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秦岭兵马俑,敦煌壁画,万里长城是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因而具有什么
是的独特的一个景点因为这是特别好的文物资源
B. 秦岭这座山脉在我国地理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1.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2.一月份我国0℃等温线
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800毫米等降水线
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我们应该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以及它作为我们南北分界线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知道这条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肯定是由于这条线两边的景观有差异的原因吧.景观有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气温和降水,还有地形地势等因素.一般的来说,不同区域的差异往往是来自于气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部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西部地区降水少等.不多说了,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介绍来推断,这条线必定是气候的分界线了.由此,我们可以再通过气候的差别来了解秦岭和淮河分界线两边的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此气候差异下的河流水文特点、农业状况、土壤植被等差异.
通过相关的地理图册可以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并且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 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为主,南方红土为主等特点得出.
5、 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距市中心76公里.总规划面积458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区262平方公里,规模为世界第一.秦岭国家植物园总投资概算为13.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3亿元.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
C. 谈谈秦岭气候资源特点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版干燥;冬权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
D. 秦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黑河森林公园美景
秦岭生态保护区 记者 王健 摄
秦岭的美,四季分明。
告别了郁郁葱葱的春夏时节和层林尽染的深秋,在一场初冬大雪的装扮下,巍巍秦岭展现出了另外一种大气磅礴的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也更增加了世人对于大秦岭的依恋和热爱。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其中就包括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明确提出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
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近5年来,全市上下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与维护其生态功能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效机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这部条例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各部门法规一起编织起了一道“法网”,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秦岭保护法规体系。
同时,我市在《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相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翠华-五台、楼观、太平、沣峪、汤峪五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现实矛盾。
市秦岭办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调整理顺市、区(县)秦岭保护机构职责,夯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和镇(街道)直接责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等建议,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完善。
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安已经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主动作为
全面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如今,提起环山公路的绿道,许多骑行爱好者都非常熟悉,这一标志性路段,不仅成为沿山群众工作休闲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岭北麓一条最重要的景观长廊。
