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有哪些机遇及影响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十三五”时期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的质效升级、旅游要素的创新完善、旅游服务的软硬结合、旅游市场的理性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在转型升级、幸福生活、美丽中国的建设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发展、创新突破成为关键。本文将从旅游业的发展地位、时间维度、推进导向、突破领域四个方面对旅游业在“十三五”中的改革方向和要点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十三五”旅游业改革发展有所贡献。
一、创新一个定位
提升战略地位,构建话语体系。旅游业是能够拉动产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经济型产业,是能够提升收入、拉动就业、幸福民生的综合型产业,是能够降低消耗、美化环境、集约发展的生态型产业,也是能够传承文化、创意创新、重塑价值的文化型产业,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是与经济繁荣、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文化强国战略密不可分。虽然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全民大众化出游进一步深化阶段,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市场,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但是旅游业在国家战略的话语体系当中仍然是比较边缘化的,大体还是在第三第四层级,没有跻身第一第二层级。为此,“十三五”期间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体构架旅游业的话语体系,避免碎片化的政策呼应,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融合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真正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发挥综合力优势。总体话语体系应该包含消费经济强引擎、幸福生活新标尺、民间外交大舞台、和谐社会润滑剂等。
在“十三五”时期,尤其应该从打造国民福利、通向幸福生活方面入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生活,而旅游业是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产业,是体现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当前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浪潮袭来的背景下,旅游业愈发成为幸福生活的标志。到了“十三五”阶段,应该从生活质量、生活幸福角度来提升旅游地位,提升旅游话语权,推动从国家层面、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要求,把旅游作为重要的国家福利,作为惠及全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旅游真正成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让旅游业成为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的支柱产业。
二、把握两个维度
把握时间维度,做好纵深研究。“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基于历史的纵深和未来的延伸,既要建立在对过去十年旅游业发展评估、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又要面向未来十年旅游业发展展望的前景分析,要明确旅游业取得的成就、问题、阶段,进而明确其发展走向、发展领域和主要目标,要把“十三五”五年的发展放在前后十年的时间坐标上去谋划。
把握空间维度,做好经验借鉴。“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基于不同区域主体的发展经验,既要借鉴我国旅游发达区域发展的经验做法,又要学习国际旅游强国的实践,把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放在地方经验和国际经验成功做法的空间坐标上谋划。“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要把握历史机遇,巩固发展成果、正视发展问题、总结经验模式、拓展国际视野,以典型带动、以先进引领,促进十三五旅游业更高效的发展。
三、明晰三个导向
目标导向,前瞻引领。结合以往提出的旅游强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等总体发展目标,可尝试提出更为具象和创新的目标,比如未来十年建设世界五大旅游强国之一等等,实施国家旅游品质计划,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服务质量、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上再上新台阶。
战略导向,实操推进。让旅游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呼应经济转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新常态下的经济战略,呼应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生态战略,呼应幸福生活、民生普惠的民生战略,呼应文化强国、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战略,呼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的空间战略,全面考量、注重着力、实操推进。旅游业内涵丰富、体系庞多,但在国家整合政策体系中其实是碎片化的。旅游业可以与生态、文化战略和产业结合,但都不占主导地位,似乎处处都有,但提炼起来,又处处没有,如何将旅游业整合打包融入国家战略,形成以自身为主的完整政策体系也是需要关注的。
问题导向,审视当下。通过时间维度的纵向分析,明确当前中国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作为“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政策提出、项目推进的基础。当前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层面,旅游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有的过剩,有的不足,一方面旅行社、酒店这样传统要素出现局部性过剩,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体验化需求无法满足,高品质的度假休闲产品严重不足;服务结构矛盾突出,游客出行已经由线路为主导的团队旅游模式向目的地为主导的散客旅游模式转变,然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的配套体系不能适应迎面而来的散客时代;消费结构矛盾突出,真正的旅游娱乐消费、体验消费、文化消费支出不高,但在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比重较高;人才结构矛盾突出,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实践需要的人才匹配度很差,难以对接快速变化的旅游发展形势。
