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发布时间: 2021-03-07 11:13:22

Ⅰ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人文旅游资源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2009-2-5 10:56 回复 60.8.209.*2楼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对于搬迁、移动资源,建设仿制景观应审慎对待。由于当地开发,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资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务设施、行业纳入到旅游业之中,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除受旅游资源质量影响外,还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务行业的影响。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而旅游资源相反,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所带走的只是关于用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所利用产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资源可重复利用。开发过的旅游资源在新一轮的开发中,或更深层次的开发中,仍可作为资源来对待。如在原有的观光旅游地,原来用于观赏的悬崖,在配套一些相应的设施以后,可用于开展旅游攀岩活动;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
导致旅游资源重复开发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发展、平稳、衰退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旅游产品处于平稳或衰退期时,应积极开发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深度开发,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为观光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到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高科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为深化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科技的应用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并能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由于观赏性的基础地位,美学价值一般作为重要的开发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要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提高美,创造美,从而产生愉悦感。美学效果成为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开发应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生理、心理两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作用。
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丰度、价值、结构和布局因时因地的不同,旅游资源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审美涉及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游效果,除了要对旅游景观进行美化外,还必须加强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才能使旅游活动更加富有意义。

Ⅱ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版历史文物权、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

Ⅲ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人文景物。包括古代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和遗址、名人墓葬、博物馆、现代建筑和近代纪念地与纪念物;②文化传统。包括民族节日、民族艺术、手工艺、风土人情、语言、宗教、政治和科学技术!③体育与娱乐。包括以运动健身为目的的旅行、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游览主题公园和游乐园、参加世界性文化活动以及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疗养旅游;④饮食与购物。

Ⅳ 人文旅游资源特点

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对于搬迁、移动资源,建设仿制景观应审慎对待。由于当地开发,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资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务设施、行业纳入到旅游业之中,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除受旅游资源质量影响外,还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务行业的影响。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而旅游资源相反,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所带走的只是关于用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所利用产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资源可重复利用。开发过的旅游资源在新一轮的开发中,或更深层次的开发中,仍可作为资源来对待。如在原有的观光旅游地,原来用于观赏的悬崖,在配套一些相应的设施以后,可用于开展旅游攀岩活动;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
导致旅游资源重复开发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发展、平稳、衰退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旅游产品处于平稳或衰退期时,应积极开发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深度开发,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为观光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到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高科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为深化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科技的应用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并能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由于观赏性的基础地位,美学价值一般作为重要的开发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要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提高美,创造美,从而产生愉悦感。美学效果成为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开发应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生理、心理两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作用。
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丰度、价值、结构和布局因时因地的不同,旅游资源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审美涉及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游效果,除了要对旅游景观进行美化外,还必须加强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才能使旅游活动更加富有意义。
四、成因
呵呵,不好回答呀,只要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有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无形的、现代的、古代的,各有各的成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呀。
参考资料:陕西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旅游资源与开发

Ⅳ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一、定义不同:

1.自然旅游资源:

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

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二、特点不同:

1.自然旅游资源:

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

2.人文旅游资源:

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

三、联系: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同属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

(5)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扩展阅读

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亿万年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虽然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人工构景物体,并带有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的某些特征,但就构景的主体来看,依然具有自然景观的基本特点。

