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破坏
是对古镇生活水平的保护和提高,毫无疑问是对古镇的整体味道的破坏,你可以看看哪个古镇经过折腾后不再变味的?所以以后的古镇是开发一个消失一个。。。这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② 江南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论文
水巷小桥、园林古宅,作为有形的资源,值得游人流连;一座座古镇的街弄亭榭版,甚至一砖一石权,体现出的悠久历史、悠长文化印痕,更须予以珍惜。归根结底,文化是灵魂,任何建筑倘若落到文化乏善可陈的境地,再恢宏也不能被一代代保存下来。
“江南六镇”是灵性的,活生生的,充满温馨的,我们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勾兑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的醇香。站在现代审美角度欣赏“江南六镇”,我们发现了民族延绵不断的创造与追求。我们努力将描述向“情景交融”靠拢,期待游人捧着这部《江南古镇游》,能与我们一起,跟古镇的一幢幢深宅、一条条幽巷进行对话,这种无声的对话将使你获益匪浅。
③ 关于古镇旅游的探析
你这问题太大,尔等自知愚蠢,只能借知他人,且看听之!愿对尔之有用!
古镇旅游概况及选择的原因
镇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人口居住区,其规模小于城市而大于村落,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性聚落。城镇(镇)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其文化形式以商贸为核心。
古老的历史,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镇浓郁的文化氛围。古镇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满载往日岁月的留影,也蕴含着都市里少有的宁静。古镇观光是品味古镇旅游文化最好的方式。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由民居、街道、店铺、城池等众多要素组成。古镇作为一种聚落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文化资源,代表了人类历史的缩影和文明的结晶。
古镇以其闲适的文化、恬淡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古镇旅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不仅是物质结果,而是一种伴随旅游产品带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或感受。目前,中国古镇旅游产品设计较多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深度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旅游者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古镇旅游产品迫切需要转型和提升。
体验经济时代来临。它的出现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孕育着消费方式及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适应体验经济的快慢将成为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目前体验经济在经济发达国家是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旅游业作为最适合“体验经济”的生产和消费工具,其产品也趋向体验化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过程及其结果的体验都非常重视,旅游消费本质表现为旅游者追求旅游体验,带来旅游消费动机、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出游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目前体验式旅游市场尚不成熟,但旅游者、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开发都表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以观光为主流的旅游产品正逐渐让位于新、奇、特的感同身受的参与性体验。
古镇旅游的体验化趋势。古镇旅游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古镇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策略、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等。邻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区的古镇具备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条件,在开发时既要研究旅游者心理,又要提高旅游地本身的吸引力,要针对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
古镇旅游的形式
古镇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应多种多样,向文化性和体验性趋势发展;古镇旅游的类型存在梯层结构,在时序上呈现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发展趋势,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体验旅游是古镇旅游的最高层次;要努力实现体验旅游的最高层次,根据不同的旅游者提供不同的体验旅游项目。
1、以水乡特色为主。此类古镇的典型代表为江浙一带的水乡古镇如乌镇、南浔、同里等,大自然和历史共同造就了江南水乡古镇。这些古镇处于太湖流域的江南平原,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江南古镇建筑的亲水性,临水空间别有情趣;湖泊纵横为耕种渔桑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人口集聚,从而孕育了繁荣的古镇文化。古语有云:“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之所以有魅力,关键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江南古镇的灵魂。
2、以古建筑群为主。如果说江南古镇是小家碧玉,则此类古镇是邻家大哥,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宽容,以古建筑群为主要特色,以安徽宏村、西递、福建泰宁最为典型。皖南古镇背依黄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翠,为一个风光秀美的盆地,完好保存着最有特色的明清古民居群,在中国明清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福建泰宁保存着完好的古建筑群,以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和尚书第建筑群声名远扬。
3、以历史文化为主。此类古镇以山西张壁、广西兴安、广东石湾镇为典型,除了优美秀丽的古镇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古镇依靠人工活动而赋予更多文化和历史底蕴,资源更注重历史性,当地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如张壁是中国现存的保存完好的一座融军事、生产、居住、宗教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古镇不大却集中包容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古文化地道、金代墓葬等许多文物古迹。石湾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被称为“南国陶都” ,河宕贝丘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4、以民族风情为主。此类古镇与上述类型的最大差别在于文化中融入民俗,以民族风情为主,兼顾秀丽的自然风景,以内蒙古室韦为代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周边邻里不同民族的相互交往和融汇,导致了悠久的室韦文化,是蒙古族发祥地,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如今的室韦还保存着古代蒙古族生活生存风貌,寻根、祭拜、观光、考察给古镇旅游又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镇旅游产品设计
