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习水旅游资源

习水旅游资源

发布时间: 2021-03-09 15:51:57

Ⅰ 习水县哪些地方在搞乡村旅游

官店镇的金海水车

Ⅱ 习水三岔河旅游景点好玩吗

三岔河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680公顷)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内,距习水县城45公里。北面与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山之隔,与四川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南接国酒之乡仁怀市茅台镇和四川古蔺县郎酒厂,西边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中心腹地。

“绿海丹霞传神韵,明目洗肺览胜境”

Ⅲ 习水县的旅游

二郎坝天主教堂
二郎天主教堂离县城42公里,距仁怀市80公里,位于二郎河与桐梓河交汇处,为白墙青瓦的庙式建筑。
土城古镇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中游,距习水县城28公里,是习水到赤水的中心接点,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临水,被面环山,小镇依山而建,水绕镇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乡以北约1公里的岩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长约100多米的砂质崖璧上,遗有人工开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进深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余米。
位于南端第三穴左侧1.3米处,阴刻直书汉字3行,共37字。刻文中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崖壁中段的第四穴内,左侧壁上有一浅浮雕鱼图,长0.4米,宽0.1米。鱼鼓鳍张嘴,作觅食状。
居于崖墓北端的第五穴旁摩崖石刻最多,墓门上端有一阴刻捕鱼图,图为一只打鱼船,船内伸出一根长竿,驱鸬鹚下水捕鱼。鸬鹚张嘴啄鱼,一鱼仓皇逃窜。另一墓门上方有阴刻直书5字,似为勒石人留名。
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属东汉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两汉时墓葬刻石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风格。据考证,崖墓原有墓门,以石封固,但因历经1000多年的岁月,盗墓者毁门取走墓中随葬品,遂成空洞无门。后来被人们误为“峦洞”或“僚洞”。

Ⅳ 习水那个旅游景点最合适现在带7岁男孩去玩

去打球我的期望度

Ⅳ 贵州习水县旅游资源状况及优势

贵州习水县的出名的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

  1. 二郎天主教堂. 离县城42公里,距仁怀市80公里,位于二郎河与桐梓河交汇处,为白墙青瓦的庙式建筑。

  2. 土城古镇.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中游,距习水县城28公里,是习水到赤水的中心接点,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临水,被面环山,小镇依山而建,水绕镇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3.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乡以北约1公里的岩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长约100多米的砂质崖璧上,遗有人工开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进深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余米。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属东汉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两汉时墓葬刻石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风格。据考证,崖墓原有墓门,以石封固,但因历经1000多年的岁月,盗墓者毁门取走墓中随葬品,遂成空洞无门。后来被人们误为“峦洞”或“僚洞”。

习水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位于贵州省北部,东连贵州省桐梓,西接赤水、古蔺,面向重庆,背靠遵义贵阳,是贵州襟川渝、通江达海的前沿窗口。

