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汕头市森林旅游发展

汕头市森林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3-09 02:05:51

Ⅰ 写森林旅游材料确定什么名称合适

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2、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5、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Ⅱ 森林旅游专业论文

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Ⅲ 发展森林旅游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展森林旅游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如下:
一重视森林的生态保护
生态是森林旅游的第一卖点,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其旅游资源的价值就无从谈起,而且对经济价值和人类的生存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森林旅游的开发中,应该努力做到不损林木,不毁林地,不改地貌,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要统筹安排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和谐的生态旅游切入到美妙的大森林中来。
二不同类型的森林要有不同的思考
森林有不同的类型,有山地森林、平原森林;有高寒地带的森林、也有茂密的热带雨林;有天然森林、原始森林,也有很多的人造林。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因此,森林旅游的策划设计不可能采用同一个模式,必须仔细考察,发现特色,抓住关键,打造亮点。
三注重林相分析
在森林旅游资源的调研中,对于林相的考察和分析最为重要。毫无疑问,森林旅游中最主要的看点和玩点在于林木,因此,森林的状况是旅游资源优劣的根本。如树种的组成,树形和色彩的分布,树龄结构,乔木灌木的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交替,以及林地的疏密层次等等,关系到森林大景观的秀美和森林中局部小景观的雅趣。所以,一定要以多样化的森林景色,形成多个森林旅游的靓丽景点。
四区分观光、度假、探险等不同的森林旅游功能
观光旅游为主的森林公园,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资源,并且要努力营造更多森林中的局部景观,增加观光点,提升森林景观的美感;以度假旅游为主的森林公园,应该充分利用森林氧吧的康体养生环境,在森林中建立度假营地,假日山庄,让游客来森林休闲游乐,沐浴于绿色的生态大自然中;以探险旅游为主的森林公园,应该开辟几条精彩的林中探险路线,设置探险的目标、障碍和野外生存的环境,在增添森林探险乐趣的同时,务必要注意森林探险旅游的安全措施和救援方案。
五选定打造的点和线
森林的面积都是十分辽阔的,森林旅游的策划设计不应该、也不可能“全面开花”,只能选择若干个条件比较好的点进行重点打造。可以在森林中,建成一个个度假的山庄、游憩的营地、品牌的景点和林中的乐园,并且用趣味的游线把这些点串在一起,形成森林公园旅游的完整格局。其中,对于森林景观的欣赏,既要有大尺度的秀美远景,又必须有近距离的精致小景,让游客从大森林的不同视角,获得美丽壮观的视觉享受。
来源于网络

Ⅳ 森林旅游规划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群的追捧

关键在森林资源保护

Ⅳ 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森林旅游策划,是旅游策划的一种。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策划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远景设计院提出森林旅游发展要随着旅游者不断发展的旅游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要和森林创新经济学理论和创意休闲紧密结合起来。

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和大众观光旅游一样,森林旅游同样面临着季节性的问题
森林旅游的季节性是由森林旅游产品决定的,受季节性的约束,很多相关旅游产品只能在特定的时段产生,而这个特定的时段称之为产品的可游天数,产品的生产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可游天数。森林旅游所开展的森林探险、森林浴、漂流、温泉疗养、滑雪等活动,很多都是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森林旅游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目前森林旅游产品中文化森林休闲,如森林坐禅、森林生态博物馆、青少年营地等受季节性影响较弱的特色文化项目开发相对较少,这导致先天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森林旅游在后天也没有做到很好的补救,最终致使森林旅游发展的偏差性。
2、森林旅游产品规划力度不够、类型不均衡
这一点从上面所提到季节性问题也能看出来,现阶段森林旅游规划中森林旅游产品主要是普通大众、没有特色的观光产品,具有参与性的、赋予历史文化内涵的度假旅游产品、面向高端市场的新型主题休闲旅游产品以及科考教育、运动体验等参与型森林旅游产品相对匮乏。也就是说目前森林旅游的开发只做到旅游的阶段,没有上升到休闲的层面,更没有合理利用森林的强大作用,因此很多森林旅游目的地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今后森林旅游规划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更是其产品提升的入口。
3、森林旅游规划中的产品尚需创新,管理体制同样存在缺陷
受区域性的影响,森林旅游项目地之间很难形成凝聚力,而充分利用森林旅游项目来单独创造品牌有存在很大困难,这就造成景区孤立、分散,未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给游客游览造成不便,降低了前来旅游的兴趣。另外,受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森林和旅游在管理体制上的两张皮以及协调上存在的困难致使森林旅游在开发时,制度上存在缺陷,最终导致盲目开发以及开发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4、环境保护上仍存在些许问题
旅游开发的利益性和保护性的均衡一直是旅游业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对于以对环境起巨大调节作用的森林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旅游产品,其本质上应该是保护大于开发,更准确的讲,必须得在有利于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开发。然而对于很多以盈利为目的开发商来说是一个难题,所以在目前各种体制不完善的情况,很多地区森林旅游开发面临着环境损害这样一个风险,例如开发过程中宾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整体景区的生态原貌,再如,景区运营过程中,为了利益最大化,对于景区容量控制不到位,导致游客对于森林景区的破坏,不但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期下去对于整个森林旅游的环境氛围的塑造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开发中要尤为注意这一点。

