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關於旅遊文化的論文

關於旅遊文化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07 05:45:15

㈠ 有關成都旅遊文化的論文3000字左右

旅遊文化相關的論文算是簡單的,如果是專業的論文還是需要專業的合作夥伴,可以搜一下「春泥期刊庫」,會給你更多的幫助

㈡ 關於旅遊文化方面的論文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㈢ 旅遊文化論文怎麼寫

論文的種類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1.專題型論文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2.論辯型論文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3.綜述型論文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4.綜合型論文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論文格式

1、論文題目
(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㈣ 求一篇旅遊文化的論文.

游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㈤ 關於旅遊文化方向的論文怎麼寫呢

論台灣旅遊業的若干作用和發展特點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56.html

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環境問題用其對策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90.html

略論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34.html

廣西與東南亞旅遊業的比較和啟示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32.html

重新認識國內旅遊業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43.html

關於旅遊業利用外資問題的研究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20.html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36.html

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44.html

中國古代的旅遊活動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65.html

論國內旅遊業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83.html

論旅遊業極限容量及其確定問題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12350927.html

還有更多: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EconomyManagementThesis/TourManagement/index.html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㈥ 關於海南旅遊文化論文寫作

關於海南旅遊文化論文,你可以把海南的旅遊景點的特色以及相應的文化都一一寫出,這樣論文就很好寫了。

㈦ 旅遊文化論文怎麼寫

個人覺得從文化的延續、保護與傳承下手比較好
旅遊景點的開發總的來說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當然對現在的人來說 或許經濟性更重要 但這是一個發展方向

