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旅游项目管理论文团队分析报告

旅游项目管理论文团队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3-03 05:21:09

❶ 旅游休闲项目的项目分析怎么写

项目的划分,意义作用,特点,适宜的人群,等等

❷ 旅游企业如何构建优秀团队的案例分析

所谓“团队”就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建立团队就是要鼓舞团队士气,增强向心力,增加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实现资源、方法、知识和时间共享,达到效益最大化,达成最终目标。同时可以增强团队中个人的参与感,提高自身的成就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倍增自己奋斗的动力;可以使个人满足对精神、职业归属感的心理要求及工作压力得以缓解。 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是取得优胜的关键,成功的法宝。一个优秀的团队要有精明的领导,能干的队员,统一的目标,和谐、协作的氛围;要有团队的利益、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健康、公平竞争的意识。具备这些才能发挥集体的最大能量,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在一个大的集体环境下还要建立若干个横向、纵向的小团队,一个班、一个级部、一个科室、一个学科组都是一个团队。 怎样建立真正的团队呢? 一、要有共同的愿景。所谓“共同愿景”就是团队中大家公认的、符合实际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在政治、学习、业务等各个方面有明确目标,统一大家思想。比如一个班级对日常学习,期中、期末考试、纪律、卫生、活动及各种竞赛能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目标,大家为了这个目标经过努力、奋斗能过得以实现。一中的目标可以是“寿光第一、潍坊示范、全省一流,全国有位”,作为一个班级就应把“级部第一”、“全校示范”作为目标。凡事都要有目标,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有智慧舰长的正确指挥,有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在学校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的共同愿景则是学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了这样的愿景我们的工作就要以教学为中心,日常工作中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认真研究教学课题,针对班里的“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成绩才能更突出,做人更优秀。 二、要有好的领头人。班级的领头人是班主任,级部、处室的领头人是负责人,每一个集体都有领头人。领头人的意识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好与差。每到秋天,大雁要从寒冷的北半球行程两万多里飞往温暖的南半球,路上要遇到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其他候鸟很少能像大雁一样胜利飞回目的地,而与其他候鸟相比,大雁的生理条件远远不及它们,可它们是怎样到达目的地的呢?这主要是因为雁群有好的领头雁,它会带领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队伍飞翔来减小气流阻力,在晚上休息时雁群还会有专职放哨的大雁。“领头雁”是团队的灵魂,“打铁先要自身硬”是领头人首要素质,着眼大局、责任心强、身先士卒更是必不可少。巴顿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够战胜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可见领头人的重要性。好的领头人还要有较高的威信,否则一切举措、计划将难以实施。树立威信要做到以下几点:1.做遵守制度的榜样。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如果你遵守制度,团队成员也会遵守制度。如果领导者都遵守制度,成员就会步步效法,人人都会忠实照办。2、优秀的领头人应该尽量表扬团队成员的才干和成就,要尽可能地把荣誉让给成员,遏制自己的虚荣心。不要把荣誉都算在自己头上,这样成员才会为你尽心竭力地工作。3、一个领头人要培养成员不要只是提出问题,而是要他提出经过深思熟虑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培养成员才能的办法。4、不要害怕承认错误。你会对某些人企图解脱自己的错误所花的脑筋和时间之多感到惊讶,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如果有百分之六十是正确的,而他又能迅速改进其他百分之四十,那他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大多数人尊敬那些直截了当承认错误的人的,这是大人物的特点。 三、集体(团队)荣誉高于一切。荣誉是团队的生命,珍惜荣誉、争取荣誉、创造荣誉、保持荣誉应是优秀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是否有强烈的荣誉感强是每一个团队成员的道德标准。我们是骄傲和自豪的一中人,正是因为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历代一中人争取荣誉、创造荣誉的结果。一个团队就是一个荣誉的共同体,团队的荣誉就每个人的荣誉,是一个人昂着头走路的资本。而谁损害了团队的荣誉谁就是团队的罪人,因为个人的失误、过错会影响到整个团队。荣誉感和自豪感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真正来源,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成员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成员。荣誉感是团队的灵魂,对团队的意义非同小可。每一个团队都应该对自己的成员进行荣誉感的培养,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唤起心中对自己的工作的荣誉感。
四、创造一个深度沟通的和谐氛围。一个团队最大的能力发挥莫过于把团队所有成员的智慧加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变成团队的智慧。但必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每个成员之间都能深度交流,把大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多的思想。要达到深度沟通关键是克服“习惯性防卫”意识,一般人或多或少地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放到心灵深处,轻易不示于人。因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害怕一旦表露真心会对自己有所伤害,或者让别人发现自己并不高明,或者自己的思想不合时务,或者自己好的想法让别人学了去。这些都会给深度交流带来阻碍,我们要极力摒弃这些想法,在沟通上一定要“破冰”,崇尚诚实、崇尚真正,要与沟通的对象有感情的交流,平等的交流,深度的交流,透彻的交流,使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建立健康的竞争合作格局。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乏争先创优、事争一流的锐气;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就会发挥不出团队的集体优势,好的团队应是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团队的竞争应是健康的、良性的,是合作共享的竞争,是共同奋斗、自我超越的竞争。团队的合作是深度沟通,成果共享的竞争。拳头只有在紧握的时候,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只有激活整个团队,才有可能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最终获得成功。我们要取消不必要的竞争,一些管理学家提倡员工间的竞争和分级,他们认为这是激发他们力量最有效的方法。不少管理实践者也都认为,没有等级的区分,员工根本不可能产生工作的动力。其实,强行引入团队成员竞争只会导致冲突。如果成员只是因为他们的表现落在某一水平以下而受惩罚,那么他们会丧失士气,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这也会让很多成员不愿意帮助别人,因为这样等于提高其他人,这是极不可取的。一定要全力合作,避免孤军奋战。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足取。毕竟,没有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只有一个诸葛亮是很难实现“天下计”的。管理层如果能施行黄老之术,让团队达到“无为胜有为”的状态,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整个团队的和谐及坚强的战斗力。 六、创建一个共同的“敌人”。这里所谓的“敌人”即是竞争对手。这个对手是大家公认的,经过努力可以超越的。它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是自己就要超越自我,突破自我;是别人就要改正自我,克服自我,超越别人。在集体的竞争中应强化团体力量,而不是个人,关键是每个成员的目标都与团队的目标一致,每个成员都忠诚于自己的团队。 以上这六点是建立一个合格团队的基本要求,有了这六点我们的团队才能顺利前行。想要我们的团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那就需要我们作为团队成员的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所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极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合作力度,增强团队精神,使团队因有你而骄傲,你因团队而自豪

