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趙李橋鎮的旅遊文化
跨過湘、鄂邊界,便來到赤壁市趙李橋鎮。趙李橋鎮因茶而興。境內有座松峰山,山間古樹蔭蔽,雲霧繚繞,以產松峰綠茶出名。山麓萬畝茶園,千頃碧波,流綠滴翠,茶海綠浪,漫山遍野,正是「得天獨厚,自古天然宜茶」。
鎮區內的洋樓洞,歷史極盛時茶莊二百餘家,人口近四萬,「洞茶」遠銷海內外,成為「中國大茶市」,譽稱「小漢口」。如今洋樓洞還保存著一條湖北省內最長、最為完好的明、清石板街。這條以明清建築為主的古街,隨松峰港曲折逶迤,寬4米,長千餘米,伴有數條丁字小巷。兩邊80餘處古店鋪,深宅大院,石柱木門,青磚青瓦,雕梁畫棟。街面全部以青石鋪設。通向鎮外的青石板路面上可清晰看到條條深槽,這是當年運茶的獨輪「雞公車」留下的車行印跡,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年羊樓洞茶業發展的興盛景況,見證著昔日的喧鬧與繁華。街東南松峰山下,有觀音名泉,水質清澈甘醇,是歷代精製名茶的水源。 趙李橋內的「將軍寺」,是鄂西南知名的古剎。將軍寺始建於唐代,是為紀念趙李橋先仁唐敕忠烈將軍雷萬春而修建的。雷萬春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唐至德年間,隨張巡、許遠鎮守睢陽。唐軍扼守江淮,殲敵十萬餘人,令叛軍聞風喪膽。雷萬春是員猛將,武藝高強,《舊唐書》載張巡「乃遣將雷萬春、南霽雲等領兵戰寧陵北,斬賊將二十,殺萬餘人,投屍於汴,水為不流」,可見其勇猛異常。在睢陽保衛戰中,雷萬春奮力血戰,最後不幸身中六支火箭,身子被燒得炭黑,人卻至死不倒,忠義殉國。叛亂平定後,朝廷感其忠烈,欽封雷萬春為榮祿都督大夫、忠烈將軍,並諭民間立廟祭祀。遇難日,四鄉八里的老百姓都會來將軍寺祭祀。 從唐至今,將軍寺代有興廢,屢毀屢建,毀時斷壁殘垣,滿目瘡痍;興時雄偉壯觀,香火鼎盛。乾隆年間將軍寺廢;道光、咸豐年間,將軍寺又馳名中外;1949年,將軍寺計有三重巍峨大殿,廊柱排列,規模宏大,庄嚴無比;然十年「文革」之亂,又毀之而盪然無存。時至今天,趙李橋鎮重修將軍寺,再現歷史輝煌。新建的將軍寺,距原廟址500米,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雄寶殿、天王殿、將軍殿和說法堂皆巍峨庄嚴,鍾鼓再鳴,香火重光。
⑵ 程集鎮的旅遊文化
程集古鎮地處湖北省監利縣西陲,位於江陵、監利、石首三地交界處,素有「一聲雞鳴聞三縣」之稱,水路上「西進蜀黔,北通漢口」,是監利西部的門戶重鎮。程集鎮所在的監利縣處於江漢平原、洞庭湖兩個凹陷盆地的結合部,歷史上地貌的變遷形成了這個地域眾多的河間窪地和積淤湖泊、河流、湖汊、濕地和萬頃糧田,構成了其自然歷史環境價值最大的特色。程集鎮始建於南宋嘉慶年間(1208-1224),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就在此修建了豪華的離宮——荊台。程集古鎮是江漢平原保存原貌最為完好、保存規模最大、傳遞歷史文化信息最直觀的重要古建築群體。作為保存較為完好的湖北古鎮之一,程集鎮特殊的地理位置,傳統的民俗習慣,為後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跡和傳說,古寺廟、古橋、古墩等古建築遍布全鎮。同時,還保留了老茶館、老酒館、老葯房、剃頭鎮、打鐵鋪等傳統作坊。在80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性特色。古鎮的起址和布局、街道的空間形態,街巷尺度體現了商業、集市在自然條件影響下的功能特點和發展要求,其建築院落構成和建築構件則體現了當地根據氣候特點改善自身居住環境,滿足生產需要的生態性、節能性。由於該地區發達的水陸交通,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商貿碼頭,各地物資集散於此,享有「小漢口」的美譽。因此,商業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行幫文化和酒文化歷史久遠。
