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泉州旅遊文化資源有哪些

泉州旅遊文化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15 14:36:28

『壹』 泉州旅遊景區有哪些

泉州旅遊景區有哪些
泉州十八景
1清源山 2開元寺 3崇武古城 4牛姆林 5清水岩 6天後宮 7黃金海岸
8仙公山 9蔡氏古民居 10岱仙瀑布 11鄭成功史跡 12塗門街 13深滬灣
14西湖公園 15府文廟 16洛陽橋 17東湖公園 18 五里橋

1、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攬勝。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其中以老君岩為代表的六處宋元時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大雄寶殿是中軸線的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甘露戒壇始建於宋,現壇系明初重建,為全國三大戒壇之一。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兩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志。

3、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留。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處的大乍山龍喉岩,既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又有記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詩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灣,著名畫家洪世清創作的大地岩雕——「魚龍窟」,以及著名書藝大師朱屺瞻、錢君陶、劉海栗等人的篆刻書法精品鐫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還建有現代石雕博覽園及省級海邊森林公園。登臨古城,足可探古覽勝。

4、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96科200多種,野生蝶類73種。牛姆林名人仙跡薈萃,是一個天然的森林浴場和氧吧,是旅遊避暑勝地。目前申請國家4 A級生態旅遊區已通過省級驗收。現區內建設有旅遊飯店、動植物標本館、旅遊購物街、熊園、高空滑索、射箭場等旅遊配套設施。已成為閩南重點生態旅遊區,每年有10萬人到此旅遊,是我省沿海地區生態旅遊建設的典範。

5、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 A AA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其中宋代「岩圖」碑最為珍貴,系省級保護文物。

6、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媽祖故里莆田一度隸屬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轄,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後宮除較完整地保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外,在政府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還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廂廊等建築,並將繼續復建梳妝樓。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後宮是在泉州港逐漸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之際的南宋時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跡。

7、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由香港友幫國際集團獨資興建。規劃佔地6000畝,首期開發1980畝,投資近3億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項目及設施有:金沙游樂園、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館、海天佛國、踏浪觀音、遊艇俱樂部、練馬場、海濱浴場、露天夜總會、購物街、黃金海岸大酒店、郵電賓館、海洋賓館、教育培訓中心等較具規模與特色的游樂項目和服務設施。黃金海岸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為集行、游、吃、住、購、娛於一體、旅遊內涵十分豐富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是我省十大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8、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氣勢雄偉,岩崖陡立,雲霧繚繞,徑曲林幽,含煙凝翠,風光旖旎,擁有眾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跡和迷人傳說;以「靈、奇、秀、險」為特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豐山洞、白水岩、朝天閣、仙靈橋等勝境,還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名勝區。

9、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棱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10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濃蔭覆郁,林木蒼翠,藤蘿虯結,蘊深涵幽,鳥鳴谷應,峰迴壑盪,沿路神形俱備的自然奇觀,構成了獨特的原始生態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著寬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噴珠濺玉,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織成的銀毯,輕鋪舒展鑲在懸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從山勢險峻的高峰直瀉而下139米,雲翻雪傾,雷霆萬鈞,十分壯觀。站在瀑布下,煙霧騰騰,撲朔迷離。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橋凌空飛架,美不勝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飛仙亭,傳頌著仙女顯聖救民的美麗故事。憑欄探首,下臨深淵,岱仙雙瀑左右烘托,氣勢非凡。

