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发布时间: 2021-03-03 06:42:59

⑴ 如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认识
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而企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一般而言,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一致的,比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提升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水平。但企业因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与产业、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相反的选择,比如很多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对产业而言,转型升级是在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业内资源,吸引新增资源,吸纳其他产业转移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会增加一个地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这种“软化”经济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则包括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城乡经济的平衡发展,对集约化发展方式强调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结果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
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比政府更能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因此对旅游行政部门而言,决不能越俎代庖,试图取代旅游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旅游行政部门倡导多年的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建设,旅游企业反应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市场目前在中国还并不成熟,因而很难吸引资金的大规模进入。而先前并没有引起旅游行政部门注意的经济型饭店,最近几年却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并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两厢对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当然,旅游行政部门虽然不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是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游供给涉及各个环节,其中也不乏公共产品的投入(比如景区道路的建设),因此单靠分散的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旅游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游公共产品投入。再比如,旅游市场秩序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单个旅游企业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来确定自己的经营行为,而很少有动力和有能力去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因此如果市场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这无疑不利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旅游行政部门和其他维护市场秩序的部门一起,创新监管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运行。
此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的有些行为并不一定符合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比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可能会要求旅游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但旅游部门应该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大的方面说,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伴随着旅游发展的全过程。而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正因为此, 2008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推进转型升级被作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为今后数年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这个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受日本“观光立国”思想的启发,河南推出了“观光立省”战略,而广东、云南等地也在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会变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游产品,也因逐渐增加的中高收入阶层,而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大步迈入“汽车王国”的时代,这意味着自驾车旅游等相关旅游业态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这同样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一潮流,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五是从旅游者的诉求看,由于旅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验的成熟,其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过去“西游记宫”式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有市场空间,一般化的旅游服务也更难赢得旅游者的认同。这迫使旅游经营者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也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相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五、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要把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在统筹的同时,还应该突出重点,努力解决与旅游发展相关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游消费时,既要考虑旅游需求的激发,更要把重点放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上。多年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从增加和优化旅游供给入手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各地纷纷出台旅游消费券政策,对拉动消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旅游行政部门从需求入手推动旅游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以发扬。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旅游需求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收入和时间。而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从时间看,中国人的假期已处于国际中上水平,进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间有限,而落实带薪休假,旅游行政部门虽然在不断呼吁,但进展如何,也很难预料。至于“旅游进社区”之类的设想,主要应该是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行政部门不宜过多介入。在收入与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潜在旅游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而一个健康的旅游消费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够给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无论是从工作职能看,还是从现实的旅游消费环境看,旅游行政部门都有必要,也应该在优化旅游环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时,既要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帮助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发展上。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从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旅游经济也相对发达,同时已经基本具备了内生的增长能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未来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国家正在通过支持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同样的,旅游行政部门也有必要积极争取东部向中西部的“游客转移”来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一种生态补偿。可以考虑通过价格补贴等方式,加大东部地区向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送客源力度。还可以借鉴汶川地震后,北京等地在公交车等媒体上免费宣传四川旅游,支持四川旅游恢复振兴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在东部地区公益性宣传的力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旅游发展之间的差距。
三是在统筹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游业的提档升级,更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上。自上世纪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已经有近一半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这表明城市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未来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的个性化、特色化,通过创新旅游城市的评价办法,形成促进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长效机制。最近几年,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而另一方面,随着大批乡镇企业的衰败,以工业化为主要方式促进村镇经济发展的模式,不仅受到市场的制约,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中国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当前,伴随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习惯的逐渐形成,以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为主体的城市休闲度假带正在成为城市居民新增消费的汇聚之地。但是较之城市,乡村和小城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对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指导,通过提高乡村和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⑵ 1.什么是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内际状况出发,综合国际国容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 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至少3-5年的战略性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因此成熟规划设计院提出,战略性规划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再造,成熟规划设计院一直以来坚持调研先行,策划跟进,规划落实的原则,从数据分析、现场勘查到可行性分析,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规划,为当地量身定做成熟的战略性规划方案。

