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遊廣告媒體對旅遊的影響
一、 中國旅遊廣告概述及現狀
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遊活動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促進了國內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旅遊產品的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旅遊產品的推廣,越來越多地藉助媒體廣告來擴大影響力,吸引客源。旅遊產品通過廣告形式進行宣傳與推廣,成為旅遊產業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旅遊廣告逐漸從普通的商品廣告中脫穎而出,成為專門的廣告分類。因此,針對我國目前旅遊市場的特點和現狀,研究媒體廣告在旅遊推廣中的應用,是旅遊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1.1 旅遊廣告的含義
旅遊廣告作為旅遊企業投資發布的、推動旅遊產品銷售的一種重要手段。旅遊廣告主要是指由旅遊企業出資,通過各種媒介進行有關旅遊產品、旅遊服務和旅遊信息的有償的、有組織的、綜合的、勸服性的、非人員的(Non-personal)信息傳播活動。旅遊廣告就是通過運用各種媒體手段,廣泛宣傳和推廣旅遊產品,有效地推動旅遊產品的銷售,從而幫助旅遊企業獲得經濟利益。
旅遊廣告要求廣告製作人掌握廣告宣傳的特點與方法,並緊密結合旅遊產品的特點和特性,通過有形的視覺效果或勸服性的宣傳途徑,以迎合旅遊者的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為目的,有效地把旅遊產品推廣出去。在形象地表現旅遊產品的同時,如何突出旅遊產品中隱含的無形服務的價值,如何展現旅遊產品中的文化淵源和形象內涵,如何誘發起受眾的旅遊需求並促進其最終採取行動,應成為旅遊廣告人重點考慮的內容。
1.2 旅遊廣告的研究現狀
與旅遊市場迅速發展不平衡的是旅遊廣告的應用與研究薄弱,國內外對旅遊廣告的理論研究處於泛論階段,學者和研究人員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尚未形成共識。有關旅遊廣告研究的專題研究和書籍很少,《Advertising in Tourism and Leisure Instry》(Morga & Pritchard, 1998)是目前得到較為廣泛認可與傳播的旅遊廣告的專著,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的《旅遊廣告實務》是我國旅遊廣告專著之一,但該書僅通過一些實際案例進行闡述,沒有從中提煉出具有實操意義的方法或策略。《旅遊學刊》以及學院的學報也曾經發表過一些針對個案研究的相關文章。總體而言,旅遊廣告的理論與應用研究仍不成熟,對旅遊廣告的理論研究,一方面是來自對大眾傳播理論研究的借鑒與參考,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旅遊地形象研究中的延伸,但這兩者在對旅遊廣告的應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論的研究不深入,對實際的指導意義不強。
二、 旅遊廣告的主要特點
作為一種分類廣告,旅遊廣告具有一般商業廣告的各種特點,如有償性、時效性、目的性、指向性與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等特點。此外,由於旅遊產品的在生產、銷售、推廣及消費中的特點,又決定了旅遊廣告還具有有別於一般商業廣告的其他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旅遊產品的高捲入性要求廣告傳播的高互動性(Interactivity)
傳播學上的「互動性」是發生在雙方或者多方之間的智能的、復雜的、多向的、動態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動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對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體互動性的水平分類界定」,提出媒體互動性的兩個最主要的定義方法:人際互動(Human-human interaction)和人信互動(Human-message interaction)。人際互動是指信息發送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的雙向溝通,也就是傳播的高互動性。根據人際互動和人信互動這兩個緯度,Chang-Hoan Cho等人將廣告的互動性歸納為:人們通過與廣告信息和廣告主互動的形式對廣告活動的參與程度。廣告互動的本質就是受眾對廣告信息的控製程度。Chang-Hoan Cho等通過實驗測定,首次提出廣告互動性與消費捲入程度的關系,產品購買的捲入程度越高,消費者與廣告主進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溝通也越順暢,廣告的互動性越強。
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場營銷管理》中指出,「較為復雜和花錢多的決策往往凝結著購買者的反復衡量,而且還包含許多購買決策的參與者」。毫無疑問,旅遊產品是高捲入性的產品,尤其是當前我國旅遊消費還遠沒有成為人們日常生的必需品。旅遊者在旅遊決策之前,需要經過反復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較、篩選和決策,出行前也要進行諸多准備。此外,旅遊活動的異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異地性所帶來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會增強旅遊者對目的地的信息、旅遊企業以及有過相關體驗的其他旅遊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遊廣告主如針對這種消費心理,能提供高互動性的傳播與信息交流平台,幫助旅遊者加深對其旅遊產品的認知和記憶,更好地幫助旅遊者做出旅遊決策,享受旅遊體驗。
Ⅱ 文化產業的當今現狀
淺談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專業:文化產業管理 摘要: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文化作為一種產業對其進行大力扶持、深入開掘,逐 漸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戰略選擇。基於對文化產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我國近 年來無論從政策制定還是資金投入,對此都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但是,應當 看到,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有眾多難題亟待釐清和破解;尤 其是如何從學科建設方面為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夯實理論基礎,尚需深入探 討。 關鍵詞: 關鍵詞:中國 文化產業 發展現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隨著經 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作為 21 世紀兩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的文化產業,已成為世 界經濟增長的一大新亮點。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但卻始終未能走在世 界文化產業發展的前列。對此,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 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 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提升國家文化 軟實力。建議中將文化產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該如何審時度勢,緊抓歷 史機遇,做強文化產業,使文化成為引領我國新一輪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 力量,已是我國當前的緊迫任務和重要課題。 一、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000 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 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隨著文化體 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從小到大,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整體規模和實力快 速提升。2010 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 11052 億元,比 2004 年增長 了 221.3%,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 1.94%上升到 2010 年的 2.75%。2010 年全 國共出版圖書 32.8 萬種,總印張 604.7 億印張;全國新聞出版、印刷和發行復 制業總產出為 12698 億元,實現增加值 3503.4 億元。2010 年全年製作廣播節目 681 萬小時、 電視節目 274 萬小時, 生產電視劇 14685 集, 國產動畫產量超過 22.05 萬分鍾,電影產量 526 部;全國廣播電視系統總收入達到 2302 億元,電影綜合 效益達到 157.21 億元。2010 年我國藝術品成交總金額達 1694 億元,成為世界 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之一。互聯網和移動網游市場規模達到 349 億元。同時, 涌現出一批總資產和總收入超過或接近百億元的大型文化企業, 成為文化產業領 域的領軍力量;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資產、產權、人才、信息、技術等 文化要素市場逐步完善。文化產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繁榮社會主 義文化、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創造就業機會、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 發展方式、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階段,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產業 發展,先後出台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指導、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 策文件,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進行統一部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更是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 柱性產業」 。社會資本對文化產業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文化產業的盈利模式逐步 得到認可,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熱情高漲,為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投 融資環境。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承、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源寶庫。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增 強,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長,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 基礎。 同時,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文化產業規模不大、結 構不合理,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文化產業在調結 構、促增長方面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發揮。 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走勢分析 (一)文化產業生長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已經高速增長 27 年,預測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今後將進一步加快。 按 照 GDP 年均 8.5%的增長率計算, 十一五」 GDP 總量將超過 26 萬億元,人均 GDP 「 末 近 1.9 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 2000 美元;2015 年將達到 3000 美元,提前實現小康; 到 2020 年將達到 5000 美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文化消費將成為拉動消費 結構升級的主力軍。近兩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已由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拉動, 出現了以住房和汽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在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 居民消費已由以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並重的軌道,下一輪消費 升級的帶動性項目將是教育、醫療、旅遊、電信、信息和家庭娛樂等等。 「十一 五」期間國家將重點加強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制約居民消費 支出的因素將進一步減少,消費升級的速度將更快,從而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巨 大的市場空間。 (二)體制改革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和總結,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經驗開始向方針政 策轉化。200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陸續下發了《關於非公有資本進 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 、 《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 的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將深化改革與調整結構結合起來, 將履行入世承諾放開准入和加強規范結合起來,將完善管理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 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發展的目標、 原則和方式方法,宏觀思路更加清晰,方法舉措更 加配套,為進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依據,指明了方向,使文化產業發展逐步進入到有 序推動的階段。 「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全面啟動,已有大約 2/3 以上的省、市、自治 區和直轄市提出建設「文化大省」和以「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有關國家機關 和地方行業管理部門,在機構設置、 力量調配等方面,也在著重加強宏觀管理能力 的建設。監管方式不斷改進,審批事項和程序得以簡化,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 對文化國有資產監管的有關問題也進行了有效探索。 