11、 分布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家鄉南安。它們是位於石井鎮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和位於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位於石井鎮鰲峰北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詔賜鄭成功遷葬時所撰聯一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井鎮的鰲峰山上,佔地3000餘平方米。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陳列200餘件珍貴文物。佔地10畝的鄭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詩閣,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國、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題字,融楷書、行書、草書、隸書於一廊,歌頌了鄭成功愛國主義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頭覆船山處的鄭成功陵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凡來泉州者,幾乎都要到成功史跡走一走,默祝忠魂與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12、 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13、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灘前碧波沙軟潮平。灘床寬闊,舒展廣拓,潮漫灘上,濤聲柔和。海水潔凈,水溫適中,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國家級深滬海底古森林自然保護區、施琅將軍紀念館、鎮海宮、龍泉宮、大道公宮和煙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明代倭亂,這里曾經是抗倭前沿,清初為了統一祖國,施琅曾經在這里牧馬練兵,現為全國著名僑鄉,風俗淳,人情美,是遊客觀光的勝地,是海外僑親和台港澳胞尋根謁祖的搖籃故地。
.
14、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處於一片低窪的平原地帶,以往發生較大洪水時,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滯洪,俗稱"西北洋"。由於洪澇災害嚴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被列為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一號議案。從1996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82.28公頃,廣場道路面積1.72公頃,綠化面積16公頃,種植樹種達200多種。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灧,與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麗翠綠的山色與西湖浮光盪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極具園林之美,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15、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抬梁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梁枋縱橫,雕飾有小龍、飛禽走獸、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畔明倫堂,為文廟現存主要附屬建築,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橋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宮及鄉賢名宦祠、狀元祠十餘座。廟內陳列資料十分豐富。大成殿正廳中央供奉著孔子聖像,東西兩側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和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文物共500餘件。靈星門鄰塗門街地段,原為府文廟建築群范疇,後辟為另用。為了完整保護文廟建築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為重點工程,投資1.2億元,折遷菜市場及三個企、事業單位,建成文廟廣場,既有效保護遺址,又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場所。

16、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17、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布置人文景觀。構建星湖荷香、祈風閣、七星拱月、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靜區;兒童樂園、雙舟朝陽、遊船碼頭為動區。精築刺桐瑞林等20多處植物山石景觀攬翠全園,以石雕、石刻突現閩南石文化。既有泉州歷史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新潮氣息,風格獨特。曾三次獲省「環境優美獎」,還被評為「市民喜愛十佳建築」、「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麗、玲瓏多姿的江南園林風格而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
18、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貳』 泉州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泉州十八景分布
1.清源山 2.開元寺 3.崇武古城 4.府文廟 5.西湖公園 6.晉江的深滬灣 7.牛姆內林 8.安溪縣的清水岩容 9.天後宮 10.五里橋 11.東湖公園 12.洛陽橋 13.黃金海岸 14.仙公山 15.南安官橋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 16.德化縣水口鎮的岱仙瀑布 17.鄭成功史跡 18.塗門街
泉州晉江的金沙灣很乾凈,還有很多美味的特色小吃哦~

『叄』 急!泉州旅遊資源調查

清源山-泉州城北屏障
開元寺-市區西街
西湖公園-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
天後宮-泉州市
塗門街-泉州市區中心地帶

『肆』 泉州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福建泉州雲河谷旅遊景點

永春雲河谷景區位於福建省永春縣外山鄉境內,距永春縣城23公里。據永春縣志記載,雲河谷景區所在地外山鄉之名,就取「山外有山」之意。全鄉環嶂擁翠、溪谷縱橫、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高達80%,生態環境得到較好···...

福建泉州牛姆林旅遊景點

牛姆林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獨特的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型的區域優勢,使這里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是人們認識自然、陶冶性情綠色樂園。過渡型森林植被是牛姆林景觀的最大特徵:既有南亞熱帶雨林的景觀···...(全文)

福建泉州德化戴雲山旅遊景點

摘要:戴雲山保護區內宗教寺廟、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爭遺址等旅遊資源眾多,比較著名的有:建於南北朝的戴雲寺,五代後唐的周香林寺以及蘇十萬抗元斗爭遺址群、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活動遺址等,岱仙懸崖瀑布更是令人嘆···..

福建泉州德化九仙山旅遊景點

九仙山位於德化西北部赤水、上涌、大銘三鄉交界處,是古代閩南重要的旅遊勝地。據縣志載,昔有道士九人居此修道仙去,故得名。山上奇岩兀立,怪石遍布,峰巒競秀。著名的有永安岩、龍池、靈鷲岩、仙棋枰。原為道教場···...

