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及各區的主要特徵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不同學者有著不同規劃一下為具體舉例介紹:
1、華北—華夏文化—古都古跡名勝旅遊區
華北區位於我國黃河中下游,居於我國北部中樞地區,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兩直轄市和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五省。華北是我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以北京和西安等古都為代表,是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種類最多,數量最豐富,分布最集中,質量最高的旅遊區;
歷史文化遺跡與名山海景渾然一體,也是我國以人文景觀為主並具備多種旅遊資源的旅遊大區,該去平原廣闊,交通發達,城市眾多,首都所在,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是全國最具實力的旅遊區。
華北旅遊區地貌類型比較全,主要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冀北山地、山東半島組成。華北區基本上都屬暖溫帶半濕潤、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冬季漫長而乾燥、寒冷。大部分江河封凍; 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熱同季, 陝西南部漢中盆地和河南南部屬亞熱帶;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則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華北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一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 她孕育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也使得處於黃河之濱的華北地區成為我國古代華夏文化的發祥地。
2、華中—荊楚文化—湖山峽谷旅遊區
華中區位於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是全國唯一既不靠海又無陸地國境線的旅遊區。區內河湖勝景眾多,名山峽谷特色鮮明,文化古跡豐富多彩,自然保護區原始獨特,大型水利工程舉世聞名,是我國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地區,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
本區內山地分布較廣多為區內河流的分水嶺,形成較多大型河谷盆地。主要地貌單元有鄂西山地、兩湖平原、鄂北山地等。本區地處中國中南部,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各時氣候特徵明顯。冬季較溫暖且少雨,夏季全區炎熱而降水集中,春季溫暖且氣候多變,秋季天高氣爽。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楚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3、華東—吳越文化—江南山水園林旅遊區
華東區地處中國的中東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二省一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面積公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人多地少,城鎮密集,文化、技術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的地區。全區旅遊資源豐富,基礎條件優越,組合優勢顯著,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本區地勢西高東低,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分布,有著名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雖地勢平坦但微地貌起伏,零星散布著島狀殘丘。本區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冬溫夏熱、降水沛均勻。冬夏季風明顯交替,四季分明。冬季在猛烈寒潮的侵襲下最低氣溫可降至零下。
華東區為古吳越兩國爭雄之地。吳文化、越文化都起源於長三角地區,隨著歷史的演變,吳越文化所蘊涵的內容和精粹,不斷豐富和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自三國吳大帝孫權定都建業,南北朝長期劃江而治,沿江的建業、京口等市鎮曾盛極一時。隋時修築的京杭大運河極大地刺激了長江下游的發展,促進了揚州、常州等城市的極大發展。自唐至清,揚州在江南乃至全國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4、華南—嶺南文化—亞熱帶、熱帶山水景觀旅遊區
華南旅遊區位於中國東南部,包括廣東省、福建省、和海南省。本區面臨東海、南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方便的海上交通為發展外向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本區成為中國經濟率先崛起的地方。
本區地貌主要包括右江谷地、西江谷地、珠江三角洲、粵東沿海以及閩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島嶼。區內地表侵蝕切割強烈,丘陵廣布。在長期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丘陵台地上發育有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另外,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廣東北部和福建武夷山地區。
華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以亞熱帶熱帶氣候為主,多海岸海島,四季溫暖高溫,一派南國風光。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其有三大主要來源。
一是固有的本土珠江流域文化。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二是南遷的中原文化,由於本區開發較晚,之前常為流放之所,因此本區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三是舶來的域外文化,嶺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甚至是唯一通商大港,從而讓外來文化給嶺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5、東北—關東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觀旅遊區
