項目開發、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旅遊產品建設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為旅遊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長春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2)》的編制工作於2008年5月完成了規劃大綱的編制,今年6月通過了專家評審。多年來,各級旅遊部門積極推進旅遊配套設施建設,促進了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不斷改善。到今年8月,長春市共有旅行社152家,其中國際社21家;擁有星級酒店和各類時尚酒店300餘家,其中五星、四星級酒店分別為4家和18家。近年來,各縣(市)區、開發區旅遊管理部門在機構設置、人員備配方面逐步完善,積極規劃和推進重大旅遊項目建設,明確了旅遊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和相關產品,長春旅遊城鄉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同時,全市旅遊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工作深入開展,旅遊執法力度不斷加強,誠信旅遊建設效果顯著,全市旅遊市場更加規范,旅遊從業人員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抓旅遊產業發展,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生,服務百姓。長春市舉辦的消夏節、冰雪節、汽車節、農博會等,均以關注民生、惠及市民作為宗旨,在活動安排和產品建設上,突出市民參與性,力爭使廣大市民通過參與活動,愉悅身心,使旅遊成為貼近市民、服務社會的民生工程。在歷屆消夏節開幕式上,市民驚喜地看到了熱氣球比賽、航模飛行表演、熱氣球空中集體婚禮等一系列精彩活動。當晚的狂歡夜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十餘萬市民參加,熱氣球噴火及彩車巡遊如「火龍勁舞」,蜿蜒游動,人們圍繞在彩車周圍,拍照留念,舒展笑顏,盡情享受著夜色的清涼和消夏節帶給大家的樂趣。人們驚喜地發現,在長春,夏天原來可以這樣過。「我們就是想為市民辦一個開開心心的節慶,讓他們樂呵樂呵。」長春市長崔傑介紹說。我國著名旅遊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王大悟教授在對長春消夏節深入分析思考後提出:「長春消夏節是我國第一個最貼近民眾生活的旅遊節慶產品。」悠閑、愉悅、歡樂、浪漫,這就是長春市政府譜寫「情系和諧民生」宏大樂章中最動聽的「消夏交響曲」!
項目建設大手筆 產品開發邁大步
中國文聯副主席楊志今寫道:「長春的美是隨處可見可感的,它美得透亮、大氣,美得有內涵、有品位。」長春的美凝聚著全市人民的心血,凝聚著長春旅遊人的心血。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長春已經迎來了旅遊項目大建設、旅遊產品大開發的高潮。一個個旅遊項目大手筆令人驚喜,一批批旅遊精品讓人大飽眼福。
偽滿皇宮博物院復原工程歷時三年,保護修繕了31處建築,全面恢復了偽滿皇宮原貌,並相繼完成了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和跑馬場等建設,構建起較為完善和獨具特色的警示教育陳列展覽體系,參觀人數成倍增長;建設完成了凈月高爾夫球場、東北虎園、中信農博園、會展中心大綜合館和長春汽車博物館等一批省市重點旅遊項目;開發建設了雙陽東華庄園項目、御龍溫泉和加萊寶飛行俱樂部等一批休閑旅遊項目;長春科技文化綜合中心綜合館項目、長春幕利亞超五星級酒店項目和Shooping Mall等一批重大旅遊項目也在順利推進。據統計,2006至2008年,全市共開發建設旅遊項目152項,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09億元。
今年,長春市將重點抓好長春旅遊服務中心、老長影改造、長影世紀城二期工程、長春國際汽車展覽館、汽車文化產業園、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升級改造、省科技文化中心、長春光機博物館、凈月瓦薩博物館等一批重點項目啟動和建設工作。加快啟動「一汽」集團汽車生產觀光線,加快開發體現老工業基地建設初期風貌的社區遺跡產品等,不斷提高旅遊產品的層次和文化品位。
