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杭州西湖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杭州西湖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發布時間: 2021-03-16 13:41:31

1. 西湖旁有哪些著名的街

西湖邊最著名的街:清河坊和武林女裝街以及延安路

清河坊——杭州歷史上最著名的街區,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舊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南宋定都杭州後,築九里皇城,開十里天街(今中山中路)。清河坊的得名,與當時的太師張俊有關,建炎三年(1129),張俊在明州(今寧波)擊退金兵,取得高橋大捷,晚年封為清河郡王,倍受寵遇。他在今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這一帶就被稱為"清河坊"。當時,這一帶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買賣絡繹不絕。清河坊街曾是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歷經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前夕,這一帶仍然是杭城商業繁華地段,杭州的百年老店均集中在這一帶。從2000年4月8日的時候開始,上城區政府對清河坊的歷史建築群進行保護,同時又開發新的街景,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嚴格按原有風貌加以保護,目前,清河坊歷史街區佔地13,66公頃,整個街區的業態布局,除保留區內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外,以招租,聯營等形式,引入商家經營古玩、字畫、旅遊紀念品、工藝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產等符合街區歷史文化氛圍的項目,形成以街引商、以街帶商、以商興旅、以旅促榮的良性循環。

由於清河坊歷史街區定位性質是「觀光街」,因而主要引入的是經營餐飲、古玩、字畫、紀念品、工藝品、土特產品等與觀光旅遊休閑相關的商家。

武林路是一個以女性服飾商品為主要經營內容的,具有鮮明個性、獨特觀、豐富內涵、功能完善的,集購物、美食、商務、健美、休閑、觀光、娛樂於一體的,富於女性精神和藝術氣質的大型現代商業文化街區。武林路是代表杭城商業特色街的「金名片」,是杭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女人街」,是女人們定期造訪的秘密衣櫥。
一條街,匯聚了以女裝為主的各類品牌、流派商家1037家;一條街,每天讓3萬多名女性朋友流連忘返、樂此不疲;一條街,還衍生出設計師定製、女性主題服務、動漫創意等六大關聯產業。這條街,就是被稱為「中國時尚女裝第一街」的杭州武林路。

杭州規模最大的商業街,原名延齡門大街,因正對杭州清旗營延齡門而得名,文革後改名為延安路,北起武林廣場,南到吳山廣場,全長3570米.杭州延安路將杭州市內最大的三個商圈:武林商業圈,湖濱商業圈,吳山商業圈串聯起來.

延安路兩邊的商場有:杭州大廈,銀泰百貨武林店,杭州百貨大樓,GDA廣場,中盈商場,解百商廈,新世紀商廈,利星廣場,元華購物中心,銀泰百貨西湖店,湖濱路國際名品街等等.

漫步10分鍾即可到達舉世聞名的西子湖畔。

2.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歷史沿革

在巴黎舉行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巴黎時間2011年6月24日17點55分(北京時間2011年6月24日23點55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杭州西湖通過審議表決,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湖申遺獲得成功。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文化景觀的一個傑出典範,它極為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景觀的美學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園林設計影響深遠。
在杭州西湖申遺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定義為:「十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園,是中國各階層人們世代嚮往的人間天堂,是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對9至18世紀東亞地區的文化產生廣泛影響」。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肇始於9世紀、成形於13世紀、興盛於18世紀、並傳承發展至今,包括5大類景觀組成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獨特的「兩堤三島」、「三面雲山一面城」的景觀整體格局、著名的系列題名景觀「西湖十景」、內涵豐富的10處相關重要文化遺存、歷史悠久的西湖龍井茶園,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獨特的審美特徵以及突出的精神價值,遺產區面積約43.3平方公里。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含文化景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2011年6月西湖申報的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下的「世界文化景觀遺產」。2011年6月前,我國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廬山和五台山。
截止於2011年6月,中國有41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世界文化遺產29處(包括文化景觀3處),世界自然遺產8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處。
申遺成功後,杭州加大了對「世界文化遺產」杭州西湖的保護和宣傳。杭州西湖景區及周邊推出了以講解景點歷史文化,展示「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風貌為目的的多媒體電子導游服務。該服務和杭州免費公共自行車服務聯合推出。能以真人語音自動講解西湖八十景,西溪濕地,宋城,河坊街,南宋御街等景點和歷史文化街區等600多個景點。