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精心施工,已累计投资30亿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深受百姓好评的工作。2011至2014年,开展了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工程造林2.89万亩;2015年起,高品质推进环山路两侧166公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310万株,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太乙宫至沣峪口转盘21公里太阳能路灯建成点亮。2个生态节点广场、4个农贸市场和21个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户县21公里绿道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节点、重点峪口、子午大道及东西出入口等7个界碑标识建设完成;沣峪口片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老沿山路连接改造工程和秦岭北麓18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实施顺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而扎实的工作。“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已经取得实效,树多了、灯亮了、路宽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建设项目准入审批,严格执行禁止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内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这一规划保护要求。2013年以来,共审核准入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项目88个,多个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被“拒之门外”,秦岭北麓的生态也一天天地向好发展。
铁腕治乱
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说“不”
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要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近5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整治,严打“乱占乱建、乱采滥挖、乱排乱放、乱砍滥伐”行为,“四乱”得到有效遏制。
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说,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20年)》,持续开展对秦岭非法采砂采石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问题已得到全面遏制,没有发生大面积、系统性非法开采现象,矿山监管形势总体可控。2015年,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已全部取缔到位;有序关闭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由2004年的106个合法矿权减至45个。4年来,已关闭矿山40个。到2020年底前,采矿权控制在17个以内,全市矿山数量比2014年减少72%,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在对环山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市秦岭办按照“一根绿线穿到底”的思路,协调组织区县秦岭办开展常态化的环山路两侧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时拆除清理违规乱设门头立柱、灯笼、门头牌匾、占道经营摊点;及时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及时清查整改违规超高建筑,如今那条纵横东西的环山路景观廊道,变得更加亮丽多姿。
曾几何时,秦岭北麓违法建设愈演愈烈,使青山绿水伤痕累累,伤疤不断,使原本属于西安市民的后花园变成了少数人私人领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让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崭新局面,这一作为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栋违法建筑处置任务,依法拆除145栋、没收57栋,并对拆除点及周边环境实施了生态恢复145.06亩。2015年,新查处违法建筑10栋(周至县2栋、长安区8栋),依法拆除5栋,整改4栋,没收1栋;重新核定拆除202栋违法建筑中的3栋(户县)。西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的蔓延、扩散,不仅极大震慑了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也从整治规模、执法程序、惩罚方式上,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参与
为后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绿水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富民工程相结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涉贫镇(街办)共72个,秦岭保护区内就有40个,占总数的56%。