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丰县张道陵文化旅游项目论证规划

丰县张道陵文化旅游项目论证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3-08 07:00:47

⑴ 请给点信息!沛县鹿楼镇大沙河旅游观光带工程建设规划,政府有没有这个项目。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候能动工...

琼海

⑵ 请问,丰县张道陵诊所的统一社会代码号是多少

不清楚,你去了不就知道了吗?你不去怎么知道啊

⑶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都有哪些

徐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剪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琴书 徐州梆子 江苏柳琴戏 徐州香包
徐州鼓吹乐 邳州跑竹马 邳州纸塑狮子头 丰县糖人贡

徐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沛县武术
邳州年画
徐州剪纸
徐州琴书
沛县泥模
丰县坠子
彭祖传说
徐州风筝
苏北大鼓
徐州泥塑
柳琴戏
铜山北派少林拳
铜山县汉王石刻艺术
汉王拔剑泉和马扒泉传说
邳州喜床画
丰县糖人贡
江苏梆子戏
江苏柳琴戏
徐州香荷包
丰县吹糖人
邳州绣花鞋
邳州跑竹马
睢宁落子舞
丰县四平调
睢宁龙虎斗
徐州鼓吹乐
子房山庙会
丰县刘邦传说
鼓楼民间花灯
刘邦系列故事
邳州蓝印花布
睢宁县云牌舞
邳州纸塑狮子头
丰县张道陵传说
睢宁鲤鱼戏花篮
沛县织土布技艺
彭祖导引养生术
徐州饣它汤工艺
草编(薛桥草编)
狮舞(邳州舞狮)
九里山古战场传说
柳编技艺(草桥柳编 )
沛县鼋汁狗肉制作技艺

[1]
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唢呐(省级项目名称为“徐州鼓吹乐”)
睢宁县民间舞龙虎斗(省级项目名称为“睢宁龙虎斗”)
睢宁县云牌舞(省级项目名称为“睢宁云牌舞”)
铜山县汉王石刻艺术(省级项目名称为“铜山石刻”)
丰县张道陵传说(省级项目名称为“张道陵传说”)
鼓楼民间花灯(省级项目名称为“徐州花灯”)
丰县坠子(省级项目名称为“徐州坠子”)
睢宁苏北大鼓(省级项目名称为“苏北大鼓”)
沛县织锦(省级项目名称为“沛县色织土布技艺”)
九里山的传说(省级项目名称为“九里山古战场传说”)
丰县刘邦传说(省级项目名称为“刘邦传说”)
徐州唢呐(铜山唢呐、泉山唢呐)
徐州琴书(贾汪扬琴)
沛县刘邦系列故事(与丰县刘邦传说合并申报为省级项目,名称为“刘邦传说”)
苏柳琴戏(东路柳琴)
徐州剪纸(泉山剪纸)
沛县荷叶落子
徐州饣它汤工艺
云龙编结工艺
荆山桥的传说
邳州蓝印花布
贾汪煤矿文化
徐州泰山庙会
徐州伏羊习俗
李三娘的传说
戚姬苑的传说
丰县蜜制蜂糕
新沂草桥柳编
新沂窑湾甜油
新沂沙沟香油
新沂辫子辣汤
新沂巴山面酱
睢宁王集香肠
徐州香包工艺
徐州古民居传统营造工艺
睢宁落子舞
新沂七巧灯
邳州跑竹马
邳州花鸟字 丰县吹糖人
丰县糖人贡
邳州泥玩具
彭祖烹饪术
丰县四平调
铜山丁丁腔
江苏柳琴戏
徐州梆子戏
邳州绣花鞋
彭祖的传说
子房山庙会
云龙山庙会 柳将军传说
凤凰的传说
邳州扬琴戏
邳州唱花相
沛县花鸟字
沛县封侯虎
邳州喜床画
邳州打铁花
汉王拔剑泉和马趴泉传说
沛县鼋汁狗肉烹制技艺
铜山内华土陶器烧制技艺
徐州泥塑 徐州风筝
铜山面塑
邳州年画
徐州剪纸
沛县泥模
沛县武术
徐州琴书
新沂锣鼓
邳州花车
邳州舞狮
丰县花鼓
铜山大鼓
邳州门笺
贾汪石雕
睢宁粉皮
邳州纸塑狮子头
彭祖导引养生术
新沂窑湾绿豆烧
邳州黄石公传说
睢宁鲤鱼戏花篮
新沂明帝捆香蹄
沛县汉宴十大碗
邳州土山关帝庙会
孔子观吕梁洪的传说
睢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邳州蒲扇编织技艺
丰县丁兰刻木传说
九里薛桥草编工艺
下邳蒲扇编织技艺
岚山烧鸡制作技艺
铜山徐式北派少林拳
睢宁古邳镇民间故事
邳州叙事诗——胡打算
邳州周七猴子的传说
徐州祛腐生肌膏医药
贾汪陶土罐烧制技艺

[1]

⑷ 听说江苏的沛县。丰县被两会提按化给安徽。是真的吗

估计可能性不大,这是典型的独裁,谁也不能个代表丰沛淳三县300++万人民,三县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近来徐州地区有些区划传闻,如下

传闻1:丰县沛县划到安徽

将江苏丰县、沛县、高淳三县划给安微,将安徽天长划给江苏。

江苏全省分为24个行政单位,分别是:

副省级市(下辖若干区、县[ 市]为副厅级):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区、溧水)

2.苏州市(含:原苏州市区、常熟、太仓、昆山、吴江)

3.无锡市(含:原无锡市区、江阴、张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区、铜山) 正厅级市(下辖若干区、[ 市]为正县级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区、宜兴、金坛、溧阳)

6.镇江市(含:原镇江市区、扬中、句容、丹阳)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区、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8.扬州市(含:原扬州市区、江都、仪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区、泰兴、姜堰)

10.盐城市(含:原盐城市区、盐都、建湖、阜宁、射阳)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区、涟水)

12. 连云港市(含:原连云港市区、灌云、灌南)

副厅级市(下辖若干副县级大镇和正科级小镇)

13.东台市(含:原东台市、如东、海安、大丰)

14.兴化市(含:原兴化市)

15.高宝市(含:原高邮市、宝应)