❸ 浅谈如何做好项目团队管理

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员工的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固定的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
要成功的管理好一个项目团队,完整的体系规划、事前的规避、非正式沟通以及项目经理的绝对权利是关键。
1、完整的人员体系规划
完整的人员体系规划对于这种临时组建的复杂型团队管理,首先必须淡化人格特质的影响。一个团队中,有的人工作能力很突出,但是工作积极性不强,这时候除了需要解决体制问题,以激励机制来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还需要拟定刚性的工作计划,定制详细的工作计划。 其次,检查工作计划。在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中, 每个人的能力都很突出,但是在监督方面却没有做到位。好的办法就是“日清日毕”, 更具成果地推进计划。再次,就是培训。培训要根据项目的类型和人员结构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侧重点。
2、人员冲突的事前规避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来说,面对团队成员的冲突, 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在项目管理中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在项目中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在面对项目可能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项目风险时,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早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风险储备。对于项目经理来说,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人最擅长的是什么。从背景资料和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每个人员的优势。事前规避,让每个人都去做他擅长的事情,有利于冲突的避免。涉及到团队人员跟他原来隶属部门的协调,就应该由项目经理去协调。
3、非正式的沟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冲突也是必要的。针对事件的冲突,可以让团队人员建立一种工作的状态。当然,冲突的建立必须是以工作为前提。每天的沟通会在加快人员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团队人员针对问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 通过一些活动本身,逐渐在团队人员大脑里面形成一种习惯,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仅限于事,而不是人。而在一些人员的语言技巧以及一些相关字眼使用方面,采取非正式的沟通,让团队人员在今后的相处上更加和谐。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通过活动来减少压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活动的同时,建立一种非正规的沟通渠道, 从而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减少摩擦。
4、项目经理的绝对权利
项目经理一般具有这样几种权利: 职位权, 即公司对其职位的定位; 强制权,即向团队成员下命令的权利;奖励惩罚权利 即全面控制能力;专家权力,专业领域能力强,让人信服;感召力,即个人魅力, 沟通、协调方面的能力;参照权利评审和汇报权,参照和利用领导的影响力。