二是增长方式层面,过去旅游发展过于注重经济导向和投资导向,在质量导向、民生导向和服务导向方面有所欠缺,迫切需要引导旅游运营管理模式从重建设转向重管理、重软件、重服务等方面;技术创新不足,旅游发展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但是科技应用比较薄弱,与科技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装备制造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文化创意创新等还颇显不足;盈利模式粗放,目前我国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效益方面,无论是经济效益、品牌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旅游的贡献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从其他部门、大众来说,旅游部门好像更注重人数和收益增长,使得搞旅游就像是在搞开发、搞破坏,但实际上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是非常突出的,“十三五”时期在评估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上应该有更多的指标或贡献度的测量。
四、做好四个突破
地位突破。真正提升旅游地位,把旅游业提至新常态经济新动力、国家民生、国家福利层面考量,把旅游业纳入国家福利政策体系,推进旅游业从产业经济属性更多转向社会属性、民生属性、事业属性,全面谋划带薪休假、修学旅游、区域联动等,使旅游业实实在在地纳入国家一级战略体糸。
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发展动力王要靠两只手,一只手抓工业经济,一只手抓土地财政,但在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下这两只手的引擎作用逐渐减弱,寻找新的经济驱动引擎势在必行。旅游业作为强大的综合带动产业,能够把文化、生态、民生有机结合和联动发展,能够释放高效、综合的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最好的内生驱动力。“十三五”期间要强化这理念,要从政策设计和产业谋划上做足做透,要在管理体制上理清理顺,让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市场运营、协会自发活力,使得旅游业在新常态下能够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品质突破。以往的发展骨子里还是量的思路,更多关注的是景点、产品、宾馆酒店等有形内容的建设,总体看到中国旅游规模水平在提升,但是品质质量提升还很不够,对质量和服务的重视还很不足,特别是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要将旅游服务提升作为“十三五”时期中国旅游提升的重要方面,与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全面突破。从要素配置向服务体系构建转变,做好围绕产业发展的行业服务系统的构建,从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品质服务转变,做好个性服务与标准化服务的结合,从传统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做好围绕旅游的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的薄弱环节,如旅游加工制造、旅游商品设计生产、旅游规划设计等。
科教突破。在国家科技计划行动中,旅游还比较边缘和弱势,要做好科技支撑和教育支撑,强化国家层面的旅游科技和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旅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型智库,做好一批新领域、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如智慧旅游技术革新、行业整合、服务构建等),推进产学研体化的力度,激发旅游业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贡献值和附加值
② 国内旅游服务贸易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关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逗十三五地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逗十三五地时期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的质效升级、旅游要素的创新完善、旅游服务的软硬结合、旅游市场的理性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在转型升级、幸福生活、美丽中国的建设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发展、创新突破成为关键。本文将从旅游业的发展地位、时间维度、推进导向、突破领域四个方面对旅游业在逗十三五地中的改革方向和要点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逗十三五地旅游业改革发展有所贡献。
- 一、创新一个定位
提升战略地位,构建话语体系。旅游业是能够拉动产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经济型产业,是能够提升收入、拉动就业、幸福民生的综合型产业,是能够降低消耗、美化环境、集约发展的生态型产业,也是能够传承文化、创意创新、重塑价值的文化型产业,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是与经济繁荣、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文化强国战略密不可分。虽然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全民大众化出游进一步深化阶段,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市场,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但是旅游业在国家战略的话语体系当中仍然是比较边缘化的,大体还是在第三第四层级,没有跻身第一第二层级。为此,逗十三五地期间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整体构架旅游业的话语体系,避免碎片化的政策呼应,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融合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真正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发挥综合力优势。总体话语体系应该包含消费经济强引擎、幸福生活新标尺、民间外交大舞台、和谐社会润滑剂等。
在逗十三五地时期,尤其应该从打造国民福利、通向幸福生活方面入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生活,而旅游业是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产业,是体现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当前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浪潮袭来的背景下,旅游业愈发成为幸福生活的标志。到了逗十三五地阶段,应该从生活质量、生活幸福角度来提升旅游地位,提升旅游话语权,推动从国家层面、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要求,把旅游作为重要的国家福利,作为惠及全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旅游真正成为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让旅游业成为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的支柱产业。
- 二、把握两个维度
把握时间维度,做好纵深研究。逗十三五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基于历史的纵深和未来的延伸,既要建立在对过去十年旅游业发展评估、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又要面向未来十年旅游业发展展望的前景分析,要明确旅游业取得的成就、问题、阶段,进而明确其发展走向、发展领域和主要目标,要把逗十三五地五年的发展放在前后十年的时间坐标上去谋划。
把握空间维度,做好经验借鉴。逗十三五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基于不同区域主体的发展经验,既要借鉴我国旅游发达区域发展的经验做法,又要学习国际旅游强国的实践,把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放在地方经验和国际经验成功做法的空间坐标上谋划。逗十三五地时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要把握历史机遇,巩固发展成果、正视发展问题、总结经验模式、拓展国际视野,以典型带动、以先进引领,促进十三五旅游业更高效的发展。
