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山西文化和旅遊廳

山西文化和旅遊廳

發布時間: 2020-12-07 17:33:06

1. 山西陽城旅遊業的現狀和陽城旅遊業的發展史

山西陽城旅遊業的現狀和陽城旅遊業的發展史
一、我縣旅遊文化資源家底厚重,開發潛力巨大
濩澤陽城,處於華夏文明北方核心區。數萬年的考古史和4500多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內涵豐富、品位獨特的陽城文化。
——歷史久遠,文化厚重。我縣境內有礁嶢山、索泉嶺和走馬嶺等三處新、舊石器遺址。有關史籍記載:舜曾「漁於鑊澤」,禹曾「導析城至於王屋」,湯曾「禱雨桑林,以觀桑者」,養蠶繅絲的歷史源遠流長。科舉時代曾創造過「十鳳齊鳴、十鳳重鳴」的佳話。陽城先民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遺址和軌跡,廣布城鄉,俯仰兼是。
——名人先賢,燦若星河。從金元至明清,有123人中進士,其中最著名的有明代張居正改革時期的得力助手,歷任戶部、吏部尚書的王國光;清文淵閣大學士,歷任工部、戶部、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一代帝師陳廷敬;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田從典。還有南宋著名畫家蕭照、南明吏部尚書、文學家張慎言,父子武進士璩塘、璩秀璽等。
——文物遺址,星羅棋布。我縣共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6個(海會寺、砥洎城、下交湯帝廟、屯城東岳廟、壽聖寺,開福寺),省級4處,市級10處,縣級47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5個。
——文化遺產,享譽海內。陽城犁鏡製作技藝、陽城琉璃手工工藝和陽城焙面娃娃製作工藝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陽城道情、陽城綿紙、南關扛樁故事、手工製糖、廣禪侯的故事、陽城旱船和陽城褲馬等八項列入省級保護項目。其中,陽城犁鏡曾遠銷東南亞及澳大利亞,陽城琉璃曾進入皇宮紫禁城,陽城焙面娃娃先後獲文化部「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銀獎和省文化廳舉辦的「山西省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金獎。今年2月,又代表山西省赴京參加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此外,還有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堯王東坪選舜王、大禹神斧劈石門、嫘祖養蠶、愚公移山、鬼谷授藝等久遠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
——生物資源,豐富多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梅花鹿,二級保護動物獼猴、大猊(娃娃魚)等生物資源。還有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等。
——山水文化,異彩紛呈。我縣有蟒河、雲蒙山、鰲背山、楊柏大峽谷、銀河峽谷、盤亭大峽谷等自然風光,有小尖山、天壇山、崦山、中華山等文化名山,有鳳棲湖、九女湖、西冶水庫等北方稀缺的湖光山色風光,還有靈泉洞、修真古洞、黑龍洞等神秘洞窟。
豐富的文化資源儲備,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陽城旅遊文化產業豐富內涵、提升品位的重要戰略資源。其中,一些主題文化,不僅是陽城,甚至是全國、乃至世界級的文化瑰寶。
——析城山。是堯舜禹湯和周穆王等聖帝名君的親踐之地,許多古今歷史文化典籍均有記載,現留存於世的北宋徽宗聖旨碑、湯帝行宮碑記、湯帝行宮銘文等珍貴文物,有力地佐證了析城山是華夏雩祭文化的發源地,奠定了其「華夏禱雨第一山」的尊崇地位;析城山還是2.5億年前,歷次地殼運動所形成的、至今仍保存完整、完好的封閉式高山岩溶窪地,即喀斯特地貌,在華北地區獨一無二,在中國也很罕見,具備了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源潛質;析城山還是峨眉派武功創始人之一,東魏鎮南大將軍林時茂避難、修練武功和出家之地,與峨眉派武功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析城山還是160年前我縣王發屯鬧鹽糧、反抗清政府腐朽統治的主要活動區域。析城山還有許多美好的歷史神話和民間傳說,是我縣開發旅遊文化產業非常珍貴、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如能以「大禹治水聖地、商湯禱雨名山」的定位精心打造,必將成為我縣繼皇城相府之後又一個「金字招牌」。
——「一河兩山三峽谷」。「一河」即蟒河,「兩山」即雲蒙山、鰲背山,「三峽谷」即楊柏大峽谷、銀河峽谷、盤亭大峽谷,這些是我縣開發山水旅遊、度假休閑、尋幽探險的主要資源,可作為我縣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撐點。
蟒河,是人和山水親密接觸,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景點,現已完成了一期開發,於今年「五一」對遊客開放。如能在二期開發時,注重「蘭草文化」的挖掘,將會使景點的品位大大提高。

