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述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大部分旅游资源仅依靠原始的内在的质量品质是有一定局限的,或达不到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等级,或使旅游者渴望而不可及,或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旅游需求,经过规划建设,点缀补充,创造鲜明的旅游形象;
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挖掘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创造新的包括劳务在内的旅游产品等。唯此才能提升旅游吸引力从而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旅游资源开发通常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等技术经济活动。
(1)西湖相对千岛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扩展阅读: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指主要为当地居民使用,旅游者也需要依赖的旅游设施。如供水、电、气系统;道路交通、车站、码头、机场等;医院、银行等。
(三)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或服务设施):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如饭店、问讯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等。
(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包括新景区、景点的开辟,也包括对原有景区、景点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训服务人员
㈡ 西湖镇的旅游资源
西湖是明万历年间状元焦竑的祖籍地。大花崖村焦氏墓地,建有状元坊、焦竑墓(影像冢)、焦竑塑像、墓碑等。大花崖村有树龄1300年的银杏,相传为唐朝所植。回龙观为明朝所建,有“奇树、清泉、悬桥、翠竹”四景。现有山门、仙人桥、仙人洞、杵臼、碑林、仙人洞石壁题诗等遗迹。有梭椤树、笤帚芽、倒吊香等多种稀有树木。花仙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始建于2006年,2012年引入婚庆摄影元素进行转型,建设了爱丽丝梦幻城堡、水下摄影、爱琴海岸欧式城堡群等,成为江北最大的婚庆影视拍摄基地。
花仙子坐落在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离市区20公里,依日照西湖水畔而兴建,占地6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公司自2006年建园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采摘、园林苗木、种子生产、观光造景、婚庆文化旅游、有机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景观农业公司。花仙子已经成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摄影采风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江北最大的婚庆文化产业基地。
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了具有园区特色的景点,园内的特色景点有景观长城、彩虹园、花海、郁金香百合欧式风情园、林果采摘园、跑马场等,新建了蒙古包、垂钓园、儿童游乐园等特色景点。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爱丽丝梦幻城堡和投资800万的水下摄影基地现已投入使用。
㈢ 开发旅游资源该怎么介绍
不知道这个可以帮您吗?
《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 》
杭州,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的人类文化积累,塑造了驰名中外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此成为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杭
州人民并不满足自然与历史赋予的优越条件,为了推进旅游业的更大发展,改
革开放以来,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对全市的旅游资源和
旅游环境进行卓有成效的挖掘、开发和治理整顿。
对西湖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进行新的建设。70年代末,建成了10公里长
的排污管道,把沿湖污水纳入城市排污系统;对沿湖30公里长的湖岸进行驳坎
改建,既防止湖岸坍塌,又美化了景观;为改变西湖原来只靠天然降水和溪涧
水作为水源,水体更新不足,自净能力差的状况,投资1169万元于1986年10月
建成日引水量30万立方米的西湖引钱塘江水工程;组织专人清除湖面各种悬浮
垃圾;改内燃机动力的游船为电瓶驱动游船,防止了油类对湖水的污染;多次
疏浚淤泥,以保持正常水深,从而使湖水透明度由30厘米提高到50厘米。对严
重影响风景景观的一些建筑物,市人民政府组织查处,累计拆除、没收各类违
章建筑14万平方米。并耗资上亿元, 对有碍景观和环境的工厂进行搬迁。 从
1990年到1993年末,清理平毁西湖风景名胜山林中的17794座无主坟, 将坟地
变成了绿林。 围绕西湖新增环湖绿地29万多平方米。 通过对西湖的整治和保
护,使西湖的湖光景色更秀丽多姿,更光彩夺目。唐代诗人白居易“未能抛得
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留恋心情同样深深镌刻在现代游客的心中。
大力开发建设新景点,不断推出旅游新品。20年来,西湖景区通过不断挖
掘文化内涵,加大投入,相继推出了太子湾公园、玉泉森林公园、灵峰探梅、
六和文化系列景观、竹素园、灵隐中华石窟萃园、少儿公园、老年公园,整修
改造了郭庄、 黄龙洞、曲院风荷。 曾被高墙深院所占据的圣塘路已改建为湖
畔乐园,少年宫广场由湖畔“沙漠”(水泥地)变成色彩缤纷的花坛群。从湖滨
一公园经圣塘路景区、少年宫广场至镜湖厅、西泠桥一带的东线和北线沿湖地
区已完全贯通,景景相连,形成绿色的一片。近几年来,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
假区的建设更是发展杭州旅游业的一大动作,至今已投入基础设施资金2.3 亿
元,引进外资项目16个, 合同总投资2.67亿美元和12.7亿元人民币。 目前宋
城、未来世界和高尔夫球场三大项目均已建成对外开放,寓观赏性、参与性、
娱乐性、度假性于一体,满足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消费需求,深受游客好
评, 年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还建设了丝绸、茶叶、中药、 官窑等博物馆和
历史名人纪念馆。 万众瞩目投资8亿巨资的杭州吴山城隍阁景区工程已全面启
动。在搞好西湖风景区建设的同时,旅游资源不断向“两江一湖” (新安江、
富春江、千岛湖)发展,对“两江一湖”原有景点重新整修, 进一步推出富阳
农家乐村、桐庐大奇山森林公园、天目溪竹筏漂流、红灯笼乡村家园、淳安千
岛湖梅峰观岛景区等一批旅游精品。 为使一些精品项目连点成线, “两江一
湖”风景区进一步向黄山延伸,与黄山联手推出杭州—千岛湖—黄山名山名水
游,形成了杭州—黄山的黄金旅游线。一些特色旅游项目,一批内容丰富、旅
游文化气氛浓郁的特色节庆相继出台,每年定期推出西湖国际游船节、钱江观
潮节、西湖桂花节、西湖茶会、西湖国际马拉松比赛、千岛湖旅游节、新安江
之夏旅游节、临安公祭钱王文化旅游节等,达到以节会友、以节促旅、以节促
销的目的。还有诸如阮公墩、黄龙洞等的仿古旅游、民族风情农家乐、西湖夜
游、净慈禅寺除夕敲钟旅游、佛教旅游、 新婚旅游等等, 活跃了杭州旅游市
场,给国内外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20年的努力,杭州旅游线路不断拓
宽,一个以西湖为中心,“三江两湖”(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西湖、 千
岛湖)为轴线,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由国家级、省级风景区、 森
林公园及各类不同景区、景点组成的大杭州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转化。旅游是一项产业,是杭州第三产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杭州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显著
提高,可满足中外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全市