16.宿迁市(含:原宿迁市、睢林)

17.天长市(含:原安徽天长市)

18. 盱眙县(含:原盱眙县、金湖、洪泽)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阳县(含:原沭阳)

21.泗州县(含:原泗洪县、泗阳)

22.滨海县(含:原原滨海县、响水)

24.东海县(含:原东海县、赣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苏南5市: 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

苏中6市(县): 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东台市、兴化市、高宝县

苏北共12市(县) :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县、天长县、盱眙县、泗州县、沭阳县、滨海县、新沂县、东海县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苏南、苏中、苏北分成六组,实行接对帮扶,每组考核指标绑在一起,其中苏南的市领导为各组第一责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区协调权力:

A组:南京(南)-扬州(中)-天长(北)-盱眙(北)

B组:苏州(南)--高宝(中)-宿迁(北)-沭阳(北)

C组:无锡(南)-泰州(中)-滨海(北)泗州(北)

D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组:镇江(南)--东台(中)-淮安(北)-东海(北)

F组:南通(南)--兴化(中)-盐城(北)-连云港(北)

传闻2:徐州建成直辖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与梦
“尴尬的徐州”

和更多见于媒体的长三角地区“桌面上谈合作,桌底下飞黑腿”的状况一样,苏北、鲁南、豫东、皖西北交界地带的“暗战”也是持续不断。徐州则是这个战场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图上的位置就能感觉到某种尴尬:它位于江苏省最西北翘出的一个“角”上,以徐州市区为中心,北上不过30多公里,即是山东;西南去同样距离,则是安徽;在它的西边50公里,就是河南。

许多徐州人或许不知道,在徐州还有个“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这个联络处主任蔡芳基说,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都是位于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的“苦孩子”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省里的话语权很少),现在,它已经发展成跨四省、20市、147县(市、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内人口1.2亿,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但蔡承认,“合作是相对的,而竞争是绝对的”。

最让徐州人头疼的是北面的山东(鲁南),一来在众多对手中,山东的经济实力最强;二来,据说,江苏的政策远不如山东的灵活。

这样的争夺体现在市场经济要素的各层面:原材料、资金、市场,人才、政策(如税收)等等。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副院长沈正平最近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没有得出非常确切的数据-因为“很多东西都体现在行动中,却找不到落到纸上的文字”。但是调查得到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基本上可以涵盖一个经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鲁南的电价要比苏北便宜近0.1元。这是因为山东是独立的山东电网(而江苏则属于统一的华东电网),山东省有支配权,它可以齐心协力,支持鲁南的发展,降低电价不在话下;

本来成本就低的山东水泥,在销售到江苏境内以后,还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类似“出口退税”一类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补贴、退税等方式,幅度从几十元/吨到上百元/吨不等)。苏北的小水泥在实行关停破产,而鲁南的小水泥,则迅速南向靠拢,以低成本抢占江苏市场。

在山东飞速发展的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很多时候造成的污染,往往会由苏北来承担后果。由于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东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终经由邳(州)苍(山)分洪道到达江苏。据说,在2003年,这种“外来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个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还有,鲁南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企业如啤酒),在做市场开发时,更喜欢到苏北聘请“顾问”,因为苏北的人更了解苏北的市场,也更熟悉苏北的“套路”……

所以,当山东的日照市以“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自居之时,早在十几年前就自称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的连云港除了争执和苦笑,别无他法。当然,外国友人们甚至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桥头堡”。

日照和连云港是“冤家”,这只是其中的小题目。据说,同位于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鲁南对江苏实施的“一对一”的“盯防战术”,“捉对”的“冤家”分别是,济宁、枣庄对徐州,临沂对新沂(徐州市下属的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临沂、日照对连云港,策略当然是:产品打过去,投资(项目)抢过来。当然,具体的策略,都在实践中操作,却没有任何文字落到纸面上。

战线拉得很长,就是沿着那个并不规则,相对扁平的“V”形的两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个苏北)当然也有类似的策略,例如,江苏的煤炭运往山东、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内增收附加费用,但是他们更多时候感到的是力不从心。因为,当山东人齐心协力发展鲁南的时候,苏北在江苏,依然还是个“女儿地区”。政策上“远没有山东灵活”,江苏省政府给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苏“女儿地区”、“殖民地”。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这两个词多次出现在徐州本地的官员、学者口中。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结论,但是他们有最直观的感受:徐州的发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这些路中最好的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现任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任徐州市长时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属山东省所辖(“铁道游击队”的原形即是历史上活动在这一带的“鲁南铁道队”),当年划归江苏,是因为江苏省内没有产煤区,徐州是最近的煤炭产地。

这就决定了徐州在江苏的历史地位。徐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至今依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位江苏省长官在徐州视察时说的话,“他说,你们徐州只要提供足够的煤炭、粮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这样的地位现在“在改变,但是没有根本得到改变”。结果是,徐州出产的粮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往苏南:“苏北做了贡献,苏南产生了效益”。

能够看见的数据是,1984年,苏南、苏北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23:1,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74:1。同期,中国东、西部这一比例为2.58:1。“苏北就是江苏的西部,比西部还西部。”

促进苏北发展的思路是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2001年,江苏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但是“该战略尚未全面付诸实施,就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

实际上,促进苏北发展战略的嘎然而止,还是由于在整体上苏南优于苏北的“传统”:在长三角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转移,并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巨大车间时,苏北,由于其区位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不足,很难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产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苏省的高官在徐州视察时讲过一个笑话。他说,对于加速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苏南是在“发狂”,苏中是在“发急”,而苏北是在“发呆”。

这也有“历史传统”:早在明末,苏南地区就已经萌发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棵幼苗;而苏北,那是中国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积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为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而出名。

但苏北人还是觉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会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苏省三个没有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其余两个分别为淮安、宿迁)。所以,当原本盛传一时的“徐州都市圈”战略规划嘎然夭折,被“沿江开发战略”取代时,徐州人就感觉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是在2001年江苏决定促进苏北发展之后紧接着提出的。这一战略的蓝图是,在江苏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以苏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连云港)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但是,当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实施其“173计划”,把苏南的苏州、昆山作为明确的竞争对象之后,6月,江苏随即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促进苏北发展以及建设三大都市圈的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

与“沿江开发”战略配套的、是在苏北实施“东陇海产业带” 的开发战略,即以徐州、连云港为中心,在陇海铁路东段江苏省内形成资源产业、海洋产业等地区性的产业群落。

在徐州人看来,这显然又是一个在给予苏南“机遇”之后,给苏北地区的一个安慰性的安排。当规划中的这个产业带形成之后,它对江苏省的辐射范围(北面)也只能局限在这短短的20-50公里之内。江苏省会愿意把这里作为它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吗?