長春旅遊產品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受到廣大旅遊者的喜愛。目前已經形成了生態冰雪游、偽滿遺跡游、雕塑藝術游、電影文化游、汽車產業游和節慶會展游六大特色旅遊品牌。其中,偽滿皇宮博物院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雕塑公園、長影世紀城、蓮花山滑雪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動植物園、吉林省自然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未來,長春市將牢固樹立大旅遊思想,圍繞城市歷史、城市文化、資源特色、休閑旅遊、城市建設五大方面抓旅遊產品建設,努力創造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良好條件。
大活動激活大市場 大東北抱團「轉」得歡
長春,中國東北黑土地上的一顆明珠,美麗、優雅、寬容、大氣。一座含蓄內斂的城市,要靠什麼激發她的熱情與奔放。桑巴之都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熱情似火;鬥牛士之鄉馬德里和里斯本,激揚血性之勇;浪漫之都巴黎,國際時裝節讓人趨之若鶩。長春很美,景色很好,如何讓外界了解長春、嚮往長春,做大做強旅遊市場?近幾年來長春市也在「大」字上做足了功夫。
大活動激活大市場。旅遊經濟是典型的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藉助有影響力的大活動造勢、宣傳,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徑。幾年來,長春市積極主動地承辦國家級大型旅遊活動,積極組織和參與境內外旅遊業界的交流和合作,借勢造勢,旅遊宣傳促銷規模和聲勢越來越大,「消夏之都,滑雪名城」的旅遊形象越來越鮮明。2001年,全國體育健身游首游儀式在長隆重舉辦;2005年長春市承辦了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在北方十省市奏響了「長春」的最強音;2006中國(長春)東北亞旅遊商品博覽會」在文化廣場成功舉辦;2009年,全國百城旅遊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在長舉辦,長春作為全國6個舉辦城市之一,得到了中直媒體的高度關注,等等。一系列國家級活動的順利承辦,在國內旅遊界掀起了一股「長春風」,刺激了海內外遊客數量的不斷增長。
在境外市場開拓方面,長春市以特色旅遊產品和節慶活動為載體,通過赴境外召開推介會、新聞發布會及邀請境外旅行商來長踩線、交流等形式,不斷鞏固日、韓市場。2006年,組織召開長春與韓旅遊業界交流會,韓國10個市道觀光協會會長悉數到場並與長春市旅遊局簽訂合作協議,當年韓國遊客數量猛增,首次超過了日本;2007年起,每年冰雪節期間都舉辦中外旅行商長春冰雪旅遊交流大會,在國內和港澳台、東南亞市場強力推介長春市冰雪品牌。今年4月,市旅遊局會同國家旅遊局駐港辦事處共同在香港舉辦長春旅遊產品推介會,近百位香港旅行商和媒體記者參會,會議的規模和效果空前。同時,長春市依託「冰雪節」、「消夏節」,不斷做大做強「瓦薩」和「利丁」國際運動品牌,吸引大批歐美遊客來長,進一步提高了長春市旅遊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佔有率。
唱響「大東北」旅遊線,五城市抱團闖市場。電視劇《闖關東》熱播,東北二人轉「轉」得歡,大東北越來越有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東北是一家,東北旅遊是一家。在長春市的倡導下,東北四城市旅遊聯合體成立並於2006年吸收鞍山市加入,形成了目前「4+1」城市(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鞍山)區域旅遊聯合體格局。幾年來,各城市緊密聯合,共同赴國內和境外主要客源地開展促銷活動,合力推廣「大東北」線路,所到之處得到旅遊業界的熱烈響應。這種聯合開拓市場的模式不僅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也開創了國內區域旅遊聯合的先河,得到了國家旅遊局的充分肯定和推廣。目前,「大東北」已經成為國內的一條「熱線」,東北城市間的聯合使各地特色景點抱成一團,聯成一片,使長春的旅遊產品更有競爭力,更具吸引力。
