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大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大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3-10 20:09:09

Ⅰ 华山旅游风景区的景区建设

华山旅游风景区是经过长期发展的知名度很高的成熟景区,但是核心景区华山作为“五岳”之西岳,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游客才首次突破百万人,门票收入首次过亿元。而五岳之东岳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岳之南岳衡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岳之中岳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可见,华山旅游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确定了秦岭旅游的十大板块,并将华山旅游板块的范围界定为东至陕西省东省界,北至秦岭北坡山脚线,西至零河,沿着东南方向,经过蔡家脑、洛岭村、石鼓山、箭峪岭,紧邻洛河的发源地蓝田木岔沟。沿着洛河河谷,经过张坪、永丰,板块西界止于上吊庄沟。南至蟒岭分水岭与商州区、丹凤接壤。行政区域上包括渭南市的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的秦岭山地和商洛市的洛南县。并将西起大夫峪——华阳一线,南至洛南黄龙——黑山——巡检镇一线,东至浦峪东分水岭确定为大华山重点发展区域。 该项目占地在陕西省洛南县北部以巡检镇为中心的48平方公里范内,建设工期预计为(2009—2012年)。登山步道50公里,堤防工程30公里,石制护栏6000米,环保厕所三十座,景观大道20公里,朝圣大道公路桥5座,景观桥16座,垃圾处理设施2处,乡村旅游接待户500户,旅游专用二级公路30公里。停车场等旅游服务配套实施。
1.老君山道教文化旅游区一期项目
老君山景区山门:景区大门是通往老君山山顶的主要入口,位于老君山脚下,山门的设计根据道家文化理念,采用传统艺术构思,将中国长城构造与道家文化融为一体,在建筑上采用三供式石门牌坊风格,墙体砌以灰砖,石门高4—5米。宽10—15米,“老君山”三个大字赫然印在中门墙体上方。整体建筑的威武雄壮之势更凸显了老君山风景旅游区是道教养生和生态休闲观光的理想之所。
老君山生态停车场:停车场位于巡检桥交叉路口东面,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为老君山风景旅游区的主要停车场,是旅游车辆和自驾车辆的主要停放点。为体现保护生态的原则,停车场以灌木为隔离线,以绿化草坪砖铺地,以高大乔木遮荫,不采用大面积车辆暴晒的硬化停车场。
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接待中心位于停车场北侧,与停车场以绿化带相隔,总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整体建筑是道观建筑样式与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充分显示了老君山风景旅游区道教养生的主题。其主要功能为提供旅游宣传资料、咨询服务、游程安排信息服务、导游讲解服务、景区宣传影像介绍服务、近三日天气预报和交通信息服务、兑换货币服务、医疗服务及接受游客投诉等。
老君山农家乐:农家乐位于巡检桥的东南面,总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共500户农院。外观设计采用道教建筑风格。主要为游客提供各种农家特色饮食产品,在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鼓励农户种植养殖,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倡导绿色饮食,生态环保理念。既满足了游客品尝地方餐饮的需求,又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总投资为1000万元。
仿古一条街:仿古一条街位于景区南面,占地面积近20亩,是游客购物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街长百余米,两侧店铺林立,均为二层建筑。采用仿古建筑风格,是现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仿古一条街在店面的装潢、服务人员的服饰打扮等方面均需突出“古色古香”,置身于街上,仿佛穿梭了时空隧道,进入了古代。在这里,游客既可以买到各种特色的旅游商品、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又可以在疲惫时坐在街边的休闲桌椅上,或者走进音乐茶座、疗吧、咖啡厅等处休憩。夜晚古街以悬挂于建筑门面两侧的灯笼照明为主,游客休闲之余,可以漫步于其间,感受古街夜景的美丽。预计总投资为2200万元。
老君山会议中心:老君山会议中心坐落在景区西北方的群峰之中,主要作为各企事业单位的商务会所。会议中心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总投资为2500万元,为三层建筑。建筑外观与景区内其他建筑保持风格一致,内部以现代商务酒店标准进行装修,建筑周边绿化乔灌草搭配种植,并配以适当的景观小品。
老君山矿泉水厂:老君山矿泉水厂与停车场及游客接待中心相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矿泉水厂利用老君山天然山泉水资源,生产加工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君山牌”矿泉水,作为景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商品。总投资为1200万元。老君山矿泉水厂可作为游客的观赏点之一,但要注重水厂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绿化,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对水厂的污染。