Ⅵ 贵州省习水县永安镇旅游资源和农业生产是什么

永安镇位于习水县东南面,离县城(经二郎)约6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北纬28°。东邻二里、南与仁怀以桐梓河为界、西至二郎、北与桑木良村接壤。全镇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5546户28057人,以汉族为主,杂居少量苗族。全镇地势南北两端为狭长山脉,中部以丘陵为主,土壤主要以黄壤土、水稻土为主。地势海拔差别大,立体气候明显,镇政府所在地海拔为940米,全镇最高海拔1536米(麻窝顶)、最低海拔450米(干溪沟),平均海拔在850—900米。镇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钼矿、石灰石,另外还有重晶石、莹石、铅锌矿等。
倒栽洞位于永安镇永和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顾名思义,“倒栽”即从洞口进入洞内后通道一直垂直向下,仿佛要整个人身体倒栽着才能进入。行至距洞口约15米,便地势平坦,溶岩与洞内潺潺的流水融为一体,在点点亮光的照耀下,营造出一幅幅形态各异的溶岩画,有的像春天破地而出的石笋素描、有的如层层相叠的石礁油画、有的似光滑圆润的石蛋水彩、有的仿佛一片简笔勾勒的石林。穿过一道道石门,从洞口行至洞穴中央约400米,洞内犹如恢弘的音乐大厅,气势磅礴,洞顶平均高20米,洞底达3000平方米,面积可与6个篮球场大小相当。此外,辽阔的洞底中央还竖立着姿态万千、粗细不一的石笋若干,周围的石墙又镶嵌着10余个大小不一的分洞穴,造型千奇百怪,给人“洞中有洞,洞中有岩,岩中有水”之美感,犹如进入一个石 烂泥槽休闲避暑区位于政府所在地北面,距集镇8.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永安经润南到习水公路横川而过,通往小岗、天桥、润南、永和的通村公路由此分支而去,该区海拔在1395—1528米,是镇域范围最高的地方,由小岗、天桥、润南三村交汇而成,有岩、有洞、有水、有林,是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然避暑区。刻的仙境,所有游览过倒栽洞奇观的游客无不叹服它的鬼斧神工和巧妙自然。杨家园库区位于永安镇南面,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接二里乡,南接仁怀市,北接二郎乡,永安镇团结村、大坪村和白鹿村诸多山峰耸峙于库区北面一线。两岸亘连的青山上,片片簇簇的林木倒映于碧波万顷的库水之中,晶莹澄澈的满库碧波,被蓝天白云和飞掠的鸟影衬托,使得水光浮翠,两岸增彩。库区里有鱼类水族20余种和水鸟10余种,鱼儿游弋,鸟儿低掠,颇有妙趣。水库里库叉较多,环境优美。水库的大坝全长200余米,高近200米,颇象巨石横跨湖面之上,极有气势。坝顶的古典式亭廊又给人提供了登坝远望的好场所,使得满库美景尽收眼底。永安镇地处习水东南面,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资源各具特色,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永安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农业区域化布局生产,按照“科技兴农业,因地调产业,改良壮牧业”的农业发展思路,建立起了花椒(青)、有机红粮(红)、油厚朴和核桃(绿)、苕粉丝加工(褐)、生猪养殖(白)“五色农业”为主要支柱的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格局凸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红粮、油厚朴、核桃、粉丝加工等示范基地,促进了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万亩花椒——种出永安“双赢之花”
花椒是永安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后选择的产业发展项目,是“十二五”时期实施的主要产业之一。2011年全镇8村种植花椒11000余亩,按照永安镇花椒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三年时间,每年新增花椒10000亩,到2013年实现种植花椒30000亩以上,形成“全镇发展花椒、干部重视花椒、户户种植花椒、群众家家受益”的发展氛围。
在产业发展中,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羸”。由公司出苗出技术,农户出地出劳力,销售生花椒时,公司入户收购,按“二八”分成,即公司占20%,农户占80%,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以降低花椒种植户的风险,保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
“政府花椒产业发展的路子就是好,不仅让咱老百姓赚钱有了保障,而且还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天桥村中山组村民陈明祥高兴地说。其中山组组长汪自海算了一笔账:在这些贫瘠的山坡里种花椒一年,相当于种3年的小麦或青稞!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了农民种花椒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永安花椒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此外,永安镇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8%,根据林业部门测算,种植10000亩花椒能提高森林覆盖率6%,到2013年,全镇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6%。党政领导大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作种植等形式种植花椒,鼓励农户大力开垦荒山荒坡种植花椒,真正让荒山荒坡变“金山银坡”,既改善生态,又增加农民收入。
有机红粮——红动永安“特色品牌”
“水稻一公斤大概卖到两元钱,亩产一般1000斤,红粮一公斤可以卖到6.2元钱,亩产至少有500斤,这样算下来,一斤红粮可以买到接近一斤半水稻,还不包括国家相关的红粮惠农政策补助。今年我家种植了5亩多红粮,纯收入可以达到7000多元。”粮农邓世勇笑呵呵地对镇上的干部说道。2011年,永安镇8个村全部建设了有机红粮示范园,形成了连片示范的红粮基地。据统计,全镇红粮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突破350万斤,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永安的“半边天”也因为红粮的生产而 “红”起来。
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的鸡肋变成了现在的香饽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为扩大红粮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永安镇因地制宜,决定实施“保八争十”政策,即在保持8000亩红粮种植面积基础上,继续扩大全镇红粮面积,争取2012年全镇面积突破1万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红粮种植效益,确保红粮丰产丰收,永安镇还加大对红粮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四定(定点、定人、定田、定任务)的措施来搞好技术指导。同时准备成立有机红粮生产合作社,使永安的红粮产业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种植红粮的良好局面。
油厚朴、核桃——栽出发展“后期之秀”
据《药性论》记载:主疗积年沉气,宿食不消,去结水,消化水谷,止痛之功效。可见油厚朴药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自2007年起,永安镇就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与油厚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项目资源,使油厚朴产业的发展有了稳定的扶持政策。目前,小岗村、天桥村建设成3000余亩油厚朴示范基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现在的“金山”,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核栽庭前众人知”,长久以来,农村庭院前后土地由于疏于管理,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永安镇政府立足镇情,以“发展庭院经济,建设核桃品牌”发展思路,在楠木、白鹿、大坪等村栽种5万余株“8158”优质核桃,5年后即可挂果,可以实现产值100万元。“庭院前后栽核桃,山土田地种红粮”成了本地村民一条种植定律。随着对镇情的不断深化认识,永安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观念,逐步把核桃由庭院向山区拓展,建成白鹿、小岗500亩核桃示范基地,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目前,天桥村、小岗村广袤的崇山峻岭,荒山荒坡均有婆娑的核桃树,核桃栽种规模已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管理由粗放向规范化基地发展,永安发展核桃产业在观念、方式、数量、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
红苕粉丝——产品加工“天时地利”
广大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缺少深加工。以小岗村为例,一户平均种植3-4亩红薯,全村一共种植有1000多亩红薯,但现实的状况是,村民种植的红苕大部分被当成初级饲料喂养牲畜了。没有对其进行深加工。而把红苕加工成苕粉丝,可以大大提高红苕经济附加值。据了解,红苕在本地只能卖2-3毛钱一斤,而苕粉则能卖2-3元钱一斤,另外,加工粉丝过程中留下的红苕渣可以喂养牲畜,从而可以形成一条特色农业产业链。
为实现这一目标,镇政府紧紧抓住“三个接近”,即接近原材料地、接近遵赤高速公路、接近兴隆煤矿市场的区位优势,按照“谁承包,谁组建、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白鹿粉丝专业合作社,使永安的农产品加工走上了“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红薯的经济附加值,使农民充分受益。
生猪养殖——养鼓农民“钱袋子”
白鹿村向家山组生猪养殖大户向天权,利用镇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2007年投资2万元,在村南建起占地2亩的生猪养殖场,建猪舍8间,并从外地引进优良生猪3头,进行繁育饲养。遇到疑难问题,他就邀请畜牧兽医技术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并订阅了《种养新技术》、《中国畜牧兽医报》等多种报刊,使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存栏母猪4头,仔猪30头,年出栏生猪20余头,年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向家山组20户均50头以上的畜牧养殖小区2个,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生猪养殖是畜牧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生猪存栏已达到13561头,户均产值3000元。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养殖户贴息贷款近50万元,建立了20户人均50头畜牧养殖小区5个,年产外三元仔猪500头以上仔猪场3个。目前,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已初见成效,同时,在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辅导下,永安镇充分发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镇生猪养殖正朝着“猪—沼—粮”特色农业方向蓬勃发展。