福建泉州德化月記窯旅遊景點

三大瓷都德化縣三班鎮蔡徑村內,中心位於瓷都德化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古龍窯遺址旁。龍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多建築在江南地區坡地上,最早發現於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全文)

福建泉州德化岱仙瀑布旅遊景點

摘要:岱仙瀑布有「華東第一瀑」之稱,發源於德化縣石牛山的赤石溪,溪水流經山勢雄渾的飛仙山峰,飛瀉直下139米,奇妙的是,部分溪水流到邊崖,形成一道更寬的、水流似油從漏斗穿過狀的油漏瀑

福建泉州德化桃仙溪漂流旅遊景點

摘要:桃仙溪是石牛山的一條綵帶,旖旎盤旋10多公里,桃仙溪竹筏漂流有著「閩中第一漂」之稱。漂流時即沿途的天然小島、調丁潭、三潭映月、迎客松、五仙聽雷、石獅潭、天平城古城址、桃花島、湖內宮等秀美風光

福建泉州德化石牛山旅遊景點

石牛山位於福建省德化縣東部,山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紅豆杉與數十種國家珍貴樹種鬱郁蔥蔥,山中名觀——石壺祖殿是閩台兩地的道教聖地,流傳著甚為廣泛的神奇故事。極頂雲蒸霞蔚,是看日出的絕佳地方。

福建泉州德化屈斗宮古窯址旅遊景點

屈斗宮古窯址,位於有「中國瓷都」之稱的福建省德化縣城東隅的寶美村。屈斗宮古窯址發掘的瓷器造型和燒制方法具有明顯的宋元朝代瓷器的特徵,它對研究宋元時期的中國民窯體系、瓷業生產規模、窯爐結構、燒制工藝、

福建泉州德化祖龍宮旅遊景點

祖龍宮位於德化縣寶美村境內。祀玄女夫人和窯坊公(窯神)林炳。每逢農歷五月十六日窯坊公誕辰之日,家鄉人都要在祖龍宮舉行盛大奉祀活動。然而,參與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從事陶瓷業的老闆們

福建泉州德化陶瓷博物館旅遊景點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是福建省第一家資料齊全的陶瓷專業館,是德化縣弘揚陶瓷文化、展現精湛的陶瓷工藝和悠久的陶瓷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該館位於唐寨山森林公園內,毗臨陶瓷學院,內設六個展廳及學術報告廳、陶吧、資料···...

福建泉州李光地故居旅遊景點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康熙九年進士,累官至兵部侍郎、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在平定三藩、統一祖國大業、治理河患等方面,有卓著貢獻。其著作頗豐,有《榕樹全集》等數百卷問世。

福建泉州安溪文廟旅遊景點

位於福建省安溪縣鳳城鎮(縣城)東南隅,背依鳳山,前濱龍津,筆峰拱峙,集古建築綜合藝術之大成,為江南現存同類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築藝術群,素有「 安溪文廟冠八閩」、「秀甲東南」之譽。古時廟學合一

福建泉州安溪清水岩旅遊景點

清水岩依山而建,岩宇亭台聳立於蓬山之麓,奇石古木遍布於林泉之間。清水岩始建於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清水祖師生前德高道深,多行善事。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在他圓寂後,用檀香木刻他面貌為像,供奉寺中

福建泉州安溪茶葉大觀園旅遊景點

安溪茶葉大觀園位於位於鳳城北側鳳冠山,茶葉大觀園佔地面積11畝,分為茶樹品種觀賞園、茶作坊、鳳苑三大部分,它融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是一本茶文化網路全書。茶作坊介紹安溪古時制茶工藝流程,曬青、涼青
福建泉州安平橋(五里橋)旅遊景點

安平橋全座石構,用花崗岩和沙石構築的梁式石橋,橫跨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兩重鎮的海灘,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前後歷經十三年告成,後經明清兩代均有修繕,現為國家撥款依舊重修保留原狀,聞名天下。我國現存古代最長·

福建泉州安海龍山寺旅遊景點介紹(附圖)