- 三、明晰三个导向
目标导向,前瞻引领。结合以往提出的旅游强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等总体发展目标,可尝试提出更为具象和创新的目标,比如未来十年建设世界五大旅游强国之一等等,实施国家旅游品质计划,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服务质量、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上再上新台阶。
战略导向,实操推进。让旅游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呼应经济转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新常态下的经济战略,呼应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生态战略,呼应幸福生活、民生普惠的民生战略,呼应文化强国、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战略,呼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的空间战略,全面考量、注重着力、实操推进。旅游业内涵丰富、体系庞多,但在国家整合政策体系中其实是碎片化的。旅游业可以与生态、文化战略和产业结合,但都不占主导地位,似乎处处都有,但提炼起来,又处处没有,如何将旅游业整合打包融入国家战略,形成以自身为主的完整政策体系也是需要关注的。
问题导向,审视当下。通过时间维度的纵向分析,明确当前中国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作为逗十三五地旅游发展规划政策提出、项目推进的基础。当前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层面,旅游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有的过剩,有的不足,一方面旅行社、酒店这样传统要素出现局部性过剩,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体验化需求无法满足,高品质的度假休闲产品严重不足;服务结构矛盾突出,游客出行已经由线路为主导的团队旅游模式向目的地为主导的散客旅游模式转变,然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的配套体系不能适应迎面而来的散客时代;消费结构矛盾突出,真正的旅游娱乐消费、体验消费、文化消费支出不高,但在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比重较高;人才结构矛盾突出,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实践需要的人才匹配度很差,难以对接快速变化的旅游发展形势。
二是增长方式层面,过去旅游发展过于注重经济导向和投资导向,在质量导向、民生导向和服务导向方面有所欠缺,迫切需要引导旅游运营管理模式从重建设转向重管理、重软件、重服务等方面;技术创新不足,旅游发展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但是科技应用比较薄弱,与科技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装备制造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文化创意创新等还颇显不足;盈利模式粗放,目前我国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效益方面,无论是经济效益、品牌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旅游的贡献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从其他部门、大众来说,旅游部门好像更注重人数和收益增长,使得搞旅游就像是在搞开发、搞破坏,但实际上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是非常突出的,逗十三五地时期在评估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上应该有更多的指标或贡献度的测量。
- 四、做好四个突破
地位突破。真正提升旅游地位,把旅游业提至新常态经济新动力、国家民生、国家福利层面考量,把旅游业纳入国家福利政策体系,推进旅游业从产业经济属性更多转向社会属性、民生属性、事业属性,全面谋划带薪休假、修学旅游、区域联动等,使旅游业实实在在地纳入国家一级战略体糸。
动力突破。传统经济发展动力王要靠两只手,一只手抓工业经济,一只手抓土地财政,但在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下这两只手的引擎作用逐渐减弱,寻找新的经济驱动引擎势在必行。旅游业作为强大的综合带动产业,能够把文化、生态、民生有机结合和联动发展,能够释放高效、综合的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最好的内生驱动力。逗十三五地期间要强化这理念,要从政策设计和产业谋划上做足做透,要在管理体制上理清理顺,让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市场运营、协会自发活力,使得旅游业在新常态下能够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品质突破。以往的发展骨子里还是量的思路,更多关注的是景点、产品、宾馆酒店等有形内容的建设,总体看到中国旅游规模水平在提升,但是品质质量提升还很不够,对质量和服务的重视还很不足,特别是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要将旅游服务提升作为逗十三五地时期中国旅游提升的重要方面,与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全面突破。从要素配置向服务体系构建转变,做好围绕产业发展的行业服务系统的构建,从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品质服务转变,做好个性服务与标准化服务的结合,从传统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做好围绕旅游的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的薄弱环节,如旅游加工制造、旅游商品设计生产、旅游规划设计等。
科教突破。在国家科技计划行动中,旅游还比较边缘和弱势,要做好科技支撑和教育支撑,强化国家层面的旅游科技和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旅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型智库,做好一批新领域、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如智慧旅游技术革新、行业整合、服务构建等),推进产学研体化的力度,激发旅游业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贡献值和附加值
③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旅游产业正在进行转型与升级。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新型旅游业态的出现提供了契机。要原创的吗。哥哥我有
④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19》中提到了国内旅游发展的哪五个特点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19中渠道国内旅游发展与前景和规划
⑤ 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实现了持续顺差吗
据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2014-2017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支出分别约为896.4亿美元版、权1045亿美元、1098亿美元和1152.9亿美元,预计2018年支出额将达1202.5亿美元。