雲蒙山,是俗傳春秋戰國時鬼穀子開壇授藝之地。鬼穀子在此教授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四大名徒,對當時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鬼穀子授藝之地,爭家很多,有待考證,但現在雲蒙山下,卻真實的分布著好多以鬼谷命名的村莊和地名,如穀子洞、斬鬼村、斬鬼坡等。雲蒙山還是陽城極頂,以海拔1951.4米的高度傲視群峰,其山勢雄渾、峰巒交錯、林木蔥茂、曲徑通幽,嵐氣彌漫,雲霧籠罩,以「森林氧吧、休閑旅遊、尋幽探險」的定位進行開發,將成為我縣一個王牌景點。
鰲背山,類型與雲蒙山相似,素有「鰲背山賽過天高」之謂,山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唐支隊殲滅國民黨西府和土匪的主要戰場,具有休閑、探險旅遊和經色旅遊的資源潛質。
楊柏大峽谷,山奇水秀,洞幽林密,峽谷風光在我國北方堪稱一流,可與著名的太行大峽谷、龍潭大峽谷相媲美,也具有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源潛質。同時還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尚書·禹貢》所載大禹治水從「砥柱、析城以至王屋」的主要路徑,還是我國文壇巨匠、人民作家、「山葯蛋派」創始人趙樹理曾經生活、戰斗和從事文學創作的地方,是他的著名小說《靈泉洞》、《李有才板話》的生活原型地和作品原創地,也可以說是「山葯蛋派」的發源地之一。把這些秀美峽谷風光和珍貴人文資源進行同步開發,必將大大提高景區的內涵和品位,大大增加景區的含金量。
銀河峽谷和盤亭大峽谷,地貌奇特,風光秀美,有陽城古八景之一的盤亭列嶂,其獨有的五彩石資源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蘊味,產生了「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
——名相府第。皇城相府和天官王府具有同等的資源品位和開發價值。其中皇城相府經過多年精心打造,在全市旅遊行業獨領風騷,名滿華夏,成為我縣旅遊文化開發的成功範例。天官王府是明萬曆年間政治家、財政家,王國光的府邸,人文底蘊和建築風格堪與皇城相府媲美,如果加以開發,將會成為陽城第二個「皇城相府」。
——清官文化。明成化年間的楊繼宗,因為官清廉而名滿天下,曾任嘉興知府九年,被譽為「天下不愛錢的,只有楊繼宗一人」,他任滿離去時,「郡屬七縣官民攀車挽留,幾百里不絕」。蟒河的「絕蘭碑」,據今已200多年,講述的是清嘉慶年間陽城知縣秦維俊為了百姓的利益,冒著誅九族的危險,上書朝廷,為百姓徹底免除了每年進貢蘭草的苦差,蟒河的百姓皆拍手稱頌,於是自發地為這一清官——秦太老爺立石記之,取名「絕蘭碑」。
——民居文化。砥洎城。是華北地區現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是建築史上稀缺的實物資料。南明吏部尚書張慎言曾為其題詩「但索有窗皆映竹,須教無檻不臨花。日均空翠來湘箔,篆裊青煙出絳紗。」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洪上范家十三院和安陽潘家十三院是南派晉商大院的典型代表。洪上范家十三院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其規模之洪宏大、建築之豪華、人文之厚重,實為罕見。安陽潘家十三院建於清嘉慶年間,設計布局與眾不同,重在實用性,兼顧對稱性,既精美而又獨特。這兩個晉商宅院的建築風格、規模及人方價值絲毫不差於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著名晉商大院。
——紅色文化。我縣是革命老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鄧小平、徐海東等曾在陽城工作和戰斗,留下了上河會議舊址、槍桿會議舊址、町店戰斗舊址等革命遺跡,我縣還是中共晉豫區黨委和八路軍唐支隊的誕生地,這些都是我縣寶貴的紅色旅遊資源
二、我縣旅遊文化產業開局良好,發展空間巨大
陽城旅遊,樂觀地看,三晉知名,全市領先。
2008年,遊客接待量達到90.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455.39萬元,旅遊總收入1.6億元;旅遊企業達到29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到3200多人;旅遊星級賓館和定點飯店10家,床位948支,接待能力達到近千人; 旅遊紀念品開發達到四個系列32個品種。其中,皇城相府,持續投入,景區設施服務不斷完善,已躋身全國著名旅遊景區行列;蟒河景區,也初具規模,恢復開放;析城山景區,開發總體規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最後修訂。其他眾多的景點,如海會寺、九女湖、郭峪城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可以說,我縣旅遊開局不錯,勢頭看好,前途光明。
陽城旅遊,客觀地看,體量不大,魅力不夠。
2008年全縣旅遊收入僅佔全縣GDP的1.57%,旅遊從業人員僅佔全縣勞動就業人員總數的2%;全縣國家A級以上的景區只有1個,日均遊客接待量還沒有突破1萬人的大關,尤其是遊客人均在陽游覽時間沒有超延24小時、48小時這兩個最重要的指數標准,陽城旅遊的總體認知度還停留在「皇城一花獨放」的層面上。其主要表現是:
——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到位。我們還沒有根本上從「一煤獨大」發展經濟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還沒有完全從單純依靠煤炭發展縣域經濟的模式中跳出來。對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的前景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旅遊文化產業在我縣轉型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旅遊文化產業帶動三產服務業強勁發展的巨大作用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旅遊文化產業可以安排成千上萬勞動力長期穩定就近就業的作用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全縣上下沒有形成齊心協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良好氛圍。
——旅遊文化產業整體開發不到位。具體表現為散、亂、小、慢。散就是缺乏宏觀指導,開發格局散,各自為戰,單打獨斗;亂就是開發局面混亂,開發主體混亂、各吹各的調,想怎麼干就怎麼干,甚至破壞了寶貴的旅遊資源,失去了獨特的風格;小就是開發投入小、開發力度小,小打小鬧,沒有氣魄;慢就是反應遲純,行動遲緩,按部就班,開發速度慢。
——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不到位。我們還沒有認識到歷史文化資源在開發旅遊中的重要作用,全縣上下,特別是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思路不夠明晰、工作重點不夠突出,工作成效不夠顯著,使很多國寶級的珍貴文化資源得不到合理的挖掘、開發和利用,有的珍貴文物甚至被偷盜、被破壞。