試點地區政府部門的職能轉 變和改革思路的探索,將對其他地區產生很強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文化產業的區域特色將逐步顯現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 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頗具特 色的文化資源,這為通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縮小地區差距提供了基礎條件。從國 家發展思路上看,已將區域協調發展列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並將發 展各個地區的文化產業作為重要著力點。 通過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產業促進 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布局的優化,已成為國家超越傳統產業更替的重要戰略選擇, 將為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東部地區人均收入超過 1000 美元,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經 開始進入 3000—5000 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些地區文化消費活躍,消費層 次不斷提高,不少省市力求通過大力發展創意產業推動文化產業升級,並力求走 出去。中西部地區人均收入大部分在 500—1000 美元之間,文化消費剛剛起步, 這些地區注重利用豐富的區域性文化資源,藉助現代傳播手段,面向全國市場,打 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開發特色文化產業。 (四)「三網」融合將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產業是社會文化與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傳播技術高度融合的產物,傳 播媒介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進步,寬頻和移動通訊 技術的結合已經實現,廣電和電信統一的技術平台和商業平台正在出現,相應的 技術標准即將出台,商業模式趨於成熟,新媒體產業憑借多媒體的綜合優勢快速 成長。比如,2005 年盛大公司上市以後,「家庭互動娛樂平台」戰略浮出水面,內 容領域涉及電影、音樂、游戲、在線廣告和電子商務等多方面,昭示著廣電業和 電信業共同的發展方向。 傳播形態正在醞釀著革命性變革。傳播的時空局限被打破,媒體信息幾乎無 處不在;傳受雙方主客易位,受眾變被動接收為主動選擇,變單純接收為雙方甚至 多方互動交流,播出內容的安排也將變供給主導為需求主導。這些變化將促使傳 播內容向分眾化、個性化、專業化發展,最大限度地刺激受眾的文化消費需求, 為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提供強大牽引。加強寬頻通信網、數字電視網 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已被國家「十一五」規 劃確定為重要發展目標,大的政策已經明確,廣電和電信分業經營格局的打破也 將為時不遠。這種發展和改革,將促進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和鏈條發生歷史性重 組,在促進文化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同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走向深入。 三、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是提高文化對國民經濟貢獻率的需要。縱觀當今發達國 家發展歷程,經濟國際化程度愈高,其文化產值所佔比重也越高。根據需求結構 變動的經濟發展規律,隨著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也將發 生重大變化,信息、教育、娛樂、旅遊、體育等文化消費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一)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必須構建結構合理、 門類齊全、 科技含量高、 富有創意、 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一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結構。按照結構優、布 局佳、效益好、可持續的要求,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出版發行、影 視製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 數字出版、 移動多媒體、 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 二是堅持走集約化發展道路。 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養文化產業領域 戰略投資者,發揮其對產業的整合和示範帶動作用,使文化企業盡快做大做強, 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三是著力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加大 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產業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國優秀傳 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特色文化城市,打 造蘊涵中國文化元素的自有品牌,提升文化品牌價值。四是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 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文化產業要積極借鑒其他領域發展成果,進行技術研發 和創新,開發新型文化消費終端,提升文化產業的裝備製造水平;另一方面,要 在工業產品以及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業中融入文化元素,通過開 發產品文化內涵、加強工業設計、提高產品藝術品位等舉措,提升產品和服務的 附加值,延長文化產業鏈條。 (二)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 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逐步形成公有制為主 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文化產業格局。一方面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通過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國有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一 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通過直營、控股、 參股等多種形式,牢牢把握決定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 在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文化領域的非公 有制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從投資核准、信用貸款、土 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和申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 支持,為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提供有利 的政策條件,依法加強服務和監管,在國家許可范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 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 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專、精、特、尖的中小文化企業,為文化產業發展注 入新鮮血液,實現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多元化,形成良性競爭機制,打造富有 活力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三)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現代科技創新,尤其是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文化藝術 的新形態,拓展了文化發展的空間和平台,增強了文化的創造力和傳播力,是推 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必須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 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抓住一批具有全局性、 戰略性的重大科技課題,加強科技創新攻關,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體、系統等的研 制和自主發展,提高文化產業裝備水平和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大力推動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制定相關技術標准,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 培育文化產業新業態,善於利用科技手段強化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提升藝術魅 力和感染力,實現式樣和載體的極大豐富,加快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文化 傳播體系和創新體系,努力掌握文化發展和文化傳播的主動權。三是要健全以企 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技術創新體系,支持產學研戰略聯 盟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把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 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創新體制 機制,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 (四)擴大文化消費 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擴大 文化消費尤其是國內文化消費需求,是實現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一是 要著力培育文化消費習慣。不斷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 求,鼓勵和引導文化消費。增加學校文化藝術課程安排,培養青少年的文化消費 習慣和藝術欣賞水平。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群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 所,鼓勵出版適應群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 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路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有條件 的地方要對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提高基層文化消費水平, 培育文化消費潛在市場。二是要積極開拓文化消費市場。文化市場是擴大文化消 費、滿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要立足擴大內需,積極創新商業模式,拓展文化 消費渠道和平台,拓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培育農村文化市場,擴大文化服務消 費。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 消費增長點。要大力推動文化走出去,加快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貿易, 拓展國際市場。擴大文化消費信貸,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優化消費環境。三是積 極發展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 托文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文化資 源,開展旅遊活動,實現文化消費與旅遊消費的結合,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 進作用。 回顧過去的歷程我們可以發現, 我們國家的發展理念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 兩位一體, 即「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到後來的三大文明「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現在又到了四位一體的階段,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我認為把文化擺到「四位一體」的位置已經 很合適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及文化產業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已經講 得很清楚了,關鍵是要把這些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 年 9 月 (2) 《文化產業概論》 胡惠林 2005 年版 (3) 《中國文化產業年鑒 2010》 2011 年 中國經濟出版社
Ⅲ 休閑旅遊文化節通常有哪些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整合區域抄旅遊資源,開發當地文化休閑旅遊特色線路和產品,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
活動主題關鍵詞:文化(本地文化)、歷史(著名歷史、歷史名人)、民俗(喜聞樂見的輕松大家喜歡的當地特色)
1.活動名稱可以與當特色地文化或歷史名人有關的,選取如博物館、著名名人雕塑、著名歷史景點等具有歷史積淀的展館、景點資源開始。安徽自古名人輩出,名文化人許多,可以根據主題選一個或兩個。
2.活動可以是與當地民間藝術有關的體驗,如觀看民俗表演、民間藝術展示;
3.游覽可以是與當地有關的自然生態游,如著名自然風光、有特點的公園或農家莊園等
4.品嘗或購買合肥當地有關的著名小吃、特色商品等
Ⅳ 在旅遊會展業中旅遊宣傳推廣要做些什麼
類似漢中的推廣計劃,你可根據你們公司倡導的旅遊線路作推廣計劃宣傳!
漢中的地理環境十分特殊,地處南北分界線上,位於秦嶺南坡,降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風景宜人,且生物鍾類十分多樣,有天然寶庫之稱,境內有大熊貓,朱鸛等世界珍稀動物,有旱蓮等世界珍稀植物,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
漢中的建城史可上溯至秦國初期,距今3000多年,歷朝歷代的文明發展,可避開西安,卻避不開漢中,這就造就了漢中獨有而不可復制的眾多文物古跡,又因地處深山,所以不似西安因為多年的破壞無法復原的自然環境,早被外界稱為全球同緯度最美的地方。
然而改革開放這些年,漢中經濟雖有短暫復甦,但終究落後於同類型城市,歷史根源不去追究,只就眼前漢中急需突破的經濟發展路線,做一個小小的目標規劃,一切希望,只是想讓漢中人民,能過得更加舒適,讓外界能認識這個靈秀的地方。
就大部分政府官員,以及尋常百姓心中,潛意識得以為,要想發展經濟,必須大搞工業,搞得越大,經濟成效才越大,殊不知,此意識正是制約非工業化城市發展的最大屏障,今年百強縣的經濟產業分布,農業種植業的產值超過工業產值,是對一些官員的警示,而西南部的地區,由於生物物種多樣性,更不能過度的發展工業,有很多物種,由於特殊原因,如果遭到破壞,就再難復原,鑒於此,西南部的經濟發展,就要放在慎之又慎的基礎之上,而漢中,也是這樣一個城市,那麼如何發展其特有的資源而讓漢中經濟邁上快車道呢?通過思考和觀察,定為以下五條:
旅遊業、手工業產品、土特產品、中葯材、經濟作物的種植!