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

Ⅵ 我国的旅游资源形成于怎样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下

一、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是民族地区的重要社会财富,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族地区偏远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民族成分、曲折的发展历史,其旅游资源自成一体,形成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旅游价值很高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综合旅游资源三个大类、十多个亚类中的全部、近百种细类中的绝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有。其中:有的是民族地区所特有,其他地区所没有或很少有的,如登山旅游、岩溶地貌旅游资源、风沙地貌旅游资源、草原风光旅游资源、天然湖泊旅游资源、珍奇稀有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旅游资源等;有的虽然不是民族地区所独有,但民族地区的品种质量和旅游价值都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二)民族特色鲜明
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都是其他地区不曾有的,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地区之间差异显著
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基调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区以沙漠、戈壁风光和雅丹地貌风光为特色;内蒙古地区以高原、草原牧区风光为特色;地处长白山地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冬季以林海雪原和银色树挂风光、夏季以火山地貌和高山湖泊风光为特色;云贵和广西地区以岩溶地貌风光为特色;海南以热带风光和海滨旅游为特色。
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节日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内容、宗教艺术,与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时间、形式、内容不同。拉萨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楼、苗族的寨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维吾尔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满葡萄的庭院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了本民族的建筑格调。各民族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新疆的葡萄干和细羊毛,内蒙古的麦饭石和草原蘑,广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云南的大理石和卷烟,贵州的茅台酒和蜡染布,西藏的氆氇和藏羚角等。
不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不同。如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冬夏基本都可供游人观光;而地处高纬度、高原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草原与新疆、长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暂的夏季开展。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具有季节性,但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却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四)构成不理想,组合不协调
整个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之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内部各亚类之间,其构成组合都不够均衡,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
总的来看,民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全、品种多、内容丰富,而且在全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种类型。如全国已建立的3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绝大多数都在民族地区,各种类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条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区。
相比之下,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地位就显得相形见绌。一是年代不够久远,缺乏“古”字;二是内容不够奇特,缺乏“稀”字;三是与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名”字;四是规模一般较小,缺乏“宏”字。总之历史文化价值不太高,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地位不协调。如国务院两次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城中,民族地区仅有 7座,占11.7%;两次公布的全国 24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地区仅有40处,占16.5%。
在自然旅游资源各亚类和细类的构成中,民族地区的登山活动资源、沙漠戈壁资源、草原风光资源等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象地貌资源方面的“五岳”名山,佛教、道教圣地名山,风景名山;水体方面的名泉,园林湖泊,海滨海岛;生物资源方面的名贵观赏植物,人工动物园等,数量较少,质量也不很高,不如国内其他地区。而这些,又是最能吸引游客的资源。如全国的十大观赏名花中,民族地区只有一种,即云南的山茶花。
在人文旅游资源各亚类和细类的构成中也有类似情况。民族风格、节日庆典、特种工艺品等方面在全国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但象大型古代工程建筑、古都、大型宗教圣地、园林建筑、古代陵墓、旅游文学、风味佳肴等方面,都缺乏价值很高的资源,不如国内其他地区。
(五)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必须经过开发才能发挥效益。开发利用是旅游资源实现多功能的前提和条件。这些条件对民族地区来说很多都是不够成熟和不具备的。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客源较少、区域经济不发达、资金财力有限的地区。加上景点稀少、组合分散、地形复杂、施工条件差等,更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因此,少数接近内地、交通便利或位于大城市附近的旅游地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如桂林、南宁、昆明、张家界、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吉林延边等,其余的基本上还都没有达到旅游的效益和旅游地建设的要求,可进入性太差。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很大障碍,是今后发展旅游规划中必须认真对待的。
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是构成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天然景观的外貌,均与地貌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地区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是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 各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为开展各类型旅游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
1.登山旅游资源。一般必须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体峰高坡陡,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景色壮观,人迹罕至,特别适合开展登山活动和山地科学考察活动。我国的极高山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喀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都在民族地区.