摘要:現台灣有龍山寺多座,都從安海祖寺分爐。龍山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相傳取用原本廟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頭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眾多小佛首,迭作帽狀;主手合十,兩側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全文)

福建泉州青山灣旅遊景點

青山灣是閩東南地區一處不可多得的海濱避暑勝地。其連綿13公里的秀美沙灘上,沙質細膩、無一礁石,具有海面開闊、大陸架平坦、風浪較小的特點。沙灘寬達百米,適合觀賞、休閑,又可開展游泳、沙灘運動及水上運動等

福建泉州大岞村旅遊景點

大岞村,位於福建惠安縣崇武鎮,地處東海和南海交界處,全村總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是聞名中外的「惠安女」的集中居住點,也是崇武國家一級漁港的所在地。大岞村三面環海,背靠青山,最引人入勝的是岞山八景,

福建泉州真武廟旅遊景點
摘要:真武廟真武廟建築,俗稱上帝宮,位於泉州豐澤區東海鎮法石村石頭街。現存真武廟為明清建築,坐北朝南,依山拾級而上,兩旁扶欄石柱皆雕石獅,十分古樸。···...(全文)

福建泉州芳草園旅遊景點

位於泉州鯉城區新門街西段,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經三百多年歷史,是靖海侯施琅將軍在泉州創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園其中的春園(也稱「芳草園」)。「芳草」是以四季游賞詩文「春遊芳草地」立意而構思造園

福建泉州李贄故居旅遊景點

李贄故居位於鯉城區南門萬壽路,是明代傑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後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李贄故居在泉州舊商業區、面街,原有三開間二進深。現按閩南古民居,修葺一新,辟為紀念堂。

福建泉州天後宮旅遊景點

天後宮位於泉州市區天後路,廟內除了保存較完整的大殿、後殿等古建築外,近年來又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長廊、梳妝樓等多處建築,是現存媽祖廟中規模較大、年代較久遠的一座,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

福建泉州關岳廟(關帝廟)旅遊景點

摘要:泉州關岳廟,道教廟宇,俗稱關帝廟。廟內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台灣。現為泉州市區道教文化研究會所在地。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人文薈萃,有「海濱鄒魯」之稱

福建泉州西湖公園旅遊景點

泉州西湖公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泄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灧,與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麗翠綠的山色與西湖浮光盪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渾然一體

福建泉州承天寺旅遊景點

摘要: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於崇陽門東南、南俊巷東側。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賜名承天寺,其規模僅次於開元寺,為閩南三大叢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台」兩字

福建泉州府文廟旅遊景點

摘要:泉州府文廟始建於唐開元末年,當時的宰相張九齡題匾「魯司寇廟」。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文廟於此,其後幾經修繕,左學右廟,規制逐步完整,規模不斷擴大,佔地面積近百畝,

福建泉州中山路旅遊景點

中山路形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騎樓濃縮了南洋式建築精華,正所謂「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是我國僅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中山路上,羅馬式鍾樓、大上海理發店

『伍』 泉州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內旅遊容、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於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 泉州地域文化有哪些獨特的特點

泉州文化特徵小議

也許是京城建築最能代表都城文化的特色吧,在甲骨文中京字寫成「附圖」。「附圖」字所象之形,就是一座座落在高崗之上的宏偉建築。這建築使人想起了權力、富貴與尊嚴,想起了傳承數千年之久的都城文化。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的都城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如西安、開封、洛陽與泉州,都做過時間不短的都城。但是,西安、洛陽與開封的王者之氣,如今只能到蒼煙落照中的一座座墳陵中去尋覓。只有泉州,不僅作為都城的時間跨度最長,而且自遼立此為南京後,王脈基本上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可以說,泉州是研究中國都城文化的範本。

泉州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是國家形象的代表,是朝拜的聖地。泉州的旅遊是典型的都城文化旅遊。古代的故宮、天壇、北海、頤和園,現在的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升國旗儀式……,都是都城文化的價值所在。因此,外地人到泉州,首先要到天安門前留個影,到人民大會堂去轉一轉,因為這里是祖國的象徵。「都城文化」這四個字衍生出了諸多隻有泉州才有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譬如關心時政,參政意識強,文化素質高,精英雲集,官派作風,輕商鄙利,好面子,喜擺譜,自命清高,盲目自大等等。下面,我們就擇其要者談一談。