東北區位於我國東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旅遊區。范圍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地處山海關以東的去取故稱「關東」。
廣闊的森林,夏糧冬雪的氣候,以及濱海風光、山川湖泊、火山奇景、特有動物、極光與極晝夜現象等,構成了以北國風光為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清代前期滿族文化遺存為代表的歷史文物及以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風情,則構成了本區別具風採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是東亞夏季季風影響的北部邊緣地帶,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冬季漫長嚴寒,北部冬季長達7~8個月,南部長達5~6個月,大地封凍積雪不化,呈現一派北國風光。
遼闊的東北大地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成半環狀的三個帶最外的一環是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構成的河穀穀底, 其內緊接著高度不大的山地,西以大興安嶺為主幹, 東與伊勒呼里山、小興安嶺山地想姐,東有張廣才嶺、長白山地等。山河水環抱著松嫩平原和低濕的三江平原,構成東北平原。
關東文化是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外國文化三元文化基因的融合,其內涵豐富並不斷發展和傳承。 土著文化發展歷史最長,區域特色最濃的也是土著文化,其文化精神實質是粗獷、豪放和剛健的文化心態;
中原文化是隨著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大量流入而形成的,並成為本區文化的主體;外國文化是因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外國移民的流入而形成的,雖然時間不長,但在城市建設、宗教、經濟、生活等方面卻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6、西南—民族風情—奇山秀水、高山峽谷旅遊區
西南區位於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側,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岩溶景觀發育典型,分布廣泛;熱帶亞熱帶高山高原及峽谷風光獨特,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特色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較重要的一個區域。
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該區憑借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旅遊業必將進一步騰飛。本區包括廣西盆地、貴州高原、雲南高原、橫斷山脈大部等,其中貴州高原大部、雲南東部在地質史上都是海洋環境,碳酸鹽類沉積發育,石灰岩分布廣泛,本區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本區大部分位於亞熱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雲南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四川西部為高原氣候區。雲貴高原上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宜人。
西南地區因為位於我國西南邊陲,交通閉塞,外來勢力的影響較小,加之我國政府積極推行少數民族政策,注意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使該區域少數民族的特色得以保存、發展,成為我國民族多樣性最為點香的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
7、西北—絲路文化—乾旱荒漠、綠洲旅遊區
西北區位於我國西北部,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該區位於歐亞大陸中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屬內陸型旅遊區,是我國與中亞等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
本區地貌的特點是高山夾大型盆地,盆地內戈壁流沙千里。如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夾准噶爾盆地;天山與昆侖山、阿爾金山環抱著塔里木盆地。本區主要為荒漠環境,沙漠和戈壁分布面積甚廣,特殊的環境早就了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差較大,日差較大尤為顯著,所以荒漠內部的夏季有「早著棉、 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一說。區內的吐魯番盆地因地理環境特殊,氣候炎熱異常,素有「火洲」之稱。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歐的商業要道,也是一條東西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路,並以溝通當時國際貿易最為突出。
8、內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風光旅遊區
內蒙區范圍為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從東到西直線距離2400多里,南北跨距1700 多公里。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北鄰蒙古、俄羅斯。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區面積約118.3萬平方公里。
本區地貌以高原為主,內蒙古高原坦盪開闊,微波起伏,在低緩丘陵陵間,分布有寬淺的碟形窪地。高原南部有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中段就是著名的大青山。大青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是典型的斷層崖,由斷層陷落經黃河沖積而成為著名的河套平原,灌溉渠道交錯,綠樹成蔭,阡陌縱橫,美麗富饒,素有「塞外江南」美稱。