为尽快帮助秦岭地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核桃及长安区现代农业为代表的规模农业;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采摘旅游为依托的农家乐经济模式;进行蓝田县玉山古镇、葛牌古镇和周至县厚畛子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建设,推进户县化羊庙、阿姑泉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灞桥区洪庆山风情小镇;对6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8.4万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加强水源保护,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秦岭生态旅游经济,与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关中平原旅游带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西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依托6个自然保护区、14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8个旅游景区、2个地质公园及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6个佛教宗祖庭、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宗教寺庙,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秦岭山、水、森林自然美与古长安悠久历史文化美”相结合的地域特色;建设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核心,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沿山文化旅游带,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让保护秦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岭办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向市民展示秦岭的人文生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爱护秦岭的行动中来。从2012年起,连续4年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志愿者活动;2013年组织“第三届秦岭高峰论坛”和“呵护与守望——大美秦岭”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百年经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赛活动;2014年举办“重走红军路,感恩大秦岭”教育活动;2015开展“守望大秦岭——问道终南山”专题活动,就秦岭保护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社会、问计于名家;今年,还组织了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护绿行动”公益活动。润物无声,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进入新阶段,这种保护还将持续下去,也必将成为一项惠及西安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E. 秦岭有哪些自然资源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秦岭南北的动物也有较大差别。就兽类来说,以秦岭为分布北界的有23种,占兽类总数的42%。秦岭以南的兽类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华氏菊蝠、金丝猴、大熊猫、猪獾、大灵猫、小灵猫、云豹、羚牛、苏门羚、豪猪等。而分布于秦岭以北的兽类,只有8种,占兽类总数的10%,主要有白股阔蝠和黄鼠等。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一直延伸至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它还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比较而言,秦岭被子植物中约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属、1000多种,其中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占38科、70属、177种,除个别树种外,南坡都有生长,而北坡只有21属、46种。
秦岭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亚热带标志植物均可生长良好,而秦岭以北柑桔绝迹,却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秦岭地区的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潼关、太白的金矿,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著名。
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钒、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 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
F. 秦岭旅游
秦岭是非常好的地方!
建议自己到《网络旅游》网站看看,衣食住行购物景点线路攻略样样俱全!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旅游愉快!
G. 旅游资源潜力优势评价
1.华夏文明之源宗
(1)三皇五帝的足迹追踪
A.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
贵为“人祖”的太昊伏羲氏是上古时期东夷族的首领。传说中的太昊伏羲氏之墟在河南淮阳,古时称之谓“陈”地,今在淮阳县保存大型陵园一座。豫西伊洛河地区是东夷族的重要活动区域,在河口东侧的邙山岭上现存伏羲八卦台遗址,相传太昊在这里仰观天象、俯视地理、观鸟兽鱼虫之交,近取诸身、远取于物,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画八卦以通明之德。
B.火祖——燧皇燧人氏
相传远古人类茹毛饮血,遭受饥寒交迫疾病缠身之苦。燧人氏旅出南陲,见饕琢木发出灿烂火光,从中受到启迪发明钻木取火。该举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受世人尊崇为“燧皇”。在河南商丘建起高大墓冢——燧皇陵一座,成为后人朝拜先祖的圣地。
C.女娲氏
