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旅遊文化的基礎

旅遊文化的基礎

發布時間: 2020-12-07 07:48:39

『壹』 為什麼說了解旅遊文化資源是學習中國旅遊文化的基礎

為什麼說了解旅遊文化之源是學習中國旅遊文化的基石?是這樣的,了解了旅遊文化就知道了我們中國的名山古跡。

『貳』 旅行社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框架

1.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全體職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准、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經濟文化及微觀組織文化。
2.旅行社企業文化
旅行社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而形成的並為全體成員所遵循的企業精神、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的價值觀念、經營的目標、經營的方針、管理機制、服務質量、社會責任、品牌誠信、員工的素質等方面的總和,它是旅行社個性文化的根本體現,慣穿於旅行社發展戰略、經營管理之中,是旅行社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旅行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旅行社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1.夯實基礎,提高物質文化水平
旅行社的企業文化是一種「上層」的理念,但是必須以物質為基礎為載體。旅行社的物質文化是由旅行社的員工創造的旅遊產品和物質設施等構成的一種表層文化,它主要包含旅行社的線路設計,企業名稱、企業標志、企業象徵物、紀念品,宣傳的標語、文字、音像、圖片資料,以及員工的衣著、企業的建築物等。直接外化的反映了一家旅行社的總體特徵。企業物質文明的首要內容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包括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旅行社的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與否的直接依據就是旅行社的員工創造的旅遊產品是否合格或者說優秀,而對旅遊產品最具發言權的便是旅遊者。要創造出優秀的旅遊產品,必須從這么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讓旅行社的名稱更響亮,應遵從簡短明快、有獨特性、易讀易記、富有藝術性和形象性等方面來給旅行社名稱命名。例如康輝旅行社寓意「健康、快樂、光明、向上」,詞義富有民族特色,歡樂吉祥。其蘊涵兩層含義:一是預示著企業前途光明;二是通過企業發展,造福國家、社會和大眾。其次,要按照旅遊企業CIS,即企業識別系統的要求,對旅行社的建築風格、地理位置等應從長遠戰略的角度來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總之就是要讓潛在或現在的旅遊者以最快的速度識別企業外部形象。旅遊企業的物質文化建設,應當在遵循技術審美、顧客愉悅和倫理價值等原則,根據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塑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表現形式。
2.加強旅行社企業管理,突出強調以「服務、誠信、個性」為主題的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為本、服務致上」是中國國際旅行社奉行的經營理念;中國旅行社堅持的質量方針是:「滿足顧客需求,經營誠實守信,品質凝聚人心」。 對於廣大旅行社來說,應該突出強調以「服務、誠信、個性」為主體的經營理念。服務性是旅行社的基本工作特徵,其提供的旅遊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其提供的是一種與旅客的經歷、感受等息息相關的服務,是一種無形產品。在服務過程中,注重誠信、提倡個性,亮出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和服務方式,讓旅客感受到在接受服務、享受旅行中,不僅收獲了景點視覺,更收獲了該旅行社獨特的企業文化。但是,伴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對旅行社的服務質量、信譽等問題的投訴也日漸增多,旅遊企業信譽下降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些都將成為旅行社發展的絆腳石。許多優秀的旅行社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正大力改革旅行社內部管理,提出新的經營理念。旅行社要以人為本,提倡人性化服務。例如康輝旅行社的企業理念「創造文明、 服務民眾共創康輝 、共享康輝」,誠志達旅行社「把問題留給自己,把優服回報客戶」。
3.注重企業的行為規范,豐富企業的行為文化內涵