特對相關行業做如下的分析策劃:
一 旅遊業
將旅遊業放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且不說這個行業優勢明顯,投入產出比率高而且漢中政府也是決心將旅遊業打造成主要經濟支柱,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漢中官民一心,上下齊力,將使漢中的旅遊業以核裂變速度迅猛發展,所以將旅遊業放在漢中發展的首位當是無可爭議的。
那麼要做好旅遊業,漢中具備的優勢有什麼,又該做些什麼,讓我們一條條的梳理。
漢中具備的優勢有如下幾條:無可復制的自然資源,和無可比擬的歷史文化資源,而且沒有遭到一絲一毫的現代化的破壞。
我們了解了漢中當前具備的優勢後,也要看到漢中品牌效應的偏失和不足,和漢中旅遊業的不利位置,那麼有鑒於此特給漢中旅遊業制定如下營銷策略:
(一)制定營銷策略:找到營銷的點;
通過仔細思考漢中的旅遊業有兩大主流線路,一為歷史文化;二為自然風景;但漢中旅遊業的底子太過薄弱沒有兩條腿走路的底氣,必須要先找到一個必要的點,來營銷整個漢中旅遊城市形象,以此來帶動整個旅遊業的發展。就漢中媒體喊出的歷史文化古城來看,顯然漢中是想先走歷史文化路線,不管這條路是誰決定的,既然已經決定,就不要唱反調,以此開發下去,那麼漢中城市形象推廣的點已經找到,就是「漢家發祥地」,那麼漢中旅遊的景點開發,都要遵循著歷史文化路線,才能更好的使用對城市品牌的推廣,那麼就目前的情況,漢中的城市營銷宜採用「差異化」「全面整合」「集中化」的戰略。
1 集中化策略
①集中資源開發景區
要知道,現在營銷一個城市,其形象定位已經不能單單定位這個城市是老工業基地,或者是汽車重地等等誰都可以模擬的形象,而是要和特有的城市形象所聯系,那麼漢中目前的城市形象聯系,最好的當然是旅遊。
漢中的景點實在太過繁多,卻沒有一條精品線路,所以漢中在確立了自己先攻歷史文化之後就應集中開發與其相關的景點,有針對性的開發周末兩日游和五一十一五日游的旅遊路線。
針對城市形象宣傳的同時,進行旅遊線路宣傳才有效果。
②集中目標市場
旅遊業目前的通病是撒大網,想網大捕魚自然多,殊不知,網大無法收網,以吾之見旅遊業的宣傳應像營銷商品一樣,一個一個目標市場吃下去,而不是全國撒網只網羅零星的幾條魚,所以集中目標市場是極為重要的。
③集中傳播和促銷
以漢中的核心價值和形象集中所有資源,對目標市場進行整合營銷手段,有效集中公關,廣告,促銷的力量,目的是讓顧客群體,對漢中城市,以及漢中的旅遊景點有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記憶。
(二) 增強目標市場及旅遊開發商對漢中的信心
漢中的地位並不樂觀如單調枯燥的定位並不能將漢中推向大眾,所以就漢中的認可度,必須做長久而不間斷的市場目標培訓,同時這些培訓,也能給開發商和各個通路渠道以信心,讓遊客才能對漢中有信心。
① 不間斷的廣告投放,電視和媒體;
② 和旅行社處理好關系定期進行高層領導碰面;
③ 在一些節氣面前進行一定的促銷;
④ 給旅行社最大的讓利,即使補貼一部分,也可以;
⑤ 進行遊客歸後的問卷調查,並且將問卷調查,及時的反饋,如是的改正。
⑥ 定期邀請社會名流,在漢中觀光旅遊,進行名人效應營銷。
(三)突出漢中城市宣傳中「漢家旅遊五日游」的地位,盡量整合漢中所有資源,主攻這條路線。
1 集中開發好五日游線路,要開發精品景點,梳理和漢文化有關的景點,在推廣漢中的同時,就推廣五日游,將五日游作為第一主打線路。(把漢中最關鍵的景點放入,和漢中城市宣傳同步,更方便傳播)
2 整合旅遊項目,讓後續景點,延續漢文化的主線,才能最大的利用好前期的市場目標培訓。
(四) 活化並提升漢中形象的關鍵點:
1 形象創新
由於歷史的原因,漢中在大眾心中的形象已經十分模糊,常看《三國演義》的還記得漢中的存在,是個兵家必爭之地,不看三國的或看書不記性的,依舊不記得漢中身在何處,是何許人也!
所以漢中應該趕緊樹立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以漢家發祥地做城市的定位,以目標色(灰或綠)做城市的主色調,給消費受眾以一個明確形象,當大眾有了漢中的形象存在了,才會主動了解這個城市,接受這個城市對自己的影響。
只有這樣,漢中有了明確的形象,以及高知名度之後,漢中旅遊業後期的景點導入將十分容易,旅遊業的產能也就更大,成本更低,利潤也就更加豐厚,而做好了漢中城市高知名度,對漢中下來的種種產值推廣是有極大便利的。
2 漢中城市品牌定位
①漢家發祥地 將漢中歷史文化一幕以廣告宣傳,再配以「漢學研究」「漢字研究」等等大型研討會的召開,推廣漢中的延伸效應,將城市品牌進行一定的拓展。
②子品牌建設 漢中本身的歷史文化定位,本沒有什麼錯,只是周邊縣城更好發展旅遊經濟的卻是自然風景和珍稀動植物,那麼漢中就應該建立相應的副品牌,對周邊縣城的旅遊業進行扶持;比如:看熊貓的最佳去處——佛坪;櫻桃茶葉鄉關小——西鄉 蒼蒼竹海苗人居——鎮巴 朱䴉翅下蔡倫遠——洋縣 西域萬里行——城固 紫柏山中張良老——留壩 南湖盡處陸游寒——南鄭 武侯一祠天下敬——勉縣……,
③ 對整個漢中城市的配套工程建設,當然,很多重要的配套必須跟上,比如游樂的地方,還有住宿的再建設,交通的改進,景點的再設計,和優化……要知道,一個好的景點,是需要好幾百年才能建成的,那麼漢中就本著這種思想,建設數十年,豈能不成為中國的一塊招牌?
(五) 以點帶面全面啟動營銷方案
在營銷中,不能僅僅講究這一次的成功失敗,那樣太小家子氣,也不會給漢中帶來巨大的好處,而是要進行縱向營銷和橫向營銷相結合,那麼談談全面啟動營銷所需要做到的還有什麼。
① 橫向營銷:所謂橫向營銷,就是已經開發好的目標市場,該如何更深度的挖掘市場潛力,帶來更大的市場價值,就是要在原有的產品上,再開發新的景點,依附於漢中品牌之下的副品牌,比如鎮巴,比如西鄉,比如勉縣……
進行產品線的橫向布局擴大,能吸引更多的目標市場受眾,進行長期的關注,那麼以此帶來的經濟投入產出比,將是1:100,甚至更多,因為前期市場導入已經成功,那麼開發的副品牌,將是無投入,盡產出!
② 縱向營銷:縱向營銷的市場潛力,也是帶動經濟的另一大手段,就是在目標市場下方,開發二三級市場,以一級城市的帶動效應,開發二三級城市是容易得多,只要營銷的當,經濟將會大幅度提高,甚至一次邁上快車道。
③ 終合營銷:在縱向營銷的同時進行橫向營銷,在開發二三級城市時,同時用副品牌做主打品牌,進行市場的推廣,以此來帶動市場的新鮮感,來瓜分市場份額。
關於集中化策略的具體建議和思考:漢中的歷史文化線路比較單一,卻又跨越了上下三千多年,所以漢中到底該如何定位歷史,而又不和洛陽西安這幾大歷史城市定位相沖突,需要仔細考慮,但漢中,既然名字和漢有關,那城市的形象就放在「漢」上,那麼,放在「漢」上,就要開發相關能襯托出品牌形象的景點線路,所以,早期的漢中,關於歷史文化的線路,宜訂在和漢有關的線路上。如果要確定的話必須參考專家的意見,以下線路只是一人之見:
1 漢初三傑:張良廟,拜將台,飲馬池,古棧道(早期,和漢中宣傳片同時播出,具體線路還有待專家考證,因為這條路線是漢中的根本,漢家發祥地,如果連這條線路都弄不好了那後面的線路就更加艱難。
2 三國線路:米倉山,定軍山,武侯祠,(這是一條重點線路,應在漢中旅遊收入上了一個台階之後的第二主打線路,是漢中至今最被人稱道的由來,所以這條線路的開發一定要追尋《三國演義》,適當時可避開歷史)
3 南宋路線:陸游紀念館,漢江戰船,(這個景點是後期漢中旅遊業遊客人數劇增之後開發的副線,這完全是依附在陸游這個品牌下的線路,具體還有什麼景點可以請專家指導。)
4 抗日景點:這是一直沒有被人注意的景點,至於有什麼景點,我也不甚明了,漢中對外宣傳的抗日後方根據地的形象太少了,所以我土生土長的漢中人也沒聽說什麼。(和3相同)
5 漢朝路線:這個也應該是漢中關注的一個路線,就是班超,張騫,蔡倫等等人物,我們不能把他們的品牌置之不顧,他們可是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如果不用是很可惜的,景點有待開發……(同3)
目標市場的選擇
線路是設計好了,那麼目標城市的選擇該是如何的呢?