“女娲补天”、“黄土造人”的传说是对女娲统帅氏族部落战胜自然灾害,人民安居乐业的丰功伟绩的颂扬。西华县北部有女娲城遗址一处面积约100 m2,相传是女娲氏在此建都的遗址。传说女娲与伏羲为兄妹,他们制定了婚姻嫁娶制度之礼,是婚姻道德的基础规范人。
D.五帝之首——人文初祖轩辕氏黄帝
黄帝,姬姓,因生于轩辕之丘,故称轩辕氏。轩辕黄帝建国有熊,封国号为有熊氏。黄帝以毕生精力推动黄河流域氏族部落间的融合,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相传唐、尧、虞、舜及夏、商、周历代帝王都是黄帝的后裔。中华民族亦自谓“黄帝子孙”,尊称轩辕黄帝为“人文初祖”。如今在中原大地上仍然有保存完好的“轩辕丘”、“轩辕庙”、“黄帝祠”、“黄帝衣冠陵”等古代纪念性建筑。
E.高阳氏颛顼
颛顼,黄帝之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五帝之一。颛顼生于若水,居于帝丘,如今河南濮阳西南仍保存有元代重修的陵园。
F.高辛氏帝喾
帝喾,黄帝之曾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五帝之一。帝喾活动区域在黄河下游,葬于商丘辛集,现存20000 m2的陵园。
G.有虞氏舜
舜,颛顼第七世孙,父系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舜长期活动于黄河下游地区,《史记》中有:舜,“耕历山,渔露泽,陶河滨”之记载。豫北濮阳瑕丘保存有“舜帝故里”遗址。
(2)华夏古都的风采展示
A.轩辕黄帝故都——有熊
郑州西南新郑市境内是轩辕黄帝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据《大戴礼记》云:“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如今在河南新郑留下许多有关黄帝的传说和先祖们奋斗的足迹……大隗山遗址相传是黄帝的演兵场。黄帝在这里策划了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与炎帝部落的阪泉之役。轩辕丘是黄帝故都。黄帝在这里选贤任能、设官司职,致力于各部落间的团结与发展,建立起完备的联盟体制。黄帝为安抚百姓曾巡游四方,东至东海,南抵长江,西至崆峒,北至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国家基础。黄帝在位百年,逝于荆山(今河南灵宝),葬于上郡(今陕西黄陵)。
B.夏禹之都——阳城
夏氏大禹所开创的夏王朝,是中国父传子家天下的开始。据《史记·周本纪·集解》云: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在阳翟。王城岗属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考古发现有东西两城并列城堡遗址,与文献记载中的“禹都阳城”相符。夏禹在这里临天下、彪青史,完成了华夏大地奴隶制社会的奠基。大禹治水是我国脍炙人口的颂禹传说。相传大禹劳身焦思、顶风淋雨,和人民一道与大河洪水抗争,采取“高高下下,疏川导涝”,“播九河入与海”。在如今的中原大地上,仍然可以探寻到大禹治水的足迹。
C.夏启之都——阳翟
夏启继禹位,定都阳翟。有《竹书红本》云:“帝郡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钓台”;据《穆天子传》云:“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台之近,以观夏侯启之所居”;依《河南一统志》:“阳翟、钓台、黄台在禹州市境”。
D.夏太康、仲康、后翌、桀诸王都——斟
据史书记载“夏启死后,子太康都斟,后翌居之,仲康都之。中经有穷氏代夏40年,少康还都斟”。斟地望在伊洛河下游,今郑州巩义市西南稍柴村一带,现存1100多平方米夏文化遗址。
斟历经夏王朝四代君主和后翌等200余年,特别是有穷氏成汤灭夏桀,东方夷族控制中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成汤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以后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人类遗传基因的交融和文化的多源性,壮大了远古华夏民族的生存能力和活动空间,华夏文明从此走向辉煌。
E.先商故地——南亳
据史料《帝系谱》记载:“帝喾年十五佐颛顼有功,封为诸侯邑于高辛”;《左传》云:昔高辛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阏伯因而成为商族部落的领袖,被商人称为始祖。阏伯观星授时的高台——阏伯台即为商族部落的活动中心。先商民族在这里兴起。
从契、相土到成汤共第十四世,先商部落逐渐壮大、强盛起来,势力范围已伸入到泰山南北、黄海岸边、邙岭脚下,完成了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制方国的转变。位于商丘北部的南亳是先商时期的第一个都城。现今商丘市有“成汤故都,先商故地”之称。
F.成汤故都——新亳
据《史记》、《国语》云:“汤自商丘迁焉,故从先王居”、“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商之兴也俦杌次于丕山”。成汤于夏桀十五年,由商丘迁居殷地——新亳。殷地(新亳)位于丕山下(现郑州市),距夏王都城数十公里,与“从先王居”相符。成汤在新亳完成了对夏桀王朝的战争准备,即而建立起殷商奴隶主政权。殷地(新亳)经成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十王历时百余年。商王朝“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如今在郑州市区内仍保存有3000000 m2的商城遗址。新亳,在华夏文明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存的商代古城墙、王室宫殿基址,手工作坊遗址和青铜重器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仍屹立于地面的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的古代都城。“华夏第一都”受之无愧。
G.殷王仲丁都——敖(嚣)
仲丁为太戊之子。他即位当年因国都新亳遭洪水威胁迁都于敖(嚣)。据史书记载,“荥阳古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括地志》;“济水又东径敖山北,其山上有城即殷帝仲丁之所迁也”《水经·济水注》。现郑州西山小双桥村考古发现有商代前期宫殿遗址。其文化年代与敖都时代相当。出土有大型青铜建筑蚀件、特磬及夯筑基址、壕沟等。其建筑规模之大,非商王莫属。
H.殷商故都——殷墟