有各类旅行社130多家,拥有15个语种的翻译导游, 已培养和建立起一支掌握
现代化服务意识和较高素质的旅游业务队伍。全市拥有各类旅馆2500余家,床
位14万张,拥有可接待境外游客的涉外饭店111家,客房1.7万间,其中四星级
饭店有4家,五星级饭店——西湖国际饭店正在紧张建设中。 由于各类商品市
场的迅速发展, 旅游购物也更趋方便。 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增大,采取“走出
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旅游博览会、展销会、说明会等各种形式的旅游促
销活动,大力宣传推销杭州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杭州旅游业的发展。1997
年, 杭州接待境外游客50.43万人次, 比1978年增长8.4倍;创旅游外汇收入
2.01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8倍。旅游接待人数和创汇数在全国各大城市位居
前列。 来杭的国内游客不断增多, 1997年接待达2100 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
142.1亿元。
㈣ 旅游资源开发如何突出特色
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常说的水水水水,内当然旅游概念的容外延在逐步加深,哪怕是一片竹林,一弯绿水也是一片风景;
人文旅游资源:范畴很广,如古都、古村、历史事件发生地、现代风格的都市等等,更有纯粹的人造景观。
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者,
首先要确定属于哪种资源,不同资源的开发策略不同。
其次,找亮点,抓特色。这点说难不难,一句话:从游客的消费心理入手,审视自身资源的可取之处。
游客消费心理,可以把自己作为一名游客,想想要去哪里玩,列出若干目的地。每个目的地后面列出去那里的原因。
反复几次,你要开发的旅游景区,应该是什么样子,就会胸有成竹了。
㈤ 西湖和千岛湖哪个更好玩,风景更好
西湖和千岛湖各有各的好玩处,西湖路过杭州可以饭后逛逛,不用刻意去。建议去千岛湖度假。
㈥ 千岛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主要是保护水 不建工厂
㈦ 旅游资源的特点
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1)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城市有体现人类智慧的现代建筑,乡村有浓郁的民俗及田园风光,人烟稀少的山区、沙漠,有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在无人居住的陆地上则有人们不熟悉的特色景观,如南极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和一望无际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可以说,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
(2)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受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旅游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环境决定。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为了获取适宜的生存条件,不得不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人类创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及文化遗产,也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留下了区域特征的烙印。以民居建筑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则主要居住帐篷与毡房,西南部潮热地区的居民更喜欢所谓“吊脚楼”,等等,这些民居的特点都与生活地的自然环境特异性密切相关。
(3)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由于数量有限,且脱离了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地区强烈的“兵马俑”氛围,一方面,人们很难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由于数量上与兵马俑博物馆相去甚远,人们根本无法感受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体会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再比如湖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作为景点被移造到其他地区后,游客通常很难理解为什么费那么大工夫建造似乎没有什么用途、还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楼。这也是许多仿造旅游景点共同面临的问题:仿真、逼真,甚至以假乱真,但由于缺乏区域环境的烘托气氛,使游客难以感同身受。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属地原则,即在旅游资源地进行开发,而不是把资源迁移到其他地方,制造“人造景点”,为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事实上,大量的旅游资源也是根本不存在迁移可能性的。
(4)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名胜古迹、园林建筑等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只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旅游者能带走的也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美感,但绝无可能把这些旅游资源也带走。再如黄山风景区的招牌——迎客松,尽管每年都有百万计的游客观赏、与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时时在迎客。由于这些资源不是实物消费形式的资源,因此,它们可以长期地为人们所利用。当然,也有少量的资源,如食品类的、消耗性的,在旅游活动中会被旅游者消耗掉,这在农家旅游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些消耗性资源需要进行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使用也是相对的,在旅游过程中这类资源也会出现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长期使用资源也必须进行可持续开发,如黄山风景区对各景点进行轮休,即每一个景点在接待游客几年后就封闭一段时间,使该景点内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利用中,需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延长资源的使用期限。
(5)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例如,各种绚丽景色、博物馆、遗址遗迹、经典建筑,除了增加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外,还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思维。所以通过旅游活动、通过欣赏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创造出历史。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每到一处名山大川,都会因景而发,留下脍炙人口的景点诗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游者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当然,旅游活动真正的内涵,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景点的某些文化内涵的欣赏与领悟,找到旅游者与景点之间在心灵上的谋和点,是进行旅游增值开发的关键,也是旅游产业与旅游资源长期、永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旅游开发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蕴涵于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给旅游者,使其由单纯的表面旅游演化为内涵旅游,从而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