程集古鎮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商埠文化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省、市新聞媒體曾多次專題采訪報道過古鎮的建築藝術風格、歷史人文景觀及保護利用等方面的內容。慕名前來參觀游覽的人群逐年成倍增長。「武俠小說之父」金庸先生在其《連城訣》里就多次提到過「程家集」;《槍聲再起》、《老轍》等多部影視劇也把程集古鎮老街作為外景拍攝地。很多歷史、建築、民俗、旅遊等方面的專家到程集進行考察後,認為程集古鎮的民居是「最具湖北特色的商埠建築」。程集古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荊州未來旅遊精品工程的重要景區之一,是荊州至周老紅色旅遊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漢平原打造蜚聲中外旅遊勝地的亮點。由於古建築數量多且歷史歲月相對完整,古鎮在當地的影響與日俱增,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頻繁光臨小鎮開展課題研究,新聞媒體廣泛關注,旅遊前景看好。程集將對全鎮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實施搶救性保護,組辦江漢平原古建築君學術研討會。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高起點做好旅遊策劃和發展規劃,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商品。程集還將增補古鎮建築群旅遊點,達到景區互動。按照策劃先行,規劃發展的原則,完成旅遊策劃和發展規劃。當地還將主辦古鎮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欄,向居民講授古鎮保護的法律課。
⑶ 樊川鎮的文化旅遊
在文化旅遊上突出 古鎮底蘊。樊川古鎮,因水而名,因水而盛。三里長街,一水 中流,從西版南奔向東北權,注入板橋塘。街河兩邊是河房,別有一番情趣:結茅為廬,冬暖夏涼;水榭畫閣,古 色古香;臨軒一嘯,綠雲如涌;冬日圍爐,紅袖添香。有唐代建築「古水 陸寺」、「武當行宮」等眾多廟宇。僅水陸禪 寺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及禪房 百餘間,香火鼎盛千載。樊川鎮正在修建古水陸寺和大悲禪寺,力求「修舊如舊」,著力恢復古鎮風貌。積極推廣傳統風味 小吃「樊川小肚和豬頭肉」,發展飲食文化,從而挖掘古鎮的人文內涵,打造優美的人居環境,以此吸引眾多商家到樊川這片 投資興業的熱土,共品千年古鎮的深深底蘊,共享「小小樊汊賽揚州」的輝煌。
⑷ 雲陽鎮的旅遊資源
雲陽鎮地處南陽市北大門,南召縣東大門,素有宛北名鎮、中州重鎮之稱,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五星級城鎮」之一。
旅遊資源豐富,鎮區內九里山,古稱韓信山,因韓信曾屯兵於山巔而得名;杏花山因「南召猿人」而聞名,猿人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鹿鳴山區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古南召八大景之一,素有「鹿鳴聳翠」之譽;興陽觀聞名河南。
興陽觀:在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臨宛襄平原,有一歷史悠久之處--南召縣。此地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並有丹霞寺、興陽觀、文廟、商鵲廟、華陽宮、樊梨花寨、張三豐故里等許多古文化遺址,其中較為完整地揭示了當地歷史文化古樸遺韻的就是興陽觀。興陽觀原名南石廟,位於南召縣雲陽鎮西南一華里處。廟觀三面環山,一方臨水,碧瓦紅牆,森嚴威整,是宛洛大道上的著名道觀。興陽觀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現存的八大古跡、十大勝景,包括南天門、朝天閣、靈霄寶殿、仙人橋、老母洞、地府世界、無極宮、太清宮、閻羅寶殿、太和宮、關公殿、八仙過海、包公祠、文公堂、二十四寺等經過南召道教協會孟興坤會長及前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建成規模,現正在成為香客遊人避暑療養、游覽觀光之勝地。
興陽觀於1989年6月由政府宗教部門開放。興陽觀為弘揚道教文化,傳播道教精髓,發展道教事業,在政府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舉辦了道教文化學習班、道教音樂學習班、道教政策學習班,已成為周邊地區及豫北地區道教的發源地,並培養了大量的道教人才。早在1990年就開始先後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模範宮觀」等光榮稱號。1993年就被中國道教協會評為「全國先進集體」。興陽觀所收藏的獎牌、證書等不勝枚舉。興陽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祈福宗教活動及每年十月初八的廟會,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一個經貿盛會,受到政府的一致好評。
