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地鐵文化全域旅遊

地鐵文化全域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3-15 23:55:31

『壹』 如何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

全域旅遊將打破傳統旅遊的景區景點格局、打破行政地域分割、打破各項制約,拓展旅遊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新局面,體現小康社會要求,統籌城鄉旅遊互動與城鄉發展,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質量,促進城鄉大市場的形成。
一般來講,旅遊開發包括三個系統,即目的地、客源和交通集散。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全域旅遊的重點是建設旅遊目的地系統,即具有宜居宜游的優良自然生態環境;安全、誠信、守法、親和的社會生態環境;完善的立體化的交通網路、設施與服務;准確、即時、多功能(咨詢、訂購、付款、退款、投訴等)的智能化旅遊信息網路;自然、文化和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適度的利用;可持續地提供觀光、度假和特種旅遊產品。

『貳』 什麼叫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大眾休閑旅遊為背景,以產業觀光旅遊為依託,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產業經營、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

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2)地鐵文化全域旅遊擴展閱讀

全域旅遊的目的:

發展全域旅遊旨在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市場消費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一定區域而言,就是全方位提升、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

全域旅遊目的地指的就是一個旅遊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遊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開放式旅遊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的旅遊目的地。從實踐的角度,以城市(鎮)為全域旅遊目的地的空間尺度最為適宜。

『叄』 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路徑是什麼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力推進「旅遊+」,通過「旅遊+」產生適應全域旅遊特徵的旅遊形態,+出新的全域旅遊生活形態,形成新型的研學、養老、休閑和健身等模式。 全域旅遊不僅要從空間,更需要從產業角度來認識理解。全域旅遊的核心不在於空間上的各種「全」,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要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改變以單一旅遊形態為主導的旅遊產業結構,構建起以旅遊為平台的復合型旅遊產業結構,推動旅遊產業由「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各地實踐表明,全域旅遊正在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統籌推進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正在成為企業參與旅遊綜合發展的重要平台,正在成為社會廣泛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舞台,正在成為居民和遊客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
全域旅遊是發展戰略、發展模式,「旅遊+」是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方法和路徑,跨界融合是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徵,「旅遊+」是互聯網+思維在一個行業的具體應用和實踐,是時代特徵的具體產業體現,是時代語言的行業表達。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旅遊業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已經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越來越綜合的功能。具有「搭建平台、構建渠道、促進共享、提升價值、提升效率」等綜合功能。發展全域旅遊,需要大力推進「旅遊+」,通過「旅遊+」產生適應全域旅遊特徵的旅遊形態,+出新的全域旅遊生活形態,形成新型的研學、養老、休閑和健身等模式。旅遊可以發揮巨大的市場力量,發揮拉動能力、滲透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發揮催化、優化、集成、放大作用。
推進全域旅遊的一個核心就是推進「旅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通過完善提升旅遊產業要素,增加旅遊綜合消費,擺脫過度依賴門票經濟,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現旅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轉變,形成旅遊新產能。「旅遊+」是全域旅遊轉型升級的創新空間和主攻方向,是旅遊投資、旅遊消費的新熱點、新亮點,是拓展旅遊發展的新空間,也是產品業態創新的主攻方向,是旅遊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是整合資源的紐帶。
培育旅遊大產業,關鍵是要做好做足「旅遊+」這篇大文章。鄉村旅遊、農牧旅遊、水利旅遊、工業旅遊、林業旅遊、商務旅遊、研學旅遊、醫療旅遊、養老旅遊、健康旅遊、休閑度假、文化旅遊等增長點,是「旅遊+」的重點領域。「旅遊+」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旅遊+」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條件。成功的涉旅企業,其創業傳奇大都與「旅遊+」有關。「旅遊+」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日益深遠影響,迎接一個新時代到來。在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中,通過「旅遊+」不斷創造價值、放大價值的「+」,不斷發生化學反應,「+」出新的價值、新的驚喜,產生「1+1>2」的效果。「旅遊+」的核心是促進人的發展,實質是通過人來實現「+」,又通過「+」更好地服務人。
推進全域旅遊,通過「旅遊+」大力發展會獎旅遊、文化旅遊、婚戀旅遊、體育健身旅遊等新業態,培育特色旅遊基地。大力推進旅遊業與第一產業融合發展,注入旅遊休閑功能,形成一批鄉村旅遊度假區、水利風景區、國家農業公園、休閑漁業旅遊區、森林公園、生態旅遊區、鄉村旅遊區、養生養老中心、研學旅遊基地、房車自駕車營地等,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將旅遊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推進旅遊業與第二產業融合,因地制宜發展郵輪、遊艇、大型遊船、房車、小飛機、景區索道、游樂設施、戶外用品、旅遊用品、垂釣釣具、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建成集研發、生產、展示、銷售、體驗於一體的旅遊休閑裝備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實施全域旅遊戰略,推進「旅遊+」,就是推動旅遊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及民航交通、體育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創新旅遊發展新領域,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 近年來,隨著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社會生活諸多領域發揮的效果越來越好、在國家外交戰略層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旅遊業從自循環向開放融合轉變,「旅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所言,「旅遊+」與「互聯網+」一樣,具有「搭建平台、促進共享、提升價值」之功能。互聯網以其無處不在的技術力量,通過「互聯網+」全面深刻地改變世界;而旅遊則以其強勁的市場開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動力及人文交流優勢,通過「旅遊+」給世界帶來深刻影響。

『肆』 如何踐行「全域旅遊」概念 全域旅遊的落地時代

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
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未來發展的落腳點在哪兒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
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方案比較詳細,希望能幫到你

『陸』 全域旅遊背景下,文化如何為旅遊注魂

全域旅遊背景復下,處處是景區、制時時可旅行,人人是遊客,這就需要旅遊產品以獨特性取勝,而文化無疑成為激活綠水青山的一大法寶。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景區、酒店要發展,必須回答好3個問題——遊客為什麼要來?遊客來了干什麼?遊客會不會再來?」
全域旅遊背景下,人人都是遊客,但是人們的需求也不一樣。全域旅遊的內涵包含三個層次,一是處處是景區,處處是景點,但是每個景區都有不可替代性。二是,時時可旅行。度假分長短期,針對這個特點我們可開發「碎片化旅遊產品」。三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遊客。無論個人的經濟條件如何,都可以隨時旅遊。

『柒』 全域旅遊是一場文化旅遊供給側的革命嗎

全域旅遊是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是推動旅遊業改革創新的全新發展理念。這種理念和模式毫不迴避當前旅遊業出現的突出問題,如導游問題、門票價格問題、市場秩序問題、公共服務問題等,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是旅遊業發展長期積累下來的難點問題,與傳統旅遊供給方式和發展模式相關,必須以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予以解決。

發展全域旅遊,有助於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鑒於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都超過了10%,旅遊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產業,旅遊業的競爭更加國際化。各國各地區普遍將發展旅遊業作為參與國際市場分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推出許多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當前國際競爭的環境下,順應旅遊業發展新趨勢,以全域旅遊提升我國旅遊業國際競爭力是一項戰略選擇。如果說當初我國旅遊業發展主要靠老天爺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和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那麼現在,必須針對遊客的需求,更多加入當地的人文交流和居民化體驗,使目的地成為遊客與居民的共享空間,實現全域化高質量供需平衡。否則,我們就會在競爭中落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