漢中的環境十分特殊,所以目標城市的選擇不能像西安成都一樣,不僅國內隨便地方都能選,連國際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挑,制約漢中發展的根本還是交通的制約,所以目標城市的選擇就要依據交通的便歷來選擇了,漢中目前的火車直達有: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重慶,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幾個城市都是發達城市,期間對旅遊的投出是比較捨得的,那麼目標市場的選擇就放在這六個城市之間了,而且這六個市場都具有各地的代表性,比如攻下北京市場,那麼華北大地就有了連環效應,攻下上海,華東市場也會順帶而進,成都和重慶是西南的代表城市,廣州是華南的重地,西安是西北的首府,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都是目標市場,如果要把漢中旅遊業做大做強必須一一攻陷,趁著西漢高速開通之際那麼我們選擇的目標市場就放在西安,這是漢中最便利的目標市場也是西北市場最大的蛋糕,如果能在西安分一塊市場,那麼其他目標市場也可以相繼用滾雪球方式打開了。
目標市場促銷推廣的具體做法:
通過專家的市場調研:在獲取信息的途徑上,報紙優於電視,對電視廣告的關注度不如報紙,但在固定生活習慣方面,報紙明顯不如電視;而且大部分人雖然不願主動接受廣告,但是有趣的藝術化的廣告卻很吸引人們的眼球。
而要建立品牌形象是不能避開廣告的,不管是電視還是報紙,而又不能單純的把品牌推廣看成是打廣告,而總體要做的,就是有組織的全方位策劃。
①設計獨特的漢中字樣,要有古意有韻味,現在通用的字樣可以取消不用,要體現出來「漢家發祥地」的內涵,具體規劃可廣泛民眾徵集,或者專業人士策劃製作。
②投放目標市場的周期,電視廣告的周期:一般電視廣告分5秒15秒和30秒幾種,漢中推廣專題時,在二,三,六,八,十一,十二月,八個旅遊淡季做5秒市場導引廣告,此時主要精力放在報紙等紙介媒體,做小型的文化前期推廣活動,和一些前期公關營銷;而一月,四月,七月,九月,這幾個時間段,四月九月為兩個黃金周做准備,一月七月,為寒暑假做准備,此時就應該投放30秒的廣告,這是總體旅遊業最關注的幾個時間段,也是漢中要發展旅遊業需要搶到的重中之重,此時的公關營銷,應主要以優惠門票,和旅遊團協商,進行線路優惠,等等事宜,也可以進行局部的發放門票和與大型超市合作,消費滿一定限額,送門票,或者漢中旅遊消費折扣券,現在已經是旅遊業競爭的前奏了,應做好隨時處理突發事情的准備;而當旅遊黃金時期,五、十月,影響遊客決定因素不大,但依然要投放15秒的廣告,但此時最好輔助一些公關項目,直接和旅行社進行聯合推廣活動,給旅行社一共贏的局面,一起做好旅遊旺季的工作。
③公關活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總體的旅遊形勢增長極快,但盈利的項目並不多,主要是產業鏈條並沒經過規劃,浪費嚴重,往往是引來一個顧客卻要花費其帶來的產值的幾倍的代價,這中間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公關沒有做好,不知道以小博大。
那麼漢中需要做的公關活動將有什麼項目?
1 與西安目標市場有影響力的超市,賣場,書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做捆綁銷售,進行滿一定限額既贈送門票的做法,以此來提升漢中城市的知名度,可引導一定的遊客,關注漢中。
2 進行早期的歷史知識問答,可在當地的報紙刊登一定的廣告,舉辦幾期和漢中有關的歷史知識問答,進行評比。
3 請目標市場的代表人物,代表刊物,到漢中進行參觀,並且全方位進行報道,不僅電視,而且網路,報紙同步跟進。
4 通路的打通
西安的推廣相對要好做的多畢竟自駕車人數比例較高,通路的影響不是那麼致命,但是當目標市場是上海或者北京的時候,你廣告做得再好,人家要報團的時候,沒有一個旅行社有相關線路,那一切廣告都是白搭,所以在做廣告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旅行社的關系,推出優惠線路,還有遊客提成,等等優惠措施。
……
還有方法待實際操作中再進行探討。
差異化策略
這其中包括:形象差異化,服務差異化,價格差異化,品牌差異化,員工素質差異化,管理差異化。
① 形象差異化:漢中設計獨特的形象標志,和體現特色的魅力口號,(關於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還有待推敲)還有代表物等等,如果能引進CIS系統,那更好,但如果有專業人士也可不必花這個錢。
② 服務差異化:漢中的一切景點免費導游服務,且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突出漢中的特色,導游要經過嚴格選拔,對漢中歷史要倒背如流,且隨時進行考核;景區內的飯店酒店,必須要經過嚴格的選擇,對價格和服務有保證,堅決不能出現「坑拐」等現象。
③ 價格差異化:景點內不再設其它什麼收費項目,門票也不可太貴,主要是為了限制非遊客的進入。
④ 品牌差異化:在傳播中,漢中歷史定位不要古老,不要多少多少年,而是要以漢家發祥地,引申出漢族,漢字的發祥地,讓人以差異,能區分和別的歷史城市的定位,因為漢中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歷史上重大的事,發生在漢中的到底只有那麼可數的幾件,所以不要去硬爭歷史文化,而要和西安洛陽區分開。
⑤ 員工素質差異化:在漢中景點工作的員工,必須進行三個月左右的培訓,培訓項目除了景點的日常維護,還有對待遊客的態度,這是最重要的,當遊客有了需要,應該盡量滿足遊客所提出來的要求,員工手冊隨後附上。
⑥ 管理差異化:景點的管理,一直也沒有一個定勢,有人以國家的獨特資源在管理,有人又承包給私人,還有地方出資,佔用景區,管理也並不過問,所以導致現在中國旅遊業的一片混亂,漢中景點的管理,除了設立景點辦公室等等官方機構,還應該有私人的成分在裡面,但要加強對私人成分的管理,比如開發景區時,沒有資金可以拉贊助,可以分事先約定年限內(十到二十年)一部分(10%~35%)利潤,形成官方最少的投入但,給漢中的經濟帶來最大的收益的良好局面。
漢中的城市形象宣傳,再加上旅遊宣傳的按時跟進,將會很好的促進漢中旅遊業,漢中城市形象鮮明,那麼漢中的旅遊業以及相關產業,將是更加的便利,所以漢中經濟要發展,必須首先重新塑造漢中城市形象,進行專業規劃,才能打一場大的勝仗!
