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旅遊文化與傳播

旅遊文化與傳播

發布時間: 2020-12-07 08:23:10

1. 為什麼旅遊會讓文化傳播為什麼旅遊會能保護文化為什麼旅遊能使文化發展

旅遊是一種傳播文化的方式,遊人到達這個地方可以將自己國家的文化帶到這個回地方,從而答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古代就有很多例子啦,比如鄭和下西洋,鑒真和尚去日本傳經;去別的地方旅遊傳播了本民族的文化,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旅遊能讓兩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得到交流,豐富了各自的文化,從而發展了文化。

2. 傳播在旅遊業的實際應用

試論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旅遊傳播

[關鍵詞]:旅遊 傳播 特殊性 可持續發展

[內容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題是旅遊傳播,探討了旅遊傳播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的理論依據和 現實意義,闡述了旅遊傳播的四大功能,並提出了實現有效旅遊傳播的原則和方法。從傳播學角度研 究旅遊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試圖對旅遊行為進行一種新的審視,探索其中的規律,來觀照現實的 旅遊學實踐。

[關鍵詞] 旅遊;傳播;特殊性;可持續發展

美國作家亨德里克·房龍在《寬容》①一書的開篇塑造 了一個孤獨的旅遊者的形象。在自由本質的驅使下,旅遊 者超越部落所居的無名山谷,走到山外,找到一條通向更 美好家園的大道。這位勇敢的漫遊者,向部落成員道出了 山外世界的真相,為部落成員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指明了方 向。若干年後,無名山谷遇到乾旱,人們沿著這位先驅者 的道路,走出了原始家園,獲得了新生。

我們在專注於漫遊者的勇敢與冒險的同時,應該發現 這樣一個現象:如果漫遊者不向山谷的居民傳播山外的信 息,如果沒有漫遊者一路留下出山的記號,無知山谷的人 們早已餓死,這個家園的文明也將永遠無法傳承下來。

所以,在漫遊者的旅遊途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特殊的 話語:傳播。人類的文明需要依靠傳播活動來繼承和發展。 而旅遊,由於其本身所固有的傳播性,客觀上決定了它是 一種非常特殊的傳播活動。

一、旅遊傳播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活動

(一)首先,我們從定義出發,看一下旅遊與傳播如何 達成一致

1.什麼是旅遊?

《國家科學辭典》解釋「旅遊」為:暫時離開自己的居 住地,為了滿足生活、文化的需求,或各種各樣的願望, 而做出的短期暫時的運動或逗留在異地的人和人的交往。 這里「異地」、「需求」、「交往」成為對旅遊高度概括性的 解釋。

旅遊活動是作為旅遊者的「人」的活動,是人們為追 求自身發展的需要而親自前往異國他鄉的活動。從本質上 講,這是人類對精神自由的一種渴望,是一種打破陳規、 探求新知的追求。文化的差異性和生活的異質性是旅遊的 生命,沒有「異」,就沒有旅遊需求。人們不滿足於現狀, 希望能夠從「異」地他鄉、「異」族文化、「異」性環境中 尋找到能滿足自身需求的東西,這就是旅遊的本質。對更 大空間的渴望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是人類高尚的追求。

2.什麼是傳播?

傳播是人類交流信息的一種社會性的行為,是人與人 之間、人與他們所屬的群體、組織和社會之間,通過有意 義的符號所進行的信息傳播、接受與反饋行為的總稱。②簡 言之,傳播就是人與人之間信息的傳遞與分享,是一種共 享信息的過程。

那麼人為什麼要進行傳播活動呢?很明顯,是為了社 會成員共同協作,從事生產活動的需要,也是人們為了交 流思想、圖生存求進步的需要。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個主要因素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溝 通和擴散。沒有傳播,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無 法溝通,無法發生關聯,任何行為都無法完成。所以,傳 播的目的是「與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識」,使其能互相溝通、 理解和交流,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至此,我們看到,傳播活動試圖打破信息傳輸的阻障, 使信息的傳遞不斷沖破有限的空間束縛,向外擴張。這從 根本上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兩相比較,可以看出,旅遊與傳播有著本質上的一致 性,即:都是人類對自由空間追尋的方式和手段.是人類 精神解放的過程。這個精神層面上的一致性,使我們尋找 旅遊和傳播的契合點有了可行的依據;而這一個共同點的 發現,又為我們首先提供了一個較為廣闊的理論視野。