旅行社的企業文化是指旅行社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涵蓋了企業經營、人際關系活動等文化現象,是旅行社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活動的動態反映,所以旅行社在塑造自身為文化的同時,必須建立健全企業行為文化、人際關系和公共關系的規范。旅行社應當遵守國際、國內的行業規則,追求職業道德,以誠信為本,提高服務質量。在旅行社人際的關系規范中,不但要注重社裡員工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規范員工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建立精確的客戶管理檔案。為了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需要有力地貫徹企業理念,為各部門及全體員工樹立典型人物,使之成為整個旅行社的行為標兵,從而帶動其他員工,提高整體素質。而旅行社企業制度文化的塑造,則是對旅行社員工的行為給予一定的限制,使其能按照旅行社業務操作規范、績效考核、企業紀律等企業制度文化的內容辦事。旅行社的企業制度文化是強化經營責任,提升競爭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責任制度,是企業制度文化的組織形態。旅行社內部的管理制度和經營觀念則制約和影響著企業文化的差異性。科學的管理制度和經營理念必將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的效益;而落後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則會削弱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瓦解企業的戰鬥力。
4.提煉旅行社的核心價值觀
旅行社是整個旅遊業中最具有活力與能動性的一個行業,旅行社將旅遊業中的「游、購、娛、吃、住、行」六要素有機地連接起來,全面盤活了整個旅遊業,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旅行社提供的旅遊產品也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其提供的旅遊服務與遊客的人身經歷、心理感受等息息相關,所以旅行社要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所處的客觀環境,認真研究自身的經營狀況及旅遊業的發展前景,通過分析研究,提煉出旅行社的價值觀體系,總結出可以促進並保持旅遊企業長足發展的企業理念,特別是旅行社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理念,以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旅行社當把優質的服務和品質作為企業的理念,全面提升旅行社的服務質量,塑造良好的行業形象。例如「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面向市場,培育旅遊主業核心競爭能力;追求企業的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共同提升」是國旅總社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團結、務實、專業、創新、激情」是吉林5266旅行社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旅行社企業文化的高低決定了旅行社核心競爭力的強弱,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往往能給企業提供生生不息的長期牽引力和持續不斷的內在動力。旅行社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不斷地自我培養,自我修煉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目前激烈競爭的旅遊環境下,旅行社一定要根據本企業的歷史和經濟環境演變過程,來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對旅行社來說,那便是品牌、誠信、服務質量和內部管理機制,這些和旅行社企業文化完全契合的。其實旅行社的企業文化的提高,對旅行社自身,對整個旅遊業將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5.重視品牌效應,提高企業形象
品牌是旅行社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一個國家、地區旅遊經濟發展實力的重要標志。中國加入WTO後,我國的旅行社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品牌經營是旅遊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必要條件,是提高旅遊企業競爭力的利器。消費者的感性消費呼喚品牌經營戰略。旅遊產品是旅遊經營者憑借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旅遊與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它的顯著特點是不可儲存性、無形性和異地消費性,這就決定了旅遊企業需要通過品牌形象向消費者傳達積極的、實在的感受。旅行社品牌,是旅行社為了識別其旅行社或產品,並區別於其他競爭者所用的一種具有顯著特徵的標記。品牌的外形要素通常由名稱、標志和商標組成,而品牌的內涵要素則是旅行社經營理念、經營方針、經營方式、服務理念、服務特色、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有機組合。旅行社的品牌經營,則是通過品牌設計、品牌推廣、品牌保護及品牌資產評估等活動,以提高客人的滿意度、忠誠度和旅行社的知名度、美譽度。重視品牌效應,實施品牌經營戰略,能夠擴大旅行社的知名度,在保證提供優質的旅遊產品前提下更能贏得市場,鞏固與旅遊消費者的關系,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