3. 杭州西湖的旅遊地點有哪些

一般到杭州的人都不會錯過西湖和西溪濕地,而西湖更是游覽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杭州各個公園像璞玉一樣將杭城包圍,孤山賞梅、靈峰探梅、超山訪梅三大賞梅聖地讓杭州的冬天也如此絢爛,特別是孤山,因為西泠印社的存在,在青山綠水間又多了一重濃郁的文化氣息。而太子灣公園一年不斷的花展也成為杭州本地人小憩的地方。如果還有足夠的時間,杭州周邊的天目山、千島湖、東明山森林公園,無一不是周末小游的好去處。
對於那些不走尋常路的童鞋們,北山路(北街夢尋)的法國梧桐、小巷子和老別墅,靈隱寺周邊的紅楓葉,以及柳浪聞鶯周邊的銀杏都是值得停留的。如果想尋個隱秘的去處,可以去楊公堤一帶的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在這里能看到一個隱秘的西湖。饅頭山社區有山有老房子有鐵路,充滿市井氣。喜歡人文的孩子不妨去秋水山莊、胡雪岩故居、蓋叫天故居、都錦生故居、於謙故居等眾多名人老宅走走,感受歷史的浸潤,此外,浙江大學的之江,西溪,玉泉,華家池這幾個老校區都很美,時間足夠一定別忘了去看一眼。而最有文藝氣息的,要數去南星橋火車站(開往喬司)坐一坐現在已經為數不多的綠皮火車。

4. 誰知道杭州西湖的歷史呀

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
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 杭州西湖的歷史

歷史

西湖原是一個海灣,由海灣而演化成為一個瀉湖,由瀉湖而形成一個普通湖泊。西湖原是個天然湖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淹廢。西湖是錢唐縣境內的一個湖泊,所以稱為錢唐湖(從唐朝開始,「錢唐」改為「錢塘」),又因為在它的北部還有一個與它連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稱為下湖,故西湖又相應稱為上湖。

西湖這個名稱的獲得,則是錢唐縣的歷史發展與地理位置變遷的結果。自從秦在西湖群山中設置錢唐縣以來,歷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縣治可能早已遷離山區,逐漸進入平原。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錢唐縣治移到鳳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級上並且升為杭州的州治。

長慶二年(822)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橋附近即少年宮一帶修築湖堤,比原來的湖岸高出數尺。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連接之處,西湖水位本來高於下湖,白居易這一築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盡管下湖早已淹廢,但這種人為的地形差距,從今少年宮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電站和東至環城西路這兩個方向上,還都明顯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紀初期的這一次修築湖堤,對西湖的發展來說是劃時代的,因為從此以後,西湖的性質已經改變,它已經從一個天然湖泊演變成一個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築堤而改變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稱此湖為錢塘湖。當西湖這個名稱流行之時,西湖早已是一個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為人工湖泊後,吳越國時代對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後,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濟,不僅疏浚了全湖,並且修建了西湖的閘堰設備。宋仁守時代(1023——1063)的知州鄭戩和沈遘,前者動用了上萬民工,斥廢湖中葑田,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

後者在六井之外,添設了一處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後人所稱的沈公井。蘇軾於熙寧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蘇軾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職,手制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

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普遍流行了。

簡介

西湖,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東靠杭州市區,其餘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體容量約為1429萬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雷峰塔與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於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85年)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

此外,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外匯兌換券壹圓券以及2004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壹圓紙幣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圖案,更說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中國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數十個之多,通常認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杭州西湖歷史文化旅遊街區擴展閱讀: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畫。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當時的文人詩詞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為西湖十景題字,並將「兩峰插雲」改為「雙峰插雲」;「雷峰落照」(或稱「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南屏晚鍾」改為「南屏曉鍾」。

但是「西照」與「曉鍾」兩個名稱卻未被人們接受,後人仍沿用南宋舊名至今。此後當地官吏將康熙帝御筆所書,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為景點標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於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為人知。

十景名稱不僅用詞貼切,亦對偶整齊(嚴格上並非對仗,對仗還須論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南屏晚鍾」、「雷峰夕照」,其中兩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對。「花港觀魚」、「柳浪聞鶯」,或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這些本身也是對偶句或片語,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報》等五家單位發起了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最後新十景確定為雲棲竹徑、九溪煙樹等。新十景的特點在於其地理范圍大於舊十景,其中大多數位於西湖周邊群山之中。與傳統的西湖十景一樣,新十景名稱也見對偶。

