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欣赏自然旅游资源的美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爱好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它们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固然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人工构景物体,并带有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的某些特征,但就构景的主体来看,依然具有自然景观的基本特点,所有人工构物仅起着衬托和点缀作用。就旅游建设而言,自然景观不宜有较多的加工改造,一切人工建筑都不得改变其原有景观的基本属性。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就是审美。水,覆盖着地球面积的尽大部分,它滋润着地球,修养土壤,润泽空气,养育着我们,也给人类以生的灵气;以绿色为主的自然植物更是把人类生存的地球和我们生活的环境装扮得妖娆多姿,美伦美奂。自然,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欣赏自然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怀,因此也就有了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之说。
自然旅游资源接其形态特征和成因回纳为以下几类:①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②水体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③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④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⑤天气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冷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⑥天气气象类。极光、云海等。⑦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在众多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中,那些分别以水光山色、奇石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宜人天气和珍禽异兽、琼花瑶草为特色的景象组合,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揽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旅游胜地。
在大自然中,我们要如何欣赏自然能资源旅游美,没有哪些特点,这都是我们要把握的。首先来看看有哪些美。旅游资源的形象,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价值特征。一“雄”美的旅游资源。二“奇”美的旅游资源。三“险”美的旅游资源。四“秀”美的旅游资源。五“幽”美的旅游资源。(含义及典型景观)六“奥”美的旅游资源。(含义及典型景观,并留意与“幽”美的差别)七“旷”美的旅游资源。(含义及典型景观)八“野”美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纷。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气、水色、植物色等。
听觉美:鸟语、风声、钟声、水声等。
嗅觉美:花的芳香、陈酿、丰美的肴馔、水果、清新的空气等。
协调美:①物态协调美:是指人类为了审美的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如修建亭、台、楼、阁),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效应.
②心理协调美:是指通过自然风景联系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来反映崇高的风尚、道德、伦理、情操、美好的心灵等,给人以心理上美的享受,进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风情美:①独特性;②神秘性;③、真实性;④体验性。
现代人都具有崇尚自然的情结,亲近大自然更是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闲暇时间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的钟爱,中学生也需要鸟语花香的世界,渴看到大自然中与天地交流,在赏心悦目的游览中使疲惫的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高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对蜂缠蝶绕,花红柳绿的新奇,较多地追求对自然及其生物的体验和感受,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的聪明与灵感。更何况我们这些眼光更加犀利的大学生呢?
我想以下四点时相当重要的:预备心境、把握时间、把握角度、选定间隔
在欣赏时我们应该注重从这些方面往体验。
一、定点――散点法。
一定点透视法――静态观赏。
在欣赏旅游资源时,找到一个正确的审美视角,选择最佳欣赏点。
二散点透视法――动态观赏。
在运动中观察旅游资源,表现出旅游资源观赏的活动性。
二、分离欣赏法:
在旅游资源审美中,将特定的对象从四周的现实背景中抽取、剥离出来。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相对封闭的系统来观赏,从而获得满足的效果。
三、联想――想象法:
联想――想象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方法,它可使旅游者享受到一种“活化”的形象,使美感得到深化。
一联想欣赏法。
主要指旅游资源以一种“感性魅力”来触动观赏者的生活积累,这种触动唤醒了观赏者所直接感受的对象(旅游资源)与自身的审美经验记忆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产生出新的审美对象。
二想象欣赏法。
想象主要表现为,不仅感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旅游资源,而且还能在观赏者的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四、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是对旅游资源的高质量的欣赏,是旅游资源审美中令人沉醉的境界。
一触景生情
观赏者在旅游资源审美中,由于各种不同的旅游资源的触发,而引起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其特点为“因物起兴”:一是不同情感对应于不同的对象形式结构;一是不同的美感有着不同的心理基础。
二缘情择景。
是指旅游者,根据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特定情感需要的旅游资源,寓情于景,把内在的情感投射于外在的旅游资源上。
触景生情与缘情择景的区别:
触景生情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情感形式,而缘情择景却使情感得到了自然形式。
那么,走进自然看什么,怎么看?我国历来把欣赏大自然以为是“外供线人之娱,内养仁智之性”的高雅文化活动,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方式。在观看名胜古迹时,可以使人感受古代文化的气味,民族风土人情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从中找寻历史发展的脉络,探寻地方或民族发展的轨迹;看名山大川,可体验自然的鬼斧神工,想象沧海桑田的变迁,感受大自然巨大而神奇的气力;看自然及其植物,体验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想象自然物种的起伏兴衰,从而感受自然创造生命的神奇过程,汲取人类生存的意义,激发孩子保护自然,珍惜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大自然深奥神奇,赋予青少年驰骋想象的天地,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未来,升华自己的理想境界,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转转公园,那里是微缩的自然景观,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山石景观都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玲珑的假山,潺潺流淌的小溪,呈现给我们的是和谐、美丽、纯净。动物园里天鹅伸着长长的脖颈,不时展开雪白的翅膀上下翻飞,显出高雅端庄;长颈鹿独自傲立,仪态优雅;敦厚的大象如盘石一般稳重;灵巧的猴类动物上窜下跳,表现出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特质;孔雀有意要与人比美,等待它展开那美丽的屏,你得煞费一番心劲;虎狮咆哮时显示出勇猛威武之美。这一切细细品味,韵味无穷。
长廊和楼阁以及碑刻中记载着历史,它把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题刻在里面,并沉淀着人类文化传承的经历,是历史的缩影,其价值相当厚重。