內蒙古屬典型的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冬春季多風大,夏季溫暖而短暫。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蒙古、漢、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10 多個民族組成,具有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古老的蒙古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比如過的是游牧生活,住的是方便拆卸的蒙古包等等。蒙古族在吃的方面也與漢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愛吃炒米、奶茶、手扒肉。
9、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遊區
青藏區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兩省區。高原上獨特的冰雪世界、高寒草原、湖泊熱泉,以及高原、高山峽谷與原始森林等構成了本區奇異誘人的自然旅遊資源,而具有原始色彩的藏族風情、宗教文化與禮制建築又構成本區神秘誘人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在登高探險、科學考察、民族風情旅遊開發上獨具優勢,是一個極富魅力、發展前景廣闊的待開發和正在開發中的旅遊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與南極、北極並稱為「地球三極」。
這里不僅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而且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一片山的海洋。在這塊高海拔的地方,雪嶺橫空,大河奔涌,藍湖靜謐,令人心醉神迷。
青藏高原最鮮明的氣候特點為「高寒乾旱」 。由於地勢較高,使得其氣溫比同緯度偏低,高原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日溫差大;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乾季風大,陽關充足、太陽輻射強。
強烈的太陽直接輻射使青藏地區地表和近地面空氣白晝強烈增溫,但夜間冷卻迅速,一年內有較長時間出現政府溫度的交替變化。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島、海灣現代風貌旅遊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其中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側,而台灣則與福建省隔海相望。香港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約佔3/4,中間的大霧山脈主峰海拔957米是香港地區的最高峰,平原只佔1/4,耕地及池塘佔9.2%,荒山瘦瘠地佔 74.8%。
澳門半島原為小丘陵地帶,平地多為填海而成,占現島面積的一半以上。台灣多山佔全島面積2/3,山脈集中分布在中東部,自東向西有台東、中央、玉山、阿里山等諸列平行山脈。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地區最高峰。香港、澳門同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微冷乾燥,春秋短兩季不明顯。
台灣中部被北回歸線橫穿,全島屬於亞熱帶—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多風。香港、澳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其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 兼容英國、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榮文化——中西文化。
香港、澳門現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跡,建築物大都具有「以中為主,英葡結合」的特色。台灣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除島上的當地居民外,大部分居民皆來自中國大陸,尤以福建為多。
『貳』 看我國七大旅遊文化區域是哪些
1.黃河中下游旅遊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中華民族發祥地、華夏歷史文明、首都北京元明清古都和現代政治中心、社會主義中國文化風貌等,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客,長期以來一直是海外旅遊者來華旅遊優先選擇的重點和全國最重要的旅遊創匯基地。北京,陝西,山東省國際旅遊熱點是 北京、西安、天津、鄭州、青島、承德等都是年接待海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的重點城市。
2.長江中下游旅遊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海外市場源,主要是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英國,美國和其他西歐,北美。 上海、江蘇、浙江的國際遊客接待量和旅遊創匯均居全國前列,上海、杭州、武漢、長沙、南京蘇州、無錫、黃山、寧波等市每年接待海外遊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
3.華南旅遊區。?語言「,」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省,其中包括一個單一的領域 鄰近我國港澳台地區。主要客源是港澳台同胞、華僑和海外華人,對日本、歐美和東南亞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廣東、福建兩省旅遊外匯收入一直佔中國內地國際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4以上;廣西、海南也都是國際旅遊外匯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省區,每年獲得超過1000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頭,泉州,廈門,福州設在海外遊客, 以及桂林和海口、三亞等10多個城市。