譬如,「九溪煙樹」對以「滿隴桂雨」或「吳山天風」(其中「九」與「滿」均為數詞,較工);「玉皇飛雲」與「寶石流霞」、「龍井問茶」與「虎跑夢泉」、「黃龍吐翠」與「阮墩環碧」等組合亦見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進行「三評西湖十景」和名稱徵集,靈隱寺等一批景點入圍,成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點中既有千年古剎靈隱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復重建的文化景觀錢王祠、萬松書院等。


二、西湖的人文

1、宗教藝術

西湖與佛教、道教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長遠的歷史中,各種宗教團體和道觀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邊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濃厚的宗教色彩。這其中尤以吳越國時期為鼎盛。

當時各代國王熱心佛學,在西湖周圍興建許多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擴建靈隱寺,創建昭慶寺、凈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韜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時有佛國之稱。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後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風光的代表性景點,而擁有中國室內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靈隱寺更是西湖各收費景點中最受歡迎的觀光點之一。

2、文學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蘊,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眷顧,因此在文學方面也留下了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叢編》、《西湖夢尋》、《西湖集覽》與新舊《西湖志》、《湖山便覽》等記載了大量關於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跡掌故。

另外,近現代眾多作家也與西湖結緣。在詩詞方面,白居易、蘇軾、柳永、楊萬里、林逋、徐志摩、胡適等詩人留下了無數佳句;在散文方面,張岱、魯迅、俞平伯、郁達夫、宗璞等名家則寫下了眾多名篇。以下例舉部分與西湖緊密關聯的文學作品。


3、民間傳說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蘇小小》。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與西湖十景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傳說中梁祝的愛情故事發生在西湖邊的萬松書院。

另外,杭州還流傳岳飛、濟公、乾隆下江南、楊乃武與「小白菜」等大量民間故事和《初陽台》、《雙投橋》、《東坡肉》、《蔥包檜兒》、《十八棵御茶》等傳說。


6. 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

南山路 北山街 小河直街 河坊街 南宋御街
南山路地處城、湖結合區域,從歷史記載看,此地為吳越、南宋都城以及元末、明、清杭 州古城的西城牆沿線,自南而北,沿湖曾設有錢湖門、清波門、涌金門,再往北通往錢塘門、武林門等地。南宋定都臨安(杭州),在鳳凰山、萬松嶺一帶設皇宮,將臨安府府署遷徙於「清波門之北,以奉國尼寺(即竹園山凈因寺)故基創建」。當時,吳山周邊和南山路東側已為政治、經濟中心,直至元、明、清和近代,一直都十分繁華。
北山街,位於杭州市,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西湖,北靠寶石山、葛嶺、棲霞嶺。北山街有岳飛墓(廟),首屆西湖博覽會工業展館以及秋水山莊、孤雲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瑪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築。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杭州市北部,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河交匯處。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小河直街為中心,沿運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運設施整體風貌和空間特徵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規模,在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中應屬於整體傳統風貌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跡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河坊街新宮橋以東,是南宋時期宋高宗寢宮—德壽宮遺址。南宋時被封為清河郡王的張俊住宅就在當時稱之為御街的太平巷,故這一帶被命名為清河坊。南宋時,清河坊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賈雲集地。歷經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初期,這一帶仍是杭城商業繁華地帶。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咸淳臨安志》等文獻記載,鋪設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萬多塊石板,但此前的考古發掘卻只發現過香糕磚。御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今萬松嶺和鳳凰山腳路交叉口)外,經朝天門(今鼓樓)、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即今貫橋到今鳳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帶,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

7. 西湖景點

舊十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1985年的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2007年新十景:靈隱禪蹤、 六和聽濤、岳墓棲霞、 湖濱晴雨、 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 北街夢尋.