名山大川,走进自然,往欣赏城市中、公园里难以见得到的景观。此行应有目的性,如亲历四季,感受春的盎然生机,夏的炽热,秋的舒爽,冬日的严冷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并理解四季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在变化;这些教科书上的内容,只有亲身经历了感受了,才会熟悉得更加深刻。走近大山,突兀的山石,惟妙惟肖地形成人们熟悉的桂林的象鼻山;石林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等,使人们深刻体会自然界妙手神功、倒海翻江、滴水结晶的神奇变迁。奔腾的大江大河,显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永不停息;湍急的山泉,潺潺的小溪,叮叮咚咚,音乐般的韵律美妙无比;再看山间那缭绕的云雾,似飘逸的白纱,缠绕着大山,时隐时现,会使人浮想联翩,增强想象力。
② 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回或生物构成的答自然景观。它们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虽然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人工构景物体,并带有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的某些特征,但就构景的主体来看,依然具有自然景观的基本特点,所有人工构物仅起着衬托和点缀作用。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即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象类和生物景观类。
①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
②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
③天气气象旅游资源:如极光、云海等;
④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等。
③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一、定义不同:
1.自然旅游资源:
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
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二、特点不同:
1.自然旅游资源:
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
2.人文旅游资源:
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
三、联系: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同属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
(3)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扩展阅读
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亿万年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虽然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人工构景物体,并带有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的某些特征,但就构景的主体来看,依然具有自然景观的基本特点。
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
④ 为什么说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北雄南秀
我国旅游自然资源北部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南方地区主要以河流为主。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北雄南秀。
⑤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景观特色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一)广泛性: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我们在前面讲旅游资源分类时,已经从不同角度罗列了它的类型,其中既有看得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实物,又有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体验感受的风俗民情、传说典故。有古代的,也有现实的和新生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经济的,也有文化的。它们从不同的形式,渗透于各个领域、各个地区。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下,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都市,有的在乡村。总之,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它们的“形迹”。
(二)时代性: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的现象可以做为旅游资源,有的则不能做为旅游资源,同一种东西,却有两种不同的利用价值。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不同的。如赌场、妓院,在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来吸引游客,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又如有的革命纪念地,象德国法西斯屠杀爱国人士的集中营、万人坑,在当时是杀人场,在今天是人们凭吊革命先烈的纪念馆,是法西斯罪行的有力罪证。还有封建时代的宫阙,过去是皇家贵族淫乐的巢穴,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出入,现在却成了人民游乐观览的地方,成了控诉封建统治者血腥镇压人民的教育阵地。类似这样变化的例子很多,说明旅游资源具有随时代而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的本质,就是社会时代性的差异。
(三)变异性:旅游资源还有变异性的特点。所谓变异性,就是它产生时并非具有旅游的属性,后来因某种原因,使它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旅游资源。相对于它初生的用途,发生本质的变异。这种例子也多得很。如名人故居,在主人还未变为名家时,他的住宅不过为几间普通的房子,后来他成了名人,房子也变为旅游资源。房子前后并未变,变化的是房子的不同性质的用途。又如美国华盛顿州的海圣伦斯火山,1980年5月18日大爆发,喷出的1400亿立方英尺的火山灰、石(其威力相当于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500多倍),给附近造成近百人的死亡和失踪,全部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当时的美国总统巡察了灾区之后说:“从长远观点看来,火山爆发将会使人们对它产生巨大的科学兴趣,甚至使这个地区变成旅游区,……可能成为一个可与大峡谷比美的游客吸引地”。可见,火山也会变成一座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再如我国1976年唐山——丰润大地震,从性质上讲,这是一次大灾难,使几十万人民死亡,造成的财产损失就更难以计算。可是,震后许多地方保留的现场遗址,却成了人们参观和科学考察的基地。唐山冶金设计院有座四层楼房,受猛烈的地震破坏,上两层被甩在楼侧空地上,整整齐齐地耸立在那里。这种奇怪的地震破坏现场,深深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科学研究者。从旅游角度看,它原为非旅游资源的普通楼房建筑,后来只因地震破坏,出奇不意地变成了旅游资源,这种变异差别多大啊。
(四)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上。所谓地方特色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景观。如北欧挪威海岸,有许多伸入内陆的峡江景观,地中海沿岸有“三S”景观,非洲东部有“天然动物园”景观,中国西南有大面积岩溶地貌景观,长江中下游有水乡景观,热带海岸有红树林景观,这些都是大尺度自然景观。地域继续缩小,还有中、小尺度景观。这里地方特色就更浓郁,如四川盆地的方山景观,江南丘陵的红层和丹霞景观,罗布泊滨区的雅丹景观,柴达木的盐湖和风蚀地貌景观,云南元谋盆地的土林景观,黑龙江五大莲池的熔岩火山景观等等。民族特色的景观也有大、中、小尺度的区别,大者象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这样超级民族区内的景观特色。如中国的园林、庙观、古建筑(亭、台、楼、榭……)等在世界很有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中、小范围的民族景观,主要指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赛山歌,高山族的杵舞等,民族风情十分浓厚,富有巨大的吸引性。从世界而言,这种异族风情、异国情调更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总之,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都是具有地域活动局限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活动形成的,地方和民族色彩在地域上的差异变化十分鲜明。
