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成都乡村旅游科学规划错位发展

成都乡村旅游科学规划错位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3-05 19:39:29

A. 发展乡村旅有什么好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应该因地制宜,选择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就是说你们村有什么特色就发展什么。

B. 民宿和乡村旅游该怎么做

旅游日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传统景点游相比,更讲究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越来回越受到人答们青睐,民宿也成为很多人的出游选择。但是,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和民宿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要把民宿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农村闲置房屋优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动员企业和农民大力兴办旅游民宿。国家、省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支持民宿发展的政策,重点解决民宿经营户面临的证照办理、行业审批难的问题。地方政府还要出台政策,合理规划,强化扶持,在重要节点统筹布局精品民宿,形成民宿集聚发展区。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通过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很多农村地区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前瞻建议,在做旅游规划时,要将知名景点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相互带动、相互融合。此外,乡村旅游景点也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C. 谈谈十二五崇州的发展方向,以及川西旅游环线的三郎镇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崇州基本建成“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初,《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崇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纲要》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意图,是“十二五”期间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和实施各类专项规划、乡镇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城一都一高地”现代中等城市,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的行动纲领。

一、崇州“十二五”的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崇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抓住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应对“5.12”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实现了城乡统筹和灾后重建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十一五”以来,崇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合目标考核进入成都市三圈层先进行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5亿元,是2005年的1.97倍;地方财政收入46.5亿元,是2005年的26.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亿元,是2005年的4.78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是2005年的2.1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6元,分别是2005年的1.80倍和1.70倍;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8亿元,是2005年的3.6倍。

灾后重建开创新局面。灾区面貌焕然一新,率先在成都市实现了“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建设速度和水平列四个重灾市(县)第一。完成了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产业恢复为主的589个灾后重建项目,实现投资101.7亿元。全面完成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农村永久性安置房完工11917户,灾后居民安置率达到100%,公共服务设施超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高水平完成实物总量为17亿元的重庆对口援建项目111个。

统筹城乡进入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三个集中”顺利推进。已建成以桤泉、羊马、怀远为代表的6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含灾后安置点25个),农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全面实施。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四证”颁发率达到99.1%,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农村产权流转5000宗;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最大化,实现了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形成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大机制”,推进了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构建了“自主发展”体系;城镇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按照“重建与发展同步、城市与乡村互融”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46所市、乡(镇)、村(社区)文化站、室和敬老院建设,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高标准完成崇州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及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起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参保率达95.9%,社会保障福利水平不断提升;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管理全面加强,荣获了省级“平安先进市”称号。

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十一五”以来,崇州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向前迈进了“20年”,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确定了“六纵六横三轨三站”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完成了重庆路、川西旅游新环线、崇怀路、光华大道(崇州段)等省、县级主干道的新改建工程,畅通的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构成;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电网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城镇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气基本实现主城区和乡镇管网建设满覆盖,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环境极大改善,为构建新型田园城乡形态迈出了坚实一步。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2%,关闭了全市所有水泥厂,工业废水、烟尘排放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大袋82.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二)“十二五”的发展基础及规划纲要编制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崇州市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将更加注重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更加注重科学引领、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民生优先、社会公平。崇州市作为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区域,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既面临诸如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平台载体的高起点搭建、发展基础的全面夯实等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区域间的竞争压力等重大挑战。为此,《纲要》的编制和通过,对于指导崇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崇州“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

崇州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把握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分析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崇州市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崇州市“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加强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以生态环境为本底,着力推进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力争基本建成“产业突出、城乡一体、田园宜居、社会和谐”的现代中等城市。

(二)发展目标

《纲要》规划出了崇州“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清晰勾画出了崇州今后五年的城乡发展蓝图。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战略目标,成为统筹城乡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样板区,基本建成“现代中等城市”。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翻番达23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程阶段。

产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稳步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50:36。

城乡统筹:“三个集中”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工业集中度达到80%。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深入实施,“六个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成“省级文明城市”。

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达98%以上,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4%。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建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创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均下降1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完成四川省、成都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46.5%。

对外开放:主动对准国际化,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投资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总体发展战略