1、古镇旅游产品设计现状。目前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开发日新月异,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旅游产品仍以资源型为主,简单模仿其他地区,导致雷同缺乏特色,如江南水乡古镇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完整规划的指导,开发粗放、经营粗放,竞争方式还处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现有许多旅游产品多为初级观光型,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未把旅游经济理解为体验经济。
2、古镇旅游产品设计。古镇旅游产品开设计须转换思路,提倡产品策划、个性化服务,重视对体验旅游活动的开发。根据上文古镇旅游的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古镇旅游产品可设计成观光、休闲度假、修学、科考、养生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应设计多种选择。
(1)节事体验游。节事的举办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可采用这一方式,如南浔有驰名中外的楫里湖丝,明清时代大批丝商的出现,可举办体现丝商文化的节庆,学习前辈们的经商之道,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儒商的理念仍具有借鉴意义。
(2)美食养生游。古镇以闲适恬淡的生活为主,其饮食也以健康、养生、原生态为特色,游客可以品尝家常菜,并融入到制作过程中,如江南一带有吃年糕,清明团,端午粽等习俗,参与其制作过程,别有一番乐趣,体验古镇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感受纯朴的水乡文化,将观光、休闲、娱乐、餐馆、体验等结合融为一体。
(3)文化展示游。各古镇根据自身文化遗存特色开辟古文化展示区,通过实物或其他方式展示古镇的历史、人文、民俗等,引导旅游者进行古镇历史文化、风情民俗鉴赏,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如石湾的陶瓷文化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出来。
(4)探幽访古游。在古街古巷中进行探幽访古,感受传统简单的饮食起居,品味古镇的沧桑岁月,感悟人生,发思古探幽之情。如江南水乡古镇可采用这一游览方式,让游客自主地漫步在古街上,感受当年古镇上曾发生过或惊心动魄的事迹,或闲适恬淡的生活气息。
(5)民俗风情游。品尝当地风味饮食,参与节庆、庙会、祭祖等民俗活动,或深入当地居民中间,体会民俗风情。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古镇室韦,可举办相关节日,让旅游者品尝风味菜,欣赏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体会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
(6)艺术逍遥游。古镇所处环境大多山清水秀,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构成一幅幅优美静寂的图画,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古镇则应充分发挥其艺术特色,注入体验元素,吸引爱好艺术的游客和艺术家们前来旅游。
(7)轻松度假游。清静的环境,优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对长期居住在都市里的人来说,确是轻松度假、调整身心的好去处,选择有特色的民居客栈住上三五天,在古镇古朴的环境氛围之中或玩棋牌,或闭目养神,或在周围散步、登山,使之达到放松心情、舒缓精神的目的。
总之,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丰富的文化遗存、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等,是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有关旅游部门应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采取适宜的体验旅游方式,充分展示古镇旅游资源的魅力,让旅游者更好地对古镇进行欣赏、理解和品味,融入到古镇的文化中去,达到满意的旅游效果。
④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探索
古镇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古镇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内迹、深厚的人容文内涵及其居民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淳朴的民俗民风等构成了古镇旅游的资源条件,而邻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区景点的古镇则具备了古镇旅游开发的
松口的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自发前来旅游。发展松口古镇旅游前景广阔。文章通过介绍松口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发展松口镇旅游业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探索适合古镇旅游业发展的道路。
湘西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前景研究资源整合、联合开发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如何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增长极,已成当务之急。基于湘西州、怀化和张家界三市州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地理位置的邻近性
⑤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如何协调统一 有什么对策 要500字左右 急要。谢谢各位了。
开发中的保护必须讲求科学方法,必须保持其文化传承,把握好文物古迹修缮、重建与维持原貌的“度”。从旅游学科的角度出发看待旅游开发和古迹遗址保护中的一些“破”与“立”
一.尊重开发与保护的科学性与和谐性
1.严防破坏性开发
我国的古代建筑基本上是土木结构,梁架承重,虽然抗震性好,但不像西方的石建筑牢固耐久,必须不时进行修缮,损坏严重则不可避免需要重建。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正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变成瓦砾,一大批用现代材料工艺堆砌起来的“假古董”、仿古建筑群招摇过市;大批古镇、老街、民居、村落被“重新”整修得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严防破坏性开发,寻求经济导向与文化导向的平衡点有着重大必要。
2.重视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性
我们说的保护,不仅要求对文物古迹本身进行保护,也要求对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这对于我国古建筑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美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同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讲求“天人合一”。然而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地方以所谓的政绩工程为目的、打着修复古迹,开发旅游景观带资源的旗子,在不该扩建修复的地方兴建了大量不相宜的建筑物,一些古迹周围出现了城市化、商业化,一些现代商业建筑将古迹建筑包围了起来。在与一些地区市民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方老百姓对于因为“生硬”的完全失去原汁原味的还原很不满意。
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客观因素。虽然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我国的城市规划往往滞后于发展实际,有很多规划屈从于现实需要。在很多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其间应有的人文精神、历史内涵。