❹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谈谈如何团队合作

1、团队的合作也是 项目团队成长的过程,一般分为:形成、摩擦、规范、执行、解散。专
2、衡量成员的共属同利益和目标是否为团队的目标
3、团队的规模大小,影响着彼此交往和合作的机会,人越少,机会越多,越容易产生凝聚力
4、经常性的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5、项目目标的压力越大,月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但是不要把成员压垮了。
5、随着团队成员需求满足的增加而加强,所以,在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后,项目主管需要尽量努力满足团队成员的个别需要。

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报告要素(旅游项目) 1,项目的必要性,背景 2,项目选址,占地面积3,资金来源及投内资商背景介绍 4,项目的建设内容容,包括项目各功能区名称及占地面积,有关的旅游设施等.5,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即土建部分,装修,设备,绿化,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各占用的资金额. 6,建设工期,包括项目拟投资分期,各期建设内容及投资额,建设所需时间等.7,主要游乐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由哪些设施组成,设施的来源. 8,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拟建项目污水,垃圾的数量,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治理方案和回收利用等.9,所需公用设施(包括水,电,通讯等)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10,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评价,其中各期的经济效益分析应包括预计的游客量,门票价格,营业收入,投资回收期等.11,结论.从技术,经济,财务各方面论述拟建项目的可行性.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版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权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7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样本)

样本1:
红河谷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四嘴山景区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红河谷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四嘴山景区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根据红河谷森林总体发展规划要求,为使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本着以林养林,综合利用,永续发展的建设开发原则,现就开发建设公园内四嘴山风景区工程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项目建设依据。
一、项目内容
名称:红河度假村宾馆楼工程
项目负责人、法人代表:段朝选
项目地址:红河谷森林公园红河度假村
二、项目概况:
红河谷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住于眉县境内,东临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公园规划面积2314公顷,园内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1.7%以上。
森林公园临近秦岭主峰,处动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具有南北过渡,东西兼有的生物多样性特点,据调查统计有种子植物1500多种,苔藓植物30O多种,野生动物260多种,森林昆虫14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连香树、水青松、独叶草等26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金丝猴、羚牛、云豹、大鲵等十余种。
森林植物从最低海拔900来到是高海拔3666.6米自上而下随气候、土一的变化呈明显垂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科研价值,特别是公园上部有大面积落叶松、冷杉及红桦,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有的原始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森林景色四季各异: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绿叶浓荫,苍翠欲滴,金秋,霜叶似火,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园内山脉,南北走向急聚倾斜,沟谷密布。高山区,山势平坦开阔,第四纪冰川遗迹清晰可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中山区,山势陡峭,奇峰对峙,险崖狭谷,层峦叠嶂。十里峡,路随山转,景随山变,奇峰、飞瀑、碧潭景观变化无穷。百丈崖、千仞壁,高数百米,鬼斧神功,气势状观,“红河丹崖”为太白八景之一,黑熊望月、金鱼观天、虎头石、石人山、太公石船、神龟宝蛋,千奇百怪,形象逼真。 天河涛声、红湖、龙潭、白云潭、仙桃飞帘;玉柱飞虹,双洞水帘等清澈见底,声形诱人。四嘴山,更是一枝独秀,海拔从1300米陡升到26O0多米,高峰险峻,石崖上古? 红河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佛、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朝山香客不断,从公园公园入口沿河而上,分布有静林寺、显洞寺、现音庙、莲花洞、玉皇阁等,特别是莲花洞和玉皇阁,依崖就势而建,极其险要。小文公庙建在海拔3615米处,铁瓦覆盖,历史悠久,公园附近还有远近闻名的蒿坪寺、钟山寺、上白云、下白云、点兵场、大殿等。
红河谷森林公园外部交通状况良好,东距省会西安120公里,咸阳市105公里,西距宝鸡市80公里,北距闻名世界的佛教名寺法门寺40公里,距西宝鸡南线310国道8公里,距西宝一级公路15公里,即将修建的西汉公路由公园门前经过。铁路运输有我国东西大动脉电气化复线陇海铁路西安至绛帐、常兴站、宝鸡至常兴、绛帐站。航空港有咸阳国际机场。
公园已在园内6.6公里处,建成高档次的多功能接待服务设施3000平方米,特色造型木屋20幢,装饰修建各类景点30余处,水、电、暖气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此处群山环抱,溪流环绕,气候宜人,绿树山花团簇紧拥,是理想的避暑旅游、度假圣地。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B? 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走进大森林领略回归大自然的原始纯情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新时尚,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实施,对大林业综合治理、政策的倾斜,给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又带来难得的机遇,森林公园的发展已显示出美好的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公园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通过运营看,园内可供旅客游乐的项目太少,游客滞留公园的时间太短,为了提高公园的档次,增加游客入园消费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把公园真正建成了以集游、购、玩、住、行一条龙服务体系的旅游避署胜地,经组织专业人员多方考察论证,拟开发建设四嘴山