2.华严寺佛教文化朝觐区项目
华严寺山门及门前广场:华严寺位于巡检镇,华严寺所在地因寺庙香火旺盛,号称洛南八大寺院之首。山门是游客进入华严寺景区的重要通道,华严寺山门采用冲天式牌坊建筑风格,块石构造,三开间四柱,间柱高出明楼楼顶,额正面刻有隶书“华严寺”三个大字。整个山门高8米,宽12米,门前为一小型花坛,坛中种植常绿灌木(翠柏),花坛两侧为石阶,供游人步行登山之用。华严寺门前广场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作为游人的集散中心。广场中部设有景观墙,墙体内容以浮雕样式展示佛教文化知识。广场采用绿化草坪砖铺就,以体现生态环保功用。华严寺山门及广场总投资500万元。
华严寺生态停车场:华严寺生态停车场为游客提供停车泊车场所,总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投资额为200万元,建设风格仿老君山景区生态停车场。华严寺建筑群整体维修:《洛南县志》记载,“华严寺始修年代失考,重修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新修葺,古刹又换新貌……”。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华严寺建筑群进行整体维修,重点维修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后殿。依据史料记载,运用当时的工艺,尽可能恢复华严寺历史原貌,使文物本身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内涵能够重现。总投资为2564.2万元。
华严寺殿内各类佛像雕塑:《据洛南县志》记载,历史上的华严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是高僧修行之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寺庙及八个下院僧众都聚集于此,拜佛诵经,附近百姓则会前来祈福朝拜,场面十分热闹。因此,恢复华严寺,除对其整个建筑群进行修复外,要对殿内各类佛像雕塑进行建设和修缮。投资总额为300万元。
华严经石刻:在修复华严寺寺院的基础上,美化华严寺周边环境,并新建刻有华严经的楼台亭榭,从整体上渲染华严寺佛教文化氛围,华严经石刻投资额为200万元。
放生池:佛教重在普渡众生,华严寺天王殿之前建一放生池,以体现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每到农历四月初八,众僧及当地百姓集聚之日,举行放生活动,以寺院主持为首,率众人将鱼类放生于池水之中,并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使其成为华严寺佛教圣地的经典节庆活动之一。放生池总投资额为50万元。
3.华阳登华体验区一期项目
华阳登华景区大门及广场:洛南县古称华阳,即华山之阳。华阳登华景区大门位于洛南县架鹿乡桃坪村北3公里处。华山自古便是历代帝王登临之处,因此景区大门的设计要突出高贵威严,气势磅礴之势,以彰显王者之气。华阳登华景区广场位于景区大门之前,是游客的主要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景区影像资料等服务。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华阳登华景区大门及广场投资额为500万元。
华阳登华入口停车场:华阳登华景区入口停车场主要为游客提供停车服务,停车场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00万,建筑风格仿老君山生态停车场。
“华阳人家”乡村酒店:“花样人家”乡村酒店建在桃坪村北2—3公里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外观与当地民居相仿,突出乡土特色,内部装潢采用现代建筑手法,以满足不同游客住宿需求。建筑层级一到三层不等。总投资为800万元。
华阳河景观整治:洛南县架鹿乡桃坪村北的河流周边植被茂盛,环境优美,但由于受附近工矿企业的污染,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河道阻塞,水质浑浊。因此建议关闭所有工矿企业,清除水中杂物,疏通河道,命名该条河流为华阳河,将其作为华阳登华景区的水体景观。其整治费用投入为500万元。
华阳观华阁:观华阁位于火龙关界内,是华阳观华的最佳位置点。观华阁实为一观景亭,亭长4米,宽6米,高10米,香樟木天然木质,灰蓝色亚面瓦砖,钢筋混凝土亭柱,浅褐色仿花岗岩喷涂表面,亭内柱与柱间由座椅相连,以便游人在休憩之时也可以观赏周围景观。总投资额为200万元。
户外野营地:户外野营地位于桃坪村至火龙关之间,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野营地设置简易游客服务点,主要功能有消防、医疗、帐篷出租及其他方便游客的设备设施及服务。户外野营地总投资额为100万元。
华山旅游风景区简介
陕西有个华山,山东也有华山。山东的华山地处济南市东北角,平地突起一峰,宛如利剑一把拔地而起,山南边有济南市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华阳宫,占地9万平方米,周围池塘遍地,古有华山湖,是典型的近郊型山水旅游场所。华山主要景点有华山、华阳宫、华阳湖等景点。华山历史悠久,历代文人骚客都曾登临此山。历史典故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个:华山半山腰有一个吕祖庙,当年和尚下山担水,一只狼进去了,和尚担水进去后将门关住,狼饿急了就将和尚吃了,然而狼却出不了庙门,最终饿死在庙里。华阳宫的建筑什么年代建的谁也说不清,相传东汉刘秀讨饭到山脚下的郅家村,村中有个郅矮子收留了他,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娶郅矮子的妹妹为妻,郅家从此大富大贵,在山脚下广置院落,还出资兴建了华阳宫。华山附近有黄台大酒店、明湖大酒店分店等一批涉外酒店及小型饭店旅馆,购、娱等设施也很方便,华山炖鸡、炖鲤鱼香飘万里。景区北临济青高速公路、黄河公路大桥,西临大桥路,南临荷花路,70、71、16路公交车路过景区。