⑸ 城東鎮的旅遊文化
得勝湖位於興化城東6公里,方圓20平方公里。南北兩側分別鑲嵌著滾滾東去的車路河和白塗河,湖東口、蘆洲、城東鎮、沈溝村和王橫、湖北庄等幾個較大的村莊,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星散在湖的四周。
得勝湖度假區項目區域規劃20平方公里,總投資額11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財富文化旅遊景區、平安文化旅遊區、一千零一夜兒童數字主題樂園等,建成後努力實現年接待遊客量500萬人次以上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財富宮」具有會議、祭拜、會展、演藝、住宿、消費等六大主題功能。
「財富老街」是以宋或明清風格,用古代建築的形式,充分體現福、祿、壽、喜、財的五福文化。以建築為依託,以煙波堤、凌波堤為紐帶,串聯湖面景觀。
「東園盛景」是以東園圖為藍本,用現代建築藝術,復原古代文明盛況。進而恢復曾經繁華一時的老海陵盛世圖古跡。
「中華養生園」是在景區內聚集了多傢具有國際管理水平的溫泉酒店、度假賓館。以中華醫葯生態養生為主,提供旅遊度假,快樂休閑勝地。
「數字化主題公園/水世界主題公園」是建成一座與上海迪斯尼樂園相媲美的,且拾遺補缺又適合兒童青少年遊玩的主題公園。
「歡樂得勝湖」是在景區內提供眾多湖面娛樂項目,如遊艇觀光、岸堤戲水等。
「體育休閑區」是建設適宜舉辦各類體育比賽的運動場所,通過定期舉辦龍舟賽、環湖自行車賽、環湖馬拉松等易於民眾參與,又具有國際影響的賽事,提高景區運動價值。
「宜居生活區」是以政府開發為主,規劃建設5.74平方公里的高端生活居住區和創意園。 城東鎮2016年「一號」民生工程的人民公園選址在集鎮振亞路兩側,佔地面積約60畝,除去東湖大道建設退讓面積後,實際佔地面積40畝左右,計劃投資600萬元,規劃設計為運動健身區、休閑觀光區、娛樂文化區。除建有健身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田徑跑道場、兒童樂園、體操場、休閑場、停車場,配套栽植花卉、樹木外,還將建有樓、亭、閣、親水平台等,是集健身、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高規格公園。
⑹ 趙官鎮的旅遊文化
銀杏樹位於趙官鎮銀杏村東南李氏祖塋,是境內唯一的孤種樹。相傳是明洪武年間黃河決口沖到此地的幼苗長成,距今有500多年歷史,後根生為五株。主樹高大,胸徑80餘厘米,高近20米。叢冠覆蓋面積近畝。樹繁葉茂,挺拔粗獷,綠蔭濃郁。銀杏樹是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樹種,為中國獨有。這株銀杏樹是齊河唯一的一株,周圍縣市均未有此景觀,遊人至此,無不心神曠達,怡然自得。
⑺ 馬場鎮的旅遊文化
馬場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舉全鎮之力,加快開放、拓展市場、發展旅遊、形成產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效益優勢轉化,旅遊產業的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高峰山—卍華禪院 西南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位於貴州省平壩縣馬場鎮境內。距省城貴陽市50公里。從貴昆公路48公里處左轉2公里即到,是西南佛教旅遊和避暑休閑勝地。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公元1360)。永樂十八年(1420)建文帝來到高峰山,在此修禪養性,寫下了《從亡傳》,現存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西來面壁」石刻即建文帝所書。禪院歷經明代賞觀、清代自然等諸代住持,幾經興衰。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了塵和尚重振禪院,公元1944年慧海等高僧在此創辦「西南佛學院」,從此高峰山卍華禪院名揚天下。文革期間,殿宇佛像被毀、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1992年8月修復,禪院建築格局為寺門、牌坊大殿、二殿天井、大雄寶殿和後殿。禪院為群峰所環繞,四面山峰層巒疊翠,禪院內古木繁盛,怪石屹立。著名景觀有「高峰八景」:獨印把關、平地煙霞、羅漢撞鍾、烏鴉早朝、玉屏夾道、怪石蟠龍、金滿斗、南天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覽至此,在其《游記》中,大贊其「得天獨厚」。