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崇州市提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产业功能区和城镇发展布局的总体发展战略。在总体功能分区上,将全市市域划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融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四个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在城镇发展布局上,将构建“1主1新6支点”为主的城镇体系。在产业发展上,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崇州市产业功能区布局将力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全市“11346”,即:一区、一轴、三走廊、四园区、六节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崇州“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

一城,即西部轻工名城.“十二五”时期,崇州市工业以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三基地”战略,建设“西部轻工名城”。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道路,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三基地”战略,建设成都市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建设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建成“中国女鞋基地”、“西部管材基地” 和“西部装饰装修材料基地”,催动玻璃、蓄电池、食品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集中集约发展,实现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的目标。

按照“一区一主业”和错位发展的要求,加快编制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瞄准“千亿元”园区发展目标,突出“两个高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狠抓招商选资、高端提升、企业培育三个重点,强化规划、要素、金融、人才和软环境五个保障,强力推进工业园区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不断赶超跨越。力争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6%;园区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家具产业达到500亿元,消费电子及配套产业达到200亿元,园区入库税金达到30亿元。

“一园”即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富士康重大项目配套产业,发挥塑料光纤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大力引进高端电子信息企业,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崇州工业高端产业增长极。力争到2015年,完成5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

“一心”即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着力引进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入驻,打造崇州家具区域性品牌。力争到2015年,家具年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0%。

“三基地”即“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西部管材基地”和“西部装饰装修材料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西部管材基地”,初步形成品牌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链,建成“西部装饰装修材料基地”。

一都,即田园宜居之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是成都市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总体目标。主动对接‘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总体要求,崇州市将深化完善全域规划,规范城乡空间开发,着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统筹发展层级,加快构建以城市为核心,以重点镇、区域中心镇为节点,以路网为纽带的网络化空间结构,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打造‘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田园宜居之都。

围绕建设现代中等城市的目标,崇州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主城区升级,建设“滨江新城”、“湿地新城”,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和聚集能力的西部“田园宜居之都”。力争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25 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综合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同时,以生态田园理念为统领,围绕“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目标,推进街子、元通、桤泉3个重点镇和怀远、三江、鸡冠山3个特色镇及其他17个一般乡镇建设,力争到2015年,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1万人,基本建成现代田园城镇雏形。

一高地,即山地旅游高地。崇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具有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自然资源优势,已被成都市纳入龙门山脉整体发展的核心区域。尤其是2010年街子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更增强了‘北部崇州’区域发展动力。按照崇州市委确定的打造“山地旅游高地”发展定位,我们将结合成都龙门山脉国际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的规划,深度挖掘崇州的旅游资源,高水平、高档次开发打造集会议会展、山地运动、疗养度假、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等为一体的山地旅游产业,使崇州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高地。

按照崇州市委“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崇州市将通过打造以鸡冠山、文井江为主的“高端会议度假区”、以街子、元通、怀远为主的“古镇文化体验区”和以重庆路沿线7镇1乡黄金走廊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向“高端”路线发展。在北部片区,重点推动琉璃坝“蜀山论坛”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凤栖山居、西源豪庭、成都美村等重大旅游项目,完成重庆路沿线旅游开发策划,促进2个起步区项目开工,完成三郎“意境区”一期项目建设,抓好街子古镇文化大院建设和核心区立面风貌改造、重要路段路面改造。在中部和南部片区,加快打造羊马新城,重点推进嘉裕五星级酒店、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深度打造羊马北部现代农业创意园;实施桤泉林盘群打造,加速建设桤泉农产品加工聚集点;尽快启动花果山“天府颐和”项目,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综合提升花果山观光农业档次。

2、城市总体功能区和城镇发展布局

在总体功能分区上,将全市市域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融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

城市功能核心区,主要包括崇阳镇和羊马镇,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西部轻工名城”和“田园宜居之都”主板块;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包括锦江乡、济协乡、集贤乡和大划镇,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乡功能融合区包括梓潼镇、元通镇、观胜镇、廖家镇、崇平镇、白头镇、隆兴镇、燎原乡、桤泉镇、江源镇和三江镇区域,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进一三产业互动;生态旅游综合区包括鸡冠山乡、文井江镇、街子镇、三郎镇、怀远镇、公议乡、道明镇、王场镇的山区和浅丘,以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推进国际知名的山地度假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山地旅游高地”。