在朱传耿的报告中,有一个“沿江战略”对苏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长远来看,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但短期内,则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应多是“虚效应”,包括激发苏北发展活力、增强其竞争意识、激活其创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经济外溢和产业转移;负面效应则似乎就实实在在地摆在苏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苏北发展机遇的丧失、导致生产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动和聚集、苏北的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波及效应、地方保护主义的强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资等等。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苏北的困局:自今而后,即使在苏南停止发展的情况下,苏北以10%的发展速度进行追赶,那么,两地经济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苏南的发展速度为8%,苏北仍为10%,苏北追赶苏南,需要72年,即使苏北以15%的高速度发展,仍旧需要21年。

“徐淮省”与“徐-连直辖”

也许打破现有区划钳制是惟一理性的选择。

朱传耿用四个“一致性”来描述淮海经济区的特征:资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粮食的主要产区)、产业结构的一致性、发展阶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区内区域条件的一致性(都在东部沿海,拥有连云港、日照两个海港)。沈正平则又补充了一个:人文积淀的一致性(文化、风俗)。

在专家的眼中,这个区内的五个“一致性”实际上把淮海区黏结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板块。但是现实的条件,尤其是那几条省界的存在却把这些一致性割裂开来,最终形成的即是:生产要素难以正常流动,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正如徐州人所说的,在徐州,从来都是“只有都市没有圈”。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本来各种条件都相对优越的地区,造就了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低谷。同时,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线上的低点,这正是专家们所说的“边缘效应”。

所以,当网络上配合“50个省”的合理设置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方案以后,在每一个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关于设立徐淮省的传言在徐州已经有了至少三四年的历史。细心一点的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经存在了18年的淮海经济区大体吻合。

其中一个方案出现是这样设计的:“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另一份方案则强调,“新淮海省的成立将大大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并将激活连云港作为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龙头作用,极大带动黄淮海地区的发展。”

不过,多数专家和民政部的官员都强调,省级行政区划不可能贸然推进,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从局部展开,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设直辖市。在之前媒体所提及的增设直辖市名单中,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一个“热门”。但在中国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的构想中,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也应列入这个名单。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徐州和连云港可类比为现在的北京和天津,一个是地区中心,一个是对外门户,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处在于,北京和天津是两个直辖市,而徐州和连云港则会划为一个直辖市。两个直辖市的设置以及更多情况下侧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倾向,是造成现在天津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一个直辖市框架下的徐州和连云港则不存此忧。

“未必一定要一个中心,关键是跨区域的,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杜钢建说,“还要顾及到区域的平衡,并非一定要在东部的发达地区。”

杜钢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访的官员、学者都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显著的功效,无疑是打破了这一地区严重存在的行政壁垒,重新整合其行政资源、市场资源,为激活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版图中最难看的这个“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条件。“把自然经济的一致性和区域规划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资源的一致性统一起来,形成合力。”

和比较热门的苏州、青岛比较起来,这样的选择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所涉及的地区无疑都是所在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动起来影响和震动不会那么大,不会涉及更多、更复杂的利益矛盾。”朱传耿这样强调,“风险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设直辖市,相对而言,其风险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来,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应该是个“π”的形状,上面的一“横”是沿海地区,下面右边一“勾”是沿长江流域,而左边的一“撇”则恰恰应该在以鲁南、苏北为东端的陇海沿线,唯如此,以东部带动西部,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战略方可完整。而现在,这个关键的一“撇”恰恰成了这个“π”最短、辐射能力最低的一线。

传闻3:萧县、砀山重新划归徐州

丰沛萧砀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县,萧县、砀山距离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联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为矿业城市,与两县少有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砀山,距离淮北较远,交通也不方便。
事实上淮北市的煤炭资源已进入衰竭,加上产业单一,位置偏僻,发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区位、交通上远优于淮北,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在,萧县、砀山更希望重新划归徐州,如果将来成立淮海省,这个问题会比较好解决.

传闻4:江苏省管县方案出台
1、撤消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消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消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消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设立地级江阴市,撤消县级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消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区;撤消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消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消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消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消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消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消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消灌南县、响水县,合并设立灌河县,驻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为: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16个;县级市和县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泰兴市、姜堰市、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邳州市、东台市和沛县、丰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涟水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宝应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东县、灌河县36个;高淳、溧水2县仍由南京市管辖

附:丰县汉文化:

丰县古称丰邑,始建于秦末汉初,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文天祥《丰沛怀古》写道:“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王侯与将相,不出丰沛间”。

西汉名士萧何、周勃、周亚夫,文学家刘安,梁太祖朱温,清代名臣李卫,康熙年间状元李蟠,道教始祖张道陵等均族丰县。丰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之地,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臧克家说:“丰沛萧砀自古多英雄!”

我感觉,只有第四个说法有些靠谱,其他的现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下降、行政区划不能很快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协调整合,搞不好的话会出乱子的,这种时候还是稳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一样,只是传闻而已,就像证监会主席所说: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⑸ 丰县城市论坛

估计可能性不大,这是典型的独裁,谁也不能个代表丰沛淳三县300++万人民,三县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看看一群疯狂人的做法,如果江苏不要我们了,我们情愿自治,我们三县人民是不会妥协的,希望全国人民支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独裁!!!