與民航、媒體等合作,合力開拓市場。長春市旅遊部門積極開展與南航的合作,長春航線開到哪,長春旅遊產品就推介到哪。這種「熱戀」關系拓展和豐富了旅遊線路,推進了旅遊產品的深度開發,實現了雙方互利共贏的目標。做大旅遊市場,離不開媒體的大力宣傳。幾年來,長春市旅遊部門按照「大媒體、大宣傳」的思路,通過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旅遊衛視、中國旅遊報等強勢媒體,對長春市整體旅遊形象和重要旅遊產品進行持續性宣傳;連續兩年在央視對冰雪節開幕式進行長時間的直播,在國內旅遊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積極組織境內外相關新聞媒體對長春市旅遊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推介,長春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近年來,長春市先後被評為「中國十佳會議旅遊目的地」、「中國十大最佳會展城市」等稱號。今年年初,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城市旅遊競爭力提升高峰論壇」上,長春市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
60年風風雨雨,長春旅遊業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一個產業的輝煌巨變。在喜迎建國60周年之際,我們衷心地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祝福長春,祝福長春旅遊。我們相信,在全體長春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春旅遊業定能快馬加鞭,更上層樓。
5. 寧國青龍灣的歷史沿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星星之火」一般是從幾個縣或省邊緣地帶的崇山峻嶺中點燃,革命的基點和根據地也是從這些地方建立和擴展開來的。
在寧國這塊有著光榮革命斗爭歷史的出地上,有著很多個這樣的基點和根據地。下面僅是在青龍灣旅遊區內其中的兩個,實乃掛一漏萬。 中共涇旌寧宣縣委遺址位於方塘鄉板橋村——黃家大屋。板橋村處地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從上世紀30年代初期開始,就有中共黨組織在此開展活動。
1943年,呂輝游擊隊就是以板橋為中心開始涇旌寧宣根據地的開辟工作,並在這里建立了中共黨的基層組織。至抗日戰爭勝利和解放戰爭初期,呂輝率領的部隊已經將板橋建成較為穩定的游擊根據地。黃家大屋一直是呂輝在板橋的主要居住場所,解放戰爭時期,皖南地委主要負責人、蘇浙皖邊區司令部領導人等也都曾在黃家大屋落腳。
1947年9月,中共涇旌寧宣縣委成立後,呂輝任副書記,黃家大屋就成為縣委機關的駐地。
中共皖浙中心縣委舊址位於胡樂鎮竹川村安竹塢村民組。安竹塢是位於績寧昌三縣交界區域的一個高山自然村,有近30戶人家,村民住宅為徽派建築,村中道路青石鋪地,整體建設錯落有致,整個村莊范圍近10萬平方米。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績寧昌工委書記王成信領導的游擊隊長期在這一帶活動。
1947年4月,根據中共皖南地委擴大會議決定,中共皖浙中心縣委在安竹塢成立,唐輝任書記。
並同時成立路東和路西兩個下屬工委,王成信任中共路東工委書記,兼中共績寧昌工委書記。 寧國佛教的傳播淵遠流長,有佛教就有寺廟。寧國的寺廟建築最早應追溯到三國時期,孫權曾「立寺於江東,建觀於方山」,幾乎與寧國東吳置縣的歷史同步。據《寧國縣志》記載:從唐貞觀年間以後,寧國佛教活動逐漸興旺,至清道光年間,當時全縣寺庵數達300餘處,是為鼎盛時期;
以後寺庵多遭兵燹,至解放初期尚有寺庵184座,到一九五五年末,全縣的寺庵就僅存72座了。其中青龍灣旅遊區大約有寺庵近十座。由此可見,寧國市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處處有香煙繚繞,鍾磬之聲隨處可聞。
鐵瓦寺:鐵瓦寺又稱白雲禪寺,位於縣城以西70公里,青龍灣生態旅遊度假區高峰山頂端南麓。始建於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明太祖朱元璋敕賜「白雲禪寺」。清雍正年間重修,易蓋鐵瓦以圖永久,俗稱「鐵瓦寺」。民國卅三年(1944年)毀於兵災。從山腳到寺廟10里,沿途古樹森列,日影斑駁;小溪曲折,跳珠濺玉;群鳥啁啾,山花爛漫;輕風徐來,松濤低鳴。抵寺門,一株古松蒼皮虯枝,粗約四、五人合抱,老而不衰仍生機勃勃,浮空漾翠。相傳此樹為開山祖師親手所植,已歷1200多年的風雨。此處盛產茶葉,質優品香,尤以「鴉茶」最為著名,唐、宋至清均系貢品。
1994年南京、宣州等地信士和當地民眾再次重修,每年佛教重大節日香客遊人不斷,一路夜燈,至廟不熄。1999年市政府批准其為開放寺廟,有比丘1人。