在城镇发展布局上,构建“1主1新6支点” 为主的城镇体系。“一主”,即崇阳镇城市主城区;“一新”,即羊马“湿地新城”;“六支点”,即桤泉、街子、元通三个重点乡镇和三江、鸡冠山、怀远三个特色乡镇。全面完成一般乡镇的升级改造,引导人口聚集,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

3、崇州“11346”产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崇州市将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动力,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理念,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出“11346”发展布局,构建全市“一区一轴三走廊四园区六节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区”,即为成都崇州市经济开发区,以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和家具产业高端为核心,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中国现代家具研发、制造和营销中心,实现崇州工业向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发展,建成“富士康配套产业基地”。

“一轴”,即为城乡统筹特色示范轴,以贯穿全市南北全境的怀鸡路、崇怀路、崇双货运大道为轴线,统筹崇州北部生态旅游资源、传统特色手工业,中部工业产业、城市建设,南部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基地有机链接,整体打造崇州产业、城市、文化和环境特色,带动和促进轴线两侧区域互动发展、整体提升。

“三走廊”,即以街子—鸡冠山为走向的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以重庆路沿线6镇2乡为走向的浅丘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以羊马“湿地新城”—崇阳“滨江新城”为走向的城市和服务业发展走廊,通过打造三大走廊,全面提升“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品牌。

“四园区”,即桤泉现代高新农业、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羊马都市农业、白头循环农业“四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四大园区建设,带动全市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建成成都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片。

“六节点”,即把崇阳镇、羊马镇、街子镇、桤泉镇和三郎起步区、琉璃坝景区作为重点区域打造,促进人口和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集聚,提升综合实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使其成为辐射带动全市追赶跨越发展的重要节点。

三、推进《纲要》实施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崇州市当前面临的形势和省委、成都市委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崇州市“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必须把握全局,狠抓关键,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规划体系支撑和项目支撑,着力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工作上,攻坚克难、科学推进,确保完成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崇州更好更快发展,全力确保实现崇州“十二五”发展新跨越。

一要努力实现产业优化发展新跨越。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两个高端”为主攻方向,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道路。要优先发展新型工业,以富士康消费类电子配套产业为代表,着力实施“一园一心两基地”战略,努力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积极发展房地产、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山地旅游高地”和“田园宜居之都”;坚持农业高端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机制,着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有机农业强市,推动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把崇州市建成成都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片。

二要努力实现扩大改革开放新跨越。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力争将崇州市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先行样板。要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积极开展区域营销,推进现代投资促进活动,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营造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社会环境,大力提升崇州市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努力实现新型城乡形态新跨越。要围绕“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快速推进崇州市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示范线建设打造,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田园城镇。要加快完善交通、信息、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D. 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请专家们给我们发表几点意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院。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拥有多位国家级休闲农业规划与乡村旅游设计专家,与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CCTV农业频道等紧密型外部资源。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有多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乡村发展产业模式、旅游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休闲化升级、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经具备了大量休闲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意农业产业园区、高新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农业旅游教育科普园区、特色采摘度假区、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特色新农村景观建筑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 景区规划、田园俱乐部、民俗村落规划、古村古镇、农家乐聚集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乡村会所、温室建筑、水库旅游开发等等项目的实践经验与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绿色经济强市,宜居名城,休闲之都”是城市发展的定位,同时也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

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发表几点意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

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

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

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

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

政府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

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

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

村集体和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并不是说等待政府和开发商把肉送到嘴里,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和投入。遵守乡村旅游游戏规则的村集体和农户,一是可以获得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开发商的投资拉动,可以在存量拥有的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家乡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农副产品、水产品、村里保留的民间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都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或资金投入,获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壮年富余劳动力非常适合乡村旅游及后勤服务工作,并可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

三、乡村旅游的内容构成

乡村旅游的产品,应是赋有纯正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观赏,生产生活和娱乐结合的田园牧歌景观,略带野趣风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悠闲自得的旅游方式。不能说乡村游会成为主流,但绝对是观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领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温泉的舒适和异域外族风情后的最佳补缀。甚至有半天之闲的城里人,以换口味的心理,乡村游也不失一项极受欢迎的内容。