——旅遊景點與地域文化的結合不到位。旅遊文化產業是一個完美的、科學的結合,旅遊是載體,文化是靈魂,文化可以大大提高旅遊的品位和內涵,把旅遊和文化有機結合,旅遊文化產業才能夠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夠做大做強,做成品牌。如:析城山以商湯禱雨為核心的雩祭文化,體現了古老的民本思想內涵,與當今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古今貫通、一脈相承,具有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資源品位,至今得不到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六福客棧的故事反映了人類追求和平的博愛情懷,同時也是我縣聯系歐美和台灣地區的文化紐帶,至今也未能很好的保護和開發。極具南派晉商建築風格的洪上范家十三院和安陽潘家十三院,其人文價值可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著名晉商大院相提並論,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開發。

陽城旅遊,理性地看,統籌不夠,合力不強。

——推進旅遊文化產業的工作機制不暢。旅遊文化產業關聯度大,影響力強,涉及面廣,牽涉到國土、規劃、林業、環保、交通、電力、通訊、發改、城建、宣傳、教育、文化(文物)等多個部門,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協作和配合,僅靠旅遊局勢單力薄,職能有限,很難擔當起如此艱巨的任務。由於缺乏一個級別高、權力大,協調力強的組織領導機構和令行禁止、順暢有效的工作機制,使我縣旅遊文化產業在方方面面、眾多環節上困難重重、舉步為艱,造成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的混亂局面,延緩了產業鏈的形成和快速健康發展。
——指導全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滯後。我縣至今沒有把旅遊文化作為支柱產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由於缺乏一個指導全局、統馭各方的總體規劃,無法從宏觀層面上對全縣旅遊文化產業進行科學有效的宏觀指導和技術指導,致使我縣各個旅遊景點長期以來劃地為牢、各自為戰、無序開發,使全縣很多優質的旅遊文化資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開發利用,各景區重復性投資、低水平開發、惡性競爭、品位反差巨大。皇城相府風聲水起、熱火朝天,其它景區車馬零落、遊人可數,暴露的正是整體規劃開發不同步的問題。
——對旅遊文化產業的宣傳推介力度不大。旅遊文化產業是眼球經濟,開發初起的包裝、宣傳、推介對促進產業開發和招商引資影響巨大。我縣上下,特別是宣傳、文化、旅遊等相關職能部門,對全縣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沒有精心包裝並通過有效的手段推介出去,使外地人只知皇城,不知陽城。在旅遊文化項目招商的運作上,沒有主動走出去,與國內知名的大開發商和集團公司聯姻結親,使許多有開發前景的旅遊景點和文化產品,由於缺少資金和財力支持而無法開發或半途擱淺。
三、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營造良好氛圍。思想認識是實踐的前提,是行動的先導。要充分認識到旅遊文化產業是越挖越多,越挖越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是無污染、低消耗、產生綠色GDP的產業,是繼煤炭之後,我縣經濟轉型發展必須倚重的又一個支柱產業,是可以帶動三產服務業蓬勃發展,安排大量勞動力長期穩定就業的惠民、富民、安民產業。我們應像抓煤炭那樣狠抓我縣的旅遊文化產業,大打一場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的攻堅戰,變旅遊文化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要在國家級的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上,大力宣傳我縣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要以宣傳、文化、旅遊、文物等部門為責任主體,組織全縣文化人,挖掘我縣的歷史人文資源,並通過舉辦不同形式、高層次的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在國家級學術層面上,奠定我縣諸如「商湯禱雨」、「峨眉派武功源流地之一」等在全國的地位。要在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全縣人民對我縣優秀歷史文化的了解,提高全縣人民的文化素養,達到提升人氣、涵養脈氣、鼓舞士氣的目的。要增強全縣上下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緊迫感、責任感,在全縣營造一個人人關注旅遊文化產業發展、人人支持旅遊文化產業發展、人人參與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2、加強組織領導,創新發展機制。欲興非常之業,必施非常之策,根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必須建立一個權力大、協調力強,能夠統馭全局、督促左右、指揮各方,有利於旅遊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勢組織領導機構,形成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四大班子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全縣上下傾力支持的強大合力。