1998年宜興南嶽寺主持,攜玉佛及資金修建「鐵瓦寺」下院之大雄寶殿。
2009年3月,「鐵瓦寺」下院系列工程開工續建,至2013年底「鐵瓦寺」下院已經完成山門、天王殿、葯師殿、彌勒殿、阿彌陀佛殿等五個大殿以及分布四周的庫房、客房、廚房、浴室等群體建築,總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一個布局庄嚴的佛教寺院已經初具規模。悠悠歲月滄桑,千年古寺的興衰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佛教文化在寧國的傳承和發展的歷程。
惠雲禪寺:惠雲禪寺又名東山寺。始建於唐太和年間,原在縣東60里蘆溪村。南宋高僧宗杲13歲在此廟出家,後寺毀。相傳大師在離寺時曾許有一願:待寺前柏樹掃地、寺後鐵樹開花、寺側楓樹搭橋、櫟樹撐傘之日,便是重建之時。
為完成高僧的心願,2001年2月應廣大信士要求,結合青龍灣水庫開發,市政府依法批准,將惠雲禪寺移建於青龍灣水庫秀雲島。重建的惠雲禪寺,佔地面積127.5畝,建築面積約4500平方米。寺廟布局為:依山體沿中軸線向上,依次為山門、天王殿、五方文珠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建鍾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葯師殿、祖師殿、宗杲大師紀念館、法堂、禪堂等建築,另有庫房、廚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自成格局。傳說惠雲古寺大殿有聯雲:「座下有蓮花,花謝花開,看得破花花世界;人間如大夢,夢生夢死,到頭來夢夢虛空。」現有比丘7人。
寺廟晨鍾暮鼓,佛光禪風,張揚著濃郁的佛教文化,也是佛子信士朝禮修學之靜地,令人神往。
香蓋寺:香蓋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廟,遺址位於甲路鎮原花林畈自然村,大約是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所建,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
民國《寧國縣志》記載:香蓋寺,縣西八十里,唐時建,宋淳熙初賜額。據說,香蓋寺建築規模宏大,佔地15畝,內有大雄寶殿、羅漢堂、觀音殿、玉皇閣、藏經閣、鍾鼓樓以及60餘間寮房、院落。鼎盛時期有僧侶100多人。
傳說香蓋寺有兩件鎮寺之寶。一是從杭州雷音寺飛來的,有一人多高的大鍾,被安放在鍾鼓樓內;二是大雄寶殿之前的一尊石雕大香爐,爐身四周刻有九條栩栩如生,攀繞欲飛的青龍。唐代「大歷十才子」之一,著名詩人韓翃,曾慕名到此遊玩,並在香蓋寺的牆壁上留詩一首雲:
愛遠登高塵眼開,為憐蕭寺上經台。山川誰識龍蛇蟄,天地自迎風雨來。柳放寒條秋已老,雁搖孤翼暮空回。何人會得其中事,又被殘花落日催。
大約是清朝光緒中期著名淺絳瓷畫師周鼎(字筱松)對香蓋寺也留下了美好地記憶,他在《香蓋寺答洞明上人》一詩中作了這樣的描述:碧水橋邊日照西,翠峰庵外晚煙迷。山僧送我忘歸外,正似當年過虎溪。
6. 古城西安還有很多旅遊勝地,你能不能不能選擇一處,寫一段導游詞。 要求介紹清楚那裡的特點
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劉邦取名長安已版有2000多年。下面介紹大雁塔。權大雁塔乃是唐三藏修建。位於大慈恩寺內,是唐高宗李治為感念其母長孫皇後養育之恩而建。現位於西安城南有大雁塔廣場包圍廣場有分為南廣場北廣場南廣場有唐三藏像及亞洲最大音樂噴泉每天都會表演,音樂與噴泉在空中交會美不勝收。該廣場上還有專門賣藍田玉和唐三彩的地方離這里不遠就是大唐芙蓉圓。西安有名的小吃等等
7. 有去敦煌旅遊的攻略嗎
敦煌,是個神秘的地方。
乘機去青海油田出差時,我就打算好得去古絲稠道上的世界文化名城--敦煌一游。去敦煌,這是我思慕已久的一個宿願,但因為她太悠久、太博大、太精深了,而使我不忍猝然謁訪,寧願在現實與歷史、真實與夢幻的遐思中,默默地用心去體味她,靠近她,去感受一種歷史的震撼,藝術的靈光。感謝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這座豐厚的藝術寶庫。
在那裡認識了計程車師傅小周,在他的引導下游覽了莫高窟的飛天唐俑,三危山的佛光幻影,兩關古道的絲路陳跡,猶如奔騰不息的黃河高揚起中華之魂。在這里,你能觸摸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你能感覺到氣吞萬壑的華夏文化的博大胸懷。敦煌,是歷史的睿智,是藝術的弘廣,是人生的壯美。