Ⅳ 請問旅遊產品推廣策劃報告該怎麼寫
一、 中國旅遊廣告概述及現狀
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遊活動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促進了國內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旅遊產品的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旅遊產品的推廣,越來越多地藉助媒體廣告來擴大影響力,吸引客源。旅遊產品通過廣告形式進行宣傳與推廣,成為旅遊產業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旅遊廣告逐漸從普通的商品廣告中脫穎而出,成為專門的廣告分類。因此,針對我國目前旅遊市場的特點和現狀,研究媒體廣告在旅遊推廣中的應用,是旅遊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1.1 旅遊廣告的含義
旅遊廣告作為旅遊企業投資發布的、推動旅遊產品銷售的一種重要手段。旅遊廣告主要是指由旅遊企業出資,通過各種媒介進行有關旅遊產品、旅遊服務和旅遊信息的有償的、有組織的、綜合的、勸服性的、非人員的(Non-personal)信息傳播活動。旅遊廣告就是通過運用各種媒體手段,廣泛宣傳和推廣旅遊產品,有效地推動旅遊產品的銷售,從而幫助旅遊企業獲得經濟利益。
旅遊廣告要求廣告製作人掌握廣告宣傳的特點與方法,並緊密結合旅遊產品的特點和特性,通過有形的視覺效果或勸服性的宣傳途徑,以迎合旅遊者的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為目的,有效地把旅遊產品推廣出去。在形象地表現旅遊產品的同時,如何突出旅遊產品中隱含的無形服務的價值,如何展現旅遊產品中的文化淵源和形象內涵,如何誘發起受眾的旅遊需求並促進其最終採取行動,應成為旅遊廣告人重點考慮的內容。
1.2 旅遊廣告的研究現狀
與旅遊市場迅速發展不平衡的是旅遊廣告的應用與研究薄弱,國內外對旅遊廣告的理論研究處於泛論階段,學者和研究人員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尚未形成共識。有關旅遊廣告研究的專題研究和書籍很少,《Advertising in Tourism and Leisure Instry》(Morga & Pritchard, 1998)是目前得到較為廣泛認可與傳播的旅遊廣告的專著,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的《旅遊廣告實務》是我國旅遊廣告專著之一,但該書僅通過一些實際案例進行闡述,沒有從中提煉出具有實操意義的方法或策略。《旅遊學刊》以及學院的學報也曾經發表過一些針對個案研究的相關文章。總體而言,旅遊廣告的理論與應用研究仍不成熟,對旅遊廣告的理論研究,一方面是來自對大眾傳播理論研究的借鑒與參考,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旅遊地形象研究中的延伸,但這兩者在對旅遊廣告的應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論的研究不深入,對實際的指導意義不強。
二、 旅遊廣告的主要特點
作為一種分類廣告,旅遊廣告具有一般商業廣告的各種特點,如有償性、時效性、目的性、指向性與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等特點。此外,由於旅遊產品的在生產、銷售、推廣及消費中的特點,又決定了旅遊廣告還具有有別於一般商業廣告的其他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旅遊產品的高捲入性要求廣告傳播的高互動性(Interactivity)
傳播學上的「互動性」是發生在雙方或者多方之間的智能的、復雜的、多向的、動態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動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對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體互動性的水平分類界定」,提出媒體互動性的兩個最主要的定義方法:人際互動(Human-human interaction)和人信互動(Human-message interaction)。人際互動是指信息發送者與信息接受者之間的雙向溝通,也就是傳播的高互動性。根據人際互動和人信互動這兩個緯度,Chang-Hoan Cho等人將廣告的互動性歸納為:人們通過與廣告信息和廣告主互動的形式對廣告活動的參與程度。廣告互動的本質就是受眾對廣告信息的控製程度。Chang-Hoan Cho等通過實驗測定,首次提出廣告互動性與消費捲入程度的關系,產品購買的捲入程度越高,消費者與廣告主進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溝通也越順暢,廣告的互動性越強。
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場營銷管理》中指出,「較為復雜和花錢多的決策往往凝結著購買者的反復衡量,而且還包含許多購買決策的參與者」。毫無疑問,旅遊產品是高捲入性的產品,尤其是當前我國旅遊消費還遠沒有成為人們日常生的必需品。旅遊者在旅遊決策之前,需要經過反復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較、篩選和決策,出行前也要進行諸多准備。此外,旅遊活動的異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異地性所帶來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會增強旅遊者對目的地的信息、旅遊企業以及有過相關體驗的其他旅遊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遊廣告主如針對這種消費心理,能提供高互動性的傳播與信息交流平台,幫助旅遊者加深對其旅遊產品的認知和記憶,更好地幫助旅遊者做出旅遊決策,享受旅遊體驗。
2.2 旅遊產品的綜合性決定廣告信息高度的立體化
旅遊產品既包括旅遊地有形的各種景點特色和接待設施,更主要的是以接待設施為載體的無形的服務,涉及到旅遊組織者和旅遊地的接待部門以及方方面面服務的人員。旅遊產品的綜合性,決定了旅遊產品廣告推廣中信息量含量極高,要求廣告主能夠提供立體化的信息資源,既包括旅遊地的景區、交通、餐飲住宿、購物等接待設施的橫向信息,還必須通過不同形式的縱向信息,向旅遊者提供諸如旅遊常識、景區優勢特色、審美鑒賞、歷史文化、應變求生等相關知識,豐富旅遊者或潛在旅遊者的知識,幫助旅遊者更好地達到旅遊審美和愉悅的效果。此外,旅遊廣告以「信息」的面目出現,也起到模糊廣告界限的作用,能夠更好地拉近旅遊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
2.3 旅遊產品產銷的時空統一性決定廣告表現形式的多元化
旅遊產品本質特徵是生產與銷售在時空上具有統一性。旅遊產品的生產過程即是旅遊者消費產品的過程,旅遊者實質上是參與了旅遊產品的生產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控制旅遊者的參與行動,是旅遊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所以,在旅遊活動開始前、進行中以及結束後對旅遊者的導向、教育以及審美、文化的熏陶,也是旅遊企業進行旅遊廣告重點考慮的內容之一。除了提供立體化的旅遊信息外,旅遊廣告主還要通過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公益活動等各種形式,多元化、多層次地整合具體的旅遊產品廣告,才能達到對旅遊者進行市場培養和推廣旅遊產品的目的。
2.4 旅遊消費的性質決定廣告信息鮮明的個性化(Indivialization)
旅遊消費是一種體驗型的消費,由於受到旅遊者、旅遊服務人員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間的互動關系的影響,旅遊體驗受情感因素影響較強。旅遊者的消費行為與旅遊體驗的個性化,決定了旅遊廣告的訴求具有較強的個性化。旅遊企業必須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不同的廣告受眾,採取相應的廣告策略和形式,充分體現旅遊產品自身的、與眾不同的特色,以更好地吸引旅遊者。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旅遊廣告信息的碎片化(segmentation)、個性化和針對性將更加鮮明,廣告製作與發布也將更加向「個性定製」發展。
2.5 旅遊體驗的異地性決定廣告訴求豐富的多面性
旅遊活動是旅遊者離開慣常環境進行異地的活動審美和愉悅體驗。旅遊活動的異地性會影響旅遊者的旅遊知覺,異地文化、民俗民風、生活習俗、生疏環境等會給旅遊者帶來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異感。這就要求旅遊廣告在推廣旅遊產品時,要把激發旅遊者的旅遊慾望和消除旅遊者對異地文化的戒備和排斥,作為廣告訴求的重點。廣告的訴求必須結合情感號召與理性介紹,一方面利用人們求美求奇的心理,製作能誘發旅遊者旅遊慾望的情感廣告;另一方面,多渠道多途徑地向旅遊者提供理性的出遊相關信息,幫助旅遊者消除出行的疑慮和擔憂,應對旅遊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以豐富的多方面的信息進行廣告宣傳,從而更有效地推廣旅遊產品和旅遊地形象。
三、 旅遊廣告在旅遊產品推廣中的應用分析
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旅遊活動增多,旅遊市場競爭加大,媒體廣告在旅遊推廣中作用日益增強。根據不同的廣告媒體的特點與優劣勢,應針對不同目的、內容、規格、受眾對其進行選擇。目前,旅遊廣告對媒體的選擇和運用及其效果,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3.1 報紙廣告是旅遊線路、旅遊交通等產品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
報紙廣告的受眾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鎮,讀者群穩定,主要受眾正是旅遊產品主要的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報紙具有消息性、時效性的特點,更新快,傳播速度快,更容易獲得受眾的信賴感。報紙廣告以文字為主要表現形式,廣告信息容量大,廣告費用較低,能夠更全面、准確、詳細的對旅遊產品進行廣告宣傳,而且還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廣告主主要是旅行社用以發布旅遊項目、旅遊線路及旅遊交通的廣告,以及旅遊行業的通告。但由於報紙廣告印刷與版面的限制,廣告的表現力不夠強,內容不夠豐富,受眾的目的性不夠明確,不適合旅遊產品形象性的整合宣傳。