在旅遊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文化碰撞和信息交流。 所以從旅遊所具有的傳播性而言,旅遊傳播是一種非常特 殊的傳播方式。

(二)從形式上看,旅遊活動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傳播 過程

旅遊是人們為了休養、娛樂和運動等目的,離開日常 生活范圍所進行的暫時性的地域空間移動。古代稱旅遊為 『觀光」。「觀」就是參觀考察,「光」就是別國或別處的政 教風俗、優秀文化。所以,旅遊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傳播 活動,是知識資訊和情緒資訊的最廣泛的傳習。由於傳播 的雙向性特徵,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 又是信息的發出者。他們在自己原有精神文化的基礎上, 接觸新事物,接受新信息,達到更新知識的目的;同時又把本文化的信息向旅遊目的地傳輸,影響旅遊目的地的發 展。

1.旅遊主體是信息接受者

當旅遊主體(旅遊者)是信息接受者(信宿)時,信 源是豐富的。它不僅包括單一的文化信息、靜態的自然景 物,同時包括了泛化的整個旅遊地的自然和文化。

旅遊即旅行和游覽。「覽」包括汲取知識、陶冶性情、 接受文明。旅遊不僅是一種陶冶,也是文化資訊的收集和 整理。例如:孔子周遊列國,考察各國國情,收集了大量 的人文和自然的資料,集成《論語》;司馬遷遍歷中原大 地,「周覽名山大川與燕趙豪傑交遊」,著成《史記》;酈道 元遍游神州大地,寫成《水經注》;徐霞客更是訪14省 「高而為鳥、險而為猿」覽勝搜奇,著成《徐霞客游記》。 可見旅遊為文人游士提供了吸收資訊的媒介或渠道。

旅遊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活動,其信息源有很大部分是 靜態的自然景觀或文物。在這里,自然雖不是人工製品, 但它一旦被人發現或加以描寫就不是單純的自然物了。正 所謂「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人們 根據其特徵和歷史,注入一定的文化意識,使諸如黃山松、 雨花石等自然物都成了文化信息的承載物。梁思成在《平 郊郊野雜錄》中寫道:「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 {頃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於歌唱時間 上漫不可信的變遷,由溫雅的兒女佳話,到流血成渠的殺 戮……」③可見,這些自然景物也源源不斷地散播著信息。

而在地理學家看來,地方不只是一個自然性的空間概 念,同時也是一個人化的地方,是人與地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響的地方,是「文化景觀」。美國「新文化地理」代表之 一的詹姆斯·鄧肯(James ncan)把文化景觀與書寫文 本、口頭文本並列為人類儲存和傳播知識的三大文本。④獨 特的城街文化、景觀建築、民俗風情等無不傳遞出無窮的 文化信息。

2.旅遊主體又是信息的傳播者

旅遊者不單單是信息的接受者,還是文化的承載者和 傳播者。他承載著他所在國家和地區即客源地的語言、服 裝、行為方式、思想觀念等一系列可見不可見的文化元素 來到異地他鄉。雖然對於個體旅遊者而言,他只不過在旅 游目的地進行短暫的停留、游覽、觀光,但當大量的旅遊 者持續不斷地來到旅遊地時,他們對目的地的影響就不可 忽視了。這種影響從本質上說,是兩種地域文化的碰撞即 旅遊地和客源地文化相遇的結果。⑤旅遊地,特別是著名的 旅遊地,由於所吸引的客源市場的地理分布相對廣泛,要 遇到多種地域文化的交流、溝通和影響。各種信息、文化 對旅遊客體的沖擊力不可小看。

積極方面,旅遊所帶來的信息傳播可以增強當地原有 的價值認同感和文化自尊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 的現代化進程;消極方面,這種傳播結果,會使當地居民 對本地社會價值觀產生懷疑,威脅當地的傳統文化,不利 於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3.旅遊中介體進行著文化傳播的活動