西湖周邊閑散景色
1:西湖十五景點:
包括「一街、二館、三園、四墓、五景」一十五個西湖景點。
一街:
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 。 在西湖北岸,棲霞嶺,葛嶺,寶石山的山麓之間。西起魏店東到望湖樓這一段路程中,薈翠著中國近代產業革命運動中,新興產業者的大部分的居住樓墅,中西結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二館:
杭州茶葉博物館
1.中國茶葉博物館是茶文化專題博物館: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龍井路旁雙峰村。是國家旅遊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興建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
2.蘇東坡紀念館: 位於杭州西湖蘇堤南端的映波橋旁,毗鄰雷峰塔、凈寺、花港觀魚,館區由主樓展廳、碑廊、百坡亭、酹月軒等組成。紀念館主建築為一幢翹角飛檐的二層仿清樓閣式建築。
三園:
1.雲棲景區: 走進雲棲,就被兩旁密密層層、節節向上、清逸挺拔的無數修竹包圍,置身於竹海碧波之中,頓生一種「涼、綠、清、靜」的感覺,以「綠」、「幽」、「雅」為特色,集接待、休閑、觀光於一體的高品位風景點。
2.仁壽山公園: 仁壽山公園位於杭州植物園東南側,公園突出原始、自然、野趣的主題。
3.龍泓澗景區: 龍泓澗,是西湖南山三大溪之一,更是給西湖提供天然補給水源的四條溪流之一。景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座新恢復的仿古橋——飲馬橋和玉鉤橋。飲馬橋扼三路(金沙、玉澗、君子)清澈之水匯聚而流出茅家埠再注入西湖。
四墓:
1.龔隹育墓: 位於六和塔畔牌樓里,是西湖風景區乃至杭州不可多得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士大夫墓葬實跡,墓前方的華表、牌坊、碑亭、石羊、石馬、石虎、石翁仲均保存完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蘇小小墓: 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伎,才貌出眾,身世和愛情故事凄婉動人,其詩作「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膾炙人口。傳說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傳為湖山佳話。墓亭共有12副柱聯,分別邀請12位全國著名書法家書寫,是西湖風景區中柱聯最多的一座亭子。
3.武松墓; 武松墓位於北山街西泠橋畔,蘇小小墓西邊50米左右,面對的是秀麗的西湖。武松墓牌坊兩邊的石柱上刻著的一副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英公」,杭州的這些古跡從某種意義上講,表達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一種情感寄託。
4.陳夔龍墓: 位於右台山麓 ,位於俞樾墓南側, 陳夔龍(1857—1948),字筱石,號庸庵,貴州貴陽人,清光緒進士。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
五景:
1.朱家裡: 位於梅家塢老村梅靈路以東。依託「十里梅塢」的獨特自然環境,成為梅家塢茶文化村的又一旅遊新亮點。
2.魏廬: 魏廬位於花港觀魚公園西側,南臨著名的牡丹亭, 整座魏廬的最高處是木結構瓦頂的八角重檐。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八角重檐的頂,都只能看到一部分。這種頂在園林建築中被稱為「攢尖頂」。自亭前往北,一眼望去青山蔥翠,碧水悠悠,是一處望盡西湖勝景的絕佳之地。體現建築與植物、山水的和諧共生的意境。
3.玉岑詩社: 從三台山路來到浴鵠灣西側的武狀元坊,沿著對面上山小道便可到達玉岑山。三層八角攢尖頂的閣樓,是詩社的主體建築。它是根據明代文人祝時泰、沈士輩在此結玉岑詩社的典故而恢復的。其建築設計以突出原詩社的時代特徵為要求,在外觀及結構上形神兼備,展現了詩社的古風余韻。
4.留余山居: 留余山居原位於南高峰北麓,為清代著名的園林景觀。乾隆帝到此游覽,賜題「留餘山居」四字為額,此名流傳至今。山居旁另建有江亭、聽泉亭。2004年,在原址附近按古籍記載的留余山居布局復建該景觀,沿用留余山居舊名。同時溝通水系,堆疊假山,重新添置楹聯匾額,營造舊時景觀。
5.三台閣: 位於風光旖旎的三台山頂,為遊客登高望遠的好去處。臨閣遠眺,山巒疊翠,碧湖如鏡,湖西全景可盡收眼底。有上山游步道,該游步道還將與龍泓澗中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外雞籠龍井茶村及南高峰等景點相連,成為湖西景區「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賞山」的一處游覽空間節點。
2:西湖三十六景區
1.禮耕堂: 系晚清建築,位於梅家塢村。「禮耕堂」三字由張照書寫,字形方正,筆力雄渾。張照曾於「康乾盛世」時三朝為官,系大書法家。現岳陽樓內的一幅《岳陽樓記》就出自他的手筆。