3.2 電視廣告是旅遊地形象宣傳推廣的重要表現形式。
電視廣告色彩絢麗,聲情並茂,形象生動地表現產品,具有廣泛的覆蓋范圍。電視廣告通過運用不同的拍攝手法和廣告創意,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情節性的片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更容易為受眾所接受和記憶,是旅遊地形象宣傳的最佳表現形式。目前,在旅遊推廣中較多地運用電視廣告的是對旅遊目的地進行概括性的形象宣傳,通過一般片長在30~60秒左右的電視廣告片,從視覺上生動地展現旅遊地形象和旅遊概念。如在諸多省級電視台發布的「登泰山,保平安」,「人間天堂、山東煙台」,「夢西子,中國杭州」等旅遊地形象廣告。
當前,旅遊專題片、旅遊專題節目、旅遊電視雜志等是比較流行的電視廣告形式。這種廣告通過節目主持人或參與者的親身體驗,向受眾展現旅遊地的「食住行游娛購」,形象地將游記與旅遊文化相結合,模糊傳統電視廣告勸服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旅遊廣告的互動效果。在這一方面比較突出的是香港康泰旅行社的「康泰旅遊電視雜志」和香港永安旅遊的「永安旅遊電視雜志」。現在從中央電視台到各地的地方電視台,都紛紛推出各種形式的旅遊節目或電視廣告。但是電視廣告的保存性較差,加上製作、發布費用昂貴,受眾目標市場不明確等因素,旅遊企業應慎重考慮。結合旅遊產品的級別、檔次和在市場中的前景考慮廣告的製作與投入,以及選擇廣告媒體的級別等。
3. 3 互聯網是最佳的旅遊廣告形式和發展趨勢。
1967年,美國CBS技術研究所所長P·Goldmark首次使用了「新媒體」(New Media)一詞,由此機激發了新媒體廣告的研究和流行。新媒體主要是指以網路技術、光纖技術為基礎開發的具有雙向溝通的國際互聯網、圖文電視、衛星電視等。互聯網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體,在國際上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新媒體的傳播具有雙向性、信息立體化、表現形式多樣化以及信息傳播的無邊界性、多向分散性的特點,是傳統大眾傳播媒介所不能具備的優勢(Rafaeli and Sudweeks,1997; Morris and Ogan,1996;Pavlik,1996)。新媒體的互動性已經成為B-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場概念的最好執行者 (Peppers and Rogers, 1993)。而這種新型的傳播媒體天生具備的優勢,恰恰符合了旅遊廣告傳播的突出特點,因此,互聯網必將成為旅遊廣告應用的最佳媒體及未來發展趨勢。
1994年美國AT&T公司在hotwired上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廣告,從而揭開了廣告發布的新篇章,網路廣告作為一種廣告形式迅速發展,遍及世界各國。網路廣告的傳播模式及時互動、雙向溝通,「一對一」交流、用戶驅動等性質和特點,使網路廣告在形式上和發布上都逐漸模糊了信息與廣告的界限,更進一步地實現了廣告主與廣告受眾的互動,向用戶提供了豐富的、立體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地滿足了不同受眾不同的需要和習慣,實現了廣告的個性化和碎片化。網路廣告的這些優勢和特點,完全符合了旅遊廣告信息和旅遊市場教育的諸多要求,必將成為旅遊廣告的最佳發布形式。
此外,網路中存在各種虛擬社區。虛擬社區是一個通過網路以在線的方式供人們圍繞某種興趣或需求集中進行交流的虛擬空間,具有共征性、能動性和分散性地特點(陳剛等,2002)。相比與傳統媒體,虛擬社區為旅遊廣告的發布提供了夢寐以求的受眾資源。網路社區的人們一般都有著共同的興趣或相似的需求,交流平等,信息傳播方式近似人際傳播,信息交流不存在絕對的權威或功利形式的傳播者,更容易在人們之間形成信賴感,從而大幅度地增加了信息的說服力。虛擬社區的共征性能提高廣告的針對性和廣告信息對目標受眾的到達程度,使廣告主與受眾之間的信息交流更及時更順暢,有利於旅遊企業建立更為詳細的客戶資料資料庫,了解旅遊者心理,把握市場動向。
總而言之,網路廣告的特點及優勢是傳統傳播媒介所難以比擬的。針對旅遊產品和旅遊廣告的特點,網路將成為旅遊企業發布廣告宣傳的最佳媒體,旅遊網路廣告結合不同形式的旅遊介紹、旅遊常識、游記等輔助信息,將使旅遊廣告更加豐滿更加立體化。顯然,當前互聯網發展的瓶頸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路廣告的發展;但是,隨著網路建設和網路信用平台等相關設施和政策的完善,網路廣告將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廣告媒體,成為旅遊推廣的最佳選擇。
3. 4 雜志是旅遊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宣傳的得力媒體。
雜志廣告雖與報紙廣告同為平面廣告,但其在設計、製作、印刷和發布上,比報紙廣告更加講究藝術性和專業性,有較強的表現力,能夠更加突出所宣傳的產品。雜志廣告的受眾明確,有比較明顯的指向性和專業性,具有保存價值。雜志廣告通過廣告創意將產品圖片與版面設計、廣告文案結合起來,形象地展現旅遊產品的概貌,對旅遊產品進行全貌性、形象性的宣傳。目前廣泛使用雜志廣告的旅遊產品,主要是對旅遊飯店、旅遊景點等旅遊產品具像的形象宣傳。但是,由於雜志廣告的傳播范圍有限,廣告成本較高,時效性不強,不適合進行重復性高、時效性強的旅遊信息的發布,對於進行旅遊地的整合形象宣傳有一定的局限。
3.5 其他廣告形式是旅遊企業形象宣傳的輔助形式。
除了報紙、雜志、電視和互聯網進行規模化的旅遊廣告宣傳外,旅遊企業也運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載體發布其他的企業形象宣傳,主要包括旅遊企業派發的旅遊宣傳單張、旅遊企業宣傳冊、旅遊產品介紹冊、旅遊交通工具上的流動廣告、戶外廣告、旅遊地圖,以及旅遊企業發布的其他隱形廣告,如旅遊企業的公共關系活動、企業現場活動等等。
旅遊交通工具上的流動廣告主要是指噴繪在旅遊交通工具上廣告,如旅遊車、游輪上的車身、船體廣告等。交通廣告具有流動性,廣告暴光時間長,價格較低廉,製作相對簡單,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同時也增加了交通工具的識別程度,在旅遊廣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於交通工具本身的限制,廣告的表現力不強,內容簡單,只能作為旅遊企業的名稱、標志、口號等視覺識別系統的表現形式之一,難以作為獨立的廣告形式。
戶外廣告是由旅遊企業出資發布的、具有較長的時間性和一定表現力的一種廣告形式,多用於旅遊景點的宣傳。戶外廣告的地域性明顯,影響力較小,不可移動,一般處在旅遊景點的附近。主要形式有標牌廣告、燈箱廣告、標語廣告等。
旅遊地圖是溝通旅遊者與旅遊地的平面信息載體,雖然目前旅遊企業、旅遊單位對旅遊地圖的重視不足,旅遊地圖的價值仍未得到開發,但是旅遊地圖作為一種直接溝通媒介,具有美學、科學的價值,恰當的運用旅遊地圖發布旅遊廣告,將為旅遊企業的形象宣傳和旅遊產品的推廣提供良好的空間。
四、有效選擇傳播媒介進行旅遊廣告的策略
綜上所述,結合旅遊推廣和旅遊廣告獨有的特點,旅遊廣告的媒體選擇與廣告的目的、內容和廣告的受眾有緊密的關系。旅遊廣告主在進行旅遊宣傳時,充分考慮所推廣的產品的性質、特點和廣告的規格、受眾特點、覆蓋范圍等,選擇和運用相適應的廣告媒體。目前,按照旅遊廣告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旅遊地形象的概念性宣傳、旅遊企業的形象廣告、旅遊產品產銷信息廣告以及其他的廣告內容。針對不同的廣告內容,制定適當的廣告策略,選擇和運用相適應的有效的廣告手段,才能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4.1 旅遊地形象概念廣告
旅遊地形象的概念性宣傳主要是針對某一旅遊目的地而進行的、具有整體性、系統性、有組織的宣傳,其宣傳並不針對個別具體的旅遊產品,而是從宏觀的、規劃的角度,體現旅遊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概括和旅遊概念,塑造旅遊地的品牌。此類宣傳應主要採取電視廣告的形式,渲染旅遊目的地的美感與文化價值所在,再配以網路廣告,大型戶外廣告等形式,通過多方面的廣告宣傳,向受眾傳達統一的品牌信息、內涵和口號。旅遊地形象概念性宣傳發布單位往往不是單一的旅遊企業或幾個旅遊企業,而是以旅遊地的行政管理單位牽頭的、大規模、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其廣告投資額度大,發布時效較長,多以系列廣告為主,配合當地旅遊主題等活動所進行的長效宣傳和推廣。最為突出的是上海市為申請2010年「世界博覽會」,拍攝的電視宣傳片,加上多方面的宣傳攻勢,為上海申辦博覽會營造一個具有明確主題和內容的形象宣傳。
4.2 旅遊企業的品牌廣告
旅遊企業主要是經營或生產旅遊產品的企業,如旅遊飯店、旅行社、旅遊交通公司等,旅遊企業的品牌廣告主要是展現企業的服務形象,通過不同形式的視覺表現向消費者展示旅遊企業的服務定位和服務水平,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旅遊企業的品牌廣告在宣傳時應盡量模糊企業廣告的界限,選擇信息容量大、雙向溝通功能強、廣告勸服性隱蔽、廣告投資額度不大的媒體。旅遊企業在進行企業形象宣傳時,可以網路廣告為主,在網路上不僅對企業的品牌和形象進行宣傳,同時提供雙向溝通渠道,開設網上論壇、網上預訂,建立網路投訴機制等,更實際地體現旅遊企業服務周到、服務人性化的特點。此外,旅遊企業發布的電視廣告、雜志廣告,印發的企業宣傳冊、宣傳單張等都是旅遊企業形象宣傳的有力手段,從視覺上到行動上為企業與消費者提供了良好的溝通渠道。目前旅遊企業形象宣傳上做得比較突出的有深圳華僑城、中國大酒店、上海金茂大酒店等。
4.3 旅遊產品的營銷廣告
旅遊產品的營銷廣告在性質上與普通商品的營銷廣告類似,作為旅遊線路、旅遊交通、旅遊飯店、旅遊紀念品等產品營銷的推廣手段。旅遊企業對此類廣告的投資額度相對較小,發布頻率較高,更新快,個性化不強,多見諸於報紙、雜志以及宣傳單張等經濟性較強的宣傳媒介。
4.4 旅遊企業的其他廣告