要創新發展機制,堅持以創新求發展。一是要明確組織領導機構的職責,強化、完善功能,形成有效調動相關部門、社會力量,效率高、合力強的大旅遊工作機制。二是創新投資體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國內外知名旅遊文化產業開發商和我縣國有民營企業投資旅遊文化產業。三是建立旅遊產業發展專項經費,強化財政扶持力度。從財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主要用於旅遊規劃、形象宣傳、公共信息平台、環衛、遊客投訴中心、標識系統、培訓、獎勵等公共服務建設,優化發展基礎和環境。
3、制定總體規劃,突出陽城特色。要搞好全縣旅遊文化產業的總體規劃,重點細化大析城山區域的詳細規劃。要以創建全國旅遊強縣為奮斗目標,以建設4個4A級以上旅遊景點,形成年300萬人的接待能力為重點,制定指導我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性規劃,並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同步實施。在制定規劃時,要注重把握三個方面:一是規劃要突出陽城地域文化特色。對我縣的文化資源科學分類,精挑細選,突出亮點,明確重點,真正把陽城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特有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技術發明、工藝技術等,與景區景點的旅遊開發結合起來,納入統一的開發規劃中。二是做規劃既要請全國知名專家,又要聽取本地文化人的意見。三是規劃要起點高,有前瞻性,要參考旅遊強縣的標准,從而使規劃更切合陽城的實際,更好的服務於全縣旅遊文化發展,更有利於擴大陽城的美譽度、知名度,涵養陽城人文精神。
4、強化精品意識,打造知名品牌。一是整合資源,整體策劃。應著重考慮把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這三個核心景區和周邊的其他景點有效地整合起來做成精品;著重考慮舊縣城文物群的開發,像平遙古城那樣,把舊縣城打造成我縣的精品旅遊景點,要注重對縣城東關舊街現存文物的保護,要劃定紅線,避免在城市規劃、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時對珍貴文物的破壞;二是提升品位,推出精品。我們陽城有些文化遺產,不僅在山西是精品,而且在全國、甚至全世界也是文化瑰寶,這正是我們打造旅遊精品的寶貴的戰略資源。比如:析城山、陽城犁鏡、喬氏琉璃、范家、潘家十三院,還有陽城的禱雨、狩獵、耕織、養蠶等農耕文化等。
5、加大政策扶持,強化政策保障。建議縣委、縣政府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一是景區政策。以創建國家級、世界級旅遊文化景點為目標,制定類似建瓷園區開發中實行的優惠政策。二是開放政策。鼓勵和支持旅遊企業跨行業、跨區域重組,向規模化發展。三是優先政策,優先保證旅遊文化產業的重點工程的文化開發項目。四是優惠政策。在財稅政策方面對旅遊文化開發項目實行優惠,扶持其做大做強。五是獎勵促進政策。對陽城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旅遊企業和企業家進行重獎。
總之,通過全縣上下的努力,力爭在3-5年內把我縣建成全國旅遊強縣,逐步使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我縣國民經濟的新興支柱產業之一,擴大我縣旅遊文化產業在全縣GDP中的份額和比重,增強我縣經濟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真正從戰略上實現我縣經濟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和諧發展。
上下積淀五千年,文化挖掘無窮期,用旅遊文化產業發展陽城,繁榮陽城,打造陽城,讓陽城旅遊文化成為三晉的品牌、全國的品牌、世界的品牌,是時事之所迫,是人民之所望,是我們共同之擔當。

2. 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 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的重要意義

人文旅遊資源是人類創造的、反映各時代、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民情狀況,具有旅遊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據《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它也分為三大類,即古跡與建築類、休閑求知健身類(包括科教文化設施、療養和福利設施、動物園、植物園、公園、體育場館、游樂場所、節慶活動、文藝團體等)和購物類(包括市場與購物中心、著名店鋪、地方產品等)。