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岳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我国被社会公认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宝”四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景”,就是指风景优美,这是名山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动中心和胜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无寺不名”;“史”,是指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联系;“宝”,是说山中藏有宝藏,或名贵的物产。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我国的碳酸岩类分布很广。但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其中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与湘西、鄂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育最完善。形成了这些地区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种类型最有观赏意义的岩溶风景区。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
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现代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上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
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指地震后留下来的遗迹。具有科学考察价值和奇妙的吸引观赏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类型也较多。
6.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观类型。在旅游上有一定开发的价值,对于许多久居城市或非干旱地区的游人,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具有神奇色彩的景象,如高大的沙丘、起伏的沙垄、雷鸣般的沙响、奇异多姿的风城、戈壁滩上的蜃楼幻影等,我国的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几乎全都分布在民族地区,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沙漠资源。各具特色的沙丘奇观,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等。“会唱歌”的沙响主要有四处: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旗的银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甘肃敦煌月牙泉鸣沙山。沙疗,以新疆吐鲁番最著名。
戈壁资源。以新疆嘎顺戈壁最大。
雅丹风光资源,各种奇特的风成地貌以罗布泊周围最为典型。
7.峡谷旅游资源。峡谷旅游资源是以雄伟险秀、寂静隐蔽、深奥幽静的奇观吸引游人的。我国的峡谷资源很丰富。
(二)水体旅游资源
水体对游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因为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天然景观的基本造景条件。水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个方面的美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物等,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会形成许多奇妙的、雅致的胜景。特别水与山的结合会形成许多优美的山水景色。水风景的观赏类型很多,按水体的不同性质大体可分为五类。
1.江河水旅游资源。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旅游线”,从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条风光明媚的河川游览走廊。这条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被称为神秘人的江源风光,全部位于民族地区的青海、西藏、云南和川西的甘孜、凉山自治州境内。黄河旅游线上的河源探险、高原风光、沙漠风情、草原旅行等地段的旅游资源均在民族地区的青海、甘肃的甘南与临夏两自治州和宁夏、内蒙古境内、广西桂林——阳朔间的漓江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江河风光旅游线。
2.湖泊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以湖盆的形态、分布状况,湖水的透明度、颜色,以及湖中发生的奇异现象等产生强烈的旅游功能。我国湖泊的数量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以湖泊(含水库)所在地形位置分类,民族地区著名的风景湖泊有以下几类:
一是高山峡谷风景湖。适宜高山水上运动、疗养度假、观光、科学考察。
二是高原风景湖。这类湖泊地势高,湖面开阔,充满高原风光气息,适宜观光和考察旅游。
三是天池风光。在我国总共有十多个,这些湖泊处于山地顶峰,水深、质清、环境幽美。
其他类型的湖泊,如城市园林湖泊、平原风景湖泊、半山区风景湖泊和丘陵区风景湖泊等.
3.瀑布旅游资源。瀑布以形、声、色三态之美先声夺人,如果再与山石峰洞、林木花草、白云蓝天等环境要素协调结合,就会形成效益很好的旅游功能。
我国由于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是一个多瀑布的国家。我国的瀑布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民族地区就有两个,即云贵高原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另一地区是江南丘陵。
4.泉水类旅游资源。泉水也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它不仅有造景、育景的独特功能,而且还有疗养、饮用等价值。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观赏、利用的对象。我国的泉类繁多,分布广泛,各种名泉,矿泉数以千计。
5.海洋旅游资源。海洋做为旅游资源,其功能在于,可以疗养治病、海底观光、海岛景观、海岸海滨风光(观潮、沙场、浴场、阳光)、海市蜃楼等。
(三)气象气候资源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包括因天气变化形成的各种景色,及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各类旅游胜地。前者称为气象旅游资源,后者称为气候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的气象旅游资源中著名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贵州毕节八景之一的“南山雨霁”.
贵州黔灵八景之一的“坐石观云”.
云南大理四绝之一的“下关风”.
吉林延边地区的“树挂”.
由于民族地区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也形成了一些气候旅游胜地。
(四)生物旅游资源
1.植物旅游资源。植物在旅游方面具有很高的观赏功能、优化环境功能和科学研究功能。民族地区植物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古老而有名的植物.
二是特有的珍稀植物。我国被誉为“世界植物的故乡”,保存有许多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了的植物“活化石”。
三是名贵观赏花卉.
四是人工植物园。这是既有观赏游览功能,又有科学研究功能的国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动物旅游资源。动物旅游资源中,属于珍稀动物的,有四川阿坝自治州境内的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属于观赏动物的,有青海湖的鸟岛和大理的“蝴蝶泉”等;属于动物之谜的,有青藏高原上的“雪人”和新疆玛纳斯湖中的大红鱼等。