近来徐州地区有些区划传闻,如下

传闻1:丰县沛县划到安徽

将江苏丰县、沛县、高淳三县划给安微,将安徽天长划给江苏。

江苏全省分为24个行政单位,分别是:

副省级市(下辖若干区、县[ 市]为副厅级):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区、溧水)

2.苏州市(含:原苏州市区、常熟、太仓、昆山、吴江)

3.无锡市(含:原无锡市区、江阴、张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区、铜山) 正厅级市(下辖若干区、[ 市]为正县级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区、宜兴、金坛、溧阳)

6.镇江市(含:原镇江市区、扬中、句容、丹阳)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区、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8.扬州市(含:原扬州市区、江都、仪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区、泰兴、姜堰)

10.盐城市(含:原盐城市区、盐都、建湖、阜宁、射阳)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区、涟水)

12. 连云港市(含:原连云港市区、灌云、灌南)

副厅级市(下辖若干副县级大镇和正科级小镇)

13.东台市(含:原东台市、如东、海安、大丰)

14.兴化市(含:原兴化市)

15.高宝市(含:原高邮市、宝应)

16.宿迁市(含:原宿迁市、睢林)

17.天长市(含:原安徽天长市)

18. 盱眙县(含:原盱眙县、金湖、洪泽)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阳县(含:原沭阳)

21.泗州县(含:原泗洪县、泗阳)

22.滨海县(含:原原滨海县、响水)

24.东海县(含:原东海县、赣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苏南5市: 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

苏中6市(县): 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东台市、兴化市、高宝县

苏北共12市(县) :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县、天长县、盱眙县、泗州县、沭阳县、滨海县、新沂县、东海县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苏南、苏中、苏北分成六组,实行接对帮扶,每组考核指标绑在一起,其中苏南的市领导为各组第一责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区协调权力:

A组:南京(南)-扬州(中)-天长(北)-盱眙(北)

B组:苏州(南)--高宝(中)-宿迁(北)-沭阳(北)

C组:无锡(南)-泰州(中)-滨海(北)泗州(北)

D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组:镇江(南)--东台(中)-淮安(北)-东海(北)

F组:南通(南)--兴化(中)-盐城(北)-连云港(北)

传闻2:徐州建成直辖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与梦
“尴尬的徐州”

和更多见于媒体的长三角地区“桌面上谈合作,桌底下飞黑腿”的状况一样,苏北、鲁南、豫东、皖西北交界地带的“暗战”也是持续不断。徐州则是这个战场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图上的位置就能感觉到某种尴尬:它位于江苏省最西北翘出的一个“角”上,以徐州市区为中心,北上不过30多公里,即是山东;西南去同样距离,则是安徽;在它的西边50公里,就是河南。

许多徐州人或许不知道,在徐州还有个“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这个联络处主任蔡芳基说,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都是位于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的“苦孩子”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省里的话语权很少),现在,它已经发展成跨四省、20市、147县(市、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内人口1.2亿,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但蔡承认,“合作是相对的,而竞争是绝对的”。

最让徐州人头疼的是北面的山东(鲁南),一来在众多对手中,山东的经济实力最强;二来,据说,江苏的政策远不如山东的灵活。

这样的争夺体现在市场经济要素的各层面:原材料、资金、市场,人才、政策(如税收)等等。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副院长沈正平最近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没有得出非常确切的数据-因为“很多东西都体现在行动中,却找不到落到纸上的文字”。但是调查得到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基本上可以涵盖一个经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鲁南的电价要比苏北便宜近0.1元。这是因为山东是独立的山东电网(而江苏则属于统一的华东电网),山东省有支配权,它可以齐心协力,支持鲁南的发展,降低电价不在话下;

本来成本就低的山东水泥,在销售到江苏境内以后,还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类似“出口退税”一类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补贴、退税等方式,幅度从几十元/吨到上百元/吨不等)。苏北的小水泥在实行关停破产,而鲁南的小水泥,则迅速南向靠拢,以低成本抢占江苏市场。

在山东飞速发展的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很多时候造成的污染,往往会由苏北来承担后果。由于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东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终经由邳(州)苍(山)分洪道到达江苏。据说,在2003年,这种“外来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个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还有,鲁南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企业如啤酒),在做市场开发时,更喜欢到苏北聘请“顾问”,因为苏北的人更了解苏北的市场,也更熟悉苏北的“套路”……

所以,当山东的日照市以“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自居之时,早在十几年前就自称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的连云港除了争执和苦笑,别无他法。当然,外国友人们甚至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桥头堡”。

日照和连云港是“冤家”,这只是其中的小题目。据说,同位于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鲁南对江苏实施的“一对一”的“盯防战术”,“捉对”的“冤家”分别是,济宁、枣庄对徐州,临沂对新沂(徐州市下属的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临沂、日照对连云港,策略当然是:产品打过去,投资(项目)抢过来。当然,具体的策略,都在实践中操作,却没有任何文字落到纸面上。

战线拉得很长,就是沿着那个并不规则,相对扁平的“V”形的两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个苏北)当然也有类似的策略,例如,江苏的煤炭运往山东、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内增收附加费用,但是他们更多时候感到的是力不从心。因为,当山东人齐心协力发展鲁南的时候,苏北在江苏,依然还是个“女儿地区”。政策上“远没有山东灵活”,江苏省政府给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苏“女儿地区”、“殖民地”。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这两个词多次出现在徐州本地的官员、学者口中。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结论,但是他们有最直观的感受:徐州的发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这些路中最好的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现任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任徐州市长时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属山东省所辖(“铁道游击队”的原形即是历史上活动在这一带的“鲁南铁道队”),当年划归江苏,是因为江苏省内没有产煤区,徐州是最近的煤炭产地。

这就决定了徐州在江苏的历史地位。徐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至今依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位江苏省长官在徐州视察时说的话,“他说,你们徐州只要提供足够的煤炭、粮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这样的地位现在“在改变,但是没有根本得到改变”。结果是,徐州出产的粮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往苏南:“苏北做了贡献,苏南产生了效益”。

能够看见的数据是,1984年,苏南、苏北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23:1,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74:1。同期,中国东、西部这一比例为2.58:1。“苏北就是江苏的西部,比西部还西部。”

促进苏北发展的思路是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2001年,江苏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但是“该战略尚未全面付诸实施,就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

实际上,促进苏北发展战略的嘎然而止,还是由于在整体上苏南优于苏北的“传统”:在长三角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转移,并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巨大车间时,苏北,由于其区位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不足,很难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产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苏省的高官在徐州视察时讲过一个笑话。他说,对于加速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苏南是在“发狂”,苏中是在“发急”,而苏北是在“发呆”。

