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关于旅游发展的理论

关于旅游发展的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3-05 12:04:33

『壹』 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提出。人们首先根据传统理论研究治理方法和技术,同时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仅靠科技手段,用工业文明方式作为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打着工业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观念,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以其崭新的价值观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国际社会议程。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都以此作为重要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同时,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远景设计院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
①恢复经济增长;
②改善增长质量;
③满足人类基本需求;
④确保稳定的人口水平;
⑤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
⑥改善技术方向;
⑦在决策中协调经济与生态关系。
(二)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人们从事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产品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会随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不会考虑生产地点的选择问题。从这个简单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区位理论并不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如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加深的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区位理论中有一个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如果地理现象之间是互相作用的,那么其作用力与距离成反比关系,即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就遵循着距离衰减原理。旅游距离衰减原理总体上表现为景区对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相应的客源数量分布也呈现出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梯度减少的规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游者到景区需要支付费用、时间、精力等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随着景区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景区的吸引力也会随着距离的加大而相应地减少;其次,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小幅度的距离变化会引起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大幅度变化。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区位理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理论认为,区域内各经济实体聚集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大于各经济实体单独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来源于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环境。集聚效应对于景区来说,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可以使各企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降低开发成本,共用旅游设施,提升总体旅游形象,增强吸引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旅游者来说,集聚效应可以方便旅游者选择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景区,从而减少旅游者的费用、时间等成本。
(四)系统论
用系统论指导景区规划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景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景区规划应采用系统分析和整体考察的方法进行。它既包括对相互关联的系统要素的规划,也包括景区与整个地区的总体开发的外部系统规划;其次,景区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调节、不断提升的系统。因此,在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始终保持系统化眼光,用系统论指导具体的实践运作。