著名旅行社「廣之旅」的品牌經營策略是:品牌是品質的承諾,「高品保」則被確立為企業的品牌特色,而周到、細致、貼心、溫暖的專業服務則是它的具體詮釋。正是樹立「廣之旅」品牌的意識,使得「廣之旅」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總是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提高質量和增加產品附加值方面。近年,旅遊業進入微利時代,行業競爭也更為激烈,其中的價格戰更加慘烈,甚至有些降價已經突破了旅行社的底線,「不賺錢也得做,不做市場就丟掉了。」面對這種現狀,「廣之旅」重新調整了經營策略,於是,一改「廣之旅」原來的單一分類模式,分設「自游型」、「普及型」、「豪華型」、「尊貴型」產品,並推出自游通、新聯假期和高品保三個品牌。
重視企業形象(CIS)設計和提高,通過優質、誠信的服務,通過良好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形象,提高企業員工和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企業素質,提升市場競爭力。把企業形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發揮它的最大價值,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6.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質
接待工作本身是旅行社員工積累經驗和增長見識的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在旅遊活動和接待工作中也會不斷地出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挑戰,因此每個人在工作中不斷會有新的成功與失敗的經歷,所有這些都需要一個學習、總結與交流的過程。因此,在旅遊淡季或某個必要時段,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對員工進行操守教育,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主要表現在:遵紀守法,遵守旅遊行業內、旅行社及辦事處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向上,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旅遊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尊重客戶,誠信待客,細致耐心服務好每一位客戶,確保留住每一個客戶;精通為人之道,光明磊落,誠實可信,真誠待人,符合「做旅遊先學會做人」的行業原則;行為端正,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服裝整潔,談吐符合旅遊行業工作特點等。一方面通過培訓,大力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知識素質、職業素質),員工要有一定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與應變能力,這樣員工在追求職業成長和發展方面的期望就高。從而提高整個旅行社的服務質量。
構建優秀的旅行社企業文化是旅行社適應競爭、保持常勝不衰的根本保證。旅行社企業文化的提高,對旅行社自身,對整個旅遊業都將會是一種雙贏的結果。但是,旅行社企業文化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旅行社應該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創新,讓自身的企業文化引導企業向著更健康、更強大、更具競爭力、更富社會責任感的方向發展。