敦煌,早在2000多年前,漢武開邊時就設立了郡治。當時漢王朝在河西地區「列四郡而置兩關」,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西部重鎮,雄踞聯關、玉門關之間,成為咽喉之地。那時的敦煌,可謂是商旅頻繁,車水馬龍,」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販胡客,日款於塞下」,一片興旺景象。所謂「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足可看出當時敦煌的繁華景象。悠悠歲月,給敦煌留下了深存的文化積蓄。
當我們漫步在街頭時,感受到了一種濃烈的文化氛圍,這不僅因為距它25公里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在它的市郊有唐朝沙州古城的遺址和白馬塔,我們只從街上的店堂招牌和建築,便足可感悟到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蘊含。市中心花壇中央高高聳立著反彈琵琶女的巨型雕塑,這是敦煌市的市徽。那豐盈的儀態、流暢的線條,使我們置身於「客從遠方來,相隨歌且笑,自有敦煌樂,不減陵安調」的敦煌樂舞中,感受到了大唐文化的絢麗璀璨。沿街的招牌更是文精意深,每一個招牌,都代表一段歷史,都有訴說不盡的故事。「懸泉」、「三危」、「飛天」、「沙州」、「陽光"、"絲路"、「玉門關」、「月牙泉」,令人目不暇接。走在大街上,望著這一個個形狀各異但都透著古色古香的招牌,似乎走進了北京的古文化街「琉璃廠」,「琉璃廠」只不過一里多長,而這卻是整個敦煌城。街上隔三差五便是一座文化商店或字畫店。特別是入夜,條條大街燈火通明,街兩邊全是文物古董商攤。這里有前秦古幣,有明清花瓷,有各種名貴的壽山、田黃、雞血印章石料,有仿敦煌壁畫的拓片和彩塑,有"飛天」、「反彈琵琶」和各類菩薩的黃楊木雕,特別是備受乾隆皇帝青睞的敦煌地毯,真是精美絕倫。難怪古人贊它「線彩絨絨香風拂,絨軟花虛不脫物。美人踩上歌舞來,羅絲綉鞋隨步沒。」市場上更令人矚目的是被周武王命為「白玉之精,光明夜照」的夜光杯,大的有茶杯之粗,小的如拇指之細,玲瓏剔透,自然花紋千姿百態,令人嘆為觀止。
敦煌的神秘,不親到者難以感知,有機會去看看吧!不過此次游覽多虧小周師傅鞍前馬後的服務,在這里再次象他表示謝意,同時留下他的電話號,希望他也能給大家帶來幫助,這也算是對師傅生意的支持吧!
8. 袁花旅遊團聯系電話
袁花簡介[編輯]
聽說過嗎? 金庸先生的故鄉。
金庸舊居位於海寧市袁花鎮新偉村一組(赫山房),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出生之地。圖中人物為金庸的同父異母兄弟,現為舊居管理員。■攝影黃才祥
悠悠歲月中,人們往往對生命之源、家族之根、世系之鏈,充滿難解的情結,進而去探尋、思索其中的奧秘。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文化或血緣上的認同現象,但實質上卻是一種文化尋源活動,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其真正意義在於增強炎黃子孫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編修族譜,發端於周代,繁榮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族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相同血緣世系成員構成與事跡的一種歷史資料,是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淵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系。無論你多麼尊貴顯達,還是貧賤孤苦;無論是你來自故國本土,還是來自海外,只要你的血管里流著中國人的血,在始祖面前就不能不虔誠地低頭致敬。一個姓氏,這不僅是生物遺傳的基因,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基因。
宗譜,又稱族譜,是以家庭為基礎,以記載家庭世系和事跡為中心內容的表冊書籍。
前不久,當看到這部長達100多萬字的《海寧查氏族譜》電子稿時,我被這個姓氏厚重的文化傳承重重地撞擊了一下。
古語說:「家之譜猶國之史,史不作無以知一代之聖哲;譜不敘無以知一姓之英奇。」可見纂譜、修譜自古是何等重要之事,我國現存最早的紙譜是距今1400多年的隋唐古墓中出土的族譜殘片。
在古人看來,族譜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記錄著其發源、生息、繁衍的全過程,「尊祖宗而聯族姓,承先啟後之謀,莫切於此」。
海寧查氏家族,歷來文風鼎盛、儀禮傳家,族譜也就更具特殊的意義。
發帖訪求族譜,《石頭記》作者是海寧的查開?