四嘴山峰高险峻,景色秀丽,海拨高从1300米陡然升到2600米,登上四嘴山顶下可俯瞰关中平原,上可仰望近在咫尺的太白积雪胜景。四嘴山古松参天,经常荫环抱,松柏连片,涛声阵阵、奇峰、古松、怪石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自然山水画面,让人留恋忘返。加之,四嘴山脚下即是已建成的各项服务设施齐全的红河度假村,四嘴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度假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大大延长游客在此的逗留时间,符合公园总体规划中以度假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国家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旅游大会、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和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修建四嘴山索道工程全长1200米,总体投资1600万元(含电力、通讯设施)。
2、修建四嘴山滑车道工程,位于索道上站至木屋群之间,全长1公里,总投资800万元。
3、在四嘴山主峰之间修筑人行步道,全长500米,每米投资40元,总投资20万元。
4、资金来源:以争取国家投资为主,争取一定数额的林业专项贷款,公园自筹为附,同时采取独资、合资、联营、承包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外界资金,以加快公园开发建设步伐。
五、效益分析
(一)收入
1、索道收入:工程建成后,按年接待15万人次计,按60%的人乘坐索道计9万人次,每人次50元计。
索道收入=9万×50元/人次=450万元。
2、滑车道收入:按入园人数15万人的50%乘坐滑车道,以每人次40元计
滑车道收入=15万人次×50%×40元/人次=300万元
以上两项收入总计300+450=750万元。
(二)支出
1、人员工资24万元(30人工作人员,每人年薪8000元计)
2、电费:30万元
3、税金:750万×7.45%=55.88万元
4、保险费20万元
5、折旧费用:2000万×6%=12万元。
6、机组维修费总投资2%计2000×1%=40万元。
7、管理费用取总投资的1%,计20万元。
8、其它不可预计费用取总投资的0.5%,20万元以上支出合计329.88万元。
六、投资回收期:
总收入:750万元,总支出329.88万元。
利润:750-329.88=420.12万元
计投资回收期=2420万元/420.12万元=5.8年
投资利润率=420.12/2420=17.4%
联系人:

❽ 如何构建旅游项目开发运作的管理团队

研究旅游项目开发的模式与流程,是为了从一开始,就较好的把握项目的核心。
.达到组版建开发团队的基本权前提。
a:开始小规模或者大规模建立开发团队的前提是项目雏形及资金到位。 b:任何人、创业者都有一个潜意识,用最少的成本来作最多的事情。

❾ 跪求关于旅游资源管理开发的论文!分全都给你了!