『贰』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方面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也是连接旅游学、景观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以及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桥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既是整合"旅游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详细规划"成为旅游系统整体性规划控制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旅游规划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选择,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仁不让地成为现代旅游规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对我国应用而生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设计中心",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其实践,以至出现各层次旅游规划之间脱节的现象,由此成为影响旅游景观高效利用、永续的主要障碍之一,并制约着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于解决我国旅游区规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推动旅游区规划进一步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旅游景观设计,简言之,是指运用旅游景观学原理,对旅游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旅游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观瞻协调及和谐统一的一种综合规划方法。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旅游景观学重要的实践领域,是旅游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旅游景观学的应用价值。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发展这一原理展开,旅游景观开发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优化整合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景观设计和旅游景观经营活动三大系统,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通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使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以及旅游活动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始终将某些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从整体上来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把构成景观的所有要素都作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变量来进行研究,在不断变化中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维持旅游景观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空间尺度的考虑无论在旅游景观的概念,还是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来说,它是基于地方尺度,并以旅游景观为对象的一种生产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对旅游景观内部旅游景观单元空间配置的规划。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实体单元研究,还包括基于区域尺度对不同旅游景观类型单元间的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和规划。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关于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实施设计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规划开展的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从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算起,现代旅游规划已有近50年的历史,旅游规划理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但由于分析角度不一样等原因,不同专家、学者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规划专家吴人韦先生认为,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经济、环境和人文三大板块,也可从哲学、科学和技术3个层次来考虑。另有学者提出,指导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4个学派,即景观园林建筑学派、生态学派、地理学派和历史经济学派。影响最大的是以形体规划见长的景观园林建筑学派,其次是以综合规划见长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理学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观点都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好的归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关于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自然第一原则 数十亿年不断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较人工生态系统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优越性。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把自然第一原则放在首位,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显露自然。为使景观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得以发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以自然景观为本底,再现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过程,使隐藏的生态系统和过程得以显现,并能为人们所理解,还能够让人们充分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对人类自己在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关注。这种自然意识的加强,无疑会使人类的认识得以升华,自然景观中的水与火不再被当作灾害来看待,而是作为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必须的生态过程。
二是顺应自然。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针对具体的地区、具体的对象。不同地区的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不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应该与之相适应。进而言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顺天应时,必须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此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学习当地的乡土知识,因为对多数地方来说,当地人长期的生活实践已经表明,养育他们的景观总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态规律。
三是模拟自然。人为旅游景观的建设,应借助于纯自然景观的管理方式,必须尽可能保护、保持和恢复自然景观资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泽等),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和功能,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景观资源的前提。模拟自然状态,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人为生态系统,该系统最适合人类生存,最大限度地满足物种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同时,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进行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减少投入,形成优化的旅游景观,实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整体优化原则
旅游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应为整体景观,是对全部生态系统的组合、平衡和协调进行规划,改善景观结构和功能,优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实现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与景观发展之间的协调,保证整体生态功能得以保持和发展,达到降低灾害、增强生存能力、提高生产力的目的。进而建设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稳定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保证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多样性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多样性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创造多样化的旅游空间,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景观要素形态的多样性,即廊道、斑块形式多样、大小斑块相伴、宽窄廊道相结合;二是生物种的多样性,斑块的生境、形状、大小、边缘条件等诸多因素是保护生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条件。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块形态,例如旅游景观中自然残留的湿地、牛轭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应得到保护。三是生境的多样性,不同生境的组合有利于整体景观的稳定,具有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例如单一的"玉米海"、"一望无际的稻田"、"万亩果园"等农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可取,因为这在抵御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方面有极大的脆弱性。(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异质性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个地区景观保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例如旅游景观是一个高度人为化的景观,如果水泥建筑斑块及廊道占绝对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衡现象,进而影响旅游景观的生态功能,造成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等诸多环境问题。为此扩大旅游景观的水平空间异质性,对维持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旅游景观设计还须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征,加强垂直空间异质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形成自稳协调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五)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综合效益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综合效益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突出区域特色,把人类文化、传统和习俗与景观叠加,将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生产价值有效利用融于自然之中,使旅游景观美不被减弱又能产生最佳经济效益。进而使当今人类主动地、以科学的态度去美化景观、创新景观,通过规划达到旅游景观形态美、多样性丰富、结构复杂,增加可视性,达到与人类的美学要求相一致,从而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异、美、乐"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敏感区保护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极易因人类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负效应。依据资源特性与功能差异,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峰海滩、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产地、革命遗址等)、资源生产敏感区(城市水源地、新鲜空气补充地、土壤维护区等)和自然灾害敏感区(可能发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上的构造断裂破碎带、空气严重污染区等)。在敏感区内环境的恶化大多属于不可逆变化,一旦失去稳定将会给旅游景观的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对环境敏感区予以特殊关注。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依据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规划后的旅游景观要具有:整合性、多样性、进化性、自然性、畅达性、标识性、和谐性、经济性、文化性。 为实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需要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该如何描述和评价、如何运作、运作是否良好、景观是否要做改变、如何改变、这些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具体分为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四部分:一是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以景观环境调查为基础,评价旅游景观利用状况的适宜性,以及旅游景观格局分析。二是区域的旅游景观设计系统,主要对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对旅游景观生态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景观的最佳利用结构、格局,对旅游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三是区域的旅游经营活动系统,主要从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旅游活动、旅游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人与景观和谐共生的旅游经营活动方式。四是区域的旅游景观保护系统,通过旅游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监测,实施有效的景观管理和景观保护,以实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叁』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一是区位论:区位论是研究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和区位影响的一种学说。
二是发展理论:发展理论以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区域经济的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过程的科学。包括增长极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竞争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是旅游人类学:旅游规划者要从关心旅游地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入手,对旅游地的相关者的特性、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加以关注。
四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原则与方法适合于旅游规划,随着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加深及规划技术的提高,可以实现规划结合自然、人地协调发展,旅游地将成为美好的休闲田园。
规划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旅游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旅游规划的错误理解。
存在问题
旅游规划单位的资质、能力有限、顾忌成本、基础资料不详细等导致规划深度不足,定位不准等。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事旅游规划单位也随之增多,市场竞争因而变得激烈,导致了旅游规划低价竞争的出现。旅游规划中虽然可能没有方向性的错误,但是也找不到指导性、操作性的内容。
对旅游规划的误解
要求旅游规划完成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针对细分市场的营销方式、对不同景区游憩方式的设计、对旅游收入模式的设计、对全套产品的策划或者更有甚者说用旅游规划怎么来指导操作等问题,都是旅游规划所不要求解决的,因为旅游规划的使命并不在于此。
因此,我们应该区分好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的使命。在旅游规划前务必做旅游策划。
规划分类
旅游规划可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
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
旅游区规划
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包括: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专项旅游规划
是指针对旅游地或旅游区特定课题的研究和规划安排。根据实际需要,可编制的专项旅游规划包括:旅游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投融资规划、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等。
空间层次规划
可以划分为跨区域规划、国家级规划、区域级规划和地方及规划等。