同时,考虑大量持内地银行卡的港澳高频游客在内地的花费,超两千万搭乘我国航空公司航班入境游客的机票支出,以及补充抽样调查时遗漏的停时3个月至1年游客花费,算得2014-2017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分别约为1053.8亿美元、1136.5亿美元、1200亿美元和1234亿美元,预计2018年收入额将增加至1270亿美元。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五年来我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始终保持顺差,但顺差额呈阶段性收窄趋势。
⑥ 旅游服务贸易的我国现状
①我国历来史悠久、地自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国的旅游产品却主要借助于一些热点城市,属于观光游;产品类型过于单调,与国际旅游高层产品细分、多样等的特点有所差距,不能满足海外旅游多方位的需求。
②旅游卫生、安全设施和条件与国际标准相比有一定的距离,旅游服务质量出现滑坡,还出现一些导游伸手要小费的不良之风,这些影响了来华游客的信心和积极性。
③我国旅游局用于宣传促销的经费不足,各地方的促销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统一指导,所以总体效果不明显。
④我国旅游法规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法律法规严重欠缺。“旅游法”及其相关的法律,如“旅游安全法”,“饭店法”,“旅游安全管理法”至今尚未出台。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⑦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个表现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全面增长,国内旅游是旅游量最大、潜力最深、基础性最强的,国内旅游良好的成长性能和强劲的带动功能继续蓬勃发展,居民出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首先是把入境旅游放在首位,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三个表现是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出国旅游目的地不断的增多,我国国民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出游范围更加宽广、出游方式更加灵活、出游规模日益扩大。
从国内旅游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里把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而且刚才讲了,旅游从目前来说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我们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强力支撑着转型升级。
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因为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大力创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这样中国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第四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第五个,科教环境,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备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这些科教兴国方略实施,科技的增强是促使了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国民教育的普及化、国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旅游环境和旅游意识,也可以极大的增强游客的旅游品质和旅游创新,因为科教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素质,包括产权酒店和分时度假,这里涉及到国民的素质问题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中国旅游业从事业型,过去中国旅游业是事业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也实现了从资源经济到要素经济,再到产业经济两次质的飞跃,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旅游业战略转型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强国旅游时代、全民旅游时代、休闲旅游时代、品质旅游时代,而中国经过研究判断,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的旅游业因为有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基础,又由于旅游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需求。所以风雨过后,中国旅游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拐点,实现新一轮质的飞跃,
⑧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受“假日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到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8500万人次,旅游业总体产出为7500亿元,相当于国民GDP的5.8%;到202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到1.35亿~1.4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的热度正在逐渐升温,正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有1亿人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而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将面临更为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客观评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借助我国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旅游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地大物博,自然风光比比皆是。名山、秀水、险峰等是珍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桂林山水、江西庐山等都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还有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吉林长白山的天池等,也都吸引着各地的旅游者。 1.古代文化艺术叹为观止。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工程。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承德、敦煌、拉萨等地的古建筑和艺术收藏都十分丰富。例如,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工程浩大的秦陵兵马俑,首都的故宫和明代十三陵,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消暑圣地避暑山庄,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大漠敦煌石窟的壁画,青藏高原的布达拉宫等等,都享誉世界。 2.革命纪念地意义深远。我国近现代史中,革命纪念地很多,景点遍布全国。其中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武汉、南京、南昌等地,可以参观的纪念地最多。这些革命纪念地的旧址,既是可以进行旅游休闲,又是纪念革命先辈和让我们接受革命教育的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