2003年12月19日,中國紅樓在線論壇上有「矮幽頁舫」的人發帖訪求《海寧查氏族譜》。在帖子中講述了王以安先生發表紅樓作者系列文章中根據他對於查氏家族的研究,指出《石頭記》作者是海寧查家的查開,他是查嗣庭的侄兒,查嗣瑮的三子,家難時才十二歲,是寶玉的原型。查開家的「二十五峰園」就是大觀園。因為在台灣找不到《海寧查氏族譜》,不能確切知道查開的卒年,所以無法印證自己的觀點。同樣,在「網路帖吧」中,也經常有人詢問,金庸和穆旦是怎樣的關系?
這些問題都可以從一部《海寧查氏族譜》中得到確證。但是,據說這部書作為善本古書,目前只有相關圖書館保存,在相關姓氏族譜收藏的目錄中顯示:
《海寧查氏族譜十九卷》(清)查克敏重編 清道光八年(1828年)查元俏增修本有二十冊分別在北圖、科圖、上圖、浙圖有藏;
《海寧查氏族譜十六卷》(清)查克敏重編 清光緒六年(1880年)刻本計十六冊分別在科圖、人民大學圖書館和日本有藏(註:又名《海昌查氏宗譜》、《龍山查氏宗譜》);
《海寧查氏族譜五卷》(清)查克敏重編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以後刻本兩冊分別在日本、美國;
《海寧查氏族譜十六卷世系五卷末一卷》(清)查燕緒等重修 清宣統元年(1909年)刻本二十四冊在北圖、遼寧圖、杭州大學、日本和美國有藏(註:明嘉靖查約首修,封面作《龍山查氏宗譜》,書簽題《海昌查氏宗譜》)。
而華夏查氏族譜,現存海內外的,據統計有19個版本,北京圖書館1個,河南省1個,安徽省6個,江西婺源1個,江蘇省1個,浙江省4個,遼寧省1個,美國1個,日本1個。
2005年海寧查氏21人到江西婺源尋根時合影
從婺源到海寧,從鳳山到龍山,龍鳳呈祥
海寧查氏家族是江南有名的文翰世家。在嘉興文化網(http押//www.jxcnt.com/)中記載:「海寧查氏:原籍江西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為氏。元至正十七年穴1357年雪查瑜因避兵亂遷居海寧袁花。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來是『文宦之家』。
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人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鑒、查良錚、查良鏞穴金庸雪等均為其族人。自第七世起的排字輩分為:秉志允大繼嗣克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今存《海寧查氏族譜》二十冊。」所以海寧查氏後人金庸(查良鏞)1995年2月在給浙源鄉查傳宦的信中自稱族叔,稱其為「傳宦族侄」,並對他說:「據長輩所言,我家的確於早年自婺源遷浙江海寧,故我們應是本家。」
2005年4月1日,目前散居在嘉興、海寧等地的查姓家族代表共21人,乘一輛汽車前往江西婺源浙源鄉,探訪了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徵曾經隱居婺源城西查公山,在浙源鄉還保留有海寧、婺源查氏後裔唯一的一座古祠。宗祠為康熙三年穴1664年雪始創祭祀婺源查氏始祖文徵公,當時題名為「孝義祠」,規模不大。1892年查氏後裔查允茲、查仲茲、查啟明等提議擴建查氏宗祠,並得到浙江海寧查氏遷支的資助,於1898年建成。而在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海寧查氏一世祖查瑜正是從那裡出發沿著新安江水路,一路遷徙來到浙江,因為婺源浙源鄉有座山名「鳳山」,來到海寧袁花發現有座山叫「龍山」,龍鳳呈祥,大吉大利,於是就定居在龍山查家橋,並且開啟了海寧查氏家族輝煌的歷史長卷。
香港實業家查濟民主持查氏第11次修譜