㈧ 急需一篇關於旅遊的論文

關於民俗旅遊的論文
【摘 要】 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 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本文採用 SWOT 分 析法(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分析法)分析了南寧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優劣勢,機會以及威 脅, 從而認識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 明白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對拓展南寧旅遊的重要 意義.
【關鍵詞】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開發;
近年來,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對中國傳統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認識與重視,旅遊 業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點——民俗文化旅遊.所謂民俗是指一個民族地區的人們,在文藝,語 言,信仰,服飾,飲食,居住,娛樂,節慶,婚戀,生喪,交通以及生產等方面,民間所特 有,並廣泛流行的愛好,風尚,傳統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遊則是指人們以觀賞,了解,領 略,參與風土人情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動.民俗作為無形文化資源,在現代旅遊中的價值正 日益展現出來,民俗文化旅遊目前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之一. 2003 年,廣西制定了邁向旅遊先進省區的發展規劃,橫縣,上林,馬山,隆安,賓陽五 縣劃歸南寧,南寧市也提出了"把南寧市建設成富有壯民族特色,南國園林化,面向東南亞 的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 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 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南寧民俗旅遊資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遊的產品化, 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1、旅遊開發優勢
1.1 南寧的區位優勢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環北 部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南寧具有"兩近兩沿"的特 點."兩近":一是近海,距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遠的也就 204 公里;二是近邊, 距中越邊境的東興市,憑祥市不超過 230 公里."兩沿":一是沿線,湘桂,黔桂,黎湛和南 昆鐵路在南寧交匯,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 是珠江的幹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後,1000 噸級內河船舶可以從南寧直達港澳.據此, 南寧成為廣西旅遊網路體系的重要核心節點, 是廣西南部旅遊的中心, 也是中國連接東盟的 重要的陸路接合部,客觀上具有南聯北引,東西輻射的旅遊集散地功能.
1.2 資源優勢 南寧具有豐富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例如,頂螄山貝丘遺址,1997 年發掘出一 千多件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當時人類遺棄的水 類動物, 牛, 鹿, 象等動物的骨骸, 並且在頂螄山發現了標志人類文明的石錛和桿欄式建築, 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 被評為全國文化內涵豐富的史前人類生活貝丘遺址, 被國務院列為 全國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大明山地區有著豐富的龍母文化資源, 流傳著別具特色的壯族文化習俗; 賓陽的炮龍 節,馬山的壯族三聲部民歌,武鳴的壯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寧極富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 而且借壯族"三月三"歌圩為原型的南寧民歌藝術節以打造新民歌,弘揚民族文化,擴大中外 文化交流的辦節宗旨, 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南寧市的一個城市品牌. 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現有二百多處;黃氏 家族民居是南寧市清朝建築物中保護提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群, 從中清朝建築的特點可見一 斑,具有較高的人文景觀價值.
1.3 市場優勢 隨著南寧的對外交通條件的改善,境內旅遊熱潮的興起,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影響 不斷擴大,選擇來南寧旅遊,體驗異質文化的遊客與日俱增.南寧作為廣西旅遊及東南亞跨 國旅遊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顯現,以商務,會展,購物為目標的客源市場不斷擴大. 2006 年,南寧市全年接待入境遊客超 10 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超 1800 萬人次,旅遊總收 入在廣西率先突破百億. 從南寧穩步增長的遊客數量可以看出, 發展南寧的民俗旅遊是有廣 闊的市場和客源基礎的.
2、旅遊開發劣勢
2.1 缺乏旅遊精品 南寧的旅遊資源中並沒有聞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旅遊產品很多, 但缺乏高品位的 旅遊精品,從市區到周邊地區都缺乏穩定的旅遊熱線,只有市區的青秀山和動物園,郊區的 伊嶺岩,周邊地區的德天瀑布擁有較穩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點遠遠達不到其旅遊閾值.以 體驗民風民俗的旅遊景點來說,景區,景點級別相對偏低,規模較小,景點的文化內涵沒有 得到充分挖掘,旅遊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因此沒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和鮮明的個性特色.長期 以來,南寧旅遊建設投入不足,對景區景點建設投入偏低, 配套設施建設滯後, 缺乏精品景區, 已嚴重影響到南寧旅遊的增長後勁,近兩年來南寧入境旅遊市場增速緩慢是這一影響的表 現.
2.2 整體開發層次低 目前南寧市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 尤其是旅遊資源的利用流於表面化和隨大流, 缺 乏獨特的文化底蘊.旅遊業是以特色取勝的產業.根據旅遊資源的普查,南寧市擁有眾多文 化獨特的旅遊資源,如壯民族風情,頂螄山貝丘遺址,大明山,揚美古鎮等.但這些體現南 寧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而且潛力巨大的旅遊資源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南寧的民俗 旅遊景點的開發,多處於自然狀態,局限於原有的物質載體范圍,並且由於產品單一,旅遊 空間容量小,旅遊活動少,遊客停留時間短暫.很多旅遊產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參與性 的活動不多見.而缺乏可參與性無疑使民俗文化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頂螄山貝丘遺址,南寧市惟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內涵,意義和科學價值完全可以 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 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館相媲美. 建立起以頂螄山貝丘遺址為 軸心的文化旅遊點,對提升南寧市歷史文化品位,建設文化南寧,促進南寧文化旅遊業的發 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至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仍未出台,影響了這一旅遊景點的深 入開發. 又如中山路位於南寧新城區外灘附近,是一條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最熱鬧的老街,這 里有許多清末, 民國時期的古建築. 每一個到南寧來的人要品嘗南寧美食, 首選就是中山路. 命名已有 81 年的中山路是歷史沿襲下來的美食夜市街,不僅南寧人都懂,在全區甚至全國 也小有名氣.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紅火,但騎樓老化,電線線路復雜,食品衛生狀況堪憂等 問題卻困擾著它.
