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
学术界关抄于坎儿井的起源有3个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吐鲁番的坎儿井早在2000年之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它的技术来源于中原地区的井渠。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了这个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在古代波斯,公元前500年就已经使用了坎儿井,与新疆相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亚诸国都使用坎儿井,古代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技术是当时沿着丝绸之路从古代波斯传入的。但这一种论点似乎缺乏中原地区的井渠与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技术有关联历史根据,外国学者和国内维吾尔学者持否定态度。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是当地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学者和著名的坎儿井匠都持这种观点,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支持这种看法。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仍然是学术界长期讨论至今而未果的课题。无论怎么样吐鲁番盆地庞大的坎儿井灌溉系统世界独有的。
2. 新疆"坎儿井"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干燥
风沙大
日照强
水易蒸发
所以当地的人们建造了坎儿井
其实就是地下河
井和井在地下是相同的
地面上就只有井口
这样保护水不被蒸发
3. 坎儿井的特点
坎儿井,维吾尔语叫“坎儿孜”,原为地下水道之意,是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
竖井,是用来开挖暗渠,运送沙石及通风用的。井口呈长方形,一般长1米,宽0.7米,每隔20~30米开挖一口竖井,越向上游,竖井距离越长,越是下游,竖井间隔距离越短。
暗渠是主体,也就是地下河道,一般高1.7米,宽1.2米,长3~5公里。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长的暗渠达25公里,最短的仅一二百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
明渠就是地面的导流渠,将水引入涝坝(蓄水池)或直接浇灌田地。
坎儿井的基本原理是:从盆地地下水溢出带开始向上游水平掏挖,进入蓄水层并尽可能延伸,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渗入暗渠并沿渠流出。
坎儿井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丰富的地下水源;二是有一定的坡降;三是有防渗透、防坍塌的土质。而这些条件吐鲁番一一具备。
补充: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http://www.turpantours.com/SHow.Aspx?TypeId=34&Id=44
http://www.991cn.com/schinese/ditinations/domestic/northwest/xinjiang/tulufan_kanerjing.asp
刚刚发现网络上关于坎儿井的介绍相当的全,把地址发给你:
http://ke..com/view/2942.htm
4. 新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作用
减少地面水流蒸发,利用地下供水设施灌溉,属原始水利工程。
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绿洲。吐鲁番被辟为旅游区后,修建了形式典雅、古朴、富有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的园林式宾馆等各种文化游览服务设施,接待海内外游客,向五大洲游人展显出她迷人的容颜。
(4)吐鲁番坎儿井旅游资源扩展阅读: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
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吐鲁番盆地虽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能源,但直到今天尚未大力开采利用。因此不仅对在古代开挖坎儿井的经济技术条件上有着很大的限制,就是在今天,开挖坎儿井中的动力机械设备仍然是十分缺乏。电力供应也很少,钢材水泥也是远地运输而来。
这些条件给修建地面水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坎儿井的取水形式,既可节省土方工程,又可长年供水不断,且当地人民在炎热的地区久居生活,素有修窑筑洞的习惯和经验。
另外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形式的地下渠道,不但可以防止风沙侵袭,而且可以减少蒸发损失,工程材料应用不多,操作技术亦颇简易,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
这对克服当地经济技术上各种困难有很大方便,因此,远在古代经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采用坎儿井方式开采利用地下水,就更加显得经济合理了。
5. “坎儿井”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定的地理环境早就一定的特色事物。像梯田你就不能出现在平原地区,坎儿井在当地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会更好的利用水资源
6. 坎儿井的资料
坎儿井背景资料
坎儿井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绿洲。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坎儿井由立井、暗渠、明渠三个部分组成,在盆地边缘由高向低打若干口立井,再将立井逐次从地下挖通边境成串,水便从地下引出地表。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是因为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愈短,约有10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连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条件的坎儿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覆勘垦地,途径吐鲁番县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粮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http://www.gotoworld.net/20061/1614351419.html
回答者:dahuzi1954 - 探花 十一级 4-14 20:57
7. 吐鲁番的旅游资源
很多呀来!
葡萄沟、高昌故城、源交河古城、阿斯塔纳墓、海拔零度起点、苏公塔、维族家访、自由市场、吐峪沟、千佛洞、火焰山、少年割礼、参加婚礼、沙漠植物园、沙疗所、坎儿井、葡萄酒场、民族歌舞、工艺美术厂、吐鲁番历史博物馆,香香棒棒的烤羊肉、标准的维族烤囊,这都是吐鲁番的旅游资源如果想要还有许多
8. 吐鲁番盆地哪些地方适宜修坎儿井
在绿洲或山坡地区,同时还要有充沛的雨水
9. 吐鲁番的朋友,请问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和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是一个景点吗
吐鲁番坎复儿井游乐园 是坎制儿井博物馆 就是吐鲁番人俗称的新井 建筑和坎儿井都是仿制的但是在市中心不远。交通方便
吐鲁番坎儿井乐园 是吐鲁番人俗称的老井 以一个一直在使用的坎儿井为基础建设的。距离稍远 有车方便的话还是去 坎儿井乐园 就是老井
还有一个沙漠植物园的假井 和新井差不多没看头 。还是老井不错
我是吐鲁番的 还有什么问题短信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