旅遊中介體,又稱旅遊媒體,是指幫助旅遊主體順利 圓滿完成旅遊活動的中介組織,包括向旅遊主體提供各種 服務的旅遊部門和企業。它是旅遊文化傳播的渠道。較為 典型的就是導遊人員的活動。

導遊人員是遊客首先接觸且接觸時間較長的目的地居 民。它連接旅遊主體和旅遊客體,通過口語、手勢等語言 和非語言符號進行傳播活動,是較為典型的人際傳播。通 過導游的介紹和講解,遊客不僅可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 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且能促進不同國度、地域、民族之 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導游服務對各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進行 兼收並蓄,有意無意間傳播著異國、異地文化,是一種廣 泛的文化傳播,促進了旅遊主客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由上論述,我們看到,旅遊這種社會性行為中,個人 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之間,通過文化符號的 傳遞、接受與反饋,完成了信息的傳遞和分享,形成共享 信息的傳播。同時從更本質上看,這種旅遊傳播體現了人 類對精神自由的渴望與追尋。所以,旅遊傳播構成了一種 特殊的傳播活動。

對旅遊傳播這個概念的明確和釐清,使我們確立了這 樣一個理論的切人點,那就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研究旅 游。這一切人點的確立,使我們在對旅遊行為進行一種新 的審視的同時,也力圖找到一種規律,去關照目前實際的 旅遊學實踐。

二、旅遊傳播的社會功能的體現

(一)環境監測功能

旅遊活動是文化與文化之間,人與人之間親身的、直 接的、互動的、即時的交流與傳播,是一種直接接觸的 「真實世界」。在旅遊這樣一個活動平台上,各種文化背景 的人都聚集一堂,為各種文化的溝通提供了機會,促進了 各種文化的發展。

與此同時,旅遊者的進入使當地人開始接觸新語言。 很多人通過與旅遊者在商店、酒吧、公寓交流或交友等非 正式方式學習這些語言。人們還進行觀念上的交流,這涉 及服裝時尚、音樂品位、食品以及對各種其他事物的態度。 甚至,當地人通過與旅遊者的友誼,到旅遊者的國家去訪 問,或找工作,停留很長時間。這不僅使他們對別的國家 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而且使他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自 己的國家和生活方式。

這樣「通過傳播客觀、准確地反映現實社會的真實情 景,了解足以影響社會進程的機遇和威脅」⑥的過程,正是 旅遊傳播環境監測功能的體現。通過這些貫穿旅遊活動始 終的傳播行為,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發展。

所以,旅遊傳播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助推器。它使人們 更清醒地看待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也更全面地了解其文化 及環境。

(二)社會協調功能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動力之源,本土文化的 傳統有著豐富的營養和價值。同樣,旅遊的生命也是文化。 它能增強當地原有的價值認同感和文化自尊感。每個人對長期生活的地方都有一種相對穩定的認同心理。旅遊業發 展後,文化交流使認同感發生變化,使居民對當地自然和 人文景觀的價值有了新的認知,從而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存 地。

例如,西藏是眾多旅遊者心中的聖地。但當地居民有 可能只把它當作普通的生活地,把一切都看得天經地義、 習以為常。旅遊業發展後,大量的旅遊者不斷涌人,使當 地形成一種新的「地方精神」和「地方性」特徵。它向外 界有意無意凸顯著當地獨特的藏域文化,從飲食、衣著、 建築各方面強調自己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一定程度上保護 了當地文化。

旅遊傳播的社會協調功能,就是傳播媒介通過對信息 的選擇、解釋和評論,把社會各個部分整合為一個有機的 整體,並對社會周圍的環境做出有效的回應。⑦通過這種社 會協調,把人們的視線集中到適應當前情況的最重要的事 件和事情上來,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堅持本國或本土文化的 統一,防止外來文化的入侵。

(三)文化傳遞功能

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文化傳遞性。特 別是人文資源,它是人類的歷史遺存,是人類創造的物質 和精神財富。人類在某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社 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遺址、建築、雕塑、壁畫、文學藝 術、偉大工程、陵寢等各種形式遺存下來。通過旅遊活動, 我們就可以從中了解歷史、學習文化。