成熟企划通过为某区域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帮助客户选择因地制宜的产业和建立产业发展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路径;设计重点任务和措施,集聚产业要素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可持续的产业链经济,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

⑶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五个重庆”建设,创新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精品景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三个差距”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和率先发展,把旅游业建成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地区旅游高地。
(二)发展战略。
1.加快和率先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资源,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大项目和大营销为重点,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在若干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提升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精品带动战略。
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加快长江大小三峡(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硚、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等精品景区建设,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市旅游业提档升级。
3.“五个重庆”转化战略。
充分利用“五个重庆”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改善的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产业融合战略。
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功能,坚持旅游业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延伸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发展旅游产业园区和旅游产业集聚区,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
(三)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形象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旅游产业效益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旅游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建设、对外开放的重要产业,使重庆成为中国以旅游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的典范。
到2012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625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达1550亿元,年均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0亿美元;就业总量达195万人。到2015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1.08亿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5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进入西部各省(区、市)前3位、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10位;旅游产业就业总量(直接与间接就业)达250万人。

⑷ 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和分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需求,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区划,提出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相关战略措施。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

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以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和可可托海风景旅游区两个“龙头”景区为重点,在阿勒泰地区构建三大旅游环线、六条旅游发展轴,划定6大功能分区。此外,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

(一)三大旅游环线

1.西环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环线

范围:自北屯市(兵团)、福海县至阿勒泰市,经喀纳斯,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景区轴,经217国道至布尔津县,再至北屯市、福海县。

旅游特色:集综合自然景观、边境风光、西域风情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整合系统的以地貌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开展以边境、口岸、边防为基础的边境贸易旅游活动。开展以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旅游活动。

2.东环线: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范围:自北屯市(兵团)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尔泰文化长廊至富蕴、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经青格里河沿线,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游特色:以阿尔泰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为主要内容的阿尔泰文化旅游。以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为依托的边贸旅游。

3.大环线: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环线

范围:由西域边陲综合景观西环线和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构成。

旅游特色:阿勒泰旅游的资源汇集环线、形象展示环线。

功能定位:串联阿尔泰山、山前平原、额尔齐斯河自然风光及人文资源、乌伦古河流域及乌伦古湖、边境口岸、阿勒泰地区主要城市,形成汇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的大环线。阿勒泰地区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区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主体框架。

(二)六条旅游发展轴

阿勒泰地区旅游发展轴共包括两条横轴、四条纵轴。

1.拟建阿尔泰(金山)文化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尔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别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于一体的阿尔泰文化旅游长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画长廊为代表的游牧文化遗迹荟萃之路。草原丝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踪探索之路。贯通阿尔泰山几大旅游区、旅游景区景点,压缩旅游交通时间、提高行游比的旅游交通大动脉。连通青河县、富蕴县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额尔齐斯河(银水)风光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青格里河,依托额尔齐斯河,西至额尔齐斯河南北湾。

特色: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额河银水风光带。

功能定位:以额河沿岸、河谷风光、沿途景区(点)为主要内容的路上观光。以水上漂流、游船为主要形式的水上观光。在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附近,争取开通中哈两国出入境水上短距离观光游。贯穿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游区、乌伦古湖休闲旅游区和五彩城风景旅游区的交通大动脉。连通北屯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拟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纵轴

范围:北起那仁夏牧场,沿中哈国境,经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头。

特色:游中哈俄三国边境,赏西域风情。

功能定位:以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边境观光游及边贸旅游。以185团、186团为代表的军垦文化旅游和以白哈巴中国西北第一哨、北湾边防站(额尔齐斯河出口)、西北边境第一连、吉木乃边防站、达尔罕边防站为代表的边防旅游。集阿尔泰山、喀纳斯湖、那仁草场、额尔齐斯河、白沙湖、鸣沙山、木斯套冰川为一体的系统地貌景观观光游。展示以沿线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