明嘉靖三年甲申(1524年),海寧六世查約第一次纂修海寧查氏族譜,初名為《龍山查氏宗譜》,後改稱為《海寧查氏宗譜》、《海寧查氏家譜》。清宣統元年(1909年)由二十世查燕緒主持第九次纂修《海寧查氏族譜》,共二十四冊並刊刻,目前北京國家圖書館有藏本。
20世紀60年代,查猛濟穴1902-1966雪也曾有過一次修譜願望。查猛濟曾就讀浙江省立第一師范,「五四」運動時參與創辦《浙江新潮》周刊,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以共產黨員身份擔任國民黨杭州市黨部宣傳部長,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通緝,回鄉隱居養病,與黨失去聯系。後在上海建國中學教書,抗戰期間任浙江省民政廳秘書及省貧兒院院長,勝利後任英士大學哲學系教授。1952年因病回鄉休養,1956年受聘為浙江文史館館員、海寧縣政協特邀委員。查猛濟協同十八世查紹曾經嘗試纂修,但未完成,原稿毀於「文革」期間。
改革開放後的此次纂修為第11次,由香港著名實業家查濟民(惠時)先生主修。
2004年4月,偶然的機緣下,在海寧市博物館工作的吳德健得到香港著名實業家查濟民先生授意,開始了這項工程。工程開始並不很順利,雖說《海寧查氏族譜》的修撰有便利之處就是它有前面的傳承,他們從浙江圖書館中找到了清宣統元年(1909年)查燕緒等重修的二十四冊《海寧查氏族譜十六卷世系五卷末一卷》刻本,並把它復制回了海寧。但畢竟距離上次修譜的時間接近百年,又歷經戰亂,查氏除了袁花還有部分後人聚居,很多後人散居世界各地,手頭的資料匱乏。
吳德健聯合了海寧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文史專家陳伯良、虞坤林、汪千里3人,開始了這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他們還聯系了在嘉興曾經研究過查氏家族的陳啟文老人。陳啟文曾經因為工作關系和查氏家族中的兩個傑出人物有過接觸。他幾次修書與查濟民和金庸聯系,並查閱資料撰寫《查氏族譜新編》,較為詳細地勾勒了查氏家族的發展脈絡。
查氏家譜能不以能由外姓人負責修?
就這樣,不多的人手開始了一項繁復的工作。而這項繁復的工作,還遭受到一些人的誤解。比如,查氏家譜為什麼要讓其他姓的人負責修?查濟民真的授權給吳德健修查氏族譜?修編族譜是件大事,這樣大的事情他們幾個人能做好嗎?纂修需要的經費怎麼解決?一連串的疑問擺在了面前。
香港實業家查濟民主持查氏第11次修譜 ■攝影沈達
的確,按照傳統的修譜方式,上述的問題均要考慮。但現代社會情勢下,很多問題很難得到答案。吳德健說:「有人說吳德健幫查濟民修家譜發財了。我可以發誓,我是因為查濟民看得起我,才把這件事情交給我做。我不是為了發財,我只是想做一件事情,我沒有拿過一分錢。我是真覺得海寧查家了不起,所以才努力做這件事情。」
「修查氏族譜,我們專門到蘇州、北京查訪查姓後人。真是名人輩出啊,我遇見了很多專家、教授,他們還擔心我們的經費,其實不用擔心。查濟民先生承擔所有費用,我們還要研究印刷的問題,相信大家很快能看到書的。」
據悉,今年3月22日,吳德健和陳伯良赴香港,帶去了重修《海寧查氏族譜》的列印稿,專門向查濟民先生匯報了修譜的事情。新的《海寧查氏族譜》由鄉賢顧易生教授撰寫序言,由饒宗頤先生題簽,並且想在今年秋天觀潮節的時候首發《海寧查氏族譜》,估計到時海內外查氏將有一次盛大的聚會。
查姓後人為查氏族譜集腋成裘
查姓後人並沒有不關心查氏族譜的修編工作。在修編工作開始的第一時間,就有查姓後人詢問修編工作的具體內容。
——在嘉興工作的查雁群兄弟一直關心查氏族譜的編撰工作,還囑咐遠在美國求學的兒子查軼飛留意查姓海外華人;
——父親一輩就從江西婺源遷徙出來的查健民收藏有鳳山查氏族譜,他牽頭組織了2005年的查氏尋根活動;
——遠在美國的天津查良慧的兒子閆珂專門打電話詢問,並把手頭的資料傳真過來;