『肆』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理论

随着人们对环抄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袭切关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剧增、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给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的健康、稳定发展,人类迫切需要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为寻求一种新的长期发展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种模式可以达到环境和资源都能承受的程度。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三个方面。参考《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质,即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一个整体,以协调和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

『伍』 旅游经济与哪些理论有关 有何观点

以下都是旅游经济理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章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通过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了解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1. 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2. 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1. 第一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
2. 第二个时期,蓬勃发展时期
第二节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1. 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2. 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二,旅游经济学的产生
1.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专门学科
2.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率哟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 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 解释影响合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 选择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3. 为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旅游需求及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运动和调节机制
旅游产品的消费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
第三节 旅游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三,旅游经济学与其它旅游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 旅游产品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特点,掌握旅游产品组合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涵义与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构成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二,旅游产品的构成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可进入性
旅游活动
三,旅游产品的内外部关系及其转化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补关系
旅游产品构成间的互代关系
旅游产品内外部的互补关系与互代关系的转化
第二节 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1. 旅游产品的价值
2.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价值量
吸引物价值量
第三节 旅游产品的特性
一,综合性
旅游产品既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劳动产品,又包括非劳动产品和自然物.
二,无形性
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具有无形性.
三,不可转移性
旅游产品的物流和商流是分离的,物流只表现为旅游产品信息的流动而不是旅游产品的转移.
四,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旅游服务和旅游消费在时空上同时发生和同时结束表现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五,游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服务,因此不可贮存.
六,旅游产品的易波动性
旅游产品受季节,假日,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战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第四节 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
全面全线组合
专项系列组合
专业性组合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根据目标市场需要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
第五节 我国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自学)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品及其特点,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原则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需要与供给的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熟悉需求与供给弹性及我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概念
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1. 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支付能力;可支配的时间.
2. 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动机(心理类型,文化修养,年龄性别等)
三,旅游需求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负相关.
四,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量随某一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为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五,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客源国方面的因素:总人口,人口结构,城市化和程度;
目的国方面的因素:旅游供给因素(旅游资源,设施,交通等);通货膨胀因素;
双方相关因素:经济距离,货币汇率,政治因素.
六,旅游需求指标
入境旅游人次;
旅游者消费总额;
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人天数;
旅游者人均数
旅游出游率(旅游密度)
旅游重游率(旅游频度)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旅游供给是旅游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产品的数量.
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供给规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向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将随着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增减.
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环境容量
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
第三节 中国旅游供求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供给的发展
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旅行社的发展
旅游景点,景区建设
旅游交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需求的发展
1. 入境旅游市场需求
2.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
三,中国旅游供求关系发展的阶段性
1. 限制发展阶段
2. 不协调发展阶段
3. 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需要的产生及运动规律和旅游供给的产生及运动规律
第四章 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掌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竞争调节的机理,理解宏观调控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作用及其应用.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与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规律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都也体现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
二,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特点
旅游经济活动中物流与商流是分离的
一次集中组合,多次销售
需求的明显指向性和供给的常年性
第二节 旅游市场调节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
旅游接待能力与游客总人次之间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地域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季节上的矛盾
旅游供求在结构上的矛盾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1. 旅游供求矛盾的静态均衡
2. 旅游供求矛盾的动态均衡
三,旅游价格调节机制
旅游价格的概念与构成
旅游价格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
旅游价格的制定的目标与策略
旅游价格的实现
旅游竞争调节机制
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
旅游市场竞争战略与策略的形成
第三节 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
1. 政府管理部门
2. 行业管理组织
三,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内容
1. 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
2. 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四,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对旅行社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涉外饭店业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信息方面的宏观调控
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宏观调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供求矛盾的运动与主要表现,旅游供求矛盾平衡,旅游价格调节和市场调节