所以旅遊傳播的文化傳遞功能又稱社會遺產傳遞功能。 它「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促進社會成員共享同一的價值 觀、社會規范和社會文化遺產,從而增強社會的凝聚 力。」⑧因此這也是延續社會傳統、傳播社會經驗與知識的 教育功能。

(四)娛樂功能

隨著文化的發展和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點的增多,人們 越來越重視和喜愛娛樂。世界上最大的主題公園迪斯尼樂 園就是一例。它把卡通的幻景變成了相對真實的世界,人 們確實能從這里得到更多的快樂。同時,迪斯尼樂園還拓 寬了傳播領域。它使米老鼠和唐老鴨不僅僅出現在電視中, 更出現在生活中。它帶給孩子的不只是電視機前的哈哈一 笑,更有親身體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眾所周知,旅遊業是把「吃住行游購娛」六大環節有 機結合起來,向旅遊者提供新型高級消費的行業。⑨娛樂, 是旅遊業不可忽視的精神消費品。在這里,許多旅遊地充 當的就是生產和銷售快樂的角色,他們從客觀上營造了快 樂的氛圍,並向每一個旅遊者傳播著精神愉悅和審美愉悅。 所以,旅遊傳播的娛樂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有效的旅遊傳播的實現

對旅遊傳播功能的討論,其更具現實意義的話題則應 歸結於:如何實現有效的旅遊傳播。所謂「有效」,就是傳 播者的傳播目的在受眾(受傳者或解讀者)身上得到了預 期的反應,取得了期望的效果。一種傳播只有致效,才能 算作是真正的傳播。追求有效傳播是任何傳播者最基本的 目標。⑩

旅遊傳播的目的,就是充分實現人類各民族國家文化 成果的交流與共享,達到旅遊主客體之間的理解和溝通, 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和平的進程。

有效的旅遊傳播,就是要使這些傳播內容能真實地反 映當地文化,滿足旅遊者求新求異的審美需求。

(一)尊重本真,實現有效傳播

旅遊的一大特徵就是親歷性。旅遊傳播的魅力就在於 它使人們走出了媒體創制的虛擬的媒體環境,進入了真實 的環境中。它使人們能親身接觸異質文化。

以世界遺產為例。「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繼承的文 化及自然遺產,它集中了地球上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豐富性 和多樣性,是活的歷史博物館。(11)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世 界遺產地就是上佳的旅遊地。因為它體現了人類進入經濟 發達時期後,所產生的一種高質量回歸自然、回歸歷史的 精神渴求。

例如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 的縣城,是由完整的城牆和街巷、店鋪、民居所組成的大 型古建築群,是這一時期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縣城建築體 系的典型代表。所以,1997年,它被正式確定為「世界文 化遺產」,現已成為人們旅遊的熱點。遺產旅遊熱正是由於 它們保存完好,能真實再現當時當地的自然文化情況。

我們由此不難得出結論:旅遊傳播的有效性首先體現 在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旅遊業的發展不是對當地文化的誤 讀和歪曲。只有尊重本真,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

(二)體現親和,實現有效傳播

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來到異國他鄉,進入一個異質 文化區,勢必發生與異質文化之間無聲的碰撞。所以,恰 到好處的文化傳播與誘導,促進彼此間的理解和溝通,便 是旅遊工作者(旅遊中介體),特別是導游員的職責。

在此,我們提出有效的旅遊傳播應體現親和,正是由 於導游員是民間文化大使,肩負著連通旅遊主客體之間文 化認同感的任務。每個導游員在自己的接待服務中,既向 外國遊客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通過遊客,了解和熟 悉異質文化,從而促進世界各民族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 增進理解與友誼。(12)

這里所說的「親和」,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化、思維、 價值取向等多方面的認同

1.語言溝通是前提。語言作為人類表情達意、交流思 想的根據,在交流中至關重要。一個導游員作為語言傳播 的主導者,要與遊客建立共識領域,保障信息渠道的通暢。 首先必須熟練掌握客源國的語言,同時還應具備該客源國 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風土人情等多方面知識。 只有這樣才能與遊客建立較大的共識領域,與各種經驗范 圍不同的導游對象進行信息傳播和交流。