论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摘要]本文在论述旅游资源开发要重视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切实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单点式向系统化转变,由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落后地区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开发方式不当,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公地的悲剧”中得到启示。“公地的悲剧”是美国学者哈丁在同名论文中提出来的。在哈丁所描述的模型中,有一个牧民们共同所有和进入免费且没有限制的草场。在这个草场生态系统中,牧场是公有的,奶牛是牧民们私有的。牧民们为了使个人的近期利益最大化都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奶牛头数。但是,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超过载畜量的奶牛会给草场带来损害,这种损害必须由全体牧民共同承担。牧民们增加奶牛饲养头数的结果就是使草场退化,直至毁灭。因此,这个模型的结论就是:虽然从近期利益来看,牧民们有收益,但是从远期利益来看,牧民们“损人不利己”,确实是一个“悲剧”[1]。
在“公地的悲剧”中,哈丁的简洁描述实际上提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众多微小的外部不经济行为所构成的集合,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哈丁的“公地的悲剧”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外部不经济的问题,是很有启迪的[2]。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类似于“公地的悲剧”这类外部不经济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不顾长远,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有的单位不按规划建设,乱搭乱建,严重破坏旅游环境;有的旅游区废物随地乱扔,恣意污染环境;有的在一个狭小区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同类旅游产品,既浪费旅游资源,又分割客源市场。这些悲剧就是各区域市场主体在追求自我效用最大化时形成的外部不经济。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对地处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四川省而言可以带来诸如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的外部经济效应,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旅游资源开发给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环境污染。旅游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当众多的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破坏甚至会摧毁区域旅游业。在许多景区,旅游者常常图一己之便,随手丢弃各种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有的甚至偷猎珍稀动物、盗窃重要文物、毁坏景观建筑物等,给旅游资源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一些生活在景区的居民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也令人触目惊心。二是文化冲击。很多到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者,为的是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接触那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以增长知识、陶冶精神,但是,随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商业行为的冲击,四川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日益受到削弱甚至面临湮灭的危险。旅游者的行为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冲击了当地传统文化、道德观念,旅游经营者出于利益的驱动可能会让服饰、歌舞、节庆和手工艺品等带上利益的色彩来迎合游客的需要,使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影响。三是开发不当。目前,在开发利用中缺乏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造成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恶性循环,使旅游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如川西北高原及岷江上游的森林采伐过度,整个地区的水资源锐减,景区水位明显下降,部分景观已名存实亡。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景区小气候已受到影响,不少特有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已面临威胁。随着旅游业的开展,生活垃圾增多,且处理欠佳,容易造成二次污染[4]。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充分认识外部不经济行为对四川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切实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努力减少和避免旅游资源开发给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粗放型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本质上是一条低层次重复性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旅游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一是低水平。有的地方旅游业缺乏总体规划,造成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特色定位不明,景区功能不清,资源开发失控、设施建设失衡等问题;有的地方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对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入考察,不少地区的人造景观粗制滥造,杂乱无章。例如平武白马藏寨景区,山门左侧建了一座高高耸立的长颈鹿塑像,右边是一个现代加油站,这二者与整个景观和气氛极不协调,与白马人的文化生态环境格格不入[5]。二是破坏性。有的旅游区的政府和企业为了本地和集体的利益,不顾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实际承受能力,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方式,以获取局部的短期的利益;有的把风景区当作野外游乐场和“吃喝玩乐综合体”进行开发,结果造成风景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的下降,原貌严重受损,使那些传世数千年的风景区遭到破坏;有的景点所建的高层建筑、宾馆、发廊、桑拿等设施,往往与风景格调不和谐,破坏了景区的文化氛围。三是重复性。以九寨沟、黄龙旅游线上汶川、茂县、松潘、红原、理县等6县为例,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着随意开发、重复建设的问题。九黄线上的自然景区,无论是叠溪一松坪沟、大录神仙池;还是卡龙、牟尼沟等景区,如果单就某一个具体景区而言,都可以说美不胜收,但由于这些景区在地质地貌、海拔气候、自然风光、动植物资源方面与九寨、黄龙基本类似,属于同质性旅游资源,这些景区(点)既不及九寨沟、黄龙那样精美、典型,与著名,又与九寨沟、黄龙相距不远,重复开发这些景区(点)的结果是分流客源,分割市场,加剧竞争,浪费投资。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方式要吸取粗放型开发的教训,走出粗放型开发的误区,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一要打造精品。克服县县搞开发、乡乡抓旅游的现象,认真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重视和加强以品牌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进程,树立大旅游观念,努力使旅游资源开发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迈进,培育旅游龙头景区和拳头产品。二要丰富内涵。在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景点和景区外延的情况下,以艺术、文学、民俗、建筑、宗教、政治等文化因素为内涵,对原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再开发,这既是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深层次挖掘的过程,也是旅游产品的更新过程和深层加工过程。以甘孜州为例,甘孜州是藏族传统三大区域(卫藏、安多、康区)之一——康区的核心和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是川滇藏三省区联手打造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自古为“茶马古道”的中心,是英雄格萨尔王的故里[6],要深入挖掘康巴文化内涵,推出民风民俗之旅、民间节庆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做好“康巴狂欢节”、“国际赛马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打造康定情歌、茶马古道、格萨尔故里、德格印经院、丹巴古碉藏寨、泸定铁索桥六大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四川一些景区(点)给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并不是景区资源不吸引人,而是人性化考虑不够,对细节关注不够,引起了游客反感,破坏景区形象。要按照旅游星级厕所标准新建和改造好景区(点)厕所,解决好景区(点)厕所的水源和排污问题;要建好景区(点)游道、桥亭和休息凳椅,让游客既能安全游览观光,又能适时休息调整;要完善旅游标识和警示标牌,方便游客游览和提示游客遵守相关规定;要建设无障碍通道和各种紧急救援机制,方便残疾人旅游,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真正把四川旅游区建成文明安全旅游区。