克酬水鄉 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馬場鎮克酬水庫。距省城貴陽市48公里,城區平壩30公里。從省會貴陽市乘車往長順縣方向48公里右轉200米即到。克酬水鄉是以水利工程為依託,民情風情為特色,在克酬水庫建立起來的集游覽、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度假區總體面積200100平方米,其核心區域面積185600平方米。由會務中心、水上樂園、天文台、休閑茅草屋等組成。度假區內樹木繁茂、碧波盪漾、鳥語花香。內設游樂場、燒烤房、娛樂中心、會餐大廳。克酬水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遠離塵世的喧囂;純朴的布依米酒,熱情奔放的苗家舞蹈,散發古樸的民族氣息和蘊藏著古老民族的神秘,讓人賞心悅目,猶如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堪為遊人觀光賞景、休閑度假、觀賞民俗的大好去處。場邊苗族風情點 位於滇黔老路旁,是苗族群眾自然聚居村寨。風情點以展示苗族特有的民族風俗為主,村寨內有苗族特有的水輪、篝火場和苗族舞蹈表演場,特別是每年一度農歷四月初八的「阿嶗苗族四月八節」這里更是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齊聚於此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斗鳥、鬥牛、苗族婚慶習俗等獨特表演吸引著眾多觀眾。寨內小河碧水輕柔、綠柳成蔭、街道整潔,食宿設施具全,是為消夏去暑的理想之地。
⑻ 城頭鎮的文化旅遊
城頭鎮歷史悠久。東復魏時期,就以交制通發達聞名,名曰「四岔」,系當時懷仁縣縣城所在地。唐代改名為「頭城」,後又更名為「城頭」。到元末明初,該鎮已是當時方圓百里的經濟、文化中心 。
城頭鎮資源非常豐富,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積淀豐厚。以萬畝蠶桑基地、萬畝制種基地和高科技農業示範園為軸線的十里農業觀光帶讓城裡的遊客充分體驗到返樸歸真的感覺,十里天然垂釣走廊,楊柳拂岸,亭台樓榭,是垂釣愛好者的理想場所。青墩廟、蘇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達15萬平方米,出土的漢代陶片、西周夾砂陶,新石器時期的矮襠鬲足、扁骨椎等文物更讓考古愛好者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⑼ 古鎮文化與旅遊
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是世界人民專共同擁有的財富,人們有屬責任和義務加以保護,並繼承發展。
在21世紀社會我們越來越重視古鎮文化與民俗民風的建設,人們開始由現代文明走向古俗文化。在節假日離開鋼鐵城市去尋找一份寧靜。一個古鎮的文化怎麼在現代旅遊業蓬勃生在發揚廣大,並創造很多的價值這是各個古鎮都在思考的問題,有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有些盲目的跟風卻並沒有達到想要的目的。
黃龍溪「蜀漢第一古鎮」。也是這千萬古鎮中一座。也為打造不同的有自身特色的旅遊業而不斷開拓進去。2006年與【雨濃國際】品牌策劃公司合作在古鎮建設與文化推廣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浪網通過一組數字報道了【雨濃國際】為黃龍溪帶來的效果,8月17日到10月7日風情節舉辦期間,景區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僅風情節期間,景區旅遊直接收入已經超過3000萬元。風情節的延續效應還使得同年春節遊客人次達到了80萬,與06年之前每年僅30萬遊客量形成鮮明對比,黃龍溪迎來了久違「旅遊年」,景區內的經營戶一個黃金周的收入比以往全年還要多。
⑽ 我國名鎮旅遊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文化內涵有哪些
1、以周庄為代表的南方名鎮旅遊文化「小橋流水人家」的規劃格局和建築藝術在世界上獨回樹一答幟,是江南水鄉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
2、以靜升鎮為代表的北方名鎮旅遊文化王家大院、紅廟、文筆塔等古建築群,展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和濃郁的人文景觀。這是一個充滿傳統文化色彩的山莊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