2.郎當嶺(入口): 又名琅璫嶺,古名捫壁嶺。原指天竺山東,龍井村西,梅家塢村東北的山嶺。現在習慣上把南起五雲山,北至天竺一帶山崗通稱「郎當嶺」。因山崗蜿延約數公里,又有「十里郎當」之稱。
3.梅家塢周恩來總理紀念室: 位於梅家塢村。周恩來總理自1957年起曾先後五次來到梅家塢,將此作為指導全國農村工作的聯系點,關心和指導梅家塢的生產和建設。
4.聖塘閘: 該閘是溝通杭州城區內河的主要通道,與北側石函閘和龍閘並稱為西湖三閘,是西湖歷史的見證。上建聖塘閘亭。亭內現豎有白居易所著《錢塘湖石記》碑。
5.馬可波羅與杭州紀念雕塑: 位於聖塘路口。馬可·波羅是義大利著名旅行家,十三世紀的元初曾到過杭州,並把杭州稱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城市」。
6.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群雕): 詩人白居易於唐朝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到任後大規模疏浚治理西湖,並築堤建閘,灌溉農田。重修六井,深受百姓愛戴。唐長慶四年任滿赴洛陽之際,出現了「杭老遮車轍」的動人送別場面。
7.新泰飯店: 新泰飯店,又稱中湖飯店。位於郵電路86號,前身是清泰第二旅館,創建於宣統二年。新泰飯店在後期修繕過程中恢復了歷史原貌,新湖濱的整體環境與其十分和諧。
8.志願軍雕像: 六公園內雕像周圍的空地曾是近現代一些武術名家交流切磋武藝的場所,一些著名武術門派的淵源也與此地有關。此外,這里在民國時期曾一度用作民眾體育場。
9.凇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是為1932年淞滬杭戰犧牲的將士創作的「凇滬戰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
10.聖塘路別墅建築群: 位於杭州湖濱聖塘路臨湖一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官僚資本家在此營建了各種西洋小樓別墅。
11.清旗營、練兵場: 在新湖濱景區東側區域,是原清代的旗下營(滿洲駐防營城)。辛亥革命後,杭州城牆、城門陸續被拆,城湖合璧,旗下營也被辟為市場。
12.風波亭(風波橋、孝女井): 該亭在杭州市北浣紗路浙江第一監獄。南宋時為大理寺,亭在獄內。據金山寺志載:「有道月禪師者,值岳飛班師過寺,道月勸其勿歸,贈詩一首,詩中有「風波亭下水滔滔」之句。王不聽,其後冤下大理寺時,果有亭匾日「風波」。 紹興十一年(1142年)臘月二十九日, 秦檜製造「莫須有」冤案,高宗賜死,人民擁護愛戴的民族英雄岳飛具浴拉肋而殂於風波亭,死時年僅39歲。 臨刑前, 獄史要岳飛畫押, 岳飛寧死不屈, 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白了岳飛光明磊落、忠心報國的胸懷和對趙構秦檜罪惡陰謀的憤怒和控訴!
13.唐李泌引水紀念標志: 杭州自隋建州以來城市日益發展,但杭州城區是由淺海灣演變成的陸地,地下水咸苦不堪飲用。唐德宗朝李泌任杭州刺史後,引西湖水至城內各地,並置六個出水口,解杭人鹵飲之苦,促進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德澤百世。
14.楊公堤碑亭: 在景行橋畔。楊孟瑛,弘治十六年出知杭州。明正德三年,杭州府動用民工8000人,清除侵佔西湖水面形成的田盪近3500畝,並以疏浚、開拓。另修「楊公堤」,堤上六橋為「里六橋」。碑亭記錄了這一史實。
15.永福橋: 在烏龜潭。原位於桐廬縣橫村鎮深畈村。其形制亦由拱橋改為斜托梁橋。現橋每孔兩頭各有9根石條作斜托柱,支撐橋面9根石條,形成弓形橋洞,形制獨特。後遷至揚公堤。
16.玉澗橋: 又名玉建橋,原位於桐廬縣印渚鎮豐收村。為雙孔石拱橋,2003年按原貌遷移保護至西湖楊公堤景區。
17.景行古橋: 位於松鶴山莊東,又名「金行橋」,始建於明代,是楊公堤諸橋中唯一尚存的古橋。《詩》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賢也,題曰景行。」
18.松鶴山莊: 又名松鶴庄,位於法公埠,民國時建,原系實業家盛杏蓀妻庄氏私宅。為一幢中西風格結合的二層樓房,面闊三間,歇山頂,正門兩側飾愛奧尼亞式門柱,門窗上飾華美的山花。
19. 紅櫟山莊: 亦稱豁廬,位於楊公堤景行橋東南。 清光緒三十三年建造,為邑人高雲麟別墅,俗稱高庄。園內園外山水互相映襯,湖山秀色一覽在目。
20.法相唐樟: 位於三台山東麓,原法相寺旁,樹齡1000多年。是杭州地區見諸記載的樹齡最大的古香樟。樹高約17米,冠幅400多平方米。
21.黃篾樓 位於三台山東麓,浴鵠灣南,元代著名文學家張雨構水軒於赤山埠浴鵠灣,名曰「黃篾」。
22. 武狀元坊: 位於三台山路浴鵠灣西。 南宋時,南高峰頂曾設比武露台。嘉定七年右榜武狀元劉必方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狀元坊。
23.子久草堂: 位於三台山路浴鵠灣西岸。 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痴、一峰道人,江蘇常熟人,史載其聰敏絕倫,通百氏說。為元代畫壇著名的「元四家」之首,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等,並有專論山水畫的《山水訣》傳於世。