2.文化溝通。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或民族 的人們,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產生了獨具特 色、相對穩定的文化。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信仰、生活制 度、思維方式、道德規范、價值觀念等。忽視文化差異是 不可取的。例如東方文化要比西方文化更為注重謙虛。東方人說「芬芳的花朵無須自詡,自有人知」,而西方人說 「既得之,則誇示之。」所以,了解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3.思維溝通。世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之所以受到 阻礙,不僅是由於語言的復雜多樣,更是由於思維模式的 差異。當中國人驚呼「十分雄偉」、「難以想像」時,西方 更注重「高多少米」、「由什麼材料做成的」等精確的數據。

總之,我們要有針對性地採取受眾容易接受的手段, 容易理解的思維方式,滿足其心理需求,使旅遊者不僅有 了解的興趣,更有深入理解的興趣。真正理解一地的自然、 人文,理解產生這種文化現象的深層原因、歷史淵源,做 出合理解釋,才能相互尊重、學習、交流和分享。所以旅 游傳播就是為了促成這種深層次的交流和理解,使人們對 異己的文化能作出比較准確的價值批判,進而分享其文化 成果,促進文明進步。

(三)當本真性與親和性沖突時,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 原則

站在旅遊客體開發的角度,我們應「尊重本真」,強調 保護,力求旅遊客體能真實再現當地自然文化原貌,達到 文化傳播的初衷;站在旅遊主體參與旅遊活動的角度,我 們又要「體現親和」,力求能與主體文化相溝通,使其更容 易介入旅遊目的地。問題是,兩者沖撞了怎麼辦?當代表 主客體的兩種文化無法調和或主客體文化有強弱差存在時, 怎麼辦?

我認為,應採取可持續發展的態度,眼光放長遠,思 維應開闊。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全新的發展觀。1987年,世界環境 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報告指 出,「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把發展與環境結合起來,使我們 取得的經濟發展滿足我們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未來子 孫後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

1995年,西班牙「可持續發展旅遊發展會議」通過了 《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憲章》指出:「旅遊具有兩重性。 一方面,旅遊能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加劇 了環境的損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旅遊賴以發展的旅遊 資源是有限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在自然環境方面,旅遊 業作為一種產業,自然會排放廢物污染環境,破壞旅遊資 源和生態平衡。如果污染嚴重,還將導致景觀的消亡和旅 游區的毀滅。

同樣,在文化環境方面,當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或少 數民族地區被開發成旅遊區後,大量的旅遊者涌人,相對 開放的、現代化的強勢文化對當地弱勢文化產生了很大的 沖擊,造成當地文化價值觀的蛻變。而且受到利益驅使, 人們又過分注重對旅遊者的「親和」,致使當地傳統文化過 分遷就於外來文化,使建築,飲食、語言都「外來化」,嚴 重破壞了當地的本土文化或自然風光。

這個時候我們就應關注未來,對弱勢文化進行保護。 因為傳播中的文化流動和信息流動是不平衡的。大規模的、 過度的旅遊活動能在短期內直接沖擊弱勢文化,極有可能 在弱勢文化的自我調節和保護機制未產生作用時就將之擊 垮。所以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我們更應積極加大保護文 化多樣性,特別是保護瀕危少數民族文化,把「保護人類 文化的多樣性與保護自然界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維護生態 環境的多樣性同等看待」。(13)不僅使自然環境得到保護,也 使弱小但珍貴的民族文化得到生存的機會。因為這些都將 成為今後旅遊業經營拓展的資本,以滿足人類不斷攀升的 旅遊需求。

《憲章》還指出: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求旅遊與 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 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使許多國內外旅遊目 的地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被妥善保護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 產是旅遊業的無價資源。如果旅遊業和旅遊者共同擔負保 護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的責任,人類便可能在保護其價值 的同時,將旅遊資源持續利用。

由此可見,發展旅遊,不僅僅只是為了自我享受和滿 足,更應使人們清醒地認識自然,認識文明,認識自我, 最終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共通共融。當然, 這也是整個世界經濟繁榮、文化進步的真正發展目標。

注釋:

① 亨德里克·房龍:《寬容》,三聯書店,1985年9月第1版。

② 張丹陽:《人類文明史·傳播卷·三十日談》,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③ 雨果、歌德:《世界名人漫遊札記》,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④ 唐曉峰:《地理學與人文關懷》,《讀書》,1996年。

⑤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認同的影響》,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7卷2期。

⑥⑦⑧ 吳文虎:《傳播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⑨ 楊桂華:《旅遊資源學》,雲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⑩ 楊保軍:《創制親近性文本:跨文化有效傳播的重要基礎》,《國際新聞界》,2001年。

11 陶偉:《中國「世界遺產」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國旅遊出版社。 12 郭書蘭:《導游原理與實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1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報告1998》,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商學院 郵編:430072)

[責任編輯:姜依文]

3. 旅遊文化,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求大俠答案

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要追溯到唐朝的大泰景教。在唐武宗時期,基督教受佛教牽連,被打壓排斥,在中原地區消失。轉而進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隨後,隨著基督教的傳入,邊疆地區先後興起了「遼」、「西夏」、「金」和「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這些政權都對基督教持寬容態度,而他們也都從落後走向了先進,從弱小發展為強大。
後來,有著將近三分之二受基督教影響的人口的蒙古汗國突然崛起,蒙古汗國的開國皇帝成吉思汗,非常尊重基督徒,他下令創治的蒙古文字,就是由一名基督徒創制的!但元朝的忽必烈更推崇佛教,於是對基督徒和儒士開始冷淡,轉而重用穆斯林和佛教的大喇嘛。
繼承元朝的明朝,起初極端的反對基督教,朱元璋曾經製造過對中國基督徒的大屠殺,以至於在明朝的領土內,不再有活著的基督徒了。一直到明朝末年,基督教再次來華。

繼承明朝的清朝,是一個由來自東北的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他們原本是不認識上帝的民族,但是在進入中原以後,接觸了基督教,年輕的順治皇帝非常尊重基督教,他尊一位叫湯若望的傳教士為「湯瑪法」瑪法即滿語「爺爺」的意思。而順治的兒子康熙皇帝,起初也是很尊重基督教的,他重用很多傳教士,向這些傳教士學習西方的文化和技術。可是因為教會不肯向世俗權力低頭妥協,堅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即使是皇帝,也不能例外。這導致康熙皇帝很不滿意,於是開始動用皇權的權力,打擊教會,使基督教在中國再次衰退。
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所以整個民國時期,基督教都是很被尊重的。

4. 旅遊文化傳播公司 的經營范圍與業務內容

旅遊文化傳播、旅遊宣傳促銷策劃、旅遊會展策劃及招商招展,旅遊回宣傳品、圖答書、畫冊編輯、出版、發行,旅遊影視作品拍攝、製作、發行,旅遊商品開發與銷售,旅遊發展大計研討,旅遊規劃設計,旅遊景區(點)智能化管理系統研發推廣,旅遊企業形象設計、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系統論證以及其它與旅遊文化相關的產業等。

5. 旅遊大類」中的「旅遊管理類」的導游、歷史文化旅遊、旅遊傳媒專業是什麼意思包括酒店管理嗎

當然包括了。主幹課程 《旅遊管理學》、《導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旅專游政策與法規》、《旅行社業屬務》、《旅行社管理》、《餐飲管理》、《前廳與客房管理》、《模擬與現場導游》、《中國旅遊地理》、《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市場營銷》、《旅遊英語》、《旅遊會計》、《酒店管理學》《旅遊學概論》、《旅遊文化學》、《旅遊資源開發管理》、《景點規劃與管理》、《旅遊安全學》、《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態旅遊》、《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旅遊財務管理》《旅遊項目管理》《旅遊信息系統》等。

6. 旅遊的主體和客體分別是什麼

旅遊主體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旅遊者。是旅遊客體的瀏覽主體。旅遊客客體是指存在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對廣大旅遊者產生引誘力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旅遊客體的旅遊資源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沒有旅遊資源就構成不了現代旅遊活動。

相關介紹: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旅遊主體是文化的負載者和傳播者。旅遊主體負載著原有文化內涵。前往相異的文化空間中進行旅行和游覽,在將原有文化傳播到目的地的同時,也將各地的文化和風俗帶回並傳播回原有文化環境之中。旅遊主體並非是簡單的搬運工。