二、由单点式向系统化转变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各地普遍缺乏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随意开发、遍地开花的问题。有的地方只从自己狭小的市场半径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只要属于旅游资源就竞相开发,几乎三州地区县县搞开发,都在发展旅游,这种同类资源的单点式分散开发,既无鲜明特色,又无规模效益;既浪费了资金,又破坏了资源;既分流了客源,又分割了市场,造成景区竞争加剧,游客无所适从。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方式要吸取单点式开发的教训,走出单点式开发的误区,实现由单点式向系统化转变。一要统筹规划。要在各市州、区县做好本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旅游经济区域的划分和旅游线路的形成,上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各方,制定旅游资源区和旅游经济带(线)总体旅游规划,对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旅游经济具有关联性的相邻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景区(点)在开发上的轻重缓急、旅游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旅游行业的协调管理、旅游产品的联合促销等内容进行合理部署、有序安排,以避免单点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资金浪费,实现资源整合,发挥资金最大效用。二要联动互补开发。联动互补开发模式是利用中心景点的较高知名度,进行旅游资源的滚动式开发,形成聚集规模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中心景点之所以在众多的旅游吸引物中处于中心地位,在于其一般同时具备资源的稀缺性、垄断性和市场号召力,中心景点既可以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的“龙头产品”,也可以是景区开发的“中心产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心景点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产生较强的品牌效应。联动互补开发模式的实现,能够充分利用中心景点的品牌效应,以无形资产辐射带动有形资产的互补式聚集,起到以热点促冷点的效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区位规模经济[7]。当然,联动互补性开发切忌近距离重复建设和小范围项目雷同,切忌不顾环境容量的超负荷开发,为避免联动互补开发模式下的过度聚集现象,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聚集规模和聚集结构进行控制和调整。以阿坝州为例,要重视和加强以九寨沟、黄龙品牌为主的旅游产品系列化开发进程,在努力把九寨沟、黄龙培育成为四川省的国际旅游拳头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九寨沟、黄龙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围绕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条主线,促进九黄沿线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互补开发和旅游经济的错位发展,使九黄线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形成功能互补耦合效应,既减轻九寨、黄龙中心景点的游客压力,又让周邻其他景区达到客源分享效果,既形成了聚集规模经济,又避免了简单重复开发。三要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旅游是吃、住、行、娱、游、购六大要素的统一体,发达国家国内旅游收入中“吃、住、行”与“游、购、娱”基本上各占一半,而四川旅游业仍以“吃、住、行”为主,“游、购、娱”的比重还低。据2001年国内旅游者在川人次花费及构成统计表明:国内旅游者在川“吃”占17.4%,“住”占25.8%,“行”占19%,而“游”仅占8.6%,“购”占14.4%,“娱”占6.1%[8]。四川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克服就景区说景区的单向思维,认真研究六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组合。要加快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尽快改善通往景区的支线公路,重视和加强信息传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景区的可进人性问题;要重视和加强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组织专门力量去设计和开发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旅游商品,精化工艺,改进包装,提高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要加快景区宾馆、游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演出,挖掘四川地方美食文化,让游客游在四川、乐在四川。