24. 俞曲園墓(含右台仙館): 位於三台山路三台山東麓。 俞曲園名樾,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官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
25.大麥嶺蘇東坡摩崖題記: 位於大麥嶺東麓,系北宋元佑五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任知州時,與王瑜、楊傑、張壽同游天竺過麥嶺時所題。
26.於謙墓(祠): 於謙,字廷益,錢塘縣(今杭州)人,明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為官清廉,不阿權貴。明天順元年2月,因「謀逆罪」在北京遭冤殺。兩年後,於謙魂歸故土,遺骸安葬於現址。
27.趙之謙紀念亭: 趙之謙(1829-1884),清咸豐己未舉人。懷才負奇,博古通今,文章奇瑋恣肆。政績頗著。在書畫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是清代後期著名的「海上畫派」代表人物,墨跡廣為流傳,被後人尊為藝術大師。
28.五峰草堂: 位於茅家埠景區龍井路旁。建於民國時期,為中式三合院花園住宅,曾作為「三教普善堂」堂址,後多次易主。
29.茅鄉古道(含通利古橋): 位於茅家埠景區。清代前期以前,茅家埠一帶皆為西湖水面,香客常常乘西湖遊船在茅家埠登岸,再沿著上香古道步行去天竺諸寺進香,形成了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香市文化。
30.蘭苑: 位於杭州花圃內。為國內重要的蘭花培植基地和賞蘭勝地,享譽國內外。苑內根據蘭花的生態習性,借山林之蔭翳創造半陰的環境和適宜的空氣濕度,利用穿谷微風傳播蘭之幽香。
31.小隱園: 位於杭州花圃內。始建於宋代,初名適安園。為杭州觀賞菊花、展示菊花文化的特色景點。
32.天澤樓: 位於杭州花圃東北。樓名取自天澤廟。天澤樓保留了原天澤廟禱雨文化的蹤跡,同時辟為梔子花的專類園。遊人至此,既可了解古代的祈雨風俗和文化,亦可休憩賞花。
33.趙公堤: 又名小新堤。南宋淳佑二年,臨安知府趙與 自蘇堤東浦橋畔至麴院築堤,以通靈隱、天竺。堤長二百五十丈,「夾岸花柳一如蘇堤」。
34.燕南寄廬(蓋叫天故居) : 蓋叫天(1888-1971),原名張英傑幼時因生活所迫而學戲,十三歲到杭州,在拱宸橋「天仙戲院」學唱老生,十五歲改學武生。後以武戲聞名天下,被譽為「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蓋派藝術。
35. 環碧湖舍: 在楊公堤第一橋環碧橋畔,系20世紀30年代上海商界聞人王曉籟之別墅。因西山路舊稱仁壽路,故環碧湖舍又稱「仁壽山莊」。原別墅為中西合璧風格,2003年復建。
36.風荷御酒坊 : 位於麴院風荷景區。南宋時曾是宮廷制曲作坊,隸屬於戶部,專釀官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和豐富的酒文化內涵。景點通過場景復原、壁畫、雕塑、微縮景觀等手段,向遊人展示南宋御酒製作流程、宮廷酒宴、民間酒肆、賽酒會等內容。

8.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人文歷史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西湖葑灘嚴重。440餘畝湖面被占為田盪(合約0.29平方千米)3120餘畝湖面淤塞成淺沙灘(合約2.08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浙江軍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錢塘門至涌金門城牆和旗營城垣,辟新市場,沿湖築湖濱路,離湖20米處設欄,內雜蒔花木,稱湖濱公園。

民國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園碼頭建立陳英士銅像;次年,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於第二碼頭建「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

民國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長生路之北至錢塘門頭,用浚湖之泥填為平地,約21畝余,辟為第六公園。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開始在第五公園碼頭,籌建八十八師「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2002年開始,杭州實行環湖公園景點免費開放。

(8)杭州西湖歷史文化旅遊街區擴展閱讀

杭州西湖主要景點:

1,斷橋

西湖斷橋位於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斷橋之名得於唐朝。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