这也有“历史传统”:早在明末,苏南地区就已经萌发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棵幼苗;而苏北,那是中国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积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为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而出名。

但苏北人还是觉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会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苏省三个没有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其余两个分别为淮安、宿迁)。所以,当原本盛传一时的“徐州都市圈”战略规划嘎然夭折,被“沿江开发战略”取代时,徐州人就感觉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是在2001年江苏决定促进苏北发展之后紧接着提出的。这一战略的蓝图是,在江苏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以苏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连云港)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但是,当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实施其“173计划”,把苏南的苏州、昆山作为明确的竞争对象之后,6月,江苏随即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促进苏北发展以及建设三大都市圈的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

与“沿江开发”战略配套的、是在苏北实施“东陇海产业带” 的开发战略,即以徐州、连云港为中心,在陇海铁路东段江苏省内形成资源产业、海洋产业等地区性的产业群落。

在徐州人看来,这显然又是一个在给予苏南“机遇”之后,给苏北地区的一个安慰性的安排。当规划中的这个产业带形成之后,它对江苏省的辐射范围(北面)也只能局限在这短短的20-50公里之内。江苏省会愿意把这里作为它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吗?

在朱传耿的报告中,有一个“沿江战略”对苏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长远来看,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但短期内,则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应多是“虚效应”,包括激发苏北发展活力、增强其竞争意识、激活其创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经济外溢和产业转移;负面效应则似乎就实实在在地摆在苏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苏北发展机遇的丧失、导致生产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动和聚集、苏北的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波及效应、地方保护主义的强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资等等。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苏北的困局:自今而后,即使在苏南停止发展的情况下,苏北以10%的发展速度进行追赶,那么,两地经济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苏南的发展速度为8%,苏北仍为10%,苏北追赶苏南,需要72年,即使苏北以15%的高速度发展,仍旧需要21年。

“徐淮省”与“徐-连直辖”

也许打破现有区划钳制是惟一理性的选择。

朱传耿用四个“一致性”来描述淮海经济区的特征:资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粮食的主要产区)、产业结构的一致性、发展阶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区内区域条件的一致性(都在东部沿海,拥有连云港、日照两个海港)。沈正平则又补充了一个:人文积淀的一致性(文化、风俗)。

在专家的眼中,这个区内的五个“一致性”实际上把淮海区黏结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板块。但是现实的条件,尤其是那几条省界的存在却把这些一致性割裂开来,最终形成的即是:生产要素难以正常流动,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正如徐州人所说的,在徐州,从来都是“只有都市没有圈”。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本来各种条件都相对优越的地区,造就了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低谷。同时,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线上的低点,这正是专家们所说的“边缘效应”。

所以,当网络上配合“50个省”的合理设置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方案以后,在每一个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关于设立徐淮省的传言在徐州已经有了至少三四年的历史。细心一点的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经存在了18年的淮海经济区大体吻合。

其中一个方案出现是这样设计的:“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另一份方案则强调,“新淮海省的成立将大大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并将激活连云港作为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龙头作用,极大带动黄淮海地区的发展。”

不过,多数专家和民政部的官员都强调,省级行政区划不可能贸然推进,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从局部展开,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设直辖市。在之前媒体所提及的增设直辖市名单中,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一个“热门”。但在中国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的构想中,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也应列入这个名单。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徐州和连云港可类比为现在的北京和天津,一个是地区中心,一个是对外门户,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处在于,北京和天津是两个直辖市,而徐州和连云港则会划为一个直辖市。两个直辖市的设置以及更多情况下侧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倾向,是造成现在天津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一个直辖市框架下的徐州和连云港则不存此忧。

“未必一定要一个中心,关键是跨区域的,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杜钢建说,“还要顾及到区域的平衡,并非一定要在东部的发达地区。”

杜钢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访的官员、学者都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显著的功效,无疑是打破了这一地区严重存在的行政壁垒,重新整合其行政资源、市场资源,为激活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版图中最难看的这个“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条件。“把自然经济的一致性和区域规划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资源的一致性统一起来,形成合力。”

和比较热门的苏州、青岛比较起来,这样的选择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所涉及的地区无疑都是所在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动起来影响和震动不会那么大,不会涉及更多、更复杂的利益矛盾。”朱传耿这样强调,“风险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设直辖市,相对而言,其风险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来,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应该是个“π”的形状,上面的一“横”是沿海地区,下面右边一“勾”是沿长江流域,而左边的一“撇”则恰恰应该在以鲁南、苏北为东端的陇海沿线,唯如此,以东部带动西部,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战略方可完整。而现在,这个关键的一“撇”恰恰成了这个“π”最短、辐射能力最低的一线。

传闻3:萧县、砀山重新划归徐州

丰沛萧砀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县,萧县、砀山距离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联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为矿业城市,与两县少有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砀山,距离淮北较远,交通也不方便。
事实上淮北市的煤炭资源已进入衰竭,加上产业单一,位置偏僻,发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区位、交通上远优于淮北,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在,萧县、砀山更希望重新划归徐州,如果将来成立淮海省,这个问题会比较好解决.

传闻4:江苏省管县方案出台
1、撤消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消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消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消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设立地级江阴市,撤消县级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消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区;撤消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消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消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消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消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消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消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消灌南县、响水县,合并设立灌河县,驻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为: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16个;县级市和县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泰兴市、姜堰市、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邳州市、东台市和沛县、丰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涟水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宝应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东县、灌河县36个;高淳、溧水2县仍由南京市管辖

附:丰县汉文化:

丰县古称丰邑,始建于秦末汉初,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文天祥《丰沛怀古》写道:“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王侯与将相,不出丰沛间”。

西汉名士萧何、周勃、周亚夫,文学家刘安,梁太祖朱温,清代名臣李卫,康熙年间状元李蟠,道教始祖张道陵等均族丰县。丰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之地,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臧克家说:“丰沛萧砀自古多英雄!”