2.3 部分旅遊資源可開發性不高 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開發不僅要體現壯鄉的民族特色, 還應在開發中關注南寧城市的歷史 文化發展過程,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南寧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近現 代重要史跡,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原為清朝右江鎮總兵馬盛治的祠堂 "回春閣"),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雷沛鴻故居,梁烈亞故居,孔廟,邕江防洪 古堤,新會書院,粵東會館,安徽會館等等.它們是南寧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也是南寧市 城市亮點的一個潛在優勢.但作為旅遊資源它們分散在南寧的各大街小巷,規模也小,從民 俗資源旅遊開發可行性來說,其可觀性,可娛性和可參與性等條件並不是很充分.它們的零 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間相對比較孤立,難以開發成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線路產 品,旅遊資源和產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夠強.
3 旅遊開發機遇
3.1 大旅遊社會氣候的形成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它已滲透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貿餐飲業,市政基礎設施 等方方面面.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 進入了大眾化消費的新階段. 旅遊已經從社會時尚發展成為社會生活, 旅遊支出在社會公眾 消費支出所佔的比例也不斷提高, 旅遊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國際民俗文 化旅遊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少數民族文化旅遊不斷升溫,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 假日不斷增 多,人們出遊去體驗異質文化,放鬆身心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強烈.這些都將為南寧民俗旅 游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機遇.
3.2 政策的重視 近年來,南寧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旅遊業發展的力度.為保證"十一五"期間南寧市旅遊 業的加快發展,南寧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決定》,《南 寧市加快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 《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若干規定》 , 三個配套文件, 在人, 財,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 優化發展環境, 發展大旅遊,要把南寧建設成為旅遊強市. 為突出"壯鄉首府,綠城生態,會展商務"三大旅遊主題,重點打造旅遊吸引物及以旅遊吸 引物為核心依託的旅遊景區點, 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拳頭旅遊產品, 南寧市政府提出要深度開 發壯鄉文化風情旅遊產品,重點開發建設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少數民族生態博物館,劉三 姐劇場,東南亞美食街,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突出地域的文 化,飲食,旅遊商品特色,展示壯鄉民俗風情文化,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
3.3 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 隨著"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戰略的推進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快速推進,中 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框架的逐步構建, 為南寧旅 游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尤其是從 2004 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天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伴隨 著中國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成果, 是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之 間關系的一座橋梁,更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進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交往的一個平台.中國 —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提升了南寧的知名度,更帶動了南寧與東盟區域旅遊的發展. 2005 年南寧入境旅遊前 10 名的客源國中,有 4 個是東盟國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為每 年舉辦一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南寧市, 將發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前沿城市的作 用,有條件建設成為面向東盟國家,西南經濟圈和華南經濟圈的區域性國際化的旅遊基地.
4 旅遊開發威脅
4.1 周邊省市旅遊業蓬勃發展,造成南寧客源市場分流 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地位確立以後, 各地紛紛出台旅遊發展規劃, 挖掘和創造旅 游產品.南寧周邊省旅遊的迅速發展和同類資源的激烈競爭都從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市場廣闊,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的 產業.然而,由於各地對旅遊業發展普遍看好,旅遊開發的熱情高漲,這就導致了旅遊業競 爭加劇, 旅遊業投資風險增大和發展成本提高. 盡管南寧的旅遊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但總體來講知名度,產品的規模,質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區內外競爭力都不算很強.例如 省內的桂林,這幾年不僅繼續大打"山水甲天下"這張王牌,還大力開發民族民俗旅遊資源, 拓深桂林的文化內涵, 對於南寧在同類資源產品開發方面就形成一種競爭態勢. 還有雲南的 西雙版納,石林以及貴州等地的旅遊資源與廣西又形成省與省之間的競爭.
4.2 旅遊人才匱乏 旅遊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修養都要求比較高. 目前南寧市旅遊業的從業人員, 從旅遊管 理部門到旅行社, 都存在著專業人員數量不足, 素質不均的嚴重隱患, 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 要發展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 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 還要對廣西的歷史文 化以及南寧本地的歷史文化, 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 這方面旅遊人才是十分匱乏的, 它極大地阻礙了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另一方面,缺乏戰略性旅遊策劃經營人才,特別 是旅遊營銷行家, 使南寧市的旅遊營銷, 旅遊線路設計, 旅遊服務質量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通過 SWOT 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南寧民俗文化旅遊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資源優 勢,主要表現在資源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保存較好,對南寧旅遊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劣 勢主要表現在如何深度開發民俗文化旅遊資源, 打造旅遊精品方面, 面臨的機會有人們強烈 出遊的願望和要求, 政府的對旅遊業高度重視和引導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給南寧旅 游帶來的機遇等;存在的威脅主要有來自省內省外同類旅遊產品的競爭以及旅遊人才匱乏 等.通過比較分析,在大環境下,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優勢大於劣勢,機會多於競爭. 發展民俗文化旅遊是南寧拓展旅遊業的一種現實選擇.