三、由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过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简单化现象,有的地方缺乏旅游规划,打着“边开发边规范”的旗号,实则进行破坏性开发;有的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不重视人文内涵的保护,致使随着景区开发,当地原有的民族文化被迅速破坏;有的地方在开发过程中乱砍乱伐,致使景区森林采伐过度,景区水位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上述现象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并未完全杜绝。四川旅游资源要吸取过去曾经走过的简单化开发路子,实现由简单化向生态化开发方式的转变。一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学有关环境容量的理论研究已经表明,一个旅游地区(点)游人的增加或超量进入,必然导致旅游服务设施超载,废弃物、污染物以及对旅游区(点)生物种群干扰现象的增加,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乃至恶化。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会受到破坏,造成吸引力锐减,并逐渐衰亡。为此,四川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压力,达到将游人分流的目的,以维护旅游地生态平衡。二要科学开发。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生态旅游资源科学开发的原则和思路,做好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其中的重要环节,是在规划阶段对各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既要考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合理布局设施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又要紧密结合区域所在的重点发展目标、相关行业配套,减少在实施项目中的盲目性、局限性及不必要的损失,求得科学与协调发展。三要持续发展。为了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思路,对景区进行功能分区,坚决执行“区内游、区外住”的布局原则,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轻污染的目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内不能修建任何餐饮及住宿设施,以减少对生态旅游区的污
染和破坏。加强旅游区(点)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如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立绿色天然屏障,从而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9]。四要生态与人文并举。就四川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说,体现于自然层面的地域特点和体现于人文层面的民族文化特点息息相关,并存在结构性的内在联系。自然负载了人文,人文渗透于自然,并经自然而得以体现,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四川境内的生态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一种特有氛围。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
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四川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现实途径。因此,既要提倡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在发展中提高发展质量,又要强调在资源开发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合理开发,优化利用。对多数旅游资源富集且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应通过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对少数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地区,实行封闭式的保护管理。切实做到有能力开发的就要很好地开发,暂时没有能力开发的,要很好地保护起来,等待后人去开发。那种绝对的保护、所谓纯自然主义的方式,既不利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应该和谐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以发展为前导,以保护为支撑,既使当代人脱贫致富,又把青山、绿水、蓝天留给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C·哈丁.公地的悲剧[J].科学,1968.转引自[美]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北京:三联书店,1994.714—718.
[2] 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7,(4).
[3] 傅岳瑛,刘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2).
[4] 《九寨黄龙一线民族地区旅游业及其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关于进一步发展九寨黄龙一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意见建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7).
[5] 李左人.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党校学报,2004,(3).
[6] 何志华,王康,陈晓莉.浅析甘孜州旅游资源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7] 陈实.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8] 徐蓉.从资源优势看四川旅游业[J].四川省情,2003,(2).
[9] 鄢和琳,包维楷.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