3.自然保护区资源。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00多处, 绝大多数分布于民族地区。在自然保护区的六种类型中,有五种类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都在民族地区。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以保护珍稀动物资源为主;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为主的;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资源为主的.此外,我国被接纳参加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即长白山和卧龙保护区和广东肇庆地区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三、人文旅游资源
(一)古人类遗址
古人类遗址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古老的景观形态表现。对游人有一种奇妙、神秘、但又很亲切的吸引力。在我国目前已发掘的古人类遗址中,民族地区占有一定的数量。
(二)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伟大工程,是指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曾经或仍在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工程量一般都很巨大,包括军事、水利、道路、桥梁、城廓、宫室、天文等工程。作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这些古代工程建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游人访古探幽、欣赏艺术,考察研究,增进知识都有极高的价值。
1.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旅游价值极高。
2.大型水利工程。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不仅表明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巨大创造力,而且许多关键工程往往在形势险要、风光秀丽的地区,因此能够成为极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3.古代桥梁工程。全国保存下来的古代著名桥梁有河北赵州安济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洛阳桥和安平桥等。
(三)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悠久,现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及革命文物,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有反映民族关系史的历史文物,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纪念地。
2.古代建筑。这里说的古建筑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楼阁之类的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3.古城遗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许多古城今日虽已残垣断壁,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
(四)宗教旅游资源
1.宗教旅游资源的内容。包括宗教活动仪式、宗教活动圣地的风景名胜和宗教文代三部分。宗教活动以名山幽谷最为集中。宗教因山秀而前趋,山岳因宗教而扬名。宗教文化包括寺院建筑、佛塔建筑、石窟雕塑和壁画等艺术。宗教文化一般具有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特点。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宗教,他们的活动圣地和宗教文化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的旅游资源的内容也有区别,但以佛教最丰富。
2.佛教活动圣地。
3.佛教寺院。寺院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活动的集中场所,数量众多,分布普遍,规模一般较大。
4.佛塔。塔是佛教文化的又一代表。塔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并与我国原有的建筑相融合,发展成中国式的寺塔。早期的塔与寺建在一处,以后塔前寺分建。塔长期作为寺院的组成部分或高僧、和尚的墓地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宗教建筑性质和特色。但塔还有造景育景的功能。古塔以其挺拔优美的姿态,给风景名胜区增添动人的景象。有些古塔又是某些名城、名地、名景的标志和象征。我国现在的古塔分布很普遍,民族地区也很多。
5.石窟。石窟是佛寺的一种,汉代以后由印度传入中国,以南北朝、隋唐为开凿高峰,以西北 地区的 黄河流域最为集中。目前我国现存大小石窟有200多处,较大型的有70多处。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 大同去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
6.伊斯兰教旅游资源。伊斯兰教的活动圣地,与佛教、道教不同,不是以风景为主,而强调纪念性。伊斯兰教寺庙建筑,即清真寺,是世界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古老清真寺。
如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南京净觉寺;西安清修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等,都是建于宋、元、明时代的古老伊斯兰寺庙。
7.道教旅游资源。道教是起源于我国汉民族的宗教。道教很讲究活动圣地,多选择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分为道场和洞天两种。全国主要的道场就是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和湖北武当山等四大名山。
道教的庙宇一般称“观”或“殿”,建筑风格和布局与佛教相近,但常用的图饰,如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又区别于佛教;所供神祗造像雕工朴实、衣饰庄重,与佛教艺术也截然不同,对游人也有极大的吸引力。
8.其它庙、祠旅游资源。在我国除了宗教上的寺院、庙宇以外,还有一种祭祀神灵;祖宗和前代贤哲的场所称为庙或祠。庙、祠名目繁多,分布普遍。现存的建筑对游人可引起历史的神话的回忆,欣赏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
全国现存的庙、祠很多,有的驰名全国,如岳飞庙、关帝庙、包拯祠、文天祥祠等。
(五)陵墓旅游资源
陵墓建筑对游人有极大吸引力,这是因为:大型陵墓地表地下建筑堂皇,规模宏伟;陵墓内殉葬品内容丰富,文物众多;陵墓从建筑到出土文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陵墓多选址在地形壮观、环境优美的地区,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名人墓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我国各地已知的大型陵墓很多,大体可分帝王陵墓;历史名人陵墓;早期部落首领陵墓;我国各民族葬仪不同,有的火葬,有的天葬,有的悬棺葬,不易保存,因而大型陵墓不多。
(六)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我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创造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园林建筑艺术,成为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国的古典园林,按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所形成的布局风格、造型艺术可分为四大流派: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
(七)民族习俗资源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都形成并保持有各具特色的风俗和习惯。这些民族习俗,是本民族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极有代表性的人文旅游资源。它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心理,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会使异族游人感到无比新奇,产生很高的旅游功能和价值。
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与他们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习俗资源还包括各少数民族素有的热情好客的传统、开朗豪放的性格和彬彬有礼的态度。
(八)其他人文旅游资源
民族地区其他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以下几类:
1.博物馆和纪念馆。
2.文学艺术。
3.民族特种工艺。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