4.西南旅遊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三省一市。名山大川、大熊貓等珍稀動物觀賞、少數民族風情等都是具有國際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對於外國遊客,魅力。 「天府之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等備受港澳台同胞青睞。國外客源市場主要為日、美、英、法以及鄰近的東盟各國,昆明、桂林、重慶、成都等市每年接待海外遊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五。旅遊區東北部。 區。包括地處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是鄰近的俄羅斯、日本、韓國和朝鮮以及港澳台地區,夏季結合避暑,冬季結合觀賞冰燈等。目前遼寧和黑龍江省每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均已超過1億美元,大連,沉陽,哈爾濱,誰是延邊朝鮮民族超過1000萬次撥入外國遊客人數。 6.西北旅遊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寧夏一省三區,草原、沙漠、冰川自然奇觀,少數民族風情,「絲綢古道」遺址等構成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有日本、美、英、法等歐美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鄰國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在伊斯蘭國家旅遊業的迅速增長。 內蒙古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當地的國際旅遊業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7.青藏旅遊區。遊客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文化觀光、科學考察、生態、探險等專項旅遊受到歡迎。
『叄』 旅遊文化屬性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旅遊文化屬性
從邏輯上說, 既然旅遊活動本身具有文化性, 那麼, 作為旅遊對象的旅遊資源和作為旅遊消費對象的旅遊產品也必然具有文化屬性, 但這種邏輯結論似乎說服力不強, 因此, 我們還試圖從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特徵方面入手, 來進一步分析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文化性及其表現。
我們知道, 在旅遊學中最常用的分類法是按成因、屬性將旅遊資源分成人文旅遊資源和自然旅遊資源兩種。但無論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資源, 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旅遊資源、成為人們旅遊的對象,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們能夠「使遊人獲得知識和美感, 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與樂趣, 這便是旅遊資源的文化屬性的具體表現」。例如高山峻嶺令人感到雄偉壯觀, 江河湖海使人心情奔放, 森林草原給人濃郁幽靜的感受, 植物園、動物園、科學館向人們揭示自然的奧秘, 博物館、文物古跡則給人以教育或提供科學研究資料等等。可以說, 任何沒有文化內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為旅遊資源, 人類社會中任何資源都不如旅遊資源具有那樣顯著的文化屬性。
當然, 對於不同旅遊者來說, 對旅遊文化內涵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這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每一種具體的旅遊資源所蘊涵的文化深度和豐富程度不同; 二是每一個具體的旅遊者因受教育程度、生活閱歷、文化素質和職業的不同對文化內涵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因為如此, 旅遊活動的文化表現和文化影響及文化關系才有了不同的特徵:
1. 東道文化對客源文化的影響會因旅遊者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程度, 甚至會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顯著差異;
2. 即使是產生於同一客源文化背景下的旅遊者也會因自身的差異而對東道社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影響, 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差異;
3. 東道文化與客源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受制於兩種文化的差異程度和價值取向。東道文化與不同的客源文化交流、融合會形成不同特徵的旅遊文化;
4. 東道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源文化( 特別是人文旅遊資源) 、區域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文明等, 它們共同對外來旅遊者產生綜合的文化影響。
『肆』 簡答題:簡述中國內地七大旅遊文化區域。
1.黃河中下游旅遊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中華民族發祥地、華夏歷史文明、首都北京元明清古都和現代政治中心、社會主義中國文化風貌等,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客,長期以來一直是海外旅遊者來華旅遊優先選擇的重點和全國最重要的旅遊創匯基地。北京,陝西,山東省國際旅遊熱點是 北京、西安、天津、鄭州、青島、承德等都是年接待海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的重點城市。
2.長江中下游旅遊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海外市場源,主要是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英國,美國和其他西歐,北美。 上海、江蘇、浙江的國際遊客接待量和旅遊創匯均居全國前列。
3.華南旅遊區。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省,其中包括一個單一的領域 鄰近我國港澳台地區。主要客源是港澳台同胞、華僑和海外華人,對日本、歐美和東南亞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廣東、福建兩省旅遊外匯收入一直佔中國內地國際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4以上;廣西、海南也都是國際旅遊外匯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省區,每年獲得超過1000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頭,泉州,廈門,福州設在海外遊客, 以及桂林和海口、三亞等10多個城市。