乡村旅游原则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依托,配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景,本地产的优质绿色农副水产品和配套的现代娱乐生活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有若干层次的结构,适应不同规模的投资和对象。1、户外旅馆。选择交通便利,在优美的乡村环境,视野开阔和绿树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设,周边有可以发展主线旅游产品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建筑风格最好与族群文化的村庄一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三星级,招商开发。村集体可以采用土地调整,开垦荒坡地置换成集中面积,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权流转金,由村集体用作其他项目配套开发,这种旅馆适合周边有大型主线旅游产品的地方,单位对口的公务接待和外地游客。

可由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拆取旧民房的面积置换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餐厅,表演传统工艺的作坊,可让游客互动的乡间民俗表演等场地,以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烹制鲜美的农家菜招徕游客,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2、旅游宿营地。旅游宿营地适于在离城市不要太远的地方建设,最好选择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的有连片耕地的地点,营地内设置青年旅馆式的低层农舍式建筑或颜色明快的板房和帐篷区,宿营地内利用坡地旱地植草,开展高尔夫练习、骑术、草地网球、小型足球、灯光篮球场、划船、垂钓,参与性强的民俗节目,烧烤场篝火晚会等适合集体活动的娱乐项目。发展好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发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民积累向城市转移的经济积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乡村旅游值得各级政府大力去推进。

理念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促进乡村旅游迈向新目标的动力。随着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规划制定、环境优化、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投资、市场开发、产品营销、经营服务等方面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市内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山合水易通过多年的旅游咨询与规划设计,传统旅游项目的休闲化升级、城乡综合休闲商业与特色休闲街区开发、休闲度假地产、旅游服务区与集散中心、郊野休闲公园设计、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休闲目的地规划与整合营销等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与跨专业合作的实践规划模式,突破常规。理念创新

E. "美丽乡村"怎么建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点主要有下列六点:

第五是推动一系列无污染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森林食品和农村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增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培育并打响绿色品牌。做好农业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注重“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特色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旅游、农村文化产业和家庭物业经济紧密结合,形成特色村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过农村新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实现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的一体化、农村社保体系高覆盖,为农民提供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F. 崇州发展什么项目最好

现在发展项目的话复 ,首先一定要看好项制目的前景。有没有发展的空间
现在要做就要做一个特色一点的
说到特色,我知道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店生意还不错!“手工蜡烛店”,是顾客自己动手制作造型各异的蜡烛!

搜“手工蜡烛连锁”了解更多信息

G.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做好防污处理,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专镇特色。属

H. 美丽乡村建设怎么做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点主要有下列六点:
第一是深层次发掘资源优势,在规划中突显综合资源特色,推行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和组团化竞争,推出一大批精品山村旅游点,构建乡村旅游群落,依托于独特的生态农业资源,建成主题风格式旅游区
第二是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合理布局规划。结合行政村调整,确立县域内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和科学安排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显、梯次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合理布局规划体系。
第三是以分类推进为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功能布局与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对治理建设的内容、项目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上进行区别对待,因村制宜地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是以衔接配套为要求,修编完善其他有关规划。一定依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种规划的无缝对接,保证村庄布局规划与整治建设规划可以落地、可实施。
第五是推动一系列无污染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森林食品和农村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增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培育并打响绿色品牌。做好农业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注重“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特色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旅游、农村文化产业和家庭物业经济紧密结合,形成特色村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过农村新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实现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的一体化、农村社保体系高覆盖,为农民提供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I. 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取消后是不是不由成都管了

是的。

天府新区为四川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由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天府新区眉版山片区共同组成,规划总面积为权1578平方公里。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包括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津区、简阳市的部分地区;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包括了彭山区、仁寿县的部分地区。

毗邻四川天府新区的眉山、简阳共十余个镇(街道)被划定为协调管控区,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协调管控区为天府新区外围生态环境服务区,以生态保育、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成都市范围内的面积有1484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四川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94.04%。

(9)成都乡村旅游科学规划错位发展扩展阅读:

四川天府新区的相关情况:

1、成都将积极推进主城区与天府新区(直管区)错位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双核共兴”发展格局。

2、双流产业平台成熟完备,天府新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全部位于新双流境内,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综保区双流园区等产业园区已建成6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