盘庚,子姓,名旬,商王朝第十九代国君。盘庚于公元前1387年决定从“奄”(山东曲阜)迁都于“殷”(安阳小屯)。从此,殷地安阳新都成为殷商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殷商政权在这里传位八代,历时273年。现存30 km2的殷墟遗址。在这里发现的“甲骨文”残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它第一次真实地记录了华夏文明光辉的史诗篇章。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石器、漆器、木器和象牙雕等珍贵文物,特别是重达875 kg的“司毋戊鼎”,堪称世界青铜器之最,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2.大地地貌景观之精华
(1)雄伟的大地台阶——太行山
A.深邃的高山峡谷
高山峡谷地貌是太行风光的轴心。其沟谷蜿蜒深邃,长度可达百余千米,地形切割亦在数百米以上,而大部分地段谷底宽度仅有百米之遥。峡谷两侧危崖高耸,非昂首不得天日。过栈道攀悬崖达于山顶者,征服之感便可油然而生。高山峡谷风光的精美之处是岩溶地貌和丹霞景观。沿峡谷而上,山峦之巅的断壁残丘似有万里长城之宏伟、金字塔之雄壮、古城堡之惟妙,而石灰岩峰林、峰丛更是跌宕起伏,流露出江南秀色。水流尽头,围谷环套,赋予山水“四神之砂”的神秘色彩。幽谷深处时有“世外桃源”闪出,这里有急流飞涧、有如诗如画的梯田绕山、更有民居石屋升起的缕缕炊烟……。
B.美妙的峰林峰丛
温带季风型构造岩溶地貌是太行风光的一个亮点。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冰霜,在化学风化和构造侵蚀的双重地质营力作用下,沿峡谷两侧常出现宝塔状峰林和锥状峰丛等较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景观。当地形切割极为强烈时,岩溶地貌多与类丹霞地貌相伴出现,形成石林、峰林、峰丛地貌与“金字塔”、“纪念碑”、“长墙”地形交相辉映的壮观场景。峰、峦、台、壁、峡、瀑、潭、涧、溪、泉,自然融合;雄、奇、险、秀,浑然一体;是太行岩溶地貌景观与桂林山水的不同特异之处。在春、夏时节,这里鸟语花香、绿映群山;深秋霜降,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降临,银装素裹,一派林海雪原。更为称奇叫绝的是,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可以欣赏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清新景象;在三九严寒,还能领略“桃红柳绿洞中来”的诗情画意。
C.神奇的类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特指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砂砾岩岩层,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和构造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景观。其山体造型如同斧劈刀削,多呈塔状、柱状或古城堡状、方山状的残山地形。千奇百态的紫红色峰丛石林在碧水绿林的衬映下,犹如烧红天边的一片丹霞祥云。
河南境内的类丹霞地貌景观集中分布在太行尾闾及黄河三门峡谷两侧,仅在峪里一处便有九岭十六峰对立相峙,在环翠峪深处可见百余石柱刺破青山昂首耸立。当高峡平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时,奇山异峰如出水芙蓉争奇斗艳,俨然一幅北国千岛湖之美丽画卷。
(2)天然界碑——伏牛、大别山
A.八百里峰岭连天立
峰岭地貌景观由峰峰毗邻相连成岭而得名,因其主要发育在造山运动为构造表现形式的花岗岩出露区,故使伏牛-大别风光独树一帜。这里是我国陆内碰撞造山的前沿,花岗质岩石分布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0%以上。其地貌营力以构造侵蚀、重力滑塌为主导,造成山峰挺拔耸立,形同铁壁铜墙。在主峰两侧时有奇石突起如林似丛,山坡之上、沟谷之中可见万道石瀑汇聚,犹如蛟龙戏水,翻江倒海,气壮河山。
伏牛-大别风光有峰景、水景、洞景三部曲。即水秀,一瀑三折、急流飞涧、温泉四溢、碧潭清泉珠涟;洞奇,洞内有天,天外有山,山下有水,水边有田;峰险,似斧劈刀削直插云霄。登高望远,上可扶天挽月,下可观黄河,如丝如辫。
B.大地盆景玲珑剔透
石弹景观是花岗质岩石遭受球形风化剥蚀以后,风化残余物呈圆球状、浑圆状,石弹在原地堆放而成的一种特异地形。景观分布受岩体出露规模的限制,加之石弹堆放错落有致,在林木水域的点缀下更显得娇小玲珑。故誉名“大地盆景”。
花岗岩石弹地形以奇峰怪石、深径幽洞为胜景。虽乱石遍野,仍似猕猴嬉戏、似虎豹归山、似乌龙探海;更有出水芙蓉者,各抱一势绝无雷同。景观之美妙,堪于峨眉之秀、黄山之奇、雁荡之怪异。
C.铁流滚滚话火山
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火山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西自信阳市郊龟山起,向东至金刚台,绵延达数百公里。且火山成矿丰富、熔岩造形生动,火山链、火山颈、火山地垒是大别火山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火山地垒为火山熔岩随岩浆侵入而隆升,形成的相对高差达1000 m以上的地垒状地貌。在熔岩被上,时而有高达百米的火山颈、火山柱、火山针等尖锐山峰耸立。它们是火山通道的遗迹。火山链由火山熔丘和相伴产生的复合熔岩流呈线状排列而成。熔岩流随地形变化而造形各异,有石龙状、翻花状、绳状和象鼻状。有巨大的硅化木化石横卧熔岩流之下,侧旁荆棘丛生给人以“焦木逢春”之遐想。伴随火山爆发,有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和金、银、钼等矿产涌出,可使游人休闲观光之余,感受大自然神秘的成矿过程。
3.地壳运动之奥妙
(1)地幔之窗——太行山超岩石圈断裂带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原始地球云团在跟随太阳系运转过程中,通过冷凝固化及重力分异、化学分异作用的改造,逐渐从混沌状态演化成具由铁镍地心、铁镁质地幔和硅铝质地壳组成的同心环状圈层结构的星体。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仅能对地壳表层范围进行勘查和研究,深部的物质则主要依靠地球物理和陨石学研究推测。而当深部物质偶然被地幔柱送达地表时,即被视为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特征地“地幔之窗”。