Ⅱ 西安目前环境保护设施有哪些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召开现场工作会解决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多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安排部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坚持“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保护工作机制,有效开展各项保护工作;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把秦岭北麓打造成“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和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市级各成员单位和沿山区县政府各司其责,按照“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积极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整顿秦岭北麓开发建设秩序,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提高,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水源地河源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野生动植物生境不断改善。
(一)植被保护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造林79.23万亩,封山育林32.2万亩,年均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2%增加到44.99%,高于全省7.73个百分点,列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五位。2011年,全市造林绿化10.4万亩,退耕还林1.2万亩。同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防火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受害率和病虫害成灾率均低于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二)水资源保护
我市高度重视秦岭北麓水源地的保护问题。依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省《条例》)规定,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实行分级保护,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一是开展黑河水源地专项整治,对违法采石活动进行治理,对水源地内农家乐设施进行清理拆除;二是启动了黑河二期移民搬迁工作,分批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群众进行搬迁;三是在108国道南设立检查站,杜绝有毒违禁物品进入水源保护区;四是在全市水源地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牌,建成城市供水水源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和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平台;五是加大秦岭北麓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并举,工程、生物、耕作、水利、政策措施并重,年平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公里。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十一五”时期,我市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完成了全市湿地资源调查,建立了周至黑渭湿地保护区和周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目前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5个,总面积1004.04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18.87%。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实施多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了乱捕滥猎和运输倒卖等违法活动。完成了《西安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野外监测》、《西安市珍贵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规划》等10个项目的开发、编制和储备,其中部分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四)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
我市不断加大力度规范秦岭北麓各类开发利用活动,2006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秦岭北麓及环山路区域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政发〔2006〕72号),遏制了秦岭北麓区域及环山路两侧乱占耕地、破坏绿化、乱搭乱建的势头。集中力量持续不断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专项整治,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均予以关闭。“十一五”期间,通过资源整合、关闭破坏生态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等措施,将采矿权减少到42个,减少率达58%。
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
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两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制度规范,加强执法监察,强化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保护管理机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对秦岭北麓的统一监管,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独立设置市、区县两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秦岭办”)。市秦岭办由过去挂靠在市发改委改为独立设置,核定行政编制18名,内设处室4个。随后,市政府又批准成立了市、区县两级执法监察机构,批准事业编制123名;批准成立了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司,注册资金8个亿,其中市财政出资2个亿。市、区县两级秦岭保护机构的成立为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快编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市秦岭办成立后,立即对我市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摸底,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课题组,邀请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并注重与“关—天规划”、“大西安规划”以及西安市“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去年底,完成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以上两部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上报省政府批准。今年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又对产业发展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作了安排部署。
(三)加强秦岭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成员单位与区县政府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对秦岭生态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一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有效恢复植被,改善水生态环境。林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等工程;去冬今春,市秦岭办组织了“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发动驻区项目单位、沿山群众和社会志愿者植树109万株;水务部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黑河、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农业部门在环山旅游带大力发展杂果基地、现代农业展示基地。二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大力进行环境整治。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执法监察通报制度,市秦岭监察支队加强与国土、规划、城乡建设、林业、水务、环保等执法机构合作,开展对乱采乱挖、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今年上半年共出动130余次,发现违规建设50余起,查处40起。三是实施“铁锤治理”,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按照省《条例》的规定,去年9月和今年4月,市秦岭办和临潼、蓝田、长安、户县、周至5个区县政府组织了两次联合执法,拆除违规砖瓦窑7处,违法矿山生产线12条,违规沙石厂6处,违法建筑10处,极大的震慑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严格项目管理
去年10月,市政府发布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办发〔2011〕195号),对区域内投资项目实行全程监管。对已建成项目,加强对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跟踪检查,凡排放不达标的,限期改正;对擅自突破规划、更改建设内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要求其立即整治;对未开工建设的保留项目,按照《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重新规划报批;对新报项目,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规划条件。
(五)深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省《条例》颁布以来,我市以宣传贯彻省《条例》为重点,结合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保护氛围,提高了广大市民自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先进典型,曝光违法采矿、无序开发等企业和个人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二是采取多形式、广覆盖的户外宣传,在重点道路、峪口、景区和水源保护区树立宣传牌;精心组织“五一”、国庆长假和“世界环境日”、“国际湿地日”等纪念日宣传活动,向市民、游客和“农家乐”经营户发放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常识手册。三是组织万名志愿者进山拾荒,护绿秦岭,引导市民和游客自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激发其关爱秦岭、感恩秦岭的自豪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虽然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近30年秦岭北麓河流的天然径流量下降了11.32%,2011年,19个河源水质监测断面仅有9个达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秦岭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还不健全;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保护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科学利用良性互动。
(一)加快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报批工作,尽快组织编制有关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二)认真落实重点资源保护。加强森林植被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我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设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物种保护体系。
(三)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更加注重开发利用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项目审批工作流程,规范项目论证会审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办法;从严控制新建矿权数量,加强对现有采矿权的监管,治理恢复已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做好省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
(四)规范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西安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秦岭旅游发展布局形成以环山路为主线,以楼观、草堂、终南山、辋川、骊山为重点区域的“一轴五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成以自然生态、宗教文化、生态观光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整合工作,规范森林公园建设,完善重点景区和峪口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打造“5A”级景区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一是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植被保护、治理水土流失、污染减排等工作;二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使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地等区域居民逐步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三是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在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四是研究有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鼓励性政策,提出有关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做好秦岭生态功能区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
(六)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管体制,建立完善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和执法监察通报制度,定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重点区域组织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规建设、违法排污、破坏植被、乱捕滥猎、非法采矿等行为,实现执法监察网络全覆盖。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未来5年,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将不断提升,生态功能日益彰显,生态空间与产业空间相互渗透,“山水秦岭、人文西安”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示,形成城市与山水相融合、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央森林公园和国际生态保护示范区。