『叄』 浙江旅遊文化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浙江省簡稱浙。位於東海之濱。浙江以文物之邦、旅遊之地著名。是我國東南沿海社會經濟與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也是我國重要的旅遊省。 浙江省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全省海岸線總長6486公里,居中國首位;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島嶼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 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 浙江省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的水資源量居全國第四位。森林覆蓋率達59.4%,經濟林、竹林資源豐富,名優特產 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乾果佔全國產量的70%以上,烏桕、厚朴、山茱萸等為全國重點產區,毛竹產量居全國前列。樹種資源豐 富,素有中國「東南植物寶庫」之稱,「活化石」銀杏等50多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珍稀保護名錄。已知野生動物1900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120多種,佔全國野生保護動物的1/3。浙江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 主。有12種礦產儲量位於全國前三位,其中,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石煤、明礬 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居全國第一位,螢石居全國第二位。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 浙北平原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重要的黃麻、桑蠶產區。浙江絲綢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浙江是綠茶、毛竹的主要產地,著名的龍井茶馳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國書法的聖地,歷史上曾出現過王羲之、褚遂良、吳昌碩等書畫大家。盛產大、小黃魚、帶魚、烏賊四大海魚及四大家魚。公路是浙南山區重要交通線。沿海水運發達。寧波、溫州為重要的對外開放港口。深水海港北倉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來,勤勞勇敢的浙江人民在開發與建設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技術精湛的手工藝品,美味可口的佳餚,使自然山水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巧妙地結合起來,交相輝映,形成了浙江旅遊文化獨特的內容與形式。 浙江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旅遊景點眾多,類型豐富,有重要地貌景觀800餘處,水域景觀200餘處,生物景觀100餘處,人文景觀100餘處。全省現有西湖、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雁盪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島、天台山、莫干山、雪竇山等1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居中國首位。此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42個,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湘湖、溫州甌江、紹興會稽山等省級旅遊度假區13個。省會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以秀麗迷人的西湖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浙東水鄉佛國游。浙東具有中國典型的水鄉地貌。從杭州至紹興、寧波一帶,水網交織、阡陌縱橫;舟山是海島,山、海風光美麗壯觀。這里的居民擇水而居,採石築橋,生活方式獨特。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遺產均異常豐富,可感受到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渾然一體之美。景點主要有紹興柯岩、中國書法聖地蘭亭、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新昌大佛、寧波奉化溪口、滕頭村、河姆渡遺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從杭州向西而行,沿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島湖。這是中國著名的黃金旅遊線之一。景點主要有嚴子陵釣台、富春江「小三峽」、瑤琳仙境、富陽古法造紙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峽谷、山裡人家、紅燈籠鄉村家園、天目溪漂流、蘭溪諸葛八卦村、龍游石窟、建德九姓漁民婚禮、大慈岩及千島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寧波沿東南海岸南下至溫州,沿途可游覽天台山、雁盪山、楠溪江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國清古剎、石樑飛瀑,雁盪山的靈峰、靈岩、大小龍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鎮均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點有武義俞源太極星象村、永康方岩,溫嶺長嶼硐天,溫州南麂列島、洞頭漁家樂、瑤溪、澤雅、雁盪山、楠溪江,縉雲仙都等。 浙北絲鄉古鎮游。從杭州乘車至嘉興,再轉乘遊船沿古運河直達中國另一個名城蘇州;也可從杭州出發經湖州,乘船觀賞太湖風光,直達風景旅遊城市無錫。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蠶鄉,也是古代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沿途遊人可感受到小橋流水的風情,還可參與採桑、喂蠶、織布、印藍花布等活動。主要景點有南潯絲業會館、小蓮庄、方丈港蠶村、西塘、南北湖、烏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錢江涌潮,是北半球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每年都吸引著大批的海內外旅遊者。 浙江旅遊資源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特色明顯,知名度較高。有重要地貌景觀資源800餘處,水域景觀資源200餘處,生物景觀資源100餘處,人文景觀資源100餘處。至1999年底,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3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2處,省級森林公園42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10處;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11處。旅遊資源總量名列全國前茅,是全國有名的旅遊資源大省。