在新构造运动时期,我国东部处于太平洋西侧弧后扩张体系的动力学环境中。华北大陆受其影响,平原区地壳减薄地幔上隆,沿太行山超岩石圈断裂带形成幔源岩浆喷溢。幔源岩浆深度可达130~150 km。在岩浆通道中,伴生金伯利岩、橄榄岩的产出,有宝石级金刚石、含铬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和橄榄石矿物生成。
(2)地史学教科书——中岳嵩山
在地质史学研究中,有一种学说叫“灾变论”。灾变论的核心是“全球性的强大而突发裂变强烈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反复多次的突变不断地创造出有机体”。地质学家将这种全球性的大变革叫作“地壳构造运动”。根据地壳构造运动发生的顺序,将地壳物质划分出代表初始基底的太古宇、代表显生宙盖层的元古宇和由脊椎动物演变为代表的古生界、中生界及由哺乳动物演变为代表的新生界。即,用地质年代来概括地球演化历史的流程。嵩山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地质理论。发生在2300 Ma前的嵩阳运动,使这里荒凉的原始古陆被“嵩阳海”淹没。发生在1850 Ma前的中岳运动迫使嵩阳海水退却,巨厚的浅海沉积物从海底崛起,并褶皱成嵩山。此后发生的少林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燕山运动均造成频繁的海侵、海退,留下了前古大陆冰川的遗迹、古海洋生物化石群和大地母亲为迎接人类到来所准备的矿产资源。不能遗忘的是,在30 Ma前,这里曾经历了一段烈日炎炎的“荒漠化”时期,中原大地变得一片赤红,寸草不生。这种“温室效应”从何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中原金库——小秦岭
小秦岭位于豫陕交界的华山山脉东段,其中有世界级的巨型金矿床。其黄金远景资源量达千吨,现已探明黄金储量数百吨,仅在灵宝市境内就有黄金企业百余家,年生产黄金数十万两,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利用大型矿山、工业基础设施开展工业旅游的项目,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小秦岭金矿区,游人不但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壮丽画卷,欣赏黄河文化的辉煌篇章,还可以通过黄金矿山的考察、黄金企业的参观访问,满足求知欲和激发购物欲望。从而使旅游产品不仅达到商业目的,而且提高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理想境界。
(4)水上长城——古黄河堤防工程
黄河自冲破中条山脉的束缚进入中原大地,河流发育阶段即步入老年期。河流地质作用以堆积为主,从而决定了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徙的特征。有史以来,孟津以下黄河河道决溢1593次,大型改道26次,并形成面积达250000 km2的隆突三角洲冲积平原。在黄泛平原上,黄河故道以及相伴的古代防洪堤坝纵横交错,构成规模宏大的水上长城体系。在中原大地上,黄河在这里南北滚动数千年,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河流地貌景观,其中不少地方还可找到黄河儿女同自然抗争的身影与足迹。在这里,可以看到大禹治水开挖的“禹贡河”遗迹,战国时期的南水北调渠首工程遗址,明清时代的特大洪水分流工程和三堤夹两河工程遗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利用地质规律改造自然的生动范例。
(5)中国中央造山系——伏牛-大别山
我国中部横亘东西的秦岭山脉是世界范围内典型的碰撞造山带之一。位于河南境内的伏牛-大别山脉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央造山系中构造发育、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它是在初始陆壳基础之上,以初始裂谷发生、历经不同构造体制,具深度地质背景的沟、弧、盆构造,板块俯冲构造和陆内碰撞造山构造为发育特征的强大复合型造山链。强烈的造山运动过后,山链开始拉张伸展,山间裂陷湖盆的生成为恐龙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伏牛-大别山可称之为现代地质学的教科书。
H. 停止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
停止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呢?这个是有的
I. 秦岭具有哪些地理意义
1.我国的南抄北方分界线
2.一月份我国袭0℃等温线
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800毫米等降水线
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
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黑钙土为主,南方红壤为主等特点得出。
5、
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J. 秦岭的意义何在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秦岭淮河分界
积温分界线(4500°C).温度带分界线(亚热带与温暖带).年降水量分界线(800MM).干湿地区分界线(半湿润区与湿润区).主要气候类型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分界线(过渡带与多水带).四大地理分区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都是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 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秦岭——淮河以南算南方,反之算北方。
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地区 地区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 雨季长,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长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系 黄河水系(渭河) 长江水系(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