Ⅲ 秦岭旅游公司有人知道吗

秦岭旅游公司成抄立于2012年5月8号,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法人代表王益。公司致力于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面对秦岭周边省市,公司位于秦岭山中魅力城市商洛市金陵寺镇上竹园村。 秦岭旅游公司其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推广手段与其他旅游公司一脉相承,借助区位优势,致力打造旅游最佳信任公司。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秦岭旅游公司人并未停滞,而是励志图新,奋力拼搏,以更饱满的热情打造其品牌形象——秦岭旅游,追求卓越! 最新旅游线路名录:
商洛市科学考察、探险娱乐旅游路线自驾车休闲度假游旅游路线特别推介
商洛主题旅游专项游
商州城区城市风貌旅游路线
商洛市观光休闲旅游路线

Ⅳ 《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使秦岭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绿肺、生态屏障和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

A、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的个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的-),质子数没有发回生改变,故选项错误.答
B、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的个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的-),O的-与O电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的个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的-),O的-与O含氧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的个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的-),O的-与O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Ⅳ 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有限公司怎么样

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有限公司是2011-09-21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少陵路4526号航天机场企业孵化器办公楼三楼东区328室。

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3586950416M,企业法人王空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机场建设与管理、航空产品加工与展示、航空旅游与拓展、航空文化传播、通用航空领域投资(仅限以自有资产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8家。

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Ⅵ 停止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

停止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呢?这个是有的

Ⅶ 大秦岭的经济效应

纪录片《大秦岭》在央视播出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披露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版时纪录片还权没播出,而由《大秦岭》引发的一些经济现象已开始露头。
位于秦岭北麓的翠华山景区每年冬天都要搞滑雪节,可2009年的滑雪节比往年提早了十天举行,景区的工作人员说,早在2009年夏天他们就听说陕西电视台正在拍摄《大秦岭》的消息,后来得知该纪录片2010年1月1日起要在央视播出,所以在搞旅游活动时就把这个因素考虑了进去。翠华山滑雪场负责人张铁军说,纪录片《大秦岭》的播出,一定会吸引许多不了解秦岭的海内外游客萌发前来观光旅游念头,翠华山滑雪场工作人员也正在考虑如何抓好这一难得的旅游商机。
除了旅游景区抓住《大秦岭》想打旅游牌外,这两天许多网站也把《大秦岭》作为增加点击率的一个卖点,一些网站还专门开设了纪录片《大秦岭》的专版。西部网新闻责编韦海表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网友在专版里发布了上百条帖子,也是有十几万的网友关注这些内容。大家对这部片子当中一系列历史文化的看点,人文精神的焦点和现实意义的热点是非常期待。”