『肆』 旅遊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旅遊抄文化其特徵是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滿足遊客文化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規定性,促使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

相關介紹:

任何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產生、發展和完善,都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化發展到相當水平的結果。隨著旅遊業在經濟領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它對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和依賴也越加明顯。

(4)旅遊文化的基礎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990年10月召開的首屆中國旅遊文化學術研討會提出:「旅遊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生活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是人類在旅遊過程中(一般包括旅遊、住宿、飲食、游覽、娛樂、購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

主體說與客體說都是從旅遊的基本要素出發界定旅遊文化的。客體說是產生旅遊文化的基礎,但僅有這個基礎還不能揭示旅遊文化的本質內容。與之相比,主體說明確指出旅遊文化與旅遊客體之間的包含關系,這是認識上的一大進步。總和說開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文化

『伍』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5)旅遊文化的基礎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陸』 文化旅遊的商業模式基本形態有哪些

文化旅遊毫無疑問是當今熱點,但各界對其的認識卻存在差異,很容易與旅遊文化混淆。除了在概念和內涵理解上有分歧,關於文化旅遊的開發模式同樣莫衷一是。正因此,文化旅遊要獲得更好發展,有必要搞懂常見的七種開發模式。(來源參考:文化旅遊的七種開發模式)

一、主題附會型

主題附會型是將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旅遊業設施與文化旅遊主題相結合,從而產生更大效益的一種模式,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較為常見的開發模式類型。

二、提升整合型

顧名思義,提升整合型是通過整合一個或多個區域內的文化旅遊資源,進行集中包裝和開發,再以人造景觀方式重現文化的一種模式。在這種開發模式下,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文化旅遊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以及帶動相關產業進步。

三、原地濃縮型

對於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有選擇性地體現當地文化旅遊的風韻。因此,在合適地段,建設以當地文化旅遊特色為主題的園區、集中呈現當地文化旅遊精華,是文旅資源豐富地區常採取的開發模式。

四、短期表現型

國內有部分非常重要的、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只能在特定時期才舉辦,具有明顯的時間局限。短期表現型就是一種充分利用特定短暫文化旅遊資源來推動區域內的旅遊業突擊發展的模式,缺陷是只對短暫性旅遊人流產生激發作用,可持續性不強。

五、直接利用型

這是一種不改變文旅資源原貌的開發模式,即直接對存在的文旅資源開發成為旅遊產品。直接利用型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對遊客體驗當地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是各界普遍推崇的開發模式。

六、復原歷史型

復原歷史型與提升整合型存在一定共性,都是通過人造景觀方式進行再現。所不同的是,復原歷史型僅限於對歷史民族文化的再現,提升整合型限制較少。所以,復原歷史型是通過歷史記載,對失傳的傳統文化題材進行挖掘,以恢復歷史面貌的開發模式。

七、虛擬型

虛擬性開發模式與主題公園結合程度很高,原因在於其利用的是可能並不真實的歷史故事或傳說,以此營造的自然景觀或重現歷史場景。這種模式常見於文化旅遊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柒』 旅遊文化哲學基礎的書籍影響國人旅遊觀念