4.西南旅遊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三省一市。名山大川、大熊貓等珍稀動物觀賞、少數民族風情等都是具有國際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對於外國遊客,魅力。 「天府之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等備受港澳台同胞青睞。國外客源市場主要為日、美、英、法以及鄰近的東盟各國,昆明、桂林、重慶、成都等市每年接待海外遊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
5.東北旅遊區。包括地處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是鄰近的俄羅斯、日本、韓國和朝鮮以及港澳台地區,夏季結合避暑,冬季結合觀賞冰燈等。目前遼寧和黑龍江省每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均已超過1億美元,大連,沉陽,哈爾濱,誰是延邊朝鮮民族超過1000萬次撥入外國遊客人數。
6.西北旅遊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寧夏一省三區,草原、沙漠、冰川自然奇觀,少數民族風情,「絲綢古道」遺址等構成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有日本、美、英、法等歐美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鄰國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在伊斯蘭國家旅遊業的迅速增長。 內蒙古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當地的國際旅遊業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7.青藏旅遊區。遊客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文化觀光、科學考察、生態、探險等專項旅遊受到歡迎。
『伍』 旅遊文化的起源
旅遊,是不以謀生或贏利為目的暫時離開長居地到其他地方停留。這是世界旅遊組織對旅遊的定義。人類旅遊的起源是從1840年托馬斯·庫克創造的從甲地到乙地的游覽開始的,但真正大規模的發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二戰之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一個相對持續穩定的發展和增長期,國際環境的相對穩定,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交通運輸業的發達,帶薪休假制度的產生和興起,使旅遊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從1950年開始,世界旅遊業就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長,1992年,世界國際國內旅遊收入超過了石油、汽車,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但具體到某一個國家,旅遊業在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的同時,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美國、德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旅遊業也很發達,但是西班牙、墨西哥這些國家經濟並不是很發達,可旅遊業卻很發達。西班牙2000年入境遊客達到4820萬人次,居世界第三位。什麼原因呢?這個國家始終把發展旅遊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政府制定的《旅遊法》是相關行業必須遵循的根本大法,自上而下建立了重大事項申報制度,遊客評價、投訴制度,如果屬實,旅遊主管部門予以嚴格處罰,同時旅遊預算支出、基礎設施投資居世界第一位;完善的旅遊設施,優美的旅遊環境,美麗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奠定了它的地位。墨西哥是旅遊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它從90年代初開始,逐漸由政府主導集中決策逐漸轉變為向地方分散決策,其中一個有效做法就是成立了一個由國家旅遊部門、聯邦區域、地方政府和私營旅遊供應商共同出資組成的旅遊促銷理事會,這個理事會是個自治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在客源市場上擴大「墨西哥」品牌的影響,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旅遊產品和旅遊吸引物,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還保證經營者的權益及努力,並積極參與旅遊促銷活動的策劃、實施和評估。
『陸』 什麼是地域旅遊文化
呵呵,你把地域文化和旅遊文化兩個概念混在一起作為一個問題,這就難回答了,也回沒有這種叫法。地域答文化是指某個地區較其他地區具有本地區特色的文化。從政治文化生活的角度來說,地域文化實質上是說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而旅遊文化可以分為傳統旅遊文化和現代旅遊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遊者和旅遊景觀文化;後者則增加了旅遊業文化和文化傳播。地域文化只有通過對外傳播,開放開發和包裝才能形成旅遊文化。
『柒』 簡述齊魯旅遊文化區的主要特徵
作為生活在齊魯大地上的人們的獨特的生存樣態及其表現形態的齊魯文化,屬"中國傳統文化或中的正統派".而山東旅遊呈現出的人文視界正是對中國正統文化的巡禮.本文即依據對文化旅遊的一般理解,從文物古跡,民俗風情,藝術文化三個層面就齊魯文化之於山東旅遊的氤氳化生意義略做述論.
關鍵詞: 齊魯文化,山東民俗,文化旅遊
作者: 程勇,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山東本為地域名稱,但從漢代起就有人用以專指齊魯之地,正式轉成獨立的政區名稱,則是在金代以後的事.明代置山東布政司,清代改稱山東省,由是固定下來.這片遼闊的地域之所以世稱齊魯之邦,則是由於在歷史上曾分屬齊魯兩國.山東不但有海岱湖山的自然勝景,更因齊魯文化的氤氳化生而富藏人文旅遊資源.所謂齊魯文化是有別於中原文化,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的獨立的地域文化體系,也就是生活在山東大地上的人們的獨特的生存樣態及其表現形態.與其他文化體系一樣,齊魯文化也是一個發展著的概念,既有橫向的地域擴展,也有縱向的歷史演進.若以先秦時期齊魯兩國的方國文化為標尺,可將貫通古今的山東地域文化概分為先齊魯方國文化,齊魯方國文化與後齊魯方國文化,其中自有一脈相傳的精神氣質.若依照楊向奎先生所說:"在中國歷史上,齊魯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正統派",則山東旅遊呈現出的人文視界也便是對中國正統文化的巡禮.下面就依據對文化旅遊的一般理解,從文物古跡,民俗風情,藝術文化三個層面就齊魯文化之於山東旅遊的氤氳化生意義略做述論.