因此,要想打好运河沿岸旅游环境建设这张牌,从规划开始就应该重视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不要盲目“复古”,造成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
3 .将古迹遗址与运河旅游有机结合
(1)景观带建设、水上旅游路线开发
运河南端城市杭州,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到今年10月,将完成以“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运河系列景观。在杭州、苏州等地,水上巴士的开通成为运河旅游的另一种方式,随着一些城市亮灯工程的建设,运河夜游也在悄然兴起,游船缓缓而行,两岸景观、遗址古迹经收眼底,一些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已开辟水上旅游路线,走在了前列。
(2)融入区域民间文化特色
在运河千年的历史积淀中,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他们是真正生根在民间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大运河航运功能的减退和时代的变迁,这些珍贵的遗产正面临着湮灭的危险,如北京通州的“面人”、“风车”、“毛猴”等民间手工艺,运河龙灯、运河号子等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余杭滚灯、卫家班皮影戏等,加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合理地把他们作为地区民间文化特色融入到运河民风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去,既是对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也将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有效利用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打造品牌
1.政策支持 整体规划
以淮安为例,在此次经历的几个城市中,江苏淮安的运河古迹遗址资源是最为丰富,也是原始性最强,保存最完善的。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协调大运河保护中物质文化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旅游景观中三者关系上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一为加强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二为完善古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九龙口风景区”建设。三为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活动。在杭州,政府对运河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将其提高到了与西湖、西溪同等高度,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还河于民”、“还河于游客”。
2.因地制宜 培育精品
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运河旅游开发必须从不同城市、区段的特点出发,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区,扬长避短,形成地方特色。把挖掘本地运河段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以特色打造形象,以个性强化吸引力。无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还是经营管理,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尤其是像淮安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等保存完好的旅游资源和一些地区的水上旅游线,都应该按照旅游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相反,如果各地的旅游项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会使游客丧失兴趣,失去旅游产品本身的生命力。
在文化古迹密集分布的楚州区,实践队成员行走在运河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有“十步一处古迹”之称的河下古镇保存完好。茶口巷、打铁巷等带有运河色彩的小巷名称,让人依稀感受到运河的脉搏跳动。而在荷花中穿行的小船,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船来舟往繁忙的漕运景象。诸如河下古镇这样的典型性运河景观,如果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科学深入地挖掘其积淀的古典文化,打造古运河小镇“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的旅游景象,无疑是对古迹遗址最好的保护,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3.加强协作 借鉴国外
在旅游开发和古迹保护过程中因重视协调与城建、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构筑城市与城市间互相学习取经的平台,能够以大局为重,实现在人才、技术等资源上的共享。在国际上,运河旅游早已得到开发利用,苏伊士运河、莱茵河、日本小樽运河、加拿大丽都运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在古运河的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也应该大胆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审视她的历史、文化、生态价值,挖掘本土特色,从而选择性地汲取先进经验,力争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市场化运作,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淮安的楚州区,向导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文物保护工作资金缺乏这个大难题。每年政府下拨的资金加上专项经费远不能满足现实所需。在小分队一路经过的区域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缺钱,很多设想很好的计划和措施都无从展开,有的甚至无限期置后。”
在淮安清晏园的十七通石刻中的一大部分,至今还处于露天之中,任日晒雨淋侵蚀,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从清代河道总督府旧址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堆积在后院之中。又如在有“北段运河名城”之称的山东临清,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因为缺乏统一管理或是暂无他用而成为小商小贩零售点,居民台球俱乐部等等。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大量的古迹遗存得不到有效保护成为一种悲哀的无奈。
例如杭州实施综合保护总投资上百亿,仅靠政府投资肯定难以为继。但通过“市场化筹资,多元化投入”的思路,充分调动运河集团和四个城区的积极性,基本做到了自求平衡。此外,就文物保护资金筹集的问题,实践队成员在走访专家学者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新思路,如在所有权国有的情况下探索发展文物保护管理租赁制、民营企业出资建收藏馆,鼓励社会人事捐资等等。
四.呼吁公众对运河旅游文化寻根的认同感
仅仅从人文价值来看,大运河不亚于长城,其伟大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城,但为什么长期以来在现实中大运河的大众知名度和受关注程度却远远低于长城?通过调查我们意识到这涉及到民众对运河这一标志的认同感问题,阳刚突出的事物更容易引人关注,自古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人们更喜欢在旅游中寻找征服感,到了长城就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更何况我们从来就比较重视长城是中华民族象征的宣传。而大运河,则更象是一位阴柔温顺慈祥的母亲,千年以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付出她的母爱,这种情感是温缓而含蓄的,往往容易被人们所深刻体会。