旅遊文化哲學基礎的這個書籍影響國人旅行的關鍵的話,這個不是很了解的,這個他應該是沒有沒有專門講述,講講是我旅遊這方面的一些事情吧。

『捌』 旅遊文化的挖掘與開發

旅遊文化的挖掘與開發,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
1、旅遊文化與旅遊規劃的關系
旅遊文化與旅遊規劃密不可分,旅遊文化是進行旅遊規劃的前提和基礎,旅遊規劃是對旅遊文化的總結、提升和表現。
第一,旅遊文化是進行旅遊規劃的前提和基礎。文化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源泉,旅遊文化則是人類獨特的文化成果,是發展旅遊業的靈魂。把握景觀文化的內涵,是旅遊規劃與開發的一個重要原則。旅遊文化也為旅遊線路設計提供了有實用價值的參考。
第二,旅遊規劃是對旅遊文化的總結、提煉和體現。旅遊規劃是通過對規劃區域的旅遊文化的把握,對當地歷史和旅遊文化的解讀和提煉,精練地總結出當地的基本風格和類型,也即對旅遊文化的提煉,包括特色文化的提煉,為未來的旅遊開發和規劃提供當地的特徵基礎。旅遊規劃的目的之一,是既能夠提供具有當地旅遊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又能夠提供滿足遊客需要的旅遊產品。通過提供體現當地旅遊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旅遊地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遊客的認可度,而且可以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成功的旅遊規劃也是旅遊文化的合理利用和體現。
2、旅遊文化的資源與開發
第一,對旅遊文化資源的正確理解。根據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按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旅遊文化資源是旅遊文化的載體,它不僅具有旅遊資源的基本條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內涵,即意味著它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第二,旅遊開發者的規劃活動。設計主體(旅遊規劃師)對設計對象即旅遊文化資源(確切地說是代表旅遊文化資源的符號信息)運用人類設計技能,設計出一個能夠實現和滿足一定目標和需要的最終的文本方案—旅遊文化資源開發方案。若從設計主體的視角來看,旅遊文化資源開發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分析有哪些文化素材可以參與到旅遊開發過程中來,也即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分析把握;其次,確定旅遊文化資源開發的總體目標和需要,也即設計主體價值前提的確立;最後,採用適當的方法,實現資源文化內涵向產品文化外顯的轉化。
第三,文化主體的選擇問題。是以當地居民作為文化主體進行規劃中的文化選擇?還是以旅遊者作為主體進行規劃中的文化選擇?旅遊區首先是作為當地居民的家園而存在在歷史過程中當地居民世代積累形成的環境文化特色,有著獨特的形式和內容,不僅是他們物質生活的家園,更是能植根於人們記憶中思想情感上的家園。當地居民作為最為長久的居住者,是旅遊區社會環境文化中穩定的實踐主體;而旅遊者則是經常變化、在旅遊區匆匆而去的過客。世代生活於此的居民應始終處於社會環境文化的發展的主體地位。在旅遊規劃的制定上,必須堅持居民第一、旅遊者第二的原則。
第四,挖掘文化或文化創新的策略來突出旅遊景區的特色而使旅遊景區具有新的吸引力。首先,注重文化內涵。在實際中,無論是文化性的旅遊項目,還是生態性的旅遊項目、探險性的旅遊項目、度假性的旅遊項目等,都有一個文化內涵的問題。其次,注重文化形式。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合適的文化形式,文化形式必須和文化內涵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景點開發,要求在充分把握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採用良好的文化形式的表現手段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再次,注重過程的文化性旅遊的經營,即活文化的經營。主要是將靜態文化和動態文化結合起來,使每個景點成為旅遊景區的「亮點」,這些「亮點」才是旅遊景區有吸引力的地方,才是一個旅遊景區活的靈魂。因此。在塑造和加強旅遊景區的吸引力時關鍵要抓好靜態文化和動態文化的結合,死文化和活文化的結合,高雅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結合。最後,注重細節的文化性。在旅遊景區開發中往往是一些細節,使人看過後感覺到這個地力一有水平,有文化,是精品,其中一個重要的策略便是要從旅遊者的角度來進行旅遊開發和規劃注重細節。
第五,旅遊文化的外化,即將旅遊文化通過轉化為旅遊產品來吸引更多的遊客。首先,在對旅遊資源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確立旅遊資源的核心文化內涵和輻射文化內涵。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往往是復雜多樣的,要能准確地把握旅遊資源的核心文化內涵和輻射文化內涵,應聘請有關專家在對旅遊者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准確定位客源市場,由專家們經過對同類旅遊資源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並結合各種區位條件從而確立旅遊資源的核心文化內涵和輻射文化內涵、該旅遊資源。其次,根據旅遊資源的核心文化內涵和輻射文化內涵來確立旅遊產品外顯系統的特徵。在正確認識和選擇資源文化內涵意義的基礎上對旅遊產品的外顯系統特徵的感知和把握就成為外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旅遊產品的外顯系統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旅遊產品本身及環境所展示的藝術氣氛和藝術意境是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一種烘托和渲染,是旅遊者對旅遊產品從心理上和感官上所感知的第一步,所以這種藝術氣氛和藝術意境應該緊密圍繞旅遊資源的核心文化內涵。
(2)旅遊產品的文化氣質、文化氣氛是旅遊產品外顯系統的「精髓」,旅遊產品的文化氣質則相當於人的素養和風度。吸引旅遊者的更主要的因素取決於旅遊產品的文化氣質。如故宮給人以高貴的皇家文化氣質。
(3)旅遊產品所傳遞審美信息的新舊性質,即時代氣息。旅遊產品的時代氣息是旅遊產品文化氣質的外在表現,所以旅遊產品的時代氣息應符合其文化氣質。最後,旅遊產品的完善和提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外化為現實的旅遊產品之後,還要隨著外界環境與內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地完善和提高旅遊產品,也有可能隨著客源市場的變化,重新確立其旅遊資源的核心文化內涵和外顯系統的特徵。