(五)交叉性: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区多种类型的交错分布。世界上的主要旅游地区,几乎都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叉分布的综合体。自然和人文诸景观要素又往往在互相联系和制约的环境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着。很少存在孤立的、与周围其它景观要素互不联系的单一景象。从大尺度景观类型而言,任何人文旅游资源总是发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其观赏价值也常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南方地区开展滑冰运动,就比北方地区少,而北方地区搞游乐设施,在冬半年会长时间地处于淡季状态。这种情况都是与气候条件分不开。反过来,自然旅游环境亦需要人工的规划、建设和开发,需要人文经济景观和条件的配合。如交通路线、旅馆设施以及一些人工景观建筑的点缀。没有这些条件,自然旅游资源也无法开发利用,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也不能获得更高级的发展。其实,这种旅游资源的交叉性,对一个风景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游人的动机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出游大多数都想看到更多的景观类型。所以旅游资源的交叉性,更能适应游人的观景要求,是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旅游区开发的优势所在。
(六)永续性:综观旅游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尽管有部分旅游资源,如狩猎、垂钓、采集、购物、品尝风味等,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需要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游客消耗掉的,如参观展览、泛舟、滑冰、海水浴、太阳浴等,都具有永续使用的特点。对于这些旅游资源,游人只能带走各种印象和美感,而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的永续性,正是形成旅游业投资小、收益大、利用时间长等优点的基本原因。但是,旅游资源也有一个保护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地方风格的保护。只有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才能使这种资源的永续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七)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由纬度和地势、气候、日、月运动等因素决定的。纬度的高度,使地面获得的热量出现了差异。高纬度地带,太阳高度角低,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少,因此出现了一年四季景观的变化。严寒而漫长的冬季,使河湖封冻,树叶枯落,以绿色旅游为内容的观光业出现淡季,而以滑雪、滑冰为内容的体育旅游进入旺季。除了地理纬度的因素外,地势的高低、坡向等,也会直接影响自然景观发生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高山峡谷区,即使在适于旅游的旺季,也会出现从山麓至山顶的景观四季变化。总之,这种自然景观的季节性变化使旅游业出现了淡季旺季。比如钱塘观潮,因日、月起潮力的变化和杭州湾口的喇叭状构造,使最大的涌潮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几日,观潮者若错过“潮生日”,就不能看到有“天下壮观无”之称的钱塘秋潮胜景。又如北京香山红叶观赏,也出现在秋天很短一个时间,错过这个机会,红叶景象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八)增智性: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文化属性。游人通过游览、参观,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智力,启迪美感,是人类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例如北京延庆的木化石是获取古生物知识的旅游园地;西安碑林是研究古代书法的理想地方;伦敦蜡人馆是研究美术绘画的场所;北京圆明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
⑥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它们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虽然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人工构景物体,并带有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的某些特征,但就构景的主体来看,依然具有自然景观的基本特点,所有人工构物仅起着衬托和点缀作用。就旅游建设而言,自然景观不宜有较多的加工改造,一切人工建筑都不得改变其原有景观的基本属性。自然旅游资源接其形态特征和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类:①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②水体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③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④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⑤气候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寒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⑥天气气象类。极光、云海等。⑦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在众多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中,那些分别以水光山色、奇石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宜人气候和珍禽异兽、琼花瑶草为特色的景象组合,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揽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旅游胜地。
⑦ 贵州省自然旅游资源特点是什么
贵州省自然旅游资源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
一、矿产资源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
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
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二、水资源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
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三、土地资源
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
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002年底,贵州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2001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四、生物资源
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
(7)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扩展阅读: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⑧ 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版各种地理环境或生权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它们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
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与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他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⑨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景点
人文旅游资源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本文来自: http://www.guitoop.com。)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⑩ 北京著名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哪些
1.天安门城楼: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2.人民大会堂:
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3.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
4.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5.北京故宫:
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