一、強烈的政治責任感

作為數朝古都,長期以來,泉州一直是中國最高權力機構的所在地,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泉州政府機構林立,各國使館雲集,關乎國計民生的大政由此發布,各種國內外信息向此匯聚,甚至連各種小道消息也從這里向四方傳播。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泉州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覺悟從總體上看自然要比地方上高一些。有個順口溜流傳很廣:「泉州人什麼都敢說,東北人什麼都敢幹,上海人什麼都敢穿,廣東人什麼都敢吃。」幾句話點出了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差別。「敢說」是指泉州人敢於批評時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責任感很強。比如在茶館里,南方人喝茶,談的多是家長里短和生意場上的事,而泉州人喝茶,聊的常是國家大事,這在過去難免要犯些忌諱。所以老舍先生在設計話劇《茶館》布景時,一個突出的細節,就是在牆上貼了這樣一張告示:「莫談國事」。由此可見,泉州人關心時政,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是有著優良傳統的。歷史上,泉州成為多次大規模群眾政治運動的策源地,原因就在這里。

二、高素質的市民文化

泉州作為都城,也是精英薈萃的科技文化中心。有組數字也許能說明這一問題:泉州現有高等院校65所,國家級科研機構388所。每年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10萬餘人,科技人員8萬多人,國家兩院院士有50%在泉州,人才指標居全國榜首。泉州的孩子有著得天獨厚的受教育條件,由於高校眾多,泉州高考生員的錄取率達70%以上。泉州有著全國最高級的管理人才,最多的博士、碩士、大學本專科學生,有著最高的義務教育普及率……。泉州人的高素質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因此泉州市民的一舉一動,常常會顯現出較高的文化品味。看得深,想得遠,不拘眼前小利,雍容大度,志向高遠,這就是泉州人。在經濟上,泉州雖然是個典型的消費城市,但在科技和文化產業上,卻是全國最大的產出城市。這就決定了泉州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應該是文化產業和高科技產業。

三、輕商鄙利、述而不作的官派作風

泉州自成為定鼎之地後,便是達官顯貴雲集之所,這也是都城文化的一個特點。官多的結果,就是官場上的習氣與作風滲透到了京城的各個角落,就連普通的平頭百姓,也會時不時地打上幾句官腔。古人雲,宰相門前七品官,何況是天子腳下呢?聽聽老泉州人說話時拖著的官腔,看看老泉州人遛彎時踱著的方步,讓你不能不相信這句古話。