3. 山西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山西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很多!
山西旅遊關鍵是找個規模大、信譽好的山西旅行回社跟團!
安全
而且答省錢!
下面是山西友誼國際旅行社旗艦店推薦的山西旅遊景點:
壺口、五台山、恆山、平遙古城、晉城皇城相府、應縣木塔、
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普救寺、綿山、運城死海、
陽泉藏山旅遊區、榆次老城、太行山大峽谷、雲岡石窟、
寧武萬年冰洞、臨汾堯廟、常家莊園、晉祠、蘆芽山、
北武當、黎城黃崖洞、解州關帝廟。

4. 山西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山西24個重點旅遊景點 壺口、五台山、恆山、平遙古城、晉城皇城相府、應縣木塔、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普救寺、綿山、運城死海、陽泉藏山旅遊區、榆次老城、太行山大峽谷、雲岡石窟、寧武萬年冰洞、臨汾堯廟、常家莊園、晉祠、蘆芽山、北武當、黎城黃崖洞、解州關帝廟。 山西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為我們留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國務院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公布了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第一批24座、第二批38座、第三批37座,共計99座,歷史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她們猶如散嵌在祖國大地的顆顆璀璨明珠,散發著奪目的光芒。 國務院公布的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西省共有5座。 大同市: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三,國務院1982年2月8日批准。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北魏前期國都,遼、金時為陪都,稱西京。素為晉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物古跡甚多,有公元453—495年(北魏時期)開鑿的雲岡石窟,以及上下華嚴寺、普化寺、九龍壁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縣: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八,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平遙,從古城內發現的仰韶彩陶文化證明,遠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在此生息。春秋時為晉國中都邑,漢為京陵縣。北魏時平陶縣治,因避諱太武帝名而改平遙縣。平遙城內文物遺址甚多。現存的古城牆,是我國僅存的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始建於西周,明洪武三年擴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城內街巷、居民宅院富有民族特色,以及明代中國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城外雙林寺、鎮國寺以其精美的彩塑聞名中外。 代縣: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四。位於山西省北部。古州代縣是晉北地區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之重鎮,名勝古跡有雁門關、邊靖樓、阿育王塔、楊家祠堂、趙杲觀等。歷史上陳子昂、李白、王昌齡、王維、李賀,范仲淹、元好問等都曾留下關於代縣名勝古跡的傳世之作。此外,代縣拙中見巧的剪紙藝術,栩栩如生的麵塑製作,精美艷麗的刺綉工藝等民間文化藝術無不光彩奪目,尤其是民間繪畫更為人們所驚嘆。 祁縣: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五。晉中寶地,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定居。現祁縣縣城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祁縣名人輩出,有祁黃羊、王允、溫嶠、溫庭筠、戴廷式等。聞名中外的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的民居精品。祁縣古城滿街的古老店鋪和寺廟,滿城的磚雕石刻,油漆彩繪,古色古香。古籍藏書,歷史文物,民間藝術豐富多彩。祁縣秧歌源遠流長,元宵社火喜聞樂見,臘塑、麵塑、剪紙維妙維肖,都充分體現了古老的黃河文化在祁縣的深厚積沉。 新絳縣: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三,國務院1994年1月4日批准。晉南商城,自北魏始設州置郡,是山西南部有名的古城和商賈之地,集隋、唐、宋、元、明、清文物於一城,主要有絳守居園池、絳州大堂、龍興寺內室塔等。保存完好的《絳帖》,系全國四大名帖之一。此外還有絳州鼓樓、鍾樓、樂樓、稷益廟壁畫。新絳人傑地靈,荀子、王之渙、高克明、李毓秀等也都誕生在這里。 山西省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大同、太原