一
作為特定文化精神的凝結,載體和象徵,滿載著歷史滄桑的文物古跡構成文化旅遊的基礎性層面.在山東遼闊的地域上,文物,遺址,史跡,古建築星羅棋布,展現著齊魯文化的精神氣質,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從而成為中國文化旅遊的勝地.
齊魯文化可遠溯至四五十萬年前與北京人同時的沂源猿人,並在山東境內形成從沂沭舊石器文化以迄岳石文化這樣一個國內罕見的完整的史前文化譜系,古文化遺址遍布各地.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考古發掘已經給我們展現出這一遠古文化的輝煌燦爛,大量的古人類化石,舊石器,細石器,青銅器文化遺存無聲地訴說著歷史的進程,而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時期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的陶器,石器,玉器,以及文字和夯築技術的率先發明,無不昭示著遠古時代山東人的智慧,影響及於黃河中游,江漢,長江中下游,遼東,冀北以至粵北地區.在山東,更有傳說中的古老部落,主要有兩個系統.一是居住在山東南部和西南部的傳說中黃帝,炎帝和顓頊帝的後裔,構成諸夏族;一是太皞(又號伏羲氏)和少皞(或作少昊)後裔的東夷族.傳說舜生於諸城,皋陶生於曲阜,而大禹治水的活動,也主要集中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地區.對於這些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首領,英雄與聖王的想像與紀念,不僅深植於齊魯文化的觀念層,孳生出諸多民俗節慶典禮,其物質性表現也構成山東旅遊的一個主題,齊魯風物因此沾溉神聖氣韻.今天,在博物館中徜徉,在文化遺址上信步,凝神諦聽那些文物傳達的歷史脈動,我們彷彿可以超邁時空的阻隔,得與中華民族的古老身影親切照面.倘去濟南千佛山瞻仰舜王廟,到曲阜城東憑吊少昊陵,撫今追昔,基於華夏民族想像性認同的根源性的存在感也便會油然而生.
公元前11世紀,周王為控制殷商舊部,封太公望於營丘,建國為齊,以臨淄為中心,轄域包括今魯東,魯中,魯北,魯西;封周公旦於殷人的發祥地奄,建邦稱魯,以曲阜為中心,轄域包括今泰安,新泰,泗水,兗州一帶.兩國以泰山為界,地理不同,風俗各異.因此,雖然都以東夷文化,商文化,周文化為源頭,齊魯兩國卻分別發展出功利型與倫理型或可說是智者型與仁者型的方國地域文化.雖然先秦時山東地域內還存在著邾,滕,薛等古國,齊魯實際是東方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因此可以說大致以泰山為界,齊魯兩國將山東切割為兩大政治板塊,構成兩大文化區域,流風余韻,澤及後世.