官本位文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泉州人的自命清高和輕商鄙利。泉州服務行業的官商作風是全國聞名的,泉州人把什麼工作都當「官」來做。顧客到商店買東西,售貨員有賣與不賣的權利,因此顧客要賠笑臉,說謝謝,好像東西是經他批准後才賣給了你;乘客上了公共汽車,售票員就是你的領導,不管人多多,你也得擠到他跟前去買票,因為門口就是他的辦公桌;你要坐計程車嗎?得看你去哪,堵車的地方人家就拒載。在大多數泉州人的觀念中,不管幹什麼,掙錢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們的眼中,體面和尊嚴高於一切。而在上海和廣州人眼中,泉州人著實有點傻,世上哪有有錢不賺的道理?可見,官派作風給泉州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低估。在泉州,雖不乏小市民,但真正具有小市民寒酸氣的並不多,也就是說,泉州的小市民與其它城市的小市民在言行舉止上是有區別的,這些區別來自官場風氣對泉州小市民生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官本位文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好擺譜。據我所知,「擺譜」一詞大約產生於清代,本意是擺出家譜給人看,原本並無貶義。歷史上滿族人是比較愛擺譜的。因為滿族是中國歷史上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由於部落分散,滿族歷史上沒有自己的通史,它的歷史記錄,多半是通過對自己家譜的翔實的記錄得以實現的。長者給後人講史的一個基本方式,就是給孩子們述說自己的家譜。滿族有句名言,叫做「老人不講古,小的失了譜。」但滿族進關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使這一勤勞善戰的民族,一夜之間變成了特權階級,他們不工、不商、不農、不桑,無論是誰,只要是旗人,就可以免除所有苛捐雜稅,而且還可以按月領到可觀的錢糧。不勞而獲的悠閑生活,使得眾多的八旗子弟逐漸失去了勤勞勇敢的本色,成為游手好閑的大爺,成為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的寄生者。他們唯一可以炫耀的資本,就是到《八旗滿洲氏族宗譜》中,去尋找自己先祖的往昔輝煌,並以此顯示自己家世的榮耀。於是,數祖擺譜成為一時風尚。辛亥革命後,清朝統治雖被推翻,但八旗遺風卻一直影響著今天的泉州人。人們常說泉州人好面子,究其原因,恐怕與好擺譜的心態不無關系。試想,大家不是帝王苗裔,就是名臣之後,若做了「不體面」的活兒,連自己的面子都過不去,更不用說祖宗的面子了。泉州人常常抱怨外地人把泉州人的錢都掙去了,其實,泉州的就業機會不少,影響就業率的原因不在沒有職位,而在於泉州人從老祖宗那兒遺傳下來的虛榮懶惰的毛病。解決泉州人就業的關鍵不在騰出多少職位,而在於改變泉州人頭腦中的傳統觀念,觀念不改變,就是騰出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沒有用。

官本位文化的再一個表現就是處事圓滑,說的多,做的少。解放前就有這樣一首民謠:「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所謂「京油子」,是指泉州人處事圓滑,辦起事來四平八穩,說起話來滴水不漏,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中正平和、閑散庸碌的作風,在明清時期的京師官場非常盛行。據說清道咸時期的三朝元老曹振庸就諳熟此道。曹振庸官列一品,門生故吏滿朝廷,當別人向他請教為官之道時,他說:「無他,但多磕頭,少開口耳。」時人作詩諷刺晚清官場說:「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八方無事歲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晚清官場的遺風一直影響到今天的泉州人。泉州國家機關多,事業單位多,國營企業也多,吃公家飯,端鐵飯碗的人明顯多於其它城市,這種機制是官本位文化繼續存在的土壤。因此,泉州人常常是「醒得早,起得晚,說得多,乾的少,干成功的更少」。「泉州出政策,外地出典型。」出政策是政府的行為,與平民無涉,但泉州出不了典型,則不能不說是泉州人的問題了。只要回頭看看近20年來我們所走過的路,就會發現,中央一個政策下來之後,外地人已經熱火朝天地干起來了,但泉州人還在開會學習,學習開會,理解中央的精神。「述而不作」已經成為泉州在經濟上走在其它省市前頭的一塊絆腳石,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要提倡真抓實干,勇於實踐。

四、封閉自大的圍城情結

有人說泉州文化是多元文化,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數次入主中原,定鼎泉州,造成了多次民族大遷徙和民族大融合,他們對泉州文化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在我們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如方言中的「胡同」、「旮旯」、「馬虎」、「磨蹭」,飲食中的白水羊頭、涮羊肉、烤全羊等等,都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文化的遺存。但是,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游牧民族對泉州文化的改造多限於衣食住行這些表層文化,而在深層文化上,他們更多的是為漢族所同化。環境決定文化,游牧文化一旦脫離草原,失去自己的生存環境,就必然會被新居地的農業文化所替代,這一點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可以說,老泉州本土文化的核心仍然是農耕文化。

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在心態上有很大不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北方游牧民族「不以敗北為恥」。因為北方游牧民族本身就不喜定居,放牧牛羊也無法定居。如果與鄰國開戰,一旦敗北,帶上妻兒,趕上牛羊,一走了之,這對於他沒有任何損失,最多就是提前換了牧場。因此游牧民族領地的觀念比較淡薄。但中原的農耕民族就不同了,如果敗北,他們就要背井離鄉,不但失去了房屋,而且還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將一無所有。嚴酷的環境逼迫他們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戰。對於這些不善戰事的農耕民族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層層的圍牆將自己包圍起來。所以,中國的農業民族,特別是與強悍的游牧民族比鄰的北方農業民族,很早就有了築牆的習慣,大到萬里長城,中到各城鎮的城郭,小到各家各戶的院牆。為保險起見,有時圍牆還不止一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國小農文化封閉保守的傳統。