4.提升喀纳斯生态旅游纵轴

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人间仙境喀纳斯的经典生态旅游轴。

功能定位:连接布尔津与喀纳斯景区的快速通道。游客进入喀纳斯景区的主要通道。阿尔泰文化轴和额尔齐斯河风光轴的主要连接线之一。

5.拟建阿尔泰山水休闲旅游纵轴

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类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为国际国内游客进入阿勒泰地区的主要通道。连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边景区(点)的便捷通道。融合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彰显阿勒泰山水休闲度假的特色旅游轴。

6.提升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纵轴

范围:由216国道连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五彩城、恰库尔图镇,再经226省道至富蕴,再至可可托海景区。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观,多彩而神秘的国家地质公园。

功能定位:游客自阿勒泰地区东部进入的通道。与阿尔泰文化轴、额尔齐斯河风光轴一起,构建可可托海作为阿勒泰地区的两大龙头景区之一、成为景区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框架。连接五彩城、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古恐龙化石区、可可托海、地质3号矿坑、神钟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彰显阿勒泰地区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质矿产等为特色的西域景观的特色旅游轴。

(三)六大旅游资源功能区

依据旅游资源评价基础,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共划定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等6大功能区。

1.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大致包括:大喀纳斯景区、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河流与冰川湖泊,如喀纳斯湖、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观,如友谊峰、山地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自然生态景观,如西伯利亚泰加林景观、高山草原牧场。喀纳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区为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金牌”旅游区,可拉动地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旅游业发展。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专项旅游、特种旅游、夜间旅游和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喀纳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富蕴县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可可托海镇、大东沟河段、野鸭湖、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唐巴拉岩画、可可托海温泉、额尔齐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第二大旅游区,地位仅次于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直接带动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旅游业发展。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科普科考旅游、金矿奇石旅游、摄影绘画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国内知名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团)、福海县北部及中部地区、富蕴县西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包括:红山嘴口岸、蝴蝶沟、淘金沟、阿拉善温泉、五指泉、桦林公园(沙里福汗公园)、西域滑雪场、金山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小东沟冰雪度假村、萨热阔布、托勒海特景区、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为阿勒泰地区以山水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养生保健旅游、专项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这一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知名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4.西域边陲风情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吉木乃县和哈巴河县的中部及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额尔齐斯河北湾、白沙湖、鸣沙山、阿黑吐别克口岸、桦林公园、哈龙沟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西域风情、西北边境旅游、中哈边贸的旅游区,是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和边境边防边贸旅游、西域景观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喀纳斯景区和吉木乃口岸辐射带动作用,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形成哈巴河县和吉木乃县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该区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青河县。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萨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护区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原生态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寻踪、中蒙边贸旅游特色的旅游区,是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边贸旅游、特色商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加强中蒙旅游合作,打造草原生态的草原游牧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欧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6.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景观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福海县南部和富蕴县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古恐龙化石、鸣沙山、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五彩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地区干旱荒漠景观集中、适合开发利用沙漠观光和休闲的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漠观光、休闲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的主要景区。打造以沙漠观光、沙漠摄影、地质矿产科普科考、野生动物观赏和沙漠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注重发挥旅游资源整体合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游客经216国道进出阿勒泰地区这一门户旅游区,使之成为北疆旅游线上的亮点景区,中国最美丽的雅丹地貌景区之一。

(四)四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区

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阿勒泰地区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提出了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开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引导与控制四大功能区内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1.旅游禁止开发区

如下区域可划定为旅游禁止开发区:国家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的核心区。冰川、重点保护河段、重点保护湖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景区一级生态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管理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关规划,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和文化遗址等,实行强制性保护,保持其原生态、完整性,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或破坏。区内严禁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有序引导人口逐步向区外转移。区内禁止建设各项旅游接待设施,严禁旅游、生产等活动。禁止开发区内要依法关停、转移破坏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