5. 跪求一片論文,題目是:山西的旅遊景點介紹與推廣。。。。

山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文物遺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據統計,山西現有遼、金代以前的木構建築佔到全國同類建築的72.6%,有分布於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跡35001)余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兩千年以上的歷史都城118處。近年來,山西省在盤活這些寶貴的資源,變資源為旅遊產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和影響力。但同時也日益凸顯出旅遊景觀與文化脫節、景觀文化建設遠遠滯後於景觀設施建設的問題,重景觀輕文化、有景觀缺文化、好景觀差文化的現象較為普遍,即使一些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旅遊景觀,也還處在靠有形資源作為賣點的初級階段,遠遠沒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關系山西歷史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擬就相關內容作一探討。
一、加強景觀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提升山西省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眾所周知,當前旅遊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山西旅遊業的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競爭階段:
第一階段是項目競爭。改革開放,百業振興。作為對傳統中國人十分陌生的旅遊產業也順勢而生。在這個階段中,誰能夠率先開辟出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誰就能夠吸引遊客的眼球。因此,這一階段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你無我有」。只要哪個地方能拿得出像樣的旅遊項目,它就有競爭力。
第二階段是廣告競爭。人們開始認識到旅遊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新興產業,於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資源的地方紛紛將資源開發為旅遊景觀,沒有資源的地方也想方設法開辟人造景觀作為旅遊之用。在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後,每個地方都有了初具規模的旅遊項目。為了爭奪客源,各地不惜工本造勢宣傳,旅遊市場的競爭發展為廣告競爭。這一階段的特點也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你有我響」。大家都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旅遊產品,但是哪家的廣告刺激,宣傳到位,它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階段是文化競爭。隨著旅遊市場的日趨成熟,參與旅遊而且見多識廣的遊客愈來愈多。以往單憑廣告宣傳的做法已經不足以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旅遊市場的競爭又上升到一個新階段即文化競爭。這一階段的特點同樣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你響我特」。景觀的獨特文化在旅遊市場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成為決定一個地方旅遊產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為在景觀硬體條件基本定型的情況下,誰能夠在彈性空間較大的景觀文化建設方面出奇創新,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制高點,把握主動權。
(二)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防止山西旅遊景觀趨同化的迫切需要。
旅遊景觀的生命力在於個性化。沒有個性特徵或失去個性特徵的景觀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然而就山西情況看,一些旅遊景觀正自覺不自覺地走人趨同化甚至雷同化的誤區。以民宅大院為例,僅晉中地區就有已經開放或正在開發的大院十餘處。幾座先行一步的大院,從宣傳推介、布局陳設到經營運作幾乎都一模一樣,甚至每個大院都有一句共同的解說詞:「皇城看故宮,民宅看x家。」這種趨同思維不僅未能擴大景觀的知名度,反而讓遊客生出許多疑問。筆者就不止一次被外地朋友問到,你們山西這么多大院,各家都有哪些主要特色?事實上每座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倘若能把這些特質提煉並展示出來,將形成豐富多彩、優勢互補的大院文化。目前這種只重相互模仿,不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使旅遊景觀的生路越走越窄。
打造個性化旅遊景觀的關鍵不在硬要素而在軟要素。所謂硬要素,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景觀物質要件,這方面只要有實力就可以多投入多產出,你有我有全都有。所謂軟要素,就是附著在景觀之外,滲透於景觀之中的一種氛圍,一種精神,概言之就是景觀文化。景觀的硬體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觀文化卻是不可復制的。
經驗證明,景觀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文化而不在硬構件。尤其是處在同一區域同一類型的旅遊景觀,很難單純依靠外部形態給人以永久印象。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既是旅遊市場多樣化的客觀需要,也是景觀群體走出趨同誤區的根本出路。旅遊景觀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在營造景觀文化上下工夫。
(三)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是保存和延續歷史文化遺產的迫切需要。
2004年10月,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平遙古城牆突然發生大面積倒塌事故,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並由此引發對歷史遺產生存狀態和經營方式的反思爭鳴。從景觀文化角度講,平遙古城牆的遭遇至少帶給我們如下兩點啟示:一是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當我們將其變現為文化資本時,一定要格守適可而止的原則。如果過度開發,甚至將歷史遺留當做「搖錢樹」,將會過早地失去我們對子孫後代進行歷史文化教育的寶貴場所。二是歷史遺產也是有生命的客觀存在,需要給以人性化的尊重和保護。否則,再有生命力的景觀也會在滾滾紅塵中毀滅或夭折。因此,加強景觀文化建設本質上是營造有利於景觀的生存發展環境,是保持和延續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有效舉措,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二、景觀文化的基本內涵
文化是一個沒有統一界定的概念,學術界關於文化的定義有數百種之多。但就其本質而言,一般認為: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創造性活動的產物,是人把人性加於自然之上,從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結果。
所謂景觀文化,是指人們在與景觀長期互動的實踐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與該景觀相適應的精神觀念,並把這種觀念具體地體現在景觀建設、維護和適度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之中。
在一個具體的旅遊景觀中,景觀文化大致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景觀的歷史淵源。任何人文景觀都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是時代的文化符號。一處景觀常常記錄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象徵和代表著一種意義和價值。景觀因為附著的歷史人文價值而有意義,而富有生機和活力,失去歷史人文價值的景觀將變得毫無存在的必要。景觀的歷史人文價值是發展變化的,景觀文化的內涵首先在於發現、保存和豐富這種意義和價值。
(二)景觀的代表符號。景觀是某種意義和理念的載體,這種理念和意義是通過一系列外在符號表現出來的。這里所說的符號是一個廣義概念,具體說就是景觀的物質存在,如景觀的樓台庭院、楹聯銘賦、字畫碑刻乃至布局陳設等等,都可看作是一個個具體符號,正是這些符號構成了景觀的固態文化內涵。