Ⅶ 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成因

一、概念: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二、分类:
1.成因。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如,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的原因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界赋存,天然原因形成的。
2.属性。属性是指对象的特性、特征,包括状态、动作、关系等方面。旅游资源的属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状态等。例如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历史古迹、古建筑、陵墓、园林、宗教文化、城镇、社会风情、文学艺术等,因为它们的属性不同,因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3.功能。所谓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度假功能等。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开展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旅游资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观光游览型、保健疗养型、购物型、参与型等旅游资源。
4.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建筑类旅游资源依据其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
5.其它。根据分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开发利用状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A.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为依据分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主类、水域风光主类、生物景观主类、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遗址遗迹主类、建筑与设施主类、旅游商品主类、人文活动主类。B2.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亚类和155类。如地文景观类可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岛礁等5个亚类。而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又可分为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丹霞、雅丹、堆石洞等14个基本类型。
三、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对于搬迁、移动资源,建设仿制景观应审慎对待。由于当地开发,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资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务设施、行业纳入到旅游业之中,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除受旅游资源质量影响外,还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务行业的影响。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而旅游资源相反,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所带走的只是关于用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所利用产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资源可重复利用。开发过的旅游资源在新一轮的开发中,或更深层次的开发中,仍可作为资源来对待。如在原有的观光旅游地,原来用于观赏的悬崖,在配套一些相应的设施以后,可用于开展旅游攀岩活动;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
导致旅游资源重复开发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发展、平稳、衰退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旅游产品处于平稳或衰退期时,应积极开发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深度开发,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为观光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到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高科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为深化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科技的应用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并能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由于观赏性的基础地位,美学价值一般作为重要的开发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要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提高美,创造美,从而产生愉悦感。美学效果成为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开发应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生理、心理两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作用。
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丰度、价值、结构和布局因时因地的不同,旅游资源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审美涉及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游效果,除了要对旅游景观进行美化外,还必须加强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才能使旅游活动更加富有意义。
四、成因
呵呵,不好回答呀,只要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有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无形的、现代的、古代的,各有各的成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呀。

Ⅷ 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及成因都是什么

旅游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和古今人文资源的总称。具体来说,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地形,动植物、海滩、自然风景等,而人文资源则包括:民族、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博物馆、饮食菜肴、工艺美术、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及众多的娱乐设施等。

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地貌,如:云南石林
水文,如:尼亚加拉瀑布
气候,如:承德避暑山庄
野生动植物,如:洛阳牡丹
2.人文旅游资源
古文化遗址,如:华清池
古陵墓,如:皇帝陵
古建筑,如:巴黎圣母院
伟大工程,如:三峡工程
民俗风情
城镇风貌

旅游资源的特性
1.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即不可转移性。
3.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4.旅游资源的民族性。

1.自然性原因
第一种情况是天灾。例如,地震、山体滑坡、火山喷发、火灾、水灾等。这些自然灾害对旅游资源造成的损坏是极为严重的。
第二种情况是自然风化。例如,风蚀、日晒雨淋、水浸等。这类原因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或损害最为常见,尤其多见于对历史古迹和建筑物的破坏。例如我国山西的云冈石窟,由于长期的风雨剥蚀和后山石壁的渗透水浸泡,大部分洞窟外檐裂塌,很多雕刻被风化,有些岩壁人物已断头失臂,有些岩壁人物则面目模糊。
第三种情况则是生物原因造成的破坏。例如某些鸟类以及白蚁的破坏作用也可对历史文物和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
2.人为性原因
这里所说的人为破坏,有少数属有意的主观上的人为破坏,大量的是无意的客观上的人为破坏。
在这类原因中,一部分是由旅游者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破坏。例如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于长期大量游人的攀登,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又如我国万里长城的某些地段也有类似的问题,有些旅游者的乱刻乱划更是加剧了损害的严重性。由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和乱丢弃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环境污染。

Ⅸ 以下哪一项不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

差异
形成过程来:自然形成;人自类创造
表现形式: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气候、气象景观,生物景观,宇宙景观
古迹与建筑,消闲求职健身,购物
特性:地域性,季节性,分布的规律性,不可移置性
历史文化内涵,可创造,可移置
联系
同属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