除了以上主要的幾種旅遊廣告內容,旅遊企業還可以對企業的服務內容、范圍、方式以及產品的銷售,通過舉行短期促銷、聯合促銷、公關活動、現場活動、發布事件新聞信息等方式進行顯性或隱性的宣傳,以這種受眾感同身受的參與、互動形式,更有效地推動旅遊企業的品牌建設和旅遊產品的銷售。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我國旅遊市場蓬勃發展的態勢下,按根據游產業和旅遊產品所具有的特點,新形勢對旅遊廣告的推廣形式和媒體信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發展方向。旅遊企業在發布旅遊廣告時,應結合旅遊推廣的目的和內容,充分考慮不同媒體在廣告宣傳上的優劣勢,正確選擇旅遊廣告媒體,整合不同的廣告形式和廣告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才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推動旅遊地或旅遊企業品牌建設和旅遊產品的銷售。同時,立體化、多元化的信息也能夠達到對旅遊市場的教育與培養的目的,更好地幫助旅遊者做出旅遊決策選擇,獲得旅遊審美和愉悅身心的體驗。在理論研究上,旅遊廣告的特點與應用研究,是進行旅遊廣告效果測定的基礎,為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假設基礎。
Ⅵ 旅遊時購物遊客更愛什麼商品
旅遊購物是旅遊者在旅遊中購買商品的行為。旅遊商品與一般商品的區別只在於由誰購買,旅遊者購買的即是旅遊商品。
旅遊商品更是如此,人們喜歡欣賞文化,更喜歡享受生活。對大眾而言,無論平日多麼講文化,旅遊購物時對生活用品的關注通常都排在前面。出現了在旅遊中看文化、聽文化、講文化,購物時買生活用品的現象。國內很重視文化旅遊商品的開發,而境外卻以生活旅遊商品為著眼點。這造成了國內旅遊商品中文化旅遊商品多,但人均購物少;境外旅遊商品中生活商品多,但人均購物多的現象。相比之下,國內一提特色就奔向文化,而境外的特色則內涵豐富,包括品牌、質量、價格、文化、物產等。
人們需要文化旅遊商品、需要生活旅遊商品、需要文化生活旅遊商品,更需要各類高質量、價格合適的旅遊商品。文化的、生活的、文化生活的旅遊商品都有人需要,只是人群不同、受眾數量不同。旅遊商品的設計者、製造者、銷售者、經營者需要在大眾、小眾、高端、低端的不同的市場空間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當然,旅遊商品也是商品,當下,商品的購買者包括:本地居民、外地人(很多是旅遊者)和網民。旅遊商品的開發要以特色吸引旅遊者購買,同時不能忘了居民需求和網民需求。企業開發的商品,可以賣給旅遊者,也可以賣給本地居民和網民,商品還可以賣出國門。旅遊商品企業要面對大市場,做出自己的特色,滿足包括旅遊購物在內的市場需求,引導包括旅遊購物在內的市場需求,才是發展旅遊商品的目的。
Ⅶ 景區提升如何提升文化品位
一、旅遊和文化的關系。目前,挖掘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旅遊產品創意的潮流。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浙江杭州的「宋城」,陝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園」都是以歷史文化創意的成功旅遊產品;而雲南的「印象雲南」、「納西古樂」,廣西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則以絢麗的民族文化作為創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許多地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觀念,重新盤點自己的文化遺產。他們發現過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俗不登堂的、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蘊涵著中華民族久遠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信仰情結。一經創意包裝,立刻一鳴驚人,成為成功的旅遊產品。這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文化和傳統的力量,雖然它不如「時尚」 的東西炫耀一時,但其影響是久遠的,根基是牢固的。
二、旅遊景區文化提升的要素旅遊景區的美譽度、知名度,以及整體的旅遊氛圍,都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持,包括旅遊形象、旅遊景觀、旅遊主題、旅遊產品、遊憩方式等。旅遊景區文化包裝是指通過發掘利用該地的歷史文化遺存、宗教文化傳統、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形象的塑造、品牌的打造、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從而達到提升目的。
三、景區文化包裝的策略旅遊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完善僅僅是產業提升的基礎部分,景區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仍然依賴於文化提升,這是決定旅遊者購買意願的首要因素。如,我們在寧夏沙坡頭景區通過挖掘大漠文化和桂王城故事營造了傳奇色彩,以「說黃河文化,講神奇故事」極大地增強了景區競爭力;四川閬中依靠「風水古城嘉陵第一江山」塑造了品牌;而雲南安寧市溫泉鎮則經過「溫泉文化」包裝才名聲大噪。景區文化包裝是在現有資源和功能基礎上的創新運作。根據我們的經驗必須十分的講求策略,以保證其可操作性、受眾認同度和市場推廣效果。
Ⅷ 怎樣做旅遊推廣
1、媒抄體新聞宣傳:媒體宣傳可以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戶外廣告、網路媒體等等。主要從媒體的受眾消費成本、廣告投放成本、信息復合度、傳播速度以及受眾的欣賞度進行分析。傳播的信息可以從旅遊品牌、旅遊文化、旅遊服務、旅遊產品以及包括來自遊客的信息、感受等,作為傳播的內容。
2、做活動,做促銷,這種也是比較吸引人群的方式之一,把用戶信息拿到手,便於後期的管理,持續影響,旅遊不像其他的一次性消費品,購買了之後就不在有需要了,這部分客戶維護好了,下一次旅遊說不一定還會找你。
3、搜索引擎,目前搜索,旅遊產品旅遊網等關鍵字,前面都是網路競價的,自然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些大網站,新網站想通過SEO將這些熱門關鍵詞做到靠前的位置,難度較大。可以選擇一些難度不大的詞進行優化,或者是一些長尾詞,長尾詞雖然指數不大,但是做起來了效果還是可以的。
4、自媒體、論壇外推,在網站、論壇、博客發軟文,做微博營銷,同垂直網站或者本地化的社區,論壇開展合作,為中小型公司進行團隊,公司的年度旅遊提供線路,產品和解決方案等。
Ⅸ 惠州發展旅遊業有什麼優勢
旅遊業是第三產業的龍頭,在服務業中占據先導地位,是永不過時的朝陽產業,具有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等諸多優點。作為一門新興的產業,旅遊業對惠城區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一、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
1、發展旅遊業是擴大內需,促經濟快速發展客觀要求。作為朝陽產業,旅遊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帶動效應明顯和直接的特點。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公布,旅遊業每直接增加1元收入,相關行業就間接增加4633元收入;旅遊業每直接增加1個從業人員,相關產業就增加5個人員的就業機會。在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拓寬我區就業渠道的必然選擇。
2、發展旅遊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國際旅遊消費年均增長6.7%,是世界財富年均增長率的2倍,到2020年,全球每年將有16億人跨國旅遊,國際旅遊總收入可達2萬億美元。2004年,惠城區本級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的35.8%,與珠三角其他一些發達縣(區)相比,惠城區第三產業的總量和比重仍然偏小偏低,如廣州天河區同期的比重為74.6%,佛山的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的同期比重分別為36.3%、40.8%、38.7%,珠海市香洲區的同期比重則為48.4%,因此,力促旅遊產業的快速增長,做大做強第三產業,保證惠城區向更合理的經濟結構和更高級的經濟形態邁進,就顯得必要而迫切。
3、發展旅遊業可以提高惠城的品位與城市知名度。旅遊業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大使,也是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知名度高不高,與旅遊業是否發達有直接關系。惠城區大力發展旅遊業,通過旅遊觀光、文化交流與對外開放,從而提高惠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知名度,塑造具有活力和開放的城市形象。
一、惠城區旅遊業發展的特點
1、旅遊消費充分帶動了社會消費。2004年,惠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6518萬元,同比增長20.9%,其中旅遊消費的貢獻功不可沒。據初步統計,2004年惠城區住宿業營業收入總計達46339萬元,其中旅遊飯店的營業收入達到了33911萬元,占整個住宿業營業收入的73.2%;旅遊飯店的客房收入達12918萬元,占整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76.5%,客房數以及床位數分別達到4577個和8327個。旅遊業的發展成為惠城區住宿餐飲業以及批發零售業快速增長的生力軍。
2、旅遊形式以觀光悠閑度假游為主。以西湖為中心、以白鷺湖、中洲塔、摩天輪、東江為主線的觀光悠閑度假游構成了惠城區旅遊觀光的主線。東江濱江風景帶、白鷺湖旅遊度假區、湯泉度假區、矮陂鎮金鵝溫泉度假區等則是惠城區旅遊觀光的新亮點,北部則有蘆嵐、矮陂、橫瀝等鎮的特色農業生態旅遊。
3、結合地域本土文化,旅遊開發帶有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惠城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客家、廣府、潮汕等多種文化揉合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徵。以每年一次的惠州美食嘉年華為例,美食嘉年華與東江飲食文化充分結合,充分展示城市特色,進一步弘揚東江美食文化、豐富惠州旅遊品牌、拉動第三產業發展、擴大了惠城區及惠州市的知名度。