Ⅷ 秦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黑河森林公园美景

秦岭生态保护区 记者 王健 摄

秦岭的美,四季分明。

告别了郁郁葱葱的春夏时节和层林尽染的深秋,在一场初冬大雪的装扮下,巍巍秦岭展现出了另外一种大气磅礴的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也更增加了世人对于大秦岭的依恋和热爱。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其中就包括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明确提出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

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近5年来,全市上下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与维护其生态功能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效机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这部条例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各部门法规一起编织起了一道“法网”,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秦岭保护法规体系。

同时,我市在《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相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翠华-五台、楼观、太平、沣峪、汤峪五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现实矛盾。

市秦岭办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调整理顺市、区(县)秦岭保护机构职责,夯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和镇(街道)直接责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等建议,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完善。

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安已经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主动作为

全面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如今,提起环山公路的绿道,许多骑行爱好者都非常熟悉,这一标志性路段,不仅成为沿山群众工作休闲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岭北麓一条最重要的景观长廊。

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精心施工,已累计投资30亿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深受百姓好评的工作。2011至2014年,开展了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工程造林2.89万亩;2015年起,高品质推进环山路两侧166公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310万株,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太乙宫至沣峪口转盘21公里太阳能路灯建成点亮。2个生态节点广场、4个农贸市场和21个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户县21公里绿道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节点、重点峪口、子午大道及东西出入口等7个界碑标识建设完成;沣峪口片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老沿山路连接改造工程和秦岭北麓18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实施顺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而扎实的工作。“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已经取得实效,树多了、灯亮了、路宽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建设项目准入审批,严格执行禁止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内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这一规划保护要求。2013年以来,共审核准入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项目88个,多个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被“拒之门外”,秦岭北麓的生态也一天天地向好发展。

铁腕治乱

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说“不”

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要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近5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整治,严打“乱占乱建、乱采滥挖、乱排乱放、乱砍滥伐”行为,“四乱”得到有效遏制。

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说,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20年)》,持续开展对秦岭非法采砂采石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问题已得到全面遏制,没有发生大面积、系统性非法开采现象,矿山监管形势总体可控。2015年,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已全部取缔到位;有序关闭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由2004年的106个合法矿权减至45个。4年来,已关闭矿山40个。到2020年底前,采矿权控制在17个以内,全市矿山数量比2014年减少72%,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在对环山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市秦岭办按照“一根绿线穿到底”的思路,协调组织区县秦岭办开展常态化的环山路两侧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时拆除清理违规乱设门头立柱、灯笼、门头牌匾、占道经营摊点;及时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及时清查整改违规超高建筑,如今那条纵横东西的环山路景观廊道,变得更加亮丽多姿。

曾几何时,秦岭北麓违法建设愈演愈烈,使青山绿水伤痕累累,伤疤不断,使原本属于西安市民的后花园变成了少数人私人领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让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崭新局面,这一作为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栋违法建筑处置任务,依法拆除145栋、没收57栋,并对拆除点及周边环境实施了生态恢复145.06亩。2015年,新查处违法建筑10栋(周至县2栋、长安区8栋),依法拆除5栋,整改4栋,没收1栋;重新核定拆除202栋违法建筑中的3栋(户县)。西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的蔓延、扩散,不仅极大震慑了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也从整治规模、执法程序、惩罚方式上,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参与

为后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绿水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富民工程相结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涉贫镇(街办)共72个,秦岭保护区内就有40个,占总数的56%。为尽快帮助秦岭地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核桃及长安区现代农业为代表的规模农业;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采摘旅游为依托的农家乐经济模式;进行蓝田县玉山古镇、葛牌古镇和周至县厚畛子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建设,推进户县化羊庙、阿姑泉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灞桥区洪庆山风情小镇;对6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8.4万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加强水源保护,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秦岭生态旅游经济,与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关中平原旅游带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西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依托6个自然保护区、14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8个旅游景区、2个地质公园及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6个佛教宗祖庭、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宗教寺庙,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秦岭山、水、森林自然美与古长安悠久历史文化美”相结合的地域特色;建设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核心,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沿山文化旅游带,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让保护秦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岭办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向市民展示秦岭的人文生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爱护秦岭的行动中来。从2012年起,连续4年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志愿者活动;2013年组织“第三届秦岭高峰论坛”和“呵护与守望——大美秦岭”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百年经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赛活动;2014年举办“重走红军路,感恩大秦岭”教育活动;2015开展“守望大秦岭——问道终南山”专题活动,就秦岭保护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社会、问计于名家;今年,还组织了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护绿行动”公益活动。润物无声,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进入新阶段,这种保护还将持续下去,也必将成为一项惠及西安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