(三)景觀的獨特儀式和活動。作為旅遊景觀,僅有固態文化符號是遠遠不夠的。現代遊客希望在特定景觀看到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獨特儀式和活動。比如,在晉城皇城相府舉行的皇帝人城儀式,在平遙古縣衙演義的縣官斷案場景,還有一些旅遊景觀開發的民俗表演項目,都是為遊客所喜聞樂見的景觀活態文化內容。
(四)景觀團隊的人文素養和行為規范。旅遊景觀是由具體的人群經營管理的,景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景觀團隊的經營理念和精神風貌來體現的。俗話說,「看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人們對一個景觀的認識同樣如此,不僅要看該景觀向社會怎樣宣傳、怎樣承諾,更重要的是看經營景觀的團隊怎樣去做。這就需要景觀全體員工在為遊客服務中體現出一定的素養和文化內涵,讓社會公眾從中感受到該景觀的優秀文化。
三、景觀文化的一般要素
要素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觀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有形環境。有形環境是構成景觀文化的基礎因素。如果沒有看得見摸得到的景觀實體為依託,景觀文化就無從談起。景觀的有形環境包括兩大內容:一是內部環境。主要是景觀的建築、文物、設施等。二是外部環境,主要是景區的外部氛圍。以山西情況看,眼下絕大多數旅遊景觀的內部環境是說得過去的,問題是外部環境不盡人意。比如在有的景區,遊客一下車就遭到各種促銷者的圍追堵截、死纏硬磨,使景觀形象在遊客心目中大打折扣。
(二)符號系統。西方學者懷特指出:「『符號』可以定義為使用者賦予意義或價值的事物。」因此,符號的應用便是文化的產生和存在。「全部文化(文明)依賴於符號。正是由於符號能力的產生和運用才使得文化得以產生和存在;正是由於符號的使用才使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沒有符號,就沒有文化。」按照這一理論,我們可以把景觀文化歸結為由一系列符號組成的系統。具體講又分為兩個子要素:一是固定符號,即遊客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和分享其價值或意義的物化標識。二是流動符號,如景觀紀念品、名信片、地圖冊等可供遊客攜帶的文化標識。坦率講,山西目前還遠沒有形成擁有完整符號系統的旅遊景觀,符號要素是每一處景觀都需要認真補課的項目。
(三)閱聽文本。作為景觀文化的要素內容,閱聽文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視覺文本,二是聽覺文本,三是網路文本。視覺文本包括向公眾開放的景點和實物,引導遊客進行游覽和欣賞的方式,以及組織遊客參與的各種儀式和活動。聽覺文本包括解說詞、現場答疑、背景聲樂等。網路文本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將景觀信息數字化、動態化。好的閱聽文本,能夠反映景觀全貌,幫助公眾識讀理解景觀文化符號的意義和價值,帶給遊客以全方位美的享受和記憶。山西絕大多數旅遊景觀,目前還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閱聽文本,尚處在建築加導游的初級閱聽層面,無法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閱聽需求,這也是我們急需彌補和完善的。
(四)導游團隊。「旅遊旅遊全靠導游。」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導游在景觀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實上,導游是景觀的靈魂,有什麼樣的導游就會把什麼樣的景觀文化帶給公眾。前不久,筆者去擁有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桂冠的五夷山參觀考察,景區的九曲溪竹排導游給大家留下了難忘印象。在近兩個小時的水上游覽過程中,導游逢景必講,每問必答,而且將每處景點的意義和價值與當今社會生活相聯系,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據了解,五夷山風景區為了將竹排游這一黃金項目做大做強,專門舉辦旅遊專業班,從畢業生中挑選年輕力壯而又善於表達的男女青年擔任排工兼導游,通過他們的沿途解說擴大景區的知名度。「五夷奇秀甲東南」固然是大自然的造化,但也是與景區有一支高素質的導游隊伍分不開的。事實說明,導游團隊是景觀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人文關懷。旅遊景觀是特殊的人文活動場所,人文關懷在景觀文化建設中佔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旅遊景觀的人文關懷具體說就是八個字:安全、便利、誠信、兼顧。所謂安全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強化遊客的安全意識,同時做好公共危機的處置預案。所謂便利就是要在景觀游戲規則和服務設施上,最大限度地方便遊客。所謂誠信就是要千方百計兌現承諾,盡最大努力滿足遊客方方面面的正當需求。所謂兼顧就是對待貴賓和群眾、團體和散客要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
四、加強景觀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
認識景觀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內涵,目的是要解決如何加強旅遊景觀文化建設的問題。就山西而言,當前主要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樹立景觀文化意識。旅遊產業也是文化生產力,這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目前,許多地方嘗到了發展旅遊經濟的甜頭,捨得在旅遊景觀建設上花工夫、下本錢,但還沒有對旅遊景觀文化建設問題引起應有重視。殊不知,旅遊產品經濟價值的主要部分不在於物質性價值,而在於文化審美價值。不重視景觀文化的開發利用,就不能產生持久的旅遊資本,在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是有深刻教訓的。如果真正重視旅遊經濟,就必須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景觀文化意識,在具體工作中要像重視景觀建設那樣重視景觀文化建設,做到景觀建設與文化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第二,開展景觀文化研究。景觀文化建設涉及多個學科內容,需要一定的學術理論依據和支撐。目前,山西從事旅遊景區規劃、開發的單位很多,但還沒有專門從事景觀文化研究的機構。有關部門應將旅遊景觀文化項目列人課題規劃,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研究。可以考慮先從全省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觀進行深人細致的調查,從個案人手,診斷景觀文化缺陷,豐富景觀文化內涵,進而提升整個旅遊景觀的社會形象和經濟效益。
第三,制定景觀文化政策。景觀文化建設離不開政策引導。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全省旅遊景觀文化發展綱要,統一景觀文化建設的規范要求,制定相應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獎罰措施。通過總結經驗,選樹樣板,營造景觀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用優秀景觀文化全麵塑造山西旅遊景觀的嶄新形象。
總之,加強旅遊景觀文化建設是一篇事關山西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大文章,也是文化強省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山西在利用獨特的歷史資源優勢打造文化強省戰略和文化產業方面做的有聲有色、可圈可點,加強旅遊景觀文化建設的時機已經成熟,筆者就此問題拋磚引玉,以期引起更加廣泛的關注和更為深人的討論。
5A級景區: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明的藝術寶庫。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雲岡,故取名為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餘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一公里,雲岡石窟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這里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53年(北魏興安二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公元495年,歷時40餘年,加上其餘小窟,先後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餘人,連當時的獅子國(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區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