㈨ 求一篇關於旅遊的論文

促進旅遊文化產業全面發展

一、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的發展,我國旅遊業實現了由旅遊資源大國向世界旅遊大國的轉變。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為1.25億人次,其中過夜旅遊人數達4991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達339億美元, 入境旅遊接待位居世界第四位;國內旅遊13.9億人次,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境旅遊3452萬人次,居亞洲第一位。旅遊業總收入達8935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16.3%%。全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1000多萬人,間接從業人員4900萬人。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屆時,入境旅遊人數將超過2億人次。據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局編制的旅遊衛星賬戶測算,2004年旅遊業增加值占當年全國GDP的4.05%%。旅遊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特點,在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戰略中將發揮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旅遊業,把它列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以培育。

二、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繁榮

旅遊是人們離開家門,求新、求知、求樂的一種社會活動,而文化則伴隨著旅遊的全過程。通過旅遊,既能滿足人們精神與物質的享受需求,又能滿足人們的發展需求。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旅遊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旅遊業因其巨大的市場需求、良好的發展前景,被稱作「朝陽產業」,受到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高度重視。

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密不可分。自有旅遊活動以來,旅遊與文化就從未分離。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沒有魅力,而沒有旅遊的文化則缺少活力。旅遊的優勢體現在市場,文化的優勢體現在內涵。站在旅遊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價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遊就抓住了一個巨大市場。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榮。

隨著旅遊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和不斷發展,產生了旅遊文化演出這一新的業態。近年來,我國旅遊文化演出市場欣欣向榮,演出規模穩步擴大,演出水平不斷提升,資本和優秀人才不斷聚集,形成了百花競放的嶄新局面,展示了十分美好的發展前景。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在全國各重點旅遊城市和旅遊景區定時定點上演的、投資在百萬元以上的旅遊文化演出有153台,資金投入達17.9億元,參加的專業和業余演職人員1.76萬人,觀眾達1.67億人次,實現演出收入26.8億元。涌現了一批場面宏大、製作精美、演藝精湛、格調高雅的優秀作品,吸引了海內外廣大旅遊者,並得到廣泛好評。

三、旅遊文化演出的成功經驗給予我們的啟示

旅遊文化演出取得的成功,是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的結晶,對我們進一步促進旅遊與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諸多啟示:

第一,打造成功的旅遊文化產品,市場是關鍵。從地域分布看,旅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旅遊與文化結合得越緊密,旅遊文化演出市場相對就越繁榮,如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鄭州、西安、成都、昆明、桂林等城市。從產品特徵看,對文化和藝術內涵闡釋得越有特色、越通俗,受眾面就越大,越容易取得成功。這是因為,相對於城市常住居民來說,大多數旅遊者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文化產品的需求往往表現為民族性、多樣性、特色化、大眾化。抓住這一潛在的觀眾流,就抓住了一個大市場。

第二,打造成功的旅遊文化產品,培育精品是方向。所謂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遊文化精品就是製作精良、演藝精湛、能夠代表當地文化藝術水平、深受廣大旅遊者歡迎的優秀文化產品。旅遊文化精品不僅能提升旅遊城市和企業的品質,其本身也構成新的旅遊吸引力。河南推出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從策劃之初就致力於要把這台節目打造成藝術精品和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經過前後二年的精心設計、製作和市場營銷,已經打開市場,取得了成功。上海的「時空之旅」,集中了三方投資者的優勢資源,精心策劃、精心編排,至今已連續演出700多場,有的觀眾甚至專程去看這場演出。這一系列的精品,包括在會議上介紹經驗的雲南的「麗水金沙」、廣西的「印象·劉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不但本地觀眾愛看,各地來的遊客也愛看;不但國內遊客愛看,外國遊客看了也贊不絕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經濟效益。

第三,打造成功的旅遊文化產品,獨具特色是重點。因為旅遊者具有「求新、求知、求樂」的願望和需求,如果沒有特色,就難以對他們產生吸引力,也就無法形成市場競爭力。這次會上六家單位的典型經驗就各具特色,除此之外,還有陝西西安的「大唐樂舞」、深圳華僑城的「龍鳳舞中華」、山東曲阜的「杏壇聖夢」、山西太原的「晉商歌謠」、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婚禮」、河北吳橋的「雜技大世界」、三峽大壩的「盛世峽江」、湖北的「夷水麗川」、貴州的「多彩貴州風」、安徽的「綠水青山」、西藏的「雅龔盛情」等,都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許多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從這一意義上講,這些作品拿到世界上去,也一定能以鮮明的特色佔有市場。

第四,打造成功的旅遊文化產品,體制機制是保障。旅遊文化產品要進入市場,必須有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特點的經營管理體制和市場運作機制。有了與市場接軌的體制和機制,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才能實現文化演出資源、資本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旅遊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實現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比如,有些劇目的初次投資高達上億元,有些劇目每天動用演員四五百人,有些劇目當年就能收回數千萬的成本,還有一些劇目已經連續演出了十多年仍然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第五,打造成功的旅遊文化產品,改革創新是動力。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從旅遊業來看,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同樣在於創新。我國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馬戲、武術等文化藝術,通過設計理念上的創新、編排組合上的創新、高科技演藝手段的採用以及經營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等,便煥發出蓬勃生機,引起市場的熱烈反響。廣東番禺的「森林密碼」,這個節目綜合投資3億元,僅燈光一項就投入2000多萬。舞台寬度達100米,布景層次達11層,中外演職人員300多人,參加表演的動物400多隻。雖然演出內容也是常見的歌舞、雜技、馬戲等,但由於大量地採用創新手段,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自2006年1月開演以來,平均每場觀眾超過3000人,最多時達到8000人。

㈩ 有關旅遊文化的論文可以寫什麼

論文的寫作要求、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一、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