——就連上面5代從海寧遷徙到舟山大巨島、蘇州三山島的查姓後人也打來電話垂詢相關問題;
——天津的韓吉辰對查氏家族有一定的研究,他把手頭的資料全部公布在網路上;
——做得最切實的工作是,海寧市袁花鎮的查姓後人組織了民間的「人口普查」,發放表格登記,訪問年長的、輩分較高的查姓後人,搜索相關查氏家族的信息,記錄一切能夠說明家族發展的資料,以便於修編者「上掛下聯」。
在經過長時間的登記普查工作後,修編小組開始了具體的接續工作。近一百年的時間跨度造成了幾代的間隔,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調查清楚,把每家每戶都接續上是不可能的。其中很多人家只能靠些相關的信息進行推斷。
生命繁衍的脆弱和家族延續的堅韌
新偉村的查和欽老人回憶說,在抗戰前家族裡曾經派人登記過續譜的信息,但戰爭把一切資料都毀滅了。而他只記得他家是七代單傳,文化不高的他也只能說出父親名字,而祖父的名字則只有一個大致的音,並不確切,更不可能說出字型大小什麼。在原來的老譜中,要查找一個只有大致概念的名字是何其辛苦。最後還是根據相關信息查清了,把這一支的情況完全弄清楚。
查和欽為「美」字輩,海寧二十世,其父名濟霖(關福)配胡氏,祖父萃用(晉用)配陳氏,居住地為大墳頭,與村中查張發家同為第38支。海寧查氏以三世為標准分南、北、小三支,以九世「允」字輩為標准分為六十六小支,查濟民先生歸屬第40支查允嘉(敬承公)一脈。而金庸則與查濟民、查和欽同屬於南支,也就是海寧查氏中最為發達的一支。而查猛濟則歸屬為北支。經過對照驗證發現無誤。
從接續中我們可以發現生命繁衍的脆弱,也發現家族延續的堅韌。像第38支,清末時可以接屬十戶,現在只能續存兩戶,其餘的已經無法考察,推究其原因一是外遷,二是無後湮沒。目前,所有參加登記近五千的查姓後人中有70%多已經明確了世系,另外有的因為中間有斷代而無法接續,有的不屬於海寧查氏,屬於後來從另外的查氏聚居地遷徙而來,還有的是因為信息對不上無法確證。據說將有待考一目專門刊載,但還希望通過不同途徑廣泛告知後有信息反饋可以幫助接續。
■後記
特殊的家族譜系和非凡成就使得諸多專家關注查氏家族。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在《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一書就以家族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方誌、族譜的爬梳,探討其間的聯系,成為一部用現代視野審視族譜與人才問題的社會學名著。另悉,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陳玉蘭博士已經開始文化世家查氏的研究,重點是研究查氏在詩詞上的成就和貢獻。
象牙塔中的學術研究和鄉野間的民間研究的結合,相信會給查氏研究帶來新的視點和生機。而其他零星以查氏家族為研究對象的,更是舉不勝舉。推而廣之,從族譜記載中尋找自己的祖根所在,包括出生地、祖籍、祖居地等,對於逐漸擺脫原有經濟模式而自由遷徙的當代人具有什麼意義呢?我想,除了尋根覓祖、慎終追遠、敬宗睦族,在悠悠歲月中生活的人們,對生命之源、家族之根、世系之鏈,大都還是充滿難解的情結,進而去探尋、思索其中的奧秘。這從表面上看雖是一種文化或血緣上的認同現象,但在實質上卻是一種文化尋源活動,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其真正意義在於增強炎黃子孫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如此,姓氏族譜所維系的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姓氏、一個家族,而是整個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