4A級景區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晉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黃河壺口瀑布 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黃河浪濤激起一團團霧煙雲隨著水霧的升高,煙雲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景色奇麗,有「水底生煙」之說。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彩橋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普救寺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縣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鍾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朴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群。

靈石王家大院旅遊景區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 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 35 公里、介休綿山 4 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 108 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渾源恆山旅遊區 恆山別名常山,位於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揚名國內外。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

解州關帝廟旅遊區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縣衙博物館 位於平遙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佔地約兩萬六千平方米。縣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為衙門、儀門、牌坊、大堂、宅門、二堂、內宅等,並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橫街上。現在縣衙的大堂等建築正在復修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僅為二堂、內宅及二堂右側的耳房等,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門的特徵,氣勢庄嚴。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縣城北面賈村西側,明時有廣濟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漢代種植的大槐樹,枝繁葉茂,樹身數圍高大數丈,蔭遮數畝蒼勁挺拔。大運路縱衷穿其東,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屢遷山西之民於外地,而遷民追多的洪洞與附近地區的移民就在這里集中出走。被遷的移民起程時戀戀不舍,頻頻回首,古大槐樹便成了當時移民門離別時記憶最深的標志。時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依然廣泛流傳著兩句民諺:「問我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漢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乾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如同當年的漢代古槐一樣挺拔。為了紀念古槐,1911年在漢代古槐處建立了一座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別有風格的碑亭。

中國票號博物館 中國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座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芮城縣永樂宮旅遊區 山西芮城的永樂宮是一座道教宮觀,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宮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樂鎮上,這里據(道藏)中有關典籍和宮內碑文記載,是道教「八仙」 之一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氏死後,鄉人將他的故居改為「呂公祠」。金末,呂洞賓的故事越傳越遠,奉祀的人逐漸增多,祠堂便擴充成道觀,後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燒毀。現在的永樂宮是元代修成的。當時全真教領袖邱處機很受朝廷寵信,這一教派又奉呂洞賓為祖師,於是皇帝下令把觀升級為宮。並派河東南北兩路道教提點潘德沖主持營建此宮,用十五年時間,於中統三年(1262)完成主體建築,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畫,施工期前後110多年,幾乎與元朝共始終。明清雖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後,因永樂宮舊址在三門峽水利工程淹沒區內,於是從1959年開始,化了七年功夫,將全部建築和壁畫遷到新址復原保存。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平遙文廟乃中國六最。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中國最大的孔子及儒學先賢塑像群;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中國科舉史展;中國惟一的專業性攝影博物館。

6.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配發的流動圖書車

洪洞縣舉行了「2020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縣圖書館版積極參加,有效利用山權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配發的流動圖書車,將種類豐富的公益文化大餐送進鄉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