『玖』 舉例說明旅遊地文化的基本特徵

浙江為例
1、浙江旅遊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相得益彰:浙江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省份,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口5056萬。全省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等9個地級市。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南方光熱條件好,水資源豐富。還是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有著名的舟山群島。全省海岸線總長6486公里,居中國首位,海洋旅遊的開發前景廣闊。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5℃-18℃。浙東具有中國典型的水鄉地貌。從杭州至紹興、寧波一帶,水網交織、阡陌縱橫;舟山是海島,山、海風光美麗壯觀。這里的居民擇水而居,採石築橋,生活方式獨特。使自然山水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巧妙地結合起來,交相輝映。
浙江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旅遊景點眾多,類型豐富,有重要地貌景觀800餘處,水域景觀200餘處,生物景觀100餘處,人文景觀100餘處。全省現有西湖、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雁盪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島、天台山、莫干山、雪竇山等1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居中國首位。此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42個,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湘湖、溫州甌江、紹興會稽山等省級旅遊度假區13個。
2、浙江旅遊文化資源的人文色彩濃郁:浙江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她山明水秀,人傑地靈,「東南財富地,江浙人文菽」。浙江擁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更有「文化之邦」、「旅遊之鄉」的盛名,歷史悠久,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從東晉南朝以來就後來居上,千百年來遙遙領先,在21世紀的現代化賽跑中理當再接再厲,更上新台階。浙江先民把一個落後貧窮的蠻荒之地逐步建設成全國領先的膏肓省區,不僅摘掉「南蠻」帽子,而且維持千餘年的前列地位,豐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
自古江東多才俊,思想家王充、王陽明、黃宗羲、龔自珍,詩人賀知章、駱賓王、孟郊、陸游,科學家沈括,戲劇家李漁、洪升。書畫家趙孟頫、徐渭等是傑出代表。
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爭中前赴後繼,可歌可泣,鴉片戰爭中壯麗殉國的「定海三總兵」彪炳千秋;鎮海招寶山炮台官兵痛擊法國侵略軍;太平軍馳騁浙江大地掃盪清妖;「鑒湖女俠」秋瑾壯志凌雲,不愧為巾幗英雄。
浙江的最主要少數民族為畲族,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少數民族自治區域主要有景寧,畲族自治縣(全省唯一)、武義縣柳城畲族自治鎮、蘭溪市水亭畲族自治鄉等,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畲鄉風情游,吸引了四賣你吧放大遊客。
古有「無紹不成衙」、「無寧不成市」的佳話,「紹興師爺」、「寧波幫」名揚天下,不但容納了中原文化的精華,而且不失時機抓住西學東漸的契機,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特別是近代留洋學熱潮迭起,涌現燦爛的科學群星。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教育主張。
浙江也是中國書畫的聖地,歷史上曾出現過王羲之、褚遂良、趙孟頫、徐渭、吳昌碩、黃賓虹、沙孟海、豐子愷等書畫大家。
人傑地靈的浙江, 歷史上佛法盛行, 古寺名剎遍布, 高僧大德輩出, 緇素信眾雲集, 佛教文化底蘊深厚, 資源豐富。這既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 與浙江的秀山麗水相結合也是極其寶貴的旅遊資源。如海天佛國普陀山、杭州靈隱寺和凈慈寺、天台國清寺、寧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大佛寺、奉化雪竇寺等佛教勝地吸引了國內外的大量遊客。
3、浙江文化旅遊資源歷史悠久: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有距今8000年的蕭山跨湖橋文化、距今7000年的餘姚河姆渡文化(水稻栽培)、距今5000年的餘杭良渚文化。還有,遠古農業的起源浦江上山遺址。從遠古的建德人開始、河姆渡、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開了文明的篇章,傳說中舜的後代受封於上虞和餘姚,大禹治水到過紹興,並長眠在此,在先秦已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時的越國、三國的孫吳和十國中吳越均以浙江為發端,由於中原發生五胡亂華,晉皇室南下始稱東晉,此後政權經歷宋、齊、梁、陳之變遷。此後大量中原漢人南遷,帶來先進技術和勞動力。南宋以臨安為都一度占據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元朝設江浙行省。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以餘杭(杭州)為南段起點,便於到江南遊玩。杭州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對這里的繁榮與美麗感到驚訝,譽之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明經濟重心開始南移,逐漸成為古代中國經濟的重心。
省會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以秀麗迷人的西湖自然風光聞名於世。西湖剛在今年成功申遺,極大提升了旅遊文化等品位。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遺產均異常豐富,可感受到古老傳統和現代文明渾然一體之美。
4、浙江非遺上榜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數居中國首位:文物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全國第一批歷史名城中杭州、紹興、寧波榜上有名;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六處。其次古跡不計其數,比如六和塔、蘭亭、禹陵等,佛教名剎如靈隱寺、國清寺、天童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馬家浜古人類遺址。
園林建築佔一席之地,杭州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遺留至今;東陽盧宅、蘭溪諸葛八卦村、武義俞源太極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標本。工藝美術特產名聞遐邇,一方面絲綢、茶葉、瓷器製作工藝精良,如紹興的黃酒、青瓷等自古為皇家貢品,也成為傳統出口產品,唐代越州的青瓷;宋代的龍泉窯和婺州瓷;另一方面杭州織錦、東陽木雕、永康五金;龍泉寶劍等名不虛傳,能工巧匠層出不窮。
六七千年來,勤勞勇敢的浙江人民在開發與建設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技術精湛的手工藝品,美味可口的佳餚。
5、浙江文化旅遊資源的旅客潛力巨大:浙江是我國東南沿海社會經濟與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也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大省。至1999年底,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3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2處,省級森林公園42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10處;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11處。旅遊資源總量名列全國前茅,是全國有名的旅遊資源大省。
古代浙江歷史發展進程的特點為持續發展;社會穩定;後來居上。唐宋以來,江浙一帶是全國經濟中心和賦稅重地,航運和對外貿易發達,盛產絲綢、茶葉和稻米。歷來成為了文人墨客,官宦顯貴嚮往之地。
據有關研究表明,「寧波幫」形成於明朝,崛起於近代開埠後的上海,鼎盛於辛亥革命後。近代中國工商業的風風雨雨,留下了「寧波幫」濃墨重彩的一筆。寧波商人足跡編輯香港澳門,東南亞、美洲和歐洲。
2007年,浙江經濟總量列廣東、山東、江蘇之後,居全國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直轄市之後,居全國第4位和各省區第一位,可持續發展能力居全國省區第一位。
省農辦傳來兩條振奮人心的消息:2008年,浙江農業增加值達到1095億元,比上年增長3.9%,首次突破10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58元,比上年增加993元,連續24年位居全國各省區首。
改革開入以來,浙江省旅遊經濟迅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浙江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旅遊經濟整體實例明顯增強,旅遊總收入、國內遊客量、入境遊客均列全國第五位,旅遊企業經營效益位列全國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