泉州是典型的城的世界。泉州的城牆之多,恐怕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明初建的泉州城有三重城牆,最裡面一層是宮城,叫紫禁城,第二重是皇城,第三重是周長20公里(km)的京城。明嘉靖三十二年起又在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外加築全長約14公里的外城。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這些堅固的城牆在阻擋敵人的同時,也阻礙了人們與外界的聯系,鑄成了一種封閉的文化心態。作為權力中心,都城之內的文化確實具有著較高的品味,在眾多的鄉民面前,城裡人無疑是文明的代表,這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造成了都城人盲目自大的心理,使他們養尊處優進而固步自封。而這種心理無形中又阻拒了來自遠方的異域文明。泉州人之所以能成為泉州人,正是因為他們一直生活在中國最大的圍城裡。

如今,泉州城的城牆已經拆得差不多了,我們在為之惋惜的同時,不禁要問:我們應該拆除的到底是什麼?泉州人心中的城牆是否依然存在?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泉州人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與南方沿海城市相比,在接受外來文化及新生物事方面,仍顯遲鈍。習慣上,人們稱上海為「灘」,它象徵著開放性的海洋文化;稱廣州為「市」它象徵著活躍的商業文化;而稱泉州為「城」,它是否還代表著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的保守的都城文明?!也許稱呼的不同,無意中真的道出了這三座城市之間不同的文化品格。2000年泉州申奧的口號是「開放的泉州迎奧運」。我們希望古老的泉州文化能夠乘著申奧的東風,敞開她博大的胸懷,走進新的世紀。

『柒』 泉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泉州傳統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宗教傳播歷史悠久、史跡豐富。

(7)泉州旅遊文化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主要特產

蘿卜飯,芥菜飯,花菜飯,鹵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 魚仔粥,鴨仔粥,鹵面,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面,浮粿。

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梗,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卜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干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捌』 泉州有什麼旅遊的地方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內旅容游、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於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玖』 泉州有哪些鄉土文化

泉州位於我國東南之濱,與台灣隔海相望。現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和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惠安縣、永春縣、安溪縣、德化縣、金門縣(待回歸)以及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11015平方公里,人口768萬。

泉州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觀景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路起點、世界宗教大觀、中國著名僑鄉」是泉州旅遊形象的集中概括。
人間四月天最美是江南 全球花樣酒店生猛爆料 海港城亞非歐文化明珠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唐代景雲2年泉州建制以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全市文物眾多,遍布各處。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級48處,市級600多處。巍然屹立的東西石塔,氣勢雄渾的洛陽古橋,令人敬仰的鄭成功史跡,保存完好的屈斗宮古窯址,無不閃爍著泉州歷史文化的光彩。

海上絲路起點。泉州作為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宋元時期,曾經是「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刺桐港就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呈現「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東西方文化的匯合交融,結出了燦爛的文明碩果。晉江陳埭、惠安白崎、豐澤雲麓、永春達埔等鄉村,還聚居著古代阿拉伯移民的後裔3萬多人。風格迥異的靈山聖墓、清凈寺、草庵摩尼教遺址,「山中無石不刻字」的九日山摩崖石刻,氣宇軒昂的天後宮、六勝塔,無不記載著與東南亞、阿拉伯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珍跡。

世界宗教大觀。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保存著豐富的中世紀以來伊斯蘭教、印度教、古基督教、猶太教、摩尼教等宗教遺址,朱熹曾譽泉州「此地古稱佛國」,佛教名剎開元寺、崇福寺、承天寺是閩南三大叢林,道教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造像,同時,泉州城鄉均有大量香火遠播的民間信仰的大小宮廟。泉州的多種宗教和睦相處,體現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