1.公众对运河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实践队成员在所经过的运河沿线城市中选取了四个典型城市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回收的547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仅仅一个“你知否知道京杭大运河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问题调查所得结果便不尽人意(如图所示)
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大运河南北两端城市居民相对了解得比较多,71.5%的杭州地区被调查者和60%的北京通州区调查者表示“了解”或“听说过”,同样的数据在临清只有33.4%,许多市民甚至不知什么是“申遗”。问及对运河申遗的态度时,四个地区的绝大多数人表示很有必要,申遗有助于唤起公众对运河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运河的保护中来。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保护在于实际行动,与其多花资金难见成效不如把时间资金投入到解决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收益更大。
2.正视运河历史文化价值是搞好一切开发保护的前提。
应当加强宣传引导让公众所明白,事实上大运河对于中国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大贡献。而历史也同样证明,凡是太平盛世时期,对大运河的重视、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情况相对就最好;凡是国力衰微和政治腐败时期,大运河的状况往往也是最糟的时候。因此,大运河在历史上不仅是交通运输问题,也不仅仅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关涉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的政治问题。正如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那样:“大运河无疑应该是中华民族另一张身份证”。
因此要想在旅游开发上打响运河这张名片,改善老百姓对于大运河的印象,呼吁民众在精神意识领域对大运河的认同感,应该是当务之急。正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光“政府要主导”,更需要“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⑥ 一个旅游古镇开发,做古镇旅游规划设计项目有哪些旅游产品模式可以参照
天成国际景观策略规划有限公司 以综合规划设计为服务领域,致力于提高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开发的水平和质量,致力于提高中国城镇建设、商业地产发展及相关旅游产业开发的水平和质量,为各级政府、开发商及运营企业等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 古镇旅游规划设计项目中旅游产品开设计须转换思路,提倡产品策划、个性化服务,重视对体验旅游活动的开发。 天成国际景观策略规划有限公司 根据多年规划经验,根据上文古镇旅游的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古镇旅游产品可设计成观光、休闲度假、修学、科考、养生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应设计多种选择。 (1)节事体验游。节事的举办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可采用这一方式,如南浔有驰名中外的楫里湖丝,明清时代大批丝商的出现,可举办体现丝商文化的节庆,学习前辈们的经商之道,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儒商的理念仍具有借鉴意义。 (2)美食养生游。古镇以闲适恬淡的生活为主,其饮食也以健康、养生、原生态为特色,游客可以品尝家常菜,并融入到制作过程中,如江南一带有吃年糕,清明团,端午粽等习俗,参与其制作过程,别有一番乐趣,体验古镇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感受纯朴的水乡文化,将观光、休闲、娱乐、餐馆、体验等结合融为一体。 (3)文化展示游。各古镇根据自身文化遗存特色开辟古文化展示区,通过实物或其他方式展示古镇的历史、人文、民俗等,引导旅游者进行古镇历史文化、风情民俗鉴赏,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如石湾的陶瓷文化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出来。 (4)探幽访古游。在古街古巷中进行探幽访古,感受传统简单的饮食起居,品味古镇的沧桑岁月,感悟人生,发思古探幽之情。如江南水乡古镇可采用这一游览方式,让游客自主地漫步在古街上,感受当年古镇上曾发生过或惊心动魄的事迹,或闲适恬淡的生活气息。 (5)民俗风情游。品尝当地风味饮食,参与节庆、庙会、祭祖等民俗活动,或深入当地居民中间,体会民俗风情。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古镇室韦,可举办相关节日,让旅游者品尝风味菜,欣赏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体会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 (6)艺术逍遥游。古镇所处环境大多山清水秀,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构成一幅幅优美静寂的图画,可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古镇则应充分发挥其艺术特色,注入体验元素,吸引爱好艺术的游客和艺术家们前来旅游。 (7)轻松度假游。清静的环境,优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对长期居住在都市里的人来说,确是轻松度假、调整身心的好去处,选择有特色的民居客栈住上三五天,在古镇古朴的环境氛围之中或玩棋牌,或闭目养神,或在周围散步、登山,使之达到放松心情、舒缓精神的目的。 总之,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丰富的文化遗存、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等,是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有关旅游部门应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采取适宜的体验旅游方式,充分展示古镇旅游资源的魅力,让旅游者更好地对古镇进行欣赏、理解和品味,融入到古镇的文化中去,达到满意的旅游效果。
⑦ 平价景德镇旅游资源开发有利条件,地理角度作答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作为陶瓷古镇历史文化价值高,周边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集群性好,交通较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近,环境承载力较高
⑧ 求论文一篇。有关于古镇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
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利用
作者:余丹资源开发与市场
摘要:以水乡周庄为例,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旅游开发应坚持的三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应采取的三大对策进行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思路、扩大对古镇的宣传。