Ⅵ 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

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2、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5、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Ⅶ 森林旅游目的地可开展的旅游活动类型

项目:野外探险、采集标本、药材、求生训练、森林度假等。1.度假村、2.露营地、3.私人度假村。
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是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那以后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这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招徕了外国的观光游客,成为一项无烟工业。我国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森林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开始形成。
国内森林度假开发的五大误区
中国的森林度假资源丰富,但相关产品的开发尚处在极为粗放和初级的阶段,主要存在几个误区:
1.很多景区在森林度假旅游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盲目借鉴国外开发模式,运作旅游地产项目,且大范围、高密度的进行建设,将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强行改造成为人造景观。这些项目具备盈利性,但也是对资源开发的极大浪费;
2.森林度假产品的独立开发性不足,常常在现有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捆绑,在景观环境不能及时提升,私密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难以打造精品度假项目,增加市场淘汰风险;
3.森林度假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式不完整,多数项目运营主体缺乏全程的整合运营理念,没有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客观策划为依据,规划建设方案完全从快速收益的角度入手,管理运营理念不够先进,难以形成长效的良性发展运营模式;
4.由于对度假产品的本质不能很好透视,常常过分依赖观光产品和文化产品,而忽视度假产品中,休闲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建设;
5.森林度假产品的核心卖点可以归结为前文提到的"3F",特别是"Fun(游乐性)"和"Free(自由度)"的打造,不能仅仅依靠硬件的堆积,更是软件体系的建设,包括个性化服务、森林游憩方式的设计、游线组织、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景观生态环境的提升、节点化服务以及安保系统等多个环节。
森林度假旅游在中国的开发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和可以借鉴的成熟品牌,一方面市场购买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整体度假休闲环境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森林旅游规划不能按照目前常规"快速盈利,产品堆积"的模式来操作。
以上信息采集自:http://www.566tx.com

Ⅷ 什么是森林旅游

根据森林旅游开来发所依源托的资源特性与种类不同,森林旅游产品分类主要有森林观光、森林养生、森林探险、森林文化与森林度假,它们随着项目不断进展,并结合游客需求特征的变化,而依次逐层递进和深化。

森林旅游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区或林地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徒步、登山、越野、垂钓狩猎、野营、探险、科普、疗养度假等。森林旅游的核心卖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本质是游客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享受和体验,因此森林旅游具有较强的自然性、享受性、参与性。

森林旅游除常规旅游的社会经济带动效应外,还有利于保护当地森林生态、自然资源景观、涵养水源,同时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具体到可开发为森林旅游产品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第一,自然景观资源,如地貌山景、溪谷水瀑、天象、动植物等;第二,人文景观资源,如文物古迹、寺庙、民俗地域文化等;第三,生态环境资源,如环境、负离子、植物精气等。

Ⅸ 森林旅游发展中的森林资源开发和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开发:将森林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或利用。保护:避免专人为破坏或带来的副作属用。但如果保护得法,不影响森林生长就可以做到相互促进。人们的保护反过来促进了森林的发展发育。怎样保护:注意防火、人工加强抚育。加强保护措施,茂盛的森林公园更多地吸引顾客,二者可以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你再充实扩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