Ⅶ 写写一篇习水旅游景点的作文300字

旅行~那我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是那飘渺的仙境,还是那险恶的世俗……

对了,我们用不着去在意目的地是哪里,只要看沿途的风景就可以把到达目的地的喜悦、悲伤全都抛在一边。可是真的可以那样吗?我们真的可以不去在意目的地吗?

当然不可能了。不管我们中途经历了什么,我们总还是要到达我所必须到达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叫做“目的地”。

中途的过程固然重要。你在旅行中看到了无数的美好,受到别人的热烈追捧……在你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现你原本向往的目的地是那么地一纹不值、那么容易侵害人心人性。就这样,你被它感染了,你也变的和它一样的丑恶了。原来追捧你的人还会那么地一如既往?不会的,他们只会唾弃你,贬低你……

这样看来有怎么值得呢?虽然过程是那么地风光,但到头来还是留下了千古骂名。不过我们也曾经风光……不后悔……

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

我们为何不放弃那一纹不值的目的,只需要漫天地飘荡。走到哪里,欣赏沿途的风光。时而赞美、时而贬低;时而高兴、时而悲伤……

这样不是比有目的的旅行更有意义吗?不如我们哪里也不去,站在桥上看着过往的人群,看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看着世间百态不也是没有意义的吗?

可是那样没有了亲身体会的感触,没有那么深刻的记忆。那些感想也会一瞬即逝。

我看啊。我们还是继续旅行吧……不要去管那可恶的目的地;偶尔站在桥上看风景,为自己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

告别那可恶的目的地,为了自己,为了精彩,管它的。让可恶的目的地去死吧!我们只需要沿途的可爱的风景……


Ⅷ 习水丹霞谷的基本介绍

丹霞谷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面积达30平方公里。地处贵州习水国专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系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地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景区自然景观品位极高,为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