第五章 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特点,认识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和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原则.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消费的性质与特点
一,旅游消费的性质
二,旅游消费的特点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
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
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
三,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旅游消费的构成
一,旅游消费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二,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游客的收入水平
游客的构成
旅游产品的结构
旅游产品的质量
旅游产品的价格
游客的心理因素
三,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1. 要在旅游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优化
2. 要有利于实现旅游消费市场供需的平衡
3. 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 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
一,旅游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1.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 无差异曲线在分析旅游消费效用最大化中的应用
二,研究游客效用满足最大化的意义
第四节 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一,旅游消费效果的涵义
二,评价旅游消费效果的原则
1. 旅游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致性
2. 微观旅游效果与宏观旅游效果的一致性
3. 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性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消费及其构成,旅游者效用满足最大化,旅游消费效果评价
第六章 旅游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了解旅游经济效益的内涵;熟悉旅游经济运行产生的乘数效应与收漏损现象;掌握旅游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与范畴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
二,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范畴
1. 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2.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
一,乘数效应
二,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
收入乘数
居民收入乘数
就业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
进口额乘数
三,旅游漏损
1. 旅游漏损的概念
2. 减少旅游漏损的途径
第三节 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估与测量
一,主要旅游统计指标
人均停留天数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客房出租率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全员劳动生产率
利润总额
人均实现利税
利润率
平均职工人数
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法
目标利润分析法
最佳利润分析法
成本结构分析
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游客消费及其影响
衡量旅游成本
估计旅游的纯经济效益
第四节 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测评
一,我国旅游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益水平
二,旅游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效益的范畴,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第七章 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旅游产业政策方面的实践情况.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构成
一,关于旅游业构成的"局限论"与"宽泛论"
"局限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宽泛论"中旅游业的构成
二,关于旅游业构成的传统认识
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星账户中的旅游业的构成
四,关于旅游业构成的理论分析
界定旅游业构成的特殊性
旅游业构成的约定性
约定化思想需要统一可比的标准
第二节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一,关于产业结构的基础知识
产业
产业结构研究的特点
产业结构的研究内容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的特性
二,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困难
产业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节 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产业政策的特点及分类
1. 产业政策的特点
2. 产业政策的分类
二,产业政策实施的手段及作用
1. 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
2. 产业政策的作用
三,旅游产业政策实践
四,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发展背景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
我国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内容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产业构成及其理论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旅游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
第八章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分析,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及战略选择.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超前型发展模式与滞后型发展模式
市场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延伸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推进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四,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概括性
阶段性
相对稳定性
特指性
第二节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确定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依据
我国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
我国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1.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先导,然后向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逐渐推进的
2. 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3. 旅游形式以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4. 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级为主,有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高,中,低等级结合的设施体系
5. 旅游产业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主要进行微观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演进
第三节 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一,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旅游经济的产值不断增长
世界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不断增强
二,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观
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1.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2.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 适度超前战略
2. 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及其战略选择,我国旅游发展战略
重 点 章 节
第一章:第2,4节;
第二章:第1,2,3节;
第三章:第1,2节;
第四章:第1,2,3节;
第五章:第1,2,3,4节;
第六章:第2,3节;
第七章:第2,3节;
第八章:第2,4节.
参 考 书 目
⒈ [美]斯蒂格里茨,1998:《 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⒉ 黄亚均 郁义鸿,2000:《微观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 黄亚均 袁志刚,2000:《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⒋ 林南枝,2000:《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⒌ 张辉,191:《旅游经济学》,陕西旅游出版社
⒍ 邹海梅,1998:《现代旅游经济学》,青岛出版社
⒎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旅游经济》
⒏ 国家旅游局,199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
⒐ 魏小安,1993:《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旅游教育出版社
⒑ 张建春 金世胜,2001:《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⒒ 罗明义,1998:《旅游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⒓ 威廉瑟厄波德,2001:《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⒔ 张伯山,1998:《旅游文献检索与利用》 南开大学出版社
⒕ WTO.Recommendations on Tourism Statistics
⒖ Witt,Stephen F. and Luiz Moutinho.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Handbook, New York:Prentice-Hall,1998
课 时 分 配
章次
章 节 名 称
总计课时
授课课时
辅导练习
课时
1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2
0
2
旅游产品
3
3
0
3
旅游需求与供给
6
4
2
4
旅游经济运行与调节
4
4
0
5
旅游消费效用理论
6
4
2
6
旅游经济效益
6
4
2
7
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3
3
0
8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