齊魯古都遺址迄今猶存,兩國長達八九百年的歷史更是遺留下極為豐富的文物史跡.考古發掘已經探明,齊魯故城皆規模宏大,交通便利,功能完備,銅鐵冶煉與制陶制骨的作坊遺址尚存,城牆的斷壁殘垣迤邐可辨,宮觀古台痕跡依稀,故城內外墓冢累累.參觀古都遺址,你盡可想像臨淄"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史記·蘇秦列傳》)的繁華,體味依循周禮"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周禮·考工記·匠人》)定製的魯城布局所象徵的庄嚴秩序,設計的精巧與施工的精良使人不能不驚佩祖先們的聰明才智.你甚至可以沿著東周殉馬坑,漢畫像石,陶舞俑等文物古跡所指示的方向,去遙想古人的生存樣態,他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構成了怎樣絢麗多姿的生活世界.你還可以登臨膠州穆陵雄關的齊長城遺址,濟南北郊鞌之戰的戰場馬鞍山,華不注山,前往莘縣的馬陵道古戰場,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的平度即墨古城,尋訪那些著名戰役的遺跡,於殘陽斜照時感慨歷史行進的慘烈悲壯;你也可以在春光明媚之日登臨曲阜的尼山,舞雩台,虔敬地瞻仰孔子的闕里故宅,和他帶領學生習武的矍相圃,講習詩禮的杏壇,以及顏回居住的陋巷故址,鄒城的孟母三遷處,優入聖域,探詢儒門聖哲的生命歷程與文化傳承,在鄒城嶧山的孔子小魯處,泰山的孔子登臨小天下處,放眼四望,體味一代哲人的寬廣胸襟與心靈境界.於是,往聖先賢的音容笑貌,平民百姓的生活百態,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縱橫議論,古戰場上的烽火硝煙,金戈鐵馬,便都在穿越時空隔閡的知識意義追尋和情感體驗中浮現出來.
『捌』 中國旅遊文化的特點
一、集合性(形態的多樣性與消費的廣泛性)
二、繼承性(歷史繼承性和演進性)
三、民族性(旅遊文化的民族特徵)
四、區域性(旅遊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
如果想要全一些的,就按照我告訴你的網址自己去看吧!
『玖』 根據中國各地的區位特徵可組合為哪些特色各異的旅遊區域
根據我國各地的區位特徵、資源特色和旅遊業發展方向的共性與個性,我國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可組合為10個特色各異的旅遊區域。1.京津冀旅遊區本區以北京為中心,包括天津、河北,共三省市。本區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將古都風貌與現代都市融為一體,是國內外遊客最多的地區之一
2.東北旅遊區本區位於我國東北部,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本區沃野千里,交通發達,氣候濕潤,林木特產豐富。冰雪氣候、濱海風光、山川湖泊、火山奇景、特有動物、極光與極晝現象等,構成了以北國風光為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以清朝前期滿族文化遺存為代表的歷史文物及以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為代表的少數民俗風情,則構成了本區別具一格的人文旅遊資源
3.華北旅遊區本區包括山西、山東、陝西、河南四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文化古跡遍布。從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商城殷墟到抗日戰爭聖地,數千年歷史在這里演繹。有三大古都、兩大石窟,五嶽名山有三居此,歷史文化名城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4.華東旅遊區本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和浙江省。本區景色秀美,風光旖旎,以都市風光、古典園林、吳越文化及湖光山色吸引國內外遊客,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旅遊區之一
5.華中旅遊區本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位於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上游地區,是全國唯一既不靠海又無陸地國境線的旅遊區。旅遊資源兼有山、河、湖之勝,歷史文化悠久,蜀荊湘楚文化濃郁,文化古跡頗豐
6.華南旅遊區本區包括福建、廣東和海南三省,位於我國最南端。本區具有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山海風光,是我國冬季的避寒勝地,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達,是海外遊客的主要入境口岸區,旅遊業發展優勢突出
7.西南旅遊區本區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和雲南省,位於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東側。區內岩溶景觀發育典型,分布廣泛,熱帶和亞熱帶高山、高原及峽谷風光獨特,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特點突出。本區是我國旅遊業發展較為重要的一個區域
8.西北旅遊區本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本區古文化遺存豐富,沙漠、草原景觀典型,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風情,無不令人神往
9.青藏旅遊區本區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高原上獨特的冰雪世界、高寒草原、湖泊熱泉,以及高原、高山峽谷和原始森林等構成奇異的自然旅遊資源,具有原始色彩的藏族風情、文化與建築又構成神秘的人文旅遊資源
10.港澳台旅遊區本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地處我國南部亞熱帶、熱帶地區,面對廣闊海洋,背靠祖國大陸,在行政管理體制上具有特殊性。除台灣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外,香港和澳門地域狹小,旅遊資源貧乏,但其憑借各自優越的條件,旅遊業獨具特色。
『拾』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10)區域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