(6)旅遊文化與傳播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旅遊學界一般認為旅遊客體即旅遊資源,旅遊資源具有作為旅遊客體的基本屬性,但旅遊資源與旅遊客體不能完全劃等號,一切可供旅遊主體游覽的對象才能算旅遊客體,或者說旅遊客體未和旅遊主體發生聯系之前,就不能劃入旅遊資源的范圍。

一部分未經開發的未被人類認識的旅遊資源,只能算是潛在的旅遊資源,不能算旅遊文化中的旅遊客體。旅遊資源學著重研究旅遊資源的形成、特點、分類、范疇、審美,以及旅遊資源的抒發、利用和保護;旅遊文化學則著重研究作為旅遊客體的旅遊資源的類別、特點、歷史范疇及文化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主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客體

7. 旅遊文化的雙向傳播是什麼

  • 文化是旅遊者的基本追求,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旅遊發展離不開文化傳播。無論是專從旅遊文化的實屬踐系統、旅遊方式的制度系統,還是從旅遊心理性格系統、旅遊知識思想系統等來說,文化的要素已全面滲透在旅遊的各個層面,對旅遊的發展的質和量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里所說的文化傳播不只是僅僅與作為一種旅遊方式的「文化旅遊」相對應,它是旅遊發展的一種基本動力、途徑、方法,就此來探討文化要素與旅遊和旅遊業的多層面、多角度的系統關系。

8. 除了大理探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雲南就愛去旅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還有那些單位參與了亞洲民宿的編輯發行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特約合作單位包括:大理市客棧協會,麗江古城區客棧協會,桂林客棧協會,廣東旅遊協會民宿分會,湖南旅遊協會民宿分會,福建省民宿協會,北京旅遊協會民宿分會,四川旅遊協會民宿分會,邁點網,酒店高參,客棧群英匯,番茄來了,開始吧,多彩投,全國各地民宿協會,客棧協會,民宿協會等。
亞洲民宿所推崇的新媒體矩陣的概念是來自於音響傳播概念,這個概念被亞洲民宿的市場總監賀雙全所定義是這樣的,在一定的聲場范圍內,讓所有在場的人都達到聲音大小一致的作用,主要在現代音樂節上使用,材料多數使用矩陣音響。而新媒體矩陣的概念的就是通過新媒體打造的方式,讓不同年齡階段,不同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只要他有媒體使用習慣,無論使用什麼軟體,都可以通過他喜歡和習慣的方式把傳播的概念傳遞出去。現在很多人喜歡使用微信,抖音,微博,還有些人喜歡使用今日頭條,搜狐,網易,鳳凰網,新華網等看新聞和推薦,而新媒體矩陣就是通過不同的平台把相同的概念傳遞出去。亞洲民宿以省級媒體為載體,所有熟悉網路優化的人都應該知道,省級媒體的發布稿件,自帶seo的優化,而且無論是網路的br值還是谷歌pr值都非常的高,可以被很多地方媒體和其他省市的媒體轉發,二次轉發率非常高,而且網路沉澱也非常好。通過亞洲民宿的新媒體矩陣,在兩微一抖,以及其他包括今日頭條,微博,搜狐,鳳凰,簡書等自媒體平台的發酵,可以達到全媒體的全面曝光。官方媒體的中規中矩屬性,有些時候可能不是特別適合旅遊媒體,或者說民宿品牌打造,客棧品牌的打造,通過探索文化也就是亞洲民宿的合作運營方的企業賬號,以自媒體的其他方式,輕松自然的方式打造出亞洲民宿榜等亞洲民宿的宣傳新陣地,這樣就使得民間新媒體矩陣和官方新媒體矩陣相互呼應,打造出亞洲民宿的品牌優勢和宣傳優勢,達到讓民宿品牌無處不在,客棧品牌形象多樣,實現民宿品牌影響力的願望,讓普通消費者在各個層面都可以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民宿和客棧,讓優質的客棧民宿脫穎而出。

9.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9)旅遊文化與傳播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10. 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可以經營旅遊業務嗎

文化傳播有效公司是不具備經營旅遊業務的資格,是不可以經營該項業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