據初步統計,2005年第二屆美食嘉年華共吸引了130多家企業進場參展,外地參展商覆蓋了全國近20個省(市、區)和朝鮮、日本、印度等國7家境外飲食企業,薈萃了1200多種美食,參與觀眾及海內外遊客總數30多萬人次。美食嘉年華期間,全市主要旅店全部爆滿,旅遊區點人流如織,有力地拉動了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要素。在本次設展的130多個攤位中,明火展位70家、啤酒飲料廠商2家、生活精品10家、包裝食品39家。展示展銷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中外美食和食品及生活用品展示展銷,在精品美食館集中展示了東江菜系的代表作。據初步統計,美食嘉年華期間,30萬人次的進場人數比首屆的10萬人次增加了2倍多;館內外展位直接銷售額較去年的640多萬元有較大增長,各參展單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參展企業檔次較高,來源較廣,天悅大酒店、西湖賓館、麥科特大酒店、金世紀大酒店、惠州賓館、海湖大酒店等星級酒店均參展。美食嘉年華期間龐大的人流有力刺激了消費,為我市酒店、旅遊區點、旅行社、餐館、茶館、商場、咖啡廳、計程車等行業增加了豐厚的收入,吃住行游購娛等各相關要素人氣旺盛,業務量大幅度增長。以旅遊飯店為例,五一黃金周期間,各主要星級飯店平均出租率超過90%,部分飯店高達97%以上。參展的展館內直接銷售額平均每天都在萬元以上。
3、接待遊客以國內旅遊者為主,2003年惠城區全年共接待過夜旅遊人數86.15萬人次,其中接待國際遊客4.06萬人次,分別佔全市的31.7%、67.3%。惠陽、惠東、博羅、龍門和大亞灣接待過夜旅遊人數分別佔全市的15.5%、13.4%、9.6%、25.5%、4.2%。與全市其他兄弟縣(區)相比,惠城區接待過夜遊客人數居於全市前列,成為全市對外的重要窗口。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與本市其他旅遊業較為發達的縣(區)相比,惠城區現有旅遊景觀資源略顯劣勢。在全市知名的11個風景區中,惠東4個、龍門2個、博羅2個,大亞灣1個,惠城區2個。盡管從知名風景區數量上接近全市各縣(區)的平均水平,但惠城區大部分旅遊景點都集中在市區內,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是可以藉助市區內便利的交通條件,不利的是大多數遊客都傾向於海濱度假區和溫泉,而喧鬧市區內的人文景觀對遊客的吸引力則明顯不及前者。
2、市區內部分游覽景點經營狀況不樂觀。因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不完善,部分曾經門庭若市的老旅遊景點遊人數銳減。如原本遊客如織的市區飛鵝公園如今每天接待的遊人寥寥可數,今年1-8月,該公園的門票收入僅有5000元,尚不足以支撐公園的日常管理費用。門票收入的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投入更加難以為繼。而設施的不完善又導致了遊人數和門票收入的不足。
3、潛在的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經濟優勢,旅遊資源開發尚未做到物盡其用,惠城區內還有豐富的潛在資源可開發為創造經濟效益的旅遊資源。單從顯性的旅遊風景區來看,惠城區的旅遊資源稟賦與其他縣(區)相比,的確不佔優勢。但惠城區作為惠府所在地,是一座歷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客家、廣府、潮汕等多種文化特性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徵。別具特色的東坡、東江、東征、東縱等歷史文化底蘊可以開發成為獨樹一幟的惠城旅遊精品,創造無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三、打造惠城旅遊精品的決策建議
1、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意義。要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惠城區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之一,把旅遊開發和資源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旅遊業建立在發掘特色的基礎上,結合惠城區旅遊業的現狀,提供與其他地區具有差異化的特色旅遊服務。充分挖掘旅遊景觀,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促進旅遊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突出重點,搞好規劃和建設。要把旅遊業納入市區和各鎮的發展規劃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將自然景觀、歷史文化、休閑觀光結合起來,整體優化,高效利用。加強宏觀控制與指導,各級政府與旅遊管理部門應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指導,統一協調。
3、增加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投入,發揮政府主導優勢。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不能光靠政府大包大攬,因此,要積極創造新的旅遊發展模式,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支持的發展格局,廣開資金,廣開源路,保證旅遊開發投資來源的多元化。制訂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及外資投入,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搞好產權制度、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的創新與改革,增強旅遊業的發展後勁和活力,把旅遊業作為發展惠城區的第三產業的重點做大做強。
4、以獨特的惠城文化為重點,加強宣傳包裝,做大做強惠城旅遊市場。文化價值以及生態價值等旅遊優勢並不能自動產生效益,只有通過行之有效的旅遊營銷,才能轉化成旅遊價值甚至經濟效益,「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在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惠城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採用多種方式加大宣傳促銷的力度,培育旅遊市場,使遊客選擇惠城區作為理想的旅遊目的地。
5、努力打造以西湖、白鷺湖、中洲塔、摩天輪、東江(東江夜遊)為主線的觀光悠閑度假游一體化路線。惠城區旅遊業的正確定位就是要突出惠州「四東」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特色。一是以文化大舞台為載體,向市內外遊客宣傳惠州「四東」文化和客家文化,增加市區的吸引力;二是通過弘揚惠城悠久的歷史文化,使之能夠創造經濟效益,永葆吸引力。
6、充分利用惠城區商貿流通業跨越式發展的歷史契機,完善市區內的交通配套設施,吸引外來遊客購物消費,促使惠城區內銷式的商貿流通業向外向型轉變,打造惠城「購物天堂」。旅遊購物街和風味美食街的定位從建築風格到經營項目都要突出惠州的客家文化特色,以經營惠城土特產品、民間工藝、文化產品、特色美食、風味小食為主,兼營一些其它特色商品和美食。一是要豐富市場,方便遊客購物和餐飲。二是要打造購物和東江美食品牌,通過旅遊購物和風味美食街,把惠州旅遊、文化、美食產品推向市場,提高知名度。
7、結合新劃入鄉鎮的具體鎮情,大力發展觀光旅遊農業、生態旅遊農業帶。發展蘆嵐、矮陂、橫瀝等鎮的特色農業生態旅遊,對矮陂金鵝溫泉度假村等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做好跟蹤服務,促使項目早日投入使用,通過北部山區鎮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山區鎮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平衡鎮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態勢。
Ⅹ 談談你對中國旅遊發展的認識
國內旅遊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不僅要面對旅遊產業愈來愈受到重視的時代,同時旅遊消費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市場化的態勢已完全呈現出來,而且城市之間旅遊產品同質化趨勢非常嚴重,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唯一的選擇就是差異化,而定位正是在戰略上達到差異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經營城市與經營企業一樣,應有品牌意識和名牌戰略打造城市的個性和特色,要求突出重點、規模適度、增強特色、強化功能,根據城市自身的資源狀況、自然地理環境、經濟基礎、文化歷史背景,確立有利於城市的獨特發展戰略。
構築城市旅遊品牌形象理念,是城市旅遊品牌建設的中心問題,它的作用是整合城市旅遊形象因子,將城市旅遊形象信息綜合地表現出來,呈現在受眾面前,使目標受眾對城市旅遊產生清晰、明確的印象,引起目標受眾注意,並產生美好聯想。由此,引起目標受眾對城市進行深入了解、深度感知、深度參與的慾望,從而導致對城市的心理情結。城市經營將為城市旅遊創造出獨特的品牌資產,使城市擁有了一種壟斷性旅遊資源,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對城市旅遊形象和城市旅遊品牌的重視,是城市旅遊營銷的開始,也是城市旅遊發展定位和未來戰略的宣示。城市旅遊品牌一經形成,對城市旅遊發展也將產生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具有隱蔽性、長期性、延續性等特點。此外,城市旅遊品牌的作用更多的是通過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城市的旅遊產業和城市的加速發展、城市旅遊品位提高等方面表現出來,因此對城市旅遊品牌不僅要建設,更要進行強有力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