关键词:古镇旅游:保护;旅游开发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十分注重整个家族居住地的选择和修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现逐步形成了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村群,构成了中国古代风格各异的建筑流派。如果按照文化背景和历史区域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 ①大家风范的徽派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 ②朴实无华的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陕西; ③富贵大气的北方大院建筑群,分布区域为山西; ④小巧精致的水乡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 ⑤另类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四川、重庆; ⑥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福建、广东; ⑦清秀灵逸的湘黔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湖南、贵州; ⑧各领风骚的南诏古村落群,分布在云南。这些古建筑群、古村落群作为中华文体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吸引各地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1 古镇旅游的兴起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1 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112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以古镇周庄为例,简单介绍我国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过10 余年来的开发,周庄由一座江南水乡小镇变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第一水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早在旅游规划制定之初,主要负责规划的阮仪三教授就谆谆告诫,不要因过度开发而毁了周庄,但是专家的意见终究不敌巨大的利益诱惑。过去周庄要靠摆渡进入,但为了开发旅游,1998 年周庄“告别摆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桥, 从此旅游客车长驱直入, 破坏了周庄的原生态。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数千万元投资的吸引,当地政府不顾规划设计,在周庄南湖区域兴建了一座“全福寺”,这里曾是陆龟蒙垂钓处和刘禹锡寓所遗址,现在却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梁柱的寺庙所占用[ 6 ] 。除了这些建设性破坏外,古镇内商业化气氛浓厚、市场管理不规范、缺乏合理的修缮和维护等问题也很严重。据该镇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该镇房产有900 多处,其中80 %的房子为镇集体所有,20 %是私房。集体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于开店或居住。由于这里游人多,生意好,破墙、破窗开店的较多[ 6 ] 。对古镇进行开发之前,这里饭馆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饭馆已超过150 家,商店超过1800 家。不少住户保护古镇的意识淡薄,置政府不许破墙开店的规定于不顾,采取“先斩后奏”办法,先开店后办照,或是“半夜破墙”,形成以既成事实的方式达到开店的目的。每年未经保护委员会同意就对房子进行私自拆迁、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5 ] 。周庄的门窗、海棠窗、板窗、顺风窗、元宝窗等由于人为破坏,导致很多样式消失了,现存数量减少,其中因为做生意对角门、元宝窗的毁坏最多[ 5 ] 。周庄旅游开发之所以会产生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于经验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单纯发展旅游业的倾向,没有注意到旅游开发“度”的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我国各地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极具普遍性。
2 古镇旅游开发原则
211 政府主导原则
笔者认为,古镇旅游的开发不同于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改变以前纯粹依赖市场的做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由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古镇的旅游开发规划工作,并加强市场的统一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古镇尝试采用各种开发模式,如通过出让经营权的方式来引入一些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搞旅游开发。这些做法难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由于各开发实体在开发过程中思想上的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也对古镇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排除创新古镇开发的投融资体制,只是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其管理职能,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实施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做法坚决予以取缔和废除。此外,政府要保证每年列出一笔专款进行古镇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以此解决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
⑨ 求论文,题目是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有什么区别?就一般回意义上说,现代旅答游资源观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特别要注重生态、民俗、城市、商务、会议、休闲、健身、节庆、娱乐、购物、教育、科技、产业、时尚等各种旅游资源,以及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事实上涵盖了“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也可以说“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的一部分而已。 摘自:北京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
⑩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南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但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旅游承载量过饱和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两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不少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遗产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在旅游业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主要游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近年来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开发与保护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
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
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原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发展旅游当作古镇保护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响了原来传统风貌的延续。有鉴于此,古镇纷纷着手此事。而对于居民建筑的整修,建议成立专门的修缮队,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以保证恢复其原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