中國著名僑鄉。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旅居海外的泉州籍華僑680萬、港澳同胞70萬、台灣同胞900萬,他們身居異域,心繫故土,熱心桑梓公益,鼎力支持家鄉的兩個文明建設事業,海外鄉親不僅是泉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客源。

素有「山川之美為東南最」的泉州四季如春,景色似畫。「四時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 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4處、國家地質公園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秀麗的戴雲山、九仙山、清源山、紫帽山層巒疊嶂,妖嬈多姿。德化岱仙瀑布、永春牛姆林原始森林、安溪茶葉大觀園等自然生態別具風采。海濱沙灘也極富魅力,惠安崇武、石獅永寧、晉江金井、衙口幾處海濱,連綿沙堤,天風海濤,是休閑度假、浣沙浴日的好地方。而洛陽江、西湖及山美人工湖、龍門灘水庫等江湖,山光水色,蒼松翠柏,足以怡情悅目,使人流連忘返。

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是泉州旅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泉州到處彌漫著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至今流傳著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不僅是我國戲曲藝術的寶貴遺產,也是海外鄉親倍感親切的鄉音。拍胸舞粗獷詼諧,火鼎公、火鼎婆妙趣橫生。發祥於泉州的南派少林武術,影響遍及台灣、東南亞、日本等地。還有,泉州的民間工藝和地方特產也獨具特色。德化瓷器工藝精巧,自宋代就遠銷世界各國,被譽為「國際瓷壇明珠」。泉州的石雕技術高超,題材多樣,以惠安的雕工為最,有「石雕之鄉」之稱。木偶頭雕刻、彩扎、竹編、刻紙、紙織畫等工藝品也名揚中外。而安溪鐵觀音茶是烏龍茶的極品,早就作為貢品列為名茶,暢銷海內外。

泉州市委、市政府對旅遊業的發展極為重視, 「十一五」把旅遊業作為我市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共托朝陽」的傾斜政策和優惠措施,加以扶持培植。市政府先後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發展旅遊業的若干意見》,扶持旅行社發展和旅遊車隊發展的有關規定,從政策上給予扶持。目前,泉州已有星級酒店82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17家、三星級50家,客房1萬多間,床位二萬余張;旅行社8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5家、國內旅行社84家。並且擁有一支經過大學、職專、函授專業訓練的旅遊從業人員近5萬人。全市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安定穩定,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模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泉州以其優美秀麗的山光水色,目不暇接的文物古跡,群星璀燦的歷史人物,絢麗多姿的戲曲藝術,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構成了旅遊資源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地方風貌而別具魅力。泉州是旅遊觀光度假休閑的好去處,也是投資開發建設盈利的好樂園。

如果幫到您,請採納。

『拾』 泉州有哪些旅遊景點

現在還有一系列來新景點可以玩自吶~市區除了清源山、西街、開元寺等景點以外,還多了很多新景點:

1、領show天地

領秀天地,福建首個3A級文創景區,薈萃人文咖啡館、主題酒吧、多國料理、藝術畫廊、文化廣場等業態,成為廣受驢友喜愛的「最佳輕旅行目的地」。

2、泉州美食城
30000㎡美食全感體驗綜合文旅商業園區。從歷史迭代、人文風貌、地域特色、民間風味、鄉土民情出發,建構「市井十洲人」的生活場域,規劃建設「一村一坊一埕一會」的文旅體驗組團。其中包括室內大型造景主題觀光文化村「刺桐時代村」、推廣與傳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非遺傳藝工坊」、濃縮閩南鄉間夜市文化的「大厝埕」、薈萃大泉州各地色香味俱全的伴手禮珍藏館「村味會」等特色景點。為泉州旅遊版圖,補充味蕾板塊。

3、刺桐時代村

刺桐時代村作為泉州美食城主力核心店,還原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集中展示富有閩南地域特色的生活場景、民俗風味與鄉土風情。集結近百種泉州老字型大小名小吃,數十位非遺技藝大師入駐。景區內還有南音南戲、各種沉浸式表演可供遊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