『陆』 旅游理论

旅游指导理论-是对旅游地的形象进行创意性的系统谋划。形象就是名片,口碑就是生命。成功的旅游形象策划应以地理、文化等理论为指导,突出地域特色,把握历史文脉,紧跟时代潮流,具有鲜明个性。
旅游理论的意义:旅游可以使旅游地政府与公众对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并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该旅游地更具有竞争力。
针对国内旅游市场一方面快速发展,一方面旅行社行业整体效益大幅度下滑,以及旅行社行业弱、小、散、乱的现状和残酷的价格大战及诚信缺失的复杂市场局面,应该将单体旅行社联合成为数百家旅行社组成的国内最具规模的综合性复合品牌的集团企业,将旅游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专业规划设计功能、市场推广宣传功能形成一体化的联合服务。开创盈利必须与诚信服务为根本前提,真正做到实质性诚信服务,同时各站点旅行社的品牌均显示统一标志,形成复合品牌,从而形成利益驱动旅游诚信建设的创新模型。

『柒』 四种旅游理论观是什么

这四种旅游理论平台或旅游理论观的基本观点如下:
拥护提倡型理论平台 这种理论平台最初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年代,认为旅游是促进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例如,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及乘数效应等因素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拥护提倡型理论观也可以称为“旅游鼓吹主义或推动主义”( Tourism boosterism)。这种理论认为,旅游是一种广泛的理想活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即使有一些负面影响,也只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极小的负面影响,不会影响大局,因此,各国政府和各个社区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吸引和促进旅游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旅游活动创造一个自由市场的环境。这种旅游理论观认为,旅游天生就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力量,所以不应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应该顺其自然任其自由发展。政府部门的作用是通过制定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法律和法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种理论观从来不考虑旅游业的潜在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认为旅游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和概念,应该分别讨论、分别对待和分别处理,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
小心谨慎型理论平台 这种理论平台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并不完全是利益,旅游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文化代价,甚至经济代价是很沉重的;旅游与社会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冲突;自由放任的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被现实所证实。旅游活动不断向新的旅游环境迅速扩张,尤其是向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延伸和扩张,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旅游学术界不得不重新考虑毫无控制的“大众旅游”的逻辑性是否可行。由此衍生出
了小心谨慎型旅游理论观。这种理论观认为,旅游天生就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因此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或者应该完全避免旅游活动。除非进行认真的规划和控制,否则旅游活动最终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种种不良后果。与拥护提倡型旅游理论观相反,小心谨慎型旅游理论观的基本特点是要对旅游进行强化的管理和控制。
改变适应型理论平台 小心谨慎型旅游理论观揭示了伴随旅游业发展而出现的很多消极因素,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们极力试图寻找有利于东道地社区发展的旅游活动模式,这就导致了改变适应型理论平台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平台倡导与大众旅游相反的、严格管理的小规模替代性旅游( Alternativetourism)模式,用各种替代性旅游代替那些对欠发达地区产生危害的大众旅游。这种理论平台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倡发展适应环境资源的小规模旅游活动,反对大众旅游时代的那种福特主义模式的大规模、标准化旅游产品。聚集在替代性旅游的旗帜下的各种方式包括生态旅游( Ecotourism)、软旅游(Softtourism)、与环境资源相适应的旅游(Appropriate tourism)、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及负责任旅游(Responsible tourism)等。
以知识为基础的理论平台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旅游学研究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理论平台。这种旅游理论观把知识放在首位,重视旅游学理论的研究。这种旅游理论观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旅游院校的主要作用是发现知识和传授知识;认为旅游管理决策的制定不应该受政治的影响和干扰,也不应该凭感情用事,决策的依据应该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的研究成果,即知识。这种理论平台近年来在旅游学研究方面起主导作用,促进了旅游学研究、旅游理论的创新和旅游学科的发展。
虽然旅游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上述四个阶段(四个理论平台或理论观),但是事实上,每当一种新的旅游理论平台或旅游理论观问世时,前一种或前几种旅游理论平台或旅游理论观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新出现的旅游理论平台或旅游理论观同时存在,同时起作用。即使在今天,上述任何一种旅游理论平台或旅游理论观都完全可以找到其拥护者和市场。然而每一种新旅游理论平台或旅游理论观的诞生都向旅游理论工作者,旅游业界的专业人士和政府决策部门展示了观察旅游的新视角和认识旅游的新平台、新观念,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更深刻地认识旅游的机理、旅游与人类社会的活动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捌』 ●区域旅游经济理论: ●旅游开发与发展理论

区域旅游经济理论旅游开发与发展理论都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理论与学说很多地方都在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