我感觉,只有第四个说法有些靠谱,其他的现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下降、行政区划不能很快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协调整合,搞不好的话会出乱子的,这种时候还是稳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一样,只是传闻而已,就像证监会主席所说: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⑹ 听说两会上要把徐州的沛县和丰县等划分到安徽,这是提议,还是结论啊

估计可能性不大,这是典型的独裁,谁也不能个代表丰沛淳三县300++万人民,三县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再说自古丰沛两县一家亲,大汉文化的发源地,这么这么重大意义的地方,江苏省委也不回同意把丰沛两县割出去的,除非他们脑子进水了!!同志们顶一下!!!谢谢!!!
近来徐州地区有些区划传闻,如下

传闻1:丰县沛县划到安徽

将江苏丰县、沛县、高淳三县划给安微,将安徽天长划给江苏。

江苏全省分为24个行政单位,分别是:

副省级市(下辖若干区、县[ 市]为副厅级):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区、溧水)

2.苏州市(含:原苏州市区、常熟、太仓、昆山、吴江)

3.无锡市(含:原无锡市区、江阴、张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区、铜山) 正厅级市(下辖若干区、[ 市]为正县级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区、宜兴、金坛、溧阳)

6.镇江市(含:原镇江市区、扬中、句容、丹阳)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区、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8.扬州市(含:原扬州市区、江都、仪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区、泰兴、姜堰)

10.盐城市(含:原盐城市区、盐都、建湖、阜宁、射阳)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区、涟水)

12. 连云港市(含:原连云港市区、灌云、灌南)

副厅级市(下辖若干副县级大镇和正科级小镇)

13.东台市(含:原东台市、如东、海安、大丰)

14.兴化市(含:原兴化市)

15.高宝市(含:原高邮市、宝应)

16.宿迁市(含:原宿迁市、睢林)

17.天长市(含:原安徽天长市)

18. 盱眙县(含:原盱眙县、金湖、洪泽)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阳县(含:原沭阳)

21.泗州县(含:原泗洪县、泗阳)

22.滨海县(含:原原滨海县、响水)

24.东海县(含:原东海县、赣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苏南5市: 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

苏中6市(县): 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东台市、兴化市、高宝县

苏北共12市(县) :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县、天长县、盱眙县、泗州县、沭阳县、滨海县、新沂县、东海县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苏南、苏中、苏北分成六组,实行接对帮扶,每组考核指标绑在一起,其中苏南的市领导为各组第一责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区协调权力:

A组:南京(南)-扬州(中)-天长(北)-盱眙(北)

B组:苏州(南)--高宝(中)-宿迁(北)-沭阳(北)

C组:无锡(南)-泰州(中)-滨海(北)泗州(北)

D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组:镇江(南)--东台(中)-淮安(北)-东海(北)

F组:南通(南)--兴化(中)-盐城(北)-连云港(北)

传闻2:徐州建成直辖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与梦
“尴尬的徐州”

和更多见于媒体的长三角地区“桌面上谈合作,桌底下飞黑腿”的状况一样,苏北、鲁南、豫东、皖西北交界地带的“暗战”也是持续不断。徐州则是这个战场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图上的位置就能感觉到某种尴尬:它位于江苏省最西北翘出的一个“角”上,以徐州市区为中心,北上不过30多公里,即是山东;西南去同样距离,则是安徽;在它的西边50公里,就是河南。

许多徐州人或许不知道,在徐州还有个“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这个联络处主任蔡芳基说,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都是位于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的“苦孩子”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省里的话语权很少),现在,它已经发展成跨四省、20市、147县(市、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内人口1.2亿,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但蔡承认,“合作是相对的,而竞争是绝对的”。

最让徐州人头疼的是北面的山东(鲁南),一来在众多对手中,山东的经济实力最强;二来,据说,江苏的政策远不如山东的灵活。

这样的争夺体现在市场经济要素的各层面:原材料、资金、市场,人才、政策(如税收)等等。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副院长沈正平最近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没有得出非常确切的数据-因为“很多东西都体现在行动中,却找不到落到纸上的文字”。但是调查得到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基本上可以涵盖一个经济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鲁南的电价要比苏北便宜近0.1元。这是因为山东是独立的山东电网(而江苏则属于统一的华东电网),山东省有支配权,它可以齐心协力,支持鲁南的发展,降低电价不在话下;

本来成本就低的山东水泥,在销售到江苏境内以后,还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类似“出口退税”一类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补贴、退税等方式,幅度从几十元/吨到上百元/吨不等)。苏北的小水泥在实行关停破产,而鲁南的小水泥,则迅速南向靠拢,以低成本抢占江苏市场。

在山东飞速发展的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很多时候造成的污染,往往会由苏北来承担后果。由于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东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终经由邳(州)苍(山)分洪道到达江苏。据说,在2003年,这种“外来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个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还有,鲁南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企业如啤酒),在做市场开发时,更喜欢到苏北聘请“顾问”,因为苏北的人更了解苏北的市场,也更熟悉苏北的“套路”……

所以,当山东的日照市以“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自居之时,早在十几年前就自称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的连云港除了争执和苦笑,别无他法。当然,外国友人们甚至大多数的中国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桥头堡”。

日照和连云港是“冤家”,这只是其中的小题目。据说,同位于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鲁南对江苏实施的“一对一”的“盯防战术”,“捉对”的“冤家”分别是,济宁、枣庄对徐州,临沂对新沂(徐州市下属的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临沂、日照对连云港,策略当然是:产品打过去,投资(项目)抢过来。当然,具体的策略,都在实践中操作,却没有任何文字落到纸面上。

战线拉得很长,就是沿着那个并不规则,相对扁平的“V”形的两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个苏北)当然也有类似的策略,例如,江苏的煤炭运往山东、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内增收附加费用,但是他们更多时候感到的是力不从心。因为,当山东人齐心协力发展鲁南的时候,苏北在江苏,依然还是个“女儿地区”。政策上“远没有山东灵活”,江苏省政府给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苏“女儿地区”、“殖民地”。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这两个词多次出现在徐州本地的官员、学者口中。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结论,但是他们有最直观的感受:徐州的发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这些路中最好的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现任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任徐州市长时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属山东省所辖(“铁道游击队”的原形即是历史上活动在这一带的“鲁南铁道队”),当年划归江苏,是因为江苏省内没有产煤区,徐州是最近的煤炭产地。