2.旅游限制开发区

旅游限制开发区是指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生态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灾害风险大,开展大规模旅游开发的条件较差,且关系到较大范围涉及生态安全的区域。此外,还包括以生态敏感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点)为主题的区域。

旅游限制开发区管理政策。对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区域,严格限制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有限制的发展旅游、农林牧产业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区内在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要对旅游活动的类型、方式和强度要做出明确规定。限制开发区内要限制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保证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平下降,实现所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3.旅游优化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高、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以风景区(点)、特色古村落等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旅游开发强度较低的地区,适量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组织适宜的风景旅游、休闲旅游活动。旅游优化开发区内要实现更高要求的减排目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种类,实现旅游效益增加。旅游开发区内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保护与治理。

4.旅游重点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是指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指旅游景区的中心区、特色旅游城镇等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提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地区。区内可开展旅游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活动。旅游重点开发区内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旅游区,要开展综合治理。

二、战略措施

(一)组织编制实施地区、市县旅游发展规划

阿勒泰地区及6县1市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旅游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区行署,按照地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建立旅游规划调整或修编程序,促进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动态化。

旅游发展规划内容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区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二)编制实施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要以全球化视野、市场与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特征、市场条件等,编制实施冬季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凸显当地文化,体现阿勒泰特色,注重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地区旅游资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统一规划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如滑雪场、滑冰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等相关软硬件配套建设作为重点,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按照国际知名的滑雪场、滑冰馆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冰雪旅游相适应的标准、设施、服务,提高冬季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规划要对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滑雪场、馆等)的数量、布局、时序、投资、客源情况等予以明确。根据市场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场建设布局与密度,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滑雪场体系结构。避免造成滑雪场、滑雪馆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闲置等问题。

滑雪场(馆)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滑雪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一起同步建设相关环保设施,建立项目实施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滑雪场(馆)建设尽量要与现有设施及其他景区(点)设施相结合,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植被,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滑雪场(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时,应顺山坡就势修建,尽量避开林地及大动土方工程;一定要进行的破土工程,必须在两年内复垦绿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贵树木,要尽量移植。旅游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乱采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风貌。

(三)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区行署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由于旅游资源产业由多部门管理,造成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晰、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强化政府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协调能力,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机制、体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协调和解决方案。

建议成立由阿勒泰行署专员领导的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公安、环保、林业、渔业、畜牧业、水务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上述部门要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旅游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壮大地区旅游资源产业。

阿勒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能为:①依据国家规律法规,制定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资源产业宏观调控。②统筹协调解决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旅游资源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③组织编制地区性的旅游项目招商指南,促进和引导外商和社会资金向旅游资源产业投入。④建立部门间定期或不定期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制定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对重大旅游资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决策。

(四)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与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影响之后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换句话说,也就是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所得结果即为“绿色GDP”。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考核机制,对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资源效益的各项行为将会产生抑制作用。阿勒泰地区应积极推行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以绿色GDP替代GDP作为旅游区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通过绿色GDP考核机制,促进旅游区旅游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⑸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含哪些内容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从外部发展环境、旅游资源评价、市场需求分析、专产业发展现状属等四个角度对汉沽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全面掌握汉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汉沽旅游业发展背景、发展模式和发展现状问题的研究,提出汉沽旅游业发展的发展对策、目标体系和战略定位。提出汉沽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各区块发展思路、核心项目策划方案。

⑹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旅游业发展年规划在内容和编制要求方面有何不同

根据抄《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发展总体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规划的主体是各级别的规划单位。其具体规划内容和要求可参见《旅游规划通则》。
旅游业发展年规划,应该是指各级政府或者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类似于政府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某地具体的发展计划,是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某地旅游业的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所要达到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