这就决定了徐州在江苏的历史地位。徐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至今依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一位江苏省长官在徐州视察时说的话,“他说,你们徐州只要提供足够的煤炭、粮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这样的地位现在“在改变,但是没有根本得到改变”。结果是,徐州出产的粮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往苏南:“苏北做了贡献,苏南产生了效益”。

能够看见的数据是,1984年,苏南、苏北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23:1,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74:1。同期,中国东、西部这一比例为2.58:1。“苏北就是江苏的西部,比西部还西部。”

促进苏北发展的思路是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2001年,江苏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但是“该战略尚未全面付诸实施,就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

实际上,促进苏北发展战略的嘎然而止,还是由于在整体上苏南优于苏北的“传统”:在长三角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转移,并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巨大车间时,苏北,由于其区位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不足,很难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产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苏省的高官在徐州视察时讲过一个笑话。他说,对于加速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苏南是在“发狂”,苏中是在“发急”,而苏北是在“发呆”。

这也有“历史传统”:早在明末,苏南地区就已经萌发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棵幼苗;而苏北,那是中国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积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为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而出名。

但苏北人还是觉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会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苏省三个没有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其余两个分别为淮安、宿迁)。所以,当原本盛传一时的“徐州都市圈”战略规划嘎然夭折,被“沿江开发战略”取代时,徐州人就感觉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是在2001年江苏决定促进苏北发展之后紧接着提出的。这一战略的蓝图是,在江苏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以苏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连云港)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但是,当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实施其“173计划”,把苏南的苏州、昆山作为明确的竞争对象之后,6月,江苏随即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促进苏北发展以及建设三大都市圈的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

与“沿江开发”战略配套的、是在苏北实施“东陇海产业带” 的开发战略,即以徐州、连云港为中心,在陇海铁路东段江苏省内形成资源产业、海洋产业等地区性的产业群落。

在徐州人看来,这显然又是一个在给予苏南“机遇”之后,给苏北地区的一个安慰性的安排。当规划中的这个产业带形成之后,它对江苏省的辐射范围(北面)也只能局限在这短短的20-50公里之内。江苏省会愿意把这里作为它的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吗?

在朱传耿的报告中,有一个“沿江战略”对苏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长远来看,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但短期内,则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应多是“虚效应”,包括激发苏北发展活力、增强其竞争意识、激活其创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经济外溢和产业转移;负面效应则似乎就实实在在地摆在苏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苏北发展机遇的丧失、导致生产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动和聚集、苏北的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波及效应、地方保护主义的强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资等等。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苏北的困局:自今而后,即使在苏南停止发展的情况下,苏北以10%的发展速度进行追赶,那么,两地经济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苏南的发展速度为8%,苏北仍为10%,苏北追赶苏南,需要72年,即使苏北以15%的高速度发展,仍旧需要21年。

“徐淮省”与“徐-连直辖”

也许打破现有区划钳制是惟一理性的选择。

朱传耿用四个“一致性”来描述淮海经济区的特征:资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粮食的主要产区)、产业结构的一致性、发展阶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区内区域条件的一致性(都在东部沿海,拥有连云港、日照两个海港)。沈正平则又补充了一个:人文积淀的一致性(文化、风俗)。

在专家的眼中,这个区内的五个“一致性”实际上把淮海区黏结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板块。但是现实的条件,尤其是那几条省界的存在却把这些一致性割裂开来,最终形成的即是:生产要素难以正常流动,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正如徐州人所说的,在徐州,从来都是“只有都市没有圈”。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本来各种条件都相对优越的地区,造就了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低谷。同时,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线上的低点,这正是专家们所说的“边缘效应”。

所以,当网络上配合“50个省”的合理设置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方案以后,在每一个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关于设立徐淮省的传言在徐州已经有了至少三四年的历史。细心一点的人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经存在了18年的淮海经济区大体吻合。

其中一个方案出现是这样设计的:“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另一份方案则强调,“新淮海省的成立将大大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并将激活连云港作为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龙头作用,极大带动黄淮海地区的发展。”

不过,多数专家和民政部的官员都强调,省级行政区划不可能贸然推进,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从局部展开,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设直辖市。在之前媒体所提及的增设直辖市名单中,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一个“热门”。但在中国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的构想中,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也应列入这个名单。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徐州和连云港可类比为现在的北京和天津,一个是地区中心,一个是对外门户,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处在于,北京和天津是两个直辖市,而徐州和连云港则会划为一个直辖市。两个直辖市的设置以及更多情况下侧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倾向,是造成现在天津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在一个直辖市框架下的徐州和连云港则不存此忧。

“未必一定要一个中心,关键是跨区域的,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杜钢建说,“还要顾及到区域的平衡,并非一定要在东部的发达地区。”

杜钢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访的官员、学者都认为,这一地区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显著的功效,无疑是打破了这一地区严重存在的行政壁垒,重新整合其行政资源、市场资源,为激活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版图中最难看的这个“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条件。“把自然经济的一致性和区域规划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资源的一致性统一起来,形成合力。”

和比较热门的苏州、青岛比较起来,这样的选择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所涉及的地区无疑都是所在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动起来影响和震动不会那么大,不会涉及更多、更复杂的利益矛盾。”朱传耿这样强调,“风险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设直辖市,相对而言,其风险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来,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应该是个“π”的形状,上面的一“横”是沿海地区,下面右边一“勾”是沿长江流域,而左边的一“撇”则恰恰应该在以鲁南、苏北为东端的陇海沿线,唯如此,以东部带动西部,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战略方可完整。而现在,这个关键的一“撇”恰恰成了这个“π”最短、辐射能力最低的一线。

传闻3:萧县、砀山重新划归徐州

丰沛萧砀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县,萧县、砀山距离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联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为矿业城市,与两县少有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砀山,距离淮北较远,交通也不方便。
事实上淮北市的煤炭资源已进入衰竭,加上产业单一,位置偏僻,发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区位、交通上远优于淮北,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在,萧县、砀山更希望重新划归徐州,如果将来成立淮海省,这个问题会比较好解决.

传闻4:江苏省管县方案出台
1、撤消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消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消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消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设立地级江阴市,撤消县级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消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区;撤消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消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消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消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消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消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消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消灌南县、响水县,合并设立灌河县,驻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为: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16个;县级市和县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泰兴市、姜堰市、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邳州市、东台市和沛县、丰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涟水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宝应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东县、灌河县36个;高淳、溧水2县仍由南京市管辖

附:丰县汉文化:

丰县古称丰邑,始建于秦末汉初,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文天祥《丰沛怀古》写道:“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王侯与将相,不出丰沛间”。

西汉名士萧何、周勃、周亚夫,文学家刘安,梁太祖朱温,清代名臣李卫,康熙年间状元李蟠,道教始祖张道陵等均族丰县。丰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之地,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臧克家说:“丰沛萧砀自古多英雄!”

我感觉,只有第四个说法有些靠谱,其他的现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下降、行政区划不能很快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协调整合,搞不好的话会出乱子的,这种时候还是稳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一样,只是传闻而已,就像证监会主席所说: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⑺ 传说中张道陵创立道教的鹤鸣山现在什么样了呢

鹤鸣山是否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说法,现学术界各执己见,在四川就有鹤鸣山两座,一为剑阁鹤鸣山,一为大邑鹤鸣山,至今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是在哪座鹤鸣山还在争论中。研究者一般偏向大邑鹤鸣山之说。1986年12月出版的由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鹤鸣山又称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城北15公里处。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这里是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从古代历史文献记载来看,这个“鹤鸣山”也应当是在四川的大邑县。

大邑鹤鸣山又称鹄鸣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它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及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罗洪先《广舆图》词句“鹤鸣山岩穴中有古鹤,鸣则仙人去。”和《诗经》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得此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正式创立。

道源圣城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风景区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是集道教朝圣、文化旅游、主题娱乐、养生康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及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项目。

道源圣城的建设依据八卦九宫之法,采用趋吉避凶的原则,以道教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利益众生的和谐共生为核心,以传统、文明、健康等理念为主旨,以古朴、纯真、和谐等道家美学为风格,塑造了现代宫观建筑的典范。
从总体格局上看,道源圣城负阴抱阳,玉带缠绕。作为基址的祖山,座镇西北,处纯阳之乾方,“来龙”直承昆仑仙脉。其山势面朝东南,面朝生旺之巽方。左有低岭岗阜的“青龙”,绵长蜿蜒;右侧“白虎”静卧,环抱围护;前有河流合抱,婉转含情经过;基址恰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势似似仙家之灵鹤。其鹤头低俯,喙含清泉,左右双涧相拥,恰似双龙合抱,蜿蜒曲逝,似玊带之飘逸,如金锦之华丽。东南山锁屏翠,丛岭叠嶂,地户隐闭,是一种理想的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格局。峰有龟峰、剑峰、琴峰,所谓“三星映月”, 这样的格局,人神交运,是典型的仙家格局。从鹤鸣山的山顶下望,周围的群山朝向出奇的一致,形成了“万真朝圣”之象。

内部的构造上,将鹤鸣山视为人,在山门内将道教的太极,九宫、八卦、北斗七星、河图洛书、青龙、白虎,巧妙的布置在各自的部位上,形成古今中外没有的奇特建筑群和森林景观。明堂的功用是藏风聚气,迎祥纳福,道源圣城作为外明堂的“迎仙大道”宽阔明朗,正符合了外明堂宜宽不宜窄的风水原则;换而言之,迎仙大道的合理布局,很好的运用了“内乘龙气,外接堂气”的风水原理,起到了枢纽的作用。除此之外,蜿蜒起伏的山峦,曲曲柔媚的水流,葱郁旺盛的植被,错落有序的建筑共同编织了一个风景如画、充满生气和仙气的人间仙境。

步步妙玄有道,处处天人合一!
点击此处:
http://tour.taoholycity.com/进入道源圣城虚拟游。

⑻ 掩埋在徐州丰县历史人物

江苏省丰县是汉高祖刘邦、道教始祖张道陵的故里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丰县中内阳里,在任泗水亭长之时,容押解劳役赴郦山修陵,在中途丰西泽斩蛇起义,成为一代帝王,创立了四百余年的大汉江山,成为汉人、汉字、汉文化的创始人。其后,萧何、周勃、周亚夫、张道陵、萧道成、萧衍、李若谷、李蟠、李卫等著名历史人物均祖居丰县。白居易、杜牧、苏东坡、文天祥等名家均在此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分布在县内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汉皇祖陵园、文庙、古城河、厌气台、斩蛇沟、龙雾桥古迹群、周勃纪念馆、张道陵纪念馆、李卫纪念馆、李蟠状元碑园、凤鸣公园、凤鸣宝塔、大沙河百里农业观光带等,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友人来丰县观光访古,踏青旅游。

⑼ 丰县是属于哪个省市的

丰县属于江苏省徐州市。

丰县界于东经116°21′15″-116°52′03″,北纬34°24′25″-34°56′27″之间,地处苏、鲁、豫、皖
四省七县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

北与山东省的金乡、鱼台县接壤,南与安徽省砀山、萧县毗邻,西接山东省单县、东与本省铜山、沛县相连。全县总面积1450.2平方千米,南北长约59.2千米,东西宽约46.6千米。

(9)丰县张道陵文化旅游项目论证规划扩展阅读

江苏省丰县是汉高祖刘邦、道教始祖张道陵的故里,古称丰邑、秦台、凤城,始建县于秦,隶属于楚郡、泗水郡,西汉、东汉时隶于沛郡、沛国。

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丰县中阳里,在任泗水亭长之时,押解劳役赴骊山修陵,在中途丰西泽斩蛇起义,成为一代帝王,创立了四百余年的大汉江山,成为汉人、汉字、汉文化的创始人。其后,萧何、周勃、周亚夫、张道陵、萧道成、萧衍、李若谷、李蟠、李卫等著名历史人物均祖居丰县。

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分布在县内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汉皇祖陵园、文庙、古城河、厌气台、斩蛇沟、龙雾桥古迹群、周勃纪念馆、张道陵纪念馆、李卫纪念馆、李蟠状元碑园、凤鸣公园、凤鸣宝塔、大沙河百里农业观光带等,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友人来丰县观光访古,